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

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

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成立於1997年,全院目前有在校碩士研究生103人,本科生1100人。學院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完善的科研條件,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講師28人,對外聘請的客座和兼職教授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7人,碩士學位42人。學院以學科群組建的4個教研室(土地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旅遊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設有3個實驗室(院中心實驗室、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資源環境遙感與信息實驗室)和圖書資料室。學院擁有農學、工學、理學和管理學四個學科門類,具有技術雄厚、技術先進和就業面廣的優勢。現有7個本科專業,分別是:土地資源管理、環境工程、旅遊管理(包括茶文化方向)、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地理信息系統和農田水利工程。擁有土地資源管理、土壤學、植物營養、環境科學、農業資源利用和旅遊管理6個碩士學位授予點以及農林遙感與土地利用二級博士學位授予點。其中環境工程、土地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三個江西省品牌專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
  • 成立:1997年
  • 碩士研究生:103人
  • 本科生:1100人
學院概況,師資條件,科研成果,學生素質,專業設定,現任領導,學校簡介,

學院概況

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成立於1997年,全院目前有在校碩士研究生103人,本科生1100人。 
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logo江西農業大學國土資源與環境學院logo

師資條件

學院有雄厚的師資力量和完善的科研條件,現有教職工65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5人,講師28人,對外聘請的客座和兼職教授8人,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17人,碩士學位42人。學院以學科群組建的4個教研室(土地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旅遊管理、環境科學與工程),設有3個實驗室(3個實驗室(院中心實驗室、土地資源管理實驗室、資源環境遙感與信息實驗室)和圖書資料室。學科結構
學院擁有農學、工學、理學和管理學四個學科門類,具有技術雄厚、技術先進和就業面廣的優勢。現有土地資源管理、環境工程、旅遊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和地理信息系統6個本科專業和土地資源管理、土壤學、植物營養、環境科學4個碩士學位授予點。
一個江西省示範碩士點:土壤學碩士點
兩個江西省重點學科:土地資源管理、土壤學
三個江西省品牌專業:環境工程、土地資源管理、農業資源與環境。

科研成果

學院以“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為校訓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培養方案,擴大對外交往,先後聘請美國、英國、加拿大、荷蘭等外籍老師來院講學和進行科研協作。近幾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973”子項目、省廳級重點科研項目和橫向科研課題共45項,已完成科研項目35項,通過省級鑑定項目24項,獲省部級科技獎16項,發表研究論文180餘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和社會經濟效益。學院堅持以“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厚德博學,抱朴守真”的農大精神為指導,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培養方案,擴大對外交往,先後聘請美國、英國、加拿大、荷蘭等外籍老師來院講學和進行科研協作。近幾年來,學院承擔國家自然、社會科學基金、國家“973”子項目、省廳級重點科研項目和橫向科研課題共45項,已完成科研項目35項,通過省級鑑定項目24項,獲省部級科技獎16項,發表研究論文180餘篇,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和社會經濟效益。
序號
課題名稱
項目來源
主持人
經費/萬元
起止時間
1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變化及其生態管理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蔡海生
24
2009-2011
2
鄱陽湖地區土地利用變化對生態環境效應的機制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趙小敏
20
2008-2010
3
紅壤抗重力侵蝕評價指標及空間變異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牛德奎
16
2008-2010
4
紅壤山區急陡坡土壤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何小武
12
2008-2009
5
農戶耕地保護行為機制及其調控對策研究——以江西省為例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陳美球
17
2007-2009
6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低碳旅遊發展戰略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王立國
10
2010-2012
7
我國耕地保護的社會責任及其行為研究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
陳美球
9
2007-2009
8
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地域範圍和功能區劃研究
江西省經濟社會發展重大課題
陳美球
30
2008
序號
獲獎項目名稱
主要完成人
獲獎名稱、等級
獲獎時間
1
本科生畢業實習校內外“雙導師”機制的構建——以土地資源管理專業為例
陳美球等
江西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7
2
農用地分等信息系統的開發與套用研究
趙小敏等
農業部神農獎三等獎
2007
3
南昌鏈黴菌新種產生的南昌酶素和梅嶺酶素及其生物合基因簇
高勇生等
江西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2007
4
不同群體農民耕地保護心態的實證研究
陳美球等
江西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7
5
區域土地質量評價
趙小敏等
江西省高校科技成果三等獎
2007
6
鄱陽湖區土地利用格局特徵與安全格局構建研究
陳文波等
江西省第十三次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9

學生素質

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學院重視教學質量,不斷探索、創新,形成了優良的學風、院風。本科教育堅持“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 ”的培養模式,教學施行學分制。學院注重強調對學生的基礎知識、基礎理論、基本技能及套用能力的培養,不斷拓寬專業方向、調整專業結構,注重開闊學生的知識面,重視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工作能力的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很大提高。學院共有“綠源協會”、“外文學社”、“愛心社”、“荊藜文學社”、“籃球聯盟”等8個學生社團,近年來,各社團根據自身特點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社會實踐和科技競賽活動,在中央及省部級各大媒體上均有宣傳報導,並榮獲國家及省部級多項表彰和獎勵;在學校的各項文藝和體育活動中我院學生也有出色表現。我院畢業生走向社會後,以政治素質好、專業知識紮實、創新能力強的良好綜合素質,深受用人單位的好評。

專業設定

土地資源管理專業
主幹課程:土地資源學、土地規劃學、土地經濟學、西方經濟學、建築工程概預算、地籍管理、建設用地管理、土地信息系統、土地航測與遙感、測量與地籍測量、城鎮規劃、土地法規、房地產會計、房地產經營管理等。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現代管理學、經濟學及資源學的基本理論,掌握土地管理方面的基礎知識,具備測量、製圖、計算機等基本技能的高級專門人才。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後能在城建、國土、農業、房地產以及相關領域從事土地調查、土地利用規劃、地籍管理及土地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
主幹課程:土壤學、植物營養與肥料、土地資源學、土壤農化分析、環境質量分析與監測、農業環境學、水土保持學、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肥料商品學等。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能的高級科技人才。授予農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後能在土地、環保、農業、化工、農資等部門從事農業資源管理與利用、土壤培肥與改良、環境保護、生態農業、資源遙感與信息技術、植物營養等方面的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環境工程專業
主幹課程:工程力學、環境生態學、環境規劃與管理、污染控制微生物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固體廢物處理與資源化、大氣污染防治、環境監測、環境質量評價、環境CAD、清潔生產原理與套用等。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環境污染治理、生態系統保護、工程設計和規劃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識和技能,有較高的人文社科知識、信息處理和開發創新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後能在環境保護、環境規劃等政府部門、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工礦企業從事環境治理工程、環境規劃、設計、施工、管理、教育和研究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旅遊管理專業
主幹課程:旅遊資源學、旅遊地理學、旅遊區規劃與設計、旅遊主題公園、導遊學、旅行社運行與管理、旅遊政策法規、飯店管理、旅遊公共關係、旅遊信息管理、環境保護概論等。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旅遊管理專業理論知識,能在各級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企事業單位從事旅遊管理、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旅遊服務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授予管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後能在旅遊行政管理部門、旅遊風景名勝區或自然保護區、旅行社或旅遊公司、大中專院校從事管理和服務、教學和科研等工作。
環境科學專業
主幹課程:環境化學、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價、環境生態學、環境生物學、環境規劃與管理、環境系統工程與最佳化、環境信息系統、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環境遙感、環境經濟學等。
培養目標:培養既有環境科學專業基礎理論,又具有一定分析問題、擬定和最佳化環境污染控制方案、臨測和評價環境質量及影響預測、計算機環境信息處理、環境規劃和管理決策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複合型人才。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後能在各級政府環保部門、環保科研院所及高等院校、認證機構、大中型企事業單位從事環境科學管理、環境監測、環境影響評估、環境科學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地理信息系統專業
主幹課程:自然地理學、經濟地理學、地圖學、遙感圖象處理、GPS原理與套用、空間資料庫及設計、地理信息系統空間分析、數字地球概論、地理信息系統設計與套用、大學外語、高等數學、大學物理、計算機基礎等。
培養目標:培養掌握地理信息系統、空間信息學、地圖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有較高的統合素質和創新能力。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就業方向:畢業後能在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科研和教學,能在城市、區域、資源、環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基礎設施和規劃管理等領域從事與地理信息系統有關套用研究、技術開發、生產管理工作和行政區域管理工作等工作。

現任領導

黨委書記
院長
郭旭
李保同 教授
黨委副書記
副院長
趙剛
陳文波 教授

學校簡介

江西農業大學位於江西省南昌市,總面積1.6萬畝,教學用地3,950畝。主校區位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區(南昌商學院)位於南昌經濟技術開發區昌北大學區中心,是一所以農為優勢,以生物技術為特色,多學科綜合發展的多科性大學,具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博士學位授予權,是中國首批具有學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權的教學研究型大學。
學校源於1905年成立的江西高等農業學堂,經歷了國立中正大學江西共產主義勞動大學等時期。1962年成為江西第一個研究生培養單位,獲得了江西首個“中國優秀博士學位論文名獎”,培育了江西第一個超級稻新品種。1978年成為江西第一所全國重點大學創建了江西第一個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實行中央與地方共建、省部共管體制。學校先後隸屬於提學使司(清朝),中南局,中南教育部,國務院,中國農業部,產生了江西第一個本土培養的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路生教授。2012年,農業部與江西省政府簽署協定,江農正式步入省部共建大學行列。
自2007年起,學校連續5年包攬省內非211高校“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名額,是江西省五所承擔中國政府獎學金生培養任務院校之一,被江西省列為四所核心建設重點大學。2012年入選教育部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又稱中西部100所),是繼985工程、211工程之後,國家第三階梯大學行列,將得到國家財政和教育資源的全面大力支持與優先配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