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警備區

武漢警備區

中國人民解放軍武漢警備區,隸屬湖北省軍區管轄,是中共武漢市委的軍事工作部門、兼武漢市政府的兵役機構,同時受湖北省軍區和武漢市委、市政府的雙重領導。

基本介紹

歷史背景,歷史沿革,

歷史背景

為了解決貫徹執行我們偉大領袖毛主席關於“人民解放軍應該支持左派廣大民眾”的偉大指示,更高地舉起毛澤東思想偉大紅旗,堅定地貫徹執行以毛主席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路線,堅決地支持無產階級革命派,做好“三支”、“兩軍”工作,加強無產階級專政,維持社會革命秩序,保衛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奪取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的徹底勝利,現決定:成立武漢警備區,警備區機構由七二五○部隊兼任。任命方銘同志兼任警備區司令員張純青同志兼任警備區政治委員張緒同志兼任警備區副司令員,張昭劍同志兼任警備區副政治委員,並從八月十八日正式辦公。

歷史沿革

武漢警備司令部於1949年5月22日成立,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十二兵團兼,隸屬武漢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其初期的任務是警衛城市,鎮壓敵人的反抗與破壞,清理遣送國民黨軍隊的散兵游勇,收繳散失的武器彈藥,並負責糾察軍隊的軍容風紀。先後頒發查禁鴉片、賭博,解除市區戒嚴令,防空襲規定,收繳流散武器彈藥等布告。擔任警備任務的部隊有第一一八師、第一五三師和江漢軍區獨立第一旅。
6月下旬,第一一八師和江漢軍區獨立第一旅調離,湖北軍區進駐武昌,擔任駐地的警備任務,第一五三師警備漢口漢陽。7月14日,第十二兵團調離,由一五三師師部兼警備司令部,7月下旬該部在武昌設武昌辦事處,主任雷紹康,負責武昌地區警備工作。1950年12月17日,警備司令部依行政區劃和兵力分布等情況,將武漢三鎮劃為一、二、三、四和水上等5個警備區。
1954年9月,在武漢市市郊人民武裝部基礎上成立武漢市兵役局,主管全市民兵及兵役工作。1959年6月,根據城區大辦民兵的需要,武漢市兵役局改稱武漢市人民武裝部,主管全市的民兵與兵役工作,設軍事處、政治處及辦公室,機關編制34人,下轄各區人民武裝部。11月,市人武部與孝感軍分區合併成立漢口軍分區,駐漢口車站路1號。1961年6月,漢口軍分區撤銷,又恢復武漢市人民武裝部。下設辦公室及訓練、組織動員、政工、幹部、管理5科,另有一個農場和一個武器庫,機關編制仍為34人。
1963年,部內機構改為作訓(後改參謀)、動員、政治3處及供管科,機關編制增加一倍,下轄各區人民武裝部及市屬各局、在漢大單位人民武裝部。1966年9月,湖北省軍區獨立第五團、第六團撥歸武漢市人民武裝部領導,擔任市區重要目標的警衛。
1967年8月,空降兵第七二五○部隊奉中央軍委命令進駐武漢,兼武漢警備區,受武漢軍區領導。其任務是擔任武漢地區的“三支兩軍”(即支工、支農、支左及軍管、軍訓),警備與守衛重要目標,維持社會秩序。受其指揮的警備部隊還有第八一九九部隊和湖北省軍區所屬八二○一部隊。
1969年12月,以武漢市人民武裝部為基礎,組成新的武漢警備區,接替空降兵第七二五○部隊兼武漢警備區的任務,並主管全市的民兵、兵役工作。武漢警備區隸屬於湖北省軍區,駐漢口萬松園路。機關設司、政、後3個部(部下設科)及“三支兩軍”辦公室(1974年撤銷)。
武漢警備區下轄各區人民武裝部。並直接領導市屬各局人民武裝部及中央、省在漢大單位人民武裝部。直屬分隊有教導隊、警通連、摩托連、軍械修理所和宣傳隊。此外,湖北省軍區獨立第一團、第二團劃歸武漢警備區建制,作為武漢市的警備部隊,1970年2月接替空降兵第七二五○部隊的城防守備任務。
武漢警備區船隊裝備有65噸艇1艘,63噸艇1艘,36噸艇1艘,8噸艇1艘,駐泊頭長江大橋武昌橋頭,由獨立二團代管執行水上警備任務。1975年武昌、漢陽縣劃歸武漢市,兩縣人民武裝部改歸警備區領導。為發展農副業生產,警備區還開辦有應城鹽場、武警製藥廠、東西湖東山農副業生產基地等小型廠(場)共8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