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縣

武城縣

武城縣位於德州市西部,位於山東河北兩省三市六縣交界之地,隔京杭運河與河北省相望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魯西北、冀東南的重要交通樞紐。文化積澱深厚,古老的京杭運河流經縣境62公里,佛文化、孝文化、運河文化相互交融,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武城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上繳稅金占地方財政收入、吸納勞動力占城鎮就業“三個比重”均達到85%以上,被命名為“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2016年德州市委市政府 出台拉大城區面積 計畫 武城 撤縣設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城縣
  • 外文名稱:wucheng
  • 別名:貝州
  • 行政區類別:縣級
  • 所屬地區:山東省德州市
  • 下轄地區:轄2個街道 7鎮1個鄉
  • 政府駐地:廣運街道辦事處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區碼:2533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北邊陲
  • 面積:748平方公里
  • 人口:38.54萬人(2016年常住人口)
  • 方言:冀魯官話-石濟片-聊泰小片
  • 著名景點:四女寺風景區,農業展覽館,玻璃鋼展覽館
  • 車牌代碼:魯N
  • 縣委書記:張磊
  • 縣長:朱恩鶴
  • 行政區代碼:371428
歷史沿革,名稱,沿革,現任領導,行政區劃,境域,地理,地形,水文,氣候,交通,經濟,工業,農業,服務業,社會,人口,旅遊,特產,人物,

歷史沿革

名稱

武城歷史悠久。明嘉靖武城縣誌》:“武城,禹貢冀州之城。春秋為晉東鄙地。晉因備齊始城焉。”又載戰國“武城為東郡要縣,實古趙地,平廣曠闊,四無山阜,東毗強齊,歲飾武備,邑之得名,蓋本於此。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武城已作為一個城池存在,春秋時屬晉國,戰國間隸趙國。晉、趙為防禦強齊入侵,於此築城,武城之名,由此而得。
清乾隆《重修武城縣誌》和民國《重修恩縣誌》均載:唐、虞、夏、商幾代,武城屬兗州地。春秋為晉東鄙地。戰國為趙地東武城。西漢始設東武城縣。

沿革

西晉初,仍為東武城縣,太康(280-289)中去“東”字,改稱武城縣。
東晉十六國時期,初屬後趙(鹹和二年,327年),中屬前燕(太和元年,366年),後屬前秦(太元七年,382年),一直隸屬清河郡。南北朝時期,初屬南宋冀州部清河郡。孝武帝大明(457-464)時,屬北魏相州部清河郡。東魏時(武定四年,546年)屬清河郡。北齊將清河郡治從今臨清東北15里處移到今河北省清河縣西北15里之信城,又將位於今臨清東南10里左右的貝丘縣併入清河郡舊治,改稱貝丘縣,武城也省入備丘縣。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平齊罷郡置貝州,武城屬貝州貝丘縣。
隋朝,仍屬清河郡貝州貝丘縣。
唐朝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
宋初,屬河北東路貝州。慶曆八年(1048)涿縣人王則起義,皇帝命令文彥博討伐,殺王則,赦免其部下,因此,請示皇帝批准改貝州為恩州,武城也改隸恩州。1127年,南宋建炎後,武城屬大名府路恩州。
清朝,武城縣屬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高唐州。雍正八年(1730)年改唐州為直隸州,別轄四縣。武城自後徑屬山東東昌府臨清州。
1913年(民國2年)廢除府、州制,山東省改設膠東、濟西、岱南、岱北四道,武城縣屬濟西道。1914年(民國3年),國民政府內務部公布各省、道區域名稱,將山東省的濟西道改為東臨道,武城縣屬東臨道。1925年(民國14年),武城縣改屬德臨道。
1927年(民國16年),國民政府廢除道制,設省、縣兩級政府,武城縣徑屬山東省政府所轄。1932年(民國21年),國民政府行政院頒發《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暫行條例》規定省以下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構。武城縣屬臨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民國26年),山東省下設十二個行政區,武城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8年(民國27年),國民山東省政府下設魯西、魯北、膠東三個行署,並劃分為十二個行政督察區,武城縣屬魯西行署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民國34年),山東省改設魯北、魯西北等六個省政府辦事處,武城縣屬魯西北辦事處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武城縣全境解放,國民黨統治至此結束。
1940年5月,中國共產黨領導武城縣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軍。與此同時,建立了武城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同年8月,改屬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專屬。
1941年9月1日,改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冀南行署第二專屬。
1945年5月,冀南行署合併為冀魯豫行署,武城縣抗日民主政府亦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冀魯豫行署第二專署。1945年8月,日本侵略軍投降,抗日戰爭勝利,武城縣抗日政府改稱武城縣政府。其隸屬關係未變。
1949年8月13日,改屬河北省衡水專員公署。1950年,縣政府改稱武城縣人民政府。
1952年,武城縣人民政府改屬山東省德州專員公署管轄。1956年,撤銷德州專署,武城縣改屬山東省聊城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將武城合併於夏津縣,隸屬聊城專員公署。
1961年6月,夏津、武城分立,並恢復德州專員公署,武城縣隸之迄今。
2016年德州市委市政府 出台拉大城區面積 計畫 武城 撤縣設區

現任領導

中共武城縣委書記:張磊
縣委副書記、縣長:朱恩鶴
副縣長:田志清,杜文陸,王國琦,韓以廣,孫旭紅,

行政區劃

2011年至今武城縣轄1個街道、7個鎮:廣運街道、武城鎮、老城鎮、魯權屯鎮、郝王莊鎮、甲馬營鎮、四女寺鎮、李家戶鎮。縣政府駐廣運街道。

境域

山東省德州市武城縣位於山東省西北部,魯西北平原,京杭大運河東岸,東經115°51'-116°17'、北緯37°03'-37°23'之間。東鄰黃河故道,與平原縣連線;南和夏津縣交界;西、北兩面隔衛運河,同河北省故城縣相望;東北瀕四女寺減河,與德州市為鄰。

地理

地形

武城縣屬黃河沖積平原區,地勢平坦,土層深厚。地勢南高北低,自西南向東北海拔高度在30.5-22米之間,坡降為1/6000。由於歷史上黃河多次變徙流經我縣,再加上衛運河沖積,造成武城縣地勢周圍高中間低,逐形成著名的恩縣窪。武城縣呈高、坡、窪相間的微地貌類型,其中高地占44.37%,坡地占24.34%,窪地占31.28%。

水文

武城地處海河水系衛運河流域,縣內河流屬過境河與季節性間歇河。西北兩面有衛運河、四女寺減河,中間六五河貫穿武城縣;舊城河、六六河、利民河等支流交錯,互相連線。

氣候

武城縣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特點是冷熱乾濕區別顯著,四季分明,縣內氣候條件相同。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數長,光照強度大,年均日照2617小時,日照率58%。武城縣平均無霜期203天。降水時間和空間分配不均,夏季降水最多,冬季最少,西部、北部居多,東部、南部較少。

交通

武城縣是魯冀邊界的重要交通樞紐。武城對外交通方便快捷,縣城距濟南機場約1.5小時車程,距天津海港約2小時車程,距北京約3小時車程,距青島海港約4小時車程,緊鄰京滬、京九兩大鐵路幹線和京福高速公路。青銀高速公路德州出口距武城僅5.6公里。105國道、德商一級公路、鄭(口)夏(津)公路貫穿南北,省道318(臨邑-武城公路)橫跨東西。即將開工的德商高速公路和南水北調工程穿境而過,跨越武城縣大部分地區。
武城縣將“四橫連五橫,一環繞武城”的幹線框架升級建成為“八縱六橫一環”的公路網主幹線,全長約464.4公里;其中一級公路31.5公里;二級公路432.9公里;在主幹線公路總規模中,新建公路151.4公里、改建281.6公里。使武城縣形成“20分鐘生活圈”(即縣城到各鄉鎮所在地20分鐘到達)。縣城到各鄉鎮所在地及主要旅遊景點全部由二級及以上公路貫通。
國家公路網規劃2013-2030已經於近日出台,根據規劃:
省道254線升級為國道,更名為保台線(河北保定—廣東台山),國網編號G240,縣城以南段為現254省道武城-夏津段,縣城以北至魯權屯段為原鄭(口)夏(津)公路,建成後北可直達衡水直到北京,南到聊城。
省道318線升級為國道,更名為東子線(山東東營港—陝西子長),國網編號G340,經臨邑-平原-武城-清河。
新增國家高速G3W(德上高速)作為G3(京台高速)的並行線,北起德州,經過聊城、菏澤、永城、蒙城、祁門、婺源至江西上饒。德上高速德州段即為原德商高速德州段,河北省故城縣也正在規劃德衡高速故城支線。以上高速建成後,武城縣的交通將大為改觀。
鐵路方面,武城爭取積極爭取黃驊港-德州-聊城鐵路建設。

經濟

工業

2009年,武城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354家,位居全市首位;武城縣完成工業增加值62.8億元、銷售收入248.7億元、利稅31.8億元,分別增長17.2%、17%和21.3%;國稅收入增幅居全市首位;工業用電量增長17.7%,增幅居全市第三位。特色產業快速膨脹,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被評定為“山東省首批特色產業集群”,發展經驗在全省推廣。
武城風景武城風景
2010年,武城縣完成工業增加值78.5億元、銷售收入312.5億元、利稅35.2億元,分別是2005年的3.06倍、3.65倍和3.05倍。汽車零部件、新材料、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大產業的主導地位更加突出,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被評為“中國縣域產業集群競爭力100強”、“山東省首批特色產業集群”,武城縣被命名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城”。

農業

2009年武城縣開展糧棉高產創建活動,小麥、玉米、棉花單產位居全市前列。武城縣食用菌種植面積突破100萬平方米,被列為“中國食用菌之鄉”。茂泰棉業、銀山棉業等4家企業躋身市級農業龍頭企業行列。成立天元棉花合作社,吸收社員4108戶,入社棉田1.5萬畝,棉花生產服務體系日趨完善。投資500餘萬元,新建戶用沼氣池1000個,新上秸稈汽化爐400台,管理經驗在全省推廣。
2010年武城縣糧食生產實現“噸糧縣”目標,棉花單產位居全省前列。辣椒、食用菌、棉花、畜牧業等特色產業快速發展,先後被評為“中國食用菌之鄉”、“全國優質棉生產示範基地縣”。品質農業實現重大突破,新增“三品”認證22個,認證基地面積10萬餘畝。武城縣農業產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擁有省級龍頭企業3家、市級龍頭企業22家,成立各類農村經濟合作組織100多個,帶動5萬餘農戶進入產業化經營體系,被命名為“全省農業產業化先進縣”。

服務業

2009年武城縣服務業發展成效明顯。紮實推進“萬村千鄉”、“家電下鄉”工程,建設村級農家店140家,家電下鄉累計銷售1.32萬台,民眾獲得補貼資金330萬元。英潮公司椒城物流中心、甲馬營糧食市場等五個市級重點項目快速推進。2009年,武城縣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5.7億元,增長18.7%。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四女寺風景區項目進展順利,古貝春酒文化館、農產品展覽館、玻璃鋼展覽館、神龍地毯藝術博物館累計接待遊客近萬人,古貝春集團被列為“2009‘好客山東’十佳工農業旅遊示範點”。
2010年服務業實現新發展。各類專業市場發展到42處,其中年交易額過億元市場13處。武城辣椒城被評為“全國100家最具影響力的市場”。“萬村千鄉”工程紮實推進,“農家店”實現全覆蓋,聯華購物中心等一批規模大的項目投入運營。紮實開展食品藥品專項整治活動,保障了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旅遊業發展勢頭良好,四女寺風景區佛光寺項目進展順利,九華溫泉文化博覽城已開工建設。2010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0億元,年均增長15%。

社會

企業養老保險 參保人數達到1.1萬人,城鎮職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分別達到2萬餘人和3.5萬人。城鄉低保補助標準逐步提高,低保對象實現應保盡保。
環保事業 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海河流域污染防治工作順利通過國家考核驗收,被德州市政府評為“水污染防治先進集體一等獎”。
義務教育 寧津縣中國小義務教育雜費全部免除。投資3.6億元的齊魯職業學院2011年暑假可實現招生,將改寫武城沒有大學的歷史。高中素質教育連續22年穩居全市首位。武城縣被評為“山東省辦人民滿意教育先進縣”。
廣播電視事業 有線廣播電視網路覆蓋武城縣100%的鄉鎮、96%的行政村,入戶率達80%,擁有電視用戶6萬戶,可收看節目43套。
文化事業 寧津縣鄉鎮街文化站全部建成啟用,圖書館藏書10萬冊,被文化部命名為國家二級圖書館。拍攝的電影《佛光寺傳奇》是我市第一個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電影。
衛生事業 武城縣衛生基礎設施建設累計投資9637萬元,建設業務面積8萬餘平方米。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新建、擴建率達到了100%,成為全市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改貌最顯著的縣市區。(縣醫院新病房大樓、門診樓、中醫院病房大樓建成啟用,鄉鎮衛生院門診病房樓全部完工,150處標準化衛生室投入使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98%以上,累計為92.6萬人次補助醫藥費1.08億元,被確定為“省級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改革支付方式試點縣”。

人口

截止2010年底,武城縣總人口390412人,2010年武城縣總計出生5020人,人口自然增長率為7.98‰。
武城縣有回族、滿族、蒙古族、壯族、土家族、苗族、哈尼族、獨龍族、黎族、彝族、朝鮮族等16個少數民族成分,少數民族人口4380人,占武城縣總人口的1.1%,其中回族人口4100人,少數民族主要分布在3個鄉鎮的9個自然村。

旅遊

四女寺風景區
四女寺位於武城縣運河四女寺段南岸,地處山東、河北兩省三縣交界處,區位條件優越,交通便利,文化內涵豐富,生態環境良好,適宜於發展休閒度假。
四女寺風景區四女寺風景區
古貝春工業旅遊園區
古貝春有限公司作為山東省純糧白酒重點生產企業和全國白酒行業新秀企業,實施“一業為主,多元經營”的企業戰略過程中,注重生產與環境的和諧,把企業建設與打造旅遊工業園區結合起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農業展覽館
武城縣農業展覽館是山東省第一個綜合性農業展覽館。全景展示了我縣的農業發展成就,特別是“一紅、兩白、一牧”特色產業、鄉村產業特色、農業龍頭企業的發展狀況。
玻璃鋼展覽館
武城縣玻璃鋼展覽館位於武城縣經濟開發區,2008年5月建成,展館東西長66米,南北寬44.3米,高11米,總面積達2924平方米。展館共分為前沿區、文化區、產品實物區和企業展示區四大部分,集中展示了武城縣玻璃鋼產業的發展歷程和現狀。
神龍地毯藝術博物館
為保護、發展中國地毯藝術及世界地毯藝術,山東神龍毯業有限公司於2008年12月創建神龍地毯藝術博物館,該館展示了山東神龍地毯有限公司未來發展戰略。

特產

“三白”西瓜
三白西瓜是武城縣傳統特產。明清時期曾定為貢品。因武城縣優越的氣候環境與獨特的土壤條件,成為當地的一大名產。
“拴馬棚”韭菜
“拴馬棚”韭菜:生長於武城縣武城鎮前馬村,具有悠久的栽培歷史。生產過程嚴格遵循國家有機食品生產標準,不施任何化肥和農藥,不使用任何除草劑轉基因技術及製品,以發酵有機肥和沼渣沼液生物肥料。防蟲採用防蟲網及粘板、殺蟲燈。使用地下深井灌溉,水中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

人物

澹臺子
武城縣地方志記載,在古代春秋時期,大澹村出了一位著名的學者、儒學大師——澹臺滅明。至明代初年,此村尚有澹臺滅明廟。
孫伏伽
孫伏伽,貝州武城(山東武城)人。隋朝末年,孫伏伽便涉足官場,做了一名官職卑微的小吏,幾經升遷,到隋煬帝末年,成為京畿萬年縣(今陝西西安)的法曹,負責審理刑獄,督捕奸盜,查辦贓賄,是萬年縣頗有點權勢的官員。
唐朝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孫伏伽以科舉甲榜第一名狀元及第,為中國歷史上有據可查的第一位狀元。
竇建德
公元573年(隋建德二年),農民起義領袖竇建德出生在貝州漳南(今山東武城漳南鎮村)一個較為殷實的農民家庭里。竇建德樂善好施,行俠仗義。其父死時,進葬者絡繹不絕,從家中直至墓地。竇建德深感鄉親們的深情厚意“所贈予皆讓辭不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