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城區

武城區

武城區位於德州市西部,位於山東、河北兩省三市六縣交界之地,隔京杭運河與河北省相望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是魯西北、冀東南的重要交通樞紐。文化積澱深厚,古老的京杭運河流經縣境62公里,佛文化、孝文化、運河文化相互交融,擁有豐富的旅遊資源。

武城縣民營經濟增加值占GDP、上繳稅金占地方財政收入、吸納勞動力占城鎮就業“三個比重”均達到85%以上,被命名為“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武城區
  • 別名:貝州
  • 所屬地區:山東省德州市
  • 下轄地區:轄2個街道 7鎮1個鄉
  • 政府駐地:廣運街道辦事處
  • 電話區號:0534
  • 郵政區碼:0534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部
  • 面積:748平方公里
  • 人口:40萬人
  • 方言:德州方言
  • 著名景點:四女寺風景區,農業展覽館,玻璃鋼展覽館
  • 機場:德州機場 在建,濟南國際機場
  • 火車站:德州火車東站。德州站 陵城站
  • 車牌代碼:魯N
  • 區委書記張傳忠
歷史沿革,名稱,沿革,武城簡介,撤縣設區,

歷史沿革

名稱

武城歷史悠久。明嘉靖武城縣誌》:“武城,禹貢冀州之城。春秋為晉東鄙地。晉因備齊始城焉。”又載戰國“武城為東郡要縣,實古趙地,平廣曠闊,四無山阜,東毗強齊,歲飾武備,邑之得名,蓋本於此。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武城已作為一個城池存在,春秋時屬晉國,戰國間隸趙國。晉、趙為防禦強齊入侵,於此築城,武城之名,由此而得。
清乾隆《重修武城縣誌》和民國《重修恩縣誌》均載:唐、虞、夏、商幾代,武城屬兗州地。春秋為晉東鄙地。戰國為趙地東武城。西漢始設東武城縣。

沿革

西晉初,仍為東武城縣,太康(280-289)中去“東”字,改稱武城縣。
東晉十六國時期,初屬後趙(鹹和二年,327年),中屬前燕(太和元年,366年),後屬前秦(太元七年,里之信城,又將位於今臨清東南10里左右的貝丘縣併入清河郡舊治,改稱貝丘縣,武城也省入備丘縣。北周武帝(建德六年,577年)平齊罷郡置貝州,武城屬貝州貝丘縣。
隋朝,仍屬清河郡貝州貝丘縣。
唐朝屬河北道貝州清河郡。
宋初,屬河北東路貝州。慶曆八年(1048)涿縣人王則起義,皇帝命令文彥博討伐,殺王則,赦免其部下,因此,請示皇帝批准改貝州為恩州,武城也改隸恩州。1127年,南宋建炎後,武城屬大名府路恩州。
清朝,武城縣屬山東布政使司東昌府高唐州。雍正八年(1730)年改唐州為直隸州,別轄四縣。武城自後徑屬山東東昌府臨清州。
1913年(民國2年)廢除府、州制,山東省改設膠東、濟西、岱南、岱北四道,武城縣屬濟西道。1914年(民國3年),國民政府內務部公布各省、道區域名稱,將山東省的濟西道改為東臨道,武城縣屬東臨道。1925年(民國14年),武城縣改屬德臨道。
1927年(民國16年),國民政府廢除道制,設省、縣兩級政府,武城縣徑屬山東省政府所轄。1932年(民國21年),國民政府行政院頒發《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暫行條例》規定省以下設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為省政府派出機構。武城縣屬臨清行政督察專員公署。
1937年(民國26年),山東省下設十二個行政區,武城縣屬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38年(民國27年),國民山東省政府下設魯西、魯北、膠東三個行署,並劃分為十二個行政督察區,武城縣屬魯西行署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5年(民國34年),山東省改設魯北、魯西北等六個省政府辦事處,武城縣屬魯西北辦事處第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同年,武城縣全境解放,國民黨統治至此結束。
1940年5月,中國共產黨領導武城縣人民,奮起抗擊日本侵略者軍。與此同時,建立了武城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冀南行政主任公署。同年8月,改屬冀南太行太岳行政聯合辦事處冀南行政主任公署第六專屬。
1941年9月1日,改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冀南行署第二專屬。
1945年5月,冀南行署合併為冀魯豫行署,武城縣抗日民主政府亦屬晉冀魯豫邊區政府冀魯豫行署第二專署。1945年8月,日本侵略軍投降,抗日戰爭勝利,武城縣抗日政府改稱武城縣政府。其隸屬關係未變。
1949年8月13日,改屬河北省衡水專員公署。1950年,縣政府改稱武城縣人民政府。
1952年,武城縣人民政府改屬山東省德州專員公署管轄。1956年,撤銷德州專署,武城縣改屬山東省聊城專員公署。1958年12月,將武城合併於夏津縣,隸屬聊城專員公署。
1961年6月,夏津、武城分立,並恢復德州專員公署,武城縣隸之迄今。

武城簡介

武城縣隸屬山東省德州市,隔京杭運河與河北省相望。武城縣轄7鎮1街1個省級開發區,面積748平方公里,人口40萬。武城人傑地靈,人文薈萃,孔子高徒子游曾為武城宰,弦歌而治,傳道授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孫伏伽就是武城人,先後共誕生過16位文武狀元,歷來享有“歷史名城、運河明珠、弦歌古郡、狀元之鄉”之美譽。武城民營經濟優勢突出,產業特色鮮明,培育起汽車零部件、玻璃鋼中央空調和農副產品深加工等三大特色產業,先後榮獲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城、中國民族毯業城、中國辣椒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
近年來特別是今年以來,武城緊緊圍繞“工業強縣、民營興縣、民生安縣、生態靚縣”的工作思路,全力推進招商引資、城市建設、民生保障等十項重點工作,打造經濟發展升級版,共築美麗幸福武城夢。全縣地方財政收入連續三年增幅超過35%,被省委、省政府評為“全省縣域經濟跨越發展先進單位”,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出厚積薄發、跨越發展的良好態勢。
一是特色產業蓬勃發展。武城是“中國民營經濟最具潛力縣”,擁有44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培植起汽車零382年),一直隸屬清河郡。南北朝時期,初屬南宋冀州部清河郡。孝武帝大明(457-464)時,屬北魏相州部清河郡。東魏時(武定四年,546年)屬清河郡。北齊將清河郡治從今臨清東北15里處移至今河北省清河縣西北15部件、玻璃鋼中央空調、農副產品深加工三大特色產業,以及現代服務業、文化旅遊業兩大新興產業,先後榮獲全國第一個玻璃鋼縣、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城、中國辣椒之鄉、中國食用菌之鄉等20多項國家級榮譽稱號。汽車零部件產業發展迅猛,產品腳踏車配套率達60%以上,覆蓋全國80%以上的汽車廠家,被評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集群縣”。玻璃鋼中央空調產業持續升級。武城是全國知名的中央空調生產基地,從業人員突破10萬人,產量占到了全國的1/3。農副產品深加工產業不斷最佳化,培植起了辣椒、棉花、食用菌、畜牧業等農業特色產業,古貝春集團擁有兩項中國馳名商標,中椒英潮公司是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現代服務業蓬勃發展,各類專業市場達到45處,其中億元市場13處,輻射周邊中小城市近百個。文化旅遊業初具規模,投資80億元建設中華孝文化傳播基地,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一期工程孝女祠、佛光寺及周邊景點已投入運營,山東旅遊新亮點已具雛形。
二是城鄉變化日新月異。縣城擴容提質步伐不斷加快,實施甲馬營東進、李家戶北靠、武城鎮東移、魯權屯南融,與縣城形成五位一體組團發展格局。主城區檔次不斷提升,啟動了運河文化等3處城市綜合體,城區道路全部實現改造升級,3年內城中村、棚戶區將全部改造完成。同步實施城市水網、地下管網、地上綠網等五大工程,環境更加優美、功能日趨完善,被評為“省級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縣”。鎮域經濟成為一大亮點,魯權屯鎮綜合實力全市第一,被列為山東省61個經濟強鎮之一。確定了18平方公里的“一城五園六區”城鎮規劃,傾力推進千億級產業集群推進計畫,力爭在全省率先突破,爭創全市第一個鎮級市。新農村建設成效明顯,農村社區連片成方,民眾入鎮上樓,農民收入大幅提升,生產生活明顯改善,武城老百姓的幸福感和滿意度始終保持全市領先。
三是發展資源持續集聚。道路交通四通八達,兩年內建成13條縣鄉公路,形成了以縣城為中心的“十分鐘大路網”。境內國道105貫穿南北,省道254、318一縱一橫,正在建設的德商高速公路穿境而過;搶抓運河通航的歷史性機遇,爭取建設四女寺德州港,水陸暢通、內外循環的交通體系正在形成。客水資源全面改觀,長江水、黃河水和運河水“三水匯流”的平原水網在武城已經形成。發展環境更加優越,省委、省政府出台“一圈一帶”發展規劃,武城全域享受,財稅、金融、土地等優惠政策打包而至,目前已儲備項目494個,總投資2030億元。發展環境不斷最佳化,對外來項目實行“領辦”、“代辦”制度,客商只管投資,手續政府來跑,我縣被評為“山東省投資環境最佳縣”。
四是社會形勢和諧穩定。大力實施“生態靚縣”戰略,深入推進“大綠網”、“大水網”、“大生態”建設,現在武城的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綠色發展、低碳發展成為武城的一大品牌。文化事業快速發展,我縣被評為首屆文化強省建設先進縣。每年確定一批“為民實事”加速推進,民生支出始終保持總支出70%以上。社會保障應保盡保,醫療服務體系健全,食品藥品監管到位,平安武城建設卓有成效,連年榮獲“平安山東建設先進縣”。
五是發展勢頭日益強勁。投資108億元的玲瓏輪胎生產項目從開工到投產,僅用時9個月;水星集團投資4.6億元的渦輪增壓和精密機械製造項目當年開工、當年投產,“武城速度”全國領先。連續開展以“創業回鄉、人才回歸、資金回流”為主要內容的“三回”工程,打通回鄉通道,建好創業平台,大批武商回鄉投資辦廠,總投資突破60億元。

撤縣設區

6月12日,德州日報旗下德州新聞網報導稱,2017年前,德州市將比照國家政策標準,著力推動武城、平原、寧津完備撤縣設區條件。2015年,德州市力爭啟動一個縣設區申報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