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星壑

欒星壑(1878—1929) 本名鐘垚,字星壑,亦作惺壑。山東省棲霞市臧家莊鎮西欒家村人。辛亥革命活動家,煙臺舉義的主要領導人和震旦公學的創建者。1902年 (光緒二十八年) ,欒星壑考取廩生,聞名全縣。之後又去煙臺育才學堂學習。1904年,受政府選送,去日本法政大學留學。這期間,他結交徐鏡心丁惟汾等人。1905年9月,經徐鏡心介紹加入了剛剛組建的中國同盟會後,他還認識了自己仰望已久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從此,他積極投身於以“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為目標的民主革命事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欒星壑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1878
  • 逝世日期:1929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詩作,

人物簡介

在日留學期間,,欒星壑是後來山東舉義的主要發謀者(見丁惟汾<<山東革命黨史搞>>).。提出三條密計:一是策動留守軍隊;二是搶奪官銀;三是交結江湖豪勇。
1906年學成歸國後,受丁惟汾等人的委託,去青島主持《晨鐘》雜誌 (出版於日本東京,由蔣衍升主編) 在國內的發行事務,並與教會相結,廣聚豪傑,厚集其力,決定創建同盟會的活動機關震旦公學,很快使青島成為革命黨人的一個活動中心。後應同盟會浙江主盟人秋瑾女士的邀請,欒星壑南下參加南方武裝舉義的秘密活動,往來於浙、蘇、皖三省之間。1907年,秋瑾徐錫麟蒙難後,欒星壑改而北上奉天(今瀋陽) ,並很快成為徐鏡心 (時在《盛京時報》任主筆) 的得力助手。曾為《盛京時報》撰寫過一批有強烈反響的文章。
1909年(宣統元年)春,同盟會總部派丁惟汾山東,密謀舉義。欒星壑接丁惟汾召其回魯議事的信後,欣然應召,向丁惟汾等提出了“山東起事,必先取煙臺”的建議,並分析到:“彼時,即可斷省城之左臂,又可北連遼東,西進濟南,鉗擊京沽,直迫京師”。並承擔起謀取煙臺的組織領導重任。以先期派回煙臺的肖廷枚(欒星壑的表親)和當時在煙臺《渤海日報》擔任主筆的李鳳梧(欒星壑的同鄉,亦同盟會員,留日學生)等為骨幹,著手革命力量的組織發動工作。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的訊息,極大地鼓舞了欒星壑等在煙臺活動的同盟會員,並促使他們加快了舉義的步伐。同月底,以《渤海日報》刊出“黎元洪山東人民公開信”為開端,煙臺街頭巷尾隨即出現了“告我同胞,速舉義旗,協助民軍,驅逐滿虜”為內容的標語,頓使登來青道道員徐世光惶惶不可終日。
11月12日晚,欒星壑、楊德盛、王耀東等革命黨人先會集在楊德盛家,共同議定當晚10點鐘後,大家分頭行動。當第一步取得海防營回響後,身任副總指揮的欒星壑便親率數十人直取道署。11月13日凌晨,煙臺起義成功,參加起義者被稱之為“十八羅漢”,當日成立山東軍政府。14日改為軍政分府。欒星壑、李鳳梧任參謀。濟南取消獨立後,革命黨人主張西進討伐,而新任軍政分府司令王傳炯有叛變跡象,欒星壑等人遂赴上海請兵,並由丁惟汾、謝鴻濤進而謁見大總統,並請派胡瑛山東軍政府都督,因胡瑛時為南北議和代表,大總統暫派杜潛行都督事,上海陳其美派劉基炎率一團滬軍與丁惟汾、蔣衍升、欒星壑、張傳一北上,待大總統再派藍天蔚商震率5艘軍艦最終平定叛亂後,1912年3月,胡瑛大都督煙臺建立了山東軍政府,欒星壑任軍政府執法司司長。
1913年, 欒星壑出任鄒平縣知事。 任職內,初級學校由原來的40餘處擴充到150餘處。 其中創設女校一事,尤被稱為空前盛舉。曾帶領鄉民捕蝗和與外國傳教士的不法行為作鬥爭。為了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1913年春,欒星壑又約有關鄉紳等討論續修《鄒平縣誌》。欒星壑在任期間雖未見縣誌修訖,但通過他的《鄒平縣誌》序,可見其為國為民的一片赤誠。他在序中寫道:“際此時代過渡,國基甫定;教育製造,日事改良;孝義節廉,微且掃地,及此事而不揚厲之,表彰之,則物質之文明,國粹之光華,其何以掖達而激勸之,以培養我國脈耶!”
1914年夏,欒星壑突然接到即調省城應考的命令。而卸任抵濟南後,卻馬上被囚禁於桿石橋監獄。面對當局如此卑鄙行為,欒星壑怒從五內起,火由雙目出,僅僅一夜之間,他驟然左目失明。在被軟禁的兩年間,欒星壑沒有表現出絲毫的消沉,而是不斷地同反動當局進行不屈不撓的鬥爭。這期間,他曾不顧自己的身家性命,約同志6人, 創辦了一份秘密的反袁報紙。除了贊成護法護國之外,對前同盟會友人如參加籌安會、鼓吹君主立憲的胡瑛等人,也作了深刻的揭露和鞭撻。
1916年,袁世凱死後,欒星壑奉調進京以解決懸而未決的遺案。當時,他滿以為即將獲得再為民國效力的機會,卻被遣戍吉林省寧安縣之寧古塔,降職擔任寧安縣司法官兼二十一旅軍法處長。欒星壑在寧古塔整整5年,後以丁母憂為名(實際母親早已故去) ,辭去官職,回到濟南隱居。
1923年3月, 孫中山在驅逐了陳炯明後回到廣州,重建大元帥府,10月初,大元帥府下令討伐賄選總統曹錕。欒星壑聽說這些訊息後,重新振奮起精神,又主動尋找同志,積極參與新的革命活動。當欒星壑第二次南下奔赴革命軍大本營時,在火車上聽到孫中山先生已在北京的訊息,他遂改道直趨北京。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一因孫中山先生病重入院不得見;二因當局對他進行監視,他不得不立即從天津乘船回膠東避難。
1929年初,經濟上的拮据,使欒星壑不得不離開又有身孕的妻子,帶病遠去吉林洮南縣謀事。沒料想,剛剛到達目的地,即病臥旅館,於當年12月19日病逝。
欒星壑能詩善畫,《鄒平縣誌》稱下筆數千言立就,指畫尤大佳絕,曾獲日本指畫研究會一等銀牌獎。

人物詩作

附:欒星壑《去鄒留別》詩一首:
撩人春色促行旌,一載深慚撫字名。
民俗敦龎宜政簡,公私輯睦祗心平。
插空長白時含潤,到底黛溪不改清。
植就松槐生意滿,枝枝葉葉總關情。
圓角模稜匏一官,折腰五斗祗應難。
清幽山水余親領,磊落襟懷眾許看。
人不阿私隨處好,事無羈絆此身寬。
和光渾俗從來慣,得失何必與世拼?
忍聽陽關曲未終,離情縷縷漾東風。
伏生桑梓門牆綠,阮肇胡麻飯粒紅。
醸蜜自甘蜂有課,銜泥雖苦燕無功。
官囊羞澀君休笑,詩畫琴沓載一蓬。
祖道城東啟別宴,行行且住話留連。
愧無老少安懷術,結得痌瘝保抱緣。
人事幾回雲聚散,天涯依舊月團圓。
會看霖雨及時沛,澤普梁鄒待後賢。
七絕一首:
買得鱖魚酢美酒,折將蕉葉題新詩。
待依飲個酩酊醉,醉到人間大同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