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都督(古代軍事統帥)

大都督(古代軍事統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魏晉南北朝稱“都督中外諸軍事”或“大都督”者,即為全國最高之軍事統帥南宋時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視各路兵馬等,為執政官出任臨時統帥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大都督
  • 魏晉南北朝稱:“都督中外諸軍事”或“大都督”
  • 南宋時都督、同都督,督視各路兵馬等
  • 歷史追溯:漢末始有此稱
簡介,歷史追溯,

簡介

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屬加官。加此官者,頒與代表天子威權的黃鉞以節制持節將軍等高級將領。吳同魏制,陸遜曾任之。蜀置中都護李嚴),統內外軍事。
“大都督”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統帥諸軍的大將,而“都督”一職出現於漢末,最初應該是軍中執法和辦理事務的武官,地位不高。另外,漢末的時候,領兵的武官多稱“督”,負責攻城的叫“升城督”,領某部者為“某部督”,

歷史追溯

漢末始有此稱。魏晉南北朝稱“都督中外諸軍事”或“大都督”者,即為全國最高之軍事統帥。魏晉以後,有“都督諸州軍事”銜者,往往兼任駐在州之刺史,總攬本區軍政民政。至北周及隋,改稱“總管”。唐代又恢復“都督”之稱,於各州按等級分別置大、中、下都督府,各設都督。唐中期以後,以節度使或觀察使為地方最高長官,都督遂名存實亡。南宋時亦偶有用都督、同都督,督視各路兵馬等,為執政官出任臨時統帥之稱。元代之大都督府大都督,則專領“欽察親軍”。又地方軍政長官,亦有稱都督者。明代置“五軍都督府”,為最高軍事機關。五軍為中軍、左軍、右軍、前軍、後軍,各為一府,各有左右都督及都督同知,都督僉事。原為統轄京衛及外衛之兵而設,後來各衛僅存空名,都督遂成虛銜。清初沿襲明制,後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