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錫麟(辛亥先烈、安慶起義帶頭人)

徐錫麟(辛亥先烈、安慶起義帶頭人)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徐錫麟(1873年12月17日—1907年7月7日),字伯蓀,號光漢子,浙江紹興府山陰東浦鎮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

1901年任紹興府學堂教師,後升副監督。1903年應鄉試,名列副榜。同年以參觀大阪博覽會名義赴日本,於東京結識陶成章龔寶銓,積極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章炳麟的活動。回國後先在紹興創設書局,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1904年在上海加入光復會。1905年在紹興創立體育會,後又創立大通學堂,規定入校學生均為光復會會員,參加兵操訓練。同年冬赴日本學軍,因患眼疾未能如願。1906年歸國,赴安徽任武備學堂副總辦、安徽巡警學堂會辦。

1907年7月6日,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占軍械所,激戰4小時,失敗被捕,次日慷慨就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徐錫麟
  • 別名:徐伯蓀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浙江紹興
  • 出生日期:清同治十二年(1873)12月17日
  • 逝世日期: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7月7日
  • 職業:革命家
  • 信仰:民族主義
  • 主要成就:傳播新譯書報,宣傳反清革命
  • 黨會:光復會
人物生平,思想轉變,建設學堂,入光復會,謀刺恩銘,人物成就,人物詩作,家庭成員,人物評價,人物軼事,後世紀念,人物故居,徐錫麟墓,錫麟街,

人物生平

思想轉變

清穆宗同治十二年(1873)12月17日,出生在浙江紹興東浦的一個名門望族。其父徐鳳鳴秀才出身,當過縣吏,家有田地百餘畝,在紹興城裡開有“天生綢莊”和“泰生油棧”兩家商鋪,是當地頗有聲望的士紳。
徐錫麟造像徐錫麟造像
清德宗光緒二十七年(1901),徐錫麟出任紹興府學校算學講師,得到知府重用,後升為副監督。
光緒二十九年(1903),赴日本參觀大阪博覽會,會中竟有中國古鐘在展,徐錫麟憤感列強欺中國太甚。不久結識陶成章鈕永建等,在他們影響下,徐錫麟思想發生了巨大轉變,逐漸放棄對清政府的希望,棄改良而從革命。當時,“《蘇報》案”事起,日本留學生群起反對,徐錫麟也慷慨解囊,積極參與營救章炳麟

建設學堂

光緒三十一年(1905)9月23日,由徐錫麟、陶成章等光復會成員創辦的紹興大通學堂開學。光復會成立後,主張以暗殺、暴動為手段進行革命。為了培訓其成員,陶成章、龔寶銓、徐錫麟等在浙江紹興城內擇地辦學,推徐錫麟為監督,黃怡為校長。招收來自金華、處州、紹興各府的會黨成員,對他們進行短期的革命教育和軍事訓練,以培訓革命骨幹。並擬定規約:“凡本學堂卒業者,即受本學校辦事人之節制;本學校學生,鹹為光復會會友”。
大通學堂只設體操專修科,分特別、普通兩班。特別班是會黨志士;普通班一部分是會黨成員,一部分是進步青年,兩班所授課程主要是兵式體操和器械體操。此外,也酌情兼授國語、英語、日語、教育學、倫理、算術、地理、生物、圖畫等課程。學生畢業後,由清廷發給文憑,而在文憑的背面,學校則記上革命組織的暗號。學校大廳懸一聯云:“十年教訓,君於成軍,溯數千年祖雨宗風,再造英雄于越地”;下聯云:“九世復仇,春秋之義,願爾多士修鱗養爪,毋忘寇盜滿中原”。

入光復會

光緒三十年(1904)冬,徐錫麟因事過上海,得遇蔡元培、陶成章,首批加入光復會,後成為光復會的主要領導人之一。回紹興後,徐錫麟創辦了大通學堂,羅致少年英俊,教以軍法紀律,為革命培養人才。他還積極結交各地會黨,甚至延請他們為學校教練。不久,徐錫麟借北上聯絡大盜馮麟閣之機,出山海關,過吉林、奉天,走西北邊疆,查看了山川形勢,並親見日、俄在中國疆土上張狂角逐,憤憤不平,欲揮刀沙場“為國死”。
徐錫麟與陳伯平等合影徐錫麟與陳伯平等合影
謀革命不易,為了達到反滿目的,徐錫麟等人逐漸產生了“以術傾清廷”的思想,他們打算以捐官之法,使光復會的成員學習軍事,乘機打入清廷內部,以掌握軍權。於是他向清廷捐了一道員頭銜,指分安徽候補。

謀刺恩銘

主詞條:安慶起義
光緒三十一年(1905)冬,受紹興徐克丞資助和徐錫麟表叔、湖南巡撫俞廉三推薦,徐錫麟與馬宗漢陳伯平各捐得官職,並被獲準前往日本學習陸軍。但到日本後,由於清廷駐日公使的阻撓,學習陸軍的計畫被破壞,無奈回國。
歸國後,徐錫麟等人又打算進一步打入官府,“藉權傾虜廷”。通過發動利用各方關係,徐錫麟謀得籌辦安慶陸軍國小之事。後因表叔俞廉三的推薦和徐錫麟本人的精明幹練,終於得到安徽巡撫恩銘重用,1906年冬季他到了安慶,向撫院落報到,恩銘接見後,派他為安徽巡警尹。他小心逢迎,拜恩銘為師,恩銘引為親信,又派他兼任巡警學堂會辦。徐錫麟食清廷之祿,卻時刻不改革命之志。
徐錫麟安慶起義浮雕像徐錫麟安慶起義浮雕像
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2月,徐錫麟與秋瑾約定在皖、浙同時舉行反清武裝起義。起義原定7月19日舉行,因一會黨人員在上海被捕,招供出革命黨人的一些別名暗號,兩江總督端方電令恩銘拿辦。恩銘召徐錫麟計議,徐錫麟見自己別號在列,知事機迫人,遂決定於7月8日巡警學堂舉行畢業典禮時舉義。誰知恩銘這天有事,要求將畢業典禮提前兩天,無奈起義只得於6日舉行。外援不至,準備未周,起義堪憂。
1907年7月6日,光復會成員安徽巡警處會辦兼巡警學堂監督徐錫麟,在安慶刺殺安徽巡撫恩銘,率領學生軍起義,攻占軍械所,激戰4小時,失敗被捕,慷慨就義。審訊時揮筆直書:“蓄志排滿已十餘年矣,今日始達目的。本擬殺恩銘後,再殺端方鐵良良弼,為漢人復仇。”
1907年7月7日,徐錫麟被清廷殺於安慶撫院門前,心肝被挖,用於炒菜,時年35歲。

人物成就

創辦“熱誠學堂”
1903年,徐錫麟從日本回到紹興後,認識到革命應該從創辦學堂、培育人才入手,隨即在家鄉東浦創辦了一所新式學堂,並為學堂寫了一副對聯:有熱心者可與共學,具誠意者得入斯堂。取上下聯各一字,命名為“熱誠學堂”。除文化課外,專門增設兵式體操課,進行軍事訓練。他在授課時,經常介紹時事政治,宣傳革命,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後來熱誠學堂一度成為紹興光復會的活動基地。
聯絡各地黨會
1904年,徐錫麟接受蔡元培的邀請加入了光復會。當時浙江各地的會黨十分活躍,在反清統治和“仇洋滅教”的鬥爭中顯示了巨大力量。但這些會黨各自為政,互不統屬。如何把分散的會黨組織、聯絡起來,引導到光復會組織中來,實現民主革命的大聯合,這是擺在光復會面前的重要課題。徐錫麟親自帶領幾名學生到各地會晤會黨首領。歷時兩月,徒步尋訪了嵊縣、諸暨、東陽、金華、縉雲等各地會黨,結識了竺紹康王金髮等會黨首領,聯絡進步人士,發展會員,擴大了組織,使光復會成為浙江反清革命的領導核心。
徐錫麟塑像徐錫麟塑像
創辦“大通學堂”
1904年底,徐錫麟在與各地會黨聯絡中發現,雖然會黨眾多,也有一定勢力,但明顯素質偏低,要想聯合各派並發揮作用,必須加以培訓和教導。因此,萌生了創辦一所“武備學校”以培訓會黨骨幹的想法。1905年,徐錫麟說服富商許仲卿出資,創辦大通學堂,並邀請秋瑾來主持。紹興文史專家林文彪認為,大通學堂的創立,是辛亥革命史甚至是整箇中國革命史上一個十分耀眼的閃光點,它的歷史貢獻可以與後來的黃浦軍校相媲美。而在徐錫麟等人的努力下,大通學堂成了當時的革命指揮中樞,徐錫麟也成了光復會的實際領袖之一。
浙皖起義
1907年,光復會員徐錫麟.秋瑾領導了震驚中外的浙皖起義。起義雖然失敗了但是影響是巨大的,原因是它一方面刺殺的是清廷封疆大吏,位及巡撫的恩銘。一方面是它發動的地點在安慶,紹興,這些地區都是清王朝的重地。這次起義沉重的打擊了清朝統治,加速了立憲的進程,激勵革命黨人的鬥志,探索起義的新途徑。

人物詩作

徐錫麟1905年“曾出山海關至奉天、吉林,再經西北諸省邊疆而歸。”這首詩是1906年春這次壯遊時所作。作品在藝術上繼承了唐代邊塞詩的風格,具有豪邁雄渾的特色。全詩如下:
《出塞》
軍歌應唱大刀環,誓滅胡奴出玉關。
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家庭成員

配偶:王振漢
獨子:徐學文
兒媳:馮梅珍
徐曼麗(德國人)
孫子:徐乃達(徐曼麗生)
長孫女:徐乃英(馮梅貞生)
孫女:徐乃錦(中德混血,徐曼麗生)
孫女婿:蔣孝文(中俄混血)
曾孫女:蔣友梅(徐乃錦,蔣孝文之女)

人物評價

孫中山在辛亥革命勝利後,親來杭州致祭,說:“光復會有徐錫麟之殺恩銘,其功表見於天下”,並親寫一副輓聯哀悼:“丹心一點祭余肉,白骨三年死後香。”
徐錫麟就義前照徐錫麟就義前照
柳亞子:慷慨告天下,滅虜志無渝。長嘯赴東市,剖心奚足辭!
紹興文史專家林文彪:“按照這樣的家庭出身與資質,徐錫麟如果沒有參加革命,完全可以是一個錦衣玉食、前途光明的人。但他卻為了民族大義放棄了家庭,成為了一個義無返顧的舊民主主義激進革命家。”
章太炎指出:“光復會比同於同盟會,其名則隱,然安慶一擊,震動全局,立懦夫之志,而啟義軍之心,則徐錫麟為之也。”

人物軼事

問題少年的革命路
徐錫麟出生在紹興一個非常富裕的家庭,父親徐鳳鳴秀才出身,當過縣吏,家有田地百餘畝,又在紹興城內開設“天生綢莊”、“泰生油燭棧”,資本甚厚。但其從小就是桀驁不馴,自幼“器物過手,輒破壞之”,十二歲那年,為了“學武功”,跑到深山大嶺中的寺廟去當小和尚,其後徐鳳鳴為了避禍甚至和其斷絕父子關係。
“按照現在的標準,幾乎就是個問題少年”。徐錫麟之孫徐乃達這樣定義其祖父。
徐乃達認為1903年的日本之行對徐錫麟走上革命之路影響極大,在日本,徐錫麟認識了很多日本的中國留學生,也了解了中國以外的世界,同時積極參加營救因反清入獄的革命志士章炳麟。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東京博物館看到了一座中國古代大鐘在那裡展示,他想中國的文物怎么被日本人掠奪過去,加上之前的甲午戰爭、八國聯軍等等,讓他覺得必須徹底革命。
與秋瑾無兒女情
徐錫麟、秋瑾都是浙江紹興人,他們先後加入光復會,共赴日本求學,共同創辦大通學堂,共同謀劃浙皖起義,最後徐壯烈犧牲,秋從容就義。
徐錫麟紀念郵票徐錫麟紀念郵票
而由邱禮濤執導,黃奕、杜宇航、黃秋生、鄭嘉穎等人主演的《競雄女俠·秋瑾》也引起了廣泛爭議,黃奕飾演的秋瑾和杜宇航飾演的徐錫麟兩人關係親密。
針對秋瑾徐錫麟為表兄妹和情侶的說法,徐乃達經過考證均不成立,在徐家家譜中沒有發現和秋瑾的關係,秋瑾是拿著光復會會長蔡元培的介紹信第一次見到徐錫麟,如果是表兄妹就不需要介紹信。
“秋瑾巾幗不讓鬚眉”,徐乃達認為這並不符合當時男性的審美傾向,何況徐錫麟當時已婚,夫妻非常恩愛,其妻子王振漢與秋瑾情同姐妹。
徐乃達認為秋瑾徐錫麟年紀相仿,志同道合,但並無兒女私情。
為正義刺恩銘
1907年7月6日,安徽巡撫恩銘及文武官吏陸續齊集巡警學堂,參加畢業典禮。典禮開始,徐錫麟當時呈上畢業名冊,口頭報告了畢業官兵人數,隨後說:“報告,今天有革命黨人起事!”恩銘拍案高聲說:“在哪裡?什麼人?”徐即應聲說:“在這裡,就是我。”話音沒落,就朝恩銘連射數槍。大家奪門逃命。恩銘在被抬出去時喊叫道:“快把亂黨就地正法。”於是藩台馮煦命令大家一齊集中到撫院。他們集中在大堂後東邊大廳里,忽聞上房內哭聲震天,又見同仁醫院院長、美國人戴世璜與拎著包的一行人匆匆走出,大家圍上去打聽訊息,戴說”不中用了,身中六七槍,尤以右耳及腰部兩顆子彈無法治理。“一會兒,人聲又開始雜亂,幾名士兵將徐錫麟反綁著押來了。他見藩台說:“大帥安否?”馮煦將腳一跺,說:“畜生,大帥待你何等恩厚,現被你槍殺,還敢問安否?”徐錫麟笑道:“問大帥安問正是私誼也。”接著說:“槍殺恩銘,此乃正義也。”這時忽然傳說“太太下來了。”宣稱要將徐先剜心,後斬首。
徐錫麟塑像徐錫麟塑像
公堂之上,面對審判,徐錫麟義正詞嚴,怒斥清廷專政誤國。清官質問徐錫麟:恩銘待你不薄,為何刺殺。徐錫麟厲言道:“恩撫待我,私惠也;我殺恩撫,天下之公也。”清官又問:汝常見恩銘,為何不於署中殺之。徐錫麟言:“署中,私室也;學堂,公地也。大丈夫作事,須令眾目昭彰,豈可鬼鬼祟祟。”遂自寫供詞,願一人承擔責任,不牽連學生。
1907年7月7日,徐錫麟英勇就義。時年35歲。

後世紀念

人物故居

徐錫麟故居位於紹興東浦鎮孫家婁,晚清建築,坐北朝南。共三進,占地1133平方米,徐錫麟青少年時代在這裡生活、讀書。
徐錫麟故居徐錫麟故居
徐錫麟故居現闢作徐錫麟生平事跡陳列室對外開放。
徐錫麟現葬在浙江辛亥革命紀念館

徐錫麟墓

在杭州西湖區風篁嶺下南天竺,龍井路旁。原演福寺舊址。(杭州辛亥革命烈士墓群
徐錫麟犧牲後,遺體安葬安慶城北馬山。民國元年(1912年)1月21日,徐錫麟、馬宗漢陳伯平三烈士靈柩運經上海,在永錫堂召開追悼大會,同時追悼的還有陶成章。次日烈士靈柩運至杭州,葬於孤山東南麓。1964年,徐錫麟墓及附近葬左右的陳伯平、馬宗漢墓被分藏三壇,遷雞籠山。墓碑同時隨遷,墓表藏勞動路孔廟。1966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墓遭破壞,碑石無存。1981年9月,遺骨由雞籠山再遷風篁嶺南天竺原演福寺舊址。三烈士遺骨重換骨罈,壇內各置硯石一方,上刻姓名和“一九八一年九月自雞籠山遷南天竺”字樣。新墓為三座圓形墓,徐錫麟墓居中,高100厘米,直徑400厘米。左為馬宗漢墓,右為陳伯平墓,皆是80厘米,直徑250厘米。均用大塊青石砌成,上植草皮。
徐錫麟烈士墓徐錫麟烈士墓

錫麟街

錫麟街是為了紀念為推翻清廷在安慶犧牲的烈士徐錫麟而命名的。1906年春,徐錫麟以候補道員的身份來到安慶,出任安徽巡警學堂會辦,他積極發展革學堂起義”,一度攻占軍械所,但終因寡不敵眾,起義失敗,徐錫麟慘遭殺害。魯迅先生在《狂人日記》里曾提到此事,並以此為題材,寫出了《》這篇著名的小說,表達了對劊子手的痛恨和對烈士的深深悼念。革命勝利後,安慶人民為紀念這位烈士,就把他起義地點旁邊的一條街道命名為“錫麟街”,並在人民路旁立起一座他的塑像,以示紀念。
錫麟街錫麟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