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思祖

梅思祖(?—1382年),歸德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人,明朝開國功臣、汝南侯。

梅思祖起初為元朝義軍元帥,先後叛投劉福通、張士誠,於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投靠朱元璋。洪武元年(1368年),隨軍北伐元朝,屢立戰功,此後隨傅友德征伐明夏,隨馮勝攻打甘肅。洪武十五年(1382年),隨傅友德征伐雲南,同年去世。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追坐胡惟庸黨,全家被殺。

基本介紹

  • 本名:梅思祖
  • 所處時代:元末明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歸德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
  • 去世時間:1382年
  • 主要成就:南平明夏、雲南
  • 爵位:汝南侯
人物生平,幾歸幾叛,從征天下,晚年善終,人物成就,人物評價,親屬成員,人物軼事,史籍記載,

人物生平

幾歸幾叛

梅思祖最初是元朝的義兵元帥,後來投靠了紅巾軍領袖劉福通王保保將他的父親剁成肉醬。不久,梅思祖又背叛劉福通,歸附了張士誠,被委任為中書左丞,鎮守淮安。
元朝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四月,徐達兵臨城下,梅思祖獻上泗州迎降,張士誠於是殺死了他的幾位兄弟。梅思祖被押送到建康,朱元璋說:“你們現在來投靠我,一點都沒有對舊主(張士誠)的想法嗎?”梅思祖答道:“如今天下大亂,我等自當跟隨豪傑,主上(朱元璋)猶如出現在昏暗天空中的一輪明日,我們怎么敢造反呢?”朱元璋說:“你確實了解我啊。“遂升梅思祖為大都督府副使。八月,隨大軍征伐張士誠,征討浙西。十月,攻克升山水寨,降服吳將呂珍。十一月,攻克湖州,包圍平江,皆立戰功。

從征天下

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攻克平江,平定張士誠政權,升任浙江行省右丞、階資善大夫。十月,隨大將軍徐達北伐元朝,攻克山東、祁州等地。
明朝洪武元年(1368年),先後隨軍攻克汴梁、洛陽、陝州、潼關。回師巡行河北,兵至衛輝,元朝守將平章龍二棄城逃向彰德,梅思祖派兵追殺,龍二又丟下彰德逃跑,於是攻占彰德,並派兵鎮守。接著平定了北平尚未攻下的州郡。
洪武二年(1369年),隨軍平定山西、河北、陝西,隨軍攻克奉元、鳳翔、平涼、鞏昌四郡。八月,率領部隊攻克邠州,俘獲元朝參政毛貴等三十人,送與徐達,皆被斬。十二月,中原平定,被賜予白金十斤、文幣十五襲。
洪武三年(1370年)四月,隨大軍在定西擊敗王保保,回師秦州,又隨軍攻破略陽,占領沔州、興元。十一月,隨大軍回師,朱元璋論功封為汝南侯、開國輔運推誠宣力武臣、榮祿大夫、柱國,食祿九百石,允世襲。
洪武四年(1371年),隨傅友德南征明夏,梅思祖率兵到重慶,遂攻克。
洪武五年(1372年),隨馮勝征討甘肅,奉命巡視山、陝、遼東城池。
洪武七年(1374年),奉命前往北平處理事務、練兵,處理完後回南京。
洪武十年(1377年),奉命前往濟南、青州檢閱兵馬。
洪武十一年(1378年)九月,因為和陸仲亨受朱元璋徵召卻沒有按期到達被停一年俸祿。
洪武十四年(1381年),四川水盡源、通塔平、散毛諸洞的首領造反,梅思祖奉命擔任征南副將軍,隨江夏侯周德興領軍前往平定。

晚年善終

洪武十五年(1382年),隨傅友德平定雲南,設定貴州都司,梅思祖擔任都指揮使。二月,設定雲南布政使司,改任布政使司事,和平章潘元明鎮守雲南。梅思祖善於安撫百姓,雲南百姓都安居樂業。同年十月去世,賜葬於鐘山之北。

人物成就

梅思祖投靠朱元璋以來,參與了平定張士誠,北伐元朝,南征明夏的戰役,為明王朝的建立和疆域的統一作出了貢獻。洪武十四年(1381年),率軍平定少數民族造反。洪武十五年(1382年),隨傅友德平定雲南後留守,安撫百姓有功,為明王朝初期邊疆的穩定作出了貢獻。

人物評價

明史》:諸將當草昧之際,上觀天命,委心明主,戰勝攻取,克建殊勛,皆一時之智勇也。及海內寧謐,乃名隸黨籍,或追論,或身坐,鮮有能自全者。圭裳之錫固足酬功,而礪帶之盟不克再世,亦可慨矣夫。
明太祖實錄》:思祖善撫輯,民夷安之至。
朱睦楔:馬援有言:匪獨,君擇臣,臣亦擇君。當元季,四海鼎沸,豪傑並起,汝南乃能鑒機審勢,率眾來歸,非凡夫淺人所可窺測也。卒從諸將建封侯之業,安反側之夷,芳垂竹帛,慶延支庶。智矣哉,智矣哉!

親屬成員

  • :梅義,遼東都指揮使,坐胡惟庸案被殺全家。
  • 從子梅殷,駙馬都尉。

人物軼事

明太祖大封功臣時,認為有七個人在天下形勢未明時沒有採取觀望態度而主動歸附,因此將七人都封為侯爵。這七個人是韓政、曹良臣、楊璟陸聚梅思祖黃彬胡美

史籍記載

《明史·卷一百三十一·列傳第十九》
《國朝獻征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