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食(不良行為習慣)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挑食是幼兒常見的一種不良行為習慣,指飲食過程中對某些食物挑剔或僅吃幾種自己喜歡或習慣的食物,很多兒童不吃蔬菜水果,也有不喜歡某種特定的顏色,如紅色。或者不能接受某種性狀的食物,如糊狀。嚴重挑食也是一種心理疾病,稱為選擇性飲食障礙。

基本介紹

  • 別稱:選擇性飲食障礙
  • 就診科室:兒科、營養科
  • 多發群體:幼兒
  • 常見病因:吃零食,飯菜不合口,邊玩邊吃等
  • 常見症狀:飲食過程中對某些食物挑剔,或僅吃自己喜歡或習慣的食物
原因,危害,糾正方法,

原因

1.零食不離口
五花八門的零食對孩子極具惑力,如果養成常吃零食的習慣,會導致胃腸道消化液不停分泌,胃腸缺乏必要的休息,最終可能引起消化功能減弱,食慾缺乏。
2.烹調不合口
儘管買了許多好東西,但是家長烹飪技術不過關,做得沒有滋味或缺乏變化,孩子就會不愛吃,不感興趣。
3.邊看電視邊吃飯
這是許多孩子的“通病”,電視中精彩的畫面分散了孩子的食慾,正餐未吃飽,孩子容易靠零食來補充。
4.父母包辦餵食
孩子1歲左右,父母就應該培養孩子動手吃飯的習慣,但有的小孩四五歲了,大人還堅持餵食,以至影響小孩對吃飯的興趣。

危害

1.抑制身體增長,偏食挑食,會讓寶寶汲取的營養失衡,攝入不充足,生長發育就會出現問題。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脂肪等營養攝入不足。體重偏輕,長高速度也會減慢。只有飲食多樣化。營養吸收更全面,才能確保寶寶健康快速地生長發育。
2.抵抗力差,易生病:由於飲食不均衡,偏食寶寶不能很好地從食物中獲取營養來提高免疫力,因而更容易生病。
3.影響智力發育,身體免疫力差、發育不正常,同時也會影響寶寶的智力發育,偏食挑食的寶寶容易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
4.形成不良性格,營養不均衡還會促使寶寶形成極端性格。家長若經常用威脅、責罵等方法逼迫寶寶吃東西,會使寶寶產生逆反心理,長此以往使親子關係變得緊張,這些負面影響都是不良性格的起因。

糾正方法

幼兒挑食的很大根源在於家庭。要想改變幼兒挑食的習慣,需要家長和幼稚園老師攜手,做到以下幾個方面。
1.家長親身體驗
對於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建議家長嘗試製作,並與孩子一起品嘗。即使不喜歡吃,也要與孩子一起吃,並且表現出吃得很香、很滿意的神色,給孩子提供積極仿效的機會。
2.幼兒親身體驗
邀請孩子參與烹飪過程。當他們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時,就會胃口大增,甚至願意愉快地接受不喜歡的食物的口味。這樣,就能有效地改善孩子的挑食習慣。
3.營造愉快的進餐氛圍
在進餐時,不管孩子犯了什麼“錯誤”,都不要恐嚇、責罵或懲罰孩子,以免影響孩子的食慾。要通過獎勵、鼓勵等方式,讓孩子愉快進餐,樂於進食。
4.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
在進食時,不要看電視,以免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也不利於孩子消化。
5.控制孩子的零食
幼兒離園後,離正餐還有一段時間,希望家長通過引導幼兒看書、遊戲等方式分散其注意力,也可以給孩子少吃點水果,這樣有飢餓感的孩子在正餐時即使不喜吃的食物也會吃得很香。
6.利用適當的運動促進幼兒食慾
當孩子沒有食慾時,可以讓孩子跑跑步、騎騎小腳踏車,進行多種體育活動,從而消耗更多的能量,使之食慾和食量增加。
7.改變食物烹調方法
家長可以改變食材的烹調方法,將老式的炒、燉變成蒸、包、炸、煮等,讓孩子有色香味的刺激,嘗試不同的口味,自然就減少了挑食的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