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皇后(梁太后)

梁皇后(西夏毅宗皇后)

梁太后一般指本詞條

梁皇后(1044年~1085年),涼州人,出身於漢人大族。西夏毅宗李諒祚第二任皇后,原是夏毅宗第一任皇后沒藏氏的親嫂嫂。公元1060年,13歲的李諒祚沒藏訛龐家中遇見了梁氏,兩人產生私情,

1061年立為皇后,1068年其子夏惠宗李秉常即位,梁氏以太后身份掌控西夏政權達18年之久。大安十一年(1085年)10月病死,諡號"恭肅章憲皇后"。

基本介紹

  • 本名:恭肅章憲皇后梁氏
  • 別稱:梁太后
  • 所處時代:西夏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涼州
  • 出生時間:1044年
  • 去世時間:大安十一年(1085年)十月
  • 主要成就:掌控西夏政權18年、“永樂城之戰”大敗北宋的進攻
人物生平,國事家事,危險姦情,皇后歲月,戰爭狂人,內外交困,人物評價,家庭成員,史料記載,

人物生平

國事家事

公元1061年,即宋仁宗嘉佑六年,西夏毅宗奲都五年,西夏的第二個皇帝李諒祚在一場血腥政變之後,迎娶了他的第二個皇后梁氏。
這就是西夏歷史上著名的戰爭狂人梁太后。
梁氏的丈夫,是皇帝李諒詐的表兄。她的公公是皇帝的舅舅沒藏訛龐,她是前皇后沒藏氏的嫂嫂。
在梁氏和情人諒祚聯手,在前不久發動的政變中,梁氏的丈夫一家子,統統都死於諒祚之手。
整個政變的前因後果,要從諒祚的母親沒藏太后說起。沒藏太后本是天都王野利遇乞的妻子,野利家族在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時期曾經鼎盛一時,李元昊皇后野利氏就是出自這一家族。而野利氏家族聲勢過大,招來元昊的疑心,以致野利遇乞被殺,沒藏氏以罪婦身份成了元昊的情人,生下私生子李諒祚
元昊晚年多疑好色,除了沒藏氏外,又將太子寧令哥即將過門的妻子沒移氏收為寵妃,並變本加厲,將野利氏廢去皇后之位。太子寧令哥因被奪妻廢母而怨恨元昊。
沒藏氏的哥哥沒藏訛龐野心勃勃,為了奪位,就趁機挑唆太子寧令哥去謀殺元昊。1048年正月,太子寧令哥行刺元昊未遂,只削去了元昊的鼻子。沒藏訛龐乘機以謀反罪殺了寧令哥母子。第二天元昊傷重而死,年僅一歲的李諒祚登上了皇位。漁翁得利的沒藏氏兄妹掌握了西夏的國政。
沒藏氏登上了太后的寶座,她本就是個放蕩的女人,此時大權在握,更加不甘寂寞,與多人通姦。又甚為喜新厭舊,在掌權了八年之後,舊情夫李守貴氣急敗壞,將沒藏太后和新情夫寶細吃多劫持並殺死。

危險姦情

沒藏太后死後,沒藏訛龐繼續以國舅的身份攝政,又將自己的女兒嫁給諒詐為皇后。沒藏訛龐在國中飛揚跋扈,與年紀漸漸長大的皇帝諒祚之間展開權力之爭,矛盾越來越大。而這種矛盾,最後又由沒藏訛龐的兒媳婦梁氏這個導火索所激化,徹底爆掉。
出身名門世家的女子,不必自身努力,先天就可以大富大貴,但是笑到最後的,卻未必是她們。也許,機會和努力,能夠造就另一種女人,她們暗暗在潛伏著,靜待時機,拼力博殺去奪取由於出身低微而失去的機會。
梁氏既然存了這個心,她借著看望小姑子沒藏皇后的機會頻頻入宮,和皇帝李諒祚也見面日多。一來二去,梁氏和諒祚發生了姐弟戀。諒祚冒著得罪舅舅沒藏訛龐的危險,和漂亮的表嫂偷情。
對梁氏來說,這是一件拿生命做賭注的事情,姦情一旦泄露,皇帝或可無事,但是第一個死的,肯定是她梁氏這個小女子。
剛開始,對於能夠高攀上權傾一時的國舅家,梁氏覺得十分榮幸,但是隨著時間漸漸過去,日益開闊的視野漸長的野心,加之受少年天子寵愛,偷情的驚懼,使得梁氏心中的天平完全倒向諒祚。而對舅舅沒藏訛龐長年專權的不滿,令得年幼的皇帝和權臣舅舅之間也無法共處。和沒藏訛龐的爭鬥中,皇帝總處下風,甚至於親信被殺,也無可奈何。
梁氏對二人的矛盾心知肚明,早謀對策。史書上記載是:奲都五年四月(公元1061年)的一天,梁氏忽然秘密來告,說是兩人的私情已被沒藏訛龐發現,沒藏訛龐和兒子暗中商議,打算殺死諒祚,另立新君。
諒祚隨即聯絡大將漫咩,借在密室中召見的機會,一舉將沒藏訛龐父子擒殺,隨後將沒藏家族全族誅滅。1061年9月,諒祚賜死表妹兼皇后的沒藏氏,改立表嫂兼情婦的梁氏為皇后。
這一段經過說明總讓人覺得更像是一個藉口。諒祚和梁氏竭力想表白他們是被迫動手,是沒藏訛龐先起了殺心。但是從沒藏訛龐的角度來說,實無殺諒祚的必要。他是諒祚的舅舅和岳丈,憑著雙重身份控制朝政,若是殺了諒祚另立新君,他哪來這么好的雙重身份作藉口繼續控制朝政呢。若是與這個皇帝女婿不合,大可以軟禁皇帝,自己繼續以皇帝名義對外發號施令。若起因在於沒藏訛龐不忿皇帝跟兒媳私通,那么梁氏肯定是第一個被殺的人。那么梁氏又怎么可能知道沒藏訛龐的計畫,還能夠行動自如地跑進宮去跟諒祚商量對策?若沒藏訛龐真有另立新君的計畫,怎么可能在梁氏進宮後不予以監視,又怎么可能對皇帝密室中的召見毫無防備以至於輕易被擒殺?
據此推測,所謂兩人私情暴露、國舅打算另立新君的話,不過是梁氏為了另攀高枝而編造的謊言,以此借皇帝之手誅滅丈夫一家。當然這需要冒極大的風險,但為了權勢,值得一搏。如果真是這樣,這個不到十幾歲的小女子野心之大、心計之深、心腸之毒,委實可怕。
當然,這只是一種可能,真實情況到底如何,我們現在只能推測了。
總之,梁氏踩著丈夫一系整個家族的人頭,登上了皇后寶座。
梁氏生有一子一女,子即李秉常,立為皇太子。女兒李氏,成年後和親西蕃大首領董氈之子藺逋比。
梁氏成功了,她所付出殺夫的代價,終於得回足夠的補償。

皇后歲月

梁氏的婚後歲月,雖然無從可考,但是她以漢人之身,登上党項的皇后之位,一時間家族騰飛,雞犬升天,此時的她,應該是心滿意足了。
李諒祚政績不錯,但是嚴肅地來說並不是一個好丈夫,史載他:“諒祚凶忍好淫,過酋豪大家輒亂其婦女,故臣下胥怨”。面對這樣一個好色無厭的丈夫,不知道梁氏心裡怎么想的,但也許一開始,她要嫁的就不是尋常情況下的丈夫,她要嫁的,只是權勢,只要她的皇后之位不倒,任何情況她都可以怡然受之。
但是從她後來一個勁兒地把丈夫在世時所推行的政策全部推翻的行為來看,她的內心,也不是不怨的。也許第一任丈夫,還有可能是喜歡她欣賞她的,可惜,她要的卻不僅僅是一個男人的愛,她要得更多。
當初,她既然捨棄了夫妻之情去追求權力,在得到權力之後,恐怕也不能抱怨缺少感情了。人生總是有得必有所失。
拱化五年(1067年)1月,她的丈夫西夏毅宗李諒祚因和北宋作戰受傷,傷重而亡,年僅21歲。乾道元年(公元1068年),年方7歲的太子李秉常登基。梁氏升格為皇太后,代替兒子攝政,成為西夏王朝的執掌人。
20歲出頭的梁太后長長地出了一口氣,她終於盼到了這一天,而這一天比她預料的要來得早。

戰爭狂人

梁太后一朝權在手,便在令來行。她大力培執私黨外戚,以其弟梁乙埋為國相、以梁乙埋之女為夏惠宗李秉常的皇后,並重用情夫罔萌訛等党項貴族,加強對朝政的控制。
然而梁太后執政,和沒藏太后執政最大的不同是,她的壓力不是來自國家外部,而來自國家內部。
因為她是一個漢人。
党項人的國家,怎能容一個漢人女子發號施令!梁太后執政初始,受到朝中上下來自各党項部族的壓力。而李諒祚執政期間,大力推行漢化,不可避免的影響到許多党項貴族的利益,這一筆賬,在當時的党項貴族眼中,自然是身為漢女的梁皇后影響所致了。更有甚者,諒祚在世時最後一年時,綏州守將嵬名山歸降宋朝,西夏失去了綏州。這更是成了党項各族對諒祚一力推行漢化的一種罪名指責。
梁太后的漢人身份問題,成為她的原罪,也成為她執政的最大障礙。
為此,她必須要將自己洗白,要在人們心目中抹去“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的印象;為此,她要全力消除自己身上任何有漢人可能的嫌疑,要將自己表現得比党項人更像一個党項人。
梁太后為了討好党項貴族,下令廢除她的丈夫諒祚所實行的一切漢化措施,重新廢除漢禮,恢復党項的蕃禮。
這一舉動得到了党項部份貴族的好感,但也有人不願意,就算是党項貴族,也分老牌新黨,部份在漢化過程中得到利益的人,和她展開了利益爭奪戰。如此一來,政策反覆,經濟受損,党項豪族大肆掠財,卻弄得民窮財盡,民怨沸騰。
開弓沒有回頭箭,為了轉移國內經濟下降的矛盾,梁太后索性走得更遠,藉口宋朝不許換回綏州和不許宋夏私市為名,撕毀諒祚所訂立的宋夏和約,發動了數次對宋朝的戰爭。
唐末司空圖七言絕句《河湟有感》中有:“漢人學得胡兒語,卻向城頭罵漢人。”之句。梁太后的平生所作所為,恰恰是如此。
權力所在,沒有家國族群之分。對於梁太后而言,如果有可能,她願意去換血把自己從頭到尾換成党項人,她願意比党項人極致地表示自己與祖國毫無關係,願意發動對祖國的戰爭而換來党項人的利益。

內外交困

大安二年(1076年),已經年滿16歲的惠宗親政。漢人將軍李清建議聯宋,以削弱梁氏勢力。梁太后大怒,立即設計殺了李清,因禁惠宗於興慶府(今寧夏銀川)西皇陵所在的水砦。皇帝被囚禁的訊息傳出後,朝野激憤。擁帝勢力擁兵自衛。西夏國內大亂,統治集團面臨分裂。
宋神宗趙頊又乘機發大兵來攻,五路並進。梁太后派梁氏家族的梁乙埋梁永能、梁格嵬、梁訖多埋等領兵抵禦,盡皆潰敗,形勢危急。
梁太后聽取了老將的建議,改行堅壁清野,引敵深入,抄絕餉道,聚兵殲滅的戰略,擊退宋軍。次年,西夏又出兵攻陷了宋朝新築的永樂城(今陝西米脂西),造成北宋兵員物資的巨大損失,史載宋朝損失兵員"士卒、役夫二十餘萬",“靈武之役,喪師覆將,塗炭百萬,帝中夜得報,起環榻行,徹旦不寐。”次日宋神宗對輔臣痛哭失聲。此戰後,北宋再無力發動大規模攻勢,戰爭進入相持階段。此是梁太后執政期間取得的最大一次戰爭勝利,史稱“永樂城之戰”。
西夏和宋朝征戰以來,共造成宋朝損失兵員六十萬人,錢糧不可勝計,元氣大傷。
但西夏亦因連年戰爭陷於疲弊。
連年的征戰,無數良田成為曠野,無數西夏男兒骸骨無存,無數的家庭破裂,成為梁太后鞏固權力的犧牲品。史料載河內等州民,十人徵發九人為兵役。西夏百姓處境艱難,怨聲載道;朝政混亂,統治階級內部矛盾也越來越激化,日益不和。
大安十一年(1085年)二月,國相梁乙埋病死,梁太后令梁乙埋的兒子梁乙逋繼續為國相。
內外交困之下,梁太后命兒子夏惠宗復帝位,但自己仍掌握著實權。大安十一年(1085年)十月,梁太后病死,結束了她對西夏長達18年的干政。諡號恭肅章憲皇后。

人物評價

《西夏書事》卷20:梁氏誨淫滅家,其罪大矣。
《西夏書事》卷22:梁氏本中國人,不樂漢禮,喜用胡俗,倒行逆施甚矣!
《西夏書事》卷27:今梁氏之惡,幾同武氏,仍書“國主母卒”,善其晚也。蓋觀其垂老返政,臨沒遺言,知於倫常之理、宗社之重尚與武氏有間,故以王侯母卒例書。

家庭成員

第一任丈夫:沒臧氏,國舅沒藏訛龐之子;
第二任丈夫:李諒祚夏毅宗
情夫:罔萌訛,西夏貴族;
兒子:李秉常夏惠宗
兒媳:梁皇后,諡號“昭簡文穆皇后”。梁乙埋之女;
女兒:李氏,公主,封號待考。熙寧五年、夏天賜禮盛國慶三年春正月,梁太后自請以愛女和親西蕃
女婿:藺逋比,西蕃大首領董氈之子;
弟弟:梁乙埋,國相;
侄兒:梁乙逋,國相,梁乙埋之子,夏惠宗梁皇后之兄;
孫子:李乾順夏崇宗
第一任孫媳婦:耶律南仙,皇后,契丹族人。遼國成安公主
第二任孫媳婦:任皇后,漢人。宋降將任得敬之女。

史料記載

《西夏書事》卷20
嘉六年、夏〈奢單〉都五年夏四月,沒藏訛龐謀逆,誅之,夷其族。自曩霄死,三大將各擁強兵制閫外,訛龐猶知顧忌,已見凋喪殆盡,專恣益甚。有漫咩者位居訛龐上。每事屈己下之,結為心腹。高、毛二人之誅,諒祚頗不平。訛龐懼,將為變。子婦梁氏本中國人,諒祚私焉,日視事於國,夜則從諸沒藏氏,訛龐子懟甚,與其父謀伏甲寢室,須諒祚入殺之。梁氏密以告,諒祚召訛龐於密室執之,令漫咩將兵殺其子,遂誅訛龐。其弟侄族人外任者悉戮之,夷其宗,家奴王文諒逃入延州以事告,中國授以官,後成慶卒之亂,伏誅。
......
九月,殺故後沒藏氏。後既被廢,左右凌虐之,後號泣欲自裁,諒祚怒,遂賜死。
按:沒藏氏無罪被殺,書之以著諒祚之忍。仍書“故後”者,不予諒祚之廢也。
立梁氏為後。任其弟乙埋為家相。
按:後以理陰教奉祭祀者也。梁氏誨淫滅家,其罪大矣。諒祚溺於所私,立為國後,其尚有君道乎?
《西夏書事》卷22
宋神宗熙寧元年、夏乾道元年春正月,梁氏治國事。秉常時年八歲,母恭肅章憲皇太后梁氏垂簾攝政。按:《綱目》母后垂簾,書臨朝,書御殿,書稱制,恆也。此書“治國事”,何?夏戎狄小邦,不得與中國並也。自梁氏治事,而乾順母亦效尤焉;自梁氏幽秉常,而純佑母致廢立焉。牝雞司晨,有開必甚。直書“梁氏”,斥之也。
使其弟乙埋為國相。梁氏悉以國政委乙埋,乙埋擢其子弟並居近要,於是諸梁權日甚。
......
夏四月,獻遺於遼。梁氏遣使告哀於遼,遼使弔祭,因表獻諒祚遺物。
......
冬十月,遼遣使冊為夏國王。梁氏尋使往貢,謝封冊
......
熙寧二年、夏乾道二年春正月,入貢請封。二月,冊使來。梁氏因中國逾年不行封冊,復使薛宗道齎表由延州入貢請之,神宗命河北轉運使韓縝至西驛,責問數犯邊不進奉故,宗道頓首謝罪。詔令先還,隨遣河南監使劉航持冊封秉常為夏國主。遣使上書。
......
秋七月,復蕃儀。梁氏不樂用漢禮,偽為秉常表,請複本國舊蕃儀,神宗許之。
按:梁氏本中國人,不樂漢禮,喜用胡俗,倒行逆施甚矣
......
閏十二月,遣使如遼,求印綬。遼自聖宗封李氏王爵,雖有西平、夏國之號,並未賜以印綬。梁氏用罔萌訛言,遣使求之,遼主不與。
《西夏書事》卷23
熙寧四年......九月,表乞綏州。
梁氏頻稱款塞,輒以虛聲搖邊。神宗諭環、慶等州:“不須遣人回答。如西人再至,令往順寧寨,依故例經軍北巡檢轉報。”於是梁氏遣大使阿泥嵬名科榮,副使呂寧焦文貴由延州入貢,奉表乞綏州。......
神宗詔答:"......所言綏州,前已降詔,更不令夏國交割塞門、安遠二寨,綏州更不給還,今復何議!已令延路經略司定立綏德城界至,其外諸路,並依漢蕃住坐、耕作界至,立封堠、掘濠塹,內外各認地分樵牧耕種,彼此毋得侵軼。俟定界畢,別進誓表,回頒誓詔,恩賜如舊。”
......
熙寧五年、夏天賜禮盛國慶三年春正月,梁氏以女請歸於西蕃董氈子藺逋比。
西蕃大首領董氈有子藺逋比,初娶於甘州回鶻。環慶之役,董氈使率兵侵夏有功,授錦州刺史。梁氏久畏其強,欲與之和。及聞王韶降青唐,將復河湟,吐蕃諸部勢蹙,遣人請以愛女為藺逋比妻,董氈許之。
按:自古兩國和親,有請婚,有乞婚,未有以女請歸者。以女請歸,幾同獻女矣。斥書“梁氏”,醜之也。
......
三月,遣使議綏德界至。梁氏移牒延州,言中國自不肯立滿堂平等界,本國除綏州外,向有封堠、濠塹,無須更定。朝議以前退二十里折之,梁氏遣首領洋芭凌與折克雋言,前議於中間立堠開濠,未嘗約二十里也。克雋責以失信,使不能對。
......
五月,復鬧訛、礓石二堡。鬧訛、礓石毗連,自李復圭生事後,中國蕃、漢雜耕其地。梁氏屢表乞還,請於見今蕃、漢住坐立界。中國初牒宥州,言無人拘占此地。既知牒誤,神宗令知慶州王廣淵給還之。
......
八月,使謝歲賜。梁氏復得歲賜,遣使入謝,而表不依式,不設誓,又不言諸路地界事。神宗以為疑,久之,方降答詔。
《西夏書事》卷25
元豐四年、夏大安七年......三月,月犯東井。入於鉞。
將軍李清謀以河南地內附,梁氏殺之。
秉常以愛行漢禮為梁氏所惡,梁乙埋等皆不悅。將軍秦人李清說秉常以河南地歸宋,秉常從之。將使入奏,梁氏知其事,與幸臣罔萌訛謀置酒誘清,執而殺之。
梁氏幽其主秉常,復視國事
梁氏既殺李清,幽秉常於興州之木寨,距故宮五里許。令乙埋與罔萌訛等聚集人馬,斬斷河梁,不通音耗。於是,秉常舊時親黨及近上用事諸酋各擁兵自固。乙埋數出銀牌招諭,不從,國內大亂。
《西夏書事》卷26
元豐五年、夏大安八年......三月,遣兵襲西蕃,不果行。
梁氏見董氈不肯與和,起兵將襲之。董氈知其謀,遣使以蕃字文告中國曰:“夏人通好,前經拒絕,已訓練甲兵,俟從進討。”神宗詔苗授、李憲等,師行有期,即預以告。梁氏懼而止。
......
梁氏慮西蕃與中國合,累使請和不獲,邀遼國使者同至青唐說之。董氈以“荷宋厚恩,義不敢負”辭。
五月,都統軍嵬名妹精嵬、副統軍訛勃遇寇淮安鎮,敗死。
梁氏自三月中點集河內、西涼府、羅龐嶺及甘、肅、瓜、沙州民,十人發九,齊趙興州,議大舉。令妹精嵬、訛勃遇將兵數萬入環慶,掠淮安鎮。蕃官訛臍偵知以報,守將張守約合諸路兵掩擊,兩人戰敗,皆死,酋首沒者三十八人,失銅印及兵符、軍書、器械無算。
......
十一月,西南都統嵬名濟遺書涇原請和。
梁氏自永樂得志之後,與乙埋、葉悖麻等謀復往年失地,畏涇原兵盛,偽以書系矢射鎮戎軍境上。總管劉昌祚以白經略司盧秉,秉毀之不報。
......
閏六月,國主復位,遣使表請修貢。梁氏淫凶,人心攜貳。自歲賜、和市兩絕,財用睏乏,匹帛至十千文。又以累歲交兵,橫山一帶民不敢耕,飢羸殆甚。與乙埋等謀,俾秉常復位。秉常遣謨個咩迷乞遇入貢表.
《西夏書事》卷27
元豐七年、夏大安十年十二月......遣使入貢。秉常屢入寇,邊備嚴,不得逞。大酋仁多丁等俱死,遵母梁氏命,遣使由熙河入貢,並賀正旦。
......
元豐八年、夏大安十一年......
冬十月,國主母梁氏卒。
梁氏善病,喜服藥,晚年始得孫乾順,鐘愛之,常躬自提抱。至是卒,臨終囑秉常曰:“世受朝廷封爵,恩禮備隆。今雖邊事未已,屬纊之後,急宜奉遺以進,示不忘恭順之義,雖瞑目無憾。”於是秉常遣呂則嵬名懷逋告哀。哲宗詔依嘉元年例支賜孝賜及安葬等物,遣朝散郎、刑部郎中杜充祭奠使,東頭供奉官、閤門祗候王有言充弔慰使。等入界,候導之人禮意頗倨,迓者衣毛裘設下人坐,蒙以黲。據禮爭,不少屈。秉常受詔時不下拜,責曰:“天王吊禮甚厚,不可加禮乎?”秉常畏懼致敬。
按:《綱目》於唐中宗神龍元年書“皇太后武氏崩”,後儒謂武氏得罪唐室,罄竹難書其惡,猶以“後崩”書,何以誅絕既往、示戒將來耶?今梁氏之惡,幾同武氏,仍書“國主母卒”,善其晚也。蓋觀其垂老返政,臨沒遺言,知於倫常之理、宗社之重尚與武氏有間,故以王侯母卒例書。
十一月,使告哀於遼。遼遣使弔祭。
十二月,以遺馬、白駝入獻。
梁氏卒後,國中人心不一。梁乙逋與仁多氏分掌東、西廂兵,勢力相抗,猜忌日深。秉常不能彌其隙,於是入寇之謀漸息,遺使獻梁氏遺物,並以臨終言告。
《宋史》
卷四百八十六 列傳第二百四十五
◎外國二○夏國下
秉常,毅宗之長子,母曰恭肅章憲皇后梁氏。治平四年冬即位,時年七歲,梁太后攝政。
......
四年四月,有李將軍清者,本秦人,說秉常以河南地歸宋,國母知之,遂誅清而奪秉常政。鄜延總管種諤乃疏秉常遇弒,國內亂,宜興師問罪,此千載一時之會。帝然之,遂遣王中正往鄜延、環慶,稱詔募禁兵,從者將之。詔熙河李憲等,以秉常見囚,大舉征夏;及詔諭夏國嵬名諸部首領,能拔身自歸及相率共誅國讎,當崇其爵賞,敢有違拒者誅九族。八月,中正及諤言涇原、環慶會兵取靈州,復討興州,麟府、鄜延先會夏州,取懷州渡會興州。憲總七軍及董氈兵三萬,至新市城,遇夏人,戰敗之。王中正出麟州,禡辭自言代皇帝親征,提兵六萬,才行數里,即奏已入夏境,屯白草平九日不進。環慶經略使高遵裕將步騎八萬七千、涇原總管劉昌祚將卒五萬出慶州,諤將鄜延及畿內兵九萬三千出綏德城。九月,諤圍米脂,夏人來救,戰於無定川,大破之,斬首五千級。十月,遂克米脂,降守將令分訛遇,進攻石州。中正以河東軍渡無定河,循水北行,地皆沙濕,士馬多陷沒,遂繼諤趨夏州,而民皆潰,軍無所得。遵裕至清遠軍,攻靈州,夏人決黃河灌營,復抄絕餉道,士卒凍溺死,余兵才萬三千人,遂歸。夏人追戰,將官俞平死之。中正至宥州奈王井,糧盡,士卒死亡者已二萬,乃引軍還。諤兵無食,會大雪死,遂潰,入塞者才三萬人。昌祚遇夏人於磨臍隘,夏之拒者二三萬人,昌祚乃分兵渡葫蘆河,奪其隘,與統軍國母弟梁大王戰,遂大破之。憲營於天都山下,焚夏之南牟內殿並其館庫,追襲其統軍仁多丁,敗之,擒百人,遂班師。涇原總兵侍禁魯福、彭孫護饋餉至鳴沙川,與夏人三戰,敗績。初,夏人聞宋大舉,梁太后問策於廷諸將少者盡請戰,一老將獨曰:"不須拒之,但堅壁清野,縱其深入,聚勁兵於靈、夏而遣輕騎抄絕其饋運,大兵無食,可不戰而困也。"梁後從之,宋師卒無功。
五年正月,遼使涿州遺書云:"夏國來稱,宋兵起無名,不測事端。"神宗報以"夏國主受宋封爵,昨邊臣言,秉常見為母黨囚辱,比令移問事端,其同惡不報。繼又引兵數萬侵犯我邊界,義當有徵。今彼以屢遭敗衄,故遣使詭情陳露,意在間貳,想彼必以悉察。"夏人聞此,遂不至。
......
宋自熙寧用兵以來,凡得葭蘆、吳保、義合、米脂、浮圖、塞門六堡,而靈州、永樂之役,官軍、熟羌、義保死者六十萬人,錢、粟、銀、絹以萬數者不可勝計。帝臨朝痛悼,而夏人亦困弊。
......
八年......十月......夏國主母梁氏薨,訃至,以朝散郎、邢部郎中杜紘充祭奠使,東頭供奉官、閣門祗候王有言充弔慰使。夏以主母遺留物來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