束姓

束姓

束(Shù)姓是一個中國人的姓氏,源流純正,源出唯一。束姓源於媯姓,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在《百家姓》中排名255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束姓
  • 外文名:Shù
  • 淵源:媯姓
  • 百家姓排名:255位
  • 民族:漢
溯源,家譜,遷徙分布,歷史名人,疎廣,束晳,束長孺,束莊,束從周,束遂菴,束宗庚,束清,束蘅,束允泰,束雲章,束星北,束紉秋,束夷,束為,束懷瑞,束懷德,束一德,束家鑫,束沛德,束旦生,束景南,束鵬鄴,束昉,束華,束偉星,束慶鵬,束國剛,束為,束蘭根,束鵬程,束慶權,束曉梅,束崇萬,疏枝春,疏筤,疏長庚,疏鬆桂,其他,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字輩,通用聯,四言,七言,十言以上,

溯源

出自媯(gui)姓,具體演化是媯姓->陳姓->田姓->疏姓->束姓,是淵源純正的漢族姓氏,因為歷經多次演變,出現在漢代,所以人口較少。
源流一
出自媯姓,由疎氏所改。據《晉書·束皙傳》載,古代戰國時,齊國有一個部族姓疎(古“疏”字的異體字)。漢代時候有個叫疎廣的人,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到了疎廣曾孫孟達時,自東海為了避王莽之難,遷居沙鹿山(在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遂去疋改為束氏,稱束姓,世代相傳。
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束姓是西漢高士漢疎廣士後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避難逃至東海沙鹿山,遂去疋改姓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今河南省南陽縣),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家譜

隨著人口遷徙,束姓家譜各地皆有不同時期編寫的版本,例如江蘇江都束氏族譜八卷,(民國)束增富主修,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補經堂木刻活字印本。始遷祖為[明]束海。現被收藏在江蘇省圖書館。
得姓始祖
疎廣。從《晉書·束皙傳》記載考證,戰國時代,齊國有疎氏,西漢太傅疎廣即為其後裔。王莽末年,疎廣的曾孫孟達,對王莽篡政不滿,莽“立新”後,孟達自東海避難,遷居今河北省大名縣境內的沙鹿山,遂將“疎(古“疏”字的異體字)”去左偏旁改為“束”,自此出現了束姓。望族居南陽郡(南陽郡為戰國時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設定,相當於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地區。治所在宛縣,即今河南省南陽市),故束氏後人奉疎廣為束姓的得姓始祖。

遷徙分布

束姓在大陸和台灣都沒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載於《百家姓》第255位。束姓起源於古代戰國時,和頤姓等一起派生出的,當時屬於皇家姓氏。齊國田氏疏族,很昌盛,他們是束姓較早的起源。後來到了西漢時,博士疎廣是當時有名的賢大夫,他就是齊國時候疎族的後代。他的曾孫叫孟達,為了避王莽之難,從東海一帶遷居到陽平(今山東省境內,一說遷居到河北省沙鹿,在今河北省大名縣一帶)。遷居以後,就去疋改疎姓為束姓,此為今天束姓的起源。束姓在全國皆有分布,尤以江蘇、安徽等省較多。

歷史名人

疎廣

西漢臣。蘭陵(今山東蒼山蘭陵鎮)人。字仲翁。明《春秋》,宣帝時征為博士,為太子大傅,居五歲,以老辭。宣帝與太子贈遺甚厚,而他盡散送諸故舊,不治田產,或勸學子孫計,他說:“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疏廣著有《疏氏春秋》,見《儒林傳》,《藝文志》未載.

束晳

(約264-303),西晉文學家、文獻學家。字廣微。陽平元城(今河北館陶南)人。一雲本姓疎,其先於漢末避難,因去其“足”旁而改姓。祖、父均為郡守。武帝鹹寧間在國學,博士曹志譽為好學不倦,人莫及之。還鄉,以其兄獲罪於石鑒,久不得辟。皙本不慕榮利,乃擬東方朔《客難》作《玄居釋》。太康中,郡大旱,皙為邑人祈雨,三日而降,眾謂皙至誠所感,作歌頌之。與衛恆善,惠帝永平元年(291),恆為楚王瑋所害,皙自本郡赴喪。元康四年(294),石鑒卒,張華始召皙為掾,又為司空下邳王晃所辟。六年,晃卒,張華為司空,又以之為賊曹屬,上疏請因地制宜,廣畜牧,興水利,辟西土。轉左著作郎,撰《晉書》帝論、十志,遷轉博士,著作如故。永康元年(300),趙王倫為相國,召為記室,辭疾罷歸,教授門徒。旋卒。年四十,一雲三十九。門生故人為立碑墓側。皙博聞廣識,著名於時。鹹寧五年(279),汲郡人盜發魏襄王墓(或言安釐王墓),得竹書數十車,皆為蝌蚪文,為魏國史書。因盜墓者燒簡照明,多燼簡斷札,文既殘缺,不復詮次,武帝命他和荀勖等人校綴編目整理,他“隨疑分釋”,皆有義證。有《紀年》十三篇,《國語》三篇,《瑣語》十一篇,《穆天子傳》五篇,《師春》一篇,《公孫段》二篇,《易經》二篇,《大曆》二篇,《國詩》一篇,《雜書》十九篇等凡七十五篇。其中七篇簡書折壞,不能辨識名題。對每篇中所言之事,均加注釋。由此,汲冢書由他和荀勖編次後,方為後世所知。事畢,遷尚書郎。其作品文筆幽默,為張華所賞識。撰有《五經通論》、《七代通記》、《晉書紀志》、《三魏人士傳》、《發蒙記》等,皆散佚。明人輯有《束廣微集》。

束長孺

蘭陵(今山東棗莊東南)人(《宋詩紀事補遺》卷三三)。徽宗崇寧二年(一一○三)為宣德郎充陝西路提舉學事司管勾文字(《金石萃編》卷一四三)。

束莊

(生卒年待考),宋朝大臣。任萬州知州時,境內多發生火災,他組織民眾築水渠、斷火道,預防了火災。

束從周

元代詩人。存世詞:小重山 珊瑚木難卷二【楊柳絲絲兩岸風。前村溪路遠,小橋通。人家依約水西東。舟一葉,移過荻花叢。清景迥涵空。好山青未了,暮雲重。是誰驚起幾征鴻。天然趣,卻在畫圖中。】

束遂菴

[元]合淝(今合肥)人,官學正。善畫山水,有君山酹月圖,王逢題之。《梧溪集》

束宗庚

[元]字章孟,吳郡(今江蘇蘇州)人。善人物。《畫史會要》、《玉山草堂雅集》

束清

(生卒年待考),江蘇丹徒人。明朝清官。性廉介,明洪武初年任萬載知縣,清廉而儉約,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賦,他甚至變賣自己的衣物代人交,深受百姓愛戴。“民右逋租自鬻衣帶以代償,其愛民如此。”

束蘅

清詞人。字君佩,一作佩君。武進(今江蘇省常州市)人。烏程沈宋圻之妻。長於填詞,著有《棲芬館詞》行於世。

束允泰

江蘇丹陽人,系民族大資本家束雲章之父,清末舉人,浙江名宦。字季符,兄弟眾多,其排行第五,丹陽人俗稱束老五,居住在丹陽縣城內麻巷門魚巷弄,少遊學錫山薛曉帆門下,有才名,清鹹豐辛酉拔貢生,朝考第一,光緒丙子科舉人,皇封七品正堂,歷任浙江桐廬、錢江等縣知縣多年,多建樹、有政聲,不但為官清廉,且精詩文書法,寫得一手好字,是晚清有名的書法家,至今浙江桐廬、錢塘、杭州一帶有很多人家收藏他的書法作品,隻字片紙,珍若珙璧。丹陽縣也有許多他的手跡,如觀音山廣福寺的“大雄寶殿”,西門城隍廟的“萃義堂”,白雲街的“鳴鳳書院”等。著有《味青館詩文集》、《曲阿文社燼餘》等。桐廬、錢塘任知縣時愛民如子、政績卓著,為當地百姓辦了很多好事,老百姓稱其為束青天。
付詩一首:相登城霞閣(清·束允泰)
高閣何崔巍,川原去無極。
荒村淡夕霏,高水起寒色。
天空飛鳥沒,日暮行人急。
獨立意蒼茫,泣下衣裳濕
此外,束姓名人還有:唐代有中陽侯、關內侯束永,代宗時有太原尹兼節度使束防,清吏束良;後晉金州,嘉州刺史束鄉勵,宋代有樞密都承旨束嘉,元代有畫家束宗庚,教育家有束靜山(元)、束桓(明),名將有束獬(宋武狀元)、束文豹(武略將軍),束章孟,善畫人物:元孝子束崇芳;明官吏束元嘉;束昌霖(清),清官吏束啟宗等。

束雲章

(1886-1973),實業巨子、銀行家,初名士方,小字紹先,字雲章,晚年後自號疏齋老人(清末著名書法家束允泰第八子)江蘇丹陽人,生於浙江省桐鄉縣署,祖籍安徽合肥。十八歲時入南京匯文書院學習,翌年轉入南洋公學。二十三歲考入北京的京師大學堂,專學英文,後轉入北京大學英文部預備科。三十五歲時出任張家口分行行長,後任秦皇島分行行長、鄭州分行行長、漢口分行副行長、天津銀行副經理、天水分行經理、西安分行經理,為中國銀行業、金融業主要奠基人。1948年當選為國民黨立法委員,翌年隨蔣介石赴台灣,為中紡、雍興、新華、益民四大公司董事長。任台灣工商協進會、工業總會、商務仲裁協會理事長。
束雲章就讀京師大學堂時束雲章就讀京師大學堂時

束星北

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人,理論物理學家,“中國雷達之父”。1907年10月1日,出生於揚州頭橋鎮安帖村四圩組。束星北的伯父束曰琯娶民國大實業家張謇之女,與其父束曰璐參與張氏實業,俱為大資本家。束童年生活初期甚為優越,後因其父娶姨太太與母親遠走,依附親戚家中。束先後就讀於之江大學、齊魯大學、美國堪薩斯州拜克大學、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英國愛丁堡大學(在該校獲碩士學位)、劍橋大學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1931年回國。1924年,束星北考入杭州之江大學,翌年插班進齊魯大學。1926年4月,他自費留學,遠渡重洋,到美國堪薩斯州拜克大學勤工儉學,靠參加鐵路、碼頭體力勞動維持生計,攻讀學業。留美大三19歲時,即發表:‘行星距離和軌道速度新規律’論文。在這期間,他對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產生濃厚興趣。1928年,德國法西斯勢力猖獗排猶太人,愛因斯坦被迫離走,束星北去英國繼續攻讀。1930年1月,他在愛丁堡大學獲碩士學位。1930年,束髮表了《Non-statical Solution of Einstein’s Law of Gravitation》、《Theory of Gravitation and Electromagnetics》,發展相對論、探索統一場論。
束星北束星北
1931年,束星北回國,先後在上海暨南大學、交通大學任教授,從事物理、數學教學。1932年9月,束星北從海外學成回國不久應聘到浙江大學任教,從此與浙江大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浙江大學前後工作生活了19年。他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誨人不倦的精神,探求真理,傳授知識,培養英才,在浙江大學辦學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束星北是一位探求真理的勇士,在浙江大學舉校西遷,異地辦學期間,工作、學習和生活條件都極其艱苦,他也從沒有停止對物理學重大問題的思考和研究。束星北是一位堅持正義的戰士,他對日寇侵略義憤填膺,還曾就“一·二八事件”中十九路軍撤防問題,當面責問蔣介石。束星北是一位極富人格魅力的良師,他非常重視啟發式教學,獨特的教學方法和風格給許多師生留下深刻印象,培育了李政道、程開甲、吳健雄等多位傑出人才。抗戰爆發後,在國共合作期間,束星北應國民政府邀請研製雷達,於1945年冬研究成功中國第一部雷達,為抗擊日本侵略作出應有的貢獻。
1946年隨浙江大學復員回杭州,此後曾兼任齊魯大學和之江大學教授。1952年,因院系調整,到青島山東大學物理系任教授,並轉向大氣動力學研究。當年,山東大學成立海洋系,物理系氣象組轉入海洋系,束星北任海洋系氣象研究室主任1955年“肅反”運動中受停職審查,審查結論為沒有反革命歷史問題,公開宣布取消政治嫌疑。1957年反右運動中又因對肅反中的錯誤做法提出坦率批評並提出遵守法制問題受到批判,1958年10月被錯定為“極右分子”和“歷史反革命分子”,開除公職;“管制勞動”三年的處分。1960年轉到青島醫學院任教員,繼續管制勞動,1965,撤消管制。1978年5月,被青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聘為研究員,開展海洋物理研究。1979年得到徹底平反,完全恢復名譽。1981年起,先後當選為山東省和青島市物理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海洋物理學會副理事長、名譽理事長。1983年1月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山東省第五屆委員會委員。1983年10月30日病逝於青島。著有《狹義相對論》。
在孕育了6位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的日本東京大學物理系,束星北被視作亞洲第一位能領世界物理學研究風騷的物理學家,稱之為“亞洲的愛因斯坦”。

束紉秋

1919年生。丹陽市雲陽鎮(原城鎮)人,曾任上海《新民晚報》總編輯,上海市新聞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全國晚報協會副會長,《辭海》副主編。1957年6月,調任《新民晚報》社副總編輯、總編輯。與社長趙超構合作,注意探索和總結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晚報的經驗和規律。“文革”中下放到幹校勞動。1972年,調上海辭海編輯所,參加籌備重新修訂出版《辭海》的工作。以後,辭海編輯所改為上海辭書出版社,任社長、總編輯,負責《辭海》的修訂和出版等事宜,並為《辭海》副主編之一。1982年《新民晚報》復刊,即回該社工作。在擔任報社領導工作的同時,堅持為報紙撰寫短評、雜文、諷刺詩、遊記、劇評等稿件。有的文章已收入《上海雜文選》(1979—1983)。早年所寫中篇小說《投機家》、《遇鬼記》,收入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編的《上海“孤島”文學作品選》。還出版《蹄下小景》小說集。
束紉秋束紉秋

束夷

原名束翠娥,表演藝術家,1921年4月26日生,出生於江蘇省丹陽一個小商人家庭。她自幼渴望當一名演員,在中學時便參加過話劇《放下你的鞭子》的演出。抗日戰爭期間,她背著家庭到湖北沙市參加了抗日宣傳隊。後來又到重慶,考入了國民黨教育部實驗演劇隊,成為一名職業演員。不久到昆明的華山劇團、大鵬劇社參加了話劇《雷雨》、《日出》等的演出。抗戰後進了上海的中華劇藝社。1948年,開始了以拍攝影片為主的藝術生活,一年間就成為國泰影片公司的“當家花旦”,幾乎全部影片的女主角都有她包攬,可以說1948年到1949年是電影界的“束夷年”。先後在“國泰”、“大同”兩個電影製片公司和中國電影製片廠參加拍攝了《平步青雲》、《一帆風順》、《殘冬》、《亂點鴛鴦》、《幾番風雨》、《兇手》、《太太問題》等影片。解放後,她進入華東革命大學。半年後到上海電影製片廠任演員,在此創造了一系列的銀幕角色,有《勝利重逢》中的紀銀杏,《宋景詩》中的夏三姑,《誰是兇手》中的郭秀娥,《蘭蘭和冬冬》中的母親,《大風浪里的小故事》中的顧秘書,並為《奧塞羅》、《婦女代表》、《第十二夜》、《雁南飛》等譯製片配過音,是一位優秀的配音演員。1959年到山東電影製片廠,在《敢想敢做的人》中飾母親。1961年回到上海電影製片廠,很快轉到珠江電影製片廠。1979年在長期息影之後重登銀幕,在《海外赤子》中飾羅巧娘,在《與魔鬼打交道的人》中飾瑪瑞,表演仍受到了觀眾的好評。表演形象感強,能準確把握角色,在對角色的創造中體現自己的個性。她追求現實主義的表演風格。1982年她病逝於廣州。演出影片:(48)一帆風順、兇手、亂點鴛鴦、痴男怨女、平步青雲(49)擠、殘冬、幾番風雨(51)勝利重逢(55)宋景詩(56)誰是兇手(58)蘭蘭和冬冬、前方來信、大風浪里的小故事(59)敢想敢做的人(63)72家房客(78)同志,感謝你(79)海外赤子(80)與魔鬼打交道的人。
束夷束夷

束為

原名束學禮,曾用名字李束為,山東東平人。中共黨員。1942年畢業於延安魯迅藝術文學院戲劇系。1937年參加革命工作,歷任抗日少年先鋒隊隊員,二縱隊劇團支部書記,延安魯迅文學藝術學院學員,晉綏《大眾報》編輯,中共晉西北地委宣傳科長、宣傳部副部長,中共山西省委宣傳部編審處處長、文藝處處長,山西省文聯主席、黨組書記、名譽主席、副省級。1992年山西省委、省政府曾授予其人民作家稱號,享受政府特殊津貼。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

束懷瑞

中國工程院院士。漢族,1929年9月26日生,山東淄博人。中共黨員。曾兼任山東省園藝學會理事長,農業部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園藝學科組副組長。現兼任中國園藝學會常務理事,山東省人民政府農業專家顧問團林果分團團長,山東省蘋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果樹首席專家。2001年12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由於科技工作成就突出,1997年獲中華農業科技獎,1999年獲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2001年獲全國農業科技先進工作者。主參編教材專著6部,發表論文30餘篇,率領山東農業大學果樹學科建成碩士點、博士點和博士後流動站,培養碩士28人、博士19人,指導博士後11人,現主持948項目2項,科技部果品加工1項,山東省良種產業化工程重大項目3項,參與2116計畫制訂,為現代農業做出了突出貢獻。中共十七大黨代表。
束懷瑞束懷瑞

束懷德

中共中央政法委原秘書長。1932年1月生,安徽合肥人。中國政法大學畢業,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0年5月參加工作。歷任公安部三局辦公室副主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研究室副主任、主任,中央政法領導小組秘書組組長,中央政法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央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委員會委員兼辦公室主任。1993年至1998年3月任中共中央政法委員會委員兼秘書長。1998年3月—2003年3月任第九屆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是中共十四、十五大代表;第九屆全國人大常委。
束懷德(右一)束懷德(右一)

束一德

一級導演,1940生於江蘇鎮江。中共黨員,九屆全國人大代表。蘭州藝術學院戲劇系話劇表演專業畢業。曾任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八 師文工團編劇、導演及話劇隊副隊長 等職。1984年任重慶電視台電視劇部 副主任,現任重慶電視藝術家協會副主席。執導的電視劇《山城棒棒軍》、《新華方面軍》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傻兒師長》獲全國一等獎、四川省“五個一工程”獎、新時期電視喜 劇優秀作品獎重慶市第八屆政協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

束家鑫

安徽無為人。1945年畢業於浙江大學地理系,曾任南京中央氣象局觀測員、預報員。建國後,歷任上海氣象台副台長、上海氣象局副處長、工程師、局總工程師、高級工程師,中國氣象學會第十九、二十屆常務理事。建國初期,參與組建上海及華東沿海地區氣象服務網。六十年代以後開創並主持上海地區數值天氣預報、雲天觀測、颱風研究等項業務工作,尤其是對雲的天氣學研究有獨到見解。著有《雲》、《颱風》、《雷雨》等。

束沛德

筆名舒霈。文學評論家。江蘇丹陽人。195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2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歷任中國作協創作委員會秘書、創作聯絡部主任、書記處書記、兒童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作協第四屆理事。撰有兒童文學評論文章《情趣從何而來?--談談柯岩的兒童詩》、《生活美·心靈·藝術美》、《關於兒童文學創新的思考》。

束旦生

字石雪,1944年生,高級工藝美術師 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會員 中國工藝美術學會會員 江蘇省陶瓷協會會員,碩陶齋主人。1958年進廠師從談堯坤、任淦庭學藝。尊師教誨,深得其真諦。在紫砂事業中傾注四十多年春秋心血,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刻苦鑽研,憑著對中華文化和紫砂藝術獨特理解,創作多方面的寓意深遠。善創作設計制陶,尤擅長陶刻。對書法、繪畫、篆刻、陶藝、紫砂史等方面均有獨到研究。精工華麗的藝術風格,在藝苑中獨樹一幟。曾多次參加國內外地區展覽及現場操作表演,得到國家領導人及砂壺收藏家的稱道。被譽為“藝術成就陶藝家”。

束景南

1945年12月出生,江蘇丹陽人。1968年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分配至揚州師範學院南通分院中文系任校。1978年考入復旦大學中文系,為中國古代文學專業研究生。1981年獲文學碩士學位,分配至蘇州大學中文系任教。1992年晉升為教授,曾任古代文學教研室主任,中華文化研究所所長。1995年調至浙江大學,為浙江大學古籍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宋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導。發表專著《朱子大傳-多維文化視野中的朱熹》、《朱熹佚文輯考》、《中華太極圖與太極文化》、《莊子哲學體系的骨架》、《朱熹年譜長編》(上下卷)、《朱熹佚詩佚文全考》等。其中《朱子大傳》獲中國圖書獎、國家圖書提名獎、教育部人文社科二等獎、世界太極科學金獎,《朱熹年譜長編》獲浙江省政府哲學社會科學一等獎、上海市優秀圖書一等獎,《朱熹佚詩佚文全考》獲全國古籍整理優秀圖書一等獎、國家圖書提名獎。

束鵬鄴

女,1955年10月生,大學文化,中共黨員,江蘇人民廣播電台高級編輯。她多次被江蘇省廣播電視廳和江蘇省省級機關工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1997年被評為第二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同年被確認為首批省333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培養工程”第三層次培養對象,1998年當選為省第九屆人大代表。第十屆全國人大代表。
束鵬鄴束鵬鄴

束昉

1945年9月生,江蘇宜興人,原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1979年9月-1981年12月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原南京航空學院)空氣動力學系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他曾於1963年9月-1968年12月在南京工學院動力工程系讀本科。1968年12月-1978年8在蘭州供電局從事電氣工程施工和用電管理,1978年9月-1979年8月在蘭州大學現代物理系進修。從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畢業後在南京建築工程學院任教。1986年7月-1987年8月在美國休斯頓大學機械系做訪問學者。回國後先後任水暖教研室副主任、暖通教研室主任,1991年任建工系副主任,1994年5月任院長助理兼校辦產業管理處處長,1995年3月任南京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2001年8月任南京工業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束昉先後發表《三維薄翼跨音速度積分方程及其有限元解》、《兩類射流間相似性的數學模型》、《計算圍護結構內部結露的新方法》、《冷庫門上方牆體結露分析》等學術論文20餘篇。現為江蘇省暖通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南京標準化學會副理事長。

束華

漢族,江蘇儀征人,1957年9月生於廣西柳州,1976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職研究生學歷,經濟學碩士。 歷任柳州市經委主任,桂林市人民政府副市長,桂林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市委副書記。2009年底起廣西自治區工業和信息化委員會主任。

束偉星

國家土地督察廣州局局長,1957年11月生,江蘇丹陽人,大學理學學士,工程師,1984年8月參加工作,1991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1980.09至1984.08 中山大學地理系經濟地理專業學習  1984.08至1987.06 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區劃研究所實習研究員  1987.06至1998.08 國家土地管理局建設用地管理司項目處幹部、副處長、調研員  1998.08至2001.03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政研處處長(其間:2000.09-2000.12中央黨校國家機關分校學習)  2001.03至2006.11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其間:2002.09-2002.12國家行政學院第十五期任職培訓班學習  2006.11至2007.03 國土資源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國家土地督察廣州局籌備組組長  2007.03至今 國家土地督察廣州局局長  主要研究成果  參與修訂《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基本農田保護條例》。參與編寫了《建設用地管理》、《土地管理法條文釋義》、《新土地管理法讀本》、《國土資源知識讀本》、《農村集體土地股份合作制理論與實踐》、《新土地管理法與開發區發展》、《國土資源管理依法行政知識讀本》等。

束慶鵬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新聞發言人。1985年畢業於武漢水利電力學院(武漢大學)治河系,工學學士。  歷任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員會科員、副科長、科長;1993年以後歷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主任科員、副處長、處長、副司級幹部(其中2005年至2008年參加援疆,任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水利廳副廳長)。從2009年起擔任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束國剛

男,1964年2月出生,江蘇江都人,工學博士,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博士生導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總經理。  【學習及工作經歷】  1980.09~1984.07 北京鋼鐵學院 金屬材料 本科  1984.09~1987.11 北京鋼鐵學院 金屬材料 碩士  2000.09~2004.06 武漢大學 高壓電與絕緣技術 博士  1987.12~1995.12:國家電力公司熱工研究院,材料所,助理工程師、工程師;  1995.12~1998.08:國家電力公司熱工研究院,材料所,副所長(主持工作)、所長、高級工程師;  1998.08~2001.03:國家電力公司熱工研究院,科研處,處長、院長助理、教授級高工;  2001.03~2002.03:國家電力公司熱工研究院 副院長、黨組成員;  2002.3~2007.6: 蘇州熱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總經理;  2006.10~2008.7 中科華核電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總經理;  2007.7~ 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 總經理;  【學術和社會兼職情況】  國家環保總局核安全與輻射環境專家委員會委員;  電力行業“核電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  國家新金屬材料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研究方向】  關鍵金屬材料高溫部件

束為

男,漢族,1967年12月出生,浙江長興人,1990年8月參加工作,1986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 1985.09——1990.07,在清華大學自動化系學習; 1990.07——1996.12,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師,自動化系團委書記、黨委學生工作組組長(期間在自動化系獲工學碩士、博士學位);  1996.12——1998.09,香港城市大學計算機科學系研究助理;  1998.09——2003.06,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師、校團委副書記、黨委學生工部副部長、學生工作處副處長,校團委書記、黨委學生部部長、武裝部部長、學生工作處處長; 2003.06——2005.12,北京市朝陽區副區長、北京CBD管委會主任;  2005.12——2009.03,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黨組成員;2009.03——2009.12,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  2009.12——,北京市商務委員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束蘭根

男,1968年10月17日生,江蘇鹽城人,中共黨員,高級經濟師,現任交通銀行蘇州分行黨委書記、行長。兼任南京大學EMBA聯合會副會長,南京大學MBA指導老師,交通銀行總行管理培訓生導師,江蘇省金融學會副會長,南京市金融學會副會長,南京市青年聯合會副主席,南京市第十四屆人大代表,蘇州市銀行業協會會長、南京師範大學蘇州校友會會長、蘇州大學校董事會副董事長等職。在多年從事理論研究與實踐工作中,先後在《南京師範大學學報》、《南京大學學報》、《世界政治經濟》、《中國的社會學與人類學》(英文版)、《新金融》、《銀行與經濟》、《金融縱橫》、《南京金融》、《現代金融》、《南京檢察》等理論刊物上發表研究文章近六十餘篇,合著、參著出版理論書籍三部。

束鵬程

江蘇丹陽人,1964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壓縮機專業,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1984年在英國Strathclyde大學機械工程系做訪問學者,1985年晉升教授,1990年被國家科委、國家教委授予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同年被國家授予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1991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博士生導師。1987年~2000年任西安交通大學副校長.。公開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獲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教育部科技進步獎5項,出版教材和著作3部,"流體機械及壓縮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
束鵬程束鵬程

束慶權

安徽舒城人。射擊運動員。1990年世界射擊錦標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亞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冠軍。1991年,在亞洲射擊錦標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冠軍;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個人冠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冠軍;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團體冠軍。1993年4月,在漢城世界盃射擊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第4名。1994年5月9日,在北京射擊世界盃賽上,獲男子10米移動靶個人獲得第4名;獲男子10米移動靶團體亞軍。1994年7月,在義大利米蘭舉行的第46屆世界射擊錦標賽中,獲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個人冠軍,獲男子50米移動靶標準速團體冠軍。1998年4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全國射擊冠軍賽,獲男子10米移動靶混合速40發項目冠軍。1991年、1992年和1994年被評為全國十名最佳射擊運動員之一。
束慶權束慶權

束曉梅

兒科學博士,遵義醫學院附屬醫院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第11屆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抗癲癇協會腦電圖及神經電生理分會委員,貴州省醫學會兒科學分會副主任委員。
束曉梅束曉梅

束崇萬

(Peter Shu),記憶體供應商創見資訊 (Transcend Information) 董事長。創見有效累積了全球超過五千個忠誠客戶,並能兼顧高利潤與高成長,使得創見成為台灣唯一的特殊型記憶卡製造商,並躋身全球前三大。福布斯“2010台灣40富豪榜”27位。
束崇萬束崇萬

疏枝春

清代桐城人,著名詩人,有晴墅詩鈔四卷,三十六峰草堂詩集六卷刊行於世。徐樗亭《桐舊集》,袁枚《續同人集》等, 均收錄其詩。

疏筤

清代桐城人, 道光進士, 官浙江壽昌, 永嘉, 武康,餘姚等地知縣, 著《仿燕亭詩集》若干卷

疏長庚

清代桐城人,淮軍早期營官, 以軍功官至江蘇直隸州知州, 著《馬背船唇集》數卷。

疏鬆桂

安徽樅陽人。1938年畢業於武漢大學電機系。1948年至1949年為美國田納西大學研究生兼助教。回國後,歷任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研究員、副所長,中國自動化學會第三屆副理事長。是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六十年代對核武器的自動引爆系統做了大量工作,先後指導並參加設計、研製了地面核試驗自動引爆控制系統、核航彈自動引爆控制系統和核飛彈頭自動引爆控制系統等裝置。著有《控制系統可靠性分析與綜合》等

其他

此外還有日用化學專家束瑞信、牙科專家束蓉、歷史學家束世澄、經濟學家束金中等。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漢置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陽市。南陽郡:設定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南陽郡轄境在漢代相當於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隋開皇三年(583年)廢,大業三年(607年)復置。唐初復廢,天寶至德年間又曾改鄧州為南陽郡。

堂號

束姓的主要堂號有:“河南堂”、“南陽堂”、“補經堂”等。

字輩

河南項城束氏字輩:培希子松盛,至兆汝本然,唐欽鴻楷照,增鎮法樂天。
安徽舒城束氏字輩:玉志克學,永慶傳家寶。
江蘇興化、鹽城束氏字輩:子時文定遠,富繼應有餘,詩禮成本大,天加華必長,方正傳裔厚,可是在同仁,顏章紹盛舉,榮山慶廣生。
安徽廬江束氏字輩:大廣宗成,裕志克學,仁義禮智信。
江西九江束氏字輩:斯時應自昌,國德日延長。
安徽桐城樅陽疏束氏:斯時應自昌,國德日延長, 仁義禮智信 (十一世 - 二十五世)
安徽合肥束氏字輩:元仕為從道,開明建得中。
安徽無為束氏字輩:業德日言昌,仁智禮志信
江蘇丹陽束氏字輩;成有國
江蘇泗陽來安束氏與淮安市淮陰區蔣集束氏一樣,屬於補詩堂,字輩:文以林其名,立可久純。

通用聯

四言

水防熄火;自儉代租
——李文鄭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束莊,任萬州知州時,境內多發生火災,他組織民眾築水渠、斷火道,預防了火災。下聯典指明代丹徒人束清,洪武初年任萬載知縣,清廉而儉約,遇到有人交不起租賦,他甚至變賣自己的衣物代人交,深受百姓愛戴。
境皆熄火;民頌長生。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宋代人束莊事典(見上)。下聯典指晉·束皙為邑人禱雨,三日而雨降,民懷其恩,歌之曰:“何以酬之,報束長生。”
補經世澤;知足家聲。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束氏宗祠“補經堂”堂聯。

七言

廣徵博士傳名遠;萬載縣官享譽高。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束皙,字廣徵,元城人。博學多聞,少游國學,作玄居釋以擬客難,張華見而奇之,召為椽。後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博士。下聯典指明代萬曆載知縣束清的事典。束清,丹徒人。性廉介,“民右逋租自鬻衣帶以代償,其愛民如此。”
後人猶欽酹月圖;先輩早辨汲冢書。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畫家束遂庵,合肥人。善畫山水,有《君山酹月圖》等傳世。下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束皙。太康時,汲郡人盜發魏襄一墓,得竹書數十車,蓋魏國之史書,皙得觀竹書,隨疑分析,皆有義證,遷尚書郎。蝌蚪文,指古文“汲冢書”,束皙最先辨識無遺。
勤民至甘霖之沛;好學作補亡之詩。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內指晉·束皙事典。

十言以上

誠感神明,鹹歌黍稷之盛;才儲博洽,獨識蝌蚪之文。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西晉文學家束皙事典。束皙,字廣徵,元城人。上聯講束皙博學多聞,少游國學,作玄居釋以擬客難,張華見而奇之,召為椽。後轉佐著作郎,撰《晉書·帝紀》十志,遷博士。下聯說束皙在太康時,汲郡人盜發魏襄一墓,得竹書數十車,蓋魏國之史書,皙得觀竹書,隨疑分析,皆有義證,遷尚書郎。蝌蚪文,指古文“汲冢書”,束皙最先辨識無遺。
遵太傅嘉言,知足輕財無恥辱;仰尚書博學,隨疑分釋闡精微。
——佚名撰束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安徽省蕪湖縣埭南街束氏宗祠聯。上聯典指西漢蘭陵人疏(疎)廣,字仲翁,精通《春秋》,被征為博士,後任太傅;他侄子疏受任少傅。五年後,他對疏受說:“知道滿足而不受辱,知道止步而沒危臉。不離開這裡(指朝廷)恐怕會後悔。”於是二人同時辭官歸家,也不置田宅,有人勸他為子孫考慮,他說:“賢而多財,會損傷其智慧;愚而多財,會增加其過錯。”下聯典指西晉元城人束皙,字廣微,博學多聞,歷官著作郎、博士、尚書郎。當時,汲郡出土魏襄王墓中竹書數十車,他與荀勖、衛恆等人加以整理,隨疑分釋,著成《汲冢書》七十五篇。
束姓典故趣事
富貴三城束;人丁麥溪張。——江蘇省丹陽市雲陽鎮束、張兩姓典故聯 江蘇省丹陽市雲陽鎮束氏是丹陽大族,其祖先為西漢疎廣,字仲翁,宣帝時任太子太傅,東海蘭陵(今山東省棗莊東南)人。其子孫一支避王莽亂,將姓氏的偏旁刪去,改姓束,來丹陽三城巷定居。故有“富貴三城束”之稱。 束家十分富有。有一年,束家和丹陽麥溪村的張家同到茅山燒香。茅山道士正為修建茅山宮在籌募經費,束家答應出錢購買木料和磚瓦,張家出不起錢,但人丁興旺,有800戶人家,答應把全部木料和磚瓦運到山頂去。三茅宮建好後,大殿上有一副對聯,上聯是“富貴三城束”,下聯是“人丁麥溪張”。
建於清代乾隆年間的束氏宗祠,規模之大,在丹陽少有。宗祠有五開間廳屋5進,兩旁有走廊相連。大廳上掛有一塊金匾,上書“代有偉人”,落款于敏中。于敏中是金壇人,束家的外甥,清代狀元。現在束家宗祠大部分已改建為民房,唯第5進尚保存完好,作為三城國小的教室。三城巷的戲樓,規模之大,在丹陽東鄉也是出名的,可惜在解放後被拆掉了。 最使束家人感到自豪的是村上有座建於明代的楠木廳。此廳共有5間,梁、柱、檁均為珍貴的楠本,門檻是降香木做的。這座古建築為抬梁式結構,房樑上刻有花紋,房柱是合圍的油漆圓柱。房檐的滴水瓦排列整齊,那檐牙似飛鳥俯首一啄,那屋檐尖角似鳥嘴伸向空中啄物。
附:
束氏源流考前言水有源、木有本、人有祖、國有史、邑有志、族有譜。立譜,才能以姓氏辨其族分,使尊卑有等,長幼有序,血統的遠近有別,傳派分支不相紊亂,同時又可以啟迪後孫繼承先人遺志,從而建功立業,以光祖宗之德。正因如此,太史公曰:“人不知祖,與禽獸何異?”朱晦庵也云:“三代不立譜,則為不孝!” 而今海晏河清,政通人和,舉國上下都在編寫史志,諸子百家競相續修家譜,吾等豈可坐視?
查考“肥南”束氏宗譜,始創於明萬曆巳末年仲春,考竣於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初春。繼後於道光元年、同治七年、光緒三十年、民國二十年(公元1931年)續修四次,迄今時隔七十六年;舒城束氏溫公支譜創修於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繼後於清道光十五年、清光緒十四年,中華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先後修譜四次,迄今為止,時隔八十九年;濡須束氏宗譜創修於明朝洪武庚申歲春三月,考竣於明嘉靖二年,繼後於清順治戊子年夏季、清乾隆、光緒乙丑年夏、中華民國十八年(公元1929年)先後五次修譜,迄今也有七十八年矣。以上所述均是鐸公支下均壽、均祿、均甫三位同胞兄弟的後裔們,竟然時隔八、九十年沒有續修家譜,而今三兄弟的後裔分不清高低大小親疏,不少後世子孫的輩字竟然和祖宗先人同輩同字,弄得上下顛倒,大小不分,笑話百出,此乃吾族人之莫大遺憾也!追溯以往不能正常續修家譜,實因環境所逼,不具備修譜條件,事出無奈,此也情有可原。而今國泰民安、豐衣足食,不少姓氏的家譜修譜工作已經竣工,我們束氏同仁不能再沉默、猶豫、徘徊、觀望、等待了,再要耽擱若干年,現有老人相繼作古,到那時候續修難度更大,我們萬不能愧對祖宗,有負後孫,讓外人見笑!因此說續修家譜刻不容緩,願全體族人攜手合作,為續修家譜各盡其力,讓新一宗束氏家譜儘快問世。吾受族人之眾托,飽含敬宗之深情,千方百計蒐集整理束氏人文。諸先人視家譜如墨寶,無不精心收藏,可惜幾遭兵火竊焚,荒旱頻仍,乃至十屋九空,我族人亦顛沛流離,謀生無策,何暇善顧!查考文獻少述,覓取宗譜無源,其地方史學寶庫原本豐富,因文革浩劫,遭到嚴重破壞,文物難逃厄運,海內外人士為之嘆息!在惋惜之餘,賴祖宗之功德,吾族中竟然有人視家譜若命根,不顧“文革抄家、批鬥、橫掃“,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珍而藏之,直至今日譜牒猶存。又承蒙族人對我的信賴,紛紛獻來”肥南”、“舒城”、“無為濡須”、“肥西束家瓦屋”、“安慶樅陽疏束氏”、“南陵”等地束氏宗譜41卷,此乃吾族人之大幸也。吾得此家譜數卷,如獲至寶,經過兩個多月的通篇流覽,反覆對照;仔細推敲,藉以互補餘缺,拳拳撰寫束氏考源,一切遵從史實,絲毫不敢以個人好惡妄加增刪評述,見屬以示同宗,以備族人為修家譜參考採擇焉。
一、束氏由來相傳海內無二束,田、疏、束三姓皆同出一脈。然源流泓遠,世系繁茂,數經遷徙,各處一方,推源得姓,惟覽籍以指引,溯其淵源,傳記尚多可考,夫史志之流傳千古,其所系非淺鮮也。據考田、疏、束三姓皆是黃帝軒轅氏的後孫,從黃帝至肥南束姓“維”字輩、舒城束姓“學”字輩,濡須束姓“家”字輩已歷130代。加上上述的“維”、“學”、“家”三家字輩的後代已有五六代之多,可以推算到黃帝以來已歷135代左右矣! 束姓後人是昌意的後
孫。黃帝軒轅氏一生共有25個兒子,其中有功德者14人,這14人被黃帝“胙之士而命之氏”為十姓:姬、酉、祁、已、騰、任、荀、僥、偎、依是也。束姓的先人是黃帝的25個兒子之一,名叫昌意,因戰功顯赫被賜姓“姬”,因昌意的母親是苗族人所以被稱之為苗裔。從昌意到他的第十代孫閼殳止,始終姓姬。昌意的第11代孫曰胡公者,被封為陳候,並賜姓媯,一度稱之為媯姓陳氏,其職責主要是保衛虞瞬帝的陵園,從此由姓姬改為姓“陳”。從胡公起至他的第13代孫名叫陳完,即敬仲奔齊,官居極品,食邑為田,得到大片封地,從此又改“陳”為“田”。從陳完到他的第18代孫田安,因田氏在齊世代為相,名聲顯赫,由於秦吞六國,懼始皇誅滅,避居東海蘭陵,即山東澤縣,現已劃歸棗莊市又改田為疏。從田安改疏至其第4代孫疏孟達,因田安之子疏廣(齊國宰相田單裔孫)孫疏受均系漢宣帝的老師,分別拜為太傅、少傅,疏廣子孫在漢室世代為官,疏孟達和王莽奸黨勢不兩立,寧願絕足也不與奸黨為伍,因此去“疏”之“足”字旁改姓為束。避居元城,即今河北省大名市。據史載,束氏自古以來幾改其姓,人稱之為愈顯愈改,愈改愈顯也!自孟達公改疏姓為束姓,傳至肥南“維”字輩,舒城“學”字輩、濡須“家”字輩已經83代,加上以上這幾個字輩現有的後孫,束姓從有以來已有88代朝上矣。查閱肥南束氏宗譜第一卷,舒城束氏宗譜第一卷,濡須束氏宗譜第二卷,此三宗譜統一記載他們的共同祖先是鐸公。即珊公之長子、道公之長孫也,元末道公是進士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生七子,名曰珊、瑚、琥、珀、珍、珠、瑪;元末其長子珊令南陵,生兒子,名曰鐸,鑒,鐸生三子,名曰壽、祿、莆,長子壽過繼給其叔父鑒。
相傳束氏在朱洪武打江山時立過戰功,後將濡須河畔的永思墩周邊一大片土地作為御賜,均壽一支從此在那裡繁衍生息。均祿、均甫見肥西(清平鄉九連溝,又名神靈溝,離合肥市60華里)土地肥沃,氣溫溫暖濕潤,於明朝中前(約公元
1388-1428年)遷徙到此。後來,為避戰亂,均甫一支徙居舒城。
據家譜載述,合肥束姓的先人由陳姓改為田姓時,籍居山東省騰縣東南(是先人田嬰,任齊國宰相,封於薛)。秦吞六國,齊滅亡,因田嬰、田文(即孟嘗君)、田單等人在齊世代為相,懼誅滅避居蘭陵(即山東澤縣,現歸棗莊市)改姓疏。王莽篡位,疏家與王莽勢不兩立,因敵強我弱,只得去“疏”之“足”改姓為束姓,避居元城(即今河北省大名市)。後隨宋室南遷到江蘇句容。元末,珊公令南陵,以仕籍居蘆塘(即今安徽省南陵縣境內)。至珊公孫子均祿、均甫又遷至肥西清平鄉九連溝,均甫一支徙居舒城,爾來五百餘年矣!從鐸公到舒城均甫支下的“學”字輩,無為濡須均壽支下的“家”字輩,合肥南鄉均祿支下的“維”字輩已有21代矣。上述均壽、均祿、均甫乃同胞兄弟,其後裔修譜為什麼各行其是,三家後孫的字輩皆不統一呢?其原因諸多,但主要原因是三兄弟數經遷徙,各處一方,過去信息不通,交通閉塞,又加上苛捐雜稅,民不聊生,三兄弟分手後舒城束姓到鐸公曾孫溫公,濡須束姓到鐸公的曾孫麟公,肥南束姓也是鐸公的曾孫錫嘉公才修的,下一代之間由於環境所逼,聯繫甚少,其中舒城束姓和合肥束姓因祠堂地址意見分歧大,舒城要求將祠堂建在牯樓崗,合肥束姓意見將祠堂建在義興集,雙方爭執不下,所以就各修各的,但誰都承認彼此之間是一脈所生。自孟達公著束姓至珊公先後62世,歷年久遠,不免遺缺舛訛,上述肥南、舒城、無為等地僅系道公的長子珊公的長孫鐸公一支的後裔已遍及長江南北,總人數超過十萬餘口,然道公的二子瑚公,四子珀公,五子珍公,六子珠公,七子瑪公的後裔的眾寡居所均無以考證,
據丹陽束氏家譜載,三城束氏約於公元1127年遷自合肥扈蹕(蹕是皇帝的行宮,扈是護衛)以統領公,諱振祖(宋大觀戊1108年援統領將軍)為始祖,舊譜載其行居16,統領公的父兄舊譜無載。另一支是道公三子琥公為刺史遷金檀(丹陽),而今丹陽一支支系繁衍,密部於棘林、胡橋、訪仙、陵口等鄉,方圓幾十里有遍地束之稱。上述的道公,人稱之為道七公,他排行老七,他幾位兄長的後裔眾寡居所也無以查考。束氏由來,上下近2000年,千支萬派分散於四面八方不可勝數,安徽、江蘇兩束氏居多,尚有史可查,河北、山東、河南等地束氏更廣,由於年代久遠,文獻少述,時移事遷,見聞泯沒,懸步仰追,如夢如訴!可慨可嘆!感嘆之餘,尚望後世賢者考古發掘,撥開謎團,找出正確答案。
二、束氏歷代精英流考黃帝是束氏族人的祖先。黃帝生25個兒子,其中一人名叫昌意,束氏是昌意的後孫。昌意的兒子名叫顓頊,為古代“三皇”、“五帝”的“五帝”之一。昌意的第七代孫子即是古代聲名赫赫的堯、舜、禹時代的虞舜帝。虞舜帝為堯之婿,堯帝嫁以二女,即娥皇、女英,曾居山西媯水。周武王伐紂時,有胡公者,系舜帝後裔,被御封為陳太公,令其奉舜帝。陳太公後人以封地為氏改為姓陳。齊國為姜太公呂尚的封地,其中田嬰,稱薛公,號靖郭君,初為齊將,於公元前342年,因參加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全殲10萬魏軍,立有戰功,被提升為相國。病死,葬於山東騰縣東南。田文,號孟嘗君,又稱薛公,是田嬰之庶子,戰國時秦昭王,齊緡王,魏昭王時宰相。著名的“戰國四君子”之一,病死,葬於山東騰縣東南。田氏在齊代有才人為相,深的民心,而齊候一代不如一代,齊康公十九年(公元前386年),田完之後田和代理齊政,立為齊候,稱太公,列於周室,史稱“田齊”。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攻齊。齊僅餘二城,國將滅,田和裔孫田單,有將才,施用“反間計”、“火牛陣”破燕復國,眾推為王,單不就,曰“太子自在營州,吾疏族,安敢自立?”齊襄王封田單為安平君。漢宣帝時,太子太傅疏廣即是田單之裔孫,字仲翁,生於公元前130年,猝於公元前63年;《漢書》載:“廣子仲翁,東海蘭陵(即今山東棗莊)人。少好學,明春秋,宣帝時征為博士。地節三年(公元前67年)立皇太子,拜廣為太傅,兄之子受為少傅。太子每朝因進見,太傅在前,少傅在後,叔侄並為師傅,朝廷以為榮。居五歲以老辭,“受”從“廣”議,叔侄相隨歸老故鄉。帝賜黃金二十斤,皇太子贈以五十斤,而廣盡散諸故舊,不置田產。廣曰:“‘吾豈老悖不念子孫哉,顧自有舊田廬,令子孫勤力其中足供衣食。’廣更曰:‘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益其過;且夫富貴眾之怨也,吾既忘以教化子孫,不欲益其過而生怨。’此合聖主所以惠養老臣也,故東與鄉黨宗族共食其賜,不亦可乎。”疏廣、疏受同時致仕,世稱“二疏”。澤縣有“二疏祠”,明治中,邑令李孔羲重建。明代進士詩人楊鐵崖詠詩拾遺中有詠詩二疏散金台詩序云:“過沂州偶見疏台,詢知為散金台,相傳漢二疏解組歸,以朝廷所賜黃金幾十斤樂於鄉黨宗族共飧其賜,斯其散金台也,眾人德之,因此為台,遺址猶存,云爾。”
孟達公的第十四代孫是皙公,字廣微,西晉尚書,陽平元城(今河北大名市)人,據《晉書》卷五十一所載:孟達公的第八世孫任隴西太守;第十三代孫龕公任馮翔太守;第十四代孫威敢公任知州;第十七代孫漢公任東晉司馬;第二十代孫躍公任刺史;第二十三代孫尹公任梁長沙太守;第三十代孫獬公系宋朝狀元;第三十二代孫威公任參將;第三十四代孫瑀公任隨太尉;第三十五代孫學公任隨太尉;第四十五代孫混公任宋太守;第四十八代孫晟公任翰林學士;第五十二代孫瓚公任南宋參將;第五十三代孫鵬公任太師;第六十代孫道公系進士出身,官至太常寺正卿;道公生七子,長子珊公,字文爵,由貢舉任南陵知縣;次子瑚公,任徽州教授;三子琥公,任刺史;四子珀公,為巡撫,巡行三十六郡;五子珍公,任郡守;六子珠公為邑令,七子瑪公進士出身,官至樞密院。除上述以外的歷史名人 還有很多,如西漢時有諫議大夫束宣,京城人,字子都,好學明經,哀帝初為大夫,後官至司隸;王莽篡政,為除漢之忠臣,束宣遇害。束宣在執政期間,廉潔奉公,雖吃皇糧俸祿,但不多拿一針一線,到死家中只有兩間茅屋,深受百姓的敬仰和愛戴。
東漢有水利專家,太尉束昱;後晉金州,嘉州刺史束鄉勵;南宋有文學家束照、束令暉(女);
隋代有進爵為公的束宏;唐代有中陽侯、關內侯束永;代宗時有太原尹兼節度使束防;束良(公元640-707年)江王府倉曹,單子大都護府功曹恆州藁城縣令(清白著稱)
宋代處州友泉人有太常博士束彪;沿江制置使束廉;工員外郎束由;
元代有醫學家束同仁;
明洪武年間有監察御史束忠、文華殿大學士束伺、畫家束禮、翰林修撰,國史院編修束穎、學者束粥;明甲申(1404年)春,舒城束四箴(號去非,已卯舉人),授甘肅省莊浪知縣;
南宋(1244-1265年)二十年間,合肥束氏連續高中三進士,其中淳祐四年甲辰(1244年)為束元喜;開慶元年已末(1259年)為束南京;鹹淳元年乙丑(1265年)是束從龍;
清代有畫家束楹;工部右侍郎束桂星;戶部郎中束之鐘;右都監督束虎;秘書院大學士束承先;詩人束皋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