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穆(北周、隋朝名臣)

李穆(510-586年),字顯慶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縣)人,南北朝至隋朝名臣,將領,自稱西漢騎都尉李陵的後代。

將門家風,一生戰功卓著北魏時,追隨宇文泰平定侯莫陳悅之亂,後因推舉迎接北魏孝武帝有功,被授予都督,獲封永平縣開國子。

西魏大同四年(538年),在與北齊軍隊交戰中,急中生智,救宇文泰於險境,因此在北周平步青雲。北周末年,官至大左輔、太傅,并州總管,其家族子弟亦廣被恩澤。

北周末年,楊堅以外戚之身取而代之,建立隋朝。李穆在尉遲迥叛亂中支持楊堅平叛而握有功勳,封為太師、申國公,獲得贊拜不名、無反不死的殊榮和特權,並在楊堅遷都猶豫之際,上表支持遷都長安。

隋朝開皇六年(586年),李穆病逝於長安,時年七十七歲,諡號“明”。

基本介紹

  • 本名:李穆
  • 字號:顯慶
  • 所處時代:北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隴西成紀
  • 出生時間:北魏永平三年(510年)
  • 去世時間:隋開皇六年(586年)
  • 主要成就:先後輔佐宇文泰、楊堅建立北周、隋
  • 官職:太師
  • 封爵:申國公
  • 追贈:使持節、都督十州諸軍事等職
  • 諡號:明
人物生平,戰功入仕,太祖恩重,北周落起,建隋助力,遷都極貴,尊崇而終,人物成就,史籍記載,家庭成員,曾祖父,祖父,父親,兄弟,兒子,侄子,孫子,歷史評價,

人物生平

戰功入仕

李穆自稱西漢騎都尉李陵的後人。李陵投降匈奴之後,他的子孫世世代代居住在北狄。後來鮮卑族建立政權,其家族隨著北魏政權南遷,重新回到汧州、隴州一帶居住。他的祖父李斌,以都督身份鎮守高平,因而以此為家。
李穆風度俊雅精神昂揚,倜儻而氣節高尚。永安三年(530年),宇文泰舉義旗入函谷關時,時年20歲的李穆便追隨於他,很受信任。李穆也小心恭謹,不敢懈怠。宇文泰對他讚許不已,讓他隨侍身邊,出入臥室,當時沒有人能與他相比。侯莫陳悅殺害賀拔岳後,宇文泰從夏州趕去解難,而侯莫陳悅的黨羽史歸占據原州,宇文泰命令侯莫陳崇率領輕裝騎兵前去偷襲。李穆預先在城內,與兄長李賢、李遠等人占據城門,接應侯莫陳崇,活捉了史歸,以戰功授都督。隨後李穆活捉竇泰,收復弘農,都立下戰功。
永熙末年(534年),李穆因推舉迎接北魏孝武帝,封爵永平縣子,食邑三百戶。他又統領地方軍隊,應軍功卓著而被晉封為伯爵

太祖恩重

大同三年(538年),李穆隨宇文泰與高歡對陣,在沙苑大勝,高歡棄逃,丟棄兵士八萬人。宇文泰追至河上,挑選留下士兵兩萬餘人,其餘放歸。李穆說:“高歡已經膽破,現在快速追擊,可以抓住他。”但是宇文泰不聽,論前後功勞,晉封公爵。
大同四年(538年)八月,李穆跟隨宇文泰邙山攻擊東魏的軍隊,宇文泰因馬中箭受驚而在陣前墮馬、失去前進的道路,軍中也擾亂,都督李穆下馬將馬給了宇文泰,軍中士氣才得以復振。當宇文泰墮地將要被東魏的士兵追上時,當時宇文泰左右都散盡了,此時都督李穆下馬,用馬鞭敲打宇文泰的後背罵道:“下作的軍士!你的主公在哪裡,你要獨獨留在此地?”,東魏軍見宇文泰被辱罵鞭打,認為他不是貴人,於是捨棄二人繼續往前追擊。隨後李穆把自己的馬給宇文泰,二人都逃脫了。不久宇文泰和李穆相對而泣,回頭對近臣們說:“能成就我大業的,就是這個人!”於是命令李穆安撫慰問關中,李穆所到之處,立即平定,被任命為武衛將軍儀同三司,晉封為武安郡公爵,增加食邑一千七百戶。
又過了很久,宇文泰讚美李穆的志氣節操,讚嘆道:“人所寶貴的,只有自己的生命,李穆能看輕自己生命,把我從危難中救出。即使再給他封爵升官,賞賜玉器綢緞,也難以報答。”因此賜李穆以鐵券,饒恕他十次死罪。
不久,李穆開府治事,兼領侍中之職。當初,邙山敗北,李穆將驄馬授給宇文泰,宇文泰於是將廄內的驄馬全部賜給李穆,並封李穆的姐妹為郡君縣君,他的本宗已經母舅家,也皆得到各種賞賜。
李穆轉任太僕後,跟隨于謹攻破江陵,增加食邑一千戶,進位為大將軍。進擊並打破了曲沔蠻,被授為原州刺史,宇文泰另拜授李穆嫡子李惇為儀同三司。李穆考慮到兩位兄長李賢、李遠都是佐命功臣,而子弟許多都擔當要職,李穆擔心過於盈滿而深感恐懼,因此堅辭不受,但宇文泰不允許。不久李穆遷任雍州刺史,兼任小冢宰

北周落起

北周元年(557年),李穆增加食邑三千戶,連同以前的共三千七百戶。宇文泰又另封李穆的一個兒子為升遷伯,李穆讓爵於他的兄長之子李孝軌,宇文泰同意了。
宇文護執政時,李穆之兄李遠及李遠之子李植,因謀害攝政晉公宇文護,全部被殺,李穆應當坐罪。在此之前,李穆知道李植不是可以保家之人,多次勸李遠除掉他,李遠卻不接受。等到臨刑受死時,李遠哭著對李穆說:“顯慶,我不聽你的話,以至落到這個地步,這可怎么辦!”李穆因此免於一死,除名被貶為民,他的子弟也都被罷免官職。
李植之弟淅州刺史李基,本應連坐被殺,李穆請求用自己的兩個兒子換回李基的性命,宇文護認為李穆仁義而釋放了他們叔侄三人。不久,宇文護拜授李穆為開府儀同三司、直州刺史,並恢復李穆安武郡公的爵位。
武成年間(559年-560年),李穆被免除官爵的子弟,全部恢復官爵。武成二年(560年),李穆被任命為少保;保定二年(562年),升任大將軍。保定三年(563年),李穆隨楊忠東征,回來後又拜授小司徒;保定四年(565年)五月,進位柱國,改任大司空,並奉詔修築通洛城。
天和年間(566年-572年),李穆晉爵位為申國公,持節安撫東境,修武申、旦郛、慈澗、崇德、安民、交城、鹿盧等城鎮。
建德元年(572年),拜授太保。建德二年(573年),出任原州總管。建德四年(575年),高祖(周武帝)東征,命令李穆率領三萬兵馬,另外進攻軹關和黃河以北各縣,李穆將其全部攻占。後來因為周武帝生病而撤軍,又將這些地方放棄。建德六年(578年),進位上柱國,轉任并州總管。當時東部地區是第二次平定,人心不安,李穆治理,以清靜為旨,百姓感激。
大象元年(579年),增加食邑至九千戶,拜授大左輔,保留并州總管原任。大象二年(580年),加官至太傅,總管不變。

建隋助力

楊堅做北周宰相時,尉遲迥作亂造反,派人招李穆。李穆扣留其使者,把聯絡造反的書信上交朝廷。李穆之子李士榮,認為李穆駐防之地有國家精銳部隊,私下勸李穆造反。李穆心懷猶豫,楊堅柳裘和李穆的第十子李渾前去開導曉喻。柳裘見到李穆,曉以利害,李穆聽後十分高興,說道:“周朝的德行已經衰微,不管是糊塗人、聰明人,都能看到這一點。天命如果是這樣,我怎能違背?”於是誠心歸順楊堅,並將鑲有十三道玉環的金帶、象徵天子的服飾送給高祖,且派李渾入京,對舉著熨斗對楊堅說道:“希望其執掌權威以安撫平定天下”,楊堅很高興。北周大定元年(579年),李穆又以天命為憑據,秘密上表,勸楊堅登基。
楊堅接受禪讓後,頒布詔書說:“你曾有舊恩於我,又是我的父輩,恭敬地獲悉您的指示,不違大義,定於本月十三日恭順承接天命。”開皇元年(587年),李穆來朝見,隋文帝走下廷階致禮,拜授他為太師,允許他贊拜時不自報姓名,並賜實封成安縣三千戶食邑。於是,在李穆的子孫中,即便尚在襁褓的,也都拜為儀同,他一家中手執象笏做官的子弟有一百多人。李穆的貴盛,在當時無人可比。
李穆上表請求退休,隋文帝下詔書說道:“我剛剛建立新朝,正要藉助良臣的謀略,請求養老這種話,實在不切合您的實際。所謂七十致仕,那是指的一般人。以至於呂尚以八十歲輔佐文王張蒼以滿頭白髮九十奇壽任漢相,卓越的人才為世所用,自然不能拘於平常禮制,請忖度這方面的特例,做一些變通。您既然是年長舊臣,身體不宜過度煩勞,現在可以確定司職,不必參加朝廷集會;如果有重要事,需要商議,則派遣使臣,登門詢訪。”

遷都極貴

隋朝新立之時,太史上奏認為應當遷都。但是隋文帝因為剛剛登基,對此頗為躊躇。
此前楊堅嫌棄台城地方狹小,而且宮中多有鬼妖,蘇威曾勸其遷都,隋文帝沒採納。見太史如此上奏,隋文帝猶豫不決。這時,李穆上表支持遷都。楊堅看到李穆的表章,說:“天道聖明,已有祥瑞顯示;太師是人民願望所歸,他提出這一請求,應該可行。”於是聽從了李穆的意見。
一年後,隋文帝頒布詔書道:“禮儀制度為一般人而設,智慧超群的人不受此限制;法令律例用來約束小人,對君子不必用法來防範。太師上柱國申國公,氣度深厚胸襟廣大,名望高尚影響深遠,在朝廷重臣中名列第一。職位最高,才能卓越,經歷無數艱險,猶如鋼鐵百鍊更精純。如同伯玉一樣沒有過失,顏回沒有異心,且性情清靜開闊,本來不會與法律相關。但是聖王傳下教誨,是為了表彰善人的。遠離法律弘揚道德,是為了尊崇申國公的高齡和功德。從此以後,即使有罪過,只要不是謀反叛逆,縱然有一百個死罪,也不加審問。”

尊崇而終

開皇六年(586年),李穆在府第中去世,享年七十七歲。
他在遺囑中說道:“我承蒙國家大恩,年齡和官爵均已到極點,現在回歸黃泉,無所遺憾。到最後我都不能陪天子聖駕到泰山和梁甫去封禪,所以不忍辭世,大概就是因為這一遺恨吧。”隋文帝下詔派遣黃門侍郎監護喪事,賜馬四匹,粟麥二千斛,布絹一千匹,並還追贈李穆使持節都督冀、定、趙、相、瀛、毛、魏、衛、洛、懷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諡號為“明”;還賞賜他石槨、前後部羽葆鼓吹、鍂車京車。百官護送他的靈柩到城郭外。隋文帝下詔派遣太常牛弘饔哀冊,用太牢之禮祭奠。
大業四年(608年),隋煬帝楊廣北巡之前,以太牢之禮再次祭奠李穆。

人物成就

  1. 西魏末年,宇文泰率軍與北齊軍隊對陣時,其坐騎受驚,宇文泰墜馬險些被擒。李穆急中生智,斥責宇文泰解其困境,並獻出自己的坐騎帶其突出重圍。宇文泰安然脫險,遂有之後北周之興。
  2. 隋朝草創之際,尉遲迥叛亂,派使者前去招攬李穆。雖然有其子李士榮勸其造反,但是李穆不為所動,扣留尉遲迥的使者,堅決支持隋文帝平叛,維護了國家統一和社會安定。
  3. 隋朝建立之初,太史及重臣勸隋文帝遷都,楊堅猶豫不決。此時李穆上表果斷推動遷都長安,為隋朝之盛耗費苦心。

史籍記載

  1. 《周書》:
    《卷一.太祖本紀》,《卷五.武帝本紀》,《卷七.宣帝本紀》,《卷八.靜帝本紀》,《卷三十.列傳第二十二》。
  2. 《隋書》:
    《卷一.高祖本紀》,《卷三.煬帝本紀》,《卷三十七·列傳第二》,《卷三十八.列傳第三》。
  3. 《資治通鑑》:
    《卷一百五十七.梁紀十三》,《卷一百五十七.梁紀十四》。

家庭成員

曾祖父

李富,北魏太武帝時,為子都督,陣亡後追贈寧西將軍、隴西郡守。

祖父

李斌,為都督,鎮守高平。

父親

李文保,早卒,李穆顯貴時,追贈司空。

兄弟

李賢,字賢和,先後出仕北魏、北周多任要職,死後追贈使持節、柱國大將軍大都督、涇原秦等十州諸軍事、原州刺史,諡號“桓”。
李遠,字萬歲,李賢之弟,出仕北周,封爵安定縣伯,後進爵為公,又進爵陽平郡公。

兒子

李惇,字士獻,李穆嫡長子,仕北周,官至鳳州刺史,封爵安樂郡公,先於父親李穆而卒。
李怡,官至儀同,早卒,追贈渭州刺史。
李雅,仕北周,歷任大都督、開府儀同三司、齊州刺史、大將軍、荊州總管等,封爵封西安縣男。隋開皇初年(581年),進爵為西安縣公。
李恆,官至鹽州刺史,封爵陽曲侯。
李榮,官至合州刺史,封爵長城縣公。
李直,官至車騎將軍,封爵歸政縣侯。
李雄,官至柱國、驃騎將軍,封爵密國公。
李渾,字金才,李穆十子,仕北周,官至儀同三司,封爵安武郡公。入隋,歷任象城府驃騎將軍、行軍總管、大將軍、左武衛將軍、右驍衛將軍光祿大夫、右驍衛大將軍等,封爵申國公,後改封郕國公。

侄子

李詢,字孝詢,李賢之子,仕北周,歷任納言上士、內史上士、司衛上士、儀同三司、長安令、英果中大夫、大將軍、上柱國,封爵平高郡公,後改封隴西郡公,入隋拜顯州總管。死後諡號襄,子李元方嗣。
李端,李賢之子,襲父爵。
李崇,字永隆,李賢之子,李詢之弟。北周時以父功勳,封爵樂縣侯,改封襄陽縣公,又改封廣宗縣公,後進爵為郡公。入隋為幽州總管,戰死,追贈豫鄎申永澮亳六州諸軍事、豫州刺史,諡號“壯”,子李敏襲爵。
李植,李遠之子,仕北周,歷任相府司錄參軍、梁州刺史,被宇文護所殺。
李基,字仲和,李遠之子,李植之弟,尚義歸公主,尤其被李穆所疼愛,卒於江州刺史,追贈使持節、上開府儀同三司、大將軍、曹徐譙三州刺史、燉煌郡公,謚曰“孝”。子李威襲爵。
李叔諧,李遠之子,李植之弟。
李叔謙,李遠之子,李植之弟。
李叔讓,李遠之子,李植之弟。
李孝軌。

孫子

李筠,李惇之子,幼年以祖父李穆的功勳拜為儀同,隋開皇八年(588年),以嫡孫的身份襲封祖父申國公之爵。

歷史評價

  1. (北周)宇文泰:人之所貴,唯身命耳,李穆遂能輕身命之重,濟孤於難。雖復加之以爵位,賞之以玉帛,未足為報也。
  2. (隋)楊堅:器宇弘深,風猷遐曠,社稷佐命,公為稱首,位極帥臣,才為人傑,萬頃不測,百鍊彌精。
  3. (唐)魏徵:史臣曰:李穆、梁睿,皆周室功臣,高祖王業初基,俱受腹心之寄。故穆首登師傅,睿終膺殊寵,觀其見機而動,抑亦民之先覺。然方魏朝之貞烈,有愧王陵,比晉室之忠臣,終慚徐廣。穆之子孫,特為隆盛,朱輪華轂,凡數十人,見忌當時,禍難遄及,得之非道,可不戒歟!
  4. (唐)令狐德棻:於、李之送往事居,有曲於此。翼既功臣之子,地即姻親;穆乃早著勛庸,深寄肺腑。併兼文武之任,荷累世之恩,理宜與存與亡,同休同戚。加以受捍城之託,總戎馬之權,勢力足以勤王,智慧型足以衛難。乃宴安寵祿,曾無釋位之心;報使獻誠,但務隨時之義。弘名節以高貴,豈所望於二公。若舍彼天時,征諸人事,顯慶起晉陽之甲,文若發幽薊之兵,葉契岷峨,約從漳滏,北控沙漠,西指崤函,則成敗之數,未可量也。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