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國大將軍

柱國大將軍

柱國大將軍,一種官名。十六國後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年)置,以翟檀為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柱國大將軍
  • 類型:官名
  • 時間:384年
  • 作用:位在丞相上,用以位置權臣
簡介,解釋,

簡介

北魏太武帝神麚四年(4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後罷。北魏末復置,位在丞相上,用以位置權臣。爾朱榮自大將軍遷此,後爾朱兆高歡先後繼任。西魏文帝大統三年(537年)以宇文泰為之,省稱柱國。在大統十六年以前共任命八人,稱八柱國,是西魏的最高官職,其中六人分掌全國府兵。授此職者,並加使持節大都督。北周除授漸多,成為沒有具體職掌的勛官,正九命。周武帝建德四年(575年),在其上置上柱國

解釋

①戰國楚、趙置,位令尹、相國下,甚尊。
柱國大將軍省稱。十六國後燕慕容垂燕元元年(384)置,431年亦置,位在太尉之上,後罷。北魏末復置,位在丞相上,用以安置權臣。西魏大統三年(537),以宇文泰為之,省稱柱國。大統十六年以後,共任命八人,稱“八柱國”,是西魏的最高官職,其中六人分掌全國府兵。北周除授漸多,成為沒有具體職掌的勛官,正九命。建德四年(575),在其上置上柱國
③隋代以正二品散官,煬帝大業三年(607)罷。唐代為十一轉勛官,比從二品。宋代為十二等勛官第二等,從二品,政和三年(1113)罷。金代亦為十二階勛官第二階,從二品。元代為十階勛官第二階,從一品,只用於封贈。明代為十二階武勛第二階,從一品。北朝武官名,源於舊制。原為保衛都城安全的軍將,後為中央最高武官或勛官,也稱上柱國。北魏、西魏均置柱國將軍、上柱國大將軍等,以統領府兵。北周以柱國為最高榮譽,共置八柱國,均以皇帝的心腹親信當之。每一柱國統大將軍二員,專掌國家禁兵精銳。隋代設上柱國及柱國,分別為從一品正二品,藉以酬功勳之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