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是旅遊業的基礎。旅遊資源主要包括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和人文景觀旅遊資源。自然風景旅遊資源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溫泉、野生動植物、氣候等,可歸納為地貌、水文、氣候、生物四大類。人文景觀旅遊資源包括歷史文化古蹟、古建築、民族風情、現代建設新成就、飲食、購物、文化藝術和體育娛樂等,可歸納為人文景物、文化傳統、民情風俗、體育娛樂四大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旅遊資源
  • 外文名:tourism resources
  • 簡介旅遊業發展的前提
  • 國內理解: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
  • 外國理解:旅遊吸引物
  • 包含:自然風景、人文景觀
簡介,國內理解,外國理解,概念解析,主要內涵,主要特徵,特性一,特性二,特性三,資源特點,資源特性,資源功能,資源分類,屬性分類,內容分類,性質分類,其他分類,質量等級,一級旅遊區,二級旅遊區,三級旅遊區,四級旅遊區,開發,開發的原因,開發的形式,開發必要性,開發的內容,開發利用原則,開發的特點,破壞原因,實例,評價,旅遊資源評價,資源評價內容,調查,室內準備,野外考察,旅遊資源調查,保護,保護條例,保護方式,保護內容,保護規劃,注意事項,紅色旅遊,巨大的數量,內容和主題,

簡介

國內理解

1.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可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各種事物現象和因素,均稱為旅遊資源。(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規劃通則》)
2.旅遊資源是指對旅遊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歷史文化遺產,以及直接用於旅遊目的的人工創造物。(保繼剛,1993)
旅遊資源旅遊資源
3.凡是足以構成吸引旅遊者的自然和社會因素,亦即旅遊者的旅遊對象或目的物都是旅遊資源。(鄧觀利,《旅遊概論》,天津人民出版社,1983)
4.從現代旅遊業來看,凡是能激發旅遊者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價值的因素和條件即旅遊資源”。(邢道隆,《談談旅遊資源》)
5.凡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為旅遊業所利用,並由此產生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現象和事物均稱為旅遊資源。(高教版與上基本同)
6.對旅遊資源的定義比較確切和規範的是:“所謂旅遊資源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凡能對旅遊者有吸引力、能激發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可以為旅遊業開發利用,並能產生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的事物和因素”。(國家旅遊局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制定的《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範(試行稿)》)

外國理解

西方國家將旅遊資源稱做旅遊吸引物(tourist attractions),與中國不同的是,它不僅包括旅遊地的旅遊資源,而且還包括接待設施和優良的服務因素,甚至還包括舒適快捷的交通條件。

概念解析

1.旅遊資源理論的核心是吸引力
2.存在形式既有的有形物質資源,如山川、河流,也有無形的非物質資源,如神話傳說。更多的則是有形的物質資源和無形的非物質資源的結合體。如長城與孟姜女哭長城、故宮與歷朝王朝的故事、泰山與歷代皇帝封禪的故事、杭州的雷峰塔許仙白娘子的故事等。
無形的非物質資源無形的非物質資源
3.發展變化
旅遊資源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它本身是帶有發展性質的概念。表現出某些事物在其存在之初並沒有被作為旅遊資源,但隨著旅遊者需求的變化,它成了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反之亦然。
1.階段性:有些還不是旅遊資源的事物,將來就可能成為旅遊資源。如文革遺蹟。
即所謂未開發的潛在旅遊資源和已開發的現實旅遊資源。
2.旅遊資源吸引力具有群體傾向性或吸引力的定向性,如對城市人來說農村田園風光、對農村人來說城市的高樓大廈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旅遊資源。

主要內涵

旅遊資源的本質屬性——吸引功能;
旅遊資源的作用對象——旅遊者;
旅遊資源的內容——自然和人文因素的總和;
旅遊資源可開發性——旅遊價值和原材料。
旅遊資源可定義為:凡能對旅遊者產生吸引力,並具備一定旅遊功能和價值的自然和人文因素的原材料,統稱為旅遊資源。它是發展旅遊事業的基本物質條件,在範疇上屬於社會資源之列。

主要特徵

特性一

區域分異特性:旅遊資源是造成旅遊活動的最基本的因子。沒有景觀的地域分異,就不可能吸引需求不同的旅遊者。旅遊資源區域分異受自然地理和人類社會活動規律所控制,而前者的控制表現更為直接和明顯,如由氣候差異造成的緯度地帶性分布特性;受制於氣候乾濕程度影響的經度地帶性分布特性;由於氣溫和熱量隨高度變化而造成的垂直地帶性分布特性;由內外因子綜合作用而形成的集中性分布特性,這種集中包括大小範圍的集中、團塊狀集中、條帶狀集中等。
旅遊資源旅遊資源
景象組合特性,包括:從種類上的同類組合和綜合組合;從空間上的集團組合和異地組合;從規模上有大小不同尺度的組合,有當地或近地的集團組合,也有遠距離的異地組合。
相似出現特性,自然和人文景象相似出現,給旅遊者造成近地旅遊之方便,但也給旅遊業發展造成一些問題,對於類似景點,不易多次重遊和加強其特色宣傳。此外還有潛在資源特性季節變化特性性質變異特性等。

特性二

(一)價值上的觀賞性。它主要是用來看或觀賞的。這是旅遊資源同一般資源最主要的差別。
廬山雲瀑廬山雲瀑
(二)空間上的地域性。地域差異性集中體現出各個地區的旅遊資源具有不同的特色和旅遊景觀魅力。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旅遊業是否有成就。
(三)時間上的季節性。(變異性) 主要指自然景觀受季節氣候的影響而呈現出的最佳觀賞季節。
(四)使用上的永續性。主要指旅遊資源只供觀賞不能帶走,因此可以長期供遊人使用。前提是保護和管理得好。
(五)構景上的綜合性或多樣性。指旅遊資源往往是由多種因素綜合在一起組成。

特性三

(1)多樣性
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對旅遊者構成吸引的各種因素都是旅遊資源。需求千差萬別,概括為:“求美”“求異”,縱向上對遙遠的古代遺蹟充滿敬仰、橫向上為異地的奇特環境和事物流連忘返、對美的本能追求使人們面對自然造化的優美景觀心曠神怡、對體現人類追求、凝結人類智慧的人工創造物一往情深。
(2)壟斷性——(不可移動性 )
是指旅遊資源的實物本體不能朝向旅遊者移動。正是旅遊資源的不可移動性,才決定了旅遊活動暫時的和異地的特徵;消費者買走的只是映象和感受。
(3)定向性一是資源分布的區域性。地理環境的區域差異性—— 人們渴望了解居住地以外的世界;才形成了旅遊者向某個方向的旅遊流;旅遊流的指向是旅遊資源的吸引力。二是同一旅遊資源吸引旅遊者的區域性;對某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大; 對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旅遊者吸引力不大; 對另一些本就不具有吸引力。
(4)時間性
與旅遊活動的時間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
時間的季節性。是指同一地理環境隨季節的變化在某一特定季節出現某些特殊景觀或特別的體驗感受適合於旅遊的現象。
時間特定性或周期性:旅遊景觀和事物在某一特定時間周期性地出現或發生。傳統的節慶,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每4年一屆奧運會 ;珠海每兩年一次的航展,歐美國家一年一度的狂歡節來臨; 每年農曆8月16錢塘江觀潮;日出日落,
時代的變異性:歷史遺蹟、名人故居、廢棄的礦井、監獄等;登月旅行, 一些主題公園地衰落
(5)組合性
一個孤立的構景要素或一個獨立的景點是較難形成使旅遊者離開其居住地專程前往遊覽的吸引力的,總是複雜多樣、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各個要素組合構成足以吸引旅遊者的旅遊資源。

資源特點

1、種類的多樣性和數量的豐富性
2、空間分布的廣泛性和地域性
3、時間分布的季節性合共生性
4、文化內涵的深遠性和獨特性

資源特性

旅遊資源是指一切可以利用於發展旅遊業的自然資源和古今人文資源的總稱。具體來說,自然資源包括:氣候、地形,動植物、海灘、自然風景等,而人文資源則包括:民族、風土、人情、歷史古蹟、博物館、飲食菜餚、工藝美術、文學音樂、舞蹈、電影、電視,及眾多的娛樂設施等。
1.旅遊資源的多樣性:旅遊資源多種多樣,既有自然形成的,又有歷史遺留下來的和當代新建的,它與旅遊目的的多樣性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繫。
2.旅遊資源的壟斷性,即不可轉移性:大家常常稱旅遊業為“無形貿易”,“風景出口”,實際上就是憑藉著這些千姿百態的自然和社會文化資源把旅遊者從世界上每個角落吸引到旅遊地來的。旅遊資源不同於其它各種資源,它有強壟斷性。正如世界建築史上最偉大的奇觀之一的萬里長城,是在別的國家看不到的。正象許多遊客講的那樣,“到了中國,沒有去北京,等於沒有去中國,到了北京,不去游長城,等於沒有到北京。”
3.旅遊資源的季節性:除了會議、商務等形式的旅遊以外,觀光旅遊受季節的制約最大。這特別表現於海濱城市,每到夏季,前來避暑的遊客蜂擁而至,以致於出現了超飽和現象吃、住、行、游、購、娛樂等都出現了問題,以致有人發出“花錢買罪受”的怨嘆。而到了10月份至次年5月份來這些,旅遊勝地的遊客就寥寥無幾。因此,旅遊的季節性造成旅遊業的淡旺季。旺季越長,旅遊業的收入就越大,反之亦然。
4.旅遊資源的民族性:我國歷史悠久,幅員遼闊,民族眾多。各民族地理位置、自然環境、歷史背景、經濟狀況不同,所以他們的生活方式、服飾裝束、風土人情、住宅建築、風味小吃等等也不同,帶有濃郁的民族色彩。如內蒙古草原的蒙古包,西南地區的竹樓,北方的四合院,以及傣族的潑水節,藏族的浴佛節,侗族的花炮節,彝族的火把節,壯族的歌圩等等。在這些盛大民族節日和盛會裡,各族人民身著艷麗的服裝,載歌載舞,興高采烈,氣氛非常熱烈。這些盛會對來自世界各地的旅遊者來講,有著非常大的吸引力。
以上幾個特性來看,旅遊資源猶如一面鏡子,它以獨特的方式反映一個國家的歷史,文化、藝術、物質和文明水平。通過它們不僅可以看到過去,還可以展望未來,增強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資源功能

旅遊資源的功能指的是它對人類社會所具有的效用和價值。
旅遊資源的效用和價值主要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對遊客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觀賞消閒、娛樂健身和增知益神三個方面,其中觀賞消閒是旅遊資源最基本的功能;二是對旅遊目的地國家或地區及其旅遊經營者來說,其功能主要表現為所取得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

資源分類

屬性分類

對於旅遊資源的類型,人們有多重劃分方法,但根據各國普遍的做法,旅遊資源大體上可分為三大類,一類是自然旅遊資源,一類是人文旅遊資源,還有一類是社會旅遊資源。 自然旅遊資源:主要是天然賦存的具有遊覽觀光、休息療養、娛樂體育等吸引力的地理要素,這些要素或以單體和單體組合,或以某種要素為主輔以其它要素組合構成旅遊資源。
地文景觀類——山嶽形勝、岩溶景觀、風沙地貌、海濱沙灘、特殊的地質現象和地貌類型等。
水域風光——河流、湖泊、瀑布、泉水、溪澗、冰川、濱海等
生物景觀——森林、草原、珍稀樹種、奇花異草、珍禽異獸
氣候與天象景觀——適宜於避暑避寒療養治病的氣候及特殊的天象景觀,如泰山日出、廬山雲瀑、黃山雲海以及雖可遇不可求但出現頻率較多的峨嵋佛光、沙漠海市蜃樓、極地極光等。
人文旅遊資源:是指能夠吸引人們進行旅遊活動的古今人類所創造的物質實體或以其為載體的神話傳說、名人軼事等。
歷史文物古蹟——歷史遺蹟、建築遺址、石窟石刻等
民族文化及其載體——主要包括可視、可感、可參與的特殊民俗禮儀、習俗風情、節日慶典、民族藝術和工藝等。
宗教文化資源:主要包括兩類,一類是參觀遊覽型的宗教建築藝術,如壇、廟、寺、觀、帶有人格神色彩的大型塑像,以及賦予其中的裝飾、雕塑、壁畫、楹聯、碑刻等; 另一類是這些宗教建築和藝術本身營造的宗教活動場所。如各種宗教的神職人員布道求法,現代旅遊者中也有大量專為求神拜佛而光顧宗教寺廟道觀的。
城鄉風貌:具有視覺形象的歷史文化名城、獨具特色的現代都市風光,具有清新質樸的田園風光、古鎮村落等。
現代人造設施:富有特色、具有規模、某種特殊意義和影響力的大型工程及文化設施。
有影響的國際性體育和文化事件:
飲食購物:包括各種富有特色的地方風味美食、特產名品、特色市場與著名店鋪等。
旅遊資源分類旅遊資源分類

內容分類

遊覽鑑賞型:以優美的自然風光、著名古代建築、遺址及園林、現代城鎮景觀、山水田園、以攬勝祈福為目的的宗教寺廟等為主。
知識型:以文物古蹟、博物展覽、科學技術、自然奇觀、文學藝木作品等為主。
體驗型:以民風民俗、社會時尚、節慶活動、風味飲食、宗教儀式等為主。
康樂型:以文體活動、度假療養、康復保健、人造樂園等為主。

性質分類

觀賞型旅遊資源,運動型旅遊資源,休(療)養型旅遊資源,娛樂型旅遊資源和特殊型旅遊資源。

其他分類

◎按傳統旅遊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自然景觀資源、人文景觀資源、民俗風情資源、傳統飲食資源、文化資源和工藝品資源,以及都市和田園風光資源等。
◎按現代旅遊產業資源觀分類,中國旅遊資源包括觀光型旅遊資源、度假型旅遊資源、生態旅遊資源和滑雪、登山、探險、狩獵等特種旅遊資源,及美食、修學、醫療保健等專項旅遊資源。
魏向東版按照旅遊資源基本屬性劃分為三類:自然旅遊資源、人文旅遊資源、社會旅遊資源
◎按照旅遊資源質量和級別分類

質量等級

1999年,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發布《旅遊區(點)質量等級的劃分與評定》國家標準。按照旅遊資源品位、旅遊交通、遊覽、旅遊安全、衛生、通訊、旅遊購物、綜合管理、年旅遊人數、旅遊資源與環境保護等條件,將中國旅遊區劃分為一、二、三、四個等級。

一級旅遊區

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50萬以上。

二級旅遊區

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國內具有代表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30萬以上。

三級旅遊區

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本級行政區具有代表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國內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10萬以上。

四級旅遊區

旅遊資源品位突出,其歷史價值或科學價值或藝術價值在該地區具有重要意義,或其資源珍貴、稀少與奇特程度,在該地區屬於獨有或罕見景觀。年接待旅遊人次在3萬以上。

開發

旅遊開發是指以旅遊資源開發為核心,促進旅遊業全面發展社會經濟活動。它是一項全面,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包括旅遊資源的調查與評價,旅遊項目開發的可行性研究,旅遊景區(點)的規劃與設計,旅遊目標市場的選擇與行銷,旅遊景區(點)建設經營和管理,旅遊景區(點)企業文化的建設,旅遊地形象的建設與推廣,旅遊基礎設施與服務設施的建設以及旅遊社會氛圍的營造等各方面的內容。

開發的原因

大部分旅遊資源僅依靠原始的內在的質量品質是有一定局限的,
——或達不到吸引人們前來旅遊的等級
——或使旅遊者渴望而不可及
——或不能適應發展變化了的旅遊需求
須經過規劃建設,點綴補充,創造鮮明的旅遊形象
完善基礎設施和旅遊接待設施、提高旅遊地的可進入性;
挖掘老旅遊區旅遊資源的潛力、創造新的包括勞務在內的旅遊產品等。
唯此才能提升旅遊吸引力從而增加旅遊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所以,旅遊資源開發通常是指旅遊經營者為了發揮、改善和提高旅遊資源的吸引力而進行的開拓和建設等技術經濟活動。

開發的形式

物化勞動
景點和風景區建設:美化環境、增加人文建築、鋪設景區內的道路、階梯、觀景台、修繕古建築;娛樂設施;
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旅遊資源保護與開發
接待設施建設:飲食、住宿、購物、遊覽車、景區內交通;
基礎設施:交通道路、郵電通訊、安全衛生。
活化勞動
編寫解說詞、設計遊覽路線、旅行社組織行程、導遊講解、飯店多層次服務系統、 旅遊地政府政策導向、旅遊問訊

開發必要性

提高吸引力
創造旅遊環境
再開發延長市場壽命

開發的內容

旅遊資源的開發包括某一單項旅遊資源的開發、多項旅遊資源的綜合開發、某一旅遊點或旅遊地的開發。開發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提高旅遊地的可進入性:指旅遊資源所在地同外界的交通聯繫及其內部交通交通條件的通暢和便利程度。
黃河水蝕浮雕黃河水蝕浮雕
(二)建設和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指主要為當地居民使用,旅遊者也需要依賴的旅遊設施。如供水、電、氣系統;道路交通、車站、碼頭、機場等;醫院、銀行等。
(三)建設旅遊上層設施(或服務設施):主要供外來旅遊者使用的服務設施。如飯店、問訊中心、旅遊紀念品商店、娛樂場所等。
(四)旅遊景區、景點的開發建設與管理:包括新景區、景點的開闢,也包括對原有景區、景點的改造和更新。
(五)培訓服務人員

開發利用原則

(一)突出獨特性原則
(二)力求經濟的原則引
(三)注意保護環境的原則
(四)統籌規劃、分期開發的原則

開發的特點

1、協調性
2.系統性
3、客觀性
4、綜合性
5、技術性

破壞原因

伴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中國旅遊業得到持續快速發展,國際國內收入已超過4000億元,旅遊業已成為中國的重要產業。由於旅遊資源保護立法的滯後、管理體制的弊端,伴隨著迅速增長的旅遊需求,在經濟中心論的思想指導下,很多地方出現了嚴重的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破壞了旅遊業賴以存在的自然資源基礎,對生物多樣性和傳統文化的保護產生了巨大的衝擊。
《文物保護法》《文物保護法》
旅遊資源破壞的原因
自然災害:
1.地質災害,如地震、火山、水火災害等。
2.氣象災害,如風蝕、水蝕、日照等。
3.生物災害,如鳥類、白蟻等。
人為因素:
1.戰爭破壞,如圓明園
2.遊客不良行為帶來的破壞。
3.經濟建設不當造成的破壞。
4.政治因素帶來的破壞,如“文革”。

實例

旅遊資源包括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和社會資源。
一、自然資源:
自然資源是指條件和自然風光,包括高山、峽谷、森林、火山、江河、湖泊、海灘礦泉、珍禽、異獸、奇花、異草、以及氣溫、日照、雨星等。
旅遊環境旅遊環境
1. 中國名山
1. 五嶽:東嶽泰山、中嶽嵩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
2. 風景名山:黃山、廬山、武夷山、雁盪山、阿里山天柱山
2. 四大自然保護區:
3. 四大名河:長江、黃河、黑龍江、珠江
4. 七大名湖:太湖、洞庭湖巢湖鄱陽湖洪澤湖、杭州西湖、台灣日月潭
西藏旅遊風光西藏旅遊風光
5. 四大瀑布:黃果樹瀑布、黃河壺口瀑布、黃山風景區瀑布、廬山瀑布
6. 著名泉水:北京玉泉、鎮江中冷泉、無錫泉水、杭州虎跑泉
7. 著名海濱:大連海濱、北戴河海濱、青島海濱、廈門海濱、天涯海角海濱
8.著名高山草甸;武功山,兔耳嶺,
二、人文資源:
歷史和文化古蹟,習慣稱為人文資源;其中包括紀念忸、古建築、古墓葬、藝術寶庫以及各種考古發現等。
1. 宗教名山:
1.四大佛山:五台山、峨眉山、九華山、普陀山
2.四大道山:青城山武當山、嶗山、龍虎山
2.四大名窟: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甘肅天水麥積山石窟
3.四大園林
蘇州園林:滄浪亭、獅子亭、拙政園、留園
揚州園林:何園個園
嶺南園林:清暉園可園
北方園林:頤和園、山東北海、避暑山莊
4.四大宮殿:北京故宮、瀋陽故宮布達拉宮孔廟
5.四大古都:西安、南京、北京、洛陽
6.三大古建築群: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山東曲阜孔廟
三、社會旅遊資源:
狂歡節
民俗風情,變革新事等,稱為旅遊資源;其中包括古風,民俗、人際關係和各類建設風貌及發展成就等。
1.世界三大賭場:美國的加斯維加斯、澳門、摩納哥
2.中國四大名錦雲錦蜀錦、宋錦、壯錦
3.中國四大刺繡:蘇繡、蜀繡、湘繡、粵繡
1. 佛教:起源於公元前6 世紀至5世紀之間,創始人悉達多喬達摩,代表經典是《金剛經》,世界上約有2.5億人信奉佛教。
a、 世界佛陀日:公曆5月間的月圓日;
b、 佛誕節(潑水節)陰曆四月初八
c、 成道節:陰曆十二月初八(臘八)
2. 基督教:在公元前1世紀形成並發展起,信仰基督穌,以《聖經》為經典。有10億人信奉基督教。
a、 聖誕節:公曆每年12月25日
b、 復活節:每年春分月圓後的第一個星期日(3月21至4月25日之間)
c、 情人節:每年2 月14日
d、 狂歡節:有的始於元旦,有的始於聖誕節,各國不一
3. 伊斯蘭教:產生於公元七世紀初,創始人穆罕默德,經典是《古蘭經》
a、 開齋節:伊斯蘭教10月1日
b、 古爾邦節:伊斯教歷12月1日
c、 聖紀節(聖忌日):希古拉歷3月12日

評價

旅遊資源評價

確定該旅遊資源在一定區域範圍內的價值和地位,為新旅遊區的開發計畫提供科學依據,
旅遊環境旅遊環境
為已開發和部分開發的老旅遊區提供改造、擴大的依據。
為國家和地區進行分級規劃和管理提供系列資料和判斷的標準。

資源評價內容

系列要素評價:資源密度、資源容量、資源特色、資源價值和功能、地域組合、資源性質
開發條件評價:區位、環境、客源、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建設施工條件、開發序位
效益評價:經濟、社會、環境
旅遊資源
評價標準:
1.美學標準:對擬開發的旅遊資源的美學質量的高低或特色進行評價。
2.社會標準:對擬開發的旅遊資源能否體現當地現今的社會發展和文化特色進行評價。
3.歷史標準:對擬開發的旅遊資源能否反映擔負地過去的歷史文化風貌進行評價。
4.市場標準:對擬開發的旅遊資源所吸引的客源對象、吸引程度和客源規模進行評價。
旅遊資源的評價方法
1.盧雲亭先生“三三六評價法”
三大價值:歷史文化價值、藝術觀賞價值、科學考察價值
三大效益:經濟、社會、環境六個條件:景區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景物或景類的地域組合條件、景區旅遊容量條件、施工難易條件、投資能力條件、旅遊客源市場條件。
旅遊調查旅遊調查
2.旅遊資源評價體系(國家旅遊局2003年頒布《旅遊資源分類、調查與評價》國家標準)
1.評價項目:"資源要素價值"、"資源影響力"、"附加值"。其中:"資源要素價值"項目中含"觀賞遊憩(you qi遊玩和休息)使用價值"、"歷史文化科學藝術價值"、"珍稀奇特程度"、"規模、豐度與幾率"、"完整性"等5項評價因子。"資源影響力"項目中含"知名度和影響力"、"適游期或使用範圍"等2項評價因子。
"附加值"含"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1項評價因子。
秦皇島旅遊資源
2.基本分值:資源要素價值和資源影響力總分值為100分,其中:"資源要素價值"為85分,分配如下:"觀賞遊憩使用價值"30分、"歷史科學文化藝術價值"25分、"珍稀或奇特程度"15分、"規模、豐度與幾率"10分、"完整性"5分。"資源影響力"為15分,其中:"知名度和影響力"10分、"適游期或使用範圍"5分。"附加值"中"環境保護與環境安全",分正分和負分。
3.計分與等級劃分
依據旅遊資源單體評價總分,將其分為五級,從高級到低級為:
五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90分。
四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75-89分。
三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60-74分。
二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45-59分。
一級旅遊資源,得分值域≥30-44分。
五級旅遊資源稱為"特品級旅遊資源";
五級、四級、三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優良級旅遊資源";
二級、一級旅遊資源被通稱為"普通級旅遊資源"。

調查

按照旅遊資源分類標準,對旅遊資源單體所進行的研究和記錄。調查組成員應具備與該調查區旅遊環境,旅遊資源,旅遊開發有關的專業知識,一般應吸收旅遊,環境保護,地學,生物學,建築園林,歷史文化,旅遊管理等方面的專業人員參與。調查的基本內容
旅遊資源旅遊資源
是對旅遊資源進行評價和制訂開發規劃方案的依據和基礎。分兩個階段進行:

室內準備

對目標區域內的旅遊資源有一個大體的了解和總體的印象。
本區和鄰區有關旅遊資源的文獻、報告和圖表等資料,加以整理,作為野外調查的實證和參考。
背景資料:國土資源調查報告、水文氣象資料、各種統計資料;衛片、航片和各種現有的較大比例尺地形圖;文史資料、地方志、地名志和前人遊記;當地民眾提供的報景、找景線索等。

野外考察

驗證前人的結論,並進一步詳查前人未發現的景點和景物。野外調查有三種方式:
路線考察:沿著交通線考察,重點是開闢新的旅遊景點;
區域普查:重點是對區域內旅遊資源的種類、數量、質量、地區分布和差異、利用現狀等進行全面調查,並對同類旅遊資源進行分析、比較和評價,為景區劃分、遊覽線路設計、人文構景打好基礎,從而為區域旅遊業的發展提供背景資料。為了確保資料的全面性和準確性,在現場勘測時,可使用現代技術手段——遙感技術等,來獲取和驗證資料:
重點考察:主要是對重點景區進行周詳的實地勘察,包括旅遊資源、自然環境、社會經濟、現有基礎、工程技術和環境保護等內容。

旅遊資源調查

旅遊資源本身的調查
所處環境的調查
客源分析
臨近旅遊資源產生的積極或消極的影響

保護

保護條例

《文物保護法》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已頒布、實施的旅遊市場法律法規40多個。在旅遊資源方面,中國並沒有專門的旅遊資源保護法,與旅遊資源保護有關的法律法規主要散見於國務院的行政法規和林業、文化、環境保護、城市規劃、礦產、水利等部門的部門規章中。主要有:
秦皇島旅遊資源秦皇島旅遊資源
國務院頒布的《風景名勝區管理暫行條例》(1985年)、《自然保護區條例》(1994年)、《森林和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管理辦法》(1985年),原林業部制定發布的《森林公園管理辦法》(1994年),《森林法》、《環境保護法》、《城市規劃法》、《礦產資源法》等法律中對風景名勝區保護所作的規定,《文物保護法》及其《實施細則》、《水下文物保護管理條例》、《地質遺蹟保護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中對文化遺蹟保護所作的規定。各地方也結合各自特點制定了一些地方性法規。上述各項法律、法規從不同角度規定了旅遊資源的開發、利用和保護問題。

保護方式

世界各國在旅遊資源保護方面,所採取的方式大致有兩類:
泰山泰山
一是運用法律手段,實行立法,加強法制。
二是根據旅遊資源質量,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級別加以保護。

保護內容

旅遊環境
旅遊資源是旅遊業發展的先決條件,旅遊環境是以旅遊資源為主體的自然、經濟、社會諸條件的綜合。處理好旅遊資源與環境的關係,合理地開發與保護,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因此,將保護內容分為旅遊資源和旅遊環境兩部分。
1.旅遊資源:指具有旅遊開發價值的景點、景物。主要包括文物、古蹟、建築、碑刻及革命文物等人文旅遊資源,以及山峰、象形石、水體和樹木等自然旅遊資源。
2.旅遊環境:指影響文物保護、遊客旅遊行為的周圍環境。主要包括氣候、水體、地形、林木及社會文化環境等。

保護規劃

(一)旅遊資源的保護
1.等級劃分
1)一級。具有較高的觀賞價值、歷史價值和科學價值與不可再生性特點,屬於旅遊區核心心景觀的景觀資源。
2)二級。其它旅遊資源。
2.保護措施
西藏旅遊風光
1)一級旅遊資源的保護措施
●在開發中必須保護其原有風貌及環境氛圍,有效預防自然和人為破壞,保持文物古蹟和自然景觀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嚴禁隨意開發建設。
●建築物體量、布局合理,色彩、風格一致,與周邊景觀格調協調。建築物牆面整齊,無污垢。遊覽場所無污水、污物,無亂建、亂堆、亂放現象。
●在其周圍劃出一定範圍,此範圍內不得建設任何影響景觀視角完整和美感的一切建築,不得在此範圍內擺攤設點。
●區內造型地貌眾多,在建設施工及開展旅遊活動的過程中應特別加以保護,以免造成永久性破壞。
2)二級旅遊資源的保護措施
在一級旅遊資源保護措施的基礎上適當放寬,但也不能造成永久性破壞。
(二)旅遊環境的保護
1.等級劃分
將景區分為重點保護區、一般保護區和外圍保護區三部分。
1)重點保護區。指旅遊資源周圍的環境,包括綠化、污染、施工、採石等活動涉及到的問題。
2)一般保護區。指旅遊區內重點保護區以外整體環境的保護,主要包括大氣、水質、噪聲、垃圾及山體等。
3)外圍保護區。指位於旅遊區內,但又處於各景區之外的旅遊環境氛圍營造地帶。
2.保護措施
旅遊環境
1)空氣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濃度符合二級標準,總懸浮顆粒物濃度基本符合二級標準。
2)區內各項設施設備符合國家關於環保要求,不造成環境污染和其他公害,不破壞遊覽氣氛。
3)對林木病蟲害堅持“以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原則,與林業部門配合,及時掌握林木病蟲害的發生髮展動向,採用生物、化學、物理等措施,控制與消除其危害。
4)衛生措施
●垃圾箱標識明顯,數量能滿足需要,布局合理,造型美觀、實用,與環境相協調。垃圾及時清掃,日產日清。
●餐飲服務符合國家關於食品衛生的規定,配備消毒設施,禁止使用對環境造成污染的一次性餐具。
●廁所引導標識醒目,數量滿足需要,造型、色彩及格調與環境協調。所有廁所具備沖水、輿洗、通風設備或使用免水沖生態廁所。廁所便池潔淨、無污垢、無堵塞。室內整潔,無破損、無污跡、無異味,乾淨、明亮。
●公共場所全部達到國家規定的衛生檢測標準。
5)安全措施
●交通、機電、遊覽、娛樂等設備完好,運行正常,無安全隱患。危險地段防護設施齊備有效,標誌明顯。
●認真執行旅遊、公安、交通等有關部門安全保衛制度。
●建立緊急救援體系,或設立醫務室,配備專職醫務人員,配備遊客常備藥品,有較強處理突發事件的能力。
●建立健全防火制度,配備必要防火器材,並在醒目處設立防火宣傳牌,並指導遊客如何防火。
●部分山體滑坡現象嚴重,對遊客人身安全造成威脅,規劃採用生物與物理防治相結合的方式予以解決。
6)任何開挖山體的行動都要得到有關部門的特別批准, 在施工中還應特別小心,把對山體的破壞降到最低程度。

注意事項

1、突出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首先是民族特色,寓民族共性於地方個性之中。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是我們的民族共性,各地旅遊資源的特點是其地方個性。例如風景如畫的灕江和雄偉壯觀的萬里長城都有它們各自的個性。開發旅遊資源必須使其具有獨特的觀賞價值。
2、古老文明、現代文明和自然風景協調發展。開發旅遊資源,進行旅遊設施的建設,要注意不破壞自然景觀,不破壞原來環境的格調。例如建爬山纜車時不應破壞原山景色的秀麗和雄偉;高層的現代化建築避免建在古色古香的民族風格建築物旁邊。更要注意保護歷史文物古蹟,不能因建設現代文明而毀掉了古老文明。
3、旅遊資源開發要與自然環境相適應,著重環境保護和生態平衡。旅遊業被稱為“無煙工業”,指的是它不產生工業“三廢”,但旅遊業同樣會產生污染。現代旅遊業中,賓館飯店排放的生活污水是不容忽視的污染源,餐廳酒樓產生的廢氣和噪聲成了居民的投訴熱點,海濱旅遊區的無度開發會導致破壞水生生物的生態平衡。這些都是旅遊業發展給環境造成的危害,必須制定法規和措施保護環境。例如泰國芭提雅海濱度假地規定,40個床位以上的旅館要有污水處理設施,以保證海灣水域的衛生。土耳其禁止在沙灘上插太陽傘以防埋在沙里的海龜蛋受損,禁止在沙灘上開汽車及用強烈照明燈以免嚇跑大海龜。
4、注意兼顧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開發旅遊資源要以儘量小的投資開發更多的項目,令其更有吸引力,以收到更大的經濟效益。但一定要防止只顧經濟效益而濫加開發,以致破壞自然環境,這是“殺雞取卵”的錯誤做法。

紅色旅遊

紅色旅遊是以中國現代革命史跡為主要資源,將現代革命史跡所在區域作為遊人的旅遊目的地,從而把“遊山玩水”與愛國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有機地結合起來的一種旅遊。中國是一個具有光輝革命歷史和優良革命傳統的國家,五四運動以來80多年的革命歷程中,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先後進行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其間遺留下了極其豐富的革命史跡,它們作為全國人民寶貴的歷史遺產和精神財富,構成了紅色旅遊的豐富而特色鮮明的寶貴資源。

巨大的數量

氣勢雄壯的秦兵馬俑,古老而蜿蜒的長城,寬闊雄偉的故宮,華麗的皇家園林頤和園……在廣闊的中華大地上,除了這些人們所熟知的古代各種名勝古蹟之外,還有著另外一類絕不能令人忽視的史跡———現代革命史跡。相比之下,這些歷史遺蹟的年代不算久遠,但是,它們的影響力和意義都是巨大的,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也都是人們耳熟能詳的。當我們提及毛澤東、周恩來、朱德和鄧小平等一批現代歷史巨人的名字時,當我們回憶起南昌起義遵義會議和開國大典等無數現代革命運動和事件時,當我們回溯中華民族近百年以來曾經走過的歷史道路時,群峰翠柏掩映下的韶山毛澤東故居、坐落在上海典型民居石庫門里的中共“一大”會址、飄揚在井岡山五大哨口上的紅旗、矗立在黃土高原上的延安寶塔,都會立刻浮現出我們的眼前,它們似乎是如此鮮活,永遠都會令人們激動,永遠地震撼著人心。凡此種種,構成了以革命史跡為主的現代史史跡群。
現代中國歷史的前進,為我們留下了數量龐大的歷史遺蹟,特別是革命歷史遺蹟。迄今為止,在國務院先後公布的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屬於革命遺址和革命紀念建築物的就達127處之多。特別是在第四批公布的50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近現代重要革命史跡及代表性建築占了29處之多,比例高達58%。至於歸屬於各省市縣級管理的革命歷史遺蹟,數量就更多了,在中國革命歷史上著名紅色故都———江西瑞金,就保存了大量的革命歷史文物,中央革命根據地歷史陳列館裡則珍藏著一萬多件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和資料。瑞金現存的革命遺址和建築物多達180多處,其中有以“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中央工農民主政府舊址”、“紅井”等為代表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7處,是全國重點革命文物最多的縣市。

內容和主題

中國的現代史跡猶如一串逶迤的珍珠,串接著古代和近代文物史跡,傳承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和文化。但是,受近代以來中國歷史走向的強烈影響,其內容和主題主要集中在中華民族被侵略和民族奮起反抗、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鬥爭這條主線上,圍繞著中國革命鬥爭這條歷史的主線而展開的。中共“一大”會址、井岡山革命紀念地、延安革命紀念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和人民英雄紀念碑等史跡,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革命鬥爭史實為主要內容,展示了一幅幅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建立新中國、獲取自由和幸福的瑰麗篇章。
新中國建立後,同樣留下了一大批革命和建設的遺蹟。20世紀70年代,周恩來總理曾自豪地告訴國際友人說:“新中國有兩大奇蹟,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雷峰紀念館、鐵人王進喜紀念館、孔繁森紀念館、南京長江大橋和林縣紅旗渠,這類以新中國轟轟烈烈的創業史為主要內容的史跡,向我們宣揚了我們社會主義建設所取得的輝煌成就,以及一大批新時期英雄模範人物艱苦創業、愛崗敬業、真誠奉獻的動人風采。
分布廣泛與地區性
20世紀20年代以後,革命如洶湧浪潮席捲中華大地,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數量龐大的現代史跡分布廣泛,它們如同夜空中的星斗,散嵌在960萬平方公里的中華大地上。同時,也是受到現代歷史發展走向的影響,中國的現代史跡的地區分布又呈現出相對集中的特點。
正如近代以來,由於外敵入侵最初是從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開始的,民族侵略和反侵略的鬥爭首先圍繞著東南沿海地區展開。相應地,這些地方所遺留下來的近代史跡就比較多一樣,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現代革命鬥爭,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側重於不同的地區,因而,在其歷史遺蹟上,也就有了比較明顯的地區性。例如,在中國共產黨初創時期,其活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長沙、武漢等少數幾個大城市中,成立大會又召開於上海,所以在這些城市裡保留了比較多的此類舊址。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由於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國情所決定,中國共產黨選擇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因而其革命活動遺蹟的分布,基本上就隨著革命進程的發展,由最初的大多集中在中西部偏遠落後的山區、農村地區,如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陝西、山西、甘肅等省份,逐漸向東部地區和大城市轉移如河北、山東、天津和上海等地,直至最後進入北京取得全國的勝利。
而在抗日戰爭中,日軍侵占的主要是中國的東北、華北、華東和華南等區域,國共兩黨的抗日力量則以西南和西北地區為基地,雙方進行了長達8年的較量,所以,在上述相應地區,遺存的有關抗日戰爭的舊址就比較多一些。
另外,同樣主要是受到近代以來歷史發展走向的影響,中國現代歷史上一批名人或傑出人物的誕生地主要集中在湖南、四川,包括東南沿海的兩廣、福建、江浙一帶等地,如毛澤東劉少奇、任弼時、彭德懷等都是湖南人,朱德、鄧小平、聶榮臻、陳毅等從四川走出,周恩來的故居在江蘇,葉劍英是廣東人,魯迅則是浙江人。當然,這種名人籍貫比較集中的現象的產生,也與上述地區或經濟相對發達,或文化底蘊比較豐厚有著極大的關係。
多種多樣的類型構成
中國近現代史跡的類型構成極為豐富,主要可分為戰爭或重大事件的發生地,如井岡山革命紀念地和延安革命紀念地和西安事變舊址等;重要會議的會址,如中國共產黨“一大”會址、遵義會議會址、西柏坡中共中央舊址等;各種重要機構的辦公地舊址,如“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部舊址、紅岩八路軍辦事處舊址等;傑出人物的故居或紀念堂,如毛澤東故居、毛主席紀念堂、朱德故居、周恩來故居和鄧小平故居等;革命烈士陵園,如雨花台烈士陵園、重慶歌樂山革命烈士陵園等;以及各類紀念館,如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等類別。
歷史是由人的活動構成的。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國現代歷史發展中,各類傑出人才和名人輩出,其中尤以革命領袖、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文學家以及革命烈士等人物最為醒目,著名者如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鄧小平、宋慶齡、魯迅、茅盾、劉胡蘭……這一個個使人如雷貫耳的名字彙集在一起,構成了一片燦爛的星空,他們的活動和事跡,串起了現代歷史發展的主線。圍繞於此,在中國現代史的史跡中,名人或傑出人物的故居和紀念館必然占有相當大的比重。
順應紅色旅遊的熱潮,充分利用紅色旅遊的豐富資源,發揮革命史跡的教育功能,展現中國近現代波瀾壯闊的革命鬥爭的歷史畫卷,對鼓舞和激勵廣大人民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積極而深刻的意義。在湖南的韶山沖,在江西的井岡山,在河北的西柏坡,甚至在昔日的紅軍長征路上,都經常可以看到遊人們穿梭如織、流連忘返的場面,這些昔日的紅色根據地大多山川秀麗、景色宜人,有些更是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內。遊客們置身於青山綠水之間,追尋先輩遺蹟,時尚的旅遊和“紅色”的革命歷史傳統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找到了最佳的結合點,革命史跡正在藉助於紅色旅遊的浪潮,發揮著第二課堂的巨大教育作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