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蟻(動物界昆蟲)

白蟻(動物界昆蟲)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白蟻(termite,white ant),亦稱蟲尉屬節肢動物門,昆蟲綱,蜚蠊目(原本為等翅目,2007年,等翅目撤銷,被歸入蜚蠊目),類似螞蟻營社會性生活,其社會階級為蟻后兵蟻工蟻。白蟻與螞蟻雖一般同稱為蟻(見蟻總科),但白蟻社會體系在分類地位上,白蟻屬於較低級的半變態昆蟲,螞蟻則屬於較高級的全變態昆蟲。根據化石判斷,白蟻可能是由古直翅目昆蟲發展而來,最早出現於 2 億年前的二疊紀。人們會誤認為白蟻就是螞蟻的一種,實際上白蟻和螞蟻是兩種不同物種。白蟻體軟而小,通常長而圓,白色、淡黃色,赤褐色直至黑褐色。頭前口式或下口式,能自由活動。觸角念珠狀,腹基粗壯,前後翅等長;螞蟻觸角膝狀,腹基瘦細,前翅大於後翅。中國古書所稱蟻、螘、飛螘、蚍蜉等,都與螞蟻混同。宋代開始有白蟻之名,並確定為白蟻的別稱。 白蟻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以木材或纖維素為食。白蟻是一種多形態、群居性而又有嚴格分工的昆蟲,群體組織一旦遭到破壞,就很難繼續生存。全世界已知2000多種。中國除澳白蟻科尚未發現外,其餘4科均有,共達300餘種。分布範圍很廣。

白蟻是一種危害性很大的昆蟲,如果在家中發現白蟻,一定要請專業人士來清除。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白蟻
  • 別稱:蟲尉,大水蟻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
  • 亞門:六足亞門
  • 昆蟲綱
  • 亞綱:有翅亞綱
  • :蜚蠊目
  • :白蟻科
  • 分布區域:白蟻遍布於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緯度45°之間。
  • 英文:Termites
外形特徵,生活史,分布範圍,類型劃分,繁殖型,非繁殖型,生活環境,食物來源,分類學地位,價值作用,主要危害,基因組破譯,白蟻天敵,區別螞蟻,防治方法,白蟻的滅治,新建預防,白蟻王國奧秘,能源前景,

外形特徵

白蟻是昆蟲,因而具有昆蟲的基本特徵。其體軀分頭、胸、腹三部分。頭部可以自由轉動,生有觸角、眼睛等重要的感覺器官,取食器官為典型的咀嚼式口器,前口式。胸部分前胸、中胸、後胸三個體節,每一胸節分別生一對足。有翅成蟲的中、後胸各生一對狹長的膜質翅。前、後翅的形狀、大小几乎相等,等翅目的名稱就由此而來。腹部10節,雄蟲生殖孔開口於第9與第10腹板間;雌蟲第7腹板增大,生殖孔開口於下,第8和第9腹板則縮小,多數種類有一對簡單的刺突,位於第9腹板中緣,第10腹板兩側生有一對尾須。白蟻體軀幾丁質化的程度隨著不同種類有不同變化,一般有翅成蟲的體壁幾丁質化高,且硬,工蟻體壁幾丁質化較淺,而軟。體軀的毛隨種類而異,有多有少,有的近於裸露。體色由白色、淡黃色、赤褐色,直到黑色不等。但大多種類的體色較淺淡,近於乳白色。白蟻體長一般由幾毫米到十幾毫米,有翅成蟲的長度約為10-30毫米,但多年生蟻后由於生殖腺的發達,腹部極度膨大,整個體長可達60-70毫米,有的種類的蟻后甚至可超過100毫米。
白蟻原本是等翅目昆蟲,2007年,等翅目撤銷,被歸入蜚蠊目,換句話說,白蟻是社會性的蟑螂,而不是螞蟻。
為喜溫昆蟲,分布以赤道為中心,向南北展開,緯度越低,種類越多。其分布範圍古北區北界為45°N,新北區為52°30′N,新熱帶區南界為45°25′S。中國除黑龍江、吉林、內蒙古、寧夏、青海和新疆尚未發現外,其餘各省區都有分布和為害。其中,散白蟻分布北界約為40°N,土白蟻為35°N,家白蟻為32°~33°N,堆砂白蟻28°N左右。中國長江以南,種類多,密度大,南嶺以南濕熱地區是為害的猖獗區。能蛀食多種大田作物、經濟作物、林木、果樹和種苗。黑翅土白蟻對江河堤壩的破壞更為嚴重,素有“千里之堤,潰於蟻穴”之說。家白蟻對房屋、倉儲物資、埋地塑膠電纜等的蛀蝕造成巨大損失。但白蟻在參與平衡森林生態系統,促進自然界的物質循環等方面,也表現了某些有益作用。白蟻為社會性昆蟲,所有個體都生活在群體之中,大群體可包含100萬以上個體(見圖)。群體成員多態性,分若干類型,通常由工蟻(或擬工蟻)兵蟻和繁殖蟻組成。多態的成因主要有三派理論:基因決定論者認為,白蟻在其發育過程中出現的不同類型均取決於不同基因的連續作用,多態僅是一種發育現象;外激素抑制論者認為,生殖蟻在群體裡會釋放出性抑制外激素,抑制其他個體的生殖勢能,使其不能向生殖類型發育;內分泌調節論者通過實驗,證明保幼激素(JH)及其類似物(JHA)能誘發工蟻和兵蟻的產生,而JHA對補充型繁殖蟻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內分泌調控在白蟻類型分化中起主導作用。工蟻和兵蟻無翅,雖有兩性,但生育能力早期即受抑制,某些種類的工蟻或兵蟻可再分為雙態或多態。工蟻在群體中數量最多,約占80%以上,體柔軟,除某些高等白蟻外,幾乎無色素,無眼或僅存痕跡,在群體中擔負取食、築巢、修路、運卵、撫育幼蟻、飼餵蟻后、兵蟻和幼蟻等工作,(見社會行為)。兵蟻頭部有圓形、卵圓形、近乎方形或長方形等,有色素,高度骨化,上顎發達,根據上顎形狀,可分上顎兵與象鼻兵兩大類,無眼或僅存痕跡,專司捍衛群體,約占群體的5%左右,少數種類缺兵蟻。繁殖蟻頭圓形或卵圓形,有一對複眼,複眼的背方或背前方有一對無色透明的單眼,觸角9~32節,念珠狀,咀嚼式口器。胸、腹部黃至暗棕色,沒有如螞蟻的“狹腰”。翅膜質,不飛時平疊於體背,超過體長,前後翅略等,靠近翅基有一橫縫,稱為“肩縫”,飛翔脫翅後,翅基部殘存翅鱗。原始繁殖蟻通常一對,是由有翅成蟲經群飛、脫翅配對後發展而來,俗稱蟻王和蟻后,它們居住在特定的“王室”里,專司交配產卵。蟻王體形變化不大,色澤加深;蟻后的腹部因懷卵逐漸變得異常膨大,如黑翅土白蟻蟻后體長可達8厘米。蟻后產卵能力高,某些土白蟻一晝夜能產卵4000~5000粒,多的可達1~2萬。在家白蟻和散白蟻屬的群體中,都曾發現一王多後或多王多後現象,此種情況以出現補充型繁殖蟻時最為常見。
白蟻

生活史

白蟻的生存繁衍、延續種族靠繁殖蟻(有翅成蟲)來完成。每年4—6月份是白蟻群體的繁殖季節,成千上萬頭帶翅膀的繁殖蟻從原群體蟻巢中遷飛出去,脫翅後的成蟲雌雄個體結成配偶,一旦有適宜的地方就會生存下來,創建新的群體,這就是又一代白蟻群體的開始。
白蟻的脫翅繁殖蟻婚配後約一星期就開始產卵,壯年的蟻后每晝夜產卵量可達數萬粒,蟻卵孵化為幼蟻的過程約為二十天左右。從脫翅繁殖蟻產卵至第一齡幼蟻的誕生,大約需一個月的時間,幼蟻經過幾次蛻皮,約一個月左右即可變為成年的工蟻和兵蟻。一個成熟的白蟻群體以脫翅繁殖蟻婚配起至群體內首次產生下一代有翅成蟲,約需七一十年的時間,即可再次分飛繁殖。
白蟻王國內的這種繁衍演變,在其五十年至八十年的群體壽命中,幾乎一年365天時間裡,周而復始,延續著它種族的繁榮和生存。

分布範圍

白蟻遍布於除南極洲外的六大洲,其主要分布在以赤道為中心,南、北緯度45°之間。全世界已知白蟻種類有3000餘種,據美國科學家的電腦模擬分析,全球白蟻資源數量人均約占有0.5噸,而以白蟻的個體重量1克為計算,人類擁有的白蟻個體數人均約有50餘萬隻,確是一個聳人聽聞的數字,事實也確實如此。
中國的白蟻分布(陰影部分)中國的白蟻分布(陰影部分)
我國地處亞洲東部,跨東洋區和古北區兩大動物地理區系,白蟻種類異常富庶,已知白蟻有4科44屬479種,大多分布於南方,少數出現於華北和東北的遼寧等地。其中危害房屋建築的白蟻種類有70餘種,主要蟻害種有19種。白蟻在我國的活動分布主要在淮河以南的廣大地區,向北漸漸稀少,往南逐漸遞增,全國除新疆、青海、寧夏、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省(區)外,其它省(區)都有其分布記錄。其中,雲南省分布白蟻種類最多(125種),其次是廣東(69種),廣西(67種)和海南(65種),遼寧、北京、山西等省、市分布白蟻種類最少。我國白蟻分布的北界呈東北向西南方向傾斜,最北的分布是在遼寧的丹東和北京地區,至西藏墨脫一線為界,其東南部是我國白蟻的分布區,約占全國總面積的40%。

類型劃分

白蟻是多形態昆蟲,一般每個家族可分為兩大類型:

繁殖型

生殖型又稱繁殖蟻,指有性的雌蟻和雄蟻,它們的職責是保持舊群體和創立新群體,分原始繁殖蟻和補充繁殖蟻兩類。
原始繁殖蟻是長翅型有翅成蟲(或稱成蟲第一型),每巢內每年出現許多長翅型的繁殖蟻,在一定時期,分群飛出巢外進行交配時,翅始脫落。在較低級的木白蟻和散白蟻巢中,往往有不離巢的有翅成蟲,但體色淡,翅脫落時並不整齊,其中有性機能者稱為擬成蟲。
白蟻白蟻
繁殖型分為長翅型(第一型)、短翅型(第二型)、無翅型(第三型)三種。
1.長翅型(第一型)
或有翅型:體軀骨化,黃、褐或黑色,有兩對發達的翅。每年4-6月是其分飛高峰期,特別是在春夏雨後悶熱時,大量長翅繁殖蟻從蟻巢中飛出,在離巢不遠處的建築物附近低飛,飛行時間很短,這種現象稱為婚飛群飛(分群)。群蟻在低空飛舞,好像在開舞會,各自毫無拘束地自由選擇對象。"情投意合者"飛落地面,各自脫掉翅膀,雌雄成雙追逐,通常為雌前雄後,完成"婚配"大事。配對後的雌雄成蟲經一段時間後,便開始尋找合適場所,建築新巢"定居"。入穴後,雄蟲常用口器舔舐雌蟲的腹部,有時雌雄蟲彼此舔舐,然後產卵,繁殖後代,另立新的群體。這對"新婚"的雌雄蟻,就是未來新群體的母蟻和父蟻,也就是新群體中的蟻后和蟻王。大多情況下,這對伴侶終身過著"一夫一妻制"的文明社會生活。但不是婚飛中的所有個體都能成雙建立新群,當它們大量飛出時,常被各種鳥類、捕食性昆蟲或其他動物吃掉,往往只有其中的少數能夠倖存下來,但儘管是少數,也足以維持其種族繁衍,並造成對木質建築物的危害的了,王后躺在王室中可是專門"生育"的,到一定時期又有成蟲出飛建立新的群體。
白蟻白蟻
2.短翅型(第二型)
白蟻(動物界昆蟲)
稱為補充繁殖型。白蟻群體久居住在一個地方,常造成食料不足,迫使部分工蟻和少量兵蟻離開主群體遠去尋食找水。隨著時間推移和距離的遠離,再加上其它外界因素的影響,結果使它們與主群體完全失去聯繫。這時它們即組成小群體,然後群體內部就能產生補充型蟻王和蟻后,而成為獨立群體。另外,當原始蟻王、蟻后死亡後,短翅型蟻王、蟻后作為補充出現,延續整個白蟻群體的繁衍。
3.無翅型(第三型)
無翅補充型蟻王、蟻后(第三型蟻王、蟻后)比“第二型”更少見。在西沙原鼻白蟻和散白蟻群體內發現,在家白蟻群體內也偶有發現。來自不具翅芽的幼蟲或來源於工蟻。
補充繁殖蟻有兩類:短翅型(或稱成蟲第二型)和無翅型(或稱成蟲第三型)。此種現象在較高級的白蟻科昆蟲的巢中比較少見。

非繁殖型

非繁殖型指沒有繁殖能力的白蟻。它們無翅,生殖器官已經退化,包括若蟻、工蟻、兵蟻三大類。根據其擔負的是勞動還是作戰的任務,有工蟻與兵蟻之分。
1.工蟻
在蟻群中數量最多,占群體數量的絕大部分,形態與成蟲相似,通常體色較暗,有雌、雄性別之分。工蟻頭闊,複眼消失,有時僅存痕跡。工蟻往往還有大、小型之分,無生殖機能。擔任巢內很多繁雜的工作,如建築蟻冢,開掘隧道,修建蟻路,培養菌圃,採集食物,飼育幼蟻、兵蟻和蟻后,清潔衛生,看護蟻卵等。在無兵蟻的種類中,它們還要負責抵禦外敵。
白蟻白蟻
2.兵蟻
兵蟻是白蟻群體中變化較大的品級,除少數種類缺兵蟻外,一般從3~4齡幼蟻開始,部分幼蟻分化為色澤較淡的前兵蟻,進而成為兵蟻。
是群體的防衛者,雖有雌雄之分,但不能繁殖。兵蟻的頭部長而高度骨化,上顎特別發達,但已失去了取食功能,而成為禦敵的武器,還可用上顎堵塞洞口、蟻道或王宮入口。
由於兵蟻失去了取食功能,因而食物由工蟻飼餵。
兵蟻大致可分上顎型和象鼻型2類,前者有強大的上顎,好似一把二齒的大叉子,可通過撕咬與入侵者(如螞蟻)搏鬥。後者有發達的額鼻,頭延伸成象鼻狀,當它與敵搏鬥時,可噴出膠質分泌物,塗抹敵害。
兵蟻往往有大、小型或大、中、小型之別。兵蟻在白蟻群體中所占的比例是固定的,多則被吞食消滅,少則分化增補。這種調節作用可能是通過兵蟻的頭部或胸部腺體所分泌的社會外激素在群體中的傳遞而實現的。兵蟻也有雌、雄之分。兵蟻的複眼除少數種類發達外,一般全缺,或退化只留痕跡。觸角的環節數常較生殖型個體少。兵蟻主要擔任防衛工作,有些種類(如家白蟻中的兵蟻)還可以從額腺中分泌防禦性乳汁。沒有繁殖能力,沒有翅膀,任務為:警戒巡邏,保護巢穴,與入侵者搏鬥,保護搬運食物,卵或若蟲的工蟻等。
若干原始性白蟻,往往沒有兵蟻
3.若蟻
若蟻指從白蟻卵孵出後至3 齡分化為工蟻兵蟻之前的所有幼蟻。有些種類缺少工蟻,由若蟻代行其職能。
白蟻屬於漸變態,羽化為有翅成蟲,氣候條件適宜時,由巢內成群飛出擴散移殖,這個過程稱為“群飛”。白蟻活動有明顯的季節性,在長江流域,一般3~11月活動比較顯著,大多數種類畏懼光亮,築巢和活動地點都以陰暗之處居多。無發聲器官,但靠頭部打擊基質而引起振動,發出一定頻率的聲訊號,藉以傳遞信息。此外,由工蟻腹板腺分泌的跟蹤外激素,有誘引同種白蟻跟蹤而行、尋覓食物、探索方向的作用。白蟻按棲性可分3類:木棲性白蟻在木材或樹幹中蛀成不規則的隧道,與土壤基本上沒有直接聯繫;土棲性白蟻依土築巢,專門在地下活動,或雖能在地面活動,但仍與地下蟻巢有密切聯繫;土木兩棲性白蟻可在土中築巢,也可在木材中築巢,巢位可在地下,也可在地上。中國雲南、廣西和海南已發現5種築壟白蟻:雲南土白蟻和土壟大白蟻能築一至數米高的大型壟巢;大鋸白蟻所築的硬壟堅如磐石;黃球白蟻的壟巢聳立地面,如孤峰突起;五指山歪白蟻在草叢中築小型土壟。在非洲、南美洲和澳洲的熱帶森林和草原上,有圓錐狀、饅頭狀、蘑菇狀等各種白蟻土堡,如澳洲北部的一種弓白蟻,築高而長的楔形壟巢,有規律地朝南北指向,有“羅盤白蟻”之稱。

生活環境

相關因素:白蟻的生活環境主要與溫度、濕度(水分)、空氣、光線和土壤有關。
溫度:白蟻是喜溫性的昆蟲,氣溫是影響白蟻分布的主要因素,所以白蟻都分布
在赤道兩側,越近赤道白蟻種類越多,密度越大,生活方式也越複雜。據測試,台灣乳白蟻(家白蟻)的最適氣溫為25-30攝氏度,最低致死溫度是-3攝氏度,經7天后全部死亡;-1攝氏度,9天全部死亡;1攝氏度,14天死亡;4攝氏度,28天死亡;8攝氏度,34天90%以上死亡;而10攝氏度時,經一個半月80%還正常生活,僅有少部分死亡或不正常,所以台灣乳白蟻具有較寬的溫度適應能力。
白蟻白蟻
濕度:群體發達的白蟻種類,需要專門的水分供應,以維持群體的水分和濕度需要。白蟻蟲體含水量約79%,白蟻巢體含水量占30%-37%,平均33%。白蟻群體有專門通往源的吸水線(吸水蟻路),通過吸水線來保證自身和巢體對水分的需求,這是毫無異議的事實。堤壩上生活的黑翅土白蟻為了獲得其巢群所需的水分,必須有蟻路通到水源,堤壩上比較近水源的地方是迎水坡的水庫水,堤壩內浸潤線和反濾體的自由水,所以堤壩白蟻都會築蟻路到這些水源豐富的地方取水。
空氣
白蟻是生活在半封閉的巢穴系統中的群體生物,在黑暗的巢穴系統中自成一體,有人戲稱它為“黑暗中的居民”。這個巢穴系統要與外界發生聯繫,並通過各種方式來獲得空氣中的氧氣,而把群體呼吸作用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排出到巢外。白蟻巢穴系統的特點是二氧化碳含量特別高,比空氣的二氧化碳含量高數十倍到上百倍。
光線
白蟻長期在營巢內隱蔽生活,就多數個體而言是畏光的。然而,白蟻群體的擴散、發展,卻離不開光的環境,有翅成蟲飛離群體時都有趨光習性。台灣乳白蟻、黑翅土白蟻常在傍晚分群,飛離群體的有翅成蟲具很強的趨光性;黃翅大白蟻在凌晨,月光明亮時進行。所有的有翅成蟲都明發育完善的單眼和複眼,和其它許多昆蟲一樣,對光有強烈的正反應——趨光性。因此,白蟻有翅成蟲飛離舊群體,建立新群體,光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條件。
白蟻白蟻
土壤
除木棲性白蟻與土壤不直接發生任何關係外,土木棲白蟻和土棲性白蟻跟土壤的關係都極為密切,特別土棲性白蟻,無土不成巢,離開土就生存不了,土棲性白蟻對土壤有嚴格的選擇。土壤也是土木棲白蟻的蟻巢、蟻路的主要成分。
白蟻之所以能在地球上生存二億五千萬年曆史,除具有適宜其生存的食宿條件和自身的營群落性生活特性外,很大程度上決定於白蟻的繁殖能力。白蟻的繁殖靠群體中的蟻王和蟻后這類生殖性的個體,尤其是蟻后,有極其膨大的腹部和發育完全的生殖器官,主要起交配產卵的作用。蟻后和蟻王在整個巢群中數量最少,但作用卻十分重要,一旦失去生殖性的巢群,必定要有新的補充型生殖蟻,否則這樣的巢群不僅無法擴展群體,繁殖後代,而且整個巢群將無法協調,最後失去控制,直至毀滅整個群體。
繁殖
白蟻的巢群中一般只有一對原始型蟻王和蟻后,某些種類也有出現多王多後的現象,一旦原始型蟻王、蟻后體弱病死後,巢群內會迅速產生短翅補充型或無翅補充型的蟻王、蟻后,繼續延續巢群的繁殖後代,擴展群體的需要。如土棲白蟻群體內的壯年蟻后,在其生殖的鼎盛時期,一晝夜內約產8000粒- 10000粒蟻卵,一生中的產卵量高達5億多粒,這類白蟻的一個成熟的巢群個體數可達數百萬頭,並延續其幾十年的生活史,其種群個體數量的增長可以用呈幾何級數出現來描述。
白蟻白蟻
白蟻是動物世界的建築大師,它們建造的標誌性土丘高度可達到10英尺(約合3米)以上,照片中的土丘高度達到16英尺(約合4.8米)。這種 “摩天樓”採用白蟻嚼碎的樹枝、泥土和糞便建造,內部環境非常舒適。白蟻建造的土丘通風堪稱完好,猶如安裝空調一般,同時也可收集冷凝的水滴;一些蟻穴內甚至還建有“真菌農場”。
白蟻能在極乾燥的木材中存活,其具有3對直腸腺體,能夠吸收糞便的水分。代謝慢,繁殖能力差,白蟻無法與鼻白蟻及大白蟻競爭,在優良的環境中不易生存,被迫居於乾硬的木材。 白蟻有嫁私白蟻的稱呼,當其量大被發現時,家具早已損壞。

食物來源

白蟻食性很廣,其營養物質來源於植物,以植物性纖維素及其製品為主食,兼食真菌和木質素,偶爾也食澱粉、糖類和蛋白質等等。然而,人們也常見白蟻會蛀食人造纖維、塑膠、電線,電纜甚至磚頭、石塊、金屬等,它們是以口吐蟻酸(甲酸)之類的化學物質來腐蝕、熔化這些物件的。除此之外,也能吞食同一蟻巢內的白蟻屍體、幼蟻發育中蛻下的舊皮,在外界食料缺乏的情況下,也會吞食蟻卵甚至幼蟻。不過相互吞食不是它們的正常營養方式。白蟻的食物可歸納為以下幾方面。
(1)活體植物:許多種土棲白蟻都能取食植物的根、莖,尤其是幼苗、嫩莖和根部
(2)含糖量高的乾枯植物 :纖維素在白蟻全部食譜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許多種白蟻不僅取食天然木材和乾枯植物,如蛀食枯死樹樁、枯枝落葉和被木材腐朽菌寄生的枯木。黑翅土白蟻和黃翅大白蟻還取食曬乾的牛糞。除此之外,白蟻還能取食各種含纖維素的加工產品,象紙張、布匹等。
白蟻對纖維素的消化與吸收:白蟻雖然取食大量的纖維素,但是光靠白蟻本身並不能完成消化纖維素的全部過程。除白蟻科以外,其它白蟻腸內都含有數量很多的單細胞生物,其中包括了原生動物的四個綱(鞭毛綱、肉足綱、孢子綱、纖毛綱)以及細菌,已定名的有300多種。這些微生物與白蟻是共生關係,只有依靠這些微生物的協助,才能使纖維素消化轉變為白蟻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質。
(3)從微生物中攝取補充其他營養物質:某些白蟻取食真菌,這些真菌有兩類,一類由白蟻用特殊的方法培養,另一類不是經白蟻特殊培養的。
(4)白蟻屍體、幼蟻蛻皮、蟻卵和幼蟻。
在白蟻的全部食譜中,纖維素占著極重要的地位,木材中的纖維被利用後,木質素大多排出體外。在分解纖維素過程中,低等白蟻后腸內的原生動物起著重要作用,尤其是為數眾多的鞭毛蟲類分泌纖維素酶,使纖維素變成可以吸收利用的物質,它們與寄主間存在著互利共生的關係。土白蟻和大白蟻等高等白蟻缺共生的原生動物,靠其本身分泌的纖維素酶分解食物,且能培養菌圃供幼蟻取食,真菌是提供含氮物質和維生素的重要補充營養:此外,某些動物來源的物質,如皮革、同類屍體蟻蛻等,也能為其所食。白蟻巢中常可發現某些甲蟲、蠅類等無脊椎動物與之同居,這些生物在形態結構和生理上都已發生重大變化,一旦脫離蟻巢就不能單獨生活,它們被稱為“喜白蟻生物”或“白蟻客”(termitophiles)。在衰老或環境不利的群體裡,常可發現白蟻的寄生蟎。天敵有蛙、鳥、穿山甲、蟾蜍、蝙蝠、螞蟻、蜥蜴、針鼴、犰狳等。應根據不同白蟻種類和寄主的生態特性防治,以防為主,合理使用農藥;清除孳生白蟻的條件和基地,栽種具有天然抗白蟻能力的樹種,對木材進行預防處理,種苗預防處理,毒土處理,食餌誘殺,找巢施以粉劑、液劑或進行熏蒸。

分類學地位

白蟻的種類有很多種,我國已知有白蟻四科、四十七屬、四百八十多種。其中危害較嚴重的有土木棲的家白蟻(也叫台灣乳白蟻)、土棲的黑翅大白蟻、黃翅大白蟻和散白蟻屬的黑胸散白蟻、黃胸散白蟻、堆沙散白蟻等。廣州地區危害較嚴重的是家白蟻,其中散白蟻種類、黑翅大白蟻和黃翅大白蟻對堤壩的危害較大。
在分類學上的地位科學家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搞不清楚它們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它們和其它昆蟲的關係也沒有確定的答案。之前,它們一直被劃在一個包括蟑螂的網翅超目(Dictyoptera)之下,居於等翅目(Isoptera)之中。
然而,一個新研究卻將白蟻劃入了蟑螂的家族,構成了等翅目(Blattodea)下的新的一個科——白蟻科(Termitidae)。等翅目不復存在。
Paul Eggleton、Daegan Inward、George Beccalon網翅超目這個類群進行了最全面的DNA分析。他們選取了107種白蟻、蟑螂以及螳螂(網翅超目的第三個成員),進行了分析。
“讓蟑螂演化成白蟻的關鍵,就是出現了吃木頭的能力,”Paul解釋道:“它們還逐漸失去了卵鞘,有些後代成為了工蟻和兵蟻。”
“白蟻是社會性的蟑螂。這句話的確會讓人覺得奇怪,因為白蟻和蟑螂看起來是如此不同,但對於動物來說,隨著行為的改變,樣貌也發生改變並非罕見。最有名的社會性昆蟲——螞蟻——很可能就是黃蜂演化出來的。
George Beccaloni說:“在動物學中,一個‘目’這么大的類群的分類地位就這樣改變,是很罕見的。如果我們的研究正確,那教科書就要改寫。”

價值作用

平衡生態:據統計,90%以上的白蟻種類對人類不構成危害,這些種類大多分布於熱帶和亞熱帶的山林、草地,它們對加速地表有機物質分解、促進物質循環、淨化地表、增加土壤肥力起著重要作用。
雖然白蟻危害房屋建築、水庫堤壩、山林果園、車輛船隻等,對國民經濟造成很大的損失。但也有有利一面,白蟻及共生的雞樅菌等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又有一定的藥理作用,不僅可食用,還能治療一些人類疾病。在白蟻取食、築巢過程中,又能加速物質循環及改善土壤結構等。其它方面的作用:據張貞華(1987)報導,黃翅大白蟻黑翅土白蟻在銅礦區的土壤內營生,具有指示該區土壤及岩石含銅的實用意義,有利於找礦。據測定,浙江諸暨保和鄉某銅礦區的上述兩種土棲白蟻的蟲體含銅量很高,黃翅大白蟻的蟲體為191ppm,黑翅土白蟻的蟲體為193ppm。其次是巢的菌圃和泥骨架含銅量也高,黃翅大白蟻的菌圃為131ppm,黑翅土白蟻的菌圃為128ppm,泥骨架為69ppm。顯然,這是由於銅礦區水、土中含銅量的背景值高,而白蟻與真菌卻能忍耐這種重金屬離子,並且能在此種環境中繁衍。據此,在田間或山上找銅礦時,可利用白蟻的此種生境調查,作為一種指示。
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理論生物學家Jef Huisman認為這些結論顯示,“白蟻丘在乾旱陸地景觀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非洲的原住居民很早就意識到白蟻丘上的土壤比一般土壤更肥沃,且利於農作物生長。例如,白蟻能通過建造洞群改變土壤剖面。在一些地方,白蟻會向過於沙化的土壤中添加黏土,使其便於築巢。在穆帕拉,它們會用沙土讓過於黏硬的土地變軟,從而能更容易地挖掘隧道。白蟻讓土地變得更好,幫助土丘更好地保持水分,植物也更易於在這種土壤上生長。
在非洲乾旱的沙漠地區缺乏水源,白蟻為了築窩和培植菌圃,需要從幾十米甚至200米深處取水。為了隧道暢通,白蟻又得把地下砂土不斷地運送到地表,堆成蟻山。對來自地下深處的"砂土"進行分析,就可斷定在這個範圍內有無礦物和什麼礦物。有人利用"白蟻探礦法"已成功地發現了豐富的金礦。

主要危害

白蟻危害所造成的損失是驚人的,這些危害主要表現以下幾個方面:
對農作物的危害:一般來說,白蟻對我國農作物還不是重要的害蟲。但是對經濟作物甘蔗來說危害還是較為嚴重的。其種類主要有:台灣家白蟻,黃翅大白蟻,黑翅土白蟻,海南土白蟻,台灣乳白蟻。
對樹木的危害:危害樹木的白蟻種類很多,其主要種類有:新白蟻,堆砂白蟻,家白蟻,樹白蟻散白蟻,木鼻白蟻,土白蟻和大白蟻,原白蟻等。
白蟻白蟻
對房屋建築的破壞:白蟻對房屋建築的破壞,特別是對磚木結構、木結構建築的破壞尤為嚴重。由於其隱藏在木結構內部,破壞或損壞其承重點,往往造成房屋突然倒塌,引起人們的極大關注。在我國,危害建築的白蟻種類主要有;家白蟻,散白蟻種堆白蟻等屬。其中,家白蟻屬的種類是破壞建築物最嚴重的白蟻種類。它的特點是擴散力強,群體大,破壞迅速,在短期內即能造成巨大損失。
對江河堤壩的危害:白蟻危害江河堤防的嚴重性,我國古代文獻上已有較為詳細的記載,近代的記載更為詳盡。其種類有土白蟻屬大白蟻屬和家白蟻屬種類的白蟻群體,它們在堤壩內,密集營巢,迅速繁殖,苗圃星羅棋布(除家白蟻外),蟻道四通八達,有些蟻道甚至穿通堤壩的內外坡,當汛期水位升高時,常常出現管漏險情,更烈者則釀成塌堤垮壩。
白蟻能腐蝕白銀。白蟻分泌出一種高濃度的蟻酸,與白銀產生化學反應,形成蟻酸銀,這是一種黑色粉末,會被白蟻吃下去。
白蟻的危害和樹木體內所含的物質如單寧、樹脂、酸鹼化合物的狀況以及樹木生長好壞有十分密切的關係。
白蟻喜歡在靠近水源的地區築巢。

基因組破譯

中、美、德等國科學家宣布完成了首個白蟻(內華達古白蟻)基因組測序和分析,在揭示白蟻複雜社會性的分子基礎方面獲新發現。
科學家發現在白蟻社會中,僅有少數的個體(稱作蟻后和蟻王)擁有生殖能力,其它個體(工蟻和兵蟻)則從事覓食、保育或防禦等非生殖類的工作。
“發現之一是在白蟻基因組中發現四個與精子形成相關的基因家族發生了顯著擴增。這些基因在可育的雄性生殖蟻中是上調錶達的。在白蟻群體中蟻后和蟻王會在相當長的時間裡多次發生交配,然而在膜翅目社會性昆蟲中,生殖行為通常是由蟻后掌控且一般只有單次交配,研究成果為從分子層面上解釋這些差異提供了思路。
科學家還發現了一些在膜翅目社會性昆蟲中參與等級分化和生殖分工相關的基因家族在白蟻中也表現出了相似的特性。發現一些像卵黃蛋白原、保幼激素之類的調控因子,它們在白蟻的不同等級中的表達有顯著的差異。同樣的基因表達差異也存在於其他社會性昆蟲的等級調控中。

白蟻天敵

1、巢內寄生天敵
許多種白蟻巢內均有真菌、細菌和病毒寄生,其中許多微生物能引起白蟻疾病,最後導致白蟻死亡,直至全巢覆沒。另外,巢內寄生的蟎類有時也能殺滅白蟻。
2、巢外捕食天敵
(1)不能破巢的天敵:此類動物主要捕食白蟻分飛的有翅成蟲,暴露在外的白蟻或採用不搗毀蟻巢的方法進入巢內捕食與誘出白蟻后取食。如蜘蛛螞蟻蜻蜓青蛙、鳥類、黑猩猩等。
(2)能破巢的天敵:此類動物能搗毀蟻巢,直接從巢內捕食白蟻,如穿山甲、針鼴、大蟻熊、土豚、犰狳、鴨嘴獸、食蟻獸等。

區別螞蟻

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常把白蟻當作螞蟻,或俗稱“白螞蟻”。實際上白蟻和螞蟻在昆蟲綱的分類體系中,它們分屬蜚蠊目和膜翅目的昆蟲。
白蟻是一種有二億五千萬年生存歷史的昆蟲;有翅成蟲的前後翅幾乎等長,翅長超過身體;工蟻、兵蟻大多淡白色或灰白色,其胸腹間交接部分寬度變化不大,眼睛退化畏光,行隱蔽活動:食料為木質纖維素類物質,不貯糧;屬不完全變態類昆蟲。而螞蟻僅有六千萬年生存歷史;其有翅成蟲的前翅大於後翅;多為黃色、褐色、黑色或桔紅色,其胸腹間有明顯細腰節,不怕光,多在露天場所活動;以肉食性或雜食性為主,有貯糧習慣;屬完全變態類昆蟲。
從昆蟲的進化史來說,白蟻是一種比較古老而原始的昆蟲類,與蟑螂的關係相接近,算得上是昆蟲界的老祖先之一,而螞蟻則與蜜蜂的關係較為接近。二者之間從形態、進化、食性等方面都相差尚遠。而與人類的生存年代相比,白蟻更堪為群落生活最古老的締造者,稱為營群落生活的鼻祖。

防治方法

白蟻防治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白蟻的滅治,這主要是常見於建築物等在遭到白蟻危害後採取的一種滅治手段。二是採用預防白蟻侵入危害的一種手段,多用於新建房屋的預防,根據多年經驗總結出以下主要防治方法:

白蟻的滅治

一、在發現的蟻危害處,想法找到蟻巢或蟻路。首先將滅蟻粉劑儘量能夠噴灑到蟻巢內或蟻路內的白蟻身上,使其能夠相互傳染毒性,達到滅治效果。
二、在發現白蟻危害的地方,將木製門窗框按一定距離鑽孔灌注藥粉,周邊土壤同時噴灑藥粉,使木材及土壤都含有一定的毒素,白蟻活動觸毒取食都會中毒而死亡。
三、誘殺法,由於農藥噴灑容易形成土壤的污染和破壞,在歐美等已開發國家和地區使用生物防治的方式攔截和滅殺白蟻。
根據資料顯示,安裝白蟻控制誘集器的是在建築物周圍埋設白蟻控制誘集器,添加誘導劑,誘導劑的作用是和土壤發生反應生成木材腐蝕性氣味及模仿巢穴的二氧化碳氣味,研究證明這些成分是白蟻最喜歡的氣味,周圍的白蟻會在第一時間發現人工地下蟻站並且會侵食蟻站的木條,一旦發現蟻站內木條被侵食,施工人員在白蟻控制誘集器中投放餌劑,餌劑使用的配方是添加了昆蟲生長調節劑及破壞白蟻消化系統,白蟻食用餌劑後會喪失幾丁質合成的能力,“蟻后”在食用餌劑後所產的卵不能成蟲,食用餌劑後的白蟻外表皮變得薄而脆,因不能支撐白蟻蛻皮的壓力而死亡。從而安全、徹底地的滅殺整巢白蟻。
白蟻(動物界昆蟲)
以上三種滅蟻法可單獨使用也可綜合使用。另外還有熏殺法,像國外採用熱氣殺滅法等,也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滅治白蟻的方法很多,但主要還得根據具體的白蟻發生的環境及周邊情況,去具體的對待而制定具體的滅治方法。

新建預防

由於白蟻在生存中,大多數種類離不開土壤,在建造房屋過程中針對土壤的處理是最為重要的。基礎和土壤的藥物處理,可在建築物的四周形成一道屏障,封鎖所有白蟻可能進入的通道。新建預防處理主要分為三個階段:
1、地基的藥物處理:基礎挖好後,在基礎的底端與兩壁,按規定噴灑藥物。
2、建築物回填土正負零時(含散水坡),鋪設水泥地面之前,在土壤平面噴灑藥物。
3、木製門窗框,在製作好後,即塗刷防蟻藥物。
4、其他木構件的藥物處理,根據情況不同一般大都採用塗刷或浸漬法。
(一)生態防治法
生態防治法是在建築物、水利工程開工前、施工中、竣工後交付使用的長時間內和一系列的種植業工作中,根據防治白蟻的要求,採取各項必要的措施或開展各項活動,創造不利於白蟻滋生的環境,使建築物、土質堤壩和農林作物等免遭白蟻危害的一類防治方法。
(二)生物防治法
以自然界存在的種間鬥爭和白蟻與真菌的關係為基礎,利用白蟻的天敵來防治白蟻和利用真菌指示物找巢的方法。
(三)物理機械防治法
利用人工、器械和光、熱、電、聲、波等物理能來防治白蟻的方法。
1、挖巢法 2、誘殺法(燈光誘殺有翅成蟲、食餌誘) 3、熱殺法 4、建砂粒屏障阻止白蟻穿越 5、生物物理學在白蟻防治中的套用(高頻和微波滅蟻、放射性同位素示綜、利用聲頻探巢、利用電阻率探巢、用探地雷達探測白蟻巢)
(四)化學防治法
使用立衛士白蟻粉藥粉,通過一定的方法,直接接觸白蟻蟲體,或者處理棲息、孳生場所、危害對象,使白蟻因接觸或吞食藥劑而中毒死亡,或者因此而產生忌避作用而不能侵入危害。它的特點是見效快、效率高,使用方法簡便,受區域性的限制小。
1、防治白蟻藥劑的劑型
粉劑、可濕性粉劑、乳劑、水劑、油劑、片劑(錠劑)、煙劑
2、防治白蟻藥劑的使用方法
噴粉、噴液、壓注、熏蒸、壓煙、塗刷、浸漬、食誘藥殺法、跟蹤激素誘殺法、毒餌誘殺、建毒土帶、浸種浸苗、澆灌、灌含藥泥漿、防蟻藥帶包裹
(五)檢疫

白蟻王國奧秘

白蟻屬等翅目的昆蟲,行群體生活。在它的群體中,有一種很嚴格的品級制度,固守著特定的職能,人們稱之為“白蟻王國”。
在王國中至高無上的統治者是蟻王和蟻后,專司交配、產卵,終年過著養尊處優的生活。王國內的建設者是工蟻,專門負責築巢、修路、取食、運水、護卵和飼餵等繁重的事務,從無怨言地辛勤操勞一生。兵蟻是王國內的忠實保衛者,以它獨特的上顎形成帶鋸狀的剪刀牙用來夾擊來犯之敵,以無所畏懼的拼搏風格,決不退縮直至以身殉職。
在白蟻王國中,數百萬頭成員組成一個龐大的家族,其成員間有條不紊的組織分工和協調,複雜奇特的消化纖維素的本領,每年繁殖婚飛季節出現的喧鬧場面,工蟻高超的築巢本領,蟻后象機器般的高速度產卵能力,看來確實似乎難以置信。200多年來,人類對白蟻從分類、生物、生理和生態學等領域的研究中,逐步揭示出白蟻王國內奇蹟般的內幕,並賦予當今宇宙生物界中七大奇蹟之行列。

能源前景

在自然界中,木質纖維素是太陽能極為重要的活體貯存形式,是地球上最豐富的可再生資源, 另外,人類活動產生的廢棄物如農業廢物(稻草稻殼、麥稈、花生殼玉米芯、棉籽殼、甘蔗渣等)、食品加工廢物(果皮、果渣等)、木材廢物(木屑、樹皮)以及城市廢棄物也含有大量的纖維素。我國每年產生木質纖維素生物資源的總量約13.92億噸。
專家們發現自然界中較好的纖維素酶存在於白蟻體內,白蟻體記憶體在能高效消化纖維素酶的基因,利用轉基因技術將該基因克隆到微生物上,然後利用微生物大量產生纖維素酶,利用纖維素酶再消化纖維素,就可以將自然界中含量豐富的纖維素變成單糖,再將單糖發酵,生產乙醇,因此其能源套用前景十分廣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