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角肌間隙

斜角肌間隙

位於頸根部,胸鎖乳突肌深面。由前、中斜角肌和第1肋上面圍成。有鎖骨下動脈及其伴行的臂叢諸根通過。系頸標誌區之一。斜角肌間隙,鎖骨下動脈和臂叢自此間隙通過。此間隙在臨床上(尤其外傷或手術時)有意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斜角肌間隙
  • 部位:前、中斜角肌與第一肋之間
  • 作用:臨床上可將麻藥注入此間隙
  • 相關症狀:前斜角肌綜合症
臨床解剖,前斜角肌綜合徵,前斜角肌綜合徵,

臨床解剖

前斜角肌綜合徵

鎖骨上窩部臂叢和鎖骨下動脈的神經血管束,在經過第一肋骨上緣部或神經根自椎間孔發出經過頸椎橫突的前側,受前斜角肌壓迫而發生神經血管的壓迫症狀者,稱為前斜角肌綜合徵。
正常人神經根自椎間孔發出之後,沿頸椎橫突前側的淺溝呈斜形向下走行,故在每個椎體橫突的前側,即前斜角肌起始點的後側,均有神經根通過。該神經根位於前斜角肌與橫突間,因之易於遭受壓迫。由於前斜角肌受臂叢發出的神經所支配,因之在肩部下垂、高位胸骨、高位第一肋骨或臂叢位置偏後的患者,則第一肋骨可長期慢性刺激臂叢神經而引起前斜角肌痙攣,肌肉肥大。此痙攣的肌肉更進一步地提高第一肋骨以加重臂叢神經的刺激,形成惡性循環。
本病好發於30歲左右的婦女,症狀與頸肋基本相同,多顯局部疼痛,並可在鎖骨上窩部摸到緊張肥大而硬韌的前斜角肌的肌腹,局部常有明顯壓痛並向患肢放射。多數患者,有搬抬重物或牽拉外傷史,患肢有明顯放射性疼痛和麻木觸電感,以前臂尺側、小指及無名指最為明顯,高舉患肢減少上肢下垂的重力,則症狀減輕並感覺舒適,如用力牽拉患肢,則症狀加重。在某些患者,還可顯示交感神經刺激或癱瘓症狀。
由於前斜角肌壓迫鎖骨下動脈和血管受刺激產生痙攣,致使動脈血流不足,患者多感覺患肢冰冷。又由於長期神經受壓,其所支配的肌肉發生萎縮,以手內在肌最為明顯,故手部握力亦減弱,常在手中失物。

前斜角肌綜合徵

前斜角肌起於第三至第六頸椎的橫突,止於第一肋骨上緣近胸骨處,前及中斜角肌與第一肋骨圍成一間隙,臂叢及鎖骨下動脈經此間隙通過。凡使第一肋骨抬高及肩部下垂等可致臂叢下乾及動脈受壓,其病因有頸椎病、前斜角肌炎症、外傷,此綜合徵表現前斜角肌試驗(Addisontest)陽性,即坐位頭用力轉向病例,並向後仰伸,深吸氣後,病例脈搏減弱並誘發上肢疼痛加劇。此綜合徵中年婦女多見,其臂及手深部鈍痛,凌晨或睡眠中發生疼痛,常垂肩過久後發生。其治療應根據病因不同選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