懿康公主

懿康公主

懿康公主趙氏(1096-1164),後稱秦國康懿大長公主。宋朝第七位皇帝宋哲宗趙煦第三女。紹聖四年(1097年)六月丁未在周歲宴上被冊封為懿康公主。元符三年二月,進封嘉國公主。大觀二年二月,改封慶國公主。政和元年二月,改封韓國公主,下嫁左衛將軍潘正夫。三年閏四月,改封淑慎帝姬。靖康之難時與慶壽公主留於汴梁,後南渡。建炎初復公主號,改封吳國長公主。宋孝宗即位,進封秦國大長公主。隆興二年(1164年)薨,諡號“康懿”。

基本介紹

  • 本名:趙氏
  • 別稱:秦國康懿大長公主、淑慎帝姬
  • 所處時代:宋朝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汴梁(河南開封)
  • 出生時間:1096年
  • 去世時間:1164年
  • 父親:宋哲宗趙煦
  • 駙馬:潘正夫
  • 諡號:康懿
史料記載,家庭成員,父親,駙馬,兒子,女兒,孫子,曾孫,

史料記載

宋大詔令集.卷第三十八》:
“皇第三女封懿康公主紹聖四年六月丁未周晬(年滿一歲)
夫家道克正。乃為王化之基。人倫之親。莫先天屬之愛。眷予幼女周晬(小兒周歲時所舉行的宴會)斯辰。其猷告於外廷。肆誕頒於顯冊。皇第三女天潢毓粹寶婺儲輝。早應設帨之祥。未至及笄之歲。德柔嘉而日就。性岐嶷以自然。用商賚於美名。以輔成於淑質。視以真王之秩。主之同姓之公。豈惟懋閨壼之修。抑以廣宮闈之慶。是稽成憲。豈曰私親。於戲。彼穠桃李之華。周詩(《詩經》)述王姬之德。洵美瓊琚之佩。鄭風稱有女之賢。尚遠乃猷。克將而福。可特封懿康公主。”
。。。。。。
懿康公主進封嘉國公主制同上
門下。朕恭天眷命。纘國慶基。用推敦敘之仁。誕布惟新之政。乃眷懿主。告於治朝懿康公主淑德日新。令儀天賦。克師承於傅姆。已訓順於公宮。方就養以無方。遽纏哀於罔極。茲切因心之美。用增慈幼之情。錫命告廷。疏榮開國。以作爾祉。以揚王休。於戲。惟新陟王。永篤在天之慕。莫如同父。用申睦族之恩。祗服寵光。益臻多福。可。
宋大詔令集.卷第三十九》
慶國公主特進封韓國公主政和二年二月五日
門下。立愛惟親。所以致人倫之厚。因心則友。所以明天顯之恭。眷皇室之賢姬。迺哲宗季女。禮將優於下嫁。恩莫盛於增封。諏葉嘉辰。誕揚徽冊。慶國公主、柔良自得淑慎無違。夙開銀榜之祥。茂毓珠躔之粹。重為楷則。奚煩師氏之規。居靡驕盈。尤習公宮之□。鴈奠甫諧於出御。龜猶爰及於有行。稽大國以相攸。孰如韓樂。詔治廷而錫命。無若汝宜。載穠車服之華。彌重琴瑟之好。以尊帝胄。以侈邦榮。於戲。合姓惟寅。蓋謹造端之義。于歸以祉。允孚元吉之中。其益蹈於箴圖。用永綏於燕譽。可。
。。。。。。
韓國公主特改封淑慎帝姬
門下立愛惟親。莫重因心之友。以儀辨等。孰先表實之稱。眷皇室之賢姬。乃哲宗季女。遹申前詔。誕布新章。韓國公主、秉德溫良。凝姿秀粹。蚤習公宮之教。柔則內融。蔚為戚畹之華。徽聲外著。茲舉周家之制。肇更漢室之封。以正邦經。以昭古訓。於戲。成緝熙之茂憲。必也正名。侈敦敘之隆恩。庶幾廣愛。往敘寵渥。益介壽祺。可。
宋會要輯稿.帝系八》:
“哲宗四女。
。。。。。。
秦國公主,紹聖四年六月封康懿公主康懿:原作「懿康」,據《宋史》卷二四八《公主傳》乙。。
元符三年二月,進封嘉國。
大觀二年二月,改慶國。
政和元年二月,改韓國,降左衛將軍潘正夫。三年閏四月,改封淑慎帝姬。
建炎初復公主號,改封吳國。
孝宗即位,進封秦國大長公主。
隆興二年薨,謚康懿。
「建炎初」以下原為眉批。紹興二年四月十九日,詔:「吳國長公主所過州縣,據所管的確人數批(文)[支]驛券。其人夫、器皿等量行應副,不得過有搔擾。仍札與本宅使臣照會,不得偽冒支請官物。如違,計贓重作施行。」六月十七日,詔:吳國長公主一行請給,依秦、魯國大長公主(慶壽公主)自得指揮施行。八月十三日,詔:吳國長公主俸米,許諸司米內取撥;如不足,截撥上供米應副。其都尉並一行官屬等請給,令所在州軍依條勘給。三年四月二十六日,詔:今後駙馬都尉不許出謁及接見賓客。十二月二十一日,〔詔〕:今後駙馬都尉潘正夫至所居州軍,許與知、通州官相見一次。
四年四月五日,吳國長公主奏:「男潘長卿粹卿系武德大夫,見帶遙郡。欲乞特與除落階官。端卿溫卿並系武功郎,乞特與除轉大夫帶行遙郡。昨(過)[遇]建炎二年郊祀大禮,合奏補親屬白身恩澤,欲乞回授與駙馬都尉潘正夫親弟敦武郎、合門祗候潘堯(大)[夫],於職名上轉行。」從之。七月十一日,吳國長公主奏:「與潘正夫兒男骨肉等請給、衣賜、生〔日〕、食糧,並乞依例施行。」詔潘長卿特(衣)[依]粹卿、端卿支破一分料錢。
五年二月二十五日,吳國長公主奏:「有男二人,望依男潘粹卿、端卿例賜名授官,支破請給。」〔詔〕吳國長公主二男並依格與補武節郎,賜名令中書舍人訓撰。十月十五日,吳國長公主奏:「長男潘長卿,次男粹卿,並昨自武節郎特轉武翼大夫、遙郡刺史。有男端卿、溫卿二人,各已系大夫,乞特依例,並與帶行遙郡。」詔潘端卿、溫卿並特除遙郡刺史。
七年二月五日,吳國長公主奏:「男武義大夫、文州刺史潘溫卿合趁赴朝參,乞依男長卿等例,除一外任宮觀。」詔特差(立)[主]管台州崇道觀。三月二十一日,吳國長公主乞赴行朝入覲。詔聽指揮起發。
紹興七年八月九日,吳國長公主乞駙馬都尉潘正夫石保吉魏鹹信柴宗慶等及見今宗室士例,除開府儀同三司,並將見任檢校少保除落檢校二字。詔:「士系任宗司十年,依故事除開府儀同三司。札與本位都監照會,自後不得妄有陳請。」
八年六月十六日,上語宰相曰:「吳國長公主數日前到,留宮中三日,為駙馬都尉潘正夫求恩數。朕語之云:『官爵豈可私許人 須與大臣商量。況近日多事,未暇及此。』」上又曰:「當此極(署)[暑],朕每日著衣服相伴飲食,蓋為長(生)[主]是哲宗之女、朕之姊也。」趙鼎曰:「陛下行家人禮於宮中,所以待長主之禮,雖盛暑不廢;至於官爵,則不以私予。此帝王之公也。」九月五日,進呈都尉潘正夫乞加恩及援例乞使相。宰執言:「祖宗封石保吉等使相,皆以勛(榮)[勞]顯著,非專為懿戚之故也。正夫何功,敢爾為請 」上曰:「在朕敦睦之義,不欲峻卻。既於國體有嫌,焉得私 當明諭之,以絕其辭。」十二日,詔:「吳國長公主同駙馬都尉潘正夫將帶一行,見今在外從便居止。所至州軍,仰守臣常切應副請給等,毋令欠闕。」
九年十一月十六日,制以檢校少保、昭化軍節度使、充醴泉觀使、駙馬都尉潘正夫開府儀同三司。二十七日,詔:「哲宗皇帝昭慈聖獻皇后止有孟忠厚潘正夫近親,餘人不得援例。」以臣僚言:「近日戚里除授每加優異,往往不用祖宗故事。豈以比年以來,外族周 ,於是深軫聖慈,務極恩意 此固陛下睦姻之厚德也。陛下之賜者甚寡,而不以為然者天下皆是,此不可不知也。前日孟忠厚以郡王出守鎮江,今潘正夫又以駙馬都尉開府儀同三司。是以歷考祖宗朝,駙馬都尉石保吉以履歷外任,嘗著效成於行營,乃於晚年纔得使相,自余皆無此除。如以郡王出守,則未之有也。忠厚、正夫儻於艱難時嘗有勳勞在人耳目,則越常制而寵異之,其誰曰不然 今徒以存撫之故,而廢祖宗之法,啟僥倖於後人,無怪乎輿論之未孚。然開府者既已敷告治廷,日傳千里矣;分符者又已就郡。臣亦嘗以為請,蒙陛下為臣道其所以矣。臣之區區,固知其無及於事,然執法,臣之職也。陛下嘗謂臣:『祖宗之法不可輒改。』臣以謂,上行法則下知所從,上廢法則下亦莫之守矣。臣願陛下特降處分,孟忠厚潘正夫差除系一時特恩,後人不得援例。仍自今改授,有非祖宗舊制,並許給舍台諫論駁,當不憚改。如此,庶幾幸門杜絕,而天下皆知陛下如天之無心也。」故有是命。
十二年六月十一日,詔差潘溫卿往婺州傳宣撫問吳國長公主,並賜銀合茶藥。可依差錢愐例立定畫一指揮施行。八月二日,吳國長公主奏:「伏聞皇太后還闕有期,乞同潘正夫、兒女、官吏等詣行在入覲,並前去迎接。」從之。
十五年三月十七日,詔:右武大夫、成州團練使帶御器械潘溫卿,特授貴州防禦使。以用母吳國長公主合得白身親屬恩澤陳乞也。
十七年十月十六日,吳國長公主奏:男舒州觀察使、帶(御)[御]器械潘溫卿昨(斡辨)[幹辦]皇城司六年,任滿,並該遇親從揀配諸班直了,當依條特轉兩官,許令回授,本家未有合回授之人,欲望將溫卿兩官恩例許於見今官上轉行一官。」詔潘溫卿可特授武寧吳國長公主札子,乞長女夫鄭珙轉行兩官,特與升擢,詔從其請。臣竊詳所奏,即非用本家合得恩例陳乞,卻創自擬定官職,仍乞特與行下,顯是過有僥求,未合公議。昔漢館陶公主為子求郎,明帝止賜之金,而不從所求。蓋自古帝王謹惜名器,皆如是也。今吳國有請,若從其自先指定,特與之,則予奪輕重不出於陛下。而此例一開,其將何以禁塞 望追還已降指揮,以稱陛下力行公道之意。」上曰:「命下逾兩旬,已被受差遣 ,乃始封駁轉官詞頭,恐非故事。可諭與令書讀。」宰臣退召賀允中到堂軍承宣使。
十九年八月二十一日,吳國長公主入覲,為男潘長卿、粹卿、端卿乞推恩。詔潘長卿特授泉州觀察使,粹卿利州觀察使,端卿閬州觀察使
二十二年十月二十六日,詔:右通直郎、新添差權通判嚴州鄭珙特除直秘閣,合門宣贊舍人潘堯夫特轉右武郎。珙系吳國長公主長女之夫;堯夫,長主駙馬都尉正夫之弟。皆以累從長主入覲,主為之請,故有是命。
二十三年六月八日,吏部言:「吳國長公主奏:有男合賜名授官,女二人合封郡主,並支破請給。詔依例施行。照例,系令中書舍人訓撰名訖,依格合補武節郎,合命詞給告。」從之。
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詔:「吳國長公主長女夫右奉議郎、直秘閣、前添差婺州通判鄭珙轉兩官,添差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指揮更不施行。」以給事中賀允中奏:「伏宰:原作「追」,據《建炎要錄》卷一七八改。,面諭聖旨,既而〔允〕中執所見,不欲中易,翌日再進呈。上曰:「雖稍後時,所論極有理,蓋慮後來援例者眾。當曲從之。」宰臣沈該等奏曰:「諫行言聽,使言者得以自安,此盛德事也。當再諭允中以陛下虛懷納諫之意。」
二十八年正月二十八日,吏部言:「吳國長公主〔乞〕孫潘昌衡、昌佐、昌輔、昌朝依秦、魯國大長公主孫錢端英等,並孫昌期、昌齡等體例,並與補授文資。本部契勘,昨秦、魯國大長公主(慶壽公主)奏孫錢端英等並吳國長公主孫潘昌期等補官體例,系是先次依格補授從義郎,後來與依格換授文資。今欲依此施行。」從之。七月九日,詔:「寧江軍承宣使、提舉台州崇道觀潘長卿,昭信軍承宣使、提舉江州太平興國宮潘端卿,舒州團練使、提舉台州崇道觀潘清卿,建寧軍承宣使、特差兩浙東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婺州駐札潘粹卿,並令任滿日各與再任。所有長卿、粹卿、清卿並溫卿各身分並元隨人請受,並與依已降指揮,依見今已請則例支破。」從吳國長公主請也。
二十九年四月二十九日,詔:吳國長公主男賜名振卿,與依格補官。六月十七日,詔:「吳國長公主生日合得度牒紫衣各一十五道,依例系折銀三百兩,令戶部支。」
三十年三月七日,吳國長公主乞:「女夫鄭珙見添差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男潘溫卿見任在京宮觀,端卿、清卿各在外宮觀,粹卿添差兩浙東路馬步軍副都總管、婺州駐札。欲(後)[候]今任滿日,各特與再任。粹卿身分請受與依已降指揮,於上供經制錢物內支給。」從之。
三十二年五月二十八日,御藥院言:吳國長公主生日,合取賜酒壹拾碩,系下駐蹕州軍應副。詔令臨安府依數支供。
紹興三十二年孝宗即位,未改元。八月二十六日,詔:「吳國長公主進封大長公主,有司擇日備禮冊命。」大長公主言,冊命乞賜寢罷。詔曰:「朕誦周詩唐棣之華,鄙漢室沁園之制。維時懿主,锺慶泰陵。屬紹服之雲初,豈推尊之可後。爰布褒優之澤,亟加大長之名。諏辰將御於昕朝,備物中頒於渙冊。遽觀需牘,祈寢祲儀。勉 謙沖,良深嘉孍。所請宜允。」二十八日,詔秦國大長公主女夫右承議郎、直秘閣鄭珙特添差兩浙東路安撫司參議官,長孫右通直郎潘昌期添差通判嚴州。並從大長公主所請也。
隆興二年九月二十七日,詔:「故秦國大長公主孫潘昌光、昌輝、昌簡、昌錡,並特授右宣義郎;曾孫志、恕並特授右承奉郎。」大長公主遺表來上,從其請也。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列傳第七》:
“秦國康懿(大)長公主,帝第三女也。始封康懿(懿康),進嘉國、慶國。
政和二年,改韓國公主,出降潘正夫。改淑慎帝姬
靖康末,與賢德懿行大長公主(慶壽公主)俱以先朝女留於汴。
建炎初,復公主號,改封吳國。覲上于越,以玉管筆、小玉山、奇畫為獻,上溫辭卻之。避地至婺州
紹興四年入見,其子堯卿等五人各進官一等。主奏言:"祖宗以來,駙馬都尉石保吉魏鹹信柴宗慶皆除使相。今正夫歷事四朝,在汴京曾建議迎陛下,至杭州又言禁衛未集,預宜防變,乞除開府。"上不許。
八年再入見。留宮中三日。時極暑,上每正衣冠對之飲食,又為正夫求恩數,上曰:"官爵豈可私與人,況今日多事,未暇及此。"時趙鼎當國,方論群臣紹述之奸,頗抑正夫。鼎去位,正夫始得開府之命。給事中劉一正言其非舊制,恐援例者多,乃詔:"哲宗惟正夫為近親,餘人毋得援。"顯仁太后(韋皇后)歸,主同秦、魯國大長公主(慶壽公主)迎於道。
十九年,又入朝。子長卿、粹卿、端卿皆自團練使觀察使,從所請也。孝宗即位,進封秦國大長主。
隆興二年薨,謚康懿
主在日,正夫官至少傅,封和國公;溫卿寧國軍承宣使,長卿寧江軍承宣使,端卿昭信軍承宣使,清卿容州觀察使,墨卿、才卿並帶團練使,其盛如此。
正夫薨於紹興二十二年,贈太傅。”

家庭成員

父親

駙馬

兒子

潘長卿、
潘粹卿、
潘端卿、
潘溫卿、
潘清卿、
潘墨卿、
潘才卿、
潘振卿。

女兒

長女潘氏,封郡主,嫁鄭珙、
次女潘氏,封郡主。

孫子

潘昌衡、
潘昌佐、
潘昌輔、
潘昌朝、
潘昌期、
潘昌齡、
潘昌光、
潘昌輝、
潘昌簡、
潘昌錡。

曾孫

潘志、潘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