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州(川陝甘結合部歷史政區)

利州(川陝甘結合部歷史政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利州是中國古代南北朝、五代、時的一個政區。西魏元欽三年(554年)改西益州為利州,唐時兩次改為郡制,北宋時升為利州路。其轄域變動較為頻繁,大體以今四川省廣元市大部為主體,長期包括今陝西省西南部和甘肅省東南部部分地區。治所在今四川廣元老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利州
  • 別名:西益州、義城郡、益昌郡
  • 行政區類別:州
  • 下轄地區:今四川北部、陝西西南部和甘肅東南部
  • 政府駐地:今四川廣元
  • 地理位置:今四川廣元大部,陝西西南部、甘肅東南部局部
  • 面積:待考
  • 人口:待考
  • 著名景點:寶峰(今鳳凰山)、劍門關、九隴山(今天瞾山)、皇澤寺
  • 起源朝代西魏
名稱來源,建置沿革,行政區劃,人口,風景名勝,

名稱來源

利州之名源於西魏大將軍尉遲迥襲取西益州,西克成都,取“順利”之意而命名為利州。

建置沿革

北朝西魏廢帝元欽二年(公元553年),改西益州為利州,轄東晉壽郡、西晉壽郡、新巴郡、南白水郡、宋熙郡等。北周置利州總管府,統屬晉壽、新巴東洛郡
隋開皇三年(583年)罷諸郡,利州直領興安縣等8縣,開皇十八年(598年),改州治興安縣為綿谷縣。大業三年(607年)廢利州總管府、利州,改置義城郡,領綿谷縣等7縣。
唐武德元年(618年),改義城郡為利州,州仍領綿谷等7縣,屬復置的利州總管府。武德三年(620年),分綿谷縣北境置金牛縣(屬褒州)及南安州和所轄三泉、嘉牟兩縣。武德七年(624年)升利州總管府為利州都督府,貞觀六年(632年)罷。天寶元年(742年)又改利州為益昌郡,領轄綿谷等6縣,乾元元年(758年)復改益昌郡為利州,轄縣未變。
山南西道利州境域略圖(唐)山南西道利州境域略圖(唐)
宋初,利州屬西川路,後屬利州路寧武軍節度(舊昭武軍)。南宋紹興十四年(1144年),利州路分置利州東路、利州西路,紹熙五年(1194年)復並為利州路,慶元二年(1196年)復分,嘉定三年(1210年)又並為利州路,嘉定十一年(1218年)仍分置利州東、西二路。
元憲宗三年(1253年)立利州,設都元帥府。至元三年(1266年)又於利州立陝西四川行中書省(至元十七年還冶京兆)。至元十四年(1277年)罷帥府,升利州為廣元府廣元路,後不復置。

行政區劃

北宋時,利州轄4縣:綿谷縣(治今廣元)、葭萌縣(治今昭化區丁家鄉)、嘉川縣(治今旺蒼縣嘉川鎮)、昭化縣(治今昭化區昭化鎮)。

人口

據《宋史》地理志載,北宋徽宗崇寧(1102年至1106年)年間,利州共有25373戶,總人口51539人。

風景名勝

清代“利州八景”,由清代廣元縣令張庚謨組織當時文人、官員,對境內風光排比篩選而來,他還親自題寫了“八景詩”。
南渡孤舟
今廣元市利州區南河蜀門大橋之下帶江域,古設渡口,是為南渡。這裡江面平靜,江水清澈,石徑掩映在柳蔭之中,孤舟深藏於蘆葦叢里。每當夕陽晚照,江面撒玉鋪金,群群鷗鷺集翔於沙灘,陣陣漁歌飄浮在寬闊的江面,此時,一葉扁舟往來於落日餘暉之中,儼如畫裡世界,乾隆《廣元縣誌·封域·山川》:“南渡孤舟,月夜常見一人駕舟,即之則不可得。縣(南門外)南河(古稱漢壽水)。”歷代文人題詠有唐溫庭筠《利州南渡》,明石崇憲、清乾隆間廣元縣令張賡謨和清末女詩人梁清芬等都以《南渡孤舟》為題吟詠利州南渡。其中以溫庭筠《利州南渡》最為著名。其詩云:
澹然空水對斜暉,曲島蒼茫接翠微。波上馬嘶看棹去,柳邊人歇待船歸。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一鷺飛。誰解乘舟尋范蠡,五湖煙水獨忘機。翻譯成現代詩為:水波搖盪水面空闊,映照著黃昏的陽光;河中小島景色蒼茫,連線著青翠的山崗。馬兒在渡船上嘶鳴,隨著波浪漸漸離去;柳蔭下人們歇息著,等待船從對岸返航。船過沙灘邊的草叢,驚散那裡群聚鷗鳥;一隻白鷺騰空而起,在萬頃江田上飛翔。誰人懂得乘著扁舟,去追尋春秋人范蠡;沉浸在五湖煙水中,把人世間名利淡忘。
晚唐著名詩人溫庭筠的這首詩屬於唐詩中的精品,被選入傳統的啟蒙讀本《唐詩三百首》。詩的首聯寫渡口環境,描繪了一幅全景圖畫:蕩漾的水波、黃昏的斜暉、河中的小島、青翠的山巒。頷聯寫待渡所見所聞:河上“棹去”;舟中“馬嘶”,“柳邊人歇”,等待船歸。動靜相映,有聲有色。頸聯寫南渡江天景象:群鷗驚飛,白鷺高翔。以萬頃江田之大見一鷺之小,以江田之靜襯托白鷺飛動,新穎生動。尾聯觸景生情,因官場失意,仕途蹉跎,由“鷗鷺忘機”的典故,引發了詩人追步范蠡泛舟五湖之念,寄託了他澹泊恬退的心境和對自由生活的嚮往。
烏龍寶頂
利州城區嘉陵江西岸的烏龍山巔,一峰陡起,突聳如笠。古時,峰旁有一井泉,清冽甘美,四時不竭。峰頂平坦,相傳有仙人奕棋於此。唐李商隱詩文:神劍飛來不易銷,碧潭珍重駐蘭橈。自攜明月移燈疾,欲就行雲散錦遙。河伯軒窗通貝闕,水宮帷箔卷冰綃。此時燕脯無人寄,雨滿空城蕙葉雕。
寶峰夜月
廣元老城東山(亦稱鳳凰山)之巔,古稱寶峰。上有天然池沼,逢大旱不枯,終年碧波蕩漾,清水澄澈。清張賡謨詩文:利州城起鳳凰麓,鳳距嶙峋高矗矗。半翼舒來列寶屏,巔有靈湫漾輕縠。陣陣霜風秋波盈,樓頭簾卷新鏡明。天邊月晦無明月,偏向寶峰池中生。
金山晚照
廣元城北的金城山,古稱金山。五代十國之時,後蜀孟昶在此築金山寨,因而得名。清張賡謨詩文:上舂晼晚天欲暮,彩霞連射珊瑚樹。珠光熠耀翠雲間,赤城流焰爭四布。由來有金山方鳴,而今看山金鑄成。前溪影落風不定,琉璃破碎錦鱗生。
九峰排戟
九峰是指廣元縣西二十里之九隴山(屬今天瞾山林場),山環九十九峰,排列如戟(古代兵器之一種)。相傳秦末亂世之時,漢高祖為漢王駐軍漢中,曾派將於此處插旗招兵,是為漢王寨。張賡謨詩文:蜀山攢黛多崇峻,九十九峰插萬仞。千年偶駐赤帝營,至今排戟作嚴陣。長劍倚天天外長,光搖碧落參微茫。日暮白雲吹不散,陰陰猶覆溫公堂。
雪峰樵歌
在現城區雪峰街道辦事處,古時有寺名雪峰,雪峰寺後,山腰有二大石崎立,相傳有樵夫常歌於石上,風雨不輟,至則歌聲出石中,古人傳為異跡。清梁清芬詩文:雪峰仙境望嵯峨,舊有樵夫石上歌。斷續聲分通古徑,兩肩煙雨任銷磨。
丙穴魚潛
丙穴,在原廣元縣城北十五里今工農鎮小塘村之嘉陵江岸,該處石崖壁立,中空成穴。每年仲春二月上已前後,嘉魚從穴中魚貫而出,秩序井然游向大江,里人爭相捕撈,其味鮮美無比。清張賡謨詩文:石櫃閣下巴字水,上連丙穴清且泚。年年看春上巳前,恆見潛魚澄潭裡。潭裡有魚嘉無倫,漁戶結網復垂綸。勖哉鯤鮞戒無取,留待滿尺能幾旬?
朝天曉霞
朝天,指今廣元城北朝天關及關下的明月峽一帶的地域(今屬朝天區),每當旭日初升,萬道霞光之中,山若鋪錦,水若泛銀,風光奇麗,燦若仙境。清黎啟明詩文:朝來走馬近朝天,萬道霞光似欲燃。風情恰似逆霄雨,雲腳翻成破浪船。峽上有人皆日曬,山間無地不花鮮。再到龍門回首望,瓊樓玉宇澈日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