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失常

心率失常

臨床上按律失常發作時心率的快慢分為快速性和緩慢性心律失常兩大類,前者見於過早搏動心動過速、心房顫動和心室顫動等;後者以竇性緩慢性心律失常和各種傳導阻滯為常見。

基本介紹

  • 別稱:心律失常
  • 常見病因:各種器質性心血管病
  • 類型過早搏動
  • 發生機制:衝動形成的異常
簡介,類型,發生機制,診斷,治療,自我辨別,心律失常的保健,

簡介

心律失常是指心臟衝動的起源部位、心搏頻率和節律以及衝動傳導的任一異常而言。可由各種器質性心血管病、藥物中毒電解質酸鹼平衡失調等因素引起,部分心律失常也可因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

類型

過早搏動,簡稱早搏,又稱期前收縮。是心臟某一部位過早地形成衝動引起的心臟搏動。根據發生部位不同分為房性、交界區性和室性。早搏可不引起症狀,如無器質性心臟病預後良好,部分病人可有心悸,頭暈,乏力,可對症治療,如有器質性心臟病應治療其基礎心臟病。
心率失常心電圖心率失常心電圖
心房撲動與心房顫動。心房撲動時,心房率常在220~360次/分,一般不能全部下傳心室,由於生理性房室阻滯而形成2∶1或3∶1下傳,偶有1∶1房室傳導者。心房顫動為房內多灶微折返的極速心律失常,頻率350~600次/分,心室節律不齊,120~160次/分。心房撲動和心房顫動常見於風濕性心臟病、甲狀腺功能亢進、冠心病、心肌病高血壓性心臟病等。不少心房顫動患者的發病原因不明。
③室上性陣發性心動過速。是陣發性快速而規則的異位心律心率一般160~220次/分,但也有慢至130次/分或快達300次/分的。按發生機制可分為心房性、房室結折返性和房室旁路折返性3類,常見於無器質性心臟病者,病因不明,也可見於風濕性心臟病、心肌病、冠心病等。臨床表現為突然發作,持續數秒、數分至數小時,甚至數天突然中止,發作嚴重者可引起心腦等器官供血不足,導致血壓下降、頭暈、噁心、心絞痛或昏厥。
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連續3個以上的室性早搏為室性心動過速,多見於器質性心臟病患者。持續性室速為持續時間在30秒以上或30秒內發生嚴重血流動力學障礙者,非持續性室速指30秒內自行終止者。扭轉型室速是一種特殊類型室速,多見於長QT綜合徵,分先天性和獲得性兩類。室速若不及時治療可轉為心室顫動,心室顫動是最嚴重的心律失常,需立即進行電除顫轉復心律。
心動過緩。成人心率低於60次/分稱心動過緩,由病態竇房結綜合徵房室傳導阻滯引起。

發生機制

1.衝動形成的異常:
竇房結,結間束,冠狀竇口附近,房室結的遠端和希室束-普肯耶系統等處的心肌細胞具有自律性。自主神經系統興奮性改變或其內在病變,均可導致不適當的衝動發放。此外,原來無自律性的心肌細胞,如心房,心室細胞,亦可在病理狀態下出現異常自律性,諸如心肌缺血,藥物,電解質紊亂,兒茶酚胺增多等均可導致異常自律性的形成。
2.衝動傳導異常:
心率失常知識心率失常知識
折返是所有快速心律失常中最常見的發生機制。
心律失常的分類:
1.衝動形成異常
(1)竇性心動過速(2)竇性心動過緩(3)竇性心律不齊(4)竇性停泊
2)異位心率
①被動異位心率(1)逸博(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2)陣發性心動過速(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
②主動異位心率(1)期前收縮(房性,房室交界性,室性);(2)陣發性心動過速(房性,房室交界性,房室折返性,室性);(3)心房撲動心房顫動(4)心室撲動,心室顫動
2.衝動傳導異常
1)生理性干擾及房室分離
2)病理性(1)竇房傳導阻滯(2)房內傳導阻滯(3)房室傳導阻滯(4)束支或分支阻滯(左,右束支及左束支分支傳導阻滯)或室內阻滯
3)房室間傳導途徑異常預激綜合症

診斷

心律失常心電圖心律失常性質的確診大多要靠心電圖,但相當一部分病人可根據病史和體徵作出初步診斷。詳細追問發作時心率、節律(規則與否、漏搏感等),發作起止與持續時間。發作時有無低血壓、昏厥或近乎昏厥、抽搐、心絞痛或心力衰竭等表現,以及既往發作的誘因、頻率和治療經過,有助於判斷心律失常的性質。
心率失常知識心率失常知識
發作時體檢應著重於判斷心律失常的性質及心律失常對血流動力狀態的影響。聽診心音了解心室搏動率的快、慢和規則與否,結合頸靜脈搏動所反映的心房活動情況,有助於作出心律失常的初步鑑別診斷。心率緩慢(<60次/min)而規則的以竇性心動過緩、2∶1或3∶1或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或竇房阻滯、房室交接處心律為多見。心率快速(>100次/min)而規則的常為竇性心動過速、室上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或房性心動過速伴2∶1房室傳導,或室性心動過速。竇性心動過速較少超過160次/min,心房撲動伴2∶1房室傳導時心室率常固定在150次/min左右。不規則的心律中以過早搏動為最常見,快而不規則者以心房顫動或撲動、房性心動過速伴不規則房室傳導阻滯為多;慢而不規則者以心房顫動(洋地黃治療後)、竇性心動過緩伴竇性心律不齊、竇性心律合併不規則竇房或房室傳導阻滯為多見。心律規則而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大炮音),尤其是伴頸靜脈搏動間斷不規則增強(大炮波)的,提示房室分離,多見於完全性房室傳導阻滯或室性心動過速。
頸動脈竇按摩對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影響有助於鑑別診斷心律失常的性質。為避免發生低血壓、心臟停搏等意外,應使患者在平臥位有心電圖監測下進行,老年人慎用,有腦血管病變者禁用。每次按摩一側頸動脈竇,一次按摩持續時間不超過5秒,可使心房撲動的室率成倍下降,還可使室上性心動過速立即轉為竇性心律。
心律失常發作時的心電圖記錄是確診心律失常的重要依據。應包括較長的Ⅱ或V1導聯記錄。注意P和QRS波形態、P-QRS關係、PP、PR與RR間期,判斷基本心律是竇性還是異位。房室獨立活動時,找出P波與QRS波群的起源(選擇Ⅱ、aVF、aVR、V1和V5、V6導聯)。P波不明顯時,可試加大電壓或加快紙速,作P波較明顯的導聯的長記錄。必要時還可以用食管導聯或右房內電圖顯示P波。經上述方法有意識地在QRS、ST和T波中尋找但仍未見P波時,考慮有心房顫動、撲動,房室交接處心律或心房停頓等可能。通過逐個分析提早或延遲心搏的性質和來源,最後判斷心律失常的性質。
發作間歇期體檢應著重於有無高血壓、冠心病、瓣膜病心肌病、心肌炎等器質性心臟病的證據。常規心電圖、超聲心動圖心電圖運動負荷試驗、放射性核素顯影、心血管造影等無創和有創性檢查有助於確診或排除器質性心臟病。
動態心電圖通過24小時連續心電圖記錄可能記錄到心律失常的發作,自主神經系統對自發心律失常的影響,自覺症狀與心律失常的關係,並評估治療效果。然而難以記錄到不經常發作的心律失常。
有創性電生理檢查除能確診緩慢性心律失常和快速心律失常的性質外,還能在心律失常發作間歇應用程式電刺激方法判斷竇房結和房室傳導系統功能,誘發室上性和室性快速心律失常,確定心律失常起源部位,評價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效果,以及為手術、起搏或消融治療提供必要的信息。
信號平均心電圖(signalaveragedECG)又稱高分辨體表心電圖(highresolutionbodysurfaceECG),可能在體表記錄到標誌心室肌傳導延緩所致局部心肌延遲除極的心室晚電位。心室晚電位的存在為折返形成提供了有利基礎,因而記錄到心室晚電位的病人,其室性心動過速、心室顫動和猝死發生的危險性相應增高。
運動試驗可能在心律失常發作間歇時誘發心律失常,因而有助於間歇發作心律失常的診斷。抗心律失常藥物(尤其是致心室內傳導減慢的藥物)治療後出現運動試驗誘發的室性心動過速,可能是藥物致心律失常作用的表現。

治療

心律失常知識心律失常的治療應包括發作時治療與預防發作。除病因治療外,尚可分為藥物治療和非藥物治療兩方面。
病因治療包括糾正心臟病理改變、調整異常病理生理功能(如冠脈動態狹窄、泵功能不全、自主神經張力改變等),以及去除導致心律失常發作的其它誘因(如電解質失調、藥物不良副作用等)。
藥物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一般選用增強心肌自律性和(或)加速傳導的藥物,如擬交感神經藥(異丙腎上腺素等)、迷走神經抑制藥物(阿托品)或鹼化劑(克分子乳酸鈉或碳酸氫鈉)。治療快速心律失常則選用減慢傳導和延長不應期的藥物,如迷走神經興奮劑(新斯的明、洋地黃製劑)、擬交感神經藥間接興奮迷走神經(甲氧明、苯福林)或抗心律失常藥物。
非藥物治療包括機械方法興奮迷走神經,心臟起搏器,電復律,電除顫,電消融,射頻消融和冷凍或雷射消融以及手術治療。反射性興奮迷走神經的方法有壓迫眼球、按摩頸動脈竇、捏鼻用力呼氣和摒住氣等。心臟起搏器多用於治療緩慢心律失常,以低能量電流按預定頻率有規律地刺激心房或心室,維持心臟活動;亦用於治療折返性快速心律失常和心室顫動,通過程式控制的單個或連續快速電刺激中止折返形成。直流電復律和電除顫分別用於終止異位性快速心律失常發作和心室顫動,用高壓直流電短暫經胸壁作用或直接作用於心臟,使正常和異常起搏點同時除極,恢復竇房結的最高起搏點。為了保證安全,利用患者心電圖上的R波觸發放電,避免易惹期除極發生心室顫動的可能,稱為同步直流電復律,適用於心房撲動、心房顫動、室性和室上性心動過速的轉復。治療心室撲動和心室顫動時則用非同步直流電除顫。電除顫和電復律療效迅速、可靠而安全,是快速終止上述快速心律失常的主要治療方法,但並無預防發作的作用。

自我辨別

看既往病史和原發病 如果心律失常為首次發作,本人既往健康,未患過心臟病、糖尿病、甲狀腺功能亢進等疾病,則多為非器質性的,或程度較輕,可觀察一段時間。若為多次、反覆發作,本人又患過心臟病、糖尿病、高血壓病、動脈硬化或高脂血症、甲狀腺功能亢進等重要疾病,則多為器質性的。
看發作誘因 如果心律失常是在情緒激動、重體力勞動、劇烈運動和發熱時出現,或在大量飲酒、飲茶、喝咖啡、連續吸菸、服用某些藥物(如阿托品洋地黃奎尼丁)之後出現,則屬於正常現象。相反,若查不出明顯誘因,則應進一步查清原因。
看起病快慢及持續時間 一般說來,心律失常若起病迅猛且持續時間較長,則多表現病情較急、較重,應及早就醫。相反,若起病較緩、持續時間短,則多提示病情較輕,可觀察一段時間。
看頻發或偶發 心律失常發作的頻率與病情輕重關係密切。若發作不頻,如早跳等每分鐘在5次以下,多提示病情較輕;若每分鐘在5次以上或更多,則提示病情較重,不可掉以輕心。
看伴有症狀 有無伴發症狀是判斷心律失常輕重緩急的重要指標。
若發作時伴有頭暈、胸悶、胸痛、氣急、多汗、顏面蒼白或青紫、四肢發冷、抽搐、昏厥等,則提示病情較重、較急,多由器質性病變所致,不容忽視,應立即就醫。
看檢查結果及血壓情況 如果發現心律不齊患者的血脂、血黏度、血膽固醇明顯增高,或血壓顯著增高,同時年齡又偏大,應提高警惕,要考慮心血管病變的可能,及早進行全面、系統檢查。
看心電圖檢查結果 凡曾經出現過非生理性心律失常者,都應進行心電圖檢查。最好做一次動態心電圖,持續觀察24小時而未發現異常者,則基本上可以排除器質性心律失常。相反,若心電圖明顯異常,則不可掉以輕心。
心律失常的病因相當複雜,對其確診和治療,必須由有經驗的內科醫生,尤其是心血管病專科醫生進行。

心律失常的保健

完全預防發生有時非常困難,但可以採取適當措施,減少發生率。
(1)預防誘發因素 一旦確診後病人往往高度緊張、焦慮、憂鬱,嚴重關注,頻頻求醫,迫切要求用藥控制心律失常。而完全忽略病因、誘因的防治,常造成喧賓奪主,本末倒置。
(2)穩定的情緒 保持平和穩定的情緒,精神放鬆,不過度緊張。精神因素中尤其緊張的情緒易誘發心律失常。所以病人要以平和的心態去對待,避免過喜、過悲。過怒,不計較小事,遇事自己能寬慰自己.
(3)自我監測在心律失常不易被抓到時,病人自己最能發現問題。有些心律失常常有先兆症狀,若能及時發現及時採取措施,可減少甚至避免再發心律失常。
(4)合理用藥心律失常治療中強調用藥個體化,而有些病人往往願意接收病友的建議而自行改藥、改量。這樣做是危險的。病人必須按要求服藥,並注意觀察用藥後的反應。有些抗心律失常藥有時能導致心律失常,所以,應儘量少用藥,做到合理配伍。
(5)定期檢查身體定期複查心電圖,電解質、肝功、甲功等,因為抗心律失常藥可影響電解質及臟器功能。用藥後應定期複診及觀察用藥效果和調整用藥劑量。
(6)生活要規律養成按時作息的習慣,保證睡眠。因為失眠可誘發心律失常。運動要適量,量力而行,不勉強運動或運動過量,不做劇烈及競賽性活動,可做氣功、打太極拳。洗澡水不要太熱,洗澡時間不宜過長。養成按時排便習慣,保持大便通暢。飲食要定時定量。節制性生活,不飲濃茶不吸菸。避免著涼,預防感冒。不從事緊張工作,不從事駕駛員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