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羅鮭

哲羅鮭

哲羅鮭(學名:Hucho taimen),是一種冷水性的淡水食肉魚,主要分布在亞洲北部地區,西至伏爾加河流域、東至伯朝拉河流域、南至黑龍江流域,北至勒拿河流域均有發現。哲羅鮭大部分時間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溪水中,冬季在較深的水體如大江幹流、湖泊中越冬,春季向溪流洄游產卵。性兇猛,體型大,身長在1米以上,但曾經有發現長達4米,重達90公斤的個體,捕食魚類及在依水生活的蛙類、蛇類、鼠類、鳥類等。哲羅鮭肉味鮮美,為珍貴魚類。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哲羅鮭
  • 別稱:Huchen、者羅魚、折羅魚、哲綠魚(東北),大紅魚(新疆)
  • 二名法:Hucho taimen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輻鰭魚綱
  • :骨鰾總目;鮭形目
  • :鮭科
  • :哲羅魚屬
  • :哲羅鮭
  • 分布區域亞洲北部地區
  • 瀕危等級:易危
外形特徵,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人工養殖,引用檔案,環境條件,飼養條件,放養準備,魚种放養,飼養管理,魚病防治,相關故事,入選“湖怪”,新聞連結,社會猜測,

外形特徵

體長,略側扁,呈圓筒形。頭部平扁,吻尖,口裂大,端位。上頜骨明顯、游離,向後延伸達眼後緣之後。上下頜、犁骨和舌上均有向內傾斜的銳齒。鱗極細小,橢圓形,鱗上環片排列極為清晰,無輻射溝,側線鱗193-242枚,側線完全。
哲羅魚哲羅魚
脂鰭較發達。背部青褐色,腹部銀白。頭部、體側有多數密集如粟粒狀的暗黑色小十字形斑點。產卵期雌雄體全顯示出青銅色,腹鰭尾鰭下葉為橙紅色,雄魚更加明顯。幽門盲囊205-219。

生活習性

哲羅鮭為冷水性的純淡水兇猛食肉性魚類。終年絕大部分時間棲息在低溫(15℃以下)、水流湍急的溪流里。冬季因受水位的影響,在結冰前逐漸向大江或附近較深的水體裡移動,尋找適於越冬的場所。春季開江後,即溯河向溪流作生殖洄游,8月以後向幹流移動。黑龍江沿江一帶漁民有“細鱗、哲羅,七上八下”的諺語,這是指細鱗魚和哲羅魚的洄游規律。性成熟需5齡,體長達40-50厘米。生殖期於5月中旬開始,水溫在5-10℃左右,親魚集群於水流湍急、底質為砂礫的小河川里產卵,親魚的產卵方式與大麻哈魚相同。親魚有埋卵和護巢的習性。產卵後大量死亡,尤以雄魚為更多。仔魚喜潛伏在砂礫空隙之間,不常遊動。哲羅魚非常貪食,是淡水魚中最兇猛的魚種之一。覓食時間多在日出前和日落後,由深水游至淺水岸邊捕食其它魚類和水中活動的、鼠類和水鳥等,其它時間多潛伏在溪流兩岸有蔭蔽的水底。一年四季均索食,夏季水溫稍高時,食慾差些,甚至有停食現象;冬季不停止攝食,僅生殖期停止攝食。
哲羅鮭(圖3)哲羅鮭(圖3)

分布範圍

哲羅鮭多分布於我國境內的黑龍江圖們江額爾齊斯河等水系。國外分布於俄羅斯西伯利亞勒拿河到伯朝拉河,東歐的伏爾加河與烏拉爾河上游等河流。
哲羅鮭(圖4)哲羅鮭(圖4)
哲羅鮭的資源量無詳細報導,但據《黑龍江省漁業資源》(1985)記載,在黑龍江,哲羅鮭的數量較過去顯著減少,全省漁獲物中幾乎不占比重。主要由於繁殖期過度捕撈,使補充群體大為減少,以及環境污染破壞生存的環境條件等造成資源量顯著下降。目前尚未制定有效的保護措施。
哲羅鮭的生長環境對其身長及大小影響較大,在食物充足的條件下,其身長甚至可以達到3米以上。

人工養殖

引用檔案

下列檔案中的條款通過本標準的引用而成為本標準的條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隨後所有的修改單(不包括勘誤的內容)或修訂版均不適用本標準,然而,鼓勵根據本標準達成協定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這些檔案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檔案,其最新版本適用於本標準。
GB 11067 漁業水質標準
GB 1078 飼料衛生標準
NY 5051 無公害食品 淡水養殖用水水質
NY 5071 無公害食品 漁用藥物使用準則
NY 5072 無公害食品 漁用配合飼料安全限量
SC/T 1030.5 劃鱒養殖技術規範 池塘飼養食用魚技術
SC/T 1030.7 劃鱒養殖技術規範 配合顆粒飼料

環境條件

水量充足。水源水質應符合GB11607的規定,養殖用水水質應符合NY 5051 的規定。

飼養條件

(1) 養殖池構造
哲羅魚食用魚養殖宜採用有流水條件的水泥池,以長方形為宜,長寬比為8:1~10:1。每個池塘面積不宜超過200㎡,水深0.6m~0.8m。池塘以並聯排列為宜。養殖池上方應搭設棚架。
(2) 水溫要求
適宜水溫13℃~20℃,最適水溫13℃~16℃,最高水溫不得超過23℃。
(3) 池水調節
池水交換率應在2次/h以上,流速保持0.02m/s~0.16m/s。

放養準備

按SC/T 1030.5 的規定執行。

魚种放養

(1) 魚種質量
放養魚種的質量和規格按SC/T 1030.5執行。
(2) 魚种放養
放養量應根據注水量、池水交換率和飼養面積確定。放養量為:規格20g~50g的魚种放養密度一般在80尾/㎡~100尾/㎡;規格100g的魚种放養密度一般在40尾/㎡~50尾/㎡;規格150g的魚种放養密度一般在20尾/㎡~30尾/㎡;規格200g的魚种放養密度一般在15尾/㎡~25尾/㎡。

飼養管理

1、飼料
(1)飲料質量
應符合SC/T 1030.7 和GB13078的規定。
(2)飲料安全限量的規定。
應符合NY 5072的規定。
(3)不同飼料對哲羅鮭生長性能和營養成分的影響
實驗:在人工養殖條件下,分別投餵野生鯽魚和人工飼料對哲羅鮭生長性能和營養成分進行比較。每組養殖實驗魚50尾,每個實驗組設3個重複,試驗水溫 10.8~16.5,pH 值 7.2~7.5,溶氧>6.0mg/L,試驗共進行 56d。試驗結果:野生鯽組增重率、特定生長率、肥滿度、水分均顯著高於人工飼料組(P<0.05) 野生鯽組粗脂肪顯著低於配合飼料組(P<0.05) 兩試驗組魚體粗蛋白、粗灰分、肌肉胺基酸含量及組成差異均不顯著(P>0.05) 野生鯽組與人工飼料組相比,野生鯽組哲羅鮭生長性能較好,魚體成分發生改變,而肌肉胺基酸營養價值未發生變化。
2、投飼
採取馴化投飼法,投餵應防止飽食或過量,投餵方法可參照SC/T 1030.5的規定。
3、 水的調控
(1)水溫的調控
在養殖期內,採用兩種方法調控不溫:在冬季、早春和晚秋氣溫較低時,在棚架上加蓋塑膠棚布來提高池水的溫度;在氣溫較高的夏季,撤掉棚布,用增加池水的交換量來降低池水的溫度。
溫度對哲羅鮭幼魚的影響:溫度對哲羅鮭幼魚體長生長率、體重增長率和存活率存在顯著差異。哲羅鮭幼魚生長的最適溫度範圍為 15 ~ 18℃, 上限溫度為24℃。Quadratic 和 Boltzmann 模型能很好估計不同溫度下的哲羅鮭幼魚的體長和體重生長過程,可以用來估計哲羅鮭的養殖產量。
(2)水質的調控
養殖用水溶解氧應保持在4.5mg/L以上,氨氮應控制在0.075mg/L以下。可套用羅茨鼓風機向池中供氧,並通過曝氣降低氨氮含量。一般情況下,鼓風機每kw可滿足向300㎡養殖水面供氧。及時排污,保持池水環境衛生。此條件魚生長較快,不易發病。
4、日常管理
按SC/T 1030.5的規定執行。

魚病防治

1、預防
(1)貫徹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原則。
(2)池塘和工具應嚴格消毒。
(3) 根據哲羅魚的生活習性,創造良好的養殖條件。
2、治療
(1)常見魚病的防治方法見附錄A。
(2)漁藥的使用和休藥期按照NY 5071的有關規定。

相關故事

入選“湖怪”

“由於水質能見度問題,這次探險並沒有什麼突破性的收穫,明年6月喀納斯湖最清澈的時候,我們將再去一探究竟。”昨天,記者見到了22日返京的喀納斯湖“水怪”探險隊隊長鬍京玉。剛剛結束21天的探險之旅,胡隊長稍顯疲憊,但腦子裡已經開始盤算著下一次的出征計畫了。胡京玉隊長向記者透露,據一些一直在當地考察的科學家判斷,哲羅鮭“摘取”“喀納斯湖水怪”“頭銜”的可能性最大。胡隊長介紹,一般的潛水項目只有20-30米,可是喀納斯湖平均深度為90米,最深地方達到188米,而且喀納斯湖又處於空氣比平原稀薄的高原上,水質密度很大,每下潛一米都會感到比平原湖泊壓強更大,更加困難。“讓人心理壓力最大的一點,則是喀納斯湖的極低的能見度,這些正是我們決定明年6月繼續探險的重要原因。”胡隊長說。
由於喀納斯湖上游的白湖是個碳酸鹽湖泊,每年冰凍開封後,便會向喀納斯湖傾入大量白色碳酸鹽物質,使得喀納斯湖渾濁起來。“在這次探險中,有時只有等著魚撞到你的臉上,你才能看到它們,對於尋找水下不明生物,基本不可能。”
“雖然這次沒有看見水怪,但經過在當地的了解,一種名為哲羅鮭的肉食性大紅魚已經成為了科學家們關注的焦點”,另外可能性較小的一種猜測認為水怪可能是“蛇頸龍”。
據了解,哲羅鮭俗稱大紅魚,屬魚綱鯡形目鮭科,是北方一種珍稀的冷水型食肉魚類,主要分布於東北部的黑龍江、鴨綠江和新疆的額爾齊斯河等地區。這種魚生性兇猛、機警,長年隱沒在水中,繁殖季節魚體呈紅褐色。哲羅鮭成年體最大的重量在50公斤左右,長達2米左右,口腔內上、下頜均排列有尖銳的利齒,背部生有肉鰭。幼魚以小魚為食,大魚常吞食浮游水面的野鴨等野生水禽,也吃湖中的水獺、大水鼠。胡京玉告訴記者,在當地的博物館裡就有一條長近兩米的哲羅鮭標本。但據當地百姓講,這條根本不算大,他們還見過更大的紅魚。

新聞連結

喀納斯是蒙古語,意為“美麗富饒、神秘莫測”。喀納斯湖是一個坐落在阿爾泰深山密林中的高山湖泊,是有名的“變色湖”,湖面會隨著季節和天氣的變化而時時變換顏色:晴天深藍綠色;陰雨天暗灰綠色;夏季炎熱的天氣里湖水會變成微帶藍綠的乳白色。喀納斯湖有幾大奇觀,一是千米枯木長堤,這是喀納斯湖中的浮木被強勁谷風吹著逆水上漂,在湖上游堆聚而成的;二是據說湖中有巨型“湖怪”,常常將在湖邊飲水的馬匹拖入水中;三是雨過天晴時才有的奇景———喀納斯雲海佛光。
6月7日下午(台北時間19時50分左右),在喀納斯湖景區旅遊觀光的7名北京遊客乘坐遊艇行至三道灣附近停船拍照的時候,當時水面平靜,正在拍照的遊客們突然發現離遊船200米左右的水面激起1米多高的浪花,兩個不明黑色大物躍出水面,一前一後,魚躍前行……

社會猜測

猜測因質疑而生:
1.專家:喀納斯“湖怪”可能是哲羅鮭
新疆生態學會理事長、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國映認為,“湖怪”可能是哲羅鮭。這一說法他在20年前親眼目睹“湖怪”現身時就已認定。
他分析認為,在喀納斯湖中生活的只有8種魚,而其中只有江鱈魚和哲羅鮭可能長到1米以上,但江鱈魚一般生活在水底,而哲羅鮭會浮出水面。(這是一條從喀納斯湖中捕到的哲羅鮭標本,它長約1米45,體重40公斤左右。這種魚的體形狹長,頭部扁平,滿嘴都是鋒利的牙齒,即使在上下齶和舌頭上也布滿倒刺,咬住食物,很難逃脫。)
2.尼斯湖水怪是百歲鰻魚?
專門進行此類研究的科學家弗利曼說,根據現有拍攝到的水怪照片判斷,尼斯湖水怪實際上是好幾條七八米長的老鰻魚。他認為,尼斯湖的幾條鰻魚大概已活了100歲左右。
3.新疆喀納斯湖真有怪獸嗎,“湖怪”到底是什麼?
最近,“湖怪”頻現新疆喀納斯湖,引起社會公眾的廣泛關注。這個高山湖存在“湖怪”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湖怪”怎樣才能確認?為此,記者採訪了中國科學院的有關專家。
“我個人認為喀納斯湖裡不太可能有‘湖怪’,因為湖水的溫度非常低,湖裡魚類的生長速度很慢,要長到一丈多長几乎是不可能的。”上世紀80年代末曾經“探訪”過喀納斯湖的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王洪道斬釘截鐵地說。
(在中國傳說有水怪的地方很多,除了新疆的喀納斯湖之外,在我國最大的內陸湖泊青海湖、吉林長白山的天池、河南泌陽的銅山湖、以及湖北洪湖市的一個水潭裡都傳說有水怪,但這些傳聞沒有一個變成驚天動地的事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