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川船橋戰爭

市川船橋戰爭

市川船橋戰爭(市川・船橋戦爭、いちかわ・ふなばしせんそう)是江戶無血開城後,由舊幕府軍撒兵隊與新政府軍在南關東地區展開的一場戰鬥,屬戊辰戰爭。又被稱為船橋之戰。這場戰爭使新政府軍鞏固了對江戶的控制,並對關東諸藩的投降起到推動作用。

基本介紹

  • 名稱:市川船橋戰爭
  • 時間:1868年5月24日
  • 參戰方:新政府軍、舊幕府軍
  • 結果:新政府軍勝利
基本戰況,簡介,其他資料,背景,經過,戰後處理,人物結局,

基本戰況

簡介

所屬戰爭:戊辰戰爭
戰鬥日期:1868年5月24日(和歷:慶應4年閏4月3日)
戰場:下總國市川・船橋
結果:新政府軍勝利
交戰勢力:新政府軍、舊幕府軍
指揮:岡山藩藩士(新政府軍)、佐土原藩藩士(新政府軍)、榎本武揚(舊幕府軍)、大鳥圭介(舊幕府軍)、福田道直(舊幕府軍)
兵力對比:新政府軍800人、舊幕府軍2000人
傷亡:新政府軍20人戰死、舊幕府軍13人戰死

其他資料

戊辰戰爭包括的戰役依次為:鳥羽伏見之戰 - 阿波沖海戰甲州勝沼之戰宇都宮城之戰 – 市川船橋戰爭 – 上野戰爭北越戰爭 – 朝日山之戰 – 八丁沖之戰 – 會津戰爭白河口之戰二本松之戰 - 母成峠之戰 – 秋田戰爭 – 宮古灣海戰箱館戰役二股口之戰箱館灣海戰

背景

1868年5月3日(和歷:慶應4年4月11日)江戶無血開城,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蟄居於水戶藩。對此不滿的舊幕府的武士紛紛離開江戶:榎本武揚率海軍前往館山;大鳥圭介率陸軍前往市川;福田道直率撒兵隊(新制步兵隊)前往木更津。
無血開城的第二天,福田道直率領2000名撒兵隊隊員到達木更津。他聽說大鳥圭介已經到達市川國府台,於是派江原鑄三郎帶領第1大隊的300名士兵前往增援,隨後又派出第2大隊和第3大隊共600名士兵接應。然而,就在撒兵隊前往支援的前一天,大鳥圭介與新選組副隊長土方歲三匯合併收到了近藤勇被捕的訊息,大鳥圭介立刻將作戰計畫改為前往日光山與會津藩匯合。因此,從木更津趕來的撒兵隊撲了個空,市川的舊幕府軍早已離開。
大鳥圭介北上撤離後撒兵隊突然出現在市川,新政府軍在意外之餘派岡山藩負責勸說撒兵隊投降。5月17日(和歷:4月25日),談判在八幡進行,岡山藩命令江原鑄三郎於3日內解除武裝。江原鑄三郎一方面與大鳥圭介失去了聯繫,另一方面考慮憑他一人之力難以奪回江戶,解除武裝若能使德川家再度興旺起來則可以接受新政府軍的要求。但這樣的想法遭到隊內強硬派的反對,是否投降一時間拿不出統一的意見。
與此同時,新政府軍作出了下列部署:來自福岡藩的100名藩士駐紮於行德;來自岡山藩的100名藩士駐紮於八幡;來自佐土原藩的200名藩士駐紮於鐮谷;剩餘的安濃津藩藩士及部分德島藩援軍總計400人留守市川大本營。5月20日(和歷:4月28日),新政府軍4個藩的隊長開會決定,若撒兵隊兩天后仍不投降就對其發起攻擊。5月23日(和歷:閏4月2日),新政府軍向撒兵隊發出最後通牒,但撒兵隊拒不投降。江原鑄三郎認為在新政府軍進攻之前應先下手為強,於是決定第二天向岡山藩發起攻擊。

經過

5月24日(和歷:閏4月3日)早晨5點,撒兵隊向駐守八幡的岡山藩發起攻擊。岡山藩受到突襲而陷入混亂,雖然安濃津藩亦發起炮擊作為支援,但不久就被撒兵隊奪走了2門大炮,岡山藩和安濃津藩全線崩潰並撤退到後方的弘法寺。上午,安濃津藩和薩摩藩的援軍趕到,但此時戰況一轉,撒兵隊放棄了八幡戰線而全軍徹向船橋
另一方面,駐守鐮谷的佐土原藩聽到八幡方向傳來的炮聲,誤認為是岡山藩、安濃津藩在攻擊撒兵隊,於是開始向船橋方面移動準備與兩藩匯合,途中遭遇了埋伏在馬込澤、夏見等地的撒兵隊別動隊。當佐土原藩擺脫了別動隊並進入船橋時,結果卻大出意料。在船橋大神宮的營部中,佐土原藩收到了撒兵隊於市川大敗新政府軍並進軍船橋的訊息。
不得不獨自應戰撒兵隊的佐土原藩在大神宮西側設定了炮台,南側和北側則設定別動隊配合炮擊。到達船橋的撒兵隊在大神宮北側與佐土原藩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大神宮也因中彈起火而最終崩塌。同時,駐守行德的福岡藩與前來支援的薩摩藩一同控制了進入船橋的入口,並切斷了外部與船橋的聯絡。對此毫不知情的撒兵隊後隊仍按原計畫徹往船橋,於是遭到夾擊而大敗,隊員們甚至不管已經負傷的江原鑄三郎而紛紛逃走。為了防止撒兵隊殘黨的抵抗,佐土原藩下令火燒船橋。當天正趕上大風,船橋的3個村814間房屋全部燒毀,幸好第二天下雨,才控制住火勢蔓延。新政府軍成功的獲得了船橋的控制權並取得了整場戰鬥的勝利。

戰後處理

戰鬥結束的第二天,新政府派特使調查各地受災情況,並決定向市川發放500兩、船橋發放500兩用於戰後重建,以此來消除兩地人民對新政府軍的敵意。此後,福田道直帶領留在木更津的撒兵隊逃走,南關東地區除請西藩以外的房總諸藩也都表示願意歸順新政府。

人物結局

在戰爭中受傷的江原鑄三郎則秘密逃往江戶投降了新政府。後改名為“江原素六”,成為日本的一位政治家、教育家。
1874年(和歷:明治7年),千葉縣獲得了供奉和祭奠在這場戰爭中陣亡的將士們(含舊幕府軍將士)的許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