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津戰爭

會津戰爭

會津戰爭是戊辰戰爭中的一場戰役,是圍繞會津藩所在地,以薩摩藩、長州藩為核心的明治新政府軍與會津藩及支持會津藩的奧羽越列藩同盟為代表的舊幕府軍之間展開的戰役。其主要戰場為福島縣、新瀉縣、櫪木縣一帶。常與之同被提及的是同一時期以長岡藩為核心展開的北越戰爭。

基本介紹

  • 名稱:會津戰爭
  • 地點:福島縣、新潟縣、櫪木縣
  • 時間:1868年6-11月
  • 參戰方:新政府軍 舊幕府軍
  • 結果:新政府軍勝利
  • 所屬戰爭:戊辰戰爭
戰爭概述,基本戰況,戰爭背景,戰爭經過,白河口之戰,二本松之戰,奪取若松城下,日光口之戰,戰敗投降,戰爭發端,戰力對比,戰後處理,歷史評價,影響,相關作品,

戰爭概述

慶應四年(明治元年4月11日),仙台藩主伊達慶邦,米澤藩主上杉齊憲向奧羽鎮撫總督九條道孝提出對會津寬大處理的請求,但是遭到了拒絕。於是奧羽和北越諸藩揭竿而起,成立了奧羽越諸藩同盟(以下簡稱為同盟軍),一齊反對驕橫的西南外樣藩閥政府。新政府在結束了上野戰爭後,就決定開始平定奧羽。五月新政府軍奪取了聯合軍的白河城,確保了進攻奧羽的通道。使戰爭在年內結束成為可能。上野戰爭結束使得新政府軍可以騰出手來對付東北戰場。新政府軍採取孤立會津的戰術方針。
6月24日陷棚倉,13日陷平城,27日三春藩投降,並為新政府軍打前鋒,29日打下了二本松,逐次消滅了會津周圍的各小藩,把會津孤立起來。同時北越方面的戰事結束,北越方面軍山縣有朋的四萬大軍對會津的後方構成了很大威脅。但是他們進擊會津得翻山越嶺,需要很多的時間,如果這樣的話勢必要在冬天作戰,但是這對以薩長軍為主的政府軍非常不利。大村益次郎反對東山總督府單獨行動,但是板垣退助,伊地知正治等人認為現在是出兵的大好時機。鑒於其強硬的態度,大村還是同意了板垣退助的意見,於是8月20日,新政府軍從二本松出發,直撲要道母成峠。
自江戶無血開城以後。各地的佐幕志士並不甘心神君三百年的基業就這樣毀於一旦。會津藩主松平容保自回會津以後,整備軍火,改革兵制,準備和新政府軍決一死戰,同時,東北地方諸藩並不希望把奧羽地方捲入戰火中。

基本戰況

所屬戰爭:戊辰戰爭
戰鬥日期:1868年6-11月(和歷:慶應4年閏4月-9月)
戰場:福島縣、新潟縣、櫪木縣
結果:新政府軍勝利
交戰勢力:新政府軍(薩摩藩、長州藩土佐藩佐賀藩等)、舊幕府軍(會津藩、二本松藩等)
指揮:板垣退助(新政府軍)、西鄉賴母(舊幕府軍)、大鳥圭介(舊幕府軍)、山川大藏(舊幕府軍)
其他:戊辰戰爭包括的戰役依次為:鳥羽伏見之戰 - 阿波沖海戰甲州勝沼之戰宇都宮城之戰市川船橋戰爭上野戰爭北越戰爭 – 朝日山之戰 – 八丁沖之戰 – 會津戰爭 – 白河口之戰二本松之戰 - 母成峠之戰 – 秋田戰爭 – 宮古灣海戰箱館戰役二股口之戰箱館灣海戰

戰爭背景

1862年(和歷:文久2年),會津藩藩主松平容保奉命擔任守護京都的職務,從此會津藩逐漸成為幕府勢力的核心。1868年(和歷:慶應4年)的鳥羽伏見之戰結束後,戊辰戰爭的戰線逐漸向北越、會津方向轉移,以薩摩藩、長州藩為中心的新政府軍將會津藩作為首要的討伐對象。仙台藩米澤藩等東北諸藩出於對會津藩的同情,結成奧羽越列藩同盟並向新政府軍提交請願書,希望免去對會津藩的征討。在請願遭到新政府方面的拒絕後,仙台藩暗殺了新政府的鎮撫使世良修藏。暗殺行動即成為引發會津戰爭的導火索。

戰爭經過

白河口之戰

在白河口之戰中燒毀的白河小峰城在白河口之戰中燒毀的白河小峰城
由於白河藩藩主不在藩內,擔任舊幕府軍總督的會津藩家老西鄉賴母便於1868年6月10日(和歷:慶應4年閏4月20日)占領了由幕府直轄的白河城。新政府軍則由薩摩藩參謀伊地知正治出任指揮,於6月15日(和歷:閏4月25日)向白河發起攻擊,並於6月20日(和歷:5月1日)奪下白河城。於是舊幕府軍在接下來的3個月的時間內先後數次發起奪城戰鬥,但均以失敗告終。(具體參見:白河口之戰

二本松之戰

8月12日(和歷:6月24日)棚倉城淪陷,9月2日(和歷:7月16日)三春藩退出奧羽越列藩同盟。新政府軍步步緊逼、戰線進一步北移。9月15日(和歷:7月29日),新政府軍攻打二本松城。二本松藩藩主丹羽長國逃往米澤,家老丹羽一學則召集60歲以上的老人和12-18歲的小孩組成二本松少年隊拚死抵抗。絕大部分少年隊隊員在守城戰中戰死,丹羽一學放火焚城後自殺。(具體參見:二本松之戰

奪取若松城下

新政府軍占領二本松藩後,在下一個攻擊目標的選擇上雖然發生了意見分歧,但最終決定採用板垣退助和伊地知正治的建議,決定攻打會津藩。
在行軍路線上,新政府軍選擇了防守薄弱的母成峠一線。10月6日(和歷:8月21日),新政府軍突破母成峠,並急行40公里於10月8日(和歷:8月23日)奪取了會津若松城下(若松城的城下町)。舊幕府軍的部隊被派往各處防守,而會津藩內則形如空城,新政府軍發動如此閃電般的攻擊使各地守備隊均來不及趕回。在這場守城戰中,西鄉賴母一家上下21人為了不成為戰鬥的累贅而自殺,白虎隊部分隊員因看到城下町的火災而誤認為已經失城,於飯盛山自殺(僅一人生還)。(具體參見:母成峠之戰

日光口之戰

會津南部的日光街道沿線由大鳥圭介帶領的幕府步兵隊與會津藩家老山川大藏一同負責防禦。在6月11日(和歷:閏4月21日)和6月25日(和歷:5月6日)展開的今市攻略戰中失敗後,與新政府軍維持了一段時間的拉鋸戰。二本松城失陷後,為支援母成峠方面將傳習隊抽出。隨後若松城下被攻陷,山川大藏不得不趕回若松城而放棄了這條戰線。

戰敗投降

投降後的若松城投降後的若松城
若松城被新政府軍包圍,會津藩據城抵抗。但隨著奧羽越列藩同盟中的諸藩相繼投降新政府軍,會津藩逐漸變得孤立無援。1868年11月6日(和歷:明治元年9月22日),會津藩投降。同盟諸藩中一直抵抗到最後的莊內藩亦於2天后投降。會津戰線瓦解後,舊幕府軍的殘餘兵力前往仙台與榎本武揚匯合,並向蝦夷地(北海道)撤退,從此戊辰戰爭轉向了最後的戰場——箱館戰場。

戰爭發端

慶應四(明治元)年正月開始的戊辰戰爭的戰鬥區域逐漸向東推移。到了三月,新政府軍全面進駐江戶,四月讓出江戶城的舊幕府抗戰派向關東各地逃逸。時至今日,對於江戶開城是否妥當仍有爭議,筆者在此不予評價,但是必須指出這么一點,西鄉隆盛等明治新政府的領導層在當時尚未認識到戰火已經蔓延開去,尚未剿滅的舊幕臣等佐幕勢力的存在將會引起更大的麻煩。實際上雖然無法對逃脫的諸隊實力作出確實的評估,但是也有著無法輕視的作戰能力。
首先要提到的就是大鳥圭介率領的傳習步兵隊為基幹的逃脫軍(以下通稱為大鳥軍),他們一旦占據宇都宮城,對下野國周邊的新政府方諸藩將產生極大的威脅。
直到閏四月,新政府軍東山道總督府與大鳥軍多次發生衝突,但是始終無法將之全殲,另一方面則無法阻止大鳥軍和會津藩的聯合。新政府軍在五月奪取奧羽越諸藩同盟軍(以下通稱為同盟軍)占據的白河城,確保對東北地方的突破口,使年內結束戰爭成為可能。
白河城周圍的攻防戰持續期間,江戶的新政府軍取得上野戰爭的勝利,終於開始準備對同盟軍進行真正的攻勢作戰。
新政府軍在最初採取去枝弱乾的戰略方針,即對會津周圍的小藩進行調略使之脫離同盟,然後才對處於孤立狀態的會津藩作出致命一擊。
為此東山道總督府逐步占領沿海地區的各藩,然而在迎來秋天的七月占據二本松藩之後,決定轉換方針,一舉攻占會津。其理由為,以南國的士兵為主體的新政府軍無法承受嚴寒的打擊,在冬天來臨之前挑起短期決戰,將對己方更為有利;同時,對於同盟諸藩來說,如果相當於根乾的會津藩戰敗的話,如同枝葉的同盟諸藩也必將投降,優先攻占會津的方針因此定了下來。
同一時期,北越方面的戰事告一段落,山縣有朋的四萬大軍從越後口向同盟軍施加壓力,但是翻越大山脈確保對會津的突破口需要相當長的時間。
在這樣的狀況下,實際上掌握統括全體新政府軍的權力的大村益次郎並不同意東山道總督府單獨出擊。但是薩摩的伊地知正治和土佐的板桓退助態度十分強硬,主張東山道總督府單獨進攻會津,大村為其熱情折服,答應他們的要求。就在東山道總督府進軍會津之的時候,與大鳥軍在母成峠發生衝突。

戰力對比

東山道總督府的戰力核心為薩摩、長州、土佐、鳥取的各藩兵,還包括北關東諸藩的部隊(充當預備隊)。從現在看來大概有舊日軍一個步兵聯隊的戰力,再加上日光口的中村半次郎支隊,其規模有一個小規模獨立混成旅團之大。如果從獨立實施補給活動方面來看應該是小編成的獨立混合旅團。
名義上九條出任總督,但是部隊的實際指揮是通過板垣退助、伊地知正治兩名參謀合議後進行的,因此總督只是裝飾品般的道具。
二人在用兵上提倡少數精銳主義,其具體表現為伊地知要求將薩摩藩中最為精銳的由鹿兒島城下出身者組成的小銃隊的過半數置於麾下。從番號看的話,包括從一番隊到六番隊的六隊小銃隊。對於伊地知來說,組建時間越長(番號越小)的軍隊就是精良強大的部隊。
與此相對,同盟軍在失去二本松之後,士氣低落。同時由於將大半兵力投入越後口的防戰,一下子無法抽調回來,而且剩餘的兵力分散於會津國境的各峠,也就完全無法有效地利用內線的優勢。為了收復二本松失敗,同盟軍喪失了寶貴的預備兵力,大鳥軍只得獨自承擔起守備母成峠的責任。
母成峠的守備隊是以傳習步兵為中心構成,其規模按照現代的標準,大概在一個大隊左右。傳習步兵隊由江戶的町人組成,其裝備的小銃為最新式的。在戰爭初期,舊幕府軍的主力小銃具有壓倒性的火力,但是到了八月的時候,新政府軍也得到這種武器,火力也就和舊幕府軍不相上下。基本上,母成峠守軍三分之一以上為大鳥指揮的舊幕脫走軍(約350餘),是守軍最有戰鬥力的部隊。另外有會津藩若年寄田中源之進指揮的會津藩兵300餘人,二本松藩家老丹羽丹波指揮的二本松藩敗殘兵百餘人,大鳥屬下的土方歲三,山口二郎(齋藤一)指揮的舊新選組殘黨50餘人。另外還有仙台等東軍各藩兵50人左右,計共800餘人左右。

戰後處理

根據薩摩藩軍監桐野利秋提出的處理:會津藩藩主松平容保免去死罪,被罰在江戶蟄居;身為家老上席的西鄉賴母、田中土佐、神保內藏助本應判處切腹自殺,但西鄉賴母失蹤,另外兩人戰死,因此身為家老次席的萱野權兵衛被判對此次戰爭負責而切腹自殺。
會津所在的福島縣會津所在的福島縣
新政府軍獲勝後,長州藩將會津藩的戰死者判為“賊黨”而不允許下葬,屍體因長時間放置遭到風吹日曬,或被鳥獸啄食而慘不忍睹。在整場戊辰戰爭中,以會津戰後對死者遺體的凌辱最為殘忍,甚至有人因埋葬了死者而被入獄關押數日。半年之後,因考慮到疫病的流行才允許埋葬死者,而對遺體的掩埋等處理方式也非常極端。另一方面,薩摩藩卻對其管轄的莊內藩做出了寬大處理,對此心懷感激的莊內藩藩士在日後的西南戰爭中與西鄉隆盛一起再次登上歷史舞台。

歷史評價

新政府軍在北越戰場上投入了大量的兵力,在白河方面分配的兵力較少。然而新政府軍的指揮伊地知正治憑著正確果敢的判斷,先是以少勝多奪取了白河城,又突破母成峠、奇襲若松城下,最終取得了戰鬥的勝利。與此相反,舊幕府軍除了山川大藏在日光口展開的戰鬥以外,指揮失誤連連,裝備、軍制等方面也都完全不及新政府軍,從而導致了戰鬥的失敗。

影響

由於會津戰後的處理方式過於殘忍,因此會津地方的人們對長州藩的積怨沿襲了百餘年。甚至已經進入現代社會的福島縣的人們仍然對會津戰爭耿耿於懷。下面的幾種說法雖然不是出自史料,但卻可以看到這場戰爭對福島縣人的影響。
・戊辰戰爭結束後,軍部等政府機關部門招人時,如果是山口縣人,則大部分都能被錄取;相反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會津人則一般被派到生還希望渺茫的戰場;
・對會津若松市的市民來說,戰爭讓他們想到的並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戰,而是戊辰戰爭;
・福島縣人基本上不跟山口縣、鹿兒島縣的人來往。會津若松市的人們拒絕山口縣人住宿,甚至計程車司機拒絕他們乘車;
・1986年(和歷:昭和61年),原長州藩城下町萩市認為戰爭已經結束了近120年,為使兩地人民和解而提出與會津若松市結為友好都市,但卻被會津若松市人拒絕。

相關作品

《會津士魂》 歷史小說 早乙女貢 著(註:未有中文版本發行)
《會津白虎隊》 歷史小說 星亮一 著(註:未有中文版本發行)
《物語會津戦爭悲話》 歷史小說 宮崎十三八 著(註:未有中文版本發行)
《幕末・會津藩士銘々伝》 單行本 間島勲、小檜山六郎 編(註:未有中文版本發行)
《獅子的時代》 1980年NHK大河劇
《花的白虎隊》 1954年時代劇 大映電影公司
《白虎隊》 1986年電視劇
《白虎隊》 2007年電視劇 朝日電視台
《八重櫻》 2013年NHK大河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