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汽車工業發展的意見

2003年9月1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以魯政發〔2003〕79號印發《關於加快汽車工業發展的意見》。該《意見》分進一步增強加快汽車工業發展的緊迫感;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發展重點;發展措施4部分。

發展措施是:加強規劃引導,最佳化產業布局;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搞好技術中心建設,培養高素質職工隊伍;大力開拓市場,打造山東名牌;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聯合重組;加強組織領導,改善發展環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汽車工業發展的意見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
  • 文號:魯政發〔2003〕79號
  • 印發時間:2003年9月15日
簡述,意見,

簡述

2003年9月15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印發《關於加快汽車工業發展的意見》。

意見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於加快汽車工業發展的意見
魯政發〔2003〕79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為深入貫徹省委八屆五次全會和省委工作會辣故閥議精神,加速推進現代製造業強省建設步伐,努力培育我省製造業新優勢,現就加快我省汽車工業發展提出以下意見:
一、進一步增強加快汽車工業發展的緊迫感
汽車工業現代工業的重要標誌,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改革開放以來,我省汽車工業獲得較快發展,整車生產能力、零部件加工能力和基礎原材料綜合配套能力顯犁拔嬸轎著提高。全省現有整車生產企業11家,2002年全省生產重型車8.3萬輛、輕型車9.8萬輛、改裝車5萬輛、農用車188萬輛,21種零部件產量居全國首位,實現工業增加值100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2.8%。但從總體看,還存在缺乏統一規劃、生產集中度低,企業研究開發能力弱、產品技術含量低,零部件標準不統一、整車配套能力差,開放程度低、龍頭企業核心競爭力不強等問題,影響和制約了我省汽車工業的進一步發展。目前,全球範圍的汽車工業調整重組步伐明顯加快,中國已成為國際汽車產業投資的熱點地區和新興汽車消費市場,汽車工業正處於新的重大發展機遇期。為此,要進一步增強加快汽車工業發展的緊迫感,抓住時機,幹事創業,盡船灑快把汽車工業培植成為我省的支柱產業,並以此帶動相關行業和區域經濟發展。這是推進全省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迫切需要,是加快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建設“大而強、富而催民匙美”社會主義新山東的重大舉措。
二、指導思想、原則和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六大精神為指針,緊緊追蹤世界汽車工業發展的新趨勢,充分發揮現有企業的主體作用,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積極引進國際先進技術、工藝和埋棗應裝備,推進制度創新、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大力發展重型車、轎車,改進提升輕型車,加快零部件及原材料基地建設,培植一批具有山東特色和較強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最佳化和延伸汽車產業鏈,使汽車工業成為山東經濟的支柱產業。
(二)原則。
1.以市場為導向的原則。發揮市場機制在最佳化配置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按市場需求確定發展重點,推進資源重組,最佳化資源配置。
2.經濟國際化的原則。加快與國際大公司、大集團的合資合作,引進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走國際化經營的路子,提高競爭能力。
3.技術進步的原則。跟蹤世界汽車工業技術發展動向,調整產品結構,強化技術創新和技術改造,提高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
4.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突出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原材料,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培植壯大優勢,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
5.配套協調發展的原則。立足汽車工業生產配套的全過程,從最終產品入手,推進汽車工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相關工業與汽車工業共同推進、協調發展的格局。
(三)目標。到2005年,整車年生產能力達到80萬輛(重型車15萬輛、輕型車50萬輛、轎車15萬輛),改裝車8萬輛,農用車220萬輛;全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7%;中國重汽集團、上海通用東嶽汽車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廠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三大企業集團,成為國內乎仔嬸重型車和轎車生產重要基地。到2010年,整車年生產能力達到170萬輛(重型車25萬輛、輕型車100萬輛、轎車45萬輛),改裝車15萬輛,農用車300萬輛;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0%,成為支柱產戀櫃鍵膠業。
三、發展重點
以龍頭骨幹企業為載體,以先進汽車製造技術為支撐,積極參與世界汽車產業分工,儘快形成整車、零部件與原材料同步推進、整車與零部件協調配套、龍頭企業與一般企業共同發展的現代汽車工業體系。
(一)重型車。堅持高中檔相結合,重點發展高檔、高速重型載貨車和豪華綠色環保公交、旅遊客車。加快中國重汽集團的工藝裝備升級,大力開發適合高速公路運輸的重型車。推進中國重汽集團與瑞典沃爾沃公司合資項目的實施,建設沃爾沃亞洲生產供應基地。加快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廠技術中心和工業園建設,提高研究開發能力,擴大生產規模。加快與國內外大公司合資合作,開發生產高檔大型客車。
(二)轎車。引進先進技術和車型,重點開發生產經濟型轎車,逐步發展中高檔轎車。以上海通用東嶽汽車有限公司為載體,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改進性能,提高質量和檔次,搞好配套,儘快發展成為轎車生產重要基地。推進青島頤中汽車有限公司與一汽集團合作,開發新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
(三)輕型車。開發生產技術含量和性價比高的輕型載貨車及適合城鄉需求的輕、微型客貨車。依託重點企業,整合輕型車生產要素資源,推進聯合重組,儘快形成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擴大與韓國現代汽車公司的技術合作,加快發展高性能輕型客車。
(四)特種車。重點發展軍工、貨櫃運輸、工程施工與維修、消防、城市服務、機場專用、油田專用、通信專用等特種車和專用車。加快特種車、專用車生產企業的聯合重組,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集中度。加大技術開發力度,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
(五)農用車。以改造提升傳統產品為重點,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產品安全、環保、節能和技術性能。推進有條件的企業發揮現有產能、資本和行銷網路優勢,通過合資合作,向各類載貨汽車和零部件生產領域轉移,實現產品升級換代。
(六)零部件。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推行國際安全、環保、質量認證,實行國際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技術性能和系統化、模組化配套能力。加快零部件產業升級,由單一零部件向總成轉變,由單純機械產品向機電儀一體化產品推進,由主要為社會維修服務向為整車配套發展,建設一批高水平、競爭力強的汽車零部件工業園區和“專、精、特、新”的零部件生產企業。
(七)汽車原材料。充分發揮我省基礎原材料工業優勢,圍繞現代汽車生產需求,大力開發生產與汽車工業協作配套的鋼材、鋁材、電子元器件、橡膠、塗料、玻璃、塑膠、內飾材料等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為全省乃至全國和世界汽車工業發展配套服務。
四、發展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導,最佳化產業布局。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汽車工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結合我省實際,對汽車工業進行整體規劃,理清發展思路,突出發展重點,儘快使全省汽車工業形成布局合理、區域特色突出、配套協調、健康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冶金、機械、電子、化工、紡織、建材、輕工等相關行業要圍繞汽車工業,調整發展規劃和重點,加快汽車原材料和配套產品的開發生產。各地要在全省規劃的指導下,打破行業和地區分割,搞好區域發展規劃,抓好重點企業建設。
(二)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實現我省汽車工業2010年發展目標,需要投資800億元(其中整車350億元、零部件250億元、配套原材料200億元)。資金籌措要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扶持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籌集。各級財政和金融機構在安排技改、科技資金時,要重點向汽車工業傾斜。各地和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企業改制,吸納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社會各類資本,壯大企業規模;安排重點汽車工業企業發行股票、債券,擴大直接融資;開展專題招商活動,吸引國外大公司、大集團與我省企業合資合作,提高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
(三)搞好技術中心建設,培養高素質職工隊伍。建立完善全省汽車工業技術創新體系。依託骨幹企業,聯合行業科技力量,建設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汽車技術開發基地。在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普遍建立技術中心,提高自主開發創新能力,儘快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逐步達到國際水平。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山東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哈工大威海分校汽車專業學科建設,提高師資水平,擴大招生規模,使之成為國內一流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教育基地。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汽車專業技術人才。建設2-3所為汽車工業服務的高級技工學校,提高辦學規模和檔次,適應汽車工業對高級技工的需求。加強對在職技術工人的培訓,努力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
(四)大力開拓市場,打造山東名牌。加強汽車工業行銷體系建設,採取多種形式擴大銷售市場。汽車生產和銷售企業要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推行靈活的汽車消費信貸。要培育汽車文化,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學習借鑑國外先進的行銷理念,在濟南等重點城市建立集科研開發、展覽銷售、信息服務和體育娛樂於一體的現代汽車城。加強對外形象宣傳,把重型車、輕型車和轎車打造成國內外知名品牌,成為山東汽車形象的代表。零部件企業要加強與世界名牌企業技術合作,進入大企業全球採購體系,推動零部件生產供應國際化。
(五)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聯合重組。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大力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大型企業集團。深化汽車工業企業改革,推進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增強企業自我發展的能力。成立山東省汽車工業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提高國有資產的帶動力和控制力。依託重型車企業搞好客車和特種車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加快對山東大宇發動機和零部件公司的重組,培育壯大轎車生產企業。推進農用車企業與輕型汽車企業聯合重組,使農用車優勢向輕型汽車轉化。推動改裝車企業的聯合重組,提高生產集中度。
(六)加強組織領導,改善發展環境。省政府建立由分管副省長牽頭,有關市分管副市長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加快汽車工業發展協調會議制度,負責協調解決汽車工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具體日常指導和協調工作由省經貿委負責。省直有關部門要從各自職能出發,研究制定支持汽車工業發展和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加強協作配合。各地要把國家和省已出台的各項鼓勵政策切實落到實處,在生產要素配置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要進一步營造務實高效、誠信法治的服務環境和市場環境,在全社會形成發展汽車工業的共識和合力,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積極因素,努力實現汽車工業發展目標,為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做出新的貢獻。
山東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九月十五日
4.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突出重點企業、重點產品、重點原材料,集中力量,加大扶持力度,培植壯大優勢,防止低水平重複建設。
5.配套協調發展的原則。立足汽車工業生產配套的全過程,從最終產品入手,推進汽車工業相關產業的發展,形成相關工業與汽車工業共同推進、協調發展的格局。
(三)目標。到2005年,整車年生產能力達到80萬輛(重型車15萬輛、輕型車50萬輛、轎車15萬輛),改裝車8萬輛,農用車220萬輛;全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5.7%;中國重汽集團、上海通用東嶽汽車有限公司、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廠發展成為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三大企業集團,成為國內重型車和轎車生產重要基地。到2010年,整車年生產能力達到170萬輛(重型車25萬輛、輕型車100萬輛、轎車45萬輛),改裝車15萬輛,農用車300萬輛;全行業工業增加值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10%,成為支柱產業。
三、發展重點
以龍頭骨幹企業為載體,以先進汽車製造技術為支撐,積極參與世界汽車產業分工,儘快形成整車、零部件與原材料同步推進、整車與零部件協調配套、龍頭企業與一般企業共同發展的現代汽車工業體系。
(一)重型車。堅持高中檔相結合,重點發展高檔、高速重型載貨車和豪華綠色環保公交、旅遊客車。加快中國重汽集團的工藝裝備升級,大力開發適合高速公路運輸的重型車。推進中國重汽集團與瑞典沃爾沃公司合資項目的實施,建設沃爾沃亞洲生產供應基地。加快一汽解放青島汽車廠技術中心和工業園建設,提高研究開發能力,擴大生產規模。加快與國內外大公司合資合作,開發生產高檔大型客車。
(二)轎車。引進先進技術和車型,重點開發生產經濟型轎車,逐步發展中高檔轎車。以上海通用東嶽汽車有限公司為載體,進一步擴大生產規模,改進性能,提高質量和檔次,搞好配套,儘快發展成為轎車生產重要基地。推進青島頤中汽車有限公司與一汽集團合作,開發新產品,形成規模化生產。
(三)輕型車。開發生產技術含量和性價比高的輕型載貨車及適合城鄉需求的輕、微型客貨車。依託重點企業,整合輕型車生產要素資源,推進聯合重組,儘快形成優勢企業和名牌產品。擴大與韓國現代汽車公司的技術合作,加快發展高性能輕型客車。
(四)特種車。重點發展軍工、貨櫃運輸、工程施工與維修、消防、城市服務、機場專用、油田專用、通信專用等特種車和專用車。加快特種車、專用車生產企業的聯合重組,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生產集中度。加大技術開發力度,調整產品結構,提高高附加值產品比重。
(五)農用車。以改造提升傳統產品為重點,調整品種結構,提高產品安全、環保、節能和技術性能。推進有條件的企業發揮現有產能、資本和行銷網路優勢,通過合資合作,向各類載貨汽車和零部件生產領域轉移,實現產品升級換代。
(六)零部件。加大產品開發力度,推行國際安全、環保、質量認證,實行國際標準化生產,提高產品技術性能和系統化、模組化配套能力。加快零部件產業升級,由單一零部件向總成轉變,由單純機械產品向機電儀一體化產品推進,由主要為社會維修服務向為整車配套發展,建設一批高水平、競爭力強的汽車零部件工業園區和“專、精、特、新”的零部件生產企業。
(七)汽車原材料。充分發揮我省基礎原材料工業優勢,圍繞現代汽車生產需求,大力開發生產與汽車工業協作配套的鋼材、鋁材、電子元器件、橡膠、塗料、玻璃、塑膠、內飾材料等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檔次和市場競爭力,為全省乃至全國和世界汽車工業發展配套服務。
四、發展措施
(一)加強規劃引導,最佳化產業布局。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汽車工業發展的規律和特點,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導向,結合我省實際,對汽車工業進行整體規劃,理清發展思路,突出發展重點,儘快使全省汽車工業形成布局合理、區域特色突出、配套協調、健康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冶金、機械、電子、化工、紡織、建材、輕工等相關行業要圍繞汽車工業,調整發展規劃和重點,加快汽車原材料和配套產品的開發生產。各地要在全省規劃的指導下,打破行業和地區分割,搞好區域發展規劃,抓好重點企業建設。
(二)拓寬融資渠道,加大資金投入。實現我省汽車工業2010年發展目標,需要投資800億元(其中整車350億元、零部件250億元、配套原材料200億元)。資金籌措要堅持企業為主、政府扶持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的方式,多渠道籌集。各級財政和金融機構在安排技改、科技資金時,要重點向汽車工業傾斜。各地和有關部門要積極推進企業改制,吸納包括民營資本在內的社會各類資本,壯大企業規模;安排重點汽車工業企業發行股票、債券,擴大直接融資;開展專題招商活動,吸引國外大公司、大集團與我省企業合資合作,提高利用外資規模和水平。
(三)搞好技術中心建設,培養高素質職工隊伍。建立完善全省汽車工業技術創新體系。依託骨幹企業,聯合行業科技力量,建設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汽車技術開發基地。在整車和關鍵零部件企業普遍建立技術中心,提高自主開發創新能力,儘快達到國內領先水平,逐步達到國際水平。加大高層次人才培養力度,加強山東大學、山東理工大學、哈工大威海分校汽車專業學科建設,提高師資水平,擴大招生規模,使之成為國內一流的汽車專業人才培養教育基地。採取多種形式,大力引進國內外高層次汽車專業技術人才。建設2-3所為汽車工業服務的高級技工學校,提高辦學規模和檔次,適應汽車工業對高級技工的需求。加強對在職技術工人的培訓,努力提高職工隊伍整體素質。
(四)大力開拓市場,打造山東名牌。加強汽車工業行銷體系建設,採取多種形式擴大銷售市場。汽車生產和銷售企業要加強與金融機構合作,推行靈活的汽車消費信貸。要培育汽車文化,大力實施名牌戰略。學習借鑑國外先進的行銷理念,在濟南等重點城市建立集科研開發、展覽銷售、信息服務和體育娛樂於一體的現代汽車城。加強對外形象宣傳,把重型車、輕型車和轎車打造成國內外知名品牌,成為山東汽車形象的代表。零部件企業要加強與世界名牌企業技術合作,進入大企業全球採購體系,推動零部件生產供應國際化。
(五)深化企業改革,推進聯合重組。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大力推進企業聯合重組,培育大型企業集團。深化汽車工業企業改革,推進企業投資主體多元化,建立市場化經營機制,增強企業自我發展的能力。成立山東省汽車工業國有資產經營公司,提高國有資產的帶動力和控制力。依託重型車企業搞好客車和特種車資源整合,實現優勢互補。加快對山東大宇發動機和零部件公司的重組,培育壯大轎車生產企業。推進農用車企業與輕型汽車企業聯合重組,使農用車優勢向輕型汽車轉化。推動改裝車企業的聯合重組,提高生產集中度。
(六)加強組織領導,改善發展環境。省政府建立由分管副省長牽頭,有關市分管副市長和省直有關部門負責人參加的加快汽車工業發展協調會議制度,負責協調解決汽車工業發展中的重大問題。具體日常指導和協調工作由省經貿委負責。省直有關部門要從各自職能出發,研究制定支持汽車工業發展和鼓勵汽車消費的政策措施,加強協作配合。各地要把國家和省已出台的各項鼓勵政策切實落到實處,在生產要素配置方面給予大力支持。要進一步營造務實高效、誠信法治的服務環境和市場環境,在全社會形成發展汽車工業的共識和合力,調動和發揮各方面積極因素,努力實現汽車工業發展目標,為建設“大而強、富而美”的社會主義新山東做出新的貢獻。
山東省人民政府
二○○三年九月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