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兒周圍淋巴結結核

周圍淋巴結結核是兒童期肺外結核的最常見類型,可見於各年齡期,但以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為最多見。全身各組淋巴結皆可發生結核,但最多見的是頸、頜下、鎖骨上及腋窩淋巴結。

基本介紹

  • 多發群體:嬰幼兒及學齡前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頸、頜下、鎖骨上及腋窩淋巴結
  • 常見病因:人型結核菌所引起
  • 常見症狀:低熱,淋巴結增大,常伴有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瞼緣炎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對人體有致病力的結核桿菌為人型結核桿菌和牛型結核桿菌,我國大多數小兒結核病由人型結核菌所引起,結核桿菌的抵抗力較強,除有耐酸,耐鹼,耐酒精的特性外,對於冷,熱,乾燥,光線及化學物質等都有較強的耐受力,濕熱對結核菌的殺菌力較強,在65℃30分鐘,70℃10分鐘,80℃5分鐘即可殺死,乾熱殺菌力較差,乾熱100℃需20分鐘以上才能殺死,因此乾熱殺菌,溫度需高,時間需長,痰內的結核菌在直接太陽光下2小時內被殺死,而紫外線僅需10分鐘,相反在陰暗處可存活數月之久,痰液內的結核菌如用5%的石炭酸(苯酚)或20%漂白粉液消毒,則需24小時才較安全。

臨床表現

患兒除低熱外,缺乏全身症狀。病初淋巴結增大,較硬,無痛,互不粘連,可以移動。通常為單側,也可雙側發生。隨著感染進展,多組淋巴結受累。淋巴結可彼此粘連成團塊,或與皮下組織相粘連,極易發生乾酪樣變。乾酪壞死液化後形成冷膿腫,觸診時有波動感。
患兒常呈高度過敏狀態,表現為結素試驗強陽性反應,常伴有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瞼緣炎,濕疹及結節性紅斑等。
有一特殊類型的淋巴結結核稱泛發性淋巴結結核,是全身血行播散的結果,全身多組淋巴結同時或相繼發生結核,其臨床特點為淋巴結快速增大,壓痛,有波動感,嚴重的全身結核中毒症狀,熱度甚高,常呈弛張型,持久不退,盜汗明顯,患兒蒼白,消瘦,全身無力,有中等度或嚴重貧血。

檢查

1.血象檢查
輕度貧血及血沉加快,在有化膿及瘺管形成時,白細胞數可增高。
2.淋巴結穿刺
可見上皮樣細胞、郎漢斯巨細胞及乾酪樣壞死等特異性結核改變,耐酸染色常可找到抗酸桿菌。
3.骨髓檢查
可見造血功能抑制現象。
4.其他
常規做X線胸片、B超檢查。

診斷

根據結核病接觸史、結素強陽性反應,身體他處結核的存在,臨床表現等不難診斷。淋巴結穿刺發現結核病變或找到結核桿菌可明確診斷。

鑑別診斷

鑑別診斷應考慮急性化膿性淋巴結炎,最常見者為頸部化膿性淋巴結炎,其發病較急、局部淋巴結急性炎症現象明顯。周圍血象白細胞計數及中性多形核粒細胞數都明顯增高。這些均有助於鑑別。此外應與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及布氏桿菌病鑑別。

治療

1.藥物治療
(1)抗結核藥物治療  有高度過敏反應及廣泛的病灶周圍炎時,在抗結核藥物治療的同時可加用激素、大量維生素C及鈣劑,以達到脫敏及消炎的目的。
(2)局部用藥  如淋巴結已形成冷膿腫,可先將膿抽出,然後用異煙肼(INH)液1~2ml,或用10%~20%氨基水楊酸(PAS)溶液1~2ml,注入淋巴結內,隔天1次或每周2次,如膿腫已破潰,可用10%氨基水楊酸(PAS)軟膏外敷或用小檗鹼(黃連素)紗條換藥。
2.手術治療
如果已經流膿,則屬於淋巴結結核中的潰瘍型,在抗結核3周后,選擇手術切除,手術方式為病灶清除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