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腺結核

淋巴結結核,簡稱淋巴結核,是由結核桿菌引起的淋巴結慢性炎症,故也稱結核性淋巴結炎,是外科較常見的病。本病好發於兒童和青壯年,女性患者明顯多於男性。淋巴結核以頸部為最常見,頸部淋巴結核還可合併縱隔肺門部、腋窩部、腹股溝部淋巴結核。因此,這裡以頸部淋巴結核為例敘述淋巴結核臨床表現。

基本介紹

  • 別稱:淋巴腺結核
  • 中醫病名瘰癧
  • 多發群體兒童和青年人
  • 常見發病部位:頸部淋巴結
  • 常見病因:淋巴結周圍發炎
  • 常見症狀:腫大淋巴結硬,無痛,可推動
  • 傳染性:不具有傳染性
  • 傳播途徑扁桃體齲齒
簡介,臨床表現,早期,中期,晚期,症狀,傳染性,

簡介

淋巴結結核病中醫稱之為瘰癧症,一般生於頸部一側或雙側,輕者推之可動,腫塊形態各異,小如花生米,大如拳頭[腫塊生於頸耳下血脈處並不可動搖者,多屬危症也],更有甚者頸部成串而生,結核累累。多數患者經長時間治療,但腫塊始終無法消散。瘰癧多發生於少陽和陽明兩大經脈,全身其它地方亦可發生,但症狀不如頸上的來勢兇猛。若因陳失治,久則破潰肉腐,膿血淋漓。

臨床表現

淋巴結核根據患病過程和症狀,可分為初期、中期、晚期三個時期。

早期

早期,淋巴結核如指頭大小,一枚或數枚不等,皮色不變,按之堅實,推之能動,不痛。

中期

中期,病變淋巴結的體積逐漸增大,與周圍組織粘連而活動逐漸減少。有的腫塊之間互相融合成串成塊,推之不動,漸感疼痛。如皮色漸轉暗紅,按之微熱及微有波動感者,為內膿已成。伴有低熱、盜汗、厭食、煩躁、疲勞等。

晚期

晚期,淋巴結核部分膿腫自行潰破,流出乾酪樣稀薄膿液,夾有敗絮樣物。創口呈潛行性(空殼),四周紫暗,此愈彼潰,形成竇道,經久不愈。淋巴結核竇道可以有多個支道,伸向各個方向,有的深達幾厘米,此型在臨床上也稱為破潰型。全身伴有潮熱、骨蒸、咳嗽、盜汗,或面少華色、精神倦怠、頭暈、失眠,或腹脹、便糖、消瘦、納呆等。

症狀

淋巴結核以頸部為最常見,頸部淋巴結核還可合併縱隔肺門部、腋窩部、腹股溝部淋巴結核。因此,這裡以頸部淋巴結核為例敘述淋巴結核臨床表現。 頸部淋巴結核多感覺頸部有腫脹感,疼痛和局部發紅等。在臨床上可以結合視診、觸診、結素反應和臨床經過等,將其分為以下4型:
1)結節型:起病緩慢,首發局部多為淋巴結無痛性腫大,初如蠶豆大小,質地較硬,散在而活動,可有輕壓痛,無粘連。隨著病情進展,淋巴結核體積增大,活動度逐漸減少,粘連成串。此狀態可維持數月無明顯變化。
2)浸潤型:腫大淋巴結融合成團塊,有明顯的淋巴結周圍炎,與周圍組織、皮膚粘連,中心部軟化即出現乾酪壞死,移動受限,疼痛與壓痛均增強。
3)膿腫型:腫大淋巴結中心軟化,逐漸擴大或突然增大,有波動感而形成膿瘍。若繼發感染,則局部出現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
4)潰瘍型:膿腫波動變為表淺,極易破潰,流出稀薄的乾酪樣膿液,創口經久不愈,形成竇道或潰瘍。

傳染性

淋巴結核不向外排菌,不具有傳染性。只有化膿、潰破、瘺管的分泌物,才具有傳染性,屬接觸性傳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