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的出處在元朝無名氏寫的雜劇《龐涓夜走馬陵道》的開頭裡即“楔子”。作者是誰已無從考證。這兩句的意思是:“學習好了文才也罷,武藝也罷,最終目的都是貢獻給皇帝,都要替朝廷出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 外文名:無
  • 出處:《龐涓夜走馬陵道》
  • 類型:我國傳統的儒家道德觀念
基本信息,拓展,

基本信息

拼音:xué chéng wén wǔ yì,huò yǔ dì wáng jiā
詞目:學 成 文 武 藝,貨 與 帝 王 家

拓展

中國過去有句俗話:"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古人把文學,武學,叫作文藝,武藝。古人這個"藝"字用得非常好,不管是文學。哲學,或任何學問,修養到了藝術的境界,才算有相當的成就。學武也是一樣,學到了相當的程度,才稱得上武藝,入於藝術境界,也就是所謂"化境"。不像日本人,有所謂一段,兩段,一直到九段。日本武術的分段法,是由中國佛家禪宗的"浮山九帶"蛻變而來的。上面引用的這句古話,相當深刻,從這句話來看,人都有不滿現實的情緒,儘管學問好,本事大,賣不出去,也是枉然。孟子賣不出去,孔於也是賣不出去,在《論語》中記載著孔子說的:"沽之哉!沽之哉!"結果到了流動攤位上,還是賣不出去,永遠是受委屈的一副可伶相。孟子也一樣,現代和將來的人也是一樣,賣不掉的時候,都很可憐。這就是世間相。過去是將學成的
文武藝賣給帝王家。現在呢?是賣給工商巨子、大資本家。中國的知識分子,幾千年來都是如此。
另一方面,那些大老闆的買主們,態度都很令人難堪,不但是討價還價,苛求得很,有時候對知識分子就像對上門兜售的小販一樣,看也不看一眼,一揮手,一個勁兒地比著:“去!去!去!”你把黃金當鐵賤賣給他,他也不理,就是那么個味道。
在古代,尤其春秋戰國間,知識分子第一個兜銷的好對象,當然是賣給人主——各國的諸侯,執政的老闆們。如果賣出去了,立即就可平步青雲,至少可以弄個大夫噹噹。其次,賣不到人主,就賣給等而下之的世家,如孟嘗君、平原君等四大公子,一般所謂卿大夫之流,能夠作他們的座上客,也就心滿意足了。實際上,名義雖稱之謂賓客,也不過是一員養士而已。如彈挾當歌的馮援,即是如此。到了公元前237年秦始皇準備統一六國之時,曾經下了逐客令,當時李斯也在被逐之列,臨行之時,上書勸課,秦始皇覺得有理,於是收回成令,李斯後來因而得以重用。雖然如此,各國諸侯的滅亡,對養士風氣不能說不是個打擊,這一階段的讀書人,是比較淒涼悲慘的,大多流落江湖,過著遊俠的生活,這就是漢初游挾之風盛行的主要原因。(選自《南懷瑾談歷史與人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