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港區

大港區

大港區(現濱海新區大港街)成立於1979年11月6日,系從天津市南郊區分設出來,是天津市重要的重工業基地。地處天津市東南,東臨渤海灣、塘沽;南與河北省黃驊市接壤;西與靜海區為鄰;北與津南、西青兩區交界,地勢平坦,平均海拔3米。東部多為灘涂,中部有面積為22萬畝的大港水庫,西部和西南部為肥沃的農田。全區共轄3個鎮、5個街道辦事處、60個居民委員會。大港區區位優勢明顯。距北京165公里,距天津新港28公里,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40公里,205國道、榮烏高速、李港鐵路穿境,長深、津晉高速公路與津港公路相聯,交通極為便捷。大港區資源豐富。已探明石油儲藏量8.87億噸,天然氣儲量360.5億立方米。內陸水域面積達36萬畝。有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庫——北大港水庫,總面積147平方公里,蓄水量可達5億立方米。地熱資源豐富,地熱分布面積62平方公里,熱水井出口溫度在94℃—96℃之間,出水量為500噸/日。

2009年10月21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

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召開“深化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動員大會”,撤銷了塘沽、漢沽、大港三區的工委和管委會,由濱海新區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直接管轄各個街鎮的工作,這意味著塘沽、漢沽、大港作為區縣一級的叫法從此消失,按照相關方案,撤銷迎賓街道、勝利街道,將迎賓街道、勝利街道所轄區域合併設立大港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大港區(現濱海新區大港街)
  • 外文名稱:Dagang Area
  • 別名:大港街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中國天津市濱海新區
  • 下轄地區:5個街道辦事處、3個鎮
  • 政府駐地:天津市濱海新區新港二號路35號
  • 電話區號:022
  • 郵政區碼:300270
  • 地理位置:天津市東南部
  • 面積:940平方公里
  • 人口:35萬
  • 方言:大港話
  • 氣候條件: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大港公園、濕地公園、臨潮湖、官港森林公園、古海岸遺蹟博物館
  • 機場:天津濱海國際機場
  • 火車站: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
  • 車牌代碼:津
  • 著名高校南開大學濱海學院
  • 大學高校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校區
  • 大學高校天津醫科大學臨床醫學院
  • 高職院校:天津市國土資房管學院
  • 高校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地理概況,地形地貌,地質結構,地區氣候,水質資源,土壤概況,人口民族,自然資源,資源豐富,投資環境,經濟概況,農業經濟,工業和建築業,第三產業,南港工業園區,發展戰略,發展規劃,著名景點,大港公園,世紀廣場,堆山公園,總體目標,經濟發展,城鄉建設,社會事業,歷史沿革,行政區劃,圖書館,機構設定,重要設施,服務視窗,人員結構,繼續教育,基礎建設,讀者工作,讀書活動,學術研討,國小高中,國小,國中,高中,本科高校,

地理概況

大港區總面積1113.83平方公里。區內以平原為主,中部有大港水庫,陸地呈環狀分布在水庫四周.地勢平坦.高差不大,平均海拔為2米(大沽高程)。
行政區劃行政區劃
大港區有海河等—、二級河流11條。
海河是中國七大江河之一,流域面積26.5萬平方公里。它不是一條流經曠野或崇山峻岭的河流,而是一條橫穿上千萬人口大城市的河流。海河幹流是子牙、大清、南運、北運、永定河5大水系的入海通道,同時兼有排澇、蓄水、供水、航運、旅遊和環境保護等綜合功能。
海河可說是天津人的母親河,也是天津的象徵。海河起於天津市西部的金剛橋,東至大沽口入海,全長70多公里,橫貫天津鬧市。天津人日常生活閒逛、休憩的地方,都離不開海河兩岸
大港有可利用荒地70.49平方公里,地熱面積62平方公里,海岸線25公里,具有豐富的海鹽資源。內陸水域面積達36萬畝,包括一座22萬畝的大型平原水庫。耕地總面積197712畝,水田10590畝,旱田187122畝。水庫三座,其中北大港水庫水面面積24.08萬畝,水面面積1.19萬畝的官港森林公園正在開發建設之中,是良好的旅遊資源,大港油田石油資源比較豐富,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8.96億噸,並擁有十分豐富的天然資源和地熱資源。
有可利用荒地72.49平方公里,已探明石油地質儲量8.96億噸,天然氣儲量780億立方米,地熱面積62平方公里,海岸線34公里,具有豐富的海鹽資源,內陸水域面積達36萬畝,包括一座24萬畝大型水庫.豐富的資源優勢為石油和石化主體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地形地貌

大港區以平原為主,地勢平坦,坡度小於萬分之一。平原地勢有利於大氣擴散和空氣對流交換,南部的北大港水庫可提供氧氣和濕潤空氣,有利於調節氣候。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地質結構

大港區屬華北平原濱海沉積區,地層結構簡單,橫向比較均勻,地質上屬黃驊凹陷的一部分。

地區氣候

大港區屬北半球暖溫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由於瀕臨渤海,受季風環流影響很大,冬夏季風更替明顯。夏季主導風向為南南西向。冬季主導風向為北北西向。秋季以東向為主導風向。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水質資源

區內有眾多河道,但多處於水位下降或斷流狀態。地表徑流季節分配不均。淺層地下水鹽鹼度高,水質氯化物含量高;深層地下水水質好,硬度高,礦化度小,是理想的天然地溫軟水資源,但補給量小。水資源補充主要靠寶坻地下水、引灤水。

土壤概況

土壤鹽鹼性較大。土壤肥力不高,保土性差等特點不利於種植業的發展。土壤偏鹼性。
濱海新區(大港)地處天津市東南,東臨渤海灣、濱海新區(塘沽);南與河北省黃驊市接壤;西與靜海區為鄰;北與津南、西青兩區交界,全區地勢平坦,平均海拔3米。東部多為灘涂,中部有面積為22萬畝的大港水庫,西部和西南部為肥沃的農田。全區南北長約48公里,東西寬約36公里,總面積1113.83平方公里,總人口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萬人,占總人口的67%。境內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近20個少數民族。全區共轄4個鄉、3個建制鎮、5個街道辦事處、60個居民委員會。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大港區是一個城鄉交錯,工、農、漁業兼有,以石油開採和石油化工為主體,產業門類比較齊全的濱海市區,是天津市濱海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區內駐有大港油田集團有限公司、天津石油化工公司、天津聯合化學有限公司、中國石油化工第四建設公司、大港發電廠、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第一建築公司等一批國有大型現代化企業;板橋、北大港、大蘇莊3個國營農場。全區擁有600多家鄉鎮工業企業、近800家城市集體企業、700多戶私營企業,有遍部城鄉的國合、集體商業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良好的基礎。

人口民族

總人口32萬人,其中非農業人口21萬人,占總人口的67%,境內有回族、滿族、蒙古族、朝鮮族等近20個少數民族。

自然資源

資源豐富

荒地面積廣闊。全區土地面積10.48萬公頃,其中有可利用的荒地7246.67公頃。在荒地中有3300公頃為國有,而且平坦成片靠近城區,建設大型工業項目得天獨厚。礦產資源充裕。境內不僅石油、天然氣儲量可觀,而且蘊藏著豐富的地熱資源。現已探明石油儲量4.47億噸,天然氣儲量140億立方米,發展石油化工工業具有比較雄厚的資源保障。地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熱資源分布面廣,出水溫度最高可達940C-970C,水中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水質較好,發展工廠化農業、熱帶魚養殖、建設療養保健設施具有一定的潛力。
水域面積遼闊。海岸線長34公里,沿岸有8553.3公頃灘涂,並且處於海淡水結合地,有利於海產品養殖。內陸水域面積達36萬畝,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庫較多,水資源儲量豐富。中部有華北地區最大的人工平原水庫-大港水庫,水庫面積22萬畝,蓄水量5億立方米;西部有面積約1.5萬畝的錢圈水庫;南部有面積約1萬畝的沙井子水庫,這些水庫可以發展淡水魚綜合養殖,有待於進一步開發和利用。位於大港東北部的官港森林公園,素有天津“白洋淀”之稱,有水面8000畝,旅遊資源開發已初具規模。

投資環境

具有良好的社會環境。大港區政府制定了比較完善的促進經濟發展的政策,並始終把保持社會穩定放在各項工作的首位,努力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靈活的機制環境、寬鬆的政策環境、優越的投資環境、健全的法制環境和穩定的社會環境。同時,作為濱海新區的組成部分也享有新區的優惠政策。科技力量比較雄厚。全區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3.2萬人,占職工總數的21%,其中具有高、中級職稱的人員有1.6萬人。這些人員廣泛分布在石油、化工、地質、電力、機械、電子、儀表以及教育、衛生等領域,開發、套用高新技術具有雄厚的智力基礎。
大港區剪紙大港區剪紙
區位優勢明顯。大港區位於渤海之濱,處於環渤海經濟區的前沿,距天津濱海國際機場40公里、天津市區30公里,距北京市165公里,距天津港、保稅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28公里,距正在建設的黃驊港60公里,交通運輸、對外聯繫都十分方便。石化產業集中。大港地區石化工業現已形成從石油鑽探、開採到石化裝置建設、油品加工、石油化工、化學纖維綜合配套的生產體系。石化產業的先導性、基礎性和可深加工性,石化產品的高附加值和使用的廣泛性,為區域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電力供應充足。區內建有大港發電廠、石化自備電廠兩座大型熱電廠,總裝機容量138萬千瓦,年發電量85億千瓦時以上。而且還建有比較完善的電力供應配套設施,其中有220千伏變電站2座、 110千伏變電站5座,能為生產和生活提供穩定、充足的電力資源。
交通便捷。李港鐵路橫穿全區,東達天津港南疆碼頭,並與京滬、京廣、京哈鐵路相互銜接。205國道、津歧公路穿越全區,北到天津市區,南達河北、山東等省,津港、葛萬、港塘等公路直達天津市區和天津港、保稅區、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全區每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達35.5公里,已形成縱橫暢通、交叉輻射,非常便捷的交通運輸網路。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郵電通訊暢達。截止1998年底,郵電網點達30個,覆蓋全境。區內鋪設了環港光纜以及連線天津市區、塘沽區、靜海縣的光纜。電話裝機總量達11萬門,城區每百人電話擁有量32.7部,可便捷地直撥國內外。
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善。2014年全區城區人均住宅使用面積17.59平方米,住宅成套率100%,在天津市處於領先地位;建有石化、油田、乙烯、大港4座水廠,日供水能力14萬噸,人均日用水量176升,高於全市人均用水量120升的水平;居民住宅供熱率100%,集中供熱率80%以上;居民燃氣普及率100%;城區綠化覆蓋率25.36%,人均公共綠地7.15平方米。教育、文化、體育、衛生等設施的人均擁有量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有的已達到已開發國家水平。

經濟概況

大港區區域經濟以重化工業為主體,區內密集著大港油田、天津石化公司、天津聯化公司、中石化四公司、大港發電廠等一批大型、特大型企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量穩定在430萬噸和4億立方米;石油年加工能力達到800萬噸;20萬噸聚酯工程已試生產;14萬噸乙烯工程2013年產量達17萬噸,創全國同類裝置最好水平,2009年經改造,年產量可達20萬噸並一次試車成功。大港發電廠是華北電網調峰、調頻主力電廠,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年發電量80萬千瓦時。中石化四公司是以建設安裝石化裝置為主體的大型建築企業,轉戰南北,素有"鐵軍"稱號。大港區除上述大型企業以外,還有近1500家中小企業,形成了金屬製品、機械加工、汽車配件、化工、建材、橡塑等骨幹行業。這些企業絕大多數是城市集體企業、鄉鎮企業和個體私營企業,自2010年的近三年來,絕大多數企業改制已完成,企業發展的活力明顯增強,上半年全區鄉鎮企業完成增加值11.28億元,同比增長33%,新擴技改項目達到72個,其中工業項目64個,投入7580萬元。
大港區剪紙大港區剪紙
同時大力建設工業園區,鼓勵鎮、村重點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加大力度,採取村、企合作或鎮、村合作等方式開發,將土地資本作為農民股權,轉變生產經營方式,實現農民效益的最大化。現已規劃建設工業園區23個,總面積29.8平方公里,現已動工建設12個,開發面積2.71平方公里,極大的促進了該區鄉鎮企業的發展。
大港區近幾年來農業結構調整成效顯著,大力實施退糧種棗戰略,加大畜牧養殖投入力度,努力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今年上半年,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52億元,完成農業增加值7020萬元,同比增長38%,固定資產投入2280萬元。為加快畜牧基地建設步伐,我區又出台了新的鼓勵畜牧業發展政策,為畜牧業發展提供了更寬鬆的環境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各街鎮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加大投資力度,畜牧小區建設規模進一步擴大,現已建成30個畜牧小區,冬棗基地進一步得到完善,2009年新栽和補栽1.5萬畝冬棗,使全區冬棗種植面積達到10萬畝。計畫建設大、中、小型保鮮庫48座,庫存容量達到2000噸以上,現已落實10座。隨著冬棗基地規模不斷擴大,儲藏業的日益成熟,冬棗產業體系的趨於完善,這一新興產業必將帶來農村經濟的大發展。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經過20年的建設,大港地區綜合經濟實力大大增強。1998年區域國內生產總值實現82億元,較“八五”末增長20%;區屬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2.01億元,較“八五”末增長62%,三次產業比重達到5:57:38;區級財政收入實現2.2億元,較“八五”末翻了一番,提前二年達到“九五”規劃目標。

農業經濟

城郊型農業發展較快。大港區現有耕地197691畝,其中糧田面積193555畝,主要種植小麥、玉米、水稻等農作物。1998年糧食總產量4.86萬噸,夏糧產量1.75萬噸創歷史最好水平。主要副食品產量穩步增長,“菜籃子”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60%以上。全年蔬菜產量50000噸;肉類總產3919噸,禽蛋產量4540噸;果品產量4000噸;水產品產量8657噸,其中淡水魚產量6929噸,占80%,發展速度較快。淡水魚種主要有草魚、鯉魚、鯽魚等,其中出產的草魚在京、津地區較有名氣。
鄉鎮企業蓬勃發展。1998年全區鄉鎮企業達4245家,實現增加值8.5億元,較“八五”末增長68%,占農村經濟總量比重達88%,較“八五”末提高3個百分點。鄉鎮企業內部產業結構發生明顯變化,第三產業比重達39%,成為農村經濟成長的重要支撐點。
農村城鎮化步伐加快。截止1998年底,全區已有11個村、鎮建設了公寓式、別墅式住宅,總建築面積41萬平米,入住農戶3434戶,占農村總戶數的10%。毗鄰城區的中塘鎮先後於1997年、1998年被國家有關部門分別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示範鎮和全國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城鎮建設已初具規模。

工業和建築業

大港區是全國正在建設中的四大石化基地之一,地區工業主要以石油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工業生產已形成以駐區企業為龍頭,鄉鎮企業、城市集體企業、三資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同步發展的格局。1998年區域工業總產值實現200億元;工業固定資產原值360億元,分別較“八五”末增長20%和73%。
駐區國有大型工業企業穩步發展。大港油田有限責任公司不斷挖潛增效,1998年開採石油430萬噸,天然氣3.5億立方米。天津石油化工公司是全國特大型石油化工企業,2014年已形成年加工原油600萬噸,年產各類化學纖維6.8萬噸的能力,總投資近百億元的聚脂項目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工程正在加緊建設。設計能力為14萬噸/年的天津聯合化學有限公司自1996年投產以來,生產正常,效益良好。大港發電廠是華北電網調峰、調頻主力電網,總裝機容量128萬千瓦,年發電量80萬千瓦時,目前正在建設三期工程。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區屬工業已形成以城市集體企業、鄉鎮企業為主體,三資企業、個體私營企業多種所有制企業共同發展的格局,工業實力顯著增強。1998年區屬工業總產值達52億元,比“八五”末期增長43%。作為區屬工業主要組成部分的鄉鎮工業企業,已發展到642家,其中部、市級企業集團4家;固定資產原值8.5億元,全年實現工業增加值4.6億元。金屬製品業、化學原料及化工產品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軋延加工業、橡膠製品業、造紙及紙製品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構成大港區鄉鎮工業的六大支柱行業。鄉鎮企業生產的“紅三角”牌電焊條、“鵬翎”牌膠管等產品在全國享有盛名,其中“鵬翎牌”膠管占有全國同類產品三分之一以上的市場份額。城市集體工業企業332家,主要為駐區大企業生產配套產品,1998實現增加值4.0783億元。建築業發展較快, 1998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7.3億元,較“八五”末增長42%。中國石油化工第四建設公司及中國建築第六工程局第一建築公司是駐區大型建築單位,是大港區建築業的龍頭企業,能承建大型石油化工項目或民用項目。區屬建築公司已發展到4家,1998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0.15億元。

第三產業

商貿餐飲業。全區已形成以國合商業為主體,以個體私營網點為輔的商業服務網路。1998年全區有年營業額近1億元的大型商場2個;超級市場4個,各類商業網點5000多個,各類市場40個。全年實現社會商品零售總額17億元;集市貿易成交額3.17億元。餐飲服務機構遍部全區,新建成的上古林海鮮一條街,以其鮮美的海味,上乘的服務名譽京、津地區。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金融保險業。全區已形成以五大商業銀行為主體,各種合作制銀行為輔的金融服務網路,儲蓄網點遍部城鄉。1998年金融系統存、貸款餘額分別達75.39億元和73.32億元,為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雄厚的資金保障。全國主要保險公司在港均設有分支機構,並已形成各具特色,平等競爭的保險體系。
信息諮詢業。全區擁有註冊會計師事務所2家、律師事務所4家,各類信息中介公司、諮詢公司遍布城區,大港信息中心已完成規劃,局部網路已開通,全區信息諮詢網路已初步形成體系。此外,房地產業、交通運輸倉儲業、農村社會化服務業等行業也均取得較快發展。
對外貿易和橫向經濟聯合
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截止1998年底累計批准三資企業153家,協定投資總額27761萬美元,協定利用外資13003萬美元。外商投資者主要來自東南亞及歐美地區。產業門類主要有精細化工、輕紡、電子、機械、建材、醫藥、食品等。外貿出口交貨值實現13億元,較“八五”末增長3倍。出口產品主要銷往東南亞、中東及歐美等地的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為全區外向型經濟發展龍頭的大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是1992年7月5日經天津市政府批准建立的,享有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同等的優惠政策。該區位於大港城區東北部,規劃面積2平方公里,配套設施齊全。截止1998年底入區企業累計達75家,其中外資企業33家;內資企業42家,累計協定利用外資6755萬美元,利用內資24000萬元。開發項目涉及輕紡、電子、汽車裝配、房地產等行業。韓國大宇集團、德國可耐福公司等一批國外知名跨國公司已落戶該區。1998年入區企業全年完成工業產值10.6億元,增加值0.91億元,分別較上年有大幅增長。2013年開發區已建起了一支精幹、快捷、高效的領導班子,使入區企業在享受各種優惠政策的同時,也能享受高效、優質的服務。
橫向經濟聯合進入蓬勃發展時期。截止於1998年底大港區與全國20多個地區有密切的經濟往來,正式締結友好區縣14個。聯合興建企業75家,引進內資4.3億元,引進項目涉及建材、印染、化工、土地開發、編織等多個行業。

南港工業園區

規劃區位於天津濱海新區南部片區的大港,南港工業區是天津市“雙城雙港”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規劃的南港,位於濱海新區東南部,距離天津市區45公里,距離天津機場40公里,距離天津港20公里。工業區呈“一區一帶五園”布局,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一應俱全,投資環境優越。面對新的形勢,開發區將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弘揚“開拓創新永圖強,奮力爭先鑄輝煌”的精神,努力把開發區打造成為推動全市經濟跨越發展的重要載體和第一增長極。

發展戰略

——高水平發展戰略
依靠科技進步,實現發展方式的根本轉變,提升產業綜合競爭力。引進先進技術與自主創新、消化吸收與再創新相結合,開發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產品與服務,打造技術上的領先優勢。石油化工、冶金產業主要裝置達到經濟規模,工藝技術達到世界一流水平。港口物流業以園區產業為基礎,信息技術為支撐,發展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港口綜合服務體系。

——可持續發展戰略
發展循環經濟,構建節約型、集約型、綠色生態發展模式。以減量化、再利用、可循環為方向,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強能源的梯級利用與資源的循環利用,實施節能減排,發展清潔能源,推行清潔生產,建設生態安全、環境友好的現代化產業園區。

——集聚發展戰略
最佳化產業布局,集聚資源,走規模化、園區化、一體化發展路子,實現重化工業戰略南移。通過實施“產品項目、公用輔助、物流傳輸、環境保護、管理服務”五個一體化,形成上下游產品銜接、基本原料互供、公用設施共享的集聚發展格局,提高綜合競爭力,建成具有區域輻射帶動能力的石化產業、裝備製造、冶金產業集聚區和國際倉儲物流集散地。

——區域帶動戰略
落實國家對濱海新區的功能定位,實現自身加快發展的同時發揮對區域經濟的帶動作用。依託濱海新區先試先行的政策優勢,以重大項目為核心,做大做強天津重化產業,發揮對周邊地區產業延伸和龍頭帶動作用,成為濱海新區跨越發展的重要增長點和環渤海地區經濟的加速引擎。

——港區聯動戰略
結合園區產業,發揮港口優勢,實現港區一體化,相互依託,共同發展。適應重化產業大進大出的特點,把港口功能與產業功能緊密結合,實現港口、物流和園區產業的互動發展,最佳化港口功能,提升園區產業水平。

——國際化戰略
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實現南港工業區與國際發展模式全面接軌。堅持高起點、寬視野,把園區發展融入經濟全球化和區域經濟一體化大潮之中,加強與國外大企業集團的戰略合作,引進技術、資金和資源,主動參與國際競爭,打造南港工業區國際競爭力。

發展規劃

一總體目標
用15年左右時間(2009~2023年),建成集聚效應好、經濟規模大、國際化水平高、帶動能力強、園區化和規模化特徵突出、主導產業優勢明顯的世界級重化工業基地;構建資源集約、布局有序、運營高效、配套完整、持續發展能力強的現代製造業循環經濟產業體系,成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範區;發揮臨港產業的拉動作用和港區聯動優勢,打造我國北方重要的國際航運節點,形成重化產業與港口的複合體
二階段目標
按照整體規劃、分步實施,遠近結合、應急應需的原則,南港工業區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第一階段(2009~2013年):完成160平方公里建港造陸,開挖5萬噸級航道,建設15~20座1~5萬噸業主碼頭和供水、供電、公路、鐵路、管廊等基礎設施,原油、成品油國家戰略儲備庫及商業儲備庫、中俄合資煉化一體化等項目基本建成,藍星化工新材料產業園項目初具規模。
第二階段(2014~2018年):基礎設施基本建成,碼頭航道達到10萬噸級,形成主導產業聚集、產業鏈銜接緊密、內部驅動與對外拉動效應明顯的工業區。
第三階段(2019~2023年):石化、冶金及裝備製造產業區項目基本建成,航道碼頭達到10萬噸級以上,港口吞吐量達到2億噸以上,形成港區聯動優勢產業明顯、上下游產品關聯緊密的現代製造業循環經濟示範區。同時,統籌考慮獨流減河北岸的開發利用,與周邊區域統籌協調發展。

著名景點

大港公園

大港公園始建於1992年5月1日,於1993年5月29日正式開放使用,至今已19年之久。大港公園占地約為7.7公頃,是大港城區內唯一的綜合性公園,周邊多為居住區,因此大港公園主要為周邊市民提供良好的運動、休閒、娛樂、遊憩、自然的公共空間。本公園不僅是大港重要的城市公共綠地,更是大港市民重要的假日休閒活動場所。公園開放時間較長,雖然每年對公園的設施都進行小的完善,但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改造,公園的整體景觀效果欠佳。為給市民提供一個更好的休閒空間,濱海新區將大港公園的改造工程列為新區惠民工程之一。
大港中心公園項目位於濱海新區大港南城區幸福路與開發道交口西北部,是在原職工活動場所基礎上進行改造。重新改造後,整個公園將被分為南北兩大部分,南部為廣場區,從東、南、西三個方向設定主要入口及集散小廣場;北部為集健身、休閒、娛樂、觀賞等多功能為一體的休閒娛樂區。建設工程將分為7個部分,包括廣場工程,水系工程,步行路及步行廣場工程,小花園及小廣場工程,小品工程,綠化工程,土方工程。預計今年將完成基礎施工,2014年開始進行綠化建設。
較為特別的是,公園內,規劃設計了自己的循環水系。“公園將充分利用周邊區域經過處理後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同時通過地勢調整收集雨水,用於草木灌溉和水系循環。”項目負責人介紹。除此之外,該中心公園將在園內新建一個大小約29161平方米的廣場。建成後,可供最多2萬人活動。公園內還規劃設計了電子顯示屏、園亭、方亭、跨度分別為20米、10米的兩座防腐木步行橋等,增強活動場地的功能性及景觀效果。工程預計於2013年6月底竣工。

世紀廣場

天津濱海新區大港世紀廣場位於濱海新區大港城區內迎賓街與世紀大道交口處,廣場東部配置部分南方花木,北部波浪式流線型嵌草鋪裝,南部有彩色高清大螢幕,中部建3513平方米旱式音樂噴泉,南部設柱廊表演台,西部為大面積草坪綠地,紅屋頂歐式建築點綴其間,是市民生活休閒的場所之一。在世紀廣場段迎賓街東側設立不限時機動車停車泊位,西側設立限時停車泊位,可供市民停放機動車輛。

堆山公園

堆山公園又稱臨潮湖公園,而在大港人中俗稱假山。堆山公園中有一山和一湖,分別稱之為望海山和臨潮湖。這裡是大港人常去的休閒娛樂地點之一,春夏之際人流更是絡繹不絕。

總體目標

把大港區建設成為以效益型農業為基礎,以石油和石油化工工業為主體,以外向型經濟為導向,以完善的基礎設施和社會化服務為載體的高度開放的現代化石油化工基地,全區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人民生活達到中等或已開發國家水平。國內生產總值實現540億元,其中地方實現210億元;農業總產值實現2.4億元;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其中地方實現570億元;地方財政收入實現5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5000元,全區人口控制在40萬人,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以內。

經濟發展

到2010年,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農田面積穩定在18萬畝,旱澇保收田比率達到72%以上,糧食總產達到75000噸,並建成為石化基地服務的副食品生產基地,“菜籃子”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85%以上。農業產業化格局基本形成,農業產前、產中、產後社會化服務體系臻於完善。
按照國家產業政策,根據天津濱海新區布局,工業發展以石油和石油化工為主要方向,重點發展與大港區優勢產業和主導產品相關的產品項目。到2010年石油及天然氣產量穩定在“九五”水平上,力求有較大幅度的增長。原油加工能力達到1500萬噸,乙烯達到100萬噸,聚脂50萬噸,並形成綜合性、系列化石油化工和精細化工產品生產格局,建成天津石化基地。完成大港電廠三期擴建和天津石化自備電廠擴建、改建工程,總裝機容量達208萬千瓦,形成華北地區較大的火力發電基地。
配合石化基地建設發展壯大區屬工業。鄉鎮企業重點發展石化下游產品的綜合開發和深度加工以及汽車和機車的零部件配套加工。到2010年,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445億元,其中工業產值390億元,爭取組建10個企業集團。城市集體企業依託技術、人才、資源優勢,突出重點,加大投入,發展外向,上規模,上水平。到2010年城市集體經濟要實現銷售收入130億元,其中工業銷售收入72億元。
圍繞建設全方位對外開放的現代化城市的總體戰略目標,以大港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為龍頭,全方位擴大對外開放,廣泛參與國際競爭,實現與世界經濟接軌。到2010年累計協定外資達6.17億美元;出口交貨值力爭達到100億元。
發展第三產業堅持以商品市場為基礎,以生產要素市場為重點,與旅遊、服務業相結合的原則,在鞏固傳統行業的基礎上,大力發展房地產、旅遊、信息服務等新興行業,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統一、開放的市場體系、城鄉社會化綜合服務體系和新型、合理的社會保障體系。到2010年第三產業要實現增加值93億元,占區屬經濟總量的比重達到44%。

城鄉建設

城市建設堅持與石油化工基地發展戰略相配套,統籌規劃,合理部局,堅持高標準,高起點。到2010年城區面積達到56.35平方公里,各項配套設施達到現代化水平。全面改造和擴建城市道路骨架系統,提高道路等級,道路密度達到3.74公里/平方公里,建成現代化的方便快捷的交通網路。改造大港水廠,使城區人均用水達到180升/人.日。加快居民住宅和綠化工程建設,人均居住面積達到12平方米以上。供氣方式轉為以管道燃氣為主,城鎮居民小區全部實現物業化管理。
鄉(鎮)村建設堅持穩步推進,城鄉一體,協調發展的原則。到2010年全部實現撤鄉建鎮,新型村莊建設達50%以上,基本實現村村建有公寓式、別墅式住宅。

社會事業

以科技興工、興農為重點,全面提高我區一、二、三產業的科技水平,科學技術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到50%以上。加強高中階段教育,到2010年城區高中普及率達到95%以上,農村達到85%以上。堅持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加強成人教育。開展各種規範性、適應性培訓和技術等級培訓,使45歲以下的青壯年,每年接受崗位培訓的人數達到20%以上。開展“三優”工程,到2010年計畫生育率達到98%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貫徹“預防為主”的方針,完善城鄉衛生服務體系,2010年建立起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人民小康生活水平的預防保健體系、醫療服務體系和衛生監督體系。堅持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到2010年建立起具有大港特色的,集各種文化設施與各種文化活動為一體的完整的區域文化新格局。

歷史沿革

大港地區是退海之地,逐漸形成如今的濱海平原。經天津文物考古和海洋研究部門的科學考證,約距今5000年左右.黃驊海侵(又稱天津海侵)後,海水發生海退。隨著海退的逐步推展,在天津沿海地區形成大致與海岸線平行的三道貝殼堤(大港區內為四道),其中濱海沿線的一列貝殼堤,已被國家批准為貝殼堤自然保護區。自1956年以來,陸續在中塘鄉大坨子高地、萬家碼頭和太平村鄉竇莊子村及沙井子村發現古遺址、遺物和古墓葬。經鑑定,中塘、萬家碼頭、沙井子遺址為戰國居住遺址;中塘、萬家碼頭、沙井子、竇莊子古墓葬為漢代瓮棺葬。出土遺物主要有:中塘燕國粗紅陶釜,沙井子戰國平舒戈、竇莊子北魏銅造像等。據此,約在2300年前就有人類在大港地區生息繁衍。 1949年建國以來,在區境內發現大量戰國及以後朝代的陶器、陶片和遺物,主要有:中塘和沙井子出土的粗紅陶釜、泥質灰陶尊、盂、罐、盆、壺、淺盤豆、板瓦、銅劍、銅帶鉤等。可見,戰國時期就有不少人在今大港地區居聚,從事漁獵、鹽業等生產活動。
大港地區歸屬,春秋以前不可考,戰國先後屬燕、齊。秦屬巨鹿郡。漢屬渤海郡章武縣。三國、魏隸屬不變。晉屬章武國(縣)。北朝先後屬北魏、東魏、北齊和北周章武郡(縣)。隋屬河間郡魯城縣。唐屬滄州乾符縣。五代隸屬不變。宋屬滄、清二州。金屬清州會川、靖海縣和滄州清池縣。元屬清州會川縣和滄州清池縣。明屬清州靜海縣和滄州清池縣。清屬天津府靜海、天津縣和滄州(至民國初降為縣)。民國屬河北省黃驊、靜海、天津三縣。
1949年1月,大港各地相繼解放,到1952年4月,省、縣隸屬不變。1952年4月21日河北省天津縣劃歸中央直轄市——天津市,1953年5月14日撤天津縣制,成立東、西、南、北四個郊區,大港地屬天津市南郊區和河北省靜海縣、黃驊縣。1958年2月11日,天津由中央直轄市改為河北省省轄市,8月26日撤郊區,原南郊區大部劃歸河西區,今大港中塘地區劃屬。1962年2月1日恢復四郊,1963年2月分黃驊縣太平村、大蘇莊、沙井子地區和靜海縣徐莊子、小王莊、趙連莊等地區建河北省天津市北大港區,區府駐今趙連莊鄉洋閘。1967年1月2日天津復改中央直轄市,該區仍為天津遠郊區。1970年2月,撤北大港區併入南郊區。1979年5月12日,建立天津市革命委員會北大港地區辦事處,11月6日,大港與南郊區分設,由原北大港區的趙連莊、小王莊、徐莊子、太平村、沙井子五個公社和南郊區上古林、五七(五七公社1981年12月劃歸板橋農場)公社、西小站公社的中塘地區(劃入大港區後建為中塘公社),以及大港水庫、大港油田、石化公司、官港和北大港、大蘇莊、板橋三個農場等地區建為天津市大港區。
2000年,大港區轄4個街道、3個鎮、3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區總人口389664人,其中:迎賓街道50242人、勝利街道51401人、古林街道23567人、海濱街道 150223人、太平鎮35874人、小王莊鎮 7818人、中塘鎮 24621人、沙井子鄉 11364人、徐莊子鄉 14779人、趙連莊鄉 17895人、北大港農場虛擬鎮 1880人。
2001年8月22日,大港區街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開始實施:將農村3鎮3鄉調整合併為3鎮1街。調整後,大港區轄5街3鎮:勝利街、迎賓街、古林街、海濱街、港西街、中塘鎮、小王莊鎮、太平鎮。2001年底,大港區轄5個街道、3個鎮:勝利街道、迎賓街道、海賓街道、古林街道,港西街道,中塘鎮、小王莊鎮、太平村鎮。
2004年初,大港區轄5個街道、3個鎮:迎賓街道、勝利街道、古林街道、海濱街道、港西街道、太平鎮、小王莊鎮、中塘鎮。
2009年10月21日,國務院批准,撤消漢沽區與塘沽區、大港區,正式合併為濱海新區,直屬天津市。
2013年9月26日上午,天津市召開“深化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動員大會”,撤銷了塘沽、漢沽、大港三區的工委和管委會,由濱海新區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各個街鎮 的工作,這意味著塘沽、漢沽、大港作為區縣一級的叫法從此消失。
人民網天津2009年11月9日電
繼深圳經濟特區、上海浦東新區之後,又一帶動區域發展新的經濟成長極天津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啟動。國務院批覆同意天津市調整部分行政區劃,撤銷天津市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設立天津市濱海新區,以原三個區的行政區域為濱海新區的行政區域。9日,天津市委、市政府召開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動員大會。
國務院要求,上述行政區劃調整涉及的各類機構要按照“精簡、統一、效能”的原則設定,嚴格執行中央關於厲行節約的規定和國家土地管理法規政策,加大區域資源整合力度,最佳化總體布局,促進區域經濟社會協調健康發展。
據了解,濱海新區的管理體制隨經濟發展而設定,在特定的時期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新區經濟快速發展,社會生產力極大提升,尤其是濱海新區納入國家整體發展布局,開發開放進入新的階段,管理體制滯後的問題日益突出。一是規劃難以統一實施;二是產業聚集效應難以實現;三是整體優勢難以發揮;四是資源配置難以最佳化;五是管理效能難以提高,到了非改革不可的時候。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高麗說,濱海新區能不能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能不能儘快建立健全充滿活力、富有效率、更加開放、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必須正確把握,用心工作,分步實施,探索建立統一、協調、精簡、高效、廉潔的管理體制,確保改革順利進行,確保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天津市市長黃興國闡述了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建立統一的行政架構。撤銷濱海新區工委、管委會,撤銷塘沽、漢沽、大港區現行建制,建立濱海新區行政區,轄區包括塘沽區、漢沽區、大港區全境。東麗區和津南區的部分區域,不劃入濱海新區行政區範圍,仍為濱海新區產業規劃區域。
二、構建精簡高效的管理機構。建立濱海新區區委、區人大、區政府、區政協,同級機構比原有三個行政區大幅度精簡。
三、組建兩類區委、區政府的派出機構。一類是城區管理機構,成立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工委和管委會,主要行使社會管理職能,保留經濟管理職能。一類是功能區管理機構,成立九個功能區黨組和管委會,主要行使經濟發展職能。
四、形成新區的事在新區辦的運行機制。賦予新區更大的自主發展權、自主改革權、自主創新權。
從2009年10月下旬開始至2010年1月底,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分為五個階段有序推進。從2009年11月中旬到2010年1月上旬,陸續選舉產生第一屆區委、區紀委機構,區人大常委會、區政協常委會組成人員,區政府區長、副區長,區法院院長、區檢察院檢察長。8日,天津市紀委、市委組織部等五部門聯合下發了“進一步嚴明紀律確保濱海新區管理體制改革順利進行”的通知。

行政區劃

大港區轄3個街道、3個鎮:大港街道、古林街道、海濱街道(大港油田)、太平鎮、小王莊鎮、中塘鎮。

圖書館

大港圖書館始建於1984年,1997年遷入新館,實現了計算機自動化管理。2002年至2004年兩次榮獲市級文明單位,還定為區級文明示範視窗,2004年在全國圖書館科學評估工作中,晉升地級二級館。

機構設定

]現設采編部、外借部、閱覽部、宣傳輔導部、總務部

重要設施

2004年9月區政府投資16萬元更新圖書館自動化軟體,由ILAS5.0到ILASII的升級。2005年按照“文化資源共享工程”的要求,區政府投資30萬元,建立了大港區文化資源共享分中心。分中心按“共享工程區縣建設標準”,設伺服器3台 (資源存儲、資源發布、多媒體點播),工作站40台,交換機48口,接通了區域網路和外網,實現了網上資源共享、教育培訓、文化宣傳的多功能服務,成為資源共享工程大港地區資源建設中心、管理服務中心和技術支持中心

服務視窗

科技書外借處、文藝書外借處、過刊外借處,老年閱覽室、少兒閱覽室、綜合報刊閱覽室、工具書資料室和地方文獻資料室

人員結構

圖書館現有工作人員37人,專業技術人員29人,中高級職稱13人,大專以上學歷24人。

繼續教育

每年館內投入近萬元 ,對在職職工進行專業知識 、計算機技能等培訓以及在職學歷進修。

基礎建設

館藏文獻總量9萬冊,每年購書經費20餘萬元,新書入藏近萬冊,征訂報刊600餘種,人大資料80餘種,電子文獻100餘種。

讀者工作

現有固定讀者5000人,年流通總人次16萬人,外借圖書6萬冊次,期刊3萬冊次。對外服務點16個,有大港武警中隊、趙連莊交通中隊 、港北派出所、石化熱電廠 、鵬翎膠管公司、勝利街居委會、前進里居委會、榮華里居委會、福苑裡居委會、港西街聯盟村、老年公寓、大港十一小(四公司二小)、河西監獄、港北監獄、中塘鎮大安村、太平交警大隊。每年圖書外借5萬餘冊。同時,還設立了12個社區分館,延伸了社區服務。館內館外圍繞讀書用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等內容,在大學城、中國小校、部隊開展了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知識講座和讀者活動,充分發揮了圖書館社會教育職能作用,促進了和諧社會的發展。

讀書活動

承辦大型讀書活動。包括中小學生讀書徵文、演講、知識競賽、書法繪畫;農民讀書徵文;家庭讀書成材演講、徵文 ;評選優秀藏書家庭、學習型家庭、優秀讀者。在全國、市級取得優異成績,圖書館連年獲得優秀組織單位。

學術研討

組織大港地區圖書館專業技術人員,參加中國圖書館學會、天津圖書館學會、“華北、西北、東北”地區少圖協學術理論研討活動,論文獲獎率96%以上。

國小高中

國小

大港一小、大港二小 、大港三小、大港四小、大港五小、大港六小、大港七小、大港九小(原石化四小)、大港11小(原四公司二小)、大港實驗國小、大港區英語實驗國小(原石化一小)、小王莊聯校

國中

大港二中、大港四中(在中塘鎮)、大港五中(原培英中學) 、大港六中、大港七中(原石化第一中學)、大港九中(原四公司學校)、小王莊中學。油田:油田一中、油田四中、大港區油田海濱學校、油田二中、油田三中。

高中

大港一中、大港三中、大港實驗中學、大港八中、太平村一中、大港油田實驗中學、油田一中、油田二中、油田三中。

本科高校

天津市濱海新區大港大學城的建設是戰略性的、具有超前眼光的,其對於提高大港人口的整體素質和品位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於拉動當地就業具有巨大推動作用,如:計程車行業、餐飲、住宿、零售等行業具有巨大的拉動作用。未來大港還會繼續加大投入對大學城高校的建設,繼續為大港人民的生活教育謀福祉,書寫美好篇章,希望大港人民大力宣傳大港,大力宣傳大學城,為了大港也為了我們自己,光大學城就有4萬多人,巨大的市場,像步行街的商戶可以定期到大學城做宣傳,促銷活動可以在校園裡做(找兼職學生),專門針對濱海學院、外國語大學學生,也可以給新區領導反映拓張商戶與高校學生群體的銜接,總之歡迎我們大港人和大港商戶來大學城開店創業,也歡迎我們大港本地區的孩子報考這些學校就近入學,也希望大港人多去這幾所學校看看轉轉,了解了解,可以去鍛鍊身體,可以去聽講座,可以帶孩子感受一下大學的氛圍,但是切記不要乾違法的事,什麼偷拍女生啦,帶狗遛狗啦,注意樹立我們大港公民的良好形象。以下是學府路大學城的基本情況: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校區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Nankai University, Binhai)又叫南開大學濱海校區,簡稱濱海學院,肇始於2002年,正式成立於2004年。是經教育部批准設立,由南開大學和天津市濱海新區政府合作創辦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是中國大陸高等教育改革的試驗田,是南開大學辦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濱海學院師資力量雄厚。各院系、專業主任由南開大學教授、業界知名專家擔任,任課教師具有南開大學副教授、教授高級職稱,核心專業課程由南開大學博士生導師授課。濱海學院目前設有11個系、47個專業方向,覆蓋理工、文學、經濟、管理、藝術等學科。“渤海之濱,白河之津;汲汲駸駸,月異日新”,濱海學院秉承“允公允能日新月異”之南開校訓,弘揚“愛國敬業、創新樂群”的光榮傳統和“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理念,正在向建成國內一流、國際知名學院的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學院面向全國招生,畢業後頒發國家統一印製的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畢業證,符合學位授予條件的授予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學士學位,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根據我國高等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本部南開大學“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校訓精神,將繼續傳承和發揚南開大學的傳統,傳承南開大學的“文以治國、理以強國、商以富國”的理念, 堅持“以德治校、質量為本、特色為先”的辦學定位。把提高教學質量列為優先工作目標,堅持 以教學為中心,以培養套用性人才為主線,以促進學生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不斷增長為根本任務,致力於創造開放的人文、學術環境和為社會培養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較強的社會政治經濟建設能力,具有國際視野和參與國際競爭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複合型、創新型人才。學院位於中國天津濱海新區,與同在濱海新區南開大學泰達學院照相輝映,學院距市區 34 公里,交通便捷,天津站公交站坐186路公交即到。隨著2015年位於津南區南開大學新校區的啟用,逐步形成了北有泰達(南開大學泰達校區)、西有本部(南開大學新校區)、南有濱海(南開大學濱海校區)三足鼎立的格局,他們將為天津濱海新區的建設和發展作出應有的巨大貢獻。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建設開始於2002年春夏之交,一次由時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長陳至立同志召集幾個京津兩地高校主要領導召開的小型座談會上,傳達了當時中央主要領導和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分管教育的領導對高等教育的一些重要指示,其中一個問題講到,凡是沒有創辦獨立學院的“985”高校要為黨和國家,要為老百姓的實際需求,積極地承擔起這份責任,創辦獨立學院,而且要力量強。這是中央整體分析社會發展形勢和就業形勢、高等教育整體形勢後,為了滿足社會增長的需求而提出的一項解決社會問題的重要措施。南開大學面對國家的走向和南開大學自身的定位,2002年4月份左右形成了在原有南開大學職業技術學院的基礎上積極尋求社會力量辦學,創辦南開大學獨立學院的意向。先後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跟十幾家合作單位進行了洽談,最終在原大港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決定原大港區人民政府跟南開大學合作創辦南開大學伯苓學院,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在開始建設之初就沒有民間資本介入,當時把學院命名為南開大學伯苓學院,意在紀念我國近代民辦教育的先驅者、南開系列學校的創辦人、著名的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先生。
2003年1月11日南開大學、大港區政府在大港賓館舉行《合作建設南開大學伯苓學院籌建方案》和《合作建設南開大學伯苓學院協定書》、《關於對南開大學伯苓學院實施股份制管理的協定書》的簽字儀式。南開大學校長侯自新、原大港區區長陳玉貴分別代表合作雙方在協定書上籤字。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大港區委書記只升華、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馬建標出席了簽字儀式並講話。學院為股份制合作辦學實體學院,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獨立承擔民事責任,不列入南開大學正式建制。南開大學以學校品牌和教育資源等無形資產入股,全權負責學院學生的教學和日常管理,原大港區政府提供1000畝土地,原大港區港容城市環境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投資建設8萬平方米的辦公用房和基礎設施。由於教育部對獨立學院命名不宜用人名的要求,南開大學按照教育部[2003]8號檔案的精神,將南開大學伯苓學院更名為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將原來的合作者大港區人民政府變更為大港區人民政府所屬集體企業港容公司,並向教育部,市教委報送獲批,所以至此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建設自始至終沒有民間資本的介入,合作方仍然是大港區人民政府。由於大港區2009年11月撤區併入天津市濱海新區,這一階段學院由南開大學和大港區城區管委會共同建設管理。2013年9月26日,天津市宣布撤銷濱海新區下轄的塘沽、漢沽、大港三個城區管委會,由濱海新區區委、區政府統一領導各個街鎮的工作,濱海新區直管街鎮;根據天津市政府關於濱海新區整合部分功能區的決定和市民政局關於濱海新區調整部分街鎮行政區劃的批覆(津民復[2013]19號),濱海新區將27個街鎮調整為19個,12個功能區整合成7個。由此經過一年的梳理調整,從2015年2月3日開始,學院由過去南開大學大港區人民政府合作,過渡上升為跟天津市濱海新區人民政府的全方位合作。
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在教學和管理上全權依託南開大學,並在圖書網路、遠程教育等方面與南開大學實行資源共享。2004年校舍建設基本完成,學院首屆學生入學,這一屆招收的新生,畢業證書頒發的是南開大學濱海學院的畢業證,學士學位證書還是由南開大學校本部發放,從2008年起由南開大學濱海學院自授畢業證學位證。2015年2月3日,南開大學黨委書記薛進文指出,濱海新區正式成立後,濱海學院由過去南開大學和大港區人民政府合作,過渡上升為跟濱海新區人民政府的全方位合作,合作平台更大、視野更開闊,服務的面積、半徑、內容更多,這對於濱海學院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南開大學濱海學院建有一流的教學樓、專業實驗室、圖書館、室內外體育場館、學生公寓、教師公寓、綜合服務樓等教學設施,並擁電子閱覽室和校園“一卡通”系統。同時建立了一系列嚴格的教學、生活管理和安全保衛制度和措施,為莘莘學子在校安心學習、生活提供了良好環境,學院教學設施齊備、校園環境幽雅,交通便捷,隨著天津市濱海新區交通集團 2015年4月24開通快速186路公交線路,學院將與本部在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進一步拉近,濱海校區到本部津南校區將只有15分鐘,到天津站只需45分鐘。歡迎來自五湖四海的學子來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求學。南開大學濱海學院沒錯!這就是南濱!把日子過得像電影感覺不錯吧,在南濱擁有屬於的“足記”吧!Welcome to Nankai University Binhai College!
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校區
天津外國語大學(Tianjin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坐落在北方經濟中心和港口城市天津,是一所多語種、多學科、多層次、開放型的高等院校,也是全國八所獨立設定的高等外語院校之一。天津外國語大學前身是1921年由天主教獻縣教區建立的教會大學——天津工商學院。截至2014年9月,學校馬場道和濱海兩個校區,總占地面積 1040.06 畝。馬場道校區地處市中心,校內建築多為西歐古典風格,造型高雅,校園環境整潔幽靜,是天津十景的標誌性建築群之一;濱海校區坐落在濱海新區大港高教生態園區內,湖光映翠,景色秀麗。學校設有16個教學單位。
1921年直隸獻縣天主教會在天津創辦了中國第二所天主教大學—天津工商大學,成為天外的前身之一。
1925年天津工商大學的主樓建成,最初學校設有工與商兩科。
1933年南京國民政府教育部第7923號訓令,因未達三院九系之標準,天津工商大學改名為天津工商學院。1937年天津工商學院設建築系,建築師沈理源,閻子亨,陳炎仲和穆勒等均曾在這所學校任教。
1939年天津工商學院設法律系,轉年停辦。
1943年增設女子文學院,設家政,史地,外文三系。
1946年天津工商學院建立西方語言系,工科增設機械系,商科添設工商管理系。至此,工商學院具備了三院九系的規模。
1948年國民政府教育部正式批准立案,將工商學院改名為“私立津沽大學”。
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將津沽大學工學院3系與前北洋大學合併,定名為天津大學;將津沽大學財經學院3系併入南開大學;以津沽大學師範學院為基礎,又將天津市教師學院併入,在原校址改建為天津師範學院。
1958年天津調整為河北省會,學校更名為天津師範大學。
1960年天津師範大學改為綜合性的河北大學,隸屬於河北省教育廳。
1964年學校主體前身——秦皇島外語專科學校(後更名為“天津外國語專科學校”)成立,同年創立英文系和俄文系。
1970年1967年天津恢復為全國直轄市,河北大學遷址保定,外文系和中文系併入天津外國語專科學校。
1974年經國務院教科組批准由原天津外國語專科學校,原天津外國語學校,原天津師範學院日語專業,原河北大學外語和中文專業的學術力量和教師等重組為天津外國語學院,同年創立法文系,日文系和西班牙文系。
1975年建立德文系。至此,以英,日,俄,法,西,德6大外語專業為基礎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主體基本形成。
1979年開始招收英語專業和日語專業研究生。
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首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84年招收首批留學生,是中國較早從事對外漢語教學的高校之一。
1994年建立朝鮮語系。2002年天津外國語大學濱海校區在天津濱海新區大港高教生態園區內建立,同年建立阿拉伯語系。
2005年成立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商學院,其一級學科,本科專業數量以及在校本科生規模均列全校二級學院首位;成立天津外國語大學國際交流學院;建立義大利語系和葡萄牙語系。
2006年建立斯瓦西里語系,由原東語學院阿拉伯語系,朝鮮語系一同組建為亞非語學院;漢學院正式更名為“漢文化傳播學院”。同年“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所”正式成立。
2010年經教育部批准更名為天津外國語大學,成立“天津國際發展研究院”。
2010年5月18日由原教育技術系與教育技術中心、網路中心和計算機教研室四個部門合併組建教育技術與信息學院。
2011年原西語學院更名為歐洲語言文化學院,下設德,法,俄,西,意,葡六大語種;第十屆世界日語教育研究大會在天津外國語大學隆重召開;與中共中央編譯局簽署協定共建天津外國語大學中央文獻翻譯研究基地。
2012年成立天津外國語大學高級翻譯學院;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畫——與中央編譯局、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南開大學、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對外經貿大學等“四校兩部委”共建“中央文獻對外翻譯和傳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改天津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部為研究生院;中共中央編譯局和天津外國語大學共建高層次人才培養平台“黨和國家重要文獻對外翻譯研究博士人才培養項目”。
天津外國語學院濱海校區是經國家教育部2004年3月批准設立實施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教育的獨立學院。學院秉承“中外求索,德業競進”的校訓,特別注重能力和養,真正將學生們培養成高素質、套用型、複合型人才。我院著眼於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複合型、套用型人才的需求以及經濟全球化、中國加入WTO、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逐漸趨向多元化的趨勢,廣開交流渠道,為學生搭建“中外求索”之平台,培養具有自主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的高素質複合型、套用型人才,為天津乃至全國的經濟建設、社會發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學院的舉辦校天津外國語學院始建於1964年,是一所多語種、多學科、多層次、開放型的高等院校,其雄厚的師資力量為濱海外事學院的教學提供有利保障。天津外國語學院濱海外事學院著眼於未來經濟和社會發展對複合型、套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繼承和發揚天津外國語學院優良辦學傳統的基礎上,瞄準學生就業前景,以外經、外貿、外事及外宣作為自身的辦學特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