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州

均州

均州,即今湖北省丹江口市均州城原址在丹江口市均縣鎮關門岩附近。不過,原有的千年古均州因為修建丹江口大壩而淹沒,永遠沉在了漢江丹江口水庫河底。

丹江口市是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以原均縣(均州)為基礎設定的縣級市,位於鄂西北東部,漢江中上游、鄂豫兩省交界處,東臨鄂北重鎮襄陽市,西連十堰市,南眺神秘的神農架林區,北交豫南南陽。

聞名遐邇馳名天下的武當山坐落於境內,丹江口水庫是亞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

均州從古及今以其重要的軍事、經濟位置,成為連線"三陽"、溝通華中平原與鄂西北山區經濟、軍事、文化交流的必經通道。長江第一大支流漢江自西北向東南橫貫州境105公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均州
  • 別名:均縣,均州城
  • 所屬地區:湖北省十堰市代管
  • 下轄地區:今丹江口市
  • 郵政區碼:442700
  • 人口:50萬人(2007年末)
  • 著名景點:武當山,丹江口水庫,丹江口大壩,千島畫廊等
  • 如今地點:今湖北省丹江口
  • 名稱由來:因境內均水得名
均州概況,行政區劃,歷史沿革,歷史記載,

均州概況

均州,今湖北丹江口市,境內自然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眾多,既有“天下第一仙山”武當山,號稱小太平洋的亞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丹江口水庫淨樂宮丹江口水電站丹江口大壩太極峽風景區等,又有散布於全州境內的“均州八景”,面積占全市總面積十分之一,多達312平方公里。特別是稱之為“仙山瓊閣”的八百里武當,乃是古今有名的道教聖地,又是飲譽天下的旅遊勝地,風景誘人,氣候宜人,美不勝收的景觀令人驚嘆不已,觀不知返。
均州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有著千載春秋的"文明古城"。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古均州"曾稱名華夏,史籍汗棟。古均州城原址是在丹江口市均縣鎮的關門岩北,不過原有的均州古城因為1958年修建的丹江口大壩而淹沒,永遠沉在了漢江河底。現在可以在淨樂宮看見若干從江底打撈出來的古均州遺物,文物。

行政區劃

丹江口市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上游。東臨襄陽市老河口市穀城縣,西連十堰市,南接房縣,東北鄰河南省淅川縣。總面積3121平方公里。總人口50萬人(2007年末)。轄5個街道、11個鎮、1個鄉:均州路街道大壩街道丹趙路街道三官殿街道武當山街道六里坪鎮均縣鎮官山鎮丁家營鎮浪河鎮鹽池河鎮土關埡鎮習家店鎮蒿坪鎮石鼓鎮涼水河鎮、龍山鎮。市政府駐均州路街道。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全市總人口501126人,其中:均州路街道43078人,大壩路街道47601人,丹趙路街道34286人,新港街道9915人,三官殿街道27930人,土關埡鎮13186人,浪河鎮22959人,丁家營鎮15841人,六里坪鎮54685人,鹽池河鎮11499人,均縣鎮27885人,習家店鎮36600人,蒿坪鎮11938人,石鼓鎮15596人,涼水河鎮29277人,官山鎮13731人,牛河9941人,龍山鎮17142人,白楊坪3250人,武當山特區虛擬鎮48912人。

歷史沿革

春秋屬麇,魯文公十一年(前616年)楚子伐麇,麇亡屬楚。
戰國屬韓及楚,稱均陵。
秦置武當縣,因境內武當山得名。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分天下為36郡,武當縣屬南陽郡。
東漢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得荊州,分南陽郡置南鄉郡,下轄武當等八縣。
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改南鄉郡為順陽郡永嘉之亂(310年)晉元帝渡江,僑立始平郡,寄居武當,以江左平陽郡(今山西臨汾一帶)流民寓此,增平陽縣,與武當縣同屬始平郡。
齊改始平郡為齊興郡梁太清元年(547年),置均陽縣,改齊興郡為興州,領武當、平陽、均陽3縣。
西魏廢帝元年(552年),改興州為豐州,廢平陽入武當。
隋開皇五年(585年)改為均州,因境內均水而得名,轄武當、均陽兩縣,大業初(605年)州廢,縣屬淅陽郡義寧二年(618年)析淅陽郡置武當郡,轄武當、均陽和新增平陵三縣。
武德元年(618年)改武當郡為均州,七年(624年)省平陵,八年(625年)略均陽入武當,同年割豐州所轄鄖鄉、堵陽、安福三縣來屬。貞觀元年(627年)廢均州省堵陽、安福二縣入鄖鄉,武當、鄖鄉隸淅州;貞觀八年廢淅州復均州,領武當、鄖鄉、豐利3縣。天寶元年(742年)改為武當郡,乾元元年(758年)復為均州,隸山南東道
宋建隆元年(960年)均州領縣武當、鄖鄉。宣和元年(1119年),均州武當郡升為武當軍節度,領縣未變,隸京西南路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省武當軍為均州,領縣未變,先屬湖北道宣尉司,後屬襄陽路
洪武九年(1376年)省武當縣入均州,直屬湖廣布政使司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割鄖鄉、上津屬襄陽府,此後均州無領縣,由直隸州降為散州沿至清末。
民國初年改均州為均縣,屬湖北襄陽道。二十一年(1932年)隸屬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區,二十五年(1936年)改屬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區。1948年3月21日,縣城解放,28日全縣解放,屬鄂豫陝第四專員公署(7月改為陝南行政公署第四專署)。
1949年屬陝西省陝南行署兩鄖專區,1950年屬湖北省鄖陽專區。1952年隸襄陽專區。1960年撤銷均縣併入光化縣;1962年恢復均縣。1965年復歸鄖陽地區管轄。1983年8月19日,經國務院批准,撤銷均縣,設立丹江口市(縣級),為省轄市。1994年鄖陽地區與十堰市合併,丹江口市為地級十堰市代管。

歷史記載

均州,武當,下。開元戶九千八百五十九。鄉二十。元和戶八千一百八十二。
鄉二十。
漢南陽郡武當縣地也,因山為名。永嘉之亂,雍州始平郡流人出在襄陽者,江左因僑立始平郡以領之,寄理襄陽。宋孝武帝割武當縣以隸之。後魏改始平郡為武當郡,隋開皇三年罷郡,置均州。
州境:八到:西北至上都九百里。東北至東都八百八十五里。東至鄧州二百四十里。東南水路至襄州三百六十里。南至房州二百六十八里。西至金州三百六十里。北至鄧州內鄉縣二百三十里。
貢、賦:開元貢:麝香,山雞皮毛。賦:絹,布,綿,麻。
管縣三:武當,鄖鄉,豐利。
武當縣,上。郭下。本漢舊縣,屬南陽郡。後漢初,延岑起兵於此,後遂空廢。宋元嘉末,移縣理延岑城。貞觀十五年,於此置均州。
武當山,一名參山,一名太和山,在縣南八十里。高二千五百丈,周回五百里。陰長生於此得仙。
漢水,去縣西北四十里。水中有洲,名滄浪洲,即《禹貢》雲“又東為滄浪之水”。
鹽池,在縣東南百里。池水四周,上生紫氣。池左右草木十餘里,氣所染著,上如雪霜,嘗之鹽味,土人謂之鹽花。
鄖鄉縣,上。東至州一百一十三里。本漢錫縣,〔錫,音羊。〕古麇國之地也,《左傳》曰“楚潘崇伐麇,至於錫穴”是也。漢錫縣屬漢中郡,晉武帝改錫縣為鄖鄉縣,隋初屬均州,後隸房州,貞觀中又改屬均州
西山,今名寶蓋山,在縣西南三里。其山南臨漢水。
漢水,西自豐利縣界流入,南去縣三里。東有澇灘,冬即水淺,而下多大石。
又東為淨灘,夏水急迅,行旅苦之。歌曰:“冬澇夏淨,斷官使命。”
豐利縣,上。東至州二百四十里。本漢長利縣之地也,理在長利川,故以為名。宋於此僑置南上洛郡,屬梁州。後魏文帝改南上洛郡為豐利郡,又立豐利縣
隋以豐利縣屬金州,貞觀八年改屬均州
(錫)〔錫〕義山,一名天心山,在縣東北六十五里。山方圓百里,形如城,四面有門,相傳以為仙靈所居。
漢水,南去縣二十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