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大壩

丹江口大壩

丹江口大壩,位於湖北省西北部丹江口市,在漢江與其支流——丹江匯合口下游800米處。工程水工建築物由混凝土壩、電站廠房 、升船機提升系統及上游30公里的兩座引水渠道組成。時任國務院總理的 周恩來,稱讚丹江口大壩為全國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

1958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正式批准丹江口工程開工。它是新中國成立後我國自行設計、自行建造和自行管理的以防洪為主,兼有發電、灌溉、航運、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它不僅是根治漢江、開發漢江的關鍵工程,而且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最佳的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壩總長2.5公里,工程最大壩高97米,壩頂高程162米,內裝6台發電機組,裝機容量90萬千瓦,多年平均發電量40億度。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控制性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完成後,丹江口水庫成為中線工程的調水源頭,丹江口大壩的壩頂高將增加到176.6米,丹江口水庫蓄水水位達到175米,庫容增加到290.5億立方米。近期年均調水97億立方米,遠景調水可達130億立方米。用於解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沿線的——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四省市,20多座大中城市的生產生活用水,兼顧農業和生態用水。

登上大壩壩頂,鳥瞰丹江口城區,樓房林立,鱗次櫛比,青山碧水,粉牆黛瓦盡收眼底。抬頭遠眺,武當山隱隱再現;回首平視,巍巍大壩鎖漢江,丹江口水庫碧波萬頃。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畫卷,是旅遊、觀光的好去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丹江口大壩
  • 地理位置湖北省十堰市丹江口市城區
  • 開放時間:8:00-17:00 
  • 景點級別: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水利風景區
  • 門票價格:65元(2018年初)
  • 著名景點:丹江口大壩,丹江口工程展覽館等
  • 所屬國家:中國
  • 所屬城市:丹江口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 興建時間:1958年9月1日
行前必讀,景區動態,景區介紹,關鍵信息,二期工程,歷史沿革,工程構想,準備時期,建設時期,二次加高,工程影響,交通信息,

二期工程

2010年3月31日,隨著最後一罐混凝土入倉並振搗完畢,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混凝土壩段最後一個壩段加高到176.6米設計高程,至此,丹江口大壩需要加高的54個壩段全部加高到頂。這標誌著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源頭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取得重大階段性勝利。
丹江口大壩——加高中丹江口大壩——加高中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是在1973年建設的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基礎上貼坡加高而成的。工程完成後,壩體高程將從原來的162米加高至176.6米,表孔壩段溢流堰頂高程由原來的138米加高至152米,升船機規模由150噸級提高到300噸級,任務調整為防洪、供水為主,結合發電、航運等綜合利用。正常蓄水位從157米提高至170米,可相應增加庫容116億立方米,通過最佳化調度,多年平均可為中線一期工程供水95億立方米,對緩解華北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緊張局面、促進我國北方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具有巨大的作用,並可為南水北調中線二期工程調水奠定基礎,加高大壩將進一步提高水庫的防洪能力和下游的防洪標準,為減輕漢江及長江幹流漢口段和武漢市的防洪壓力創造有利條件。工程的建設,還可改善樞紐的發電和漢江幹流的通航條件。工程總投資為24.25億元。
丹江口大壩加高不同於新建大壩,由於是在原有大壩的基礎上加寬加高,技術複雜,施工難度大,工藝要求高,施工布置受到制約。大壩加高施工期間,樞紐仍處於正常運行,擔負防洪、發電等任務,需要協調好工程加高施工和樞紐正常運行調度之間的矛盾。另外,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貼坡混凝土溫度控制要求難度大,由於混凝土溫控要求嚴格以及為了保證安全度汛,貼坡混凝土及溢流壩的加高不能全年施工,只能在低溫季節和枯水期進行,對工期要求比較嚴格。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自2005年9月26日開工建設以來,經過全體參建人員努力,取得了可喜成績:2005年11月25日,第一倉主體混凝土開始澆築,創造了前期準備工程和主體工程同年開工建設的佳績。2007年3月7日,第一倉大壩加高混凝土開始澆築。2007年6月23日,大壩加高貼坡混凝土全線達到原壩頂高程。2008年12月28日,右岸土石壩填築到176.6米設計高程。2009年6月20日,混凝土壩壩頂全線貫通。
丹江口水庫丹江口水庫

歷史沿革

工程構想

1952年10月30日,毛澤東主席出京巡視,他選擇了被中華民族視為 “母親河”的黃河。
丹江口環庫路丹江口環庫路
在河南鄭州黃河邊的邙山,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王化雲匯報了黃河的治理情況,並提出了一個從長江引水補充黃河的構想。毛澤東主席望著滔滔黃河,略作沉思,忽然說: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借一點來是可以的。”南水北調這個宏大的戰略構想就這樣被提出來了。
1953年2月19日,毛澤東從武漢軍用碼頭登上 “長江”號軍艦,順江去南京。軍艦離開碼頭時,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林一山奉命登艦。在著重探討了長江三峽水利樞紐工程的建設構想後,毛澤東舊事重提: “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能不能借點給北方?這個問題你研究過沒有?”那時的長江水利委員會主要精力放在根治長江水患和三峽工程論證上,對毛澤東忽然提出的這個問題,林一山沒有絲毫準備,只能坦陳 “沒有”。
毛澤東顯然已經考慮了很久。他站在一幅地圖前,手拿紅鉛筆,筆尖稍稍懸空指點著祖國江山,逐個提出他構想的引水地點。直到鉛筆指向了漢江,林一山答道:“漢江有可能。漢江上游和渭河、黃河平行向東流,中間只有秦嶺、伏牛山之隔,它自西而東,越到下游水量越大,而引水工程量反而越小。這就有可能找到一個合適的地點來興建引水工程,讓漢江水通過黃河引向華北。”
丹江口水庫大壩丹江口水庫大壩
聽林一山這么一說,毛澤東心情為之一振。他用鉛筆沿著漢江的曲線畫了許多槓槓。當他的鉛筆指向丹江匯入漢江的丹江口,他突然畫了一個圓圈,問: “這地方行不行?”林一山脫口而出: “這裡的可能性最大,也可能是最好的引水線路。”
毛澤東的筆端停留在丹江口,可以說正合林一山心意。此前,長江水利委員會從漢江防洪和水資源綜合利用的角度出發,已做了大量前期工作,並基本確認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是開發漢江的最佳工程方案。只是由於規劃尚未完成,還沒有向中央匯報。
丹江口水庫——太子島丹江口水庫——太子島
得到林一山肯定的回答,毛澤東高興地說: “你回去以後立即派人勘查,一有資料即刻給我寫信。”
軍艦快到南京時,毛澤東又一次對林一山說: “三峽問題暫時不考慮開工,我只是先摸個底,但南水北調工作要抓緊。”
1954年長江發生洪災,毛澤東乘專列沿京廣線視察。途經武漢時,他聽取了林一山關於三峽工程的匯報。林一山對毛澤東說: “三峽工程我們自己乾並不太難,但需要放在丹江口水利樞紐建成以後,因為這個工程的規模算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大工程了。我們有了這個經驗,就可以把技術水平提高到能夠勝任三峽工程的設計了。”毛澤東表示讚賞。
丹江口旅遊港丹江口旅遊港
1954年12月中旬,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與林一山就修建三峽工程的技術可行性進行交談,賦予了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為三峽練兵”的使命。
上世紀50年代初期,長江水利委員會組織力量全面查勘漢江乾支流,最後選定丹江口水利樞紐作為漢江流域規劃的主體工程。

準備時期

1958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正式批准丹江口工程開工。中央政治局在成都召開會議,周恩來總理根據毛主席南水北調的構想和專家們的規劃,在會議上正式提議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得到會議的支持和批准。毛澤東主席在會上興奮地說:“打開通天河、白龍江,借長江水濟黃、丹江口引漢濟黃,引黃濟衛,同北京聯繫起來了。”
丹江口工程開工典禮(1958年)丹江口工程開工典禮(1958年)
成都會議一結束,周恩來總理就在湖北召開了有關興建丹江口水利樞紐的會議,確定由王任重同志主持該項工程,對中央負責,長辦負責設計,湖北省政府組織施工。
丹江口第一期工程在興建過程中,曾經遇到過不少困難與干擾,但所有這些都在周總理的關懷下,一一得到妥善解決。對於工程本身發生的嚴重質量問題,周總理就親自主持會議研究解決辦法,並決定工程停工進行加固補強。
1958年2月,毛澤東把治理長江、南水北調的重任交給周恩來。他對周恩來說:恩來,這些問題今後就由你來管吧!毛澤東邊說邊伸出四個手指頭比劃說:“一年抓四次。”周恩來爽快地答道:“好,我來管。” 周恩來不負毛澤東的重託,就在毛澤東交給他這項任務的當月(即2月)底,周恩來出訪朝鮮剛剛回國,來不及休息,就趕到湖北,視察長江三峽。周恩來在視察長江的“江峽”號輪船上,聽取了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關於丹江口水利工程的情況匯報。當長江流域規劃辦公室的同志問,是否確定搞丹江口水利工程時,周恩來果斷回答:“同意建設丹江口水利工程,現在就應積極準備,列入第二個五年計畫開工。”
周恩來管丹江口工程,費盡了心血。僅僅舉他聽取匯報為例,即可看出他在治水中花費了多少心血。周恩來無論是在北京還是在湖北,都經常聽地方和中央的水文專家和水利專家的匯報。重量達一噸多記錄100餘年的長江水文資料,經過整編成冊,成為建設長江的寶貴財富。

建設時期

1958年9月1日,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舉行開工儀式,比預定的開工日期提前了整整一個月。
1959年10月28日,截流司令部成立,1959年12月26日,總指揮張體學主持召開了截流誓師大會。會上,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向10萬勞動大軍宣讀了中央賀電,數萬勞動大軍在土場上嚴陣以待。
由於缺乏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經驗,同時,受到“大躍進”影響,出現了趕工、搶工、強行施工現象,給工程建設帶來了許多安全隱患,並引發架空、裂縫等嚴重安全事故。為了保障大壩安全,1962年3月,黨中央決定主體工程停工。
丹江口工程 漢江截流(1959年)丹江口工程 漢江截流(1959年)
1964年12月,丹江口大壩主體工程恢復施工。廣大建設者排除干擾,確保了工程建設順利進行。1967年達到了初期工程建設設計規模,並通過工程質量鑑定。1967年11月18日,經國務院、中央軍委批准,丹江口大壩下閘蓄水。
1968年10月1日,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第一台15萬千瓦機組投產發電。1974年,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全部完成。此時的丹江口大壩總長2.5公里,最大壩高97米,壩頂高程162米,裝機容量90萬千瓦。水庫蓄水運行至今30多年,經歷過幾次大洪水考驗,大壩穩如磐石。大壩的建成,使丹江口水庫回水線沿河道長度,形成了漢江177公里長的漢江水庫,和丹江80公里長的丹江水庫。
丹江口水利樞紐雖然完成的只是第一期工程,但其效益卻非常顯著。尤其是防洪,幾乎改變了原來江漢平原三年兩淹的局面。其它如發電、灌溉、航運和水產養殖的效益也十分顯著。所以周總理指示,要將丹江口水利樞紐工程作為“五利”俱全的典型,在國內外展出模型。
時任國務院總理周恩來,稱讚丹江口大壩為全國唯一“五利俱全”的水利工程
幾十年過去了,丹江口大壩雄跨漢江,鎖住蒼龍,累計創造的防洪、發電、灌溉等綜合效益達500多億元,超過工程造價的50多倍。在三峽工程之前,丹江口水庫是長江流域控制作用最好、綜合效益最大、功能最齊全的水利樞紐。

二次加高

1992年10月,南水北調工程被列為跨世紀的四大工程之一。2002年,國務院批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確定從長江上、中、下游分西線、中線和東線向北方調水。毛主席“南水北調”的宏偉構想開始變為現實。
2005年,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開工建設,丹江口大壩加高至176.6米,總庫容將增至339.1億立方米。工程建成後,每年可以為北方送水130億立方米以上。
正在進行加高加寬工程的丹江口大壩(2006年2月14日攝)正在進行加高加寬工程的丹江口大壩(2006年2月14日攝)
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是在丹江口水利樞紐初期工程的基礎上進行續建,主要包括混凝土壩及左岸土石壩培厚加高、新建右岸土石壩及左壩頭副壩和董營副壩、改擴建升船機、金屬結構及機電設備更新改造等。工程於2005年9月26日開工,2013年完工,2014年汛後通水。
大壩加高工程是國內規模最大的大壩加高工程,壩頂高程由162米增加到176.6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抬高到170米。相應庫容由174.5億立方米增至290.5億立方米,總庫容由209.7億立方米增至339.1億立方米,通航能力由150噸級提升至300噸級。

工程影響

丹江口水利樞紐是我國20世紀50年代興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之一,也是當時移民最多的工程,共移民38.2萬人,涉及湖北、河南兩省,淹沒了均縣、鄖縣、淅川三座縣城和相當數量的鄉鎮村落。當時專門成立了移民指揮部,組織移民搬遷。
2002年5月,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溫家寶在視察丹江口水利樞紐時指出:南水北調的關鍵在中線,中線的關鍵在加壩,加壩的關鍵在移民
丹江口工程一期丹江口市移民外遷丹江口工程一期丹江口市移民外遷
為服務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建設,丹江口市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犧牲和奉獻。
1958年,南水北調一期工程淹沒丹江口市土地面積347平方公里,包括23萬畝耕地,以及均州古城和大量的基礎設施,先後動遷移民16萬人。
2005年,南水北調中線二期工程即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又淹沒及影響丹江口市的14個鄉鎮辦事處,135個村、505個組,動遷人口近10萬,其中出市外遷安置4萬餘人,市內安置5萬餘人。
丹江口移民丹江口移民
湖北丹江口市的新老移民共26萬,占全市總人口的一半以上。丹江口市淹沒綜合指標占南水北調中線五縣市區的1/3以上,占湖北省四個縣市區的2/3以上,是湖北省淹沒面積最大,搬遷安置人口最多、移民工作任務最重的縣市。

交通信息

自駕路線:西安市—十堰市—漢十高速公路—丹江口市城區—丹江口大壩—終點。
武漢市— 襄陽市—漢十高速公路—丹江口市城區—丹江口大壩—終點。
鄭州市—(南陽)鄧州市—老河口市—丹江口市城區—丹江口大壩—終點。
重慶市—宜昌市—襄陽市—丹江口市城區—丹江口大壩—終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