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佛教菩薩名)

地藏(佛教菩薩名)

佛教菩薩名。根《地藏菩薩本願經》說,他是釋迦滅後至彌勒出現之間,自誓現身六道,普救眾生的菩薩,因他象大地一樣,安忍不動、靜之慮深密,含藏無量善根種子,故名地藏。《太平廣記》卷一一一引《冥詳記。孫敬德》:“自晉、宋、梁、陳、秦、趙國,觀音、地藏、彌勒、彌陀稱名念誦得救者,不可勝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地藏
  • 其他名稱:地藏王菩薩
簡介,來源,道場,經文,影響,地藏的孝道,

簡介

《五燈會元.長慶安禪師法嗣.文殊圓明禪師》:“開寶中樞密使李崇矩巡護南方,因入院睹地藏菩薩象,總裁僧:‘地藏何以展手!’僧曰:‘手中珠被賊偷卻也。’李卻問師:‘既是地藏,為甚么遭賊?’師曰:‘今日捉下也。’李禮謝之。”清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地藏會》:“七月三十日傳為地藏菩薩誕辰。都門寺廟,禮懺誦經,亦扎糊法船,中設地藏王佛及十地閻君繪像,更盡時施放焰口焚化。街頭遍燃香火蓮燈於路旁,光明如晝。”
地藏菩薩地藏菩薩

來源

(guardian deity of children●Ksitigarbha)
大願地藏王菩薩是佛教徒口中所稱的“娑婆三聖”之一。安忍不動猶如大地,靜慮深密猶如地藏。“地”在事上講是大地,大地是一切萬物所依賴生存的,任何一物離開大地都不能生存,所以“地”有能持、能育、能載、能生的意思。“藏”是寶藏,財寶足以救濟人的貧苦,圓滿人的事業。這位大菩薩有無量的法財,布施給一切苦惱眾生,且使他們都能修行成就,如同寶藏一樣,所以叫做“藏”。
地藏菩薩地藏菩薩
農曆七月三十日稱為"地藏節"。即地藏菩薩誕辰日。 地藏菩薩在因地中,多次為救母難,而發大誓願:“度盡眾生方證菩提、地獄未空誓不成佛”以此功德願力,令多生父母離苦得樂,轉凡入聖,《地藏經》是佛門孝經,而地藏菩薩更是“孝”的代名詞。在中國大乘表法里是以四大菩薩為表率,第一位就是地藏菩薩,表的是大願。從地藏菩薩再發展出來的是觀世音菩薩表大悲,文殊菩薩表大智,普賢菩薩表大行。

道場

地藏菩薩的道場九華山——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與浙江普陀山、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並稱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
九華山九華山

經文

地藏菩薩本願經》,又稱《地藏本願經》、《地藏本行經》、《地藏本誓力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經中記載了釋迦牟尼佛在忉利天宮(欲界六天的第二層天),為母親摩耶夫人說法。佛在經中讚揚了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宏大誓願,並介紹了地藏菩薩在因地修行過程中的典型事例,如婆羅門女、光目女救度母親的故事。還通過文殊菩薩、佛母摩耶夫人、定自在王、四天王、普賢菩薩、普廣菩薩、大辯長者、閻羅天子、惡毒鬼王、主命鬼王、堅牢地神、觀世音菩薩、虛空藏菩薩的依次提問,以及地藏菩薩釋迦牟尼佛的對話,介紹了地獄的狀況,解釋了眾生解脫生死、懺悔業障、救拔親人眷屬苦難的種種方法。釋迦牟尼佛還在此經中表明,自己入滅之後至彌勒成佛以前的無佛世界中,教育度化世人的任務由大願地藏菩薩負責。
地藏菩薩本願經地藏菩薩本願經

影響

地藏菩薩,雖然誓願弘深,以十方諸佛國土,作為自己成熟眾生的國土,分身塵剎,利樂有情。但其示現於中國的道場,則在安徽省,青陽縣西南的九華山。九華山,原名九子山,因此山岩頂,如九子團聚之概。自唐代詩人李太白詩云:‘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之後,便改名為九華山。九華山中,有九十九峰,其中十王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四十多米,其除諸峰羅列,怪石峭壁,蒼翠崢嶸。山中有五溪山色,蓮峰雲海,舒潭印月,碧桃瀑布,東崖宴坐,平崗積雪,天台曉日,化城晚鐘,九子泉聲,天桂仙棕等十境,尤其引人入勝。山中寺院百餘座,其中最著名的是祇園寺,百歲宮,甘露寺,東岩寺等四大叢林。皆以化城寺為中心。化城寺在化城峰上,是唐代諸葛節等為金地藏改建。
傳記,唐代有新羅國(即今朝鮮)王子,名金喬覺,二十歲出家,法名地藏比丘。於唐貞觀四年,攜其愛犬——善聽,航海來中國參學,到九華山,棲止山中。後有邑民諸葛節等上山,見其孤坐石室,以白土和米為食,敬其苦行,發心護法,為建寺院,令其安心辦道。後刺史張岩,奏知朝庭,改名為化城寺。
【中國名山】九華山 據說當年九華山地主之權,是當地富豪閔閣老公公所有。新羅國王子金喬覺來山建寺時,曾請閔閣老送地,閔老個性樂善好施,且對地藏比丘,非常信敬,問要地多少?地藏答:‘謹要一袈裟之地足矣。’閔老認為一袈裟之地,所占幾何?於是慷慨答允。誰知金喬覺撇開袈裟,竟蓋盡九華山峰,閔老見地藏比丘有此神通,驚喜不已,即將九華山地,全部送出,發願為金喬覺護法;並命兒子隨金喬覺出家。後新羅國很多人前來親近學道,道糧不夠時,煮飯常滲拌觀音土(細白如粉之泥土),可見當時寺眾,生活清苦,新羅國王,聞知金喬覺比丘,率眾在九華山苦修,時遣派人送糧食來供養。
金喬覺在九華山,住七十五年,至唐開元廿六年七月卅日涅盤,世壽九十九。圓寂後,肉身坐於缸內,三年後開缸,顏面如生。世人認為是地藏菩薩轉世,稱為金地藏。後人為建肉身寶殿,又名肉身塔。鹹豐七年,與化城寺同遭火災,但肉身無損。同治時重修之肉身寶殿,金碧輝煌,十分雄偉,終年燈光長明,象徵菩薩威德光明,恆照幽冥世界,救拔眾生無明暗閉之苦。因當年的金地藏比丘,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所以九華山,成為地藏菩薩的應化道場,亦是中國四大名山之一。

地藏的孝道

地藏菩薩是孝道的代表,中國自古不單是禮儀之邦,也是孝道之邦。所以,地藏三經深受人們的喜愛,特別是《地藏菩薩本願經》,而地藏的孝道樹立了地藏菩薩在人們心中的形象。
《大涅盤經》中,佛祖告訴我們:有四種法,我們應當修習。一者、恭敬父母,盡心孝養。二者、恆以善法,訓導妻子。三者、照顧下屬夥計,知其有無。四者、近善知識,遠離惡人。佛祖將孝道列為第一,契合中國“百善孝為先”的理念,地藏菩薩在經典中的示現發揮了重要作用。
由於孝的善行作為開始,從而引發菩薩道利益眾生的深心。地藏菩薩開示我們要施與眾生之所需,施與眾生之所急,我們才能得到福報,乃至成就菩提果實。
經中說到地藏菩薩分身無量度眾生的事跡,實為菩薩教導我們應當著力為人們宣揚正法,令大眾在善法的指引下得益無窮。有如播種一樣,一傳十,十傳百。使地藏的孝道以及菩薩道長存於人間。而自身更以率先作為大家的榜樣,那就是地藏菩薩的孝道精神。(方海權著)
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