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4軍

國民革命軍第4軍

該軍前身是粵軍第1師。李濟深任軍長,陳可鈺任副軍長,鄧演存任參謀長,麥朝樞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師及1個獨立團。廣州解放後,該軍逃至海南島,擔任林詩港至嶺頭灣段守備任務。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該軍撤至台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4軍
  • 正式成立時間:1925年7月
  • 前身:粵軍第1師
  • 前身成立時間:1920年10月
  • 軍長:李濟深
前身,成軍,北伐時期,十年內戰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

前身

1920年10月,援閩粵軍回師廣東後,桂系軍閥陸榮廷敗走。11月,孫中山由上海返回廣東,重組廣東革命政府,任命陳炯明為廣東省省長兼粵軍總司令。並決定組建粵軍第1師。以粵軍參謀長鄧鏗兼任師長陳可鈺(後李濟深)任參謀長
1922年3月21日,師長鄧鏗被暗殺,梁鴻楷任師長。同年5月,第1師在北伐右翼總指揮許崇智指揮下,出師江西方向進行北伐
1923年2月,第1師攻入廣州後,梁鴻楷升任粵軍第4軍軍長。李濟深接任第1師師長,徐景唐任參謀長。
此時,該師下轄:第1旅,卓仁機(後陳銘樞)任旅長;第2旅,陳濟棠任旅長。全師共5個團:第1團,梁鴻林任團長;第2團,張馳任團長:第3團,鄧演達任團長:第4團,戴戟任團長;獨立團張發奎任團長。

成軍

1925年7月,廣州革命政府改稱國民政府,原轄各省部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粵軍第1師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4軍,李濟深任軍長,陳可鈺任副軍長,鄧演存任參謀長,麥朝樞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師及1個獨立團
  1. 以原第1旅改編為第10師,陳銘樞任師長,蔣光鼐任副師長,戴石孚任參謀長,李笠農(後徐名鴻)任政治部主任;
  2. 以原第2旅改編為第11師,陳濟棠任師長,鄧世增任副師長,李揚敬任參謀長,林冀中任政治部主任;
  3. 以粵軍第4軍獨立旅改編為第12師,張發奎任師長,朱暉日任副師長,李漢魂任參謀長,廖乾吾任政治部主任;
  4. 第13師(該師屬第5軍建制,撥歸第4軍節制),徐景唐任師長,陳章甫任副師長,余華沐任參謀長,翟瑞元任政治部主任;
另以國民政府鐵甲車隊改編為獨立團,由葉挺任團長。
同年9月,陳炯明再次舉兵向潮汕的粵軍進犯,該軍奉命第2次參加東征討伐陳炯明的作戰。

北伐時期

1926年5月,湖南省防第4師師長兼湘南督辦唐生智,因擁護國民政府,遭到直系軍閥吳佩孚和湘軍葉開鑫部的攻擊,退駐衡陽。為援救唐生智部,該軍以葉挺獨立團由肇慶先譴入湘,與桂系第7軍鐘祖培旅,協同唐生智部,先後取得了衡山、淥田、金聖寺、龍家灣等戰鬥的勝利,粉碎了吳佩孚重占湖南的圖謀,並由此揭開了北伐戰爭的序幕。
7月9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部在廣州誓師北伐。軍長李濟深率第11師、第13師及兩個炮兵營留守廣東,副軍長陳可鈺、黨代表廖乾吾率第10師、第12師參加北伐。
8月中旬,該軍右路軍的編成內,相繼攻克湖南的醴陵瀏陽、長沙、平江等地。8月下旬,該軍向湖北挺進,先後攻克鄂南門戶汀泗橋和賀勝橋,直逼武昌城下。
9月初,北伐軍組成攻城司令部,指揮第4、第7軍經過40餘天的激戰,於1926年10月10日攻克武昌。該軍在此次北伐作戰中奪關斬將,榮獲“鐵軍”稱號。
11月初,該軍揮師弛援江西北伐軍,配合第7軍等部先後攻克德安、馬回嶺、九江、南昌等地,殲滅孫傳芳部主力大部,迫使孫傳芳倉惶逃回南京;11月27日,該軍以第10師擴編成第11軍;以第12師及葉挺獨立團擴編為第4軍,陳可鈺任軍長,張發奎任副軍長,下轄:第12師,黃琪翔任師長;第25師,朱暉日任師長。
1927年4月,軍長陳可鈺因病去職,張發奎任軍長,黃琪翔任副軍長兼第12師師長。6月中旬,奉武漢國民政府之命參加討伐河南奉軍
在此次北伐中,奉軍第11軍副軍長兼第12旅旅長富雙英率部投降,被改編為第4軍第26師,富雙英任師長。第2次北伐結束後,武漢政府將唐生智部擴編為第4集團軍,以唐兼任第1方面軍總指揮;將第4軍、第11軍與賀龍的第20軍組編為第2方面軍,以張發奎為總指揮。第4軍由黃琪翔繼任軍長,繆培南任副軍長兼第12師師長,朱暉日調任第11軍軍長,李漢魂繼任第25師師長。
7月下旬,第4軍除以第26師滯留湖北外,主力第12師、第25師由武漢沿長江南岸東下,進至九江、南昌。

十年內戰時期

1927年8月1日,南昌起義爆發後,該軍為堵截由南昌南下的起義軍,奉命沿贛江南下,返回廣東。同年11月,張發奎黃琪翔指揮該軍在廣東發動驅李政變,將李濟深所部新編第2師和新編第4師收編,並將黃紹竑桂軍驅逐出廣東。此時,該軍由黃琪翔任軍長,葉劍英任參謀長。下轄第12師,繆培南任師長;第25師,李漢魂任師長;第26師(該師原隸屬第11軍,8月隨第4軍回廣州),許志銳任師長;教導第2師,薛岳任師長;教導第4師,黃慕松任師長。
張黃髮動政變後,李濟深調動部隊包圍廣州。為保衛廣州,張發奎將第2方面軍所屬部隊調往前線,準備與李濟深部作戰。
1927年12月11日,共產黨人利用第4軍同李濟深桂軍的矛盾,乘廣州空虛之機,由參謀長葉劍英率第4軍教導團為主力,在廣州舉行叫武裝起義。廣州起義後,張發奎黃琪翔引咎辭職。由繆培南升任軍長,薛岳任副軍長,謝膺白任參謀長。吳奇偉繼任第12師師長;將教導第2師改為教導第1師,鄧龍光任師長;教導第4師改為教導第2師,黃鎮球任師長。
1928年1月上旬,該軍在廣東戰敗,第26師師長許志銳戰死,陳芝馨繼任師長,該軍被迫逃往江西,隨後北上南京投奔蔣介石。不久被裁減為第4師。
1929年3月,蔣桂戰爭爆發後,第4師奉命南下浦口,配合第3軍西攻武長路,截斷桂軍南逃退路。此時,張發奎被蔣介石起用,出任第1路追擊司令兼第4師師長。率部向宜昌、沙市追擊。桂系失敗後,第4師進駐湖北宜昌、沙市。9月初,蔣介石電令第4師移防隴海路,企圖在途中將該師繳械。張發奎識破蔣介石的陰謀後,拒不從命,決定再次反蔣。此時,汪精衛陳公博等在上海組織“中國國民黨海外總支部聯合辦事處”號召反蔣,第4師被改編為“護黨救國軍”第3路。12月上旬,自鄂西經湘西輾轉入桂,聯合李宗仁白崇禧組成張桂聯軍,企圖重新奪回廣東,在進至廣州北郊時遭到粵軍的猛烈反擊,損失慘重。被迫向廣西撤退,第3路再次遭受嚴重損失,因而又恢復第4師的番號。
1930年初,第4師為參加李宗仁、馮玉祥等聯合討蔣,恢復第4軍番號,張發奎任軍長韓漢英參謀長。下轄第4師,李漢魂任師長;第12師,鄧龍光任師長。同年5月,該軍參加中原大戰,因損失頗重。12月該軍(含薛岳的第10師)縮編為第12師,吳奇偉任師長,唐宇縱任參謀長。
1931年6月,兩廣反蔣,該部恢復第4軍番號,張發奎任軍長,歸西南政務委員會第4集團軍指揮。下轄第12師,吳奇偉任師長。
1931年,“9.18”事變後,張發奎以北上抗日為名,率該軍由廣西北上,進至湖南醴陵,再次投靠蔣介石的南京政府。
1932年2月9日,南京政府重新任命張發奎為第4軍軍長,陳芝馨為副軍長,並將原轄第12師改為第90師,吳奇偉仍任師長,師下轄兩個旅,第268旅,歐震任旅長;第270師,韓漢英任旅長。8月30日,張發奎辭去軍長職,由吳奇偉任軍長兼第90師師長。
1933年1月,蔣介石發動對中央根據地第4次“圍剿”,該軍被編為中路軍第2縱隊,由南城、南豐向梨川、建寧、泰寧側擊,並截擊紅軍主力。1月下旬,陳誠的中路軍第1縱隊第52、第59師進至黃陂附近被紅軍包圍殲滅。同年5月,陳誠請準蔣介石重建第59師,由韓漢英任師長,撥歸第4軍建制。此時,該軍下轄第59師和第90師,參加了中央蘇區第5次“圍剿”。
1934年10月,中央蘇區紅軍主力長征後,第4軍奉命在雲、貴、滇、川等省多次參加尾追堵截紅軍長征的作戰。
1936年夏“兩廣事變”爆發後,該軍始離開四川,返回貴州附近整訓。

抗日戰爭時期

1937年7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該軍奉命由貴州調至上海,參加了淞滬會戰。在此次會戰後,由於該軍部隊傷亡嚴重退至皖南進行休整,將第5軍第92師編入該軍。
1938年2月,該軍由寧國開往江西。6月,吳奇偉升任第9集團軍司令,歐震任軍長,同時將第92師調歸第5軍建制,另將第102師調歸第4軍建制。此時,該軍下轄第59師,張德能任師長;第90師,陳榮基任師長;第102師,柏輝章任師長。
1939年9月至1942年1月,該軍先後參加了第1、第2、第3次長沙會戰。第3次長沙會戰後,該軍退回長沙整訓。此時,歐震升任第27集團軍副總司令兼軍長,柏輝章張德能任副軍長。下轄第59、第90、第102師不變。
1944年6月27日,參加長衡會戰中,放棄長沙向椰州撤退。因此,副軍長張德能被押解重慶槍斃;第59師師長林賢察、第102師師長柏輝章;第90師師長陳侃因被撤職。後由沈久成任軍長,謝錚任第59師師長;薛仲述任第90師師長;梁勃任第102師師長。

解放戰爭

1948年10月,整編第4師恢復第4軍番號,王作華任軍長,容有略任副軍長,陳治中任參謀長。整編第59旅恢復第59師番號,李子亮任師長;整編第90旅恢復第90師番號,薛仲述任師長;另增編一個第286師,唐連任師長。
1949年1月,該軍在江蘇鎮江大港一線擔任長江防線的防守任務。同年4月下旬,人民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該軍及首都衛戍司令部所屬第45軍沿京杭國道向南撤退,同月26日,被解放軍包圍於安徽廣德崗背湖地區,戰至29日,該軍第59、第90師被全殲。同年秋,該軍殘部在廣州重建第4軍,薛仲述任軍長。下轄第286師,許國鈞任師長;另以第109師殘部重新組建第109師。廣州解放後,該軍逃至海南島,擔任林詩港至嶺頭灣段守備任務。
1950年5月,海南島解放,該軍撤至台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