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是國民革命軍主力之一,為新桂系嫡系部隊。其前身為李宗仁黃紹竑領導的廣西定桂討賊聯軍。自1923年11月至1925年4月,定桂討賊聯軍以六千之眾先後將陸雲高陸榮廷沈鴻英等舊桂系軍閥六萬軍隊消滅。自1925年2月至7月,以不足兩萬人擊潰唐繼堯滇軍7萬人,統一廣西。

曾參加統一廣西、滇桂戰爭、北伐戰爭寧漢戰爭蔣桂戰爭中原大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獲譽“鋼軍”稱號。最終於1949年11、12月間,於廣西博白地區,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陳賡第四兵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第43軍的圍攻下全部被消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民革命軍第七軍
  • 戰爭:滇桂戰爭  北伐戰爭  抗日戰爭
  • 時間:1923年11月至1925年4月
  • 軍長李宗仁
  • 全軍:4萬餘人
  • 國家:中國
李宗仁時期,統一廣西,北伐時期,夏威時期,蔣中正下野,棲霞龍潭戰役,寧漢戰爭,第一次蔣桂戰爭,李明瑞時期,回師廣西,聯共反蔣,李宗仁歸來,楊騰輝時期,第二次蔣桂戰爭,中原大戰,廖磊時期,周祖晃時期,淞滬會戰,徐州會戰,張淦時期,徐啟明時期,鐘紀時期,李本一時期,

李宗仁時期

統一廣西

1925年10月初至12月7日,全軍入粵,協助廣州國民政府,將熊克武鄧本殷林俊廷申葆藩等3萬餘叛軍消滅。
1926年3月,受廣州國民政府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七軍。李宗仁任軍長,黃紹竑任黨代表,白崇禧任參謀長,全軍4萬餘人。中國共產黨員黃日葵一度出任第七軍政治部主任

北伐時期

1926年5月初,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七旅(旅長鐘祖培)北上湖南衡陽,支援受到北洋軍閥吳佩孚攻擊的湖南軍閥唐生智,由此打響北伐第一槍。6月5日,廣州國民政府正式宣言出師北伐。李宗仁率第七軍12個團的兵力組成北伐部隊,計2萬餘人。因白崇禧升任北伐軍代參謀總長,故另委王應榆為第七軍參謀長。改任黃日葵為第七軍廣西留守部隊政治部主任,委任麥煥章為第七軍北伐部隊政治部主任。廣西留守部隊計8個團,由黃紹竑指揮。
1926年5月初至9月初,國民革命軍第七軍與第四軍、第八軍作為北伐軍主力,經過衡陽、長沙、汨羅江、汀泗橋、賀勝橋諸戰役後,消滅了北洋直系軍閥吳佩孚20萬主力,圍困武昌。
1926年9月10日,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中正命令第七軍進軍江西,對新直系軍閥孫傳芳作戰。歷經箬溪、德安、王家鋪、九仙嶺四場血戰,擊破軍閥孫傳芳的10餘萬主力部隊,為國民政府控制江西奠定了基礎。
江西之連場血戰,第七軍陣亡團長3名:呂演新陸受祺、吳鐵英,下級軍官傷亡三分之一,士兵兩萬人傷亡四千餘人。
戰果:
箬溪之役全殲孫傳芳三大主力中的謝鴻勛第四師2萬人,謝鴻勛重傷身亡。
德安之役擊潰包括孫傳芳三大主力之首的盧香亭第二師在內共3萬餘人。
王家鋪之役擊潰敵第五方面軍陳調元部3萬餘人。
九仙嶺之役擊潰盧香亭、上官雲相李俊義等部3萬人,俘虜敵旅長2人:楊賡和、崔景貴
江西之戰後,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獲得蔣中正之通電嘉勉,被國民政府及民間稱為“鋼軍”。
1927年2月,第七軍轉戰安徽,3月初攻克安慶,中旬進占蕪湖。敵安徽省長陳調元率所部2萬餘人投誠。
1927年4月,爆發“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七軍奉命在南京以西采石磯將企圖暴動之國民革命軍第六軍繳械,第六軍軍長程潛,黨代表林祖涵(即林伯渠)潛逃武漢。第七軍隨後在第一軍第二師(師長劉峙)中逮捕中國共產黨員,並監視第一軍第一師、第二十一師,使得蔣中正順利撤銷薛岳嚴重之師長職務。
1927年5月,南京國民政府渡江北伐,進攻孫傳芳和直魯系軍閥張宗昌李宗仁任國民革命軍第三路軍總指揮。5月11日,第七軍占領巢縣,13日於柘皋大破直魯聯軍。15日晚,直魯軍宿將馬濟率精銳4萬餘人並1千餘名白俄騎兵在合肥梁園與第七軍展開決戰,北軍大敗,馬濟戰死。20日,第七軍攻克鳳陽,22日,占領重鎮蚌埠;6月2日,克復徐州。第七軍第一師師長夏威因戰功接任第七軍軍長。

夏威時期

蔣中正下野

1927年6月23日,第七軍進攻山東,25日占領嶧縣,27日,在臨城全殲直魯軍精銳馬玉仁師。7月初,武漢汪兆銘派唐生智張發奎兩部20餘萬大軍東征南京,欲打倒蔣中正李宗仁遂率第七軍自山東前線兼程南下,駐防蕪湖、安慶一線。
第七軍撤離後,直系孫傳芳,直魯系許琨、徐源泉等組成聯軍向徐州反撲,因蔣中正指揮錯誤,北伐軍大敗,徐州失守。北洋軍趁勢追擊,北伐軍全線潰敗,8月5日,蔣中正率敗軍退回江南,江北除個別據點,皆被孫傳芳軍占領。
李宗仁得悉友軍徐州慘敗後,遂放棄安慶,第七軍全軍向蕪湖、南京收縮,漢方唐生智軍遂進占安慶,集結東下。同時,李宗仁得悉駐南京下關的第27軍軍長王普與孫傳芳勾結,意圖叛變後,遂令第七軍第二師李朝芳部將27軍全軍繳械。
1927年8月12日,蔣中正下野。其後,國民革命軍第七軍第二師、第三師分別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九軍、國民革命軍第十三軍,原二師師長胡宗鐸任十九軍軍長,第十三軍軍長則由白崇禧自兼。第七軍廣西留守部隊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軍,黃紹竑親任軍長。

棲霞龍潭戰役

1927年8月24日,孫傳芳動員11個整建制師又六個混成旅的部隊,傾巢南犯,自南京烏龍山、棲霞山、龍潭三處渡江,部隊渡江後,船隻悉數開往北岸,以示破釜沉舟,有進無退之決心。8月25日至9月1日,第七軍、第十九軍與何應欽第一軍通力合作,經一周血戰,將南渡10萬之敵全殲,孫傳芳僅以身免,此後淡出中國政壇。而國民革命軍傷亡亦達八千餘人,系中國近代內戰史罕有之劇戰。此戰後,夏威因此役戰功晉升上將。棲霞龍潭戰役系北伐戰爭中最具決定性的一役,此戰決定了國民政府之生死存亡。

寧漢戰爭

1927年9月,汪兆銘指使唐生智第四集團軍7個軍又10個暫編師東下,企圖推翻南京國民政府。10月19日,國民政府發布“西征討唐令”,西征軍由8個軍組成,李宗仁任西征軍總指揮,寧漢戰爭爆發。10月25日,第七、十九軍克復安慶,全殲高桂滋19軍。11月初,第七、第十九軍攻入湖北,在蘄春、蘭溪與敵何鍵第三十五軍、劉興第三十六軍激戰,唐軍卒被擊破,向武漢潰退。11月11日,唐生智通電下野,流亡日本。11月15日,第七軍進駐武昌,十九軍進駐漢口。唐軍尚有7個軍又7個獨立師退往湖南,李宗仁派參謀長張華輔入湘洽商,希望唐軍投誠。同時,李宗仁將留駐武漢三鎮之唐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軍,由原第十九軍第一師師長陶鈞任軍長,此項人事任命成為日後新桂系大失敗的重要原因。胡宗鐸陶鈞兩人均為湖北人,皆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分任十九、十八兩軍軍長後,清一色使用鄂籍保定官校背景之幹部,在新桂系中形成鄂系軍事團體。
1928年1月初,國民政府與駐湘第四集團軍之談判全面破裂。1月15日,國民政府下令討伐。1月17日,第七、十九軍在白崇禧指揮下進占通城,21日,攻占平江,27日,經激戰後克復長沙,隨後,攻占寶慶、衡陽。唐軍餘部請和,接受改編。

第一次蔣桂戰爭

1928年7月,北伐戰爭勝利結束,國民政府立即著手裁減整編軍隊。10月,第七軍按照南京國民政府指定整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十五師,隸屬第四集團軍,夏威任師長,轄四旅:第四旅旅長李明瑞,第五旅旅長李朝芳,第六旅旅長尹承綱,第七旅旅長楊騰輝
1929年2月20日,因駐湖南之第四集團軍第1十八師師長魯滌平繞過集團軍總司令部,秘密從蔣中正處得到大批軍械,夏威、葉琪遂率第十五師、第五十二師,向第十八師及譚道源第五十師發起進攻,2月21日,第十五師攻占長沙,將第十八師繳械,魯滌平逃往江西,譚道源師則被葉琪師趕往湘西。此事件史稱湘變、湘案。
李明瑞之表兄俞作柏原任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即黃埔軍校)南寧分校校長,因左傾親共,“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時潛逃香港;其弟俞作豫原在第七軍任團長,其兄逃港後,他亦從南京逃往香港,1927年10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28年底,俞氏兄弟夥同中共中央代表張雲逸、中共廣西省委書記朱錫昂等遊說李明瑞,望其叛變南京國民政府;因競爭第十八軍軍長一職不敵陶鈞,李明瑞本亦感到不滿,在中共勸說下,遂同意合作,並安插中共黨員梁君始等在其軍中任職。“湘案”爆發後,蔣中正派楊永泰聯繫俞作柏,賄賂俞60萬銀元,授上將軍銜,並許以廣西省主席官銜,望其去武漢離間分化新桂系將領,俞遂將計就計,同意與蔣合作;同時蔣中正派鄭介民利用和楊騰輝系故交的關係,與楊聯繫,遊說楊叛桂投蔣,而俞作柏、李明瑞亦同時與楊騰輝聯絡共同謀叛,但並未告知楊騰輝最終目的是要聯合共產黨,推翻南京國民政府。
1929年3月21日,國民政府發表聲明,免去李宗仁白崇禧李濟深本兼各職,武力討伐新桂系。3月29日,蔣中正在九江親任總指揮,指揮劉峙顧祝同朱紹良蔣鼎文胡宗南張發奎各部展開進攻。夏威因患嚴重喉疾,遂委託李明瑞代理總指揮。4月2日,李明瑞、楊騰輝通電擁護南京國民政府,率領其本部軍隊,及第十五師第五、六旅各1團倒戈。4月3日,西北軍閥馮玉祥部10萬人由河南攻入湖北,贛軍朱培德由江西攻入湖北。夏威倉惶率殘部逃離武漢,退往鄂西,後因與胡宗鐸、陶鈞就應敵策略分歧較大,遂喪失抵抗信心,於4月21日通電下野,避居香港;其第十五師餘部一部分由李明瑞收編,一部分由張發奎薛岳收編。

李明瑞時期

回師廣西

1929年4月7日,蔣中正任命李明瑞為第十五師師長,楊騰輝為第五十七師師長。5月,因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率領第十五軍6個師在廣西繼續抵抗,蔣遂命李、楊率軍回桂,陳濟棠陳銘樞粵軍何鍵率湘軍全力配合。6月2日,李、楊率軍由廣東攻入廣西,半個月後攻抵南寧,李、黃、白見情勢已無可挽回,遂通電下野流亡香港、法屬安南(今越南),將餘部約三個師交由呂煥炎統領,囑其向俞作柏、李明瑞投誠,後被國民政府編為新十六師,呂煥炎任師長,另編蒙志獨立旅。

聯共反蔣

俞作柏、李明瑞主政廣西後,隨即引入鄧小平、張雲逸、陳豪人等中國共產黨人進行活動,宣傳蘇維埃革命;解散國民黨各級黨部;並將關押在監獄中共產黨員全部釋放;在廣西各地組織農民武裝自衛軍;任命張雲逸為南寧警備司令。1929年10月1日,俞、李二人在南寧發表宣言,公開反蔣。南京國民政府立即將俞、李二人免職,任命呂煥炎為廣西省主席,第十五師第四十四旅旅長黃權為第十五師師長,10月7日,命粵軍陳濟棠部三個師入桂平叛。

李宗仁歸來

此時,黃紹竑白崇禧潛返廣西表示李宗仁即將回桂,且既往不咎。訊息傳播開後,第五十七師師長楊騰輝,第十五師的兩名旅長周祖晃、黃權表示歡迎李宗仁回桂主持軍政。10月14日,俞作柏見大勢已去,遂潛逃香港;李明瑞則率領忠於他的南寧警備隊1千餘人與鄧小平、陳豪人、張雲逸、俞作豫等人退往百色和龍州,不久舉行了百色起義龍州起義,建立了左右江根據地和紅七軍與紅八軍。此時,呂煥炎尚留戀廣西省主席的職位,不肯表態是否效忠於李宗仁,然其部旅長梁朝磯、許宗武均表示不願與李宗仁再度為敵,呂也覺自己聲望難以號令廣西;而此時自華北、華中逃返廣西的桂軍官兵越來越多,到處奔走聯絡,形成“李宗仁返桂”的大風潮,黃紹竑白崇禧幾已半公開活動,呂煥炎遂發表通電歡迎李宗仁回桂主持大局。

楊騰輝時期

第二次蔣桂戰爭

1929年11月中,李宗仁由越南海防出發抵達南寧,時參加“湖北討桂之役”的張發奎、薛岳與新桂系聯絡共同反蔣,遂決定組成桂張聯軍,首先攻粵以解後顧之憂。李宗仁委任楊騰輝為第七軍軍長,轄3師:第一師黃權、第二師許宗武、第三師梁重熙。另以黃紹竑為第十五軍軍長,呂煥炎為副軍長。11月26日,聯軍分路東下,“第二次蔣桂戰爭”爆發。12月10日,張發奎部進抵廣州西郊花縣,廣州市區已聞炮聲;因張發奎、薛岳決心要以自己力量擊敗陳濟棠、陳銘樞(張部在北伐戰爭時稱“前線第四軍”,陳部稱“後方第四軍”),而拒絕第七、第十五軍助戰,最終大敗,所部傷亡過半;14日,張部撤退,桂軍隨後撤退;粵軍蔡廷鍇部跟蹤追擊,進占桂東重鎮梧州。
此時,蔣中正命中央軍朱紹良譚道源毛炳文等部由粵北向桂林進攻。
12月下旬,第十五軍蒙志師的團長梁瀚嵩李宗仁密報,駐軍玉林的呂煥炎勾結黃權、蒙志兩師長意圖叛變投蔣,李宗仁隨即在平樂將黃、蒙兩師長拘押,以副師長接任。命黃紹竑、張發奎渡江進擊呂煥炎,呂部大半不戰而降,12月底呂煥炎隻身逃往廣州。
1930年1月,李宗仁命白崇禧率第七軍及第十五軍梁瀚嵩師在桂林迎擊朱紹良中央軍,命黃紹竑第十五軍、張發奎第四軍在桂東迎戰陳濟棠粵軍。白崇禧命楊騰輝第七軍在灕江西岸設伏,令梁瀚嵩師過江佯攻詐敗,譚道源、毛炳文中計,傾巢追擊,結果遇伏大敗,白崇禧率部追擊,在馬嶺、栗木、龍窩、八步四戰四勝,2月10日,朱紹良中央軍全部撤出廣西。但2月16日,桂東的黃、張聯軍卻在北流戰役中被蔣光鼐蔡廷鍇余漢謀香翰屏四師擊潰,傷亡慘重。至此,“第二次蔣桂戰爭”雙方一勝一負,形成對峙局面。

中原大戰

1930年5月,第七軍北上參加中原大戰李宗仁對此次北伐信心十足,專門委託香港印鈔廠印製大批中國國民銀行鈔票,準備占領武漢後公開發行。國民革命軍第七軍初期大捷,自桂林北上後勢如破竹,6月初即攻占長沙、岳陽,迫近武漢。但殿後的黃紹竑態度猶疑,造成第十五軍行動遲緩,在衡陽被粵軍蔣光鼐截斷。此時白崇禧提議不顧一切,北上直取武漢;薛岳提議東下進攻南京;黃紹竑連電要求迅速回援,此時李宗仁作出了也許是其一生中在軍事上唯一的錯誤決策--回攻衡陽。6月18日,開始了艱苦的衡陽攻堅戰,至月底尚不能克城。7月1日,陳銘樞率蔡廷鍇、李揚敬兩師援軍到達,蔣光鼐部遂出城與桂張聯軍決戰,血戰三晝夜,桂張聯軍傷亡慘重。第七軍第八師師長梁重熙陣亡,軍長楊騰輝重傷,張發奎部師長李漢炯陣亡。此時,逃往湖北的中央軍朱紹良、錢大鈞夏斗寅等部,逃往湘西的何鍵部,逃往江西的魯滌平部從四面八方撲向桂張聯軍,為免全軍覆沒,李宗仁下令分路突圍。
撤回廣西後的7月13日,白崇禧、張發奎、薛岳要求嚴懲黃紹竑,為戰死在北伐征途的數萬將士討還公道;黃故作瘋癲,痛哭流涕,觸發李宗仁想起曹植的七步詩“相煎何太急”,感念攜手打天下的舊情而黃紹竑使逃脫死難。
新桂系、馮玉祥、閻錫山三大派別在中原大戰中都被蔣介石擊敗。蔣介石自此戰後,徹底削弱了國民黨內部其他軍事派別,獲得了國民政府之中央名義,其嫡系部隊又被稱為中央軍。
第三次蔣桂戰爭的失敗並未動搖新桂系在廣西的統治。但是,二號人物黃紹竑是年底脫離了新桂系,在作出不出賣團體利益的承諾後,投向蔣介石,新桂系“李黃白”三人體系瓦解。此後黃紹竑一直是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政策的擁護者,但出乎黃的意料,直到1949年新桂系仍是中國政壇的主要力量。

廖磊時期

1930年3月,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等通電擁汪反蔣時,將第8路軍第7軍改編為“護黨救國軍”第7軍。同年4月,改編為中華民國陸軍第1方面軍第7軍。5月,該軍參加中原大戰,揮師入湘被粵軍打敗後,撤回廣西。1931年5月,桂系均等恢復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番號,該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7軍,廖磊任軍長,周祖晃任副軍長。下轄第19師,周祖晃兼任師長;第24師,覃連芳(後程樹芬)任師長。1936年6月,“兩廣事變”爆發,桂系、粵系軍閥聯合反蔣後,粵系瓦解,桂系投靠蔣介石,第4集團軍番號撤消。在此期間,將新組建的第21師編入第7軍,楊俊昌任師長。

周祖晃時期

淞滬會戰

1937年8月,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軍長廖磊升任第21集團軍總司令。第21集團軍下轄第7軍,第48軍。周祖晃任第7軍軍長,徐啟明任副軍長,下轄三個師,第170師,徐啟明任師長;第171師,楊俊昌任師長;第172師,程樹芬任師長。
10月中旬,奉令參加淞滬會戰,接替胡宗南軍陣地,給予日軍以重創。我171師511旅旅長秦霖陣亡,犧牲兵員達2/3。170師510旅少將旅長龐漢禎陣亡。
170、172師於11月中旬開赴吳興、南潯布防,掩護上海友軍,與日寇血戰旬余,172師副師長夏國璋於吳興阻擊戰中陣亡,1043團長韋健森陣亡,1016團代團長謝志恆陣亡,兵員傷亡逾十分之七八。

徐州會戰

在五戰區戰場上,新桂系第31軍(軍長劉士毅)1937年底-次年2月參加了淮河戰役,1938年3-4月參加台兒莊會戰的外圍作戰,第七、第四十八軍則在合肥、滁縣阻滯南京方面日軍荻洲立兵第13師團北上增援,3月,一度克復江浦,震動南京。徐州大突圍中,李宗仁成功指揮60多萬大軍有條不紊安然突圍,日軍竟然未能察覺國軍戰略意圖,國軍未出現淞滬會戰、南京保衛戰撤退時的混亂景象。5月19日,日軍進入徐州後,已是一座空城。

張淦時期

吳興失守後,軍長周祖晃、副軍長徐啟明調走,由張淦任軍長,王贊斌任副軍長,下轄第170師、第171師、第172師編制不變。同年7月,參加武漢會戰。8月4日,桂軍主力第7軍、第48軍、第84軍與日軍第六師團展開黃廣會戰(黃梅廣濟),8月26日,李品仙指揮第31軍克復太湖、潛山,切斷第六師團退路,日軍據險死守,並施放大量毒氣,新桂系第11、21兩集團軍雖頑強進攻,但犧牲慘重;30日,稻葉師團得到岡村寧次派出3200餘生力軍補充後,遂發起反攻,白崇禧在預備隊用盡後,被迫於9月6日下令撤退。9月中旬,李宗仁病癒歸任,繼續指揮戰鬥。期間,最慘烈的是田家鎮戰役。10月21日,廣州失守,10月24日,蔣介石下令武漢會戰參戰各軍撤退,棄守武漢。11月中旬後,該軍隨第21集團軍留守大別山進行游擊作戰。1939年11月,該軍第170師調歸第46軍建制。1939年至1941年間,該軍相繼參加了隨棗會戰、1939年冬季攻勢、棗宜會戰、豫南會戰、第2次長沙會戰。1941年初,第84軍第173師撥歸第7軍建制,粟廷勛任師長。

徐啟明時期

1943年7月,張淦升任第21集團軍副總司令,徐啟明任軍長,程樹芬、漆道徽任副軍長,馬拔萃任參謀長。下轄:第171師,曹茂琮任師長;第172師,鐘紀任師長;第173師,粟廷勛任師長。同年11月至1945年春,該軍先後參加了常德會戰和豫西、鄂北會戰。

鐘紀時期

1945年8月,軍長徐啟明調走,鐘紀任軍長,程樹芬、漆道徽任副軍長。同時,第173師被裁減,部隊併入第171師。同年冬,該軍由安徽調至徐州地區擔任受降任務,不久又調回合肥地區擔任守備任務。
1946年6月至9月,蔣介石發動全面進攻後,該軍為策應蘇中作戰,配合主力想淮北解放區進攻,先後進占靈壁、泗縣、泗陽、淮陰等地。1947年4月,蔣介石對山東解放區發起重點進攻後,該軍調至魯南,隸屬陸軍司令部,先後參加了泰蒙戰役、孟良崮戰役。同年秋,國民黨軍隊進行整編,第7軍改編為整編第7師,鐘紀任師長。原所屬第171、第172師依次改編為整編第171旅,馬拔萃任旅長;整編第172旅,朱乃瑞任旅長。該軍改編完成後,先後參加了津浦路戰役和對劉鄧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的追擊作戰,以及對大別山區的“圍攻”與“清剿”作戰。

李本一時期

1948年春,鐘紀調任第8綏靖區任副司令官,由李本一任軍長,隸屬第3兵團。擔任鄂東地區守備。同年9月,國民黨軍重新統一番號,整編第7師恢復第7軍番號,李本一任軍長。下轄整編第171、第172旅依次恢復為第171師,莫放(後張瑞生)任師長;第172師,凌雲上(後劉月鑒)任師長。1949年春,該軍為阻止解放軍渡江南進,調至黃陂、孝感、漢川一線組織防禦。同年5月,第4野戰軍由武漢渡過長江後,該軍逐步車至湘贛邊地區、贛西地區組織防禦。第4野戰軍發起湘贛戰役後,該軍棄陣南撤湖南衡寶地區重新組織防禦。9月中旬,第4野戰軍發起衡寶戰役,該軍軍部及所屬部隊被全殲,軍長李本一、師長張瑞生、劉月鑒被俘,其殘部逃入廣西後,又奉命重組第7軍和所屬各師,同年12月,該軍在廣西戰役中再次被人民解放軍全部殲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