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方言

唐山方言

唐山地方語言屬於中國北方方言區華北次區方言系統中的地域語言。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從地域交流角度說曾受到中國多地的影響形成;從民族交融角度說,曾經受到契丹女真蒙古滿族等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形成。唐山方言,廣義上指唐山市範圍內的所有地方方言以及其周邊屬於冀魯官話薊遵小片和灤昌小片的方言,狹義上指現今唐山市範圍內屬於冀魯官話薊遵小片和灤昌小片的方言。作為一種方言,唐山方言與國語有著一定的差別。我們把廣義的唐山方言分為12個類型、三個過渡帶以及一個較為明顯的類方言島,細緻分為38個次小片、68個次區。總體來看,內部語音差異比較明顯,語調調類有三調、四調、五調和六調四種類型;內部語彙語法差異相對比較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唐山方言
  • 外文名:Tangshan Dialect,Tangshanese
  • 系屬:冀魯官話保唐片薊遵、灤昌小片
  • 覆蓋地區:唐山市及其周邊
  • 時代:唐代
覆蓋範圍,歷史沿革,方言片劃分,方言特點,基本單位,豐玉遵薊寶寧類型,丰南類型,昌灤樂類型,興城類型,平谷興隆類型,辭彙,語法,語氣助詞,時態助詞,小結,詞法,變調問題,尾音,唐山方言爭議,唐山方言保護,發展前景,

覆蓋範圍

唐山方言廣義上包括冀魯官話保唐片的薊遵小片和灤昌小片兩個片區,但其中一般不將北京平谷區方言納入唐山方言;唐山方言在狹義上包括唐山市範圍內遵化、玉田、豐潤、遷西、遷安、路北、路南、丰南、開平和古冶以及天津市範圍內的薊州、寶坻等地的薊遵小片方言。唐山市:路北區路南區古冶區開平區豐潤區丰南區曹妃甸區玉田縣遵化市遷西縣遷安市灤縣灤南縣樂亭縣秦皇島市:昌黎縣天津市:薊州區寶坻區寧河區承德市:寬城縣興隆縣

歷史沿革

唐山地區的方言俗語異常豐富。大家都知道唐山地區歷史上出過許多大作家,比如曹雪芹張愛玲管樺等,也出過許多大詩人,比如李瑛張學夢,更出過很出色的語言學者,比如樂亭的史夢蘭,他關於連綿字的著作到今天也是編纂辭書的重要參考著作。這些傑出人物的出現,固然有著複雜的原因,但是唐山地區語言之豐富多彩,應該是一個不容忽視的重要因素。
從歷史上看,大約沒有哪一個地區有過唐山地區這樣複雜的經歷,這裡歷來是一個多元文化對峙交融的地區。從初以至春秋時期,這裡就存在過兩個諸侯國,一個是昌、灤、樂地區的孤竹國,這可能是一個屬於華夏文明體系的政權;另一個是豐、玉、遵一帶的無終子國,這是一個山戎政權,屬於少數民族。在那個時候,唐山地區就是一個華夏文明與蠻夷文明交匯的地區。秦漢以降,諸如匈奴烏桓鮮卑等多個少數民族都在這個地區實施過統治,更不要說以來的等少數民族的統治。這些少數民族的文化,都給這個地區的文化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明朝建國之後,又多次由江、浙、山西、山東一帶向唐山地區大規模移民,這些移民同時也把他們的文化帶入了唐山地區。
因此,唐山地區就成為一個多民族、多地域文化的交匯區。明清以來,這裡又有一條“無終古道”,清代稱為“大御路”,就是如今的102國道,這是當時連線關內關外的惟一通道,而唐山就處於這條大道的中心地帶,這裡便成為連線關內關外的交通咽喉,東北文化與關內文化又在這裡交匯起來。就連當時朝鮮的使臣到北京朝貢,也要走這一條道路,因此他們也在這裡留下了文明的痕跡,豐潤區至今有一個村莊叫做高麗鋪,就是當時朝鮮使臣的驛站。朝鮮的摺扇在豐潤傳留,被豐潤匠人仿做改進,竟然搞出了名震北中國的著名產品,在北京穩坐半壁江山。時至清末民初,隨著開灤煤礦的開發建設,大批的洋人和廣東人進入唐山,他們也帶來了自己的文化,與唐山本土文化相混融,最終融進唐山文化,成為唐山文化一個組成部分。
正是因為這種獨特的歷史,造成了唐山地區方言俗語的多元性,包容性,這種多元性又不是單擺浮擱地放在那裡,彼此格格不入,而是統統融入唐山語言之中,與唐山語言成為一體,難分彼此。因此造就了唐山語言海納百川般的博大宏闊。它不像別地方言一樣,是在一個相對封閉的圈子裡保存下來的活化石般的東西,而是在一個開放的環境中逐漸形成的活潑潑的極富生命力的語言體系。它又不像一些開放地區一樣,在開放中逐漸失去自身面貌,比如北京方言,現在就完全不是那末一回事了。這裡又具有極其強大的穩定性,不論辭彙和語音,都仍保持著自身獨特的風貌。這裡便出現一種語言的奇蹟。就以相聲演員為例,許多相聲演員極具語言天賦,可以學說各地方言,惟獨對於唐山方言,他們絕對無能為力,迄今為止還沒有一個學得像那末回事的。這不僅僅是唐山的語音語調難以把握,更難的是唐山地區那些獨特的辭彙他們不懂,因此說出來就很不像唐山話。戲曲演員中也唯有一個趙麗蓉說得像,但是她本身就是寶坻人,舊日與唐山同屬京東地區,語言體系是一樣的。其他人就很難說了。
方言大使——趙麗蓉老師方言大使——趙麗蓉老師
也正因為唐山方言俗語的宏富,造成了研究中的困難,許多語言難以找出語源。我們對於這方面素少涉獵,因之所見甚淺,在這裡只能根據日常接觸過的一些皮毛談點一知半解。
有的是古語古音。比如唐山人常說的倘或(音灰)兒、疑惑(音灰),就是兩個古代辭彙,由於或和惑都是入聲字,在詩韻中收在入聲十三職中,與賊、塞等同韻。北方話中沒有入聲字,入聲字在北方話中往往音變為其他聲調,這兩個字在別地演變為去聲,在唐山則演為平聲字,於是就成為現在的讀音,而唐山人則往往以為這是唐山土話。比如還有一個“且”字,這個字的運用在唐山也很獨特,比如我們等一個人,有人問:“還須等嗎?”有人答:“且等著呢。”這個意思是說尚需等待一個較長的時間。這個詞詩聖杜甫常用,比如在他著名的《秋興八首》中就有這樣的句子:“羯胡事主終無賴,詞客哀時且未還”,對於這個且字,張相的《詩詞曲語辭彙釋》有解釋:“且,猶尚也……且未還,尚未還也。”由“尚”引申出“較長的時間”這個義項,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因此這也是一個古詞。還有一個詞“淹禁”,這是唐山口語中使用頻率頗高的一個詞,表達埋沒、耽擱、糟蹋、白搭、難受等等複雜意思。“禁”讀陰平,就如“禁不住”之“禁”在唐山讀為陰平一樣。比如好心做事,卻不被人理解,甚至出現相反效果,就會說:“可惜我一片好心,淹禁了。”或者說:“淹禁了我一片好心。”吃飯的時候,菜餚很好,烹調手藝卻不佳,就會說:“可惜這么好的材料,淹禁了。”或者說成“淹禁了這么好的材料。”一個人有很好的才華,卻得不到提拔重用,也會說:“可惜那人的才華,淹禁了。”或者說:“淹禁了那么好的才華。”犯了胃病,反胃燒心,也會說“心裡淹禁得慌”。這個詞原本是司法用語,《宋史·職官志》有這樣的記載:“提點刑獄公事,掌察所部之獄訟而平其曲直,所至審問囚徒,詳覆案牘,凡禁系淹延而不決,盜竊逋竄而不獲,皆劾以聞。”這便是“淹禁”一詞的原意,“淹”有長久之義,“禁系”即拘禁,義指人犯拘到獄中,案子卻久拖不決,它的含義相當於現代法律用語中的“超期羈押”。到了元代,就簡化為“淹禁”一詞。清乾隆十九年修《豐潤縣誌》有一篇元人張勖寫的《創建兩廡碑銘記》,其中有這樣的句子:“獄中無淹禁之囚,境內絕盜賊之警”。這個“淹禁”正是在“禁系淹延而不決”這個意義上使用。這個詞流入民間口語之中,引伸出埋沒、耽擱、糟蹋、難受甚至現代口語中白搭、白瞎等諸多義項。由於音轉或者借字不同,出現“淹煎”,“淹尖”、“淹蹇”等等不同字面。再比如我們唐山地區的樂亭縣,“樂”,我們都讀作“澇”,對此許多外地人不理解。其實這也是一個古代的發音,比如《詩經》開篇第一首詩《關雎》,最後一句是“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這個“樂”字,清代就有學者指出應該讀“澇”,可見在《詩經》的時代就是這樣讀的,外地人變了,唐山人好古,仔細地保留下來。
北京方言的影響。明清兩代,唐山地區都屬京畿地區,北京方言對於唐山方言的影響是巨大的,比如我們這裡把“隔壁”說成“界比”,把“來客人”說成“來且”,頭頂這塊地方叫做“頭直上”,老北京人就這樣說。逢年過節或者紅白喜事,在頭一天先把大菜——即肉、魚之類弄熟,放進碗中,第二天一蒸就成,這個過程我們這裡叫做“落(音澇)作”,老北京人也這樣說。一件事沒有辦成,我們這裡習慣說“這個事兒吹咧。”這也是北京方言。像這樣例子可說太多了,我們常說的下三爛、落(音澇)道梆子、無賴(音勒)游、死殃、坐窩兒、壓根等等,甚至我們這裡比較獨特的把覺悟的“覺”讀成“攪”,學生之“學”讀成“淆”,都是老北京的發音。由於北京是京都,人員流動性大,語言的變化也大,所以這些方言他們不大說了。可是我們這裡卻相對保守一些,因此保留下來。
東北方言的影響。如果僅就東北漢族方言俗語來講,我們可以說東北方言中相當大一部分就是唐山方言,因之我們與東北人交流沒有絲毫障礙。歷史上唐山地區的人就有“闖關東”的習慣,生活過不下去了,到東北去謀生路,是很普遍的。唐山地區的商人,尤其是南部昌、灤、樂一帶的商人,在東北素著盛名,可以左右東北的經濟命脈。因之唐山方言也就帶進了東北。如今東北紅遍半邊天的二人轉,就是我們這裡的蓮花落傳過去發展起來的。如今東北小品中很愛用的一個詞“得(去聲)嗇”,我們這裡也還常用。但是有的辭彙則發生了一些變化。比如“浪”這詞,在東北這是一個褒義詞,是夸女人長得漂亮,有一首東北民歌唱道:“大姑娘美,大姑娘浪,大姑娘走進了青紗帳”,這絕對是好詞兒,是夸女兒長得美。可是如果在我們這裡誰夸一個姑娘“浪”試一試,不把鼻子打歪才怪。在我們這裡,這個“浪”是說一個女人輕薄狂盪,甚至淫蕩,不是一個好詞兒。
江浙方言的影響。明朝初期朝廷曾經由江浙一帶向唐山地區大規模移民,明晚期著名愛國將領戚繼光又長期在唐山地區駐紮,他帶來了大批江浙一帶的士兵,都在唐山地區落戶了,因之江浙一帶的方言土語也帶入了唐山。
山東方言的影響。明永樂初年,朝廷曾經分幾次由山西山東一帶向北京周圍移民,就唐山地區來看,大體上中部、北部豐、玉、遵一帶以山東遷民為多,南部昌、灤、樂一帶以山西遷民為多。他們的方言土語自然會帶到唐山一帶。
山西方言的影響。《紅樓夢》中常用一個罵人的詞“囚攮的”,這個詞在豐潤也很流行,據已故老人曹兆榮先生介紹,這個詞就是山西人帶過來的,當時山西有一些人在豐潤城裡開當鋪,他們罵人時常用這個詞,於是豐潤人也就學會了,成為豐潤方言。我對於唐山南部的方言俗語不太了解,他們那裡山西遷民很多,估計會有大量山西詞語帶過來。
陝西方言的影響。這一點我亦非常奇怪,唐山距陝西甚遠,歷史上也不見有大規模的人員交流,可是我們這裡的一些詞語竟與陝西方言極其相似。惟一可能的猜測,可能是唐中期“安史之亂”平定之後,有大量陝西籍的唐朝士兵前來唐山地區駐防,故此帶來了一些陝西方言。比如舊日唐山老人把“我”讀為“挪(上聲)”就與陝西相同,不過是聲調上有些變化。再比如我們去買豬肉的時候,習慣把豬的屁股蛋這塊地方叫做“後秋(音秋)”,做熟了則稱做“肘子”。
江湖春點的影響。江湖春點原本是江湖人士內部為了便於聯絡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特殊語言,人們習稱“黑話”。這種語言只限江湖人士內部使用,一般不外傳,所謂“寧舍一錠金,不捨一句春”。可是在長期的語言交流過程當中,一些江湖春點說得人多了,逐漸流入民間,便也成為民間俗語的一部分。
少數民族語言的影響。唐山地區歷史上曾經有很長一個時期在少數民族的統治之下,他們的語言也必然會帶到這裡來,有一些會演變成當地方言,不過這是一個更為複雜的問題,需要深入研究。就我目前所知,我們這裡稱膝蓋為“波棱蓋”,這就是滿語的遺留。還有我們這裡把一伙食稱作“嚼裹”,著名作家管樺是豐潤人,他所寫的長篇小說《將軍河》是以還鄉河兩岸為背景,他在這本書里就比較頻繁地使用這個詞,寫做“嚼穀”。這個詞在《紅樓夢》中也曾出現,有專家考證它也是滿語的音譯。不過我倒是不以為然,它應該另有語源,與滿語無涉。我這裡只想拈出一個詞來說一說少數民族語言對於唐山方言的影響。
徐帆說唐山話徐帆說唐山話

方言片劃分

所謂方言,即地方(或叫地區)語言。古今任何民族的語言都有方言的地域差異。人們開口說話總是用某一種方言。實際上,我們現在推廣的國語也是以北方話為基礎的“規範化的現代漢民族的共同語”,是“全國通用”的標準語。按照語言學界的傳統說法,我國境內有五大語系七八十種語言,其中漢藏語系是使用人口最多、地域最廣的語系,而漢語又是此語系中最主要的語言。漢語包括官話粵語客家話七大方言。官話即北方方言,這是古漢語數千年來在廣大的北方地區流行發展的結果。其餘六大方言都是歷史上北民不斷南遷後逐步形成的。漢語的方言十分複雜,差異極大,這與漢語流通地域的廣闊及使用歷史的悠久有著密切的關係,從而使漢語呈現出其他民族所缺少的絢麗多姿。
北方方言根據語音特徵又分為北方西北西南江淮四個次方言區。唐山方言屬北方方言華北次方言區冀魯官話薊遵小片灤昌小片,是多種語言的成分滲透進原唐山語言的產物。準確地說是河北、北京、東北、山東、山西、河南方言的混合體,而不是一個獨立的方言體系。
唐山市轄7個市轄區、5個縣,2個縣級市,是由遵化丰南灤縣樂亭遷西五個方言片組成的。這樣劃分方言區(片)是根據我國語言學界目前採用的“歷史地理分析法”來確定的。這種方法從歷史上的行政地理對方言區形成的重要作用出發,將歷代特別是明清時期的府(或州、衛、縣)作為劃分方言片的基本單位。作為唐山地區方言片的基本單位的遵化、丰南、灤縣、樂亭和遷西,在歷史上曾經都是府、州、衛、縣治所在地,且時間較長,在其所轄範圍內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各方面的一體化,有助於清除各所屬地區土語的特殊之處,促使方言逐步走向一體化。到了明末清初,方言地理格局的微觀部分已基本定型,便形成了目前存在的各個次方言片。
由於唐山地區地理位置較為特殊,周邊與北京、承德、天津、秦皇島接壤,地處京津冀交界地帶,在人們長期的相互交往中,語言必然受其影響,故在各個次方言片中,靠近周邊省、市的地方,其方言與整個次方言片又有所不同。以遵化為中心的薊遵小片次方言片,西半部鄰近京、津的地方,和國語語調上較近;而以灤縣為中心的灤昌小片則較遠了;遷西片口音具有承德寬城方言的特點,或者說二者互相影響。由於受歷史、地理和人文等因素的影響,丰南類型的方言受周邊方言影響過大,呈現極強的過渡性。
唐山方言

方言特點

唐山距離北京較近,這裡的方言總的說比較接近國語,要說不同,首先是在語音上有著比較明顯的差異。唐山方言語音綿延,句尾語調上揚,語速中等而樂感強,音素多而吐字舒,聲韻搭配變化較大,音調高低起伏明顯,抑揚頓挫不明顯,給人以柔和、詼諧之感。有人說講唐山方言像是唱歌,在這點上灤昌小片更為突出。唐山話聲調共四個聲調,平分陰陽、入派三聲,語音大多不分尖團。與國語相比,唐山方言中的聲母和韻母也有不同特點。
聲母差異明顯。在部分開口呼韻母形成的零聲母字即部分影疑母字前加“n”或“ng”形成非零聲母音節。例如將“棉襖”讀成“棉腦”,將“安全”讀成“囡全”,將“障礙”讀成“障耐”。部分舌尖前聲母(平舌音z、c、x)用舌尖後聲母(翹舌音zhi、chi、shi)代替。這也就是通常所說的把平舌音讀成了翹舌音。例如將“政策”讀成“政撤”,將“踩”讀成“茝(chai上聲)”,將“廁所”讀成“徹說(上聲)”。部分翹舌聲母被讀成平舌聲母,例如將“只要”讀成“子要”。一些不送聲母被異讀成送聲母。例如將“逮捕”讀成“逮普”,將“波浪”讀成“潑浪”,將“同胞”讀成“同拋”。一些送氣聲母被異讀成不送氣聲母。例如將“獎券”讀成“獎眷”。舌面音異讀成舌尖音。例如將“俊”讀成“撙(去聲)”,將“就是”讀成“奏是”。將舌尖塞擦音讀成舌尖塞音,例如將“就”讀成“豆”,將“在”讀成“歹”,將“總是”讀成“懂是”,將“咱們”讀成“耽們”。雙唇音“m”異讀成舌尖音“n”,例如將“棉花”讀成“年花”,將“謬誤”讀成“拗誤”。擦音異讀成塞擦音,例如將“機械”讀成“機借”,將“摔”讀成“拽(陰平)”。塞擦因音異讀成擦音,例如將“校對”讀成“笑對”。唇齒音“f”異讀成雙唇音“p”,例如將“果脯”讀成“果府”,將“杜甫”讀成“杜普”。部分字音分尖團,例如將“大港”讀成“大獎”,將“打更”讀成“打經”,將“請客”讀成“請且”,將“隔壁兒”讀成“借比兒”。將“d”讀成“b”,例如將“爹媽”讀成“憋媽”;用邊音鼻音代替捲舌擦音,例如將“扔”讀成“能(陰平)”或“楞(陰平)”,將“糊弄”讀成“戶楞”。
和國語韻母差異也叫為明顯。圓唇元音o與部分輔音相拼時異讀成不圓唇元音e,有時甚至要去掉介音,例如將“廣播”讀成“廣be”。蕭豪韻豐富,例如將“跳躍”讀成“跳要”,將“學生”讀成“淆生”,將“感覺”讀成“感腳”。部分音節介音“u”缺失,例如將“灤縣”讀成“蘭縣”,將“暖壺”讀成“赧壺”。將ü讀成i的現象也比較常見,例如將“閨女”讀成“閨你”。單韻母ü與聲母n或l相拼時,常把ü讀成ui,例如將“女”讀成“nui”,將“呂”讀成“lui”。介音“i”與“j”“q”“x”相拼時變為介音“u”,例如將“鮮紅”讀為“宣紅”。不圓唇元音e與l、r等輔音相拼時,要變成圓唇的o,有時還要加上介音,例如將“快樂”讀成“快落”,將“熱水”讀成“若水”。

基本單位

豐玉遵薊寶寧類型

豐玉遵薊寶寧方言包括天津市薊州區寧河區寶坻區唐山市遵化市玉田縣豐潤區路南區路北區古冶區開平區以及灤縣北部的方言,是唐山方言中最大的單位,其各部分之間也有細微差異。其中豐潤方言、玉田方言、遵化方言是豐玉遵薊寶寧類型方言的主體方言。
一般來說,天津薊縣和寶坻差異較小,寧河方言兼具薊遵和天津話的特徵,玉田遵化較為相近,豐潤、路南和路北相近,開平和古冶差異較小。這個單位也是薊遵小片的主體。玉田遵化方言調值較高,和北京更為接近。玉田方言和遵化方言之間也有些許差別。遵化市範圍內的一些方言有向平谷方言過渡的傾向。
薊縣和寶坻方言和玉田遵化口音較近,口音平實、剛正。變調較之豐潤、古冶等變化少,與國語更為接近,只是聲調有別。
寧河方言開始向天津方言過渡,部分音調和辭彙較之其他唐山方言差別較大。
“市里話”包括豐潤話、路南話、路北話、開平話和古冶話,但一般專指路南和路北的方言。
豐潤方言淳樸平實,可分為五個部分:豐潤西北部、東北部、中北部、中南部和南部。豐潤西北部包括沙流河鎮、七樹莊鎮、白官屯鎮和楊官林鎮;東北部包括火石營鎮、左家塢鎮、王官營鎮、姜家營鄉;中北部包括泉河頭鎮、劉家營鄉、銀城鋪鄉、豐潤鎮、常莊鄉;中南部包括石各莊鎮、任各莊鎮、老莊子鎮;南部包括豐登塢、和李釗莊鎮、新軍屯鎮、歡喜莊鄉、小張各莊鎮與岔河鎮。豐潤方言內部差異相比於丰南區的要小得多,基本有北部(西北、東北、中北、中南)和南部之分。豐潤南北部方言辭彙差異較小,而只是變調差異略大。南部方言“去去-升去”變調豐富,而北部則不很常見(例如南部習慣把“速度”讀成“俗讀”,而北部則不變調)。南部方言也受玉田方言影響,例如南部習慣把“會不會”說成“嘿不嘿”。南部方言本質上是豐潤方言和丰南方言的過渡邊緣區。另外北部少有一些灤縣的影子:例如有的地區把“晚上(後晌)”說成“吼上”,而其他地區多讀為“侯上”,類似的還有“把戶(八戶,村名)”。但總體上,豐潤方言的內部差異和丰南方言的相比要小得多。
開平古冶方言屬於薊遵小片與灤昌小片的過渡帶,語音也成過渡性,但開平話更偏向於遵化片,古冶話更偏向於灤縣片。一般唐山人稱開平古冶話“唐山味兒重”,其主要原因就是去聲和變調出入較大。開平古冶的去聲成平降調或高平調,與市區、豐潤等地去聲相比更委婉、不乾脆,也是灤昌小片去聲的特徵。古冶話較之開平話和其他薊遵小片的方言,“陰平+輕聲-升調+輕聲”變調豐富,這也是古冶話的一大特點。兩方言的差異實際上是過渡帶分異現象。
方言調值參考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陰/陽)
唐山片44# 422 213 51
浭河片44# 22 213 51
開灤片44#5 422 313 554
浭陽片44# 22 213 51
灤北片44# 22 213 51
卑永片44# 22 213 51
遵北片45 44# 214 51
遵南片44# 22 214 51
承德片55 35 214 51
玉田片44# 33 214 51
薊州片44# 33 214 51
寶坻片45 22 214 51
潮洛片44# 22 214 51/213
寧河片44# 22 313 51/213
表淮片45 22 313 51/213
蘆台片35 22 313 51/213
漢沽片35 22 413 55/214

丰南類型

1946年丰南由豐潤和灤縣析出置縣,由於丰南大部分地區由豐潤析出,取義“豐潤南部”。故名丰南縣。之后豐南與豐潤和市區在建國初期幾經合併與分離。至1961年重新置丰南縣。1994年改名丰南市(縣級市),2002年改為丰南區。
丰南方言的特殊在於處於各種方言的過渡區,在205國道以北的唐坊鎮、東田莊鄉、南孫莊鄉口音接近,東田莊西部地區近似於蘆台漢沽一帶方言,南孫莊部分村莊近似豐潤方言。205國道以南的王蘭莊、柳樹圈、尖子沽一帶口音接近,黃各莊、西葛、稻地鎮、劉唐保、口音接近。這兩個區域的口音占丰南的主體部分。錢營口音靠近昌灤樂口音,小集、大新莊向唐海口音過渡。黑沿子、老王莊一帶的口音也是趨向唐海口音。胥各莊的口音也不近相同,部分街道和人群的口音與市區類似,部分人則向黃各莊一帶口音過渡。
丰南話的內部差異在於:語彙和語法的差別相對小,而語調的差異最大。
語彙方面舉例:丰南北部的伯父叫大爺(輕聲)、中部好多地方叫大大。
丰南大部叫伯母為大媽、錢營部分地區叫“擺”(上聲)。丰南大部叫老太太為老娘子,北部地區叫老囡子。
丰南方言介於蘆漢小片、薊遵小片和灤昌小片之間。205國道以北的四個鄉鎮(唐坊、東田莊、南孫莊、胥各莊),在蘆漢小片和薊遵小片過渡區。兼具兩個片區的特點。東部錢營和南部大新莊一帶明顯向昌灤樂口音變化。其餘地區則無法明確片區,因為這些其餘地區占丰南相當大的比例,屬於過渡區中的過渡區。
丰南區方言小區調值採樣參考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陰/陽)
浭河片-么家泊村44# 22 213 51
張教片-教軍廠村44# 22 213 51
孫唐片-南孫莊村44# 22 213 51
丰南片-胥各莊村44# 22 313 51
沙河片-井屯村44# 44# 213 51/213
錢柏片-中北柳河村42 42 223 452
沙東片-大新莊一村53 22 213 51
陡河片-韓家瞿村44# 44# 213 554/213
運河片-柳北村44# 42 213 51/213
濱海片-南堡村42 42 213 51/213
蘆台片-么排莊村35 22 313 51/213
唐海片31/22 213 44#
唐山方言輻射範圍唐山方言輻射範圍

昌灤樂類型

昌灤樂類型方言包括灤縣南部方言、唐海方言和灤南方言。灤縣方言平聲不分陰陽,目前語言學界大多認為只有平、上和去三個調,與唐山方言的其他方言有鮮明的差別。
灤縣歷史悠久,早在20萬年前的原始社會已有人類在此生息。唐虞時,為冀州幽州地,商為孤竹,周近山戎,秦漢屬右北平郡,隋屬盧龍,唐設石城、馬城二縣地,遼天贊二年(923年)設州,歷經金、元、明、清、中華民國諸代1935年淪為日偽統治區。唐末出現了梁、唐、晉、漢、周相互取代的混亂局面,居於北方的契丹族,與戰亂中逃亡的漢人融合,日漸強盛。
稱老人為“年紀人兒”;稱晚輩或孩子為“小人兒”。稱連襟為“挑擔”、“一擔挑”、“一般沉”。稱姨表兄、弟、姐、妹為“連”兄、弟、姐、妹,或“姨”兄、弟、姐、妹。稱朋友為“相好的”。稱結拜兄弟為“磕頭的”或“拜把子的”。排行中最小的叫“老”,如,“老兒子”、“老閨女”、“老叔”“老姑”。人稱代詞“誰”,由“哪”取代,如“今兒個哪接孩子去啊”。
稱男性的不求上進為“落倒”,譏諷不求上進者,則稱其為“落倒幫子”。男性過分追求打扮被譏諷為“標”,對那些過分追求打扮修飾者,則稱其為“二標子”。“二”用於男性評價多帶貶義,除了國語中通用的“二流子”、“二愣子”、“二五眼”、“二百五”之外,還有“二虎”(處事莽撞)、“二稈子”(處事沒根底)、“二混子”(沒有真本事卻事事都愛參與)、“二俐”(不清醒或不明事理)、“二尾子”(罵人不男不女)等。
稱客人為“客”(讀如“且”),這與“客”字的本音、本意同時並存。如,客套、客人、貴客、客情兒等辭彙中的“客”,讀本音;而請客、待客中的“客”,則讀作“且”。“來客啦,接客!”這句話的實際說法有兩種,一種是“來且啦,接且!”;一種是“來客啦,接客!”。前一種是人們的日常用語,而後一種則是過去妓院的專用語。
稱扒手為“削蠡”,稱謂本身就揭示出罪犯的作案手法,即以刀片劃割人搭包、褡褳竊取人錢物。稱明火執仗的強盜為“老搶兒”;稱挖洞入室盜竊者為“挖窟的”;稱騙子為“縻大驢的”或“牽大驢的”;稱玩弄權術者為“耍人兒的”;稱幕後操縱為“捻箭桿兒”。
棉花,叫“蔦花”;臭椿樹,叫“臭樹”;花生,叫“落生”;玉米,叫“棒子”、“玉秫”;辣椒,叫“醬母子”;向日葵,叫“轉子蓮”;在地上爬秧生長,結瓜長大,可生熟兩用的一種菜瓜,叫“苕瓜”;不得成熟的稻穀穗,叫“荏稻”;秫秸稈兒剝去硬皮之後,叫“咯噔”;秫秸稈兒連線高粱穗兒的那一節兒,則叫“箭桿兒”;老樹根則稱之為“古咚”。膠輪車叫“膠皮車”;用鐵瓦包裹的木輪車叫“鐵瓦車”;兜攬車上秋收穀物專用的繩子叫“煞繩”。
方言調值參考
平聲(陰/陽)上聲 去聲
灤州片51 213 44#
灤南片33 213 52
錢柏片42 223 452
楊嶺片42 213 452
唐山方言縣域範圍唐山方言縣域範圍
樂亭方言包括樂亭話和昌黎話。它的特點是調形特殊,曲調豐富,婉轉動聽。昌黎話和樂亭話在聲調上有些許區別,另外昌黎話平舌聲母讀成翹舌聲母現象較為普遍,而樂亭話的這種現象較少甚至恰恰相反,即將翹舌聲母讀成平舌聲母。
樂亭話屬於北方方言,接近國語。但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在樂亭這片土地上必然孕育出有自身特點的樂亭方言,這些方言有的具有一些北方方言的共性,有的卻是我們獨有的。
在歷史上,樂亭曾被幾個較大的少數民族統治,即遼代的契丹,金代女真,元代蒙古,清代滿族(前身也是女真)。遼國、金朝、元代對樂亭的統治都超過了100年,這些少數民族和漢人雜居相處,在文化生活、方言土語方面一定會相互融合,相互借鑑,這是不容置疑的。不管受哪個民族統治,占主體地位的仍然為漢人,漢語言始終是樂亭文化底蘊的一部分,少數民族的文化語言不可能同化漢族的文化語言。元末明初的戰亂,使樂亭人口銳減,田地荒蕪,洪武到永樂年間山後六州(晉中南)人和少數南方人被移民到樂亭,他們在樂亭建莊立戶,開荒耕作,樂亭的大部分村莊都是那時建立的。所以樂亭方言裡又攙雜了大量山西方言和少量的南方語言。清朝的建立,一部分旗人和關外的漢人隨吳三桂大兵進入樂亭,在樂亭生根發芽,繁衍生息。一些滿族的皇親貴戚和有功將士被分封到樂亭,比如被稱為“京東第一皇莊”的崔家。
兒化音在北方方言中是很普遍的,樂亭方言尤為突出。在樂亭方言裡,絕大部分詞語裡都有兒化音,比如:眼罩兒,說小話兒,大老娘們兒,不大離兒。有的詞語裡甚至有兩三個兒化音。比如:家活兒線兒,等兒等兒的。細聽樂亭人說話,幾乎每一句話里都有兒化音。有人說樂亭話富有歌唱性,說話拐彎兒,這個特點除了聲調拉長的原因外,兒化音也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原因。
樂亭方言使用頻率最高的詞是忒、嗯哪、厄(音)、忒(tui)、嗯哪、厄(e)這三個詞是樂亭方言中使用頻率最高的,忒是很、太的意思,嗯哪是可以,對,是的意思,厄(音)是程度副詞表示是“很”的意思,它要用在後面,而忒必須用在前面,二者不可同時用,但表達的意思一樣。比如形容“很好”,樂亭方言這樣說:“忒好”或“好的厄”,不可說“忒好的厄”。昌黎方言也獨樹一幟,過渡性較強。捲舌聲母較多,兒化韻相對樂亭較少,是撫龍小片的特點;音調和表達習慣上與樂亭話基本一致。例如昌黎話將“採收”讀成“茝收”,將“咋”讀成“眨”,將“送禮”讀成“shong(去聲)禮”。按照唐山人通常的說法講,昌黎話比樂亭話要艮一些,就想遷西話相對於豐潤話一樣。
就聲調系統看,與國語的出入最大。就調類來看,除個別字以外,基本也與國語相同,主要的區別是調形與調值。樂亭方言中的4個聲調與國語的4個聲調的調形、調值都不相同。另外變調的規律和國語的變調規律也有很大的不同。
樂亭方言中的社會流行語,基本屬於北方方言,屬於國語;而土語中的部分辭彙,則顯然只屬於樂亭方言,是逐漸消亡的東西。
樂亭方言中的聲調系統。樂亭方言聲調系統與國語比較,調類是相同的,漢字的4聲歸類,除個別字以外,也是大體一致的,但4個聲調的調值與調形都大不一樣。
樂亭方言聲調系統的變調。由於樂亭方言的二聲是曲調。這就和國語的三聲一樣,和一二三四聲輕聲連續時,一律要變調,變成只降不升的“半陽”。應記作“ψ”。
方言調值參考
樂亭片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31 212 34 552
昌黎片
陰平 上陽平 下陽平 上聲 陰去 陽去
32 13 11 213 55 24

唐山方言覆蓋範圍唐山方言覆蓋範圍

興城類型

興城類型方言包括遷西話、大部分的遷安話和寬城話,屬於唐承口音的過渡帶,但口音上絕對偏向於唐山方言。遷西片的方言辭彙也比較特殊,是一般唐山方言沒有的,這些辭彙多來自於撫龍小片,充分體現了其過渡性。遷西片方言吐字澀、硬,但字字清楚、發音樸素,乾脆明了。一般遷西片的人兒化音不捲舌,發成類似“e”的音,唐山人稱之為“艮”。又因遷安、遷西等地多山,故也稱之為“山艮子味兒”。例如本地人把“二”發成“餓”,將“影兒”讀成“影呃”等等,舉不勝舉。
總體上說:遷西和遷安聲調接近,更靠近唐山方言;寬城和興隆聲調接近,更靠近承德方言。
下面我們以遷西話為例說明其特點:
遷西方言由於韻母中的央元音和後元音較多,外人聽起來音色生硬,俗稱“艮”(gèn)。如國語聲母b,遷西讀音p;d,遷西讀t;g讀k。再如:國語哀āi,遷西話讀nā;恩ēn,遷西讀nēn;熬āo,遷西讀náo。
唐山方言與國語的調值差異唐山方言與國語的調值差異
遷西話“艮”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後元音較多。在遷西方言中,凡用O處皆用舌面後半高不圓唇元音e。如:
“玻”,國語讀bō。遷西話卻讀be;
“佛”,國語讀fó,遷西讀fe。
遷西方言中的合口呼複韻母及鼻韻母在與n、l、r相拼時,常常失落n韻頭而成為開口呼韻母,特別是nly與合口呼鼻韻母相拼時,這種現象更普遍。如:
“括”,國語讀kuò,遷西讀kè;
“灤”,國語讀luán,遷西讀1an。
遷西方言韻母也存在著文白異讀現象,有些異讀現象只是傳承的讀音,如:
“學”,文讀xué,白讀xiáo;
“剝”,文讀bō,白讀bāo。
遷西語言中,有一些字在口語中聲母或韻母發生變音。如:
“做”,國語讀zuò,遷西話讀zoù;
“就”,國語讀jìu;遷西話讀doù;
“熱”,國語讀rè,遷西話讀ruò。
聲調,遷西方言中的4個聲調,與國語音略有差異。單讀字調,與國語調值相比,只有陽平調值略低,其餘相同。
方言調值參考
陰平 陽平 上聲 去聲
遷西片44# 22 213 51
灤西片44# 422 214 51
灤東片44# 35 213 51
盧龍片55 35 214 51

平谷興隆類型

平谷興隆類型方言的使用範圍除本區人外,還有河北興隆縣內半數左右人口,以及順義區東部鄰平谷的一些村莊平谷興隆方言屬於冀魯官話薊遵小片和北京官話的過渡區方言。
在辭彙方面,平谷興隆類型方言大量採用描寫說明法和比喻法構造詞語,使得此類型方言鮮明生動。如國語中的“懷孕”、“發愁”、“麻雀”、“不挑食”,在平谷興隆方言中分別為“雙身子”、“嘬牙花子”、“老家賊”、“狼虎”。

辭彙

唐山方言除了聲調獨具特色以外,另一大特點是有著豐富多彩的地方辭彙。這些辭彙涉及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人們利用這些辭彙,交流思想,表達意願,著實自然而合諧。
唐山方言的有一大特點是既有各次方言片的獨特性,又有整個唐山方言區的普遍性,或叫通用性。有史以來,唐山人民不僅創造了光輝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而且也創造了生動活潑、具有地方特色的方言辭彙。唐山方言辭彙生動活潑的特點更多地體現在日常用語中。唐山人民的日常用語說起來順口,聽起來入耳,表現力強。口語化程度高也是唐山方言的一大特點,以至於說起來很直白、很隨性。唐山方言除了辭彙富有地方特色外,口語中有些語法也很別致,使用起來更加口語化、生活化。下面主要列舉遵化片方言的辭彙做示例:
1.單詞
前天: 前兒個;拂曉:傍亮兒;黎明:挑哨兒前兒;中午:晌午、晌火;過午:過晌兒、晌火歪;傍晚:傍黑歇、擦黑兒、後晌黑;夜晚:黑歇、黑家;一個月左右:個月期程何時:多前兒、多咎、多怎;;現在:馬掄前兒;昨晚上:夜(裂)兒黑介;一些日子:這程子;除夕:午節黑介;什麼時候:多前兒;過些日子:改日;年底:年底下、年根下、年根前兒;日曆:月份牌兒;東邊:東半拉;上邊:上音個;大雨:箭桿子雨;鵝毛大雪:棉花套子雪;細雨:牛毛雨;氣候:天道;蝸牛:牛磨磨兒;蝌蚪: 蛤蟆卡吃兒、蛤蟆科子;泥鰍:泥巴溝、泥鑽子;壁虎: 蝎虎魯子;蜈蚣:錢串子;跳蚤:狗崩子;鯽魚:(幾)刮子;螃蟹:螃蓋、螃開、螃改;貓頭鷹:咕咕鳥、夜貓子、貓葫蘆頭;蜻蜓:螞螂;螳螂:刀螂、猴螂;額: 天棱蓋子、腦瓜門子、興火門子;膝蓋:撥楞蓋子;眼屎:眵沫糊;鼻涕:膿帶;乳房:媽媽;接吻:親嘴;私生子:麥貓兒;遊手好閒人:嘮叨幫子、油不楞子;無用人:廢物雞、膿包、熊蛋包;吃虧的人:冤大腦袋;無骨氣人:松包;客人:且;狡猾的人:油子;吐:噦;偏癱:癱火;頭腦簡單:大鏡面腦袋;反應遲鈍:二性;吝嗇人:摳希鬼;固執人:犟眼子;缺少心計吃虧上當:土別。
2.歇後語
一個人,尤其是一個工作人員,無論講話、寫文章,都想使人明白、生動、愛聽、愛看,這就要求說話技巧高,寫文章語言表達能力強。平鋪直敘雖然能把事情說明白了,但不能引人入勝,就像一杯白開水,喝下去沒有滋味。那么,怎么才能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能力?當然,運用語言技巧是多方面的,而巧妙地使用一些歇後語,則能使語言增輝生色。那么,什麼是歇後語呢?簡而言之,歇後語是一種具有獨特藝術結構形式的、形象化的語言,它是由近似謎面、謎底兩部分組成的,帶有隱語性質的口頭用語,是一種具有通俗、詼諧、風趣特點的現成話。
《唐山方言俗語》《唐山方言俗語》
寫文章,或者講話,如果沒有歇後語,就顯得乾巴無味。但過多地使用歇後語也會顯得貧氣,不嚴肅。所以學好用好歇後語還必須在實踐中反覆鍛鍊:
一根筷子吃麵條——獨挑;一張嘴兩層皮——橫說豎說都由你;一根腸子通到底——直來直去;一根筷子吃藕——挑眼;一張紙畫個鼻子——好大的臉;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一泡尿撒在河裡——隨大流;二尺鉤撓痒痒——硬手;二分錢的醋——又酸又賤;二分錢買個兔腦袋——貴賤不是個東西;二更打兩下——沒差;二八月天氣——冷熱無常;二大媽的針線笸籮——雜七碎八;二分錢的買賣——本小利微;二月的韭菜——頭一茬;二流子打鼓——吊兒郎當
3.單字方言調值參考
唐山方言各類型調值
序號
方言片區
調類
陰平
陽平
陰去
陽去
上陽平
下陽平
1
唐山片
44#
422
213
51
2
浭河片
44#
22
213
51
3
開灤片
44#5
422
213
554
4
浭陽片
44#
22
213
51
5
灤北片
44#
22
213
51
6
丰南片
44#
22
213
51
7
沙河片
44#
44#
213
51
8
錢柏片
42
223
452
9
沙東片
53
22
213
51
10
陡河片
44#
42
213
51
213
11
運河片
44#
22
213
554
213
12
濱海片
42
44#
213
51
213
13
唐海片
31
22
213
44#
14
灤南片
33
213
52
15
樂亭片
31
212
34
552
16
灤州片
51
213
44#
17
灤西片
44#
422
214
51
18
遷西片
44#
22
213
51
19
遵北片
45
44#
214
51
20
遵南片
44#
22
214
51
21
玉田片
44#
33
214
51
22
灤東片
44#
35
213
51
23
昌黎片
32
13
11
213
55
24
24
承德片
55
35
214
51
25
薊州片
44#
33
214
51
26
寶坻片
45
22
214
51
27
寧河片
44#
22
313
51
213
28
盧龍片
55
35
214
51
29
蘆台片
35
22
313
51
213
30
表淮片
45
22
313
51
213
31
潮落片
44#
22
214
51
213
2/6
孫唐片
44#
22
213
51
2/27
張教片
44#
22
213
51
3/5
卑永片
44#
22
213
51
8/13
楊嶺片
42
213
452
12/25
漢沽片
35
22
413
55
214

語法

在國語中,“著、了、過”是典型的時態助詞,其中“著”表示行為、動作或狀態的持續。如:“她不停地說著,別人休想插嘴。”“她靠著窗戶坐著,一邊嗑著瓜子一邊說著昨天的新鮮事。”“牆上掛著一幅畫。”但是,在唐山話中,除了國語中的這種用法,“著”字還有兩種特殊用法:“著”字還可以充當表示“叮囑、命令”等語氣的語氣助詞和表示動作、行為在不久前已經完成的時態助詞。下面將分三部分舉例討論。

語氣助詞

1.“當心……著”
凡是在國語中用“當心、小心、留心、注意”等構成的祈使句,唐山話大都可以直接在句尾帶上語氣助詞“著”。
(1)當心+動詞+著你慢點兒走,當心摔著。
你別老往人多的地方走,當心把錢包丟了著。你戴上手套吧,當心凍著。
(2)當心+小句+著
你把韁繩拴好了吧,當心馬跑了著。你往遠站,當心爆竹崩了你著。你過馬路時注意點兒,當心車軋了你著。
這裡的“著”與“當心”等配合使用,表示叮嚀、囑咐的語氣。大多數句子還可以在“當心”後加上“別”字,因為說話者本身並不希望“當心”後面的成分所代表的情況發生。如:“外頭忒滑,當心摔著!”可以說成“外頭忒滑,當心別摔著!”,這裡就可以明顯看出說話者肯定不希望聽話者“摔倒”,所以可以在“當心”後加上“別”,“著”表示了囑咐的語氣。
2.“等……著”
(1)用“等……著”回答何時可以做某事。A、等+動詞+了+賓語+著
你多前兒跟我出去?——等吃了飯著。你啥時候過來玩呀?——等打了水著。B、等+動詞+補語+了+賓語+著
你多前兒陪我出去?——等吃完了飯著。你啥時候過來玩呀?——等做完了作業著。C、等+動詞+補語+了+著
你多前兒給我看這本書?——等看完了著。D、等+動詞+賓語+動詞+補語+了+著你回家?——等踢球踢完了著
以上這四種情況,在“等”字的後面均可以帶上賓語,也可以像上面一樣省略不說。如:“你多前兒給我看這本書?——等我看完了著。”下面還有兩種情況是不可以帶賓語的。
E、等+主謂短語+了+著
你們多會兒出發?——等天亮了著。多會兒開飯?——等菜炒熟了著。F、等+時間名詞+著
你什麼時候結婚呀?——等明年著。你啥時候走呀?——等下午著。
(2)不是對“何時可以做某事”的回答,而是認為不能或不應該馬上進行對方所要求的事情,表示在時間上可以有所推遲。
你快過來切菜。——等我洗好了手著。咱們趕緊走吧。——等會兒著。你把書給我。——等我看完了著。
3.“先……著”
表示說話人先讓對方做某事,然後再做其他的事。你們先吃著,我先去打個電話。我們先吃著,一會兒她就來了。
4.小句+著
表示命令或勸說的語氣。如:
你好好兒聽著!你可得記著!你歇會兒著,讓他乾!
5.動詞重疊+著
你別老催我了,讓我想想著。你別著急,等我打聽打聽著。
6.動詞+一+動詞+著
你別老催我了,等我想一想著。你怎么了?過來讓我看一看著。
在5和6點中,“著”有嘗試和緩一緩的語氣。總之,以上所列舉的唐山話中帶“著”字的句子,都是表示語氣的助詞。因為例子中的“著”均可以去掉或者用“了”、“呢”、“吧”等語氣詞代替。如:“你啥時候回來?——等吃了飯吧。”“你別往人多的地方走,小心錢包丟了。”

時態助詞

1.用在疑問句
(1)有疑而問,如:剛才誰喊我著?你不是問他著嗎?昨兒你來著沒有?
(2)還有一些是無疑而問,往往有點自言自語的意思。如:哎呀,我剛才想說什麼著?差點兒給忘了。剛才你讓我幹啥著?喔,知道了,趕緊去做飯。
2.用在陳述句
(1)句子中經常出現表示近時過去的時間名詞,是客觀上的近時過去。如:
我剛才出去吃飯著。他夜裡去打牌著。
你剛才幹什麼呢?——我吃飯著。
如果句中還有另外的時間參照,“著”還可以表示這個時間以前的近時過去。如:
我昨天聽見媽媽在小聲說你們,你們偷偷兒乾什麼著?這裡的“你們”所做的事肯定是發生在“昨天媽媽說”之前的某個近時過去。
(2)表示說話者對很久以前的事情的回憶,但他在主觀上認為發生的事離現在並不遠,表示出到現在還很懷念的意思。如:
小時候,我們還在一塊兒逮螞蚱著。上個月,你還到過我們家著。我可想你了。
還有一種是表示過去某時說話人主觀上想得到的某個
結果。如:
你自己好好兒想想,我想讓你乾什麼著?
3.……去著
這種句子中往往在動詞的前頭都有一個表示目的地的地點名詞,用“去”來表示趨向,“去”也可以省略不說,但就缺少了方向的意味。如:
我剛才到食堂打飯去著。我昨天到西山口影院看電影去著。他剛才到水房打水去著。
陳述句中大多數帶“著”的句子中“著”不能隨便去掉,”去掉後句子站不住腳。如:“你剛才幹什麼去了?我吃飯。“他剛才到水房打水去。”

小結

1.“著”出現的句法位置
在唐山話中“著”字一般位於句子的末尾,同時還必須加在謂語動詞的後面。如:“外面路滑,當心摔倒著!”“什麼時候給我看這本書?等我看完了著。”如果謂語動詞帶了賓語就加在賓語的後面。如:“你剛才幹啥著?我吃飯著。”“我昨天看電影著。”
2.“著”的語法意義
上文已經分成兩大部分舉例分析過了,“著”可以是表示“叮囑、命令”等語氣的語氣助詞,也可以是表示動作、行為發生在近時過去的時態助詞
3.否定形式
唐山話中帶“著”的陳述句的否定形式,就是在句子的謂語動詞前面加上否定詞,然後去掉“著”就可以了。如:“我剛才吃飯著”的否定句為“我剛才沒有吃飯”。祈使句的否定形式,就是在“當心、等、先”前加上否定詞。如:“等我吃完了著”的否定句為“別等我吃完”。疑問句的否定形式還暫且沒考慮好,等再寫文章討論。
最後,還要補述一點兒。唐山話里的特殊用法的“著”與國語中的“來著”十分相似,有人會認為這個“著”就可能是國語中“來著”的省略。確實,唐山話中大部分可以用“著”的句子都可以用“來著”代替。如:“我剛才吃飯著”可以變成“我剛才吃飯來著”。“你剛才找誰著?”可以變成“你剛才找誰來著?”但是經過仔細分析和比較就會發現,二者還是有明顯的區別。首先,“來著”不能用在祈使句中。如:“別往人多的地方去,當心錢包丟了著。”就不能說成“別往人多的地方去,當心錢包丟了來著。”“等我想想著。”不能說成“等我想想來著。”

詞法

1. “頭”字結構。國語里,“頭”字只作虛語素詞尾,不表意義,如:老頭、勁頭、上頭、下頭、裡頭、外頭、甜頭、苦頭。在唐山方言裡,“頭”字可以靈活地與動詞組合,構成偏正式“頭”字結構頭(讀輕聲)。如:鬧頭、聽頭、看頭、說頭、想頭、怕頭等。它與單音節動詞的結合率最高,與雙音節動詞也有一定的結合能力。如:高興頭、鬧哄頭、批評頭、表揚頭等。個別形容詞動化以後,亦可組成“頭”字結構。如:新鮮頭等。
“×頭”的形式,具有“可×的價值”或者“可×之處”的語法意義。看頭含有可看之處;研究頭含有可研究的價值。”頭”字結構具有名詞性質。作句的賓語。
2.數量詞“一把”的特殊搭配能力。在唐山方言裡,表示動作數量的“一把”的搭配範圍非常廣泛,它的搭配能力幾乎與表示事物數量的“一把”差不多。如:聽一把、吃一把、穿一把、玩一把、騎一把、跳一把等。
“×一把”的形式,具有“×一下試試”的語法意義。穿一把表示穿一下試試。騎一把表示騎一下試試。在少年兒童及婦女的口語中,這種形式出現率最高。
如:
你看什麼書?給我看一把。
把口琴拿來,我吹一把。
那東西好吃嗎?我嘗一把。
3.形容詞的重疊方式。國語里,單音節形容詞的重疊方式有兩種:①“AA式”,如:好好、快快等;②ABB式,如:綠油油、香噴噴等。唐山方言中除有上述兩種形式外,還有一種前加音綴形式,即BBA式,如:
我一直找你到天墨墨黑。
今天的飯真好,噴噴香。
唐山方言中還有一種嵌音形式重疊ABA式,如:
別繞彎子了,你就直打直說吧。
他總是實打實地乾。
以上兩項屬於構形法上的特點,重疊以後,具有增強形容程度的語法作用。
國語里,部分雙音節形容詞,可以用“A里AB”式重疊。如:哆里哆嗦,嬌里嬌氣,馬里馬虎等。唐山方言中,這種重疊形式的範圍;比國語大得多。下述形容詞在國語中不能重疊,而在唐山話中則可以重疊。如暗淡、單率、瓷實、大方、規矩、客氣、冷淡等。這種重疊方式的語法作用,能使形容詞增強表現的生動性。如:
別這么客里客氣的啦。
別這冒里冒失的,穩當點兒。
他講話乾里乾巴,沒人愛聽。
4.否定副詞“不”作狀語的位置。國語里,趨向詞組,若否定其趨向時,否定詞“不”加在動詞後或趨向詞前,構成“動不AB”式。如:說不下去,站不起來,送不進去,拿不回來等。唐山話里,否定副詞“不”則嵌在合成趨向詞中間,構成“動A不B”式,如:爬上不去、提上不來、說下不去,跳過不去,吐出不來等。這種形式出現在語言交流中,極易顯露方言特色。如:
有病了,飯一點也吃進不去。
書太多,我可看過不來。
石頭太大,我搬起不來。
5.肯否相疊疑問句的表達方式。國語里,可以用肯定否定相疊的方式來表示疑問,構成“肯定謂語+否定謂語+賓語”的形式。如:你去不去唐山?還買不買東西?唐山話里,把賓語提到否定謂語之前、肯定謂語之後,構成“肯定謂語+賓語+否定謂語”的形式,如:
你吃飯不吃?
今晚還看電視不看?
這月還發獎金不發?
這種語法現象,多為單音節動詞作謂語。在語言交流中,常常使用它的簡式:“肯定謂語+謂語+賓語+不”。如:
你還去北京不?
你打球不?
雙音節動詞則又是一種形式。國語的“A不AB”式。如:知不知道,參不參加等,唐山話為“AB不A”式,如:
會上你發言不發?
參觀不參?
考察不考?
6.特殊動賓結構。古漢語中的使動式,在唐山方言裡保存很好,而且作為一種造句模式,在語言交流中廣泛使用。如:
常擦郁美淨,可以細發肉皮兒。(細發肉皮兒=使肉皮兒細發)
整年乾一種活真膩歪人(膩歪人=使人膩歪)

變調問題

唐山方言變調異常豐富。這是由唐山方言誕生的地域環境決定的,是唐山方言鮮明的特色,也是唐山方言樂感強的一個重要原因。唐山方言分布的各區域變調情況不盡相同,總體上應從薊遵和灤昌兩個方言片上討論。其中樂亭片的變調類型最為豐富,遷西片和玉、遵方言就相對少了。本變調是相對於方言語音的本音而言的,並非與國語而言。
變調是唐山方言的一個突出特點,使得唐山方言富于樂感,它千變萬化,但也有規律可言。
遵化片和遷西片方言通用變調(此處不在列舉例詞。陰代表陰平,陽代表陽平,上代表上聲,去代表去聲):陽陰-陰陰,陽陽-陰陽,陽上-陰上,陽去-升去,上陽-昇陽,上上-升上。
“輕聲變調”是豐潤方言的一大特點。所謂“輕聲變調”就是相對於國語來說原本詞中或詞尾非輕聲的音節在某些詞中要變為輕聲,有時很可能在此基礎上產生新的變調。另外其還存在著南北分布不均的“去去-升去”變調。開平古冶除上文所提變調外,還有類似灤昌小片的“陰去-上去”變調。
灤昌小片通用變調:陰去-上去,陽去-上去,上上-升上,去去-升去。灤昌小片的平聲調的特殊性注定了其內部較大的的差異性。

尾音

唐山方言與遼西一帶東北話語音的共同特點最明顯的是一句話尾音上揚。瀋陽以北的人往往把遼西話與唐山話混為一談。實際上唐山話與遼西話差別是比較大的。

唐山方言爭議

唐山方言的所處的薊遵小片和灤昌小片,辭彙上與東北官話有許多是相同的;但與此同時,唐山方言辭彙和冀魯官話區的其他方言也有很大相似。這就產生了兩種觀點:一是認為唐山方言應脫離(關於保定方言待議)冀魯官話區,因為無論辭彙語調都和冀魯官話的其他方言有很大不同;另一種是堅持唐山方言所處的冀官區,因為從歷史角度上,唐山方言仍是冀魯官話的重要成員,並且辭彙上和冀魯官話的其他方言也只是大同小異

唐山方言保護

中新社唐山7月7日電(記者白雲水)“你是哪裡人?”“我是唐山的(讀:跌)”,“你是乾什麼的?”“我是做(讀:揍)啥的(跌)?”這是中國國家語音委專家和學者7日在河北唐山與方言發音人姬艷玲的一段對話,姬艷玲滿口地道的唐山話引得人們笑聲不斷。
當日,中國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在唐山對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唐山方言”工作驗收。姬艷玲等人的地起根(本來)、咧兒(昨天)、尚或(中午)、竟兒故引兒(故意的)等唐山話,令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語信司司長張浩明與專家組成員對“唐山方言”的傳承滿懷希望。
事實上,唐山話作為一種方言,與國語有著一定的差別。時至今日,人們稱唐山話“老呔兒”,意思是話音土氣,上不得台面。
在人們眼裡,已故老藝術家趙麗蓉是“唐山話”的代表人物。舞台上滿口唐山話的趙麗蓉至今被中國民眾津津樂道。而多數人認為唐山話“好聽”是因為聽起來是“唱”著說話的,頗有音樂美。像《唐山大地震》等許多影視劇中的人物都用“唐山話”講唐山的故事。
講唐山話,對於來自唐山灤南縣70歲的蔣明英來說並不難,可是,在專家面前用原汁原味的灤南方言讀1000個常用漢字、1200個常用辭彙、50句話,談風俗習慣,講“牛郎織女”的故事卻很難。在北京語言大學副校長、專家組組長曹志耘等專家的指導下,蔣明英把這些事做下來,才明白了說了70年的唐山話的“精髓”。
張浩明認為,語言能體現一個國家文化的魅力、體現民族的凝聚力,必須加以保護和傳承。唐山有豐厚的語言工作基礎,“唐山方言”是中國語言中地域表現濃厚、代表性強的語言。此次將“唐山方言”錄入中國語言資源有聲資料庫和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起到傳承和保護作用,功在當代利在千秋。
2015年,國家教育部、國家語委決定啟動中國語言資源保護工程,在中國各地開展以語言資源調查、保存、展示和開發利用等為核心的工作。計畫開展80個少數民族語言(含瀕危方言)調查點,50個漢語方言(含瀕危方言)和30個語言文化調查點的調查。
——2015年07月07日18:40中國新聞網

發展前景

中國地廣人多,語言不同,方言多樣,交往不便,從漢朝就提倡“通語”。到明朝崇尚“洪武正韻”,千百年間,通語的倡導,對國家興旺,民族發展,功不可沒。今天作為華語的標準語——國語,不僅在大陸、台灣普遍使用,也贏得了海外中國人和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目前,開設中國課程教學國語的國家已達70多個,有專家預言,在未來的10年中,漢語將逐漸成為世界政治和經貿語言。
方言近人。方言土語是接近民眾的鑰匙,是民眾路線的基礎。構想國家工作人員,尤其是外地工作人員進行經濟交往,如果不懂當地方言,就會給工作帶來不便。反之,一個當地孩子出門工作多年,返回故里不說方言,而講一口京腔,父老鄉親就會說這人變了,洋氣了,就會給人一個壞的印象,並會與之疏遠。
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不講國語,特別是有些人把一般人不好懂的土語,當作地方優勢,經常把這些鄉音掛在嘴邊,以為時髦,這是不對的。這種獨親鄉音,而看不到世界之大變化,看不到改革開放中國語的重要性,是故步自封的表現。
“語同聲”。推廣國語有利於地方的發展、國家的興盛,今後就越來越重要。
中國百年戰亂中,唐山也很不穩定,無暇顧及推行通語。至今,新中國建立已近50年,南方北方,國內國外華人,雖已車同軌、書同文,卻還未語同聲。因此,推廣國語是今後推不掉、辭不去的一項重要任務。
方言和官話。官話是代表國家的,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凝聚力是多種因素組成的,而對華人來說,華語是中華民族團結的一個重要因素。過去有一偉人說過,中國人千百年不分裂,中國文化、語言、文字起著重要作用。中國文化,特別是語言文字,是華僑、華人親和、凝聚的一個基因。所以學習推廣中華民族的共同語言——國語意義重大,每個熱愛祖國的人,都應該積極而為之。
唐山要走向世界,世界也要了解唐山,交往日趨頻繁,大陸同胞與海外華人往來也與日俱增,國語的推廣與套用,是大勢所趨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