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勖(翰林國史院編修、大學士)

張勖(翰林國史院編修、大學士)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勖是元朝時昌黎縣著名的儒士。在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的《永平府志》中記載,元朝時張勖在大都(今北京)翰林國史院任編修,並“累官至大學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張勖
  • 國籍:元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昌黎縣
  • 職業:儒士
  • 信仰:儒家
  • 主要成就:翰林國史院編修、大學士
  • 代表作品:《後唐姜將軍墓志銘》《昌黎縣重修文廟碑銘並序》
人物生平,昌黎縣重修文廟碑銘並序,後唐姜將軍墓碑碑文,

人物生平

遼、金、元時,因缺乏記載,昌黎學子的不少情況不明,現僅從明朝弘治十四年(1501年)重修的《永平府志》中查到,在元朝時昌黎縣曾有一個名叫張勖的人,在大都(今北京)的翰林國史院任編修,並"累官至大學士"。 張勖,當是元朝時昌黎縣最著名的儒士。
明朝弘治十四年版《永平府志》中,不僅有關於張勖的簡單記載,還輯有他在大德六年(1302年)三月撰寫的《昌黎縣重修文廟碑銘並序》。
在碑銘中,他盛讚昌黎之地"背負碣石,南臨滄海,左控榆關,右帶灤水,山輝川媚,物伙民繁,利足魚鹽,土饒沃壤,異人傑士歷代不乏",並詳細記述了大德三年(1299年)夏天出任昌黎縣尹的劉懋,見文廟殿宇傾攲,廊廡圮壞,門牆蕪穢,陛砌荒涼,遂與達魯花赤忽都花等共同商議興廢舉滯之計,廣泛募資,終得在大德五年(1301年)四月將昌黎縣的文廟重修一新的過程。
此外,張勖還曾在進出"碣石門"的東饅頭山路旁懸崖上題鐫有"蓬萊第一關"5個大字。

昌黎縣重修文廟碑銘並序

銘云:"昔在神禹,治水功成,申畫九有,分青為營;惟營之平,有邑其城,其城伊何,昌黎是名。惟此昌黎,壯哉固兮!幽燕之左,遼海之西,北接盧龍,南瞰青齊,其望惟碣,其浸溟渤,其利魚鹽,其稼禾麥,其俗惟厚,其民惟勤,其化易入,其教易循。矧茲令長,屢得其人,人之屢得,自我皇國,獎拔搜求,奇才異德。故以劉公,來尹是邑。茲惟劉公,崇尚儒風。下車之日,即謁學宮。再拜而起,慨然曰嘻,廟貌不嚴,吾徒之恥,學官之修,吾徒職耳!乃及僚侶,謀為興舉。邑中管舊,倡和如雨,或出家資,進於公所;野而農樵,市而商賈,或以繒縑,或以納公,或以稻粱,或以稷黍,源源而來,差肩接武。或探于山,或筏於川,工師具材,陶人以埏,匠運斤斧,是斫是遷。不日不月,而告成焉。聖殿中全,上棟下宇,以丹以青,飾其梁梠,齊堂講序,長廊廣廡,或東或西,夾分兩輔,門閥將將,陛戺楚楚,有豆有籩,有簋有簠,以燕以饗,有處有所。伊誰之功?公來自東。伊誰之力?公相是職。報德維何?取石山阿,既璞既琢,載礱載磨。攡藻為文,作頌成歌,大書深刻,永世無訛。"

後唐姜將軍墓碑碑文

將軍廟在灤州石城縣唐山洞貞觀內。謹按後唐清泰①年間,將軍受命持節②,北鎮渝關碣石,有縣曰石城,有山曰唐山,山麓有水曰唐溪。形勢幽阻,林壑疏迤③,北接浭陽,南連滄海,東西形勢,蔓延百里,將軍乃建城郭而居之。唐溪之水,有蛟為害,觸岸崩崖,波濤洶湧,居民苦之。將軍奮怒提劍,斬蛟於溪上。民鹹④以為神也。及將軍歿,葬於山嶺。厥後⑤唐溪之民,感其功,恩其德,建廟於溪側,時致祭焉。將軍有二夫人,七子七女,皆得配享本廟,崇奉益盛。每歲上巳⑥,適為將軍誕辰,居民爭祭,號其廟曰神慶。遠近車馬駢臻⑦,不啻⑧千數。祥雲道人糾尚義之人,殫力⑨輸財,創殿於廟東,廚室宮堂,種種皆具。長春真人⑩題曰洞貞觀雲。至元四年,廟忽頹毀,時有擬真散人重修之,至元九年始竣。夫廟之顯晦11乘乎時,而將軍之功則千古一日也。友人王子中請余文,余本鄉人,故記其始末,刻之石雲。
元灤州·張勖
注釋:
①清泰:五代後唐末帝李從珂的年號,公元934~936年。
②持節:節為符節,古代證明身份的憑證。持節指受皇帝的任命。
③疏迤:稀疏地斜著延伸,曲折連綿。
④鹹:全都。
⑤厥後:其後。
⑥上巳:農曆三月上巳,為古代節日。漢以前上巳必取巳日,自魏以後一般習用三月初三為上巳,就不再拘泥為巳日。
⑦駢臻:人馬往來,熙熙攘攘。
⑧不啻:不只、不僅。
⑨殫力:竭盡全力。
⑩長春真人:即金代著名道士邱處機,字通密,自號長春子,人稱長春真人。
11顯晦:陰晴明暗。這裡指顯赫與衰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