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屏

周建屏

周建屏(1892年—1938年),原名宗堯,字興唐、興堂,曾用名子炎,撫州金溪人,生於雲南省宣威市倘塘鎮中國工農紅軍八路軍高級指揮員,晉察冀軍區四分區司令員贛東北根據地和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創始人之一。由於艱苦的戰爭環境和頻繁的轉戰、作戰,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在河北省平山縣小覺鎮舊傷復發不治去世。遺體安葬在他戰鬥過的平山小覺鎮。

1939年,晉察冀邊區行政委員會把平山縣小覺鎮改名為建屏鎮,1945年10月,又以小覺鎮為中心建立建屏縣建屏縣於1958年與平山縣合併),建屏縣成為當時石家莊市第一個用烈士姓名命名的縣。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基本介紹

人物生平,人物事跡,人物紀念,榮譽影響,個人榮譽,個人影響,

人物生平

原籍江西金溪,生於雲南宣威。其父周義忠清末時在雲南省宣威縣做一小官,周建屏就出生在宣威縣倘塘村,少年時期的周宗堯,攻讀《四書》、《五經》。
1908年投入雲南軍隊當兵,1909年,更名周建屏考入雲南講武堂,畢業於雲南講武堂第八期,1911年參加辛亥革命。後入黃埔軍校學習。
周建屏
1915年護國戰爭時在朱德部下任連長,後在雲南軍中逐漸升任至旅參謀長。
1924年棄職返江西祖籍務農,後又復出,先在黃埔軍校學習,於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北伐戰爭期間,周建屏在國民革命軍第四軍任營長。
1927年8月1日,率部參加南昌起義,後在三河負傷,與部隊失散。其後,前往上海,與中共中央恢復聯繫。
1929年,被派往閩浙贛蘇區擔任軍事指揮,與方誌敏、邵式平等人合作,打下景德鎮等多處要地,屢次擊敗國民革命軍
1930年9月,周建屏所部被擴編為紅十軍,擔任軍長。
1933年初紅十軍被調往中央蘇區,整編成為紅十一軍,周建屏繼續擔任軍長。
1933年10月,紅軍整編後,擔任紅十九師師長,後又調任獨立紅24師師長,長征開始後率部留在南方進行游擊戰。
1935年,周建屏在一次戰鬥中負重傷,被送往上海搶救,次年傷愈後赴延安,任抗大第二科科長。抗日戰爭爆發後,被任命為八路軍115師343旅副旅長,參加了平型關戰役
1937年年底,周建屏率部開創了晉察冀邊區四分區,1938年因舊傷復發,在河北平山病逝。

人物事跡

少年時期的周建屏,攻讀《四書》、《五經》。
周建屏周建屏
1908年,雲貴總督錫良在雲南成立陸軍第19軍。翌年,剛滿19歲的周建屏,懷著報國為民的心情,更名周建屏,參加了新軍。
1911年至1923年,周建屏隨軍轉戰滇、川、粵,參加過著名的雲南辛亥起義、護國倒袁起義、反對張勛復辟等重大軍事活動,先後任過連長、營長、上尉參謀等職。
1923年9月他離開了滇軍,解甲歸田,回祖籍江西省金谿縣雙塘左源村。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運動風起雲湧,使周建屏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啟發,喚起了這位寫實的青年軍官的報國之心。
1925年,周建屏離開金溪老家到了贛州,在駐守江西贛州的楊如軒師任輜重營營長。
1926年底,朱德受黨的委派到南昌工作,任南昌市公安局長和第三軍軍官教育團團長。周建屏在南昌會見了闊別多年的老上級——朱德。
1927年春,經朱德介紹,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進入軍官教育團,協助開展黨的工作。1927年8月1日,南昌武裝起義,周建屏隨教育團奉命作為預備隊,負責監視和殲滅駐地附近的敵人,參加了這次具有歷史意義的武裝起義。同年10月,起義部隊在源汕地區遭到優勢敵人的圍攻而失敗。為了擺脫國民黨反動派的搜捕,周建屏躲避在汕頭一座廟中作“和尚”。
1927年冬,周建屏從汕頭潛回南昌,輾轉到達上海找到黨中央。之後,在上海、青島等地工作。
在雲南他參加了辛亥革命和護國倒袁起義,歷任滇軍班、排、連、營長和上尉參謀等職。看到滇軍腐敗墮落,1923年9月返原籍金溪縣左源村閒居。
1925年,到贛州楊如軒師任營長、少校參謀。
1926年經周恩來推薦進入黃埔軍校學習,參加北伐戰爭
八路軍袖標八路軍袖標
1926年底,朱德受黨的委派來到南昌,任南昌市公安局長和第三軍軍官教導團團長。周建屏早年在滇軍時,曾在朱德部下任過職,思想上受到朱德的影響。朱德一到南昌,周建屏立即拜見闊別多年的老上級。在朱德的培養教導下,1926年秘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從第3軍第9師27團2營(任營長)調入軍官教導團,協助開展黨的工作。
1927年8月1日,周建屏隨軍官教導團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後,他告別妻子龔文卿,隨起義部隊南下廣東。在潮汕地區遭強敵圍攻,部隊被打散,他躲避在汕頭一寺廟中,伺機尋找部隊和黨組織。
1927年冬天,潛回南昌,輾轉到上海找到了黨中央,分配到上海、青島等地工作。
大革命失敗後,周建屏參加南昌起義。
1929年下半年,周建屏受黨的委派改名為周子炎到贛東北弋(陽)橫(峰)蘇區工作,先後被任命為紅軍團長、師長。途經都昌時,與中共都昌縣委一起領導了汪家墩武裝起義,創建了贛東北紅軍游擊第一大隊。9月進入信江紅區,10月當選信江蘇維埃政府執委、兼任江西紅軍獨立第一團團長。以後該團擴編為獨立師、紅10軍,他任師長、軍長,與方誌敏等指揮部隊轉戰於閩、浙、皖、贛邊區,粉碎了國民黨軍隊的多次“圍剿”,擴大了紅色革命根據地,壯大了紅軍隊伍。後紅10軍改編為紅11軍,他仍任軍長。
1933年1月,率部與中央紅軍1方面軍3軍團在貴溪上清宮會師,紅軍總司令朱德、政治部主任王稼祥、3軍團軍團長彭德懷與其相見。後又在資溪石峽見到紅軍總政委周恩來,並接受指示,率部迷惑調動敵人,掩護中央紅軍主力轉移,為第四次反“圍剿”的勝利創造有利戰機。
3月,當選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
5月,閩贛省革命委員會在黎川湖坊成立,他當選為執行委員。
6月,調紅軍大學高級班學習。
10月,任紅軍第19師師長。後任獨立第24師師長,率部參加了第五次反“圍剿”戰鬥。
1934年2月,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
紅軍主力長征後,他率獨立24師在粵贛邊境開展了艱苦卓絕的游擊戰。
1935年1月,在一次戰鬥中負重傷,3月任粵贛邊區軍政委員會副主席,6月因傷病加重被護送到上海治療。1936年底傷愈後到達延安,先後擔任抗日軍政大學第二科科長,陝北武裝部長。
1937年8月,抗日戰爭爆發後,出席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舉行的政治局擴大會議,會後任八路軍115師343旅副旅長,率部在平型關右側擔任主攻任務,重創日軍板垣師團。
1937年司令員。他們發動民眾,建立抗日武裝,改造鄉村政權,收編地方武裝“聯莊會”,幾個月的時間,發展了相當於3個團的區隊,粉碎了敵人數次“掃蕩”和“蠶食”,在溫塘戰鬥中,經過一天一夜的激戰,殲滅日、偽軍1000多人,使四分區後來成為晉察冀邊區的模範抗日根據地。
1937年11月,以聶榮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晉察冀軍區成立,周建屏任晉察冀軍區四分區司令員,並奉聶榮臻司令員的命令,擴大整編部隊。不久,他率部參加晉察冀根據地粉碎日軍“八路圍攻”的戰鬥。
平型關大捷平型關大捷
1938年四分區司令部遷至太行山東麓的河北平山縣小覺鎮。周建屏率領分區機關和部隊,在日偽軍殘酷的“封鎖”、“分割”、“掃蕩”和“蠶食”的極端困難條件下,宣傳民眾,支持民眾開展減租減息,幫助地方發展生產,建立抗日民主政權,動員民眾踴躍參軍,建立地方抗日武裝,壯大主力部隊,開創和鞏固了模範抗日根據地。周建屏戎馬倥傯30年,先後七次負傷。由於艱苦的戰爭環境和頻繁的轉戰、作戰,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舊傷復發不治去世。

人物紀念

1940年八月,以平山、井陘獲鹿各一部分區域置建屏縣(俗稱"東建屏"),1945年10月撤銷建屏縣,把平山縣西部區域析出置建屏縣(俗稱"西建屏"),東部區域仍為平山縣。
周建屏烈士陵園周建屏烈士陵園
1958年9月,將建屏、平山合併,稱平山縣至今。
周建屏,原籍江西金溪縣左原村,出生在雲南宣威縣塘村雲南講武堂畢生,曾在滇軍任旅參謀長。因感滇軍腐敗,1924年毅然辭職。後考入黃埔軍校。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參加南昌起義。後到贛東北與方誌敏共同組建農民起義團(後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軍),先後任團、師、軍長。長征後任陝甘寧邊區武裝部長、115師343旅副旅長。參加了平型關大戰。
1937年任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與政委劉道生帶一教導營,在滹沱河上游開闢抗日根據地,並成為晉察冀邊區模範抗日根據地。
1938年6月13日,晉察冀軍區第四軍分區司令員周建屏,因病去世,終年47歲。
為紀念這位南征北戰、屢建奇功的八路軍優秀將領,1939年,在平山縣小覺鎮東山坡上修建了周建屏烈士陵園,並先從平山、井陘、獲鹿三縣分別劃出部分地區,成立建屏縣。後改在平山縣西部劃出部分地區,組成建屏縣。

榮譽影響

個人榮譽

1926年參加中國共產黨。
1937年9月國民革命軍第十八路集團軍115師343旅副旅長,被國民政府授予少將將軍軍銜。
1937年11月奉命和劉道生率部開闢晉察冀軍區4分區,任晉察冀軍區四分區司令員。

個人影響

周建屏留下了最後的遺言:“你們替我轉告官兵和民眾,要抗日到底……”後人評價,鐵骨錚錚,抗日到底。他去世後,當地民眾在太行山山腰裡,為周建屏建起一座烈士墓。日軍先後三次“掃蕩”小覺鎮,三次炸毀周建屏烈士墓,可是民眾又三次修復起烈士墓。新中國建立後,周建屏的遺骨移葬於華北軍區烈士陵園。小覺鎮上的烈士墓至今仍完好無損地屹立在太行山上。廣大網名朋友們紛紛在網站建立周建屏紀念館,以另一種方式紀念這位偉大的民族英雄
小覺鎮陵園小覺鎮陵園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