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布生沙漠

吉布生沙漠

吉布生沙漠(Gibson Desert)位於大沙沙漠(Great Sandy Desert)和維多利亞沙漠之間,因澳大利亞探險家吉布生而得名。在西澳大利亞洲中央,默奇森金礦區以東,向東延伸到北部地區阿馬迪厄斯湖,南為維多利亞大沙漠。名為沙漠,實際上絕少流沙及塵士,主為光禿、大片的石床,是真正的石漠。多沙丘、灌木叢和鹽灘。地貌主要是起伏的砂礫層,在某些地區有紅沙丘陵,成為乾土粒平原。有些由岩石構成,有些則是由島山從平坦的平原突出。失望湖坐落在沙漠西部,是個大鹽湖,吸引了大量水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吉布生沙漠
  • 外文名:Gibson Desert
  • 地點大沙沙漠維多利亞沙漠之間
  • 名字來源:因澳大利亞探險家吉布生而得名
簡介,地理位置,故地介紹,沙漠特點,形成原因,水資源,西部常年乾燥的原因,沙漠治理,概況,“綠色澳大利亞”運動,

簡介

吉布生沙漠(Gibson Desert)位於大沙沙漠(Great Sandy Desert)和維多利亞沙漠之間,因澳大利亞探險家吉布生而得名。他在1874年試圖穿越這個沙漠,但在尋找水源時死去。是澳洲第五大沙漠,僅次於大沙沙漠(Great Sandy Desert)、維多利亞大沙漠(Great Victoria Desert)、塔納米沙漠(Tanami Desert)和辛普森沙漠(Simpson Desert)。名為沙漠,實際上絕少流沙及塵士,主為光禿、大片的石床,是真正的石漠。此處地貌主要是起伏的砂礫層,在某些地區有紅沙丘陵,成為乾土粒平原。有些由岩石構成,有些則是由島山從平坦的平原突出。失望湖坐落在沙漠西部,是個大鹽湖,吸引了大量水鳥。白晝氣溫在夏季平均為33℃~42℃,冬季則為18℃~23℃。降雨極不穩定,多數來自偶然的雷雨,每年大約由二三十回,植被斑駁。在常見的三齒稃草旁邊還有無脈金合歡(金合歡的一種),為此處帶來一抹綠意,另有各色花朵,如黃松果菊,會在雨後冒出。紅袋鼠也很常見。現為吉布生沙漠自然保護區,有許多沙漠動物。

地理位置

吉布生沙漠(Gibson Desert)位於大沙沙漠(Great Sandy Desert)和維多利亞沙漠之間,在西澳大利亞洲中央,默奇森金礦區以東,向東延伸到北部地區阿馬迪厄斯湖,南為維多利亞大沙漠。澳大利亞西澳大利亞州內陸的乾旱沙丘地區,位於大沙沙漠(Great Sandy Desert, 北)、大維多利亞沙漠(南)、北部地方(Northern Territory)邊界(東)和迪瑟波因特門湖(Lake Disappointment, 西)之間,覆蓋面積約為15.6萬平方公里。現為吉布生沙漠自然保護區,有許多沙漠動物。
吉布生沙漠地理位置吉布生沙漠地理位置
這裡到處有沙壟沙丘,沙壟方向與盛行風向一致,連綿的沙壟可長達數十公里,高20—30m。沙漠周圍分布有山脈和高原。東部有兩條東西走向的山脈,北為麥克唐奈山脈,南為馬斯格雷夫山脈,都是東西走向。麥克唐奈山脈南北寬約30-40公里,東西長約650公里。

故地介紹

擁有富饒的田園,種植著無數的植物,美麗的風光,藍色的丘陵和高崇入雲的山峰。深入的英格蘭嶺確定了氣候,南部群山的氣候比北部寒冷潮濕,但在整個都像歐洲一樣四季分明,再加上第一批殖民者種植的懸鈴木和松樹,以及古老歐式風格的房屋使得非常像歐洲。十九世紀初曾兩次想向這裡輸送囚犯殖民者,但都沒能成功。墨爾本是由一位來自塔斯馬尼亞的大牧場主在1835年建立的。居民拒絕接受來自大英帝的囚犯。1850年的牧羊人決定從新南威爾斯分開,建立一個獨立的殖民地。多虧1851年發現了黃金,居民數量得以快速增加,巴勒拉特和邦戴高金礦吸引了來自世界各地的人,成千上萬的移民在金礦挖完後留在當地種地。義大利人成為墨累灌溉盆地的果園和葡萄園的主要種族。今天墨爾本除了義大利人以外同時還有許多希臘人。現在整個澳大利亞葡萄園擁有量最大的州,其次就是小麥。隨著殖民的發展,小麥種植區也越來越向乾旱地發展。在東南部形成一個幾百公里寬的月牙形小麥區,包括新英格蘭嶺和內地之間,從昆士蘭南部開始,穿過墨累盆地,一直到EYRE半島。遼闊的墨累灌溉區得益於斯諾威山的水,而斯諾威山上也能種果樹。擁有澳大利亞大部分富饒的鄉村,以及優質的鐵路和公路網。
吉布生沙漠--前身吉布生沙漠--前身

沙漠特點

吉布森沙漠(Gibson Desert)名為沙漠,實際上絕少?>流沙及塵士,主為光禿、大片的石床,是真正的石漠
一般的沙漠大多是一片黃沙,而澳大利亞中部的吉布森沙漠是個紅色沙漠,氣候惡劣,白天氣溫高達38攝
氏度以上,晚上降到0度以下,人跡罕至。紅色沙漠形成的原因是因為沙粒中含有鐵質,鐵暴露在空氣中會氧化,變成紅色,吉布森沙漠自然也就成為壯麗的紅沙漠了。吉布森沙漠也不是完全寸草不生的,有水就有生命存在,雨後的沙漠充滿生機,沙漠植物接連結束它們短暫的生命周期。如果按單位面積計算,物種多樣性要遠遠超過南美洲的熱帶雨林。因此,發現者稱這裡為沙漠花園。夫蘭納里發現,生長在這裡的植物對自己非常苛刻,對水和養料的需求少得可憐,幾乎是別處植物的十分之一。同時,這裡所有植物的葉子都不是綠色的,而是帶著各種鮮艷的顏色。更奇特的是,這些花朵都能分泌超乎想像的大量花蜜。 夫蘭納里對這些植物進行了30年深入研究,才發現其中的奧秘:這裡的土壤成分主要是沒有養分的石英,只有對水分和營養需求極少的植物,才能生存;昆蟲類在這裡非常稀少,幾乎沒有潛在的授粉者。植物的生存繁衍主要靠傳播花粉。在這種條件下,植物必須開出最大最艷麗的花朵,分泌最多的花蜜,才能吸引極少潛在的授粉者的注意。
吉布生沙漠是個紅色沙漠吉布生沙漠是個紅色沙漠

形成原因

(1)南回歸線橫貫大陸中部,大部分地區終年受到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因氣流下沉不易降水。
吉布生沙漠中的多刺狀蜥蜴
吉布生沙漠中的多刺狀蜥蜴吉布生沙漠中的多刺狀蜥蜴
(2)澳大利亞大陸輪廓比較完整,無大的海灣深入內陸,而且大陸又是東西寬、南北窄,擴大了回歸高壓帶控制的面積。
(3)地形上高大的山地大分水嶺緊靠東部太平洋沿岸,縮小了東南信風和東澳大利亞暖流的影響範圍,使多雨區局限於東部太平洋沿岸,而廣大內陸和西部地區降水稀少。
(4)廣大的中部和西部地區,地勢平坦,不起抬升作用。西部印度洋沿岸盛吹離陸風,沿岸又有西澳大利亞寒流經過,有降溫減濕作用。所以使澳大利亞沙漠面積特別廣大,而且直達西海岸。

水資源

吉布生沙漠的 金伯利高原地區的資源極為豐富,不但能滿足珀斯的用水需要,甚至能解決澳大利亞全國的水資源短缺問題。相比之下,南部的珀斯用水形勢則不容樂觀。在過去7年裡,珀斯的城市水資源擁有量下降了2/3。根據氣象部門預測,澳大利亞西南部地區在未來幾年內降雨量還將逐年減少。這意味著珀斯的水資源將更加緊缺。迫於水資源日益短缺的嚴峻形勢,西澳大利亞州政府不得不想出北水南調的主意。
吉布生沙漠中金伯利高原地區水資源豐富吉布生沙漠中金伯利高原地區水資源豐富
其實,關於鑿河調水的問題在澳大利亞並非第一次提出。早在1898年,英國殖民當局就提出挖掘運河,向西部沙漠裡的礦輸水,以促進金礦的發展。但由於成本太高和環境等原因,一項項調水計畫最終都被束之高閣。 在環境問題令人憂慮的今天,重新提出異地調水自然遭到環保主義者的抨擊。有環保組織指出,金伯利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十分脆弱。從高原河流往珀斯調水是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的,這是不可接受的。澳大利亞聯邦科學與工業研究組織下屬的水及社會研究中心主任布萊爾·南卡羅女士也認為,開鑿運河對金伯利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有極大威脅。她說,高原地區的河水流入大海是自然現象,是那裡環境的需要。但如果把水輸送到珀斯,今後金伯利高原的環境就不會像人們所看到的那樣了。
澳大利亞水資源遊說組織主席厄尼·布里奇卻不這么看。他認為,北水南調絲毫不會破壞金伯利高原地區的生態環境,關鍵是如何以最佳辦法把水調到珀斯。布里奇還為州政府鑿河引水支了幾招:一是開挖運河;二是鋪設輸水管道;三是雙管齊下,運河和管道相結合。
然而,金伯利高原調水計畫談何容易。鑿河也好,鋪管也罷,距離長達3000多公里不說,而且還要穿越環境惡劣的大沙沙漠和吉布森沙漠。這些地帶常年乾旱,蒸發量大,滲漏嚴重。如果真能讓水流出高原,進入珀斯,實可謂人類的又一創舉。
這裡為大陸最熱最乾燥地區之一,降水極少且不穩定。河流水量極小,多消失於沙漠中,為不毛之地。

西部常年乾燥的原因

1、澳大利亞大陸地處熱帶和亞熱帶,降水從北、東、南三面沿海向內陸作半環狀遞減,植物帶也相應呈半環狀分布,由沿海的森林帶向內陸逐漸過渡為草原帶、沙漠帶。
2、西部乾燥原因:西部沿海受副熱帶高壓帶控制和來自大陸的東南信風控制,加上西澳大利亞寒流的影響,乾燥少雨。

沙漠治理

概況

沙塵暴曾是澳大利亞的最嚴重的自然災害。澳大利亞不但乾旱多風,西部還有大面積的維多利亞沙漠和大沙沙漠。是世界沙塵暴的嚴重多發地區。
吉布生沙漠-沙漠治理取得成效吉布生沙漠-沙漠治理取得成效
經過長時間的摸索和努力,政府和民間環保組織採取了不少治沙措施,效果明顯,最近兩年已經沒有再發生沙塵暴了。除了制定有關管理法規,包括聯邦議會1936年頒布的《草原管理條例》、1989年制定的《土壤保護和土地愛護法案》 ,還提出了以生物措施為主,利用植樹、種草等多種生物和工程措施綜合治沙的戰略。

“綠色澳大利亞”運動

植樹種草是最有效的防沙辦法,澳大利亞為此開展“綠色澳大利亞”運動。在澳大利亞一些城市,政府免費給蓋房子的居民發放苗,不種會受罰。仔細觀察街頭巷尾的樹,樹下無一例外都鋪了大快木屑或透氣膠粒一類的東西,這樣做既不影響樹木對水分的吸收,風吹過時也不會揚起浮土。在建築物與圍牆之間的狹小地帶,人們也精心種植花草並在花草下鋪上碎木屑,整個城市就象花園一樣。澳大利亞也很重視郊區和農村的環境治理。在一些草原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地方,牧場主們嚴格控制草場的載畜量,減輕草場的負擔。而在農耕地區,農民的社會責任感相當強,農場主在許多農場的坡地上種的都是多季作物,因為坡地上的單季作物在翻耕時會造成更嚴重的土壤流失。不但如此,農民們還儘量避免在乾燥的日子翻耕土地,非常精心地養護耕種的土地。在植物治沙方面,澳大利亞根據乾旱程度對植物的限制作用不同,種植了不同植物進行防沙治沙。對年降水量大於500毫米的海岸沙丘,他們先種草使流沙固定,然後種科等植物,最後種喬木和灌木。對於年降水量超過250毫米的內陸沙丘,則主要是種草。這些措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效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