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漢字)

國(漢字)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國(拼音:guó)是漢語常用字,始見於商代。本義指疆域,地域。這個意思後來寫作“”。引申指地區,區域。又引申指分封的諸侯國。後泛指國家。也指國都。在現代,對於“國”的觀念是:“國家是階級壓迫階級的工具,是暴力的機器。”在古代把分封給諸候的封地叫“國”,把都城叫“國”;把地域也叫“方”或“國”。從字的源義來看,可以說,古代人民對於“國”的觀念的形成,是比較晚的。

(基本信息欄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國
  • 外文名:state;country
  • 拼音 :guó
  • 注音:ㄍㄨㄛˊ
  • 部首 
  • 統一碼:56FD
  • 五筆:LGYI
  • 倉頡:WMGI
  • 繁體:國
  • 異體:囯、囻、圀、䆐
  • 筆畫數:3+5
  • 筆順:丨フ一一丨一丶一
  • 平水韻部:入聲十三職 
  • 鄭碼:JDCS
  • 字級:一級(1081) 
  • 結構:合體字;全包圍結構
字源解說,詳細釋義,古籍解釋,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康熙字典,廣韻,字形書寫,字形對比,書寫提示,書法欣賞,韻書集成,

字源解說

“國”的初文是“”,也是“域”的古字。左圖A、右圖1-5是周代中期金文,就是較早的“國”。字本義是“邦國”“封邑”。字的構形,有土地(“一”),有保衛城池土地的武力“戈”。右圖2中,“囗”的四方都有一橫,這四橫可能表示這重地是有人在四邊把守著的。後來這四筆,簡化成一筆;到了周代晚期的金文(左圖B;右圖5、8 亦有秦漢以後之說),“或”因借用為或然之“或”及疑惑之“或”,外面加了個“囗(wéi)”,表示疆土地域的範圍,讀guó。秦代的小篆(左圖C)繼承了晚周金文的形體,後隸變為左圖D和楷化為圖E。便把“國”變成定型的方塊字了。
“國”的繁體字有十畫,書寫速度慢,所以後漢便出現了左圖F的簡化“囯”。這個“囯”,“囗”里從“王”,可能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意,封建色彩很濃。以後,“太平天國”用的便是這個“國”字;魏晉六朝時代,在鏡銘刻文里又出現了左圖G的“囗”里從“民”的“囻”字。可能有“國以民為本”之意。反映了春秋時代孟子的“民貴君輕”的思想,並且與“國”字形成強烈的對比。
新中國成立後,於1950年代中期對漢字進行規範簡化。據統計,“國”的異體有40多種,除上述形體外,還有“囗”中加“氏”、加“戈”、加“方”、加“主”字等和三個秦(䆐)代表“國”字等。在選擇規範字時,起了爭議。“囯”歷史悠久,容易書寫,太平天國時期曾廣泛使用,但是新中國人民當家作主,“囯”並不符合時代潮流;“囻”符合當時現狀,也曾使用於民國時期,但因為過於生僻,沒有廣泛使用。“囗”也曾被用來做“國”的簡化字,但極易與“口”混淆,最終也沒有被採用。時任漢字簡化方案審定委員會副主任的郭沫若提議,“囯”裡面再加一個點,成為“國(左圖H)”,既便於書寫,又有“祖國美好如玉”的意思,於是全體通過。有資料顯示,在宋元時代的話本、唱詞等民間文學作品裡也出現了今天通用的簡化“國”字。

詳細釋義

詞性釋義英譯例句例詞
名詞
國家。
country;state;nation
《詩經·小雅·節南山》:秉國之均,四方是維。
國內;祖國;外國;保家衛國
古代指一國最高政權機關所在地;都城。
capital
左傳·隱公元年》:先王之制,大都不過參國之一。
國中;國人;國遷;國郊
古代王、侯的封地。
fiefdom
《周易·師卦》:開國承家,小人勿用。
國租
(某一)地方、地域。
place
王維《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
〈文言〉家鄉。
hometown
盧僎《南望樓》詩:去國三巴遠,登樓萬里春。
(Guó)姓氏用字。
形容詞
代表或象徵國家的。
national
國徽;國旗;國花;國歌
在一國內最好的。
國手;國色
指本國的。
national
國產;國朝
特指中國的。
Chinese
國畫;國藥
〈文言〉專指與帝王或皇室有關的(人物、事件)。
royal
國姓;國姻;國丈
動詞
〈文言〉建國;建都。
《莊子·則陽》:有國於蝸之左角者曰觸氏,有國於蝸之右角者曰蠻氏。
(釋義參考資料)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卷六下】【囗部】古惑切(guó)
邦也。從囗從或。

說文解字注

【卷六下】【囗部】
邦也。
註:邑部曰:邦,國也。按邦國互訓,渾言之也。《周禮》注曰:大曰邦,小曰國,邦之所居亦曰國。析言之也。
從囗,從或。
註:戈部曰:或,邦也。古或國同用,邦封同用。古惑切。一部。

康熙字典

【醜集上】【囗部】 國 ·康熙筆畫:11 ·部外筆畫:8
古文:囗、囶、圀、𢧌、䆐
《唐韻》:古或切。《集韻》:骨或切,並觥入聲。《說文》:邦也。《周禮·夏官·量人》:掌建國之法,以分國為九州。
又《冬官·考工記》:匠人營國,旁三門,國中九經九緯,經塗九軌,左祖右社,面朝後市。《禮·王制》:五國以為屬,十國以為連,二十國以為卒,二百一十國以為州。《孟子》:大國,地方百里,次國,地方七十里,小國,地方五十里。
又《周禮·地官·掌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註:山國多山者,土國平地也,澤國多水者。
又滅人之國曰勝國。《左傳》註:勝國者,絕其社稷,有其土地也。
又九州之外曰外國。亦曰絕國。《後漢·班超傳》:君侯在外國三十餘年。又:遠處絕國。
又兩國相距曰敵國。《孟子》:敵國不相征也。
又外國來附者曰屬國。李陵《答蘇武書》:聞子之歸位,不過典屬國。註:典,掌也。卽掌屬國之事者。
又城郭國,行國。宋程大昌《備北邊對》:漢西域諸國,有城郭國,有行國。城郭國,築城為守者,行國不立城,以馬上為國也。
又姓。《姓苑》:太公之後。齊有國氏,世為上卿,宋有國卿。

廣韻

古或切,入德見 ‖或聲職部
邦國。又姓,太公之後,《左傳》齊有國氏代為上卿。古或切。一。
《說文解字》書影《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康熙字典》書影
《廣韻》書影《廣韻》書影
《說文解字》書影
《說文解字注》書影
《康熙字典》書影
《廣韻》書影

字形書寫

字形對比

“國”字形對比“國”字形對比

書寫提示

書寫演示動畫書寫演示動畫
❶“囗”四面包圍“玉”,橫折豎段略長於左豎。
❷“玉”,第二橫在田字格橫中線,豎筆在豎中線,末筆在橫中線下側。

書法欣賞

(書法圖片來源)

韻書集成

小韻反切聲母清濁韻母韻目韻系聲調擬音韻攝
上古音
kʷɯːɡ
廣韻
古或切
全清
二十五德
入聲
一等
合口呼
kuək
中原音韻
全清
齊微
入聲作上聲
合口呼
kui
洪武正韻
古伯切
全清
七陌
入聲
kuək
分韻撮要
第十剛講降角
陰入
(音韻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