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文化

史前文化

史前文化,就是指文字產生以前的人類文化。是指人類社會的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時期。史前時期的年代範圍是文字未出現前的人類歷史。而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現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學研究的下限也不同。一般說來,中國的史前時期,大體上包括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史前時期除包石器時代以外,還要延續到早期的鐵器時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史前文化
  • 外文名:PREHISTORY
  • 定義:文字產生以前的人類文化
  • 發明者:丹尼爾*威爾遜
  • 發明時間:1851年
  • 首次出版:蘇格蘭考古及史前學年鑑
  • 時間範圍:距今40000——10000年前
簡介,內容概述,歷史研究,中國史前,概述,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湖熟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紅山文化,生產工具,陶器製作,經濟活動,玉石雕刻,史前傳說,中國神話,埃及神話,歷史考古,西方史前,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

簡介

顧名思義,“史前文化”就是指文字產生以前的人類文化。
史前文化
歷史學家在研究歷史的時候,將人類的整個歷史簡單劃分為四個時代:史前、上古、中世、近代,此外還可加上現代。“史前”一詞,是英國學者丹尼爾*威爾遜發明的。他在1851年的《蘇格蘭考古及史前學年鑑》中首先使用了“史前”(PREHISTORY)一詞。所謂“史前時期”,就是指人類社會的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時期。

內容概述

“史前”一詞,是英國學者丹尼爾.威爾遜發明的。他在1851年的《蘇格蘭考古及史前學年鑑》中首先使用了“史前”(PREHISTORY)一詞。所謂“史前時期”,就是指人類社會的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時期。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史前時期的年代範圍是文字為出現前的人類歷史。而世界各地文字的出現有早有晚。所以世界各地史前考古學研究的下限也不同。如在古埃及史前時期終止於公元前3000年代後半期,中國的史前時期終止於公元前21世紀。一般說來,中國的史前時期,大體上包括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時代,而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和非洲的大部分地區,史前時期除包括石器時代以外,還要延續到早期的鐵器時代
史前文化即原始文化指的是石器時代文化,它占據了整個人類歷史99.75%的時間。石器時代的文化最初被劃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期文化,前者以打制石器為主要工具,生活以採集和狩獵為主,與人類伴生的哺乳動物群為含有滅絕種的古老群;後者則以磨光石器為主要工具,伴以陶器的使用,生活以原始的農耕活動和部分馴化了的家畜結合著狩獵和採集為主,而與之伴生的哺乳動物群為現生 種動物群,偶或有一兩種滅絕種動物如犀牛、象等,一般講來,新石器時代已有了原始農業和畜牧業的產生。
隨著史前考古工作的深入,自1875年起,在法國一些遺址中找到了晚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馬格達林文化期而又不屬於新石器時代典型 器物的文化遺存。其中以1887年發現的阿齊爾遺址、1879年發現的塔登諾阿遺址和1886年發現的坎皮尼遺址最為著名。於是,考古學家艾倫·布朗在1892年首次提出了在舊石器時代與新石器時代之間存在一個“中石器時代”的看法,但這一看法在當時未能得到學術界的普遍承認。以後考古學家皮埃特對阿齊爾遺址進一步發掘和研究,成功地辨認出在馬格達林文化與新石器文化之間另有兩層文化,於1895年發表論文,論證了“中石器時代”的存在。以後又有麥卡利斯特於1921年發表《歐洲考古學》一書,格雷厄梅·克拉克於1932年發表《英國 中石器時代》一書,他們都給予中石器時代文化以明確的定義,此後,歐洲的中石器時代文化才被學術界廣泛接受。

歷史研究

考古學和人類學研究表明,大約距今40000——10000年前,處於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古代人類即晚期智人(或稱新人),其腦容量、體質狀況、語言能力與現代人已沒有多少區別了,目前在歐洲、亞洲、澳大利亞都已發現了他們製作在岩壁洞穴、石頭、陶土和牙、角、骨器上的刻畫圖案或雕塑,其中涉及人物、動植物、天象及各種帶有一定規律性的由點、線組成的圖案,這意味著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原始人類已經開始有意識地用符號、記號、圖案來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文化創造了,當然人類書面語言也開始產生了。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距今14000——10000年前,中國境內的農業已經開始起源,至少距今8000年左右,中國南北方長江流域、黃河流域的種植農業已經成熟了,這意味著古人對天象、氣候、季節、年周期的認識和分割已較為熟知,原始的天象觀測、天文曆法知識應已初具雛形。這一點與恩格斯所言“必須研究自然科學各個部門和順序的發展。首先是天文學,遊牧民族和農業民族為了定季節,就已經絕對需要它”(《自然辯證法》)恰相吻合;中國古代文獻中有關伏羲畫卦、神農作稼而有文明的傳說指的也應該是這一時期。中國和西亞是世界上農業起源最早的兩個地區,而彩陶也是這兩個地區起源最早、最發達。這些現象顯然並非偶然。
自近代考古學產生以來約200年時間,人們一直都沒有對以彩陶圖案為代表的史前人類刻畫進行系統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當然更談不上科學的理論和方法。美術史家和傳統考古家都從外觀感覺或以西方原始文化理論去看待和理解史前人類刻畫,故以美術和圖騰釋之,實際二者都流於形式、表面、感覺、主觀臆斷,用今人的眼光簡單類比而缺乏理性分析。西方原始文化理論來源於對現、當代地球上仍然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的考察,與發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各是一回事。三個農業起源中心中國、西亞、美洲,其古代文化都有彩陶和發達的天文曆法與之相伴,而古代美洲印第安人文化更與中國遠古文化息息相關。西方人類學家所考察的現、當代仍存在的原始部落、土著居民除了印第安人外,都沒有發達的農業生產和起碼的科學文化知識,而恰恰是美洲古印第安人,既有發達的農業,又有發達的天文曆法及數學知識,其工程建築、冶煉和社會組織都有較高的成就,可見科學文化和文明的起源是與農業生產、天文觀測分不開的。換一句話說,如果有發達的農業生產,則必然會有天文曆法、數學等科學文化的起源,隨之便有文明的起源,反之則反。這個規律用之於中國、西亞、埃及、印度以及美洲古代印第安人,無不相符;歐洲則是一個例外,它的科學文化和文明起源受到西亞的影響。故西方原始文化理論不適用於考古發掘出土的史前文化和史前人類刻畫。
人類思想感情、文化文明的傳承和表達,其方式雖然多種多樣,但它們的產生是有先後順序的:姿體語言和口語是最早的,刻畫圖案、符號、記號次之,文字再次之,電訊、光碟、磁碟等再次之。文字只是文化傳承方式之一,而且只是全部人類史、文化史發展到某個階段才產生的,因而其局限性也是顯而易見的。即使是沒有錯訛的古代文獻記載,對事物起源、文化起源而言,它也只是一種路標,而不是終決和裁判,它只證明即時而不證明源起或者未來,更何況大量的事物和文化起源可能不被文獻、文字記載。故傳統的歷史學研究和文獻考證是有很大局限的。中國文化、文明的起源、脈絡和面貌的揭示,必然有賴於中國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譯,而中國史前文化的全面破譯,必然有賴於中國史前人類刻畫紋飾的科學解讀和破譯。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關於中國古代文化研究,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有兩件事特別值得關註:一是劉堯漢陳久金盧央等對彝族十月太陽曆的重新發現和研究以及陳久金對陰陽五行太極八卦河圖洛書起源問題的研究,二是龐朴、鄭慧生等對遠古時代火歷的研究。通過對一些典型器物紋飾和遺蹟的形態、結構分析並追溯其來源和本義,我們發現並認為:中國新石器時代(距今10000年前——4000年前)器物紋飾就其主體而言,它是一個比較穩定的有效的文化傳播、傳承系統,其性質和功用類似於文字,而不是傳統觀念所認為的它們是原始人類的美術作品或圖騰。就其內涵表達而言,它主要涉及原始人類有關天象觀測、天文曆法的知識、觀念和信仰,而太極八卦、陰陽五行、河圖洛書所結構的易學基本框架與遠古天文曆法正是一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水乳交融,二者合二而一的關係。這種釋讀大體上印證了伏羲畫卦、《連山》易、《歸藏》易、河圖洛書有關神話傳說及古代文獻中某些記載的真實性,並與傳統考古學研究、易學研究的一些結論相銜接、吻合(參見拙著《伏羲畫卦》)。我們認為,沿著這一思路,需要並可以對中國史前器物紋飾(含某些遺蹟和器物造型)以及夏商周、秦漢時期的器物紋飾作全面的以及分區分類分時段的和個案的分析研究。就目前而言,亟需投入力量的研究對象和課題,我以為主要是新石器時代以考古學文化、類型、遺址為單位的器物紋飾研究。
中國半個多世紀以來的考古發掘和基礎研究,已大體上形成了自新石器時代初至秦漢時期的考古學文化體系,已具備了作器物紋飾分析和深入研究的基礎和條件。目前以及未來的一段時間,中國文物考古部門的大部分人力特別是各省市及其以下的部分基本上只能應付由於基建而產生的文物考古發掘、清理和保護,因此研究力量嚴重不足。除了看得見的遺蹟、遺物以外,我們對中國史前文化特別是新石器時代長達六、七千年的精神文化、科學文化的起源、面貌、發展狀況所知不多,因此我們呼籲一切有志於中國古代文化、文明研究的學者,特別是歷史學、易學研究者加入考古研究和史前文化研究的隊伍;相比之下,易學家們可能具有更多的優勢,能夠更快地切入以象意、象數、數理為基本思維方式和傳承、表達方式的中國古代文化(指其精神文化、科學文化部分而言)。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中國史前

概述

具體說,在中國,史前文化是指夏朝之前的文化。而夏朝是從公元前21世紀開始的夏朝(約為前2070年~約前1600年),所以史前文明大致是在公元前21世紀以前。 史前文化不是猜想,是根據文物古蹟做出的歷史判定,由於在夏朝之前沒有史書的真實記載,所以對歷史的考據只能根據文物古蹟去完成。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中原的史前文化,時間久遠、內容豐富、領域廣泛。8000年前左右的裴李崗文化,在新鄭裴李崗遺址出土了數百件磨製石器和陶器,在舞陽賈湖遺址,出土了新石器時代的房址53座,窯穴370座、陶窯13座,以及灰坑、墓葬、瓮棺葬等,出土文物近5000件,特別是出土的世界上年代最早、保存最完整的骨笛,改寫了世界音樂史;出土的釀酒遺物,被美國人配方複製後,生產出來了9000年前的古酒,引起世界轟動。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出土了大量的彩陶和磨光石器,充分反映了新石器時代我們先民們的生產生活狀況。6000年前的湖熟文化,代表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燦爛文化。5000年前的龍山文化時期,河南也發現了相當豐富的陶器動物浮雕及鼎、罐、壺等文化遺存。由此可以看出,史前文化在河南發現不只一處,也不只是少數、若干處的幾件歷史遺存,而是連續的、有規模的歷史遺存。這些都充分表明河南在整個史前文明時期都處於領先地位,也足以說明中原大地是中華民族文明最早起步的地方之一。
於“史前文化”在歷史科學中,歷史有狹義、廣義之分,狹義的歷史指有文獻記載的那部分人類歷史,史前史就是文字產生以前的歷史。史前史主要依據考古資料進行研究,其建立以丹麥學者湯姆遜以生產工具劃分的三期說為基礎,即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後來學者們進一步把史前時代劃分為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和鐵器時代。因為有文字記錄以前的歷史就是“史前史”,中國在商王盤庚以前的歷史都應劃在史前史的範圍之內,所以西方史學家的某些著作至今還把商代當成中國的史前時期。但現在學者們傾向於把屬於夏文化的二里頭文化作為中國史前史的下線,認為二里頭文化的晚期已進入文明社會,此前的各種文化屬於中國的史前文化。觸摸文化的童年史前,一片迷朦的土地,一派神秘的時空。那裡的天空該是何等的星光閃爍?廣袤的曠野上會是哪般的炊煙烽火?那時的先人在進行怎樣的刀耕火種?這裡,考古與歷史專家們的描述與文物遺存的呈示,會讓我們感覺8000年前的風物正迎著我們撲面走來。

裴李崗文化

距今8000年至7000年。它是河南境內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其遺址主要分布在豫中地區的河谷、盆地二級台地上。其經濟形態以農業為主,已出現家畜飼養,並伴有採集及狩獵生產方式。裴李崗文化時期人們已開始建造半地穴式房屋,並有公共墓地。著名的遺址有舞陽賈湖遺址新鄭唐戶遺址長葛石固遺址新密莪溝遺址等。點評省文物管理局副局長孫英民研究員:賈湖遺址是目前已經科學發掘的典型裴李崗文化遺址,該遺址的發現,對研究和闡釋遠古時代中原古居民的社會形態,生產、生活方式,原始農業,原始手工業,農產品加工,釀酒業等具有重要意義,特別是出土的骨笛經中國藝術研究院測試,仍能演奏出《小白菜》等美妙的中國民樂,在世界上影響極大。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仰韶文化

距今7000年至5000年。其遺址廣泛分布在以豫西、晉南關中地區為中心的黃河中下游地區。仰韶文化繼承和極大發展了裴李崗文化的內涵。典型遺址有鄭州大河村鄧州八里崗淅川王崗靈寶西坡、靈寶北陽平遺址群、安陽後岡、三門峽廟底溝、鄭州西山、濮陽西水坡遺址等。點評孫英民:這個時期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已經形成了較大規模的建屋而居的聚落;再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彩陶的燒制和使用。考古實物證明,仰韶文化是繼裴李崗文化之後,在黃河流域興起的一種十分強大的文化。它反映了中國原始氏族從繁榮到衰落時期的社會結構和文化成就,其分布之廣、延續之久、內涵之豐富、影響之深遠,在世界上也是首屈一指的。

湖熟文化

距今6000年至4000年。湖熟文化是中國江南地區的史前文化,與“河姆渡文化”齊名,遺址分布主要在南京鎮江以及太湖流域,代表了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燦爛文化。湖熟文化最早在1951年於南京市江寧區湖熟鎮(今湖熟街道)發現,因而得名,至1959年由南京博物院的學者尹煥章、曾昭熵發表文章說明確認其範圍。
湖熟文化遺址大多在河湖沿岸的土墩山丘上為主(因此稱作台形遺址),建材有用火烤的痕跡最具特色的工具是印紋陶的使用,仍以石器為主要的工具,但已具有青銅器鑄造的技術。從農具和動物骨的遺蹟判斷,農業、畜牧業有一定的水準,但從大量狩獵工具的出土來看,漁獵仍十分重要。從大量卜骨的出土可看出當時人喜好占卜。
生產工具主要是石器,器形有斧、錛、刀、鐮等。農業生產工具數量較多,表明農業在當時的生產中已占主要地位。石鏃和網墜的數量也較多,說明漁獵仍占相當重要的地位。生活用的陶器大都是夾砂粗陶,還有泥質黑皮磨光陶、幾何印紋陶和原始瓷器等。幾何印紋硬陶一般都出於上層,下層多幾何印紋軟陶。陶器的主要器形有鬲,也有帶角狀把手的鬲、鼎,是具有地域性特點的器形。泥質磨光陶中有與青銅器式樣相似的和瓿。此外,還有、 盆、罐、缽、 豆等。已發現有刀、斧、鏃、魚鉤等小件青銅器和銅礦石、煉銅用的陶缽、煉渣等,表明該文化居民已經掌握了青銅的冶鑄技術。遺址中還發現有卜甲和卜骨。

龍山文化

距今5000年至4000年。龍山文化以精美的黑陶為主要特徵,曾被稱為“黑陶文化”,大致與古文獻中的堯、舜、禹時期相對應。河南重要遺址有安陽後崗、陝縣廟底溝、洛陽王灣汝州煤山永城王油坊等。點評孫英民:龍山文化的顯著特徵,一是出現了較多的城址,如安陽後崗、登封王城崗淮陽平糧台,這些城址印證了古史記載中的“萬邦時期”。二是龍山文化時開始使用銅器,如登封王城崗遺址發現了目前國內所知最早的青銅容器殘片。銅器的發明和使用,極大推動了古代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三是發明了水井開鑿技術,為人們遠離河流谷地向內陸地區發展提供了可能。龍山文化遺址中發現的“蛋殼黑陶”,顯示了當時高超的制陶工藝水平,以至於現代技術仍難仿製。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二里頭文化

距今4000年至3600年。在該遺址發現了中國最早的宮殿遺址,布局完整,功能合理,被學者們稱為華夏第一王都。點評孫英民:專家普遍認為,二里頭文化與夏文化有著緊密的直接聯繫,相當多的學者認定二里頭文化就是夏文化。中原地區在這個時候已跨入文明時代。

紅山文化

紅山文化是中國北方地區較重要的新石器時期文化,距今約5000至6000年前,持續時間約2000年。紅山文化分布在燕山以北、大凌河西遼河上游流域,是一個以農業為主的文化。紅山文化因1935年首次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的紅山而得名。紅山文化的年代,大約距今五千多年,與仰韶文化中、晚期相當,其生活有以下特色:

生產工具

有不同的類型,包括打制石器磨製石器細石器;農具數量甚多,有石耜、石犁、石鋤等。

陶器製作

紅山文化的陶器,分為泥質紅陶和夾沙灰陶兩種。細泥的彩陶用作煮食,夾砂的劃紋粗陶用來盛載食物。

經濟活動

以農業為主,飼養業也很發達,人們飼養豬、羊等家畜,有時也會以狩獵、採集野果為生。

玉石雕刻

動物型的玉石雕刻十分精巧,以豬、虎、鳥、龍等形狀為主,工藝水平極高,是紅山文化的一大特色。紅山文化的玉龍造型非常簡單,很多時只是一個圈,與後期的盤龍、紋龍等相比顯得十分原始。

史前傳說

人類的起源,可以說是學術上最令人頭痛的問題,不論是人類學家、考古學家、歷史學家、生物學家、化學家,甚至於哲學家、宗教家,都曾對人類起源做過各種角度的研究,然而,迄今仍沒有最令人信服的說法。
關於人類起源的神話傳說,各民族都相當豐富,其中有些說法頗為相似,當然不同的也不少,在這些神話裡頭,很有趣的,我們可以發現有和進化論不謀而合之處。
歸納各種神話,人類的起源可以分為“呼喚而出”、“原本存在”、“植物變的”、“動物變的”和“泥土造的”五種,現就分別敘述。
中國神話論及人類起源的有數種,比較早的說法是《淮南子精神篇》 :“有二神(陰、陽二神)混生,經天營地……類氣為蟲(混濁的氣體變成蟲魚鳥獸),精氣為人(清純的氣體變成人)。”這種說法並未受多大重視。
晚一點的說法則指盤古垂死化為萬物之時,身上的寄生蟲變為人類。繹史卷一引五運歷年紀:“(盤古)身之諸蟲,因風所感,化為黎甿(人)。 ”此種說法也沒有流傳開來。
另一種說法是指人類由黃帝所造,然後由其他的神上駢和桑林賦予四肢五官,見淮南子說林篇:“黃帝生陰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這種說法很有趣,和日耳曼所述的很相似,可惜上駢和桑林是什麼樣的神,在其他古籍中並無敘述,徒留一個謎。

中國神話

傳說在很久以前的遠古時代,還沒有形成天地,一片混滯,好像一個渾圓的球體,沒有上下左右的區別,更別想辨明南北西東。這個渾圓的球體也有一個中心,這中心裡孕育著人類始祖盤古氏。盤古氏在這個渾圓的東西中間孕育了一萬八千年,他孕育成熟後覺得十分的憋悶,於是使用他自己製造的一把巨斧,劈開了這混混沛濁的渾圓球體,做出了開天闢地的偉大壯舉。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這渾圓的球體被盤古氏一劈開,就分成為兩個部分:一部分清且輕,一部分濁且重。清且輕的那部分不斷地往上升,一天升一丈地往上升,升啊升的,高高的天便漸漸形成了;濁且重的那部分不斷地往下降,一天降一丈地往下降,沉啊降的,廣闊無根的陸地便漸漸形成了。盤古氏也在每天成長,一天長一丈,成為一個高大無比的巨人。從盤古氏開天闢地到天地最後形成,一萬八千年之久的時間不知不覺地又流逝了。
盤古氏開天闢地以後,他孤孤單單的一個人生活在天地間,情緒受到了很大的影響,真可以說是喜怒無常。因為天地是他開闢的,所以隨著他的喜怒哀樂,天地也會發生各種相應的變化。盤古氏高興的時候,天空晴朗,萬里無雲,碧空如洗;盤古氏憤怒的時候,天空烏雲密布,陰沉得象是要塌下來;盤古氏哭泣的時候,那一陣陣的傾盆大雨是他的眼淚化成,江河湖海因此匯集而成;盤古氏嘆息的時候,那一陣陣的狂風來自於他的呼吸,吹得大地上飛沙蔽目,石頭亂滾。盤古氏一眨眼,閃電就從空中划過。盤古氏睡覺的時候發出的鼾聲好像雷聲隆隆,迴響在天地之間。
孤單的盤古氏獨自生活在寂寞的天地間,他死去時,頭東腳西地在大地上倒下,高高隆起的頭,變成了東嶽泰山,是那么氣概萬千,雄偉壯麗;他的兩腳腳趾朝天,變成了西嶽華山,是那么峭立挺拔,雄險魂麗;高高挺起的腹部,變成了中嶽篙山,是那么的風景秀美,綿延清麗;他的左臂在身體的南邊,變成了南嶽衡山,層層疊疊的群峰,雄壯威武;他的右臂在身體的北邊,變成了北嶽恆山,山勢起伏,令人心儀。他的頭髮莉汗毛,變成了大地上蔥鬱的樹木、各種樹木和芳香的花草。
在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中,神話傳說是其中不可多得的瑰寶。通過這些神話和傳說,看到先民對幸福生活的嚮往,也可以看到他們對征服自然的渴望,還可以看到先民對英雄的崇拜,更可以看到他們對力量、勇敢、頑強、堅韌等美好品德的追求。

埃及神話

埃及神話》說人類是神呼喚而出的。自古以來,埃及一直是個神秘之地,她是所有古老國家中最自我封閉的,她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外在的文明很難對她發生影響,因此她的人類起源的說法也和別的民眾不同。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埃及人認為遠在埃及於世界上出現之前,全能的神“努 (NU) ”就已存在,他創造了天地的一切,他呼喚“蘇比”,就有了風;呼喚“泰富那”,就有了雨;呼喚“哈比”,尼羅河就流過埃及,他一次次呼喚,萬物一件件出現,最後,他道出“男人和女人”,轉眼間,埃及就住滿許多人。
造物工作完成,努就將自己變成男人外形,成為第一位法老王,統治大地人類,開創安和繁榮景象。
人類原本就存在著的神話,散見於北美印第安人和紐西蘭毛利人。印第安人神話中說到神創造天地,然後從地下帶領人類上來,生活在大地上。毛利人的神話說“蘭奇”和“巴巴”是天和地,是萬物源頭,當時天和地未分開,四下漆黑,其兒子渴望得到光明,便用力將天地推開,光明於是出現,一向藏在黑暗中的人類便被發現,原來他們也是天地所生。
認為人類是植物所變的為日耳曼神話,它說天神歐丁 (ODIN) 有一天和其他的神在海邊散步,看到沙洲上長了兩棵樹,其中一棵姿態雄偉,另一棵姿態綽約,於是下令把兩棵樹砍下,分別造成男人和女人,歐丁首先賦予生命,其他的神分別賦予理智、語言、血液、膚色等,成為日耳曼的祖先。
人類是由動物變的之神話相當常見。在澳大利亞神話中說人是蜥蜴變的;美洲神話則說人是山犬、海狸、猿猴等變的;希臘神話也說某族人是天鵝變的,某族人是牛變的。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由這種“動物變人”的神話中,可以發現很接近進化論的說法,尤其是美洲神話中說人是猿猴變的,就完全與進化論相吻合,這種巧合,很耐人尋味。
在所有神話中,“泥土造人”的說法最多,也最為流傳,如紐西蘭神話說人是天神滴奇 (TIKI) 用紅土和自己的血製成;美拉尼西亞人也這樣說;希臘神話說神從地球內部取出土與火,派普羅米修斯和埃皮米修斯兄弟二神,分別創造動物與人類,並賦予人類種種個性和智慧。
北美洲西部的邁都族印第安人認為當初“大地開創者”創造樹木鳥獸之後,說“我要造人了。”便取些暗紅色泥土攙水,做成一男一女。

歷史考古

古人類學的研究,兩百多萬年前的古猿已進化為能人;兩百萬年以後,又進化為直立人。據最新的遺傳基因研究,300萬年前的東非阿法種南猿是人類的直系祖先,最遲在170萬年前,直立人的足跡已到達中國大陸。
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人類的始祖。在傳說中,她與兄長伏羲結為夫妻,並繁衍子孫。還有傳說人類是她用黃土摶造而成,並煉五色石補天,折斷鰲足支撐四極,治平洪水,殺死猛獸,人民得以安康
人類是怎么起源的?這是人們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在世界各民族中都流傳著許多優美的神話傳說。《聖經》中說,上帝創造了日、月、星辰、植物、動物之後,按照自己的形象用泥土造出人類的始祖亞當,並把靈魂注入亞當的身體,於是亞當有了生命。上帝又在亞當熟睡時從他身上抽出一根肋骨造出他的配偶夏娃。亞當與夏娃偷嘗禁果被逐出伊甸園之後,生息繁衍後代,成為人類的老祖宗。
在印地安的霍比族則流傳著全世界的人最初是同一膚色的說法。一天,一個神靈降臨地球,他對人類說,我要把你們送到四個方向,並逐漸使你們的皮膚變成四種顏色。於是就有了東方的紅色人種,即印地安人,成為土地的守護者;南方的黃色人種,成為風的守護者;西方的黑色人種,成為水的守護者;北方的白色人種,成為火的守護者。
史前文化史前文化
關於人類起源問題在世界各民族中都爭論不休,19世紀出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對人類起源問題提出新說法。達爾文認為人是由猴子變來的。他還認為自然界的發展是從無機物到有機物,不斷進化才出現了植物、動物和人類。1856年,在德國尼安德特發現了一具距今10萬年的人類頭骨化石,接著,在非洲發現更古老的類人猿的頭骨化石。於是,古人類學家描繪了關於人類起源的一種圖景:人類起源經歷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南方古猿階段,距今300萬年~440萬年前;第二階段是能人階段,距今160萬年~250萬年前;第三階段是直立人階段,大約從160萬年~180萬年前持續到20萬年前;第四階段是智人階段,晚期智人形態已經達到現代人水平。由於目前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類人化石僅發現於非洲大陸,在其他大陸沒有發現,一些科學家就認為非洲是人類共同的發源地。
中國神話傳說中有盤古開天地的說法。巨人盤古用一把利斧劈開混沌,將天地分開。死後,他的氣息化成風和雲,聲音變成轟轟的雷聲,左眼化為太陽,右眼化為月亮,手足與四肢變成大地的四極與五方的名山,血液化成江河,筋脈鋪成道路,肌肉形成田地,鬚髮成為星星,牙齒和骨骼化為金屬、珍珠、玉石,汗水成為滋潤萬物生長的甘霖和雨露。
盤古之後,出現了女媧。她按照自己的形象,“摶黃土造人”。有一天,女媧來到一處清澈的水池邊,就在池邊蹲下身來,拿起黃泥,按照自己的模樣,做了一個泥人。當她把這個泥人放到地面時,泥人竟然活了。女媧不知疲倦地塑造出許許多多男人女人來。這些赤裸的人圍著女媧歡呼跳躍,虔誠地感謝她,然後就分散到各地去了。但人總是要死的,為了不使人類滅絕,女媧就替人類建立了婚姻關係,命男女們互相找配偶,讓他們生兒育女,一代一代地繁衍下去。
儘管女媧造人的傳說如此優美,但今天的人們受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大多數人相信人是從猿變來的,具體到中國人起源問題,存在兩種看法的爭論,一種是“北京猿人說”,一種是“非洲夏娃說”。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化石最早於1920年出土於北京西南周口店龍骨山的山洞中,共發掘出頭蓋骨6個,面骨6塊,下顎骨15塊,牙齒157顆,頭骨碎片12塊,肱骨3段,肢骨7段,脛骨1段,鎖骨1根,經古人類學家的研究,它們分屬於40個個體。研究周口店遺址地層,發現北京猿人最早生活於距今70萬年,最晚生活於距今23萬年前。長期以來,在中國發現的各期人類化石,如雲南元謀猿人和陝西藍田猿人化石與北京猿人化石具有相似特點:顏面部比較扁平,鼻樑不高,眼眶呈長方形,都有鏟形門齒。因此,很多學者力主中國人起源於中國境內的同一個人種,並以“北京猿人”名之。
1987年,美國加州大學遺傳學家坎恩等人通過研究來自非洲、歐洲、亞洲、巴布亞紐幾內亞等地148位婦女身上的線粒體DNA,發現各大洲人種中以非洲人變異最多,從而證明非洲人歷史在各大陸為最長,計算發現現代非洲人歷史達20萬年。而歐亞大陸現代人歷史只有13萬年,由此斷定現代人類起源於同一個非洲祖先,他們稱其為“非洲夏娃”。
1999年,大約20位中國遺傳學家通過研究中國28個人類群體的DNA的Y染色體上的遺傳標記,認為中國人起源於非洲。認為大約6萬年前,一部分非洲人從亞洲東南部往北遷移到中國,成為中國人的祖先。
而另一些考古發現卻讓人越來越迷惑不解。比如,在中國雲南富源縣三疊紀岩石上面發現了四個人的腳印,據考證這些岩石已有2.35億年的歷史。如果按照“非洲夏娃說”,13萬年前非洲人才來到中國,2.35億年前怎么會有人的腳印呢?按照“北京猿人說”,70萬年前才有人類。另外像雲南元謀和陝西藍田發現的猿人化石至今也超不過200萬年。在世界各地,此類令人吃驚的發現也為數不少。目前一些大膽的科學家已經提出史前文明和史前文化的概念,認為本次人類文明之前在地球上還存在過其他人類文明,儘管聽起來像天方夜譚,但隨著人類科技的發展,考古發現的深入,人類早晚有一天能夠得到自身起源的正確答案。

西方史前

西方史前文化是人類在史前時期創造的文化。史前時期是人類還沒有使用文字來記載其活動情形的歷史時期。它始於人類能夠製造工具之時,終於文字出現之日,時間長達約300萬年。在此漫長時期,人類體制經歷了如下演化序列:早期猿人(或能人)——晚期猿人(或直立人)——早期智人(或尼安德特人)——晚期智人(或可羅馬龍人)——現代人。考古學家根據史前時期人類實用工具的特徵,把史前時期又化分為以下以下依次遞進的幾個時代:舊石器時代——中石器時代——新石器時代——銅石並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在史前各時代,人類的文化也分別名為舊石器文化、中石器文化、新石器文化、青銅文化等。
迄今為止,在西方尚未發現早期猿人(或能人)的化石,直立人化石則有所發現,如希臘的皮特拉羅納和匈牙利的緯脫斯佐斯都發現了整個的頭骨和頭骨碎片,在德國海德堡東南的莫爾發現了完整橫的頜骨和頜骨碎片。據測定,德國的海德堡人化石距今約80萬年。這也就是說,人類進入歐洲至遲在80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西方歷史文化的開端應是舊石器時代的文化。
西方人最早的美術作品產生於舊石器時代晚期,即距今3萬到1萬多年之間。最傑出的原始繪畫作品,發現於法國南部和西班牙北部地區的幾十處洞窟中,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國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和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所繪形象皆為動物,手法寫實,形象生動。迄今為止發現的原始雕刻大多為小型動物雕刻,少數人像雕刻中,裸體女性雕像占主要地位,這些女性雕像誇張女性的生理特點,突出表現女性的乳房、臀部、腹部、大腿等,體現出原始人對於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識。在維也納附近的威倫道夫出土的女性雕像被稱為“威倫道夫的維納斯”,是其中最著名的代表作。

舊石器時代

就是其文化是舊石器時代人類創造的以大只是其為特徵的文化。舊石器時代(距今約300萬——1.5萬年前)又分為3個階段:早期自人類出現之時至二三十萬年前,大致相當於遠人生活的階段;中期約至二三十萬年前至約5萬年前。大致相當於早期智人生活的階段;晚期約自5萬年前至1.5萬年前,大致相當於晚期之人生活的階段。
在歐洲,目前發現舊石器時代的工具——手斧。

中石器時代

特徵的文化。中石器時代是一個過渡時代。大約始於1.5萬年前,以磨製石器的出現告結束。在歐洲有三種主要的中石器文化得到發展:馬格莫生文化(分布在英格蘭斯堪的納維亞的一個廣闊的沼澤地區)、阿茲利安文化(主要分布在法國的森林地帶)和塔德諾西文化(主要分布在阿茲利安?馬格莫生南面的沙壤和灌叢森林地區)。這些文化所用的工具中有特色的是約半英寸到兩英寸長的細石器。特別著名的是馬格莫生文化的遺存,該文化有一種從夏天捕魚營地到冬天狩獵營地之間的遷移方式。馬格莫生文化的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經濟的特徵是居住地總在沼澤中泥濘地里的岬角和各小島的陸地上,或者在河和湖的沿岸。其文化遺址表明,他們已能製造裝有角柄的石斧,使用鑲嵌了尖銳燧石片刃口的骨器和角器,還有各式各樣的魚叉和投矛器,並馴養了狗。他們利用這些武器和獵狗,獵取野牛、狍子駝鹿赤鹿水獺河狸、馬熊、狼和溫帶森林特有的其他野獸和動物。箭是重要的武器,例如在弗恩島的泥炭沼地發現野牛的骨骼,肋骨之間插著三個箭頭。漁獵工具有魚叉、魚簍和魚網。在蘇格蘭境內佩斯地方中石器時代湖層里,發現用蘇格蘭雲杉乾做的船。船上和木槳上保存著火跡,說明人們廣泛用火來對木頭加工。採集野生植物仍是重要的經濟活動,這從出土的鋤頭——挖根時使用角或管形骨頭制的大尖狀器可以得到證明。

新石器時代

新石器文化是以磨製石器為主要特徵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但比磨製石器更重要的是人類從狩獵和採集向食物生產經濟的轉變)。新石器時代始於約1萬年前左右。學術界認為,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可能產生於西南亞。新石器時代出現的農作物與家畜,沒有一樣是歐洲的原產,所以有關農業和畜牧業的技術和知識連同動物本身,無疑是由外地傳入歐洲的。在地理上靠近西南亞的希臘和愛琴海區出現農業,大約在公元前6500年,約公元前5500年傳到多瑙河匈牙利。約公元前5000年沿地中海岸傳到法國,約公元前4500年傳到低地國家和德國,約公元前4000年傳到不列顛。新石器文化的基本特徵除了發明和幾乎普遍採用生產食物、磨製石器外,還出現了制陶技術,馴養了綿羊、豬和牛,人類學會了用石磨磨麵,用紡輪織布,用畜力牽引馱運,用泥、石、木頭築構房屋,建起了村落和簡單的城堡。上述特徵在歐洲出現大約在公元前6500年,地點在愛琴海區的克里特島。在這裡的新石器時代村落遺址中,發現了磨製斧頭、箭頭、矛尖,說明打獵是這裡的居民的主要生產活動。濱海地方多半從事捕獲魚蝦及其他海產物。制陶技術已出現,陶器表面裝飾了幾何形線條圖案,晚些時候裝飾了女人、鳥、獸的形象。此外,島上還出土了石屋、紡輪等。

銅石並用時代

銅石(亦稱金石)並用時代的主要特徵是金屬銅開始被套用,但沒有代替石頭作為製造器具的主要材料。在此時代,村落開始發展成為市鎮,而用牛與犁耕作的農業開始廣泛代替鋤耕。因此,銅石並用文化是向城市文明過渡的文化。這種文化最早出現於近東,時間約在公元前7000年(安納托利亞此時進行了最早的銅礦砂試驗)。銅工藝傳播到歐洲的愛琴海區,不會早於約公元前3000年。在多瑙河流域以北,一些農業部落以大村落為居住地,並已開採銅礦。在德國和法國一些地區,出現了寬大的設防的隱蔽所。這種防禦工事除土牆外,還有永久性的圓木構成的塔和柵欄。有的還用巨石建造建築物,用來紀念氏族或部落的著名人物(單獨矗立的一塊巨石),有的作為氏族的祖墓(由大石板構成的墳墓),有的作為氏族或部落的聖地(排成圓形的長石建築)。在西班牙北部的亞爾美里亞和喀他基那之間,發現了一連串的冶金村落,每座小村都發現了銅礦石、煉銅瓦罐殘片、銅錠、礦渣和瓦罐,說明了冶銅生產的廣泛發展。在銅石並用時代瑞士及其鄰近地區出現了著名的水上建築文化。人們用石斧砍伐並削尖成千上萬根木樁,把它運到湖畔,再打進泥潭,在木樁上蓋房,牆是用蘆葦編織而成,屋頂蓋的是樺樹皮。在這些水上村落遺址,出土了石制、木製、骨制器物——木容器、桌凳、織布機、小船、弓箭,還出土了種子、網、織物、陶器和一些裝飾品。

青銅時代

青銅文化是普遍套用青銅作為製造工具和武器的材料為主要特徵的文化。人類開始套用青銅鑄件的時間約在公元前4000年,地點在近東。在歐洲,最早的青銅文化產生在公元前2000年或稍晚些時候。地點在愛琴海區的克里特島。由於青銅的使用與克里特進入文明的時間幾乎同時,這一文化已不屬“史前文化”而屬於克里特文明時代的文化,故將克里特青銅文化放在“古希臘文化”中介紹。這裡僅介紹西方其他地區的青銅文化。多瑙河流域是青銅鑄造業高度發達的地方。公元前第二千紀初,這裡已使用青銅製造武器。到公元前二千紀中葉,這裡的青銅器製造技術特別繁榮。優等質量的寶劍、戰斧、滿布精細花紋雕刻的各種裝飾品和器具,由多瑙河流域的作坊廣泛散布到鄰近各地區。居民的寨子四周建有圍牆和壕溝。青銅鐮刀和馬勒等遺物說明,農業已發展起來,馬已用作騎乘。來自東地中海區的珠子和首飾製品,說明此地已與外地發生了活躍的交易關係。在義大利北部波河流域的青銅文化遺址,發現了犁的圖畫,說明農人已經用犁耕地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