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皮龜頭炎

包皮龜頭炎是指包皮內板與陰莖頭的炎症。正常包皮腔內分泌的一種類脂物質,在包皮過長包莖時,此類物質可積聚成包皮垢刺激包皮和陰莖頭引起包皮龜頭炎。本病亦可由細菌、真菌感染或藥物過敏引起。

基本介紹

  • 別稱:包皮炎,包皮陰莖頭炎
  • 英文名稱:balanoposthitis
  • 就診科室:泌尿外科
  • 多發群體:男性
  • 常見病因:細菌,真菌感染,藥物過敏
  • 常見症狀:可有尿頻、尿痛,局部燒灼感及瘙癢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鑑別診斷,併發症,治療,預防,

病因

本病發生原因可分為兩類
1.單純性或非感染因素
除生理性包莖包皮過長、性成熟以後包皮垢刺激或少數機械性損傷因素而發生龜頭炎症改變。
2.感染性或可傳染性疾病
由病原微生物為主導因素所引起的包皮龜頭炎,其中以細菌性與真菌性感染為最常見。

臨床表現

藥物過敏所引起的包皮龜炎是一種延遲型變態反應,一般在用藥後24~72小時發病。
念珠菌性包皮龜頭炎:多見於包皮過長,有不潔性交史,陰莖包皮、龜頭輕度潮紅,包皮內板及龜頭冠狀溝處可有白色乳酪樣分泌物,龜頭可有針頭大小淡紅色丘疹,若侵犯包皮外面及陰囊,可見鱗屑性紅斑。如舟狀窩累及則可有尿頻、尿痛等。局部可有燒灼感及瘙癢等。偶爾可發生暴發性水腫性包皮龜頭炎,主要表現為陰莖包皮明顯水腫、劇癢,有淺在潰瘍。
1.急性淺表性龜頭炎
多因內褲摩擦、創傷或肥皂、清潔劑局部刺激引起。表現水腫、紅斑、滲出、糜爛,繼發感染有膿性分泌物,易形成潰瘍,自覺疼痛。
2.環狀糜爛性龜頭炎
龜頭及包皮炎症損害呈環狀,或環狀有乳酪狀包皮垢,日久易破潰成淺潰瘍,若失去環狀特徵則不易與淺表性龜頭炎區別。本病可單獨存在,也可作為Reiter綜合徵的黏膜症狀。
3.漿細胞性龜頭炎
中年多見,為單個或多個經久不退的慢性炎症,損害呈斑塊狀,表面光滑或脫屑或濕潤,浸潤較明顯。界清而不易破潰,表面可見似辣椒粉樣細小斑點。外形難與龜頭增殖性紅斑區別。如類似損害發生於女陰,則稱為漿細胞性外陰炎
4.雲母狀和角化性假上皮瘤性龜頭炎
龜頭損害浸潤肥厚,角化過度並有雲母狀痂皮,患處失去正常彈性,日久萎縮。

檢查

1.念珠菌性龜頭炎(包皮炎
可在病變的龜頭、包皮上取材鏡檢或培養可找到念珠菌。
2.滴蟲性龜頭炎
可在分泌物上找到滴蟲。

鑑別診斷

1.硬下疳
為硬性潰瘍,邊緣整齊。
也可發生包皮龜頭炎,但主要表現為急性化膿性尿道炎
3.固定紅斑性藥疹
常常由於口服磺胺類藥物或止痛類藥物引起,發生於陰部,有紅腫,常破潰,糜爛,也有復發。
4.其他
如接觸性皮炎帶狀皰疹以及膿皰病等。

併發症

繼發性包莖;尿道外口狹窄;前尿道狹窄

治療

1.保持局部清潔,防止繼發感染。局部可用碘氟溶液塗抹或用消炎軟膏。過敏性包皮龜頭炎須口服抗過敏藥物及外用考的松類軟膏。
2.滲液糜爛可選用3%硼酸水或0.1%雷夫奴爾濕敷。
3.非感染性亞急性期者可用皮質類固醇霜。
4.慢性期或乾燥脫屑可用四環素考的鬆軟膏。
5.感染明顯,發熱和淋巴結腫大,可全身套用抗生素,如頭孢氨苄或氟嗪酸等。
6.包皮環切術:如因包莖或包皮水腫不能翻轉浸洗、引流不暢,經一般治療炎症仍不能消退時,可行包皮背切開術,以利引流。待炎症完全消退後再行包皮環切術。

預防

經常清洗包皮和陰莖頭,保持包皮腔內清潔和乾燥。平時應注意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對包皮過長包莖(包皮不能翻轉)者行包皮環切術等都有很好預防作用,若該病一旦發現,在患處將包皮翻轉用高錳酸鉀液浸泡清洗,適當套用抗生素,多在數天內治癒;若較嚴重則需在醫生指導下進行有效治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