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是位於西半球熱帶大西洋海域的一個海,全面積275.4萬平方公里。西部與西南部是墨西哥尤卡坦半島中美洲諸國,北部是大安的列斯群島,包括古巴,東部是小安的列斯群島,南部則是南美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加勒比海
  • 外文名:Caribbean Sea
  • 全面積:275.4萬平方公里
  • 平均水深:2491米
  • 所處位置:大西洋
  • 最大深度:7680米
  • 周邊國家墨西哥古巴巴拿馬牙買加
  • 氣候類型:熱帶海洋性氣候
簡介,歷史,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質,水文,氣候,資源,沿岸港口,旅遊,生態危機,神秘傳聞,相關影片,

簡介

加勒比海的全面積為275.4萬平方公里,平均水深2491米。最深點是古巴牙買加之間的開曼海溝,深達7680米,也是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陸緣海。加勒比海的名稱來自小安的列斯群島上的土著居民加勒比人
加勒比海大部分位於熱帶地區,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集中地之一。其中以麋角珊瑚居多。同時這片海域的珊瑚礁以健康、活躍、規模龐大 而聞名於世。西印度群島是世界上第二大群島,島嶼數量僅次於亞洲的馬來群島。其中古巴島是最大的島嶼,其它還有海地島波多黎各島大陸島,其它多數屬於珊瑚島,風景秀麗,充滿熱帶風情。

歷史

殖民前
前1世紀阿拉瓦人從今天的委內瑞拉登上加勒比海南端的群島,他們慢慢地從南向北占據了大多數島嶼。1500年後卡利勃人逐漸將阿拉瓦人驅逐走,當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來到美洲時,阿拉瓦人居住大安的列斯群島和巴哈馬群島,而卡利勃人則占據了小安的列斯群島
殖民時期
1492年哥倫布首次在巴哈馬群島登上美洲,由於當地的印第安人對歐洲外來者所感興趣的財富不感興趣,因此他們雖然在加勒比海群島上殖民,但大多數人繼續航行到美洲大陸上去了。繼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後英國荷蘭法國都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連丹麥愛爾蘭都在這裡建立了殖民地。
16世紀加勒比海成為海盜的天堂。許多海盜甚至是由他們本國國王授權的,加勒比海上的眾多小島為他們提供了良好的躲藏地,而西班牙運送珠寶的艦隊是他們的主要攻擊對象。
這片神秘的海域位於北美洲東南部,那裡碧海藍天,陽光明媚,海面水晶般清澈。17世紀的時候,這裡更是歐洲大陸的商旅艦隊到達美洲的必經之地,所以,當時的海盜活動非常猖獗,不僅攻擊過往商人,甚至包括英國皇家艦隊。
獨立
大多數加勒比海島嶼在20世紀都獲得了自己的獨立。
海灘上的日光浴海灘上的日光浴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加勒比海以印第安人部族命名,意思是“勇敢者”或是“堂堂正正的人”。是世界上最大的內海。有人曾把它和墨西哥灣並稱為“美洲地中海”,海洋學上稱中美海。南接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海岸;西接哥斯大黎加尼加拉瓜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貝里斯尤卡坦半島;北接大安地列斯群島,東接小安的列斯群島。由於處在兩個大陸之間,西部和南部與中美洲及南美洲相鄰,北面和東面以大、小安的列斯群島為界。其範圍定為:從尤卡坦半島卡托切角起,按順時針方向,經尤卡坦海峽古巴島,再到伊斯帕尼奧拉島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波多黎各阿內加達海峽到小安的列斯群島,並沿這些群島的外緣到委內瑞拉的巴亞角的連線為界。尤卡坦海峽峽口的連線是加勒比海與墨西哥灣的分界線。加勒比海東西長約2735公里,南北寬在805-1287公里之間,容積為686萬立方公里,平均水深為2491米。現在所知的最大水深為7680米,位於開曼海溝。為世界上深度最大的陸間海之一。
加勒比海
中、南美洲的鋸齒形彎曲岸線,把本海區分成幾個主要水域:瓜地馬拉宏都拉斯沿岸外方的宏都拉斯灣、巴拿馬近岸的莫斯基托灣、巴拿馬科隆附近的巴拿馬運河、巴拿馬和哥倫比亞邊境的達連灣、委內瑞拉北部馬拉開波湖口外的委內瑞拉灣以及委內瑞拉和特立尼達島之間的帕里亞灣
加勒比海的主要進出口是尤卡坦半島與古巴島之間的尤卡坦海峽、古巴與伊斯帕尼奧拉島之間的向風海峽、伊斯帕尼奧拉島與波多黎各到之間的莫納海峽維京群島與馬丁海峽之間的阿內加達海峽以及多米尼加島以北的多米尼加海峽。各個海峽的水深都在1000米以上。
加勒比海
加勒比海也是沿岸國最多的大海。在全世界50多個海中,沿岸國達兩位數的只有地中海和加勒比海兩個。地中海有17個沿岸國,而加勒比海卻有20個,包括中美洲的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大黎加、巴拿馬,南美有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大安的列斯群島的古巴、海地多米尼加共和國以及小安的列斯群島上的安提瓜和巴布達、多米尼加聯邦、特立尼達和多巴哥等。

地質

海區地殼很不穩定,四周多深海溝和火山地震帶。海底被寬闊的牙買加海嶺分為東西兩部分;西部有尤卡坦海盆和開曼海溝,其間被從古巴島馬埃斯特臘山向西延伸的海底山脈所分開,海底山脈露出海面的山峰構成大、小開曼等島嶼。尤卡坦海盆深度在4000米左右,開曼海溝平均深度5000 ~6000米,最深點達7680米。東部被東北西南走向的貝阿塔海嶺分成哥倫比亞海盆和委內瑞拉海盆。哥倫比亞海盆平均深度約3000米,最深處4535 米;委內瑞拉海盆深度平均4500米左右,最深處達5630米。牙買加海嶺是從海地、牙買加向西南一直延伸到中美的宏都拉斯和尼加拉瓜以東,深度一般在500米左右,其中一半以上深度還不到200米。加勒比海海底是新生代沉積物,較深海盆和海溝大部是紅粘土,海台上是抱球蟲軟泥,而海底山脈和大陸坡上是翼足類動物軟泥。
加勒比海盆被若干海脊分隔,使之海盆海溝成交錯分布。最北的尤卡坦海盆,水深約為5000米,北以220公里寬的尤卡坦海峽為界,南有開曼海脊與開曼海溝分隔開。該海脊從古巴直達中美近岸,其東部露出海面的就是開曼群島。開曼海溝相當狹窄,加勒比海的最大水深(7100米)就在這裡。再往南,有較寬的楔形尼加拉瓜海隆,把海溝與哥倫比亞海盆分開,牙買加島就在此海隆之上。哥倫比亞海盆深達3666米,與委內瑞拉海盆相連線,再往東就是北委內瑞拉海溝。但從伊斯帕尼奧拉島往西,有貝阿塔海脊把哥倫比亞海盆與委內瑞拉海盆分開。委內瑞拉海盆水深為5058米,與狹窄而又彎曲的阿韋斯海隆相鄰接。

水文

加勒比海水文特性的同質性高。以海面的月平均溫度為例,各年的變化不超過3°C(25°-28°C)。在過去的50年中,加勒比海經過三個不同的階段,在1974年前持續的變冷,最冷的時間出現在1974至1976年,之前以每年0.6℃的溫度持續升高。溫度的變化和聖嬰-南方振盪現象及反聖嬰現象有關。加勒比海的鹽度為3.6%,密度為1.0235-1.0240 103kg/m3,海面水的顏色從藍綠色至綠色。
加勒比海
中美的多數河流都流入加勒比海,但南美的大部分河流都匯合於奧里諾科河,並於西班牙港的正南流入大西洋。

氣候

加勒比海地區一般屬熱帶氣候。但因受高山、海流和信風影響,各地有所不同。多米尼克部分地區年平均雨量高達889公分(350寸),而委內瑞拉沿海博奈爾(Bonaile)島只有25公分(10寸)。每年6~9月,時速達120公里(75哩)的熱帶風暴(颶風)在北部和墨西哥灣比較常見,南部則極為罕見。海底可分成5個橢圓形海盆,彼此之間為海脊和海隆所分隔。自西往東依次為猶加敦、開曼、哥倫比亞、委內瑞拉和格瑞納達海盆。
大西洋深層水從向風水道下面進入加勒比海,含氧量為6毫升/公升,鹽度為35‰。委內瑞拉海盆1,800~3,000公尺(5,900~9,800尺)深處形成高氧水層。由於海底山脊的阻隔,來自南極的底層水不能進入,加勒比海底溫接近4℃(39℉),而大西洋底溫則不到2℃(36℉)。表層海流主要通過南部安地列斯諸島之間的水道和海峽進入加勒比海、然後在信風推動下越過狹窄的猶加敦海峽進入墨西哥灣。這些風力驅動的表層海水堆積在猶加敦海盆和墨西哥灣,導致那裡的海平面高於大西洋面,形成靜水頭,一般認為這就是墨西哥灣流的主要動力來源。
加勒比海的氣候受到墨西哥灣暖流秘魯寒流洋流的影響。由於地處熱帶,因此海的溫度維持在較溫暖的溫度,各季的最低溫在21-29 C°之間。
加勒比海是西半球常出現熱帶氣旋的地區。一連串的低壓系統從非洲西部海域生成,越過大西洋來到加勒比海。低壓系統中大部份都不會發展為熱帶氣旋,只有少部份會,即為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多半會在東加勒比海的氣壓較低區域。熱帶氣旋出現在每年的6-11月,主要是在八九月。平均每年會有九個熱帶氣旋,有五個到達颶風的等級。依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的資料統計,在1494年至1900年之間出現過385個颶風。
颶風的破壞力強大,對加勒比海的島嶼是每年都可能出現的潛在威脅。強烈的海浪會破珊瑚礁,若颶風將沙或泥搬運過來,會使珊瑚窒息而死亡,最後珊瑚礁會崩解。
海區大部分位於北緯10°~20°間,屬熱帶氣候,全年盛行東北風,高溫、潮濕,大氣處於不穩定狀態。每年6 ~11月中、北部出現熱帶風暴,9月最頻,風速可超過33.5米/秒,平均每年出現8次,給航運造成不利影響。
海區的海流是由通過小安的列斯群島後形成的大西洋北赤道流和南赤道流各一部分匯合形成的強大暖流,以28~83厘米/秒速度自東向西流貫整個加勒比海,最後從尤卡坦海峽流入墨西哥灣。由於海區緯度低和暖流影響,海水錶層水溫高,常達27~28℃,冬夏季變化幅度小,介於25.6~28.9℃ 。高溫利於淺灘和火山島基座上繁殖珊瑚蟲,因而海區分布著眾多的珊瑚礁珊瑚島
加勒比海尤其是南美大陸西北部沿海受離岸風影響形成上升流,把海中營養物質帶到表層,適宜浮游生物和魚類繁育,成為拉丁美洲重要漁場,盛產鮪魚海龜沙丁魚龍蝦等。海區南部是石油產地。加勒比海是中美與南、北美洲交通、貿易航線的必經海區,自1920年巴拿馬運河開通以後,又成為溝通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重要海上通道,大大促進了加勒比海沿岸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發展。主要港口有加拉加斯(委內瑞拉)、科隆(巴拿馬 )、金斯敦(牙買加)和威廉斯塔德荷屬安的列斯群島)等。

資源

加勒比海是世界上9%珊瑚礁的棲息地,面積約20,000平方英里(52,000㎞2),大部份在加勒比海上的各島,以及中美洲的海灣。其中最大的是面積96300公頃貝里斯堡礁,在1996年列為世界遺產,本身也是中美洲大堡礁系統(MBRS)的一部份,中美洲大堡礁系統長約一千公里,是世界第二長的珊瑚礁,分布在墨西哥、貝里斯瓜地馬拉宏都拉斯各國鄰近加勒比海的沿岸。
最近幾年異常溫暖的加勒比海海水對珊瑚礁的影脅日益嚴重,珊瑚礁是世界上最具多樣性的海洋環境之一,但其生態系非常脆弱。當熱帶地區的海水異常溫暖的時間變長,和珊瑚共生的蟲黃藻會死亡,蟲黃藻提供珊瑚食物,也是珊瑚礁有顏色的原因。這種小型植物死亡及消失的結果是珊瑚白化(英語:coral bleaching),會造成大面積珊瑚礁的破壞。超過42%的珊瑚礁已經完全白化,95%的珊瑚礁已經有部份的白化。

沿岸港口

(加粗的為重要港口)
牙買加:金斯頓蒙特哥貝
英屬維京群島:羅德城
美屬維京群島:夏洛特阿馬利亞
海地:太子港萊凱
多米尼加:聖多明各
安圭拉(英):瓦利
聖基茨和尼維斯:巴斯特爾
安提瓜和巴布達:聖約翰斯
蒙特塞拉特(英):普利茅斯
瓜德羅普(法):巴斯特爾
多米尼克:羅索
馬提尼克(法):法蘭西堡
聖露西亞:卡斯特里
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金斯頓
巴貝多:布里奇頓
格瑞那達:聖喬治
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西班牙港
庫拉索(荷):威廉斯塔德
阿魯巴(荷):奧拉涅斯塔德
哥倫比亞:巴蘭基亞卡塔赫納
巴拿馬:科隆港
宏都拉斯:拉塞瓦
貝里斯:貝里斯市
墨西哥:切圖馬爾坎昆

旅遊

加勒比地區植被一般為熱帶植物。環繞潟湖和海灣有濃密的紅樹林,沿海地帶有椰樹林,各島普遍生長仙人掌和雨林。珍禽異獸種類繁多。旅遊業是加勒比經濟中的重要部門,明媚的陽光及旅遊區,已使該地區成為世界主要的冬季度假勝地。

生態危機

16年前侵入加勒比海地區的一種帶條紋的有毒魚種--蓑鮋在當地大肆繁衍,嚴重危害當地生態環境。在該地區北部,當地政府已號召漁民捕殺蓑鮋。蓑鮋食量驚人,一條蓑鮋半小時內可吃掉20條小魚。不過,蓑鮋對人類危害不大,人被其刺到會感覺非常疼痛。
加勒比海
蓑鮋原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地區。16年前席捲美國邁阿密一家水族館的一場熱帶風暴導致蓑鮋“流竄”到加勒比海。如今,蓑鮋在加勒比海分布廣泛,並已現身一些漁業資源稀缺、潛水者眾多的區域,如古巴、海地及美國佛羅里達州沿海。

神秘傳聞

氣球再現
1954年在加勒比海,駕駛員夏里·羅根和戴歷·諾頓駕駛氣球和其他50個參賽者參加氣球越洋比賽。當時天氣晴朗,視野清晰。突然,這個氣球一下子莫名其妙地消失了。
1990年,消失多年後的氣球又突然在古巴與北美陸地的海面上出現。它的出現曾使古巴和美國政府大為緊張,特別是古巴,誤以為美國派出秘密武器來進攻了呢。古巴飛機駕駛員真米·艾捷度少校說:“一分鐘前天空還什麼也沒有,一分鐘後那裡便多了一個氣球。”當時古巴軍方在雷達上發現了這個氣球,以為是美國的秘密武器,曾一度派飛機想把它擊落,最後大氣球被古巴飛機迫降在海上,兩名駕駛員則由一艘巡洋艦救起,送到古巴一個秘密海軍基地受審。這件怪事不但古巴人感到驚訝,連兩個駕駛員諾頓和羅根也同樣感到迷惑不解。這兩個駕駛員說他們當時正在參加由夏灣拿到波多黎各的一項氣球比賽。他們不知道時間已經過去了36年,他們只是感到全身有一種輕微的刺痛感覺,就好像是微弱電流流過全身一樣,然後一眨眼他們面前的一切包括大海和天空都變成一片灰白色,接著他們記得有一架古巴飛機在他們氣球面前出現。
芝加哥調查員卡爾·戈爾曾查證過羅根與諾頓的講話,他們確實在1954年參加一項氣球比賽途中神奇地失蹤,戈爾認為這氣球進入了時間隧道。“對他們來說可能只是一瞬間,可在地球上卻已過去了36年,相差很大。”因此說,這是比地球時間慢的一條神奇隧道。
類似上述的案例還可以列舉許多,其共同點就是失蹤者再現時時間變慢。但是,也有失蹤者感到時間變快的案例。

相關影片

加勒比海盜1:黑珍珠號的詛咒》
加勒比海盜2:聚魂棺》
加勒比海盜3:世界的盡頭》
加勒比海盜4:驚濤怪浪》
加勒比海盜5:死無對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