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赫納(哥倫比亞北部城市)

卡塔赫納(哥倫比亞北部城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在碧波浩淼的加勒比海南端,有一座歷史名城卡塔赫納。它是哥倫比亞北方重要的港口,也是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卡塔赫納始建於1533年,系哥倫比亞古城之一,是哥倫比亞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以古要塞聞名天下,被譽為拉丁美洲最美的地方。16世紀中期為西班牙殖民者掠奪南美金銀財富的轉運港和奴隸市場。17世紀初曾為拉美的第三大城市,以後逐漸衰落。1917年以後,隨著馬格達萊納河流域油田的開發再度繁榮。

卡塔赫納既是哥倫比亞北方重要的港口,也是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由於瀕臨大海,卡塔赫納漫長的海岸線,湛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構成了秀麗迷人的濱海風光,成為旅遊、避暑勝地和會議中心。該城市三面環水,景色秀麗,全城蔥綠一片,古老的城堡、教堂的塔尖與一幢幢乳白色、淺藍色的現代化高層建築雜陳一起,互為映襯,充滿了和諧之美。這座城市的建築大都建造於17至19世紀,是一些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的二、三層小樓,雖然建築低矮,但不失典雅之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卡塔赫納
  • 外文名稱:Cartagena
  • 行政區類別:首府
  • 所屬地區:哥倫比亞
  • 面積:572 km2 
  • 人口:130萬
  • 方言西班牙語
  • 機場:卡塔赫納拉法厄爾努內茲機場
簡介,城市文化,城市特點,城市價值,四副面孔,歷史溯源,著名人物,城市旅遊,

簡介

哥倫比亞北部港口,玻利瓦爾省首府。位於加勒比海卡塔赫納灣北端。地勢低洼。年平均氣溫27℃,年平均降水量840毫米。1533年始建,為西半球古城之一。16世紀中期曾為西班牙掠奪南美金銀財富的轉運港和奴貿市場。1926年馬格達萊納河流域油田開發後,成為主要油港和石油加工中心。還有紡織、製革、船舶修理等工業。輸出石油、咖啡、皮革、木材、菸草等。該城由曼戈島和半島等組成。有大教堂等古建築。卡塔赫納三面環水,景色秀麗,全城蔥綠一片。古老的城堡、教堂的塔尖與一幢幢乳白色、淺藍色的現代化高層建築雜陳一起,互為映襯。外城赫特塞馬尼區散布著一座座低矮、古舊的平房,這是勞動人民聚居的地方。在獨立廣場的左側是人群擁擠的市場,市場對面聳立著古老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
卡塔赫納
教堂壯觀雄偉,始建於1590年。廣場右側為“一百周年公園”,園內花木繁盛,芳草萋萋烈士大道從公園西側延伸出去。獨立廣場的一邊矗立著9個哥倫比亞愛國志士的銅像,他們在1815年保皇分子莫里略捲土重來時被害於這個廣場上。廣場西端有一座高聳入雲的鐘樓,鐘樓的那一邊就是卡塔赫納的內城。這個城市被切割分塊成三個地區:一是擁有大教堂和許多盧西亞風格的聖佩德羅,一是商人和中產階級的居住區聖迭戈,和具有“大眾場所”美稱的蓋特塞馬尼。
卡塔赫納

城市文化

在碧波浩淼的加勒比海南端,有一座歷史名城卡塔赫納。它是哥倫比亞北方重要的港口,也是聞名遇選的遊覽勝地。卡塔赫納始建於1533年,系哥倫比亞古城之一,16世紀中期為西班牙殖民者掠奪南美金銀財富的轉運港和奴隸市場。17世紀初曾為拉美的第三大城市,以後逐漸衰落。1917年以後,隨著馬格達萊納河流域油田的開發再度繁榮。 卡塔赫納三面環水,景色秀麗,全城蔥綠一片。古老的城堡、教堂的塔尖與一幢幢乳白色、淺藍色的現代化高層建築雜陳一起,互為映襯。外城赫特塞馬尼區散布著一座座低矮、古舊的平房,這是勞動人民聚居的地方。在獨立廣場的左側是人群擁擠的市場,市場對面聳立著古老的聖弗朗西斯科教堂。教堂壯觀雄偉,始建於1590年。廣場右側為“一百周年公園”,園內花木繁盛,芳草萋萋烈士大道從公園西側延伸出之。獨立廣場的一邊矗立著9個哥倫比亞愛國志士的銅像,他們在1815年保皇分子莫里略捲土重來時被害於這個廣場上。廣場西端有一座高聳入雲的鐘樓,鐘樓的那一邊就是卡塔赫納的內城。
卡塔赫納內城有一廣場名曰馬車廣場,這就是殖民時斯專門拍賣奴隸的市場。這一地區街道狹窄,在穿過希馬尼的街道時,兩個肩膀能碰到兩邊的牆。這裡的建築人多低矮,是一些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的二、三層小樓。為讓房;司涼爽,牆壁很厚,天花板也非常高。小樓的底層有高大的落地窗和用鐵條交織成各種圖案的窗欞。樓上有雕飾花紋的木製陽台。小販穿行於街巷之間,有賣木炭的、賣椰果的、賣鮮花的,還有端著盤子賣甜食的婦女,呈現出卡塔赫納城特有的情調。馬車廣場西側是玻利瓦爾廣場,廣場中心屹立著一尊玻利瓦爾塑像,玻利瓦爾躍馬舉劍,威武堅毅,氣吞山河。1810年4月,玻利瓦爾在加拉加斯領導大起義失敗後,於1812年來到卡塔赫納。他在這裡積聚力量,並認真總結了第一共和國失敗的教訓,發表了舉世聞名的“卡塔赫納宣言”。後來,玻利瓦爾再度東征,1819年博亞卡戰役後,他建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並出任第一任總統。玻利瓦爾對卡塔赫納有深厚的感情,把它稱為“英雄城市”。玻利瓦爾廣場西側的宗教法庭大廈建於1610年,是一座殖民時期巴洛克風格的雄偉建築。石頭門口上鑲有盾形紋章,木製大門裝飾絢麗。陽台、迴廊風格獨具,庭院典雅幽深,堪稱殖民時期的佳作。這個古老大廈內現辟有一個歷史博物館和一個圖書館。廣場東北角的大教堂是座古樸、肅穆的巨大建築,始建於 1575年,1612年全部重建,1912年—1923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教堂內設有18世紀製作的鍍金祭台、卡拉拉白色大理石布道壇和造型優美的連拱廊。占據教堂一角的歷史博物館,保存有1317年鑄造的一口教堂大鐘。 拉斯博維達廣場位於內城東北角,臨海灣一側的著名古蹟博維達斯牆,勢如長龍,宏偉壯觀。這條長牆築於1799年,高約12米,寬15米左右。牆基上有23個土牢,昔日是關押囚犯的地方。
卡塔赫納瀕臨大海,漫長的海岸線,湛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構成了秀麗迷人的濱海風光,成為旅遊、避暑勝地和會議中心。1969年,由玻利維亞、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委內瑞拉組成的安第斯集團在這裡舉行會議,簽訂了《卡塔赫納條約》。從此,這個組織也稱為卡塔赫納條約組織。
1985年8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決定,將卡塔赫納這座哥倫比亞北部歷史名城列為“人類文化財富”。
卡塔赫納
卡塔赫納
卡塔赫納

城市特點

卡塔赫納內城有一廣場名曰馬車廣場,這就是殖民時期專門拍賣奴隸的市場。這一地區街道狹窄,在穿過希馬尼的街道時,兩個肩膀能碰到兩邊的牆。這裡的建築大多低矮,是一些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的二、三層小樓。為讓房間涼爽,牆壁很厚,天花板也非常高。小樓的底層有高大的落地窗和用鐵條交織成各種圖案的窗欞。樓上有雕飾花紋的木製陽台。小販穿行於街巷之間,有賣木炭的、賣椰果的、賣鮮花的,還有端著盤子賣甜食的婦女,呈現出卡塔赫納城特有的情調。馬車廣場西側是玻利瓦爾廣場,廣場中心屹立著一尊玻利瓦爾塑像,玻利瓦爾躍馬舉劍,威武堅毅,氣吞山河。1810年4月,玻利瓦爾在加拉加斯領導大起義失敗後,於1812年來到卡塔赫納。他在這裡積聚力量,並認真總結了第一共和國失敗的教訓,發表了舉世聞名的“卡塔赫納宣言”。後來,玻利瓦爾再度東征,1819年博亞卡戰役後,他建立了大哥倫比亞共和國,並出任第一任總統。玻利瓦爾對卡塔赫納有深厚的感情,把它稱為“英雄城市”。玻利瓦爾廣場西側的宗教法庭大廈建於1610年,是一座殖民時期巴洛克風格的雄偉建築。石頭門口上鑲有盾形紋章,木製大門裝飾絢麗。陽台、迴廊風格獨具,庭院典雅幽深,堪稱殖民時期的佳作。這個古老大廈內現辟有一個歷史博物館和一個圖書館。廣場東北角的大教堂是座古樸、肅穆的巨大建築,始建於1575年,1612年全部重建,1912年—1923年又進行了大規模的改建。教堂內設有18世紀製作的鍍金祭台、卡拉拉白色大理石布道壇和造型優美的連拱廊。占據教堂一角的歷史博物館,保存有1317年鑄造的一口教堂大鐘。
三面環海三面環海
拉斯博維達廣場位於內城東北角,臨海灣一側的著名古蹟博維達斯牆,勢如長龍,宏偉壯觀。這條長牆築於1799年,高約12米,寬15米左右。牆基上有23個土牢,昔日是關押囚犯的地方。

城市價值

卡塔赫納瀕臨加勒比海海灣,在南美有著十分廣闊的防禦工事。景區概況卡塔赫納是哥倫比亞的港口,要塞,並擁有一批文物群,為玻利瓦爾省的首府,旅遊勝地。卡塔赫納位於卡羅賓海的西南海岸和達瑞恩海灣;一群低矮的小島,運河環礁湖和海灣構成了卡塔赫納的港口位置及其優越的停泊條件。
初生的太陽初生的太陽
卡塔赫納是十六、十七、十八世紀建築風格的一個顯著例子,是“新世界”的最廣泛的,也是現在最安全的一個。卡塔赫納和拉哈瓦那聖約翰的波頓瑞卡(已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是西印度的一個必要通道上的軍事要塞。

四副面孔

卡塔赫納展示給初來乍到者四副不同的面孔,讓人從不同角度去領略其風貌。
第一副面孔:現代城區。與世界其他城市一樣,卡塔赫納首先示人的是其高樓大廈與馬路街區,但缺乏特色,平淡無奇。
卡塔赫納(哥倫比亞北部城市)
二副面孔:美麗古城區。登上古要塞城牆,卡塔赫納之美一覽無餘,“拉丁美洲最美的地方”的稱號,卡塔赫納受之無愧。儘管經歷了19世紀的經濟衰退,卡塔赫納還是將古要塞和房屋建築原汁原味地保存了下來。鮮明的裝飾、匪夷所思的色彩、舒適宜人的廣場,這一切構成了今天卡塔赫納的古城風貌
第三副面孔:富人區。離古城區不遠,有一片豪華別墅區,裡面住著一些西班牙貴族後裔。這裡的房屋大多是西班牙殖民時期建築藝術的代表,至今保持著原始風貌。
第四副面孔:貧民區。登上波普山俯視全城,就可以看到打工者的住所。作為哥倫比亞的大型港口城市,卡塔赫納吸引了全國各地的打工者。卡塔赫納經濟的快速發展主要拜石油加工、旅遊等產業所賜。
端詳過卡塔赫納四副面孔,不難發現,卡塔赫納的古城區,或者說是其獨特的歷史、可歌可泣的抗爭史才是城市真正的魅力所在。
卡塔赫納卡塔赫納

歷史溯源

卡塔赫納創建於公元1533年,歷史上作為防禦城市和港口。卡塔赫納是隨著1522年對太平洋海岸橫渡,及1525年對達瑞恩海灣的勘探而創建的,落後於橫渡巴拿馬海峽及太平洋的發現大約十年。該城位於通往西印度的航線上,她很快成為西班牙征服者的橋頭堡和十字路口。大約創建50年以後,隨著侵略者的進攻和多次襲擊,國王要求軍事工程師安托納利建造一座防護牆。最初的構造由聖.菲利浦城的圍牆和聖.馬蒂爾斯的工事組成。18世紀,增加了許多堡壘來控制港口的所有通道。防護牆系統也因此得以保存。1719年,新格蘭納達成為獨立的君主國,包括文納朱拉和埃庫爾多,豐富的香草一直吸引著西班牙
卡塔赫納卡塔赫納
防護總體是一個三角形。它的設計方案是“新世界”眾多殖民城市所特有的,其直線型的街道路網被缺口和不規則的東西中斷,特別是在城門的水平線上。正如通常的那樣,在基礎路網上添加了斜線。城市建築具有西班牙風格,周圍古城牆環繞,教堂林立,該城面向海防護牆建在類似水陸兩用的空地上。許多宮殿和教堂都是巴羅克的外觀並都有陽台可以俯看那些窄的街道,最著名的是1603年修建的聖彼得·克拉佛大教堂,還有十六、十七世紀建築的修道院、1827年設立的大學和防禦海盜的古老炮台、城堡等。高樓、旅館、飯店散落在花團錦簇的市區之中。漫長的海岸線、金色的沙灘、一望無際的蔚藍的大海,濱海風光綺麗迷人。
卡塔赫納卡塔赫納

著名人物

加西亞·馬爾克斯
憑藉小說《百年孤獨》榮獲諾貝爾文學獎哥倫比亞作家加布里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與卡塔赫納城有不解之緣,可以說,是卡塔赫納首先讓馬爾克斯名揚哥倫比亞。
這要從一件與卡塔赫納密切相關、改變馬爾克斯生活的事情說起。
路易斯·亞歷山德羅·維拉斯科在"卡里達斯"戰艦上服役。1955年,這艘戰艦在從美國阿拉巴馬州莫比爾市返回卡塔赫納途中遭遇颶風,艦上的人被捲入海中,而維拉斯科幸運地抓住了離他不遠的救生筏,在筏上呆了整整10天。
10天裡,他時刻都可能成為鯊魚的口中之食,它們以罕見的守時精神每天傍晚都聚守在筏子周圍,熱切而冷漠地盯著他。而正是這些貪婪的鯊魚救了他!一條試圖擺脫這些鯊魚的大魚慌不擇路跳到了木筏上,他靠著魚肉度過了10天。最後,筏子漂到近岸,他竭盡全力游到岸邊。上岸後,他驚奇地發現,自己正站在祖國的土地上!
很快,當時以獨裁者羅哈斯·皮尼利亞(通過軍事政變上台)為首的哥倫比亞政府授予維拉斯科民族英雄稱號。此後的日子裡,維拉斯科飽嘗了榮譽的滋味。
社會各界對此事異常關注。當維拉斯科還躺在醫院的時候,《觀察家報》27歲的年輕記者加西亞·馬爾克斯化裝成醫生成功地採訪了維拉斯科。他從維拉斯科的經歷中選取了14個片段,這些故事震動了全國。不過,這些事實和官方的宣傳相矛盾。另外,從報紙刊登的圖片和維拉斯科的敘述不難發現,除了風暴外,軍艦上裝載的大批走私冰櫃也是此次海難的原因。報導觸怒了軍政權,他們絕不容許這樣的醜聞曝光,於是維拉斯科被開除,《觀察家報》被停刊,馬爾克斯被驅逐出國。
今天,在卡塔赫納市中心和博卡格蘭德區之間的海邊,立著一塊混凝土澆築的石碑,碑文如下:加布里埃爾·加西亞·馬爾克斯。《海員的故事》:維拉斯科在海上漂流了10天,上岸後被宣布為民族英雄,最美的女人親吻他,新聞報導他,後來政府仇視他,人們也永遠地忘了他。
馬爾克斯在卡塔赫納城有住房,由於年邁多病,他很少住在這兒,大部分時間都在墨西哥或其他國家治病中度過。
百年孤獨》中烏爾蘇拉的原型是馬爾克斯的母親露易莎·馬爾克斯。現實生活中,她與書中自己的文學形象幾乎沒有區別。她有11個子女、67個孫子、73個重孫子和5個重孫女。2002年,馬爾克斯的母親在卡塔赫納逝世,享年97歲。她像一個民族英雄那樣被安葬,偉大的母親當然能夠養育出馬爾克斯那樣的偉大作家!
卡塔赫納不少地方都有馬爾克斯的塑像。一家咖啡館門口就立著一個混凝土澆築的馬爾克斯塑像,其神態像在邀請過路人進去小坐。
卡塔赫納是一部凝固的戰爭史詩,它記載著卡塔赫納人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走在卡塔赫納街頭,會情不自禁地想起歷史,想起殘暴的殖民者、兇狠貪婪的海盜、滿載黃金的大帆船,還有棕櫚樹下的刀光劍影。這個用戰爭的鐵錘碾打而成的要塞城,以其獨特深邃的歷史吸引遊人來此憑古吊今。
而卡塔赫納人對故鄉的感情則充分體現在哥倫比亞愛國詩人魯伊斯·卡洛斯·洛佩斯的詩中,它被刻在城市入口處一雙破皮鞋形狀的雕塑上:
我的卡塔赫納,祖先自豪的住所
街道將銘記您的長劍與苦難
還有那閃爍的長明燈火
我深深地為您嘆息,深鎖在堡壘中的城市
那逝去的光輝歲月啊
海港被拋棄,酒桶乾涸
帝國時代,您的子孫雄鷹一樣翱翔
則像一群雨燕
在空曠的大街上匆忙啄著碎屑
但我們深愛你
愛著那些發霉的腐爛物
如同愛著一雙磨出破洞的皮鞋

城市旅遊

這座城市建立於1533年,名字源於西班牙的一座城市,其石油化工業、旅遊業等非常的發達。哥倫比亞著名作家馬爾克斯的名作《霍亂時期的愛情》,就發生在卡塔赫納。
卡塔赫納既是哥倫比亞北方重要的港口,也是聞名遐邇的遊覽勝地。由於瀕臨大海,卡塔赫納漫長的海岸線,湛藍的海水,金色的沙灘,構成了秀麗迷人的濱海風光,成為旅遊、避暑勝地和會議中心。該城市三面環水,景色秀麗,全城蔥綠一片,古老的城堡、教堂的塔尖與一幢幢乳白色、淺藍色的現代化高層建築雜陳一起,互為映襯,充滿了和諧之美。這座城市的建築大都建造於17至19世紀,是一些具有西班牙建築風格的二、三層小樓,雖然建築低矮,但不失典雅之美。
卡塔赫納瀕臨加勒比海海灣,在南美有著十分廣闊的防禦工事。這個城市被切割分塊成三個地區;一是擁有大教堂和許多盧西亞風格的聖佩德羅,一是商人和中產階級的居住區聖迭戈和具有“大眾場所”美稱的蓋特塞馬尼。卡塔赫納是哥倫比亞的港口和要塞,並擁有一批文物群,為玻利瓦爾省的首府,旅遊勝地。
卡塔赫納是十六、十七、十八世紀建築風格的一個顯著例子,是“新世界”的最廣泛的,也是現在最安全的一個。卡塔赫納和拉哈瓦那及聖約翰的波頓瑞卡是西印度的一個必要通道上的軍事要塞。城市建築具有西班牙風格,周圍古城牆環繞,教堂林立,該城面向海防護牆建在類似水陸兩用的空地上。許多宮殿和教堂都是巴羅克的外觀並都有陽台可以俯看那些窄的街道,最著名的是1603年修建的聖彼得·克拉佛大教堂,還有十六、十七世紀建築的修道院、1827年設立的大學和防禦海盜的古老炮台、城堡等。
高樓、旅館、飯店散落在花團錦簇的市區之中。漫長的海岸線、金色的沙灘、一望無際的蔚藍的大海,濱海風光綺麗迷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