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健新

劉健新

劉健新,男,山西清徐人,1942年9月18日生,漢族。1965年畢業於西安理工大學

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土木學會橋樑與結構分會結構可靠度委員會委員及風工程委員會委員委員會委員及風工程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劉健新
  • 民族:漢族
  • 出生地:山西清徐
  • 出生日期:1942年9月18日
  • 職業:教授
人物簡介,研究領域,承擔項目,獲獎情況,論文專著,圖片相冊,

人物簡介

劉健新,曾在日本東京大學工學部土木學科橋樑研究室、琦玉大學工學部建設學科橋樑研究室工作。現任長安大學公路學院橋樑系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兼任中國土木學會橋樑與結構分會結構可靠度委員會委員及風工程委員會委員。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劉健新
1942年9月18日,劉健新出生在山西清徐縣,父親曾是北大的教授,從小劉健新就有了良好的學習氛圍。1965年,劉健新已優異的成績考進了西安交大水利工程系,在大學裡,劉健新十分珍惜大學的美好時光,刻苦鑽研,努力學習。五年時間一晃而過,大學畢業後,劉健新被分配到了寧夏水利廳水利設計院工作,1972年,由於多種原因,劉健新來到了陝西隴縣水庫工作,在這裡一呆就是八年,八年的時間裡,劉健新克服了種種困難,勤奮工作,他的成績得到了領導的充分肯定,1978年5月,劉健新被聘請到了西安公路學院任教,主講結構力學,能有大學任教的機會,劉健新當然不會辜負國家對他的期望,利用課餘時間研究大量結構力學方面的知識,吸取精華,把最完備,最豐富的知識傳授給學生。
1982年,西安公路學院要派一批人員到日本去學習,這樣的機會並不是每個人都會遇到,出國名額要通過層層考試進行選拔,劉健新從眾多中人員中脫穎而出,成為出國名額中的一員。到了東京大學工學部土木學科橋樑研究室後,師從國際橋樑與結構學會主席伊藤學先生。剛到國外,一切都還不熟悉,語言成了交流的最大障礙,為了學日語,劉健新每天都起得很早,由於他的住所和工作的地方比較遠,所以每天在取單位的路上,劉健新騎在腳踏車上背單詞,背課文,路上的人都用好奇的眼光看著他,但他卻依舊堅持著,就這樣,一年過去了,功夫不負有心人,終於,劉健新的日語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這為他了解日本先進的技術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在日本七年的時間裡,劉健新學習到了大量的橋樑方面的知識,並掌握了先進的理論知識和技術,雖然生活條件很艱苦,但他明白,像他這樣的留學生還很多,國家派他們出來就是讓他們學習國外科學技術,再苦再累他們也要克服,有了這種信念,他們攝取知識的信心就更足了。
1989年,劉健新回到了祖國,主要從事大學教育工作。一些日本學者來長安大學交流經驗時,劉健新就當翻譯。近年來,劉健新曾先後十餘次邀請日本專家學者來長安大學進行講座交流,並十餘次率團赴日參觀學習和交流,積極引進日本橋樑工程的先進技術,努力建立中日橋樑技術界之間的合作關係,為我國大橋建設的發展盡力盡智。在日本的土木界,劉健新很有名氣,日本全國權威的刊物《川田技報》是劉健新必讀的刊物,因為從刊物里,劉健新能了解到日本橋樑領域發展的最新發展情況。雖然都是日文版的,但對於精通日語的他來說卻是信手拈來。
在採訪中,劉健新很感慨地說,日本是一個勤奮的民族,他們有極強的時間觀念和吃苦精神,伊藤學老師有時候下午出差,早晨還在辦公室搞研究,這種嚴謹的治學精神深深地刻在了劉健新的腦海里,交談之間,我們看到在劉健新的書柜上掛著一個很大的掛曆,上邊用筆圈著:18號出差;28號開會……
1989年後,劉健新研究的方向主要是大跨度橋樑、橋樑結構抗震、抗風與振動控制橋樑景觀美學設計等領域,他先後主持了《高聳結構振動控制》、《公路橋樑減震裝置及設計方法》、《斜拉橋拉索的制振措施與裝置》、《公路橋樑抗震、減震連梁裝置》等省部級和橫向聯合多項課題的研究,並參加了交通部《公路橋樑抗震設計規範》、《公路橋樑抗風設計規範》的編寫工作。其中《斜拉橋拉索的制振措施與裝置》課題榮獲陝西高等學校科學技術一等獎及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公路橋樑減震裝置及設計方法》課題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研究成果已被納入正在編制的新《公路橋樑抗震設計規範》之中,將會涉及到數以萬座新橋建設和舊橋加固工作,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應;研究開發的“斜拉橋拉索減振阻尼器”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並在武漢軍山長江大橋寧波招寶山大橋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濟南緯六路跨線橋、安慶長江公路大橋等工程中得到實施套用,取得了顯著效果,正在進一步推廣套用。
在談到橋時,劉健新說,一座好的橋應遵循“安全實用經濟美觀”四個原則,同時,也應注意它的結構形式美、功能美以及與環境相協調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在西安城牆火車站段連線工程中,劉健新認為西安作為一個歷史文化名城,要突出它的特色,火車站的城牆連線要注重和周圍景觀的統一和協調,不能一味的強調新穎、美觀等,他的連線意見得到了張錦秋等眾多專家的認可並採用。
對於橋樑耐久性,劉健新說,近年來,國內許多人都認為橋樑的建設費用主要用在施工過程中,但實際上,費用最高的卻是在維護檢查維修上,如果一個橋在修的時候沒有注意細節,那么,在以後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維修中,費用會遠遠大於修建時的費用,所以結構耐久性對於橋樑的安全運營和經濟性起著決定性作用。
近年來,劉健新主要主持長安大學風洞實驗室的建設工作,風洞實驗室擁有國內獨具特色的回、直流兩用功能的中型風洞和先進的測試儀器,現已建成投入使用,將有力地推動大跨度橋樑高層建築的抗風研究。

研究領域

主要研究方向是大跨度橋樑橋樑結構抗震、抗風與振動控制橋樑景觀和美學設計。

承擔項目

先後主持了《高聳結構振動控制》、《公路橋樑減震裝置及設計方法》、《斜拉橋拉索的制振措施與裝置》、《公路橋樑抗震減震連梁裝置》等省部級和橫向聯合多項課題的研究,並參加了交通部《公路橋樑抗震設計規範》、《公路橋樑抗風設計規範》的編寫工作。

獲獎情況

《斜拉橋拉索的制振措施與裝置》課題榮獲陝西高等學校及陝西省科學技術二等獎;《公路橋樑減震裝置及設計方法》課題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二等獎,研究成果已被納入正在編制的新《公路橋樑抗震設計規範》之中,將會涉及到數以萬座新橋建設和舊橋加固工作,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良好的社會效應;研究開發的“斜拉橋拉索減振阻尼器”取得了國家發明專利,並在武漢軍山長江大橋寧波招寶山長江大橋武漢白沙洲大橋濟南緯六路跨線橋安慶長江大橋等工程中得到實施套用,取得了顯著效果。

論文專著

劉健新教授常年堅持教學第一線工作,《長大橋及景觀》課程教學改革實踐曾榮獲陝西省政府教學成果二等獎。先後出版專著2部、參編著作2部、譯著2部,發表論文60多篇。其中主編的《大跨度吊橋》一書獲交通部科技進步三等獎。

圖片相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