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芎

川芎

川芎(學名:Ligusticum chuanxiong hort),栽培植物,主產於四川(灌縣),在雲南、貴州、廣西等地,生長於溫和的氣候環境。是一種中藥植物,常用於活血行氣祛風止痛,川芎辛溫香燥,走而不守,既能行散,上行可達巔頂;又入血分,下行可達血海。活血祛瘀作用廣泛,適宜瘀血阻滯各種病症;祛風止痛,效用甚佳,可治頭風頭痛、風濕痹痛等症。昔人謂川芎為血中之氣藥,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達、止痛等功能。

(概述圖參考資料來源:)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情況,生長環境,繁殖方法,栽培技術,選地整地,田間管理,採收加工,病蟲防治,病害,蟲害,化學成分,鑑別,性狀鑑別,顯微鑑別,理化鑑別,主要價值,藥用價值,食療價值,植物文化,物種保護,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60厘米。根莖發達,形成不規則的結節狀拳形團塊,具濃烈香氣。莖直立,圓柱形,具縱條紋,上部多分枝,下部莖節膨大呈盤狀(苓子)。莖下部葉具柄,柄長3-10厘米,基部擴大成鞘;葉片輪廓卵狀三角形,長12-15厘米,寬10-15厘米,3-4回三出式羽狀全裂,羽片4-5對,卵狀披針形,長6-7厘米,寬5-6厘米,末回裂片線狀披針形至長卵形,長2-5毫米,寬1-2毫米,具小尖頭;莖上部葉漸簡化。
復傘形花序頂生或側生;總苞片3-6,線形,長0.5-2.5厘米;傘輻7-24,不等長,長2-4厘米,內側粗糙;小總苞片4-8,線形,長3-5毫米,粗糙;萼齒不發育;花瓣白色,倒卵形至心形,長1.5-2毫米,先端具內折小尖頭;花柱基圓錐狀,花柱2,長2-3毫米,向下反曲。
幼果兩側扁壓,長2-3毫米,寬約1毫米;背棱槽內油管1-5,側棱槽內油管2-3,合生面油管6-8。花期7-8月,幼果期9-10月。
川芎詳解圖川芎詳解圖

分布情況

主產四川(彭縣,今彭州市,現道地產區有所轉移),在雲南、貴州、廣西、湖北、江西、浙江、江蘇、陝西、甘肅、內蒙古、河北等省區均有栽培。

生長環境

川芎喜氣候溫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而又較濕潤的環境。但川芎苓種培育階段和貯藏期,則要求冷涼的氣候條件。生長期280-290天。平壩地區宜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排水良好、有機質含量豐富、中性或微酸性的砂質壤土。

繁殖方法

川芎用莖節(芎苓子)作種。每年地上枯萎後挖出川芎,把根上面的莖節切下來,每節有芽1-2個,每公頃用種量2250千克左右,下面大的根莖加工成商品。將種苗窖藏次年驚蟄前栽種,條栽溝深12~16厘米,株行距20-25厘米*35厘米左右,每穴放1-2塊苗,芽尖向上,覆細土6厘米,底肥每公頃15000-22500千克。

栽培技術

選地整地

選擇氣候陰涼的高山陽山,或低山半陰半陽山的生荒地或粘壤土。栽前,除淨雜草,開墾煉山,挖鬆土壤30厘米後,作成寬1.5米的畦。
選地整地山區培育繁殖材料,選地後除淨雜草,就地燒灰作基肥,耕地深25厘米左右,耙細整平,依據地勢和排水條件,作成寬1.7-1.8米的畦。平壩地區栽培,前作多是早稻(早稻前茬最好是苕子、紫雲英等綠肥),收割後鏟去稻樁,開溝作畦,畦寬約1.6米,溝寬33厘米、深約25厘米,表土挖松整成魚背形。最好先用堆肥或廄肥撒施畦面,挖土時使之與表土混勻。
適時栽種於立秋前後進行,不得遲於8月底。過早,在高溫影響下幼苗容易枯萎;過遲,氣溫已下降,對根莖生長不利。栽種應選晴天進行,當天栽完為好。栽前,將無芽或芽已損壞的、莖節被蟲咬過的、節盤帶蟲或芽已萌發的川芎,一律剔除。然後,按川芎大小分級栽種。栽時,在畦面上橫向開淺溝,行距30-40厘米,深3厘米左右。然後,按株距17-20厘米,將川芎斜放入溝內,芽頭向上側輕輕按緊,栽入不宜過深或過淺,外露一半在土表即可。同時,還要在行與行之間的兩頭各栽川芎兩個,每隔10行的行間再栽1行苓子,以作補苗之用。栽後,用細土糞或火土灰混合堆肥覆蓋川芎的節盤。最後,在畦面上蓋1層稻草,以避免陽光直射和雨水沖刷。每畝用川芎30- 40公斤。

田間管理

中耕除草一般進行4次。第1次在8月下旬齊苗後,淺鋤1次;間隔20天后進行第2次中耕除草,宜淺鬆土,切勿傷根;再隔20天行第3次除草,此時正值地下根莖發育盛期,只拔除雜草,不宜中耕;第4次於翌年1月中、下旬當地上莖葉開始枯黃時進行,先清理田間枯萎莖葉,不行中耕除草,並在根標周圍培土,以利根莖安全越冬。這次培土,產區藥農稱“薅冬藥”。
合理施肥川芎栽種後的當年和第2年,當地上莖葉生長旺盛,形成一定的營養面積,製造大量的乾物質時,才能將養分輸送到地下根莖,促其生長發育健壯。因此,在栽後的兩個月內需集中追肥3次,可結合中耕除草進行。第1次每畝施用人畜糞水1000-1500公斤、腐熟餅肥25-50公斤,加3倍水稀釋,混合均勻穴施;第2次每畝用人畜糞水1500-2000公斤、腐熟餅肥30-50公斤,兌2倍水稀釋施入;第3次每畝先施入人畜糞水2000-2500公斤,兌1倍水稀釋施入,過後用餅肥、火土灰、堆肥、土糞等500公斤混合成乾肥,於植旁穴施,施後覆土蓋肥。時間在霜降以前為宜,過遲,有機肥不易分解,肥效不高。翌年元月“薅冬藥”時,結合培土,再施1次乾糞,2-3月返青後,再增施1次稀薄人畜糞水,以促進生長發育,可提高產量。

採收加工

以栽後的第2年的小滿後4-5天收穫為最適期 。一般在小滿至芒種收穫。過早採收,地下根莖尚未充實,產量低,影響種植戶的收入;過遲採收,根莖已熟透,在地下易腐爛,也導致了產量減少,直接影響到種植戶的收入。收時選晴天將全株挖起,摘去莖葉,除去泥土,將根莖在田間稍曬後運回加工。
及時加工收後要及時乾燥,一般用火炕乾。火力不宜太大,炕時每天要上下翻動1次,經2-3天后,散發出濃香氣時,放入竹筐內抖撞,除淨泥沙和鬚根,即成商品。折乾率約為30-35%。

病蟲防治

病害

葉枯病
多在5-7月發生。發病時,葉部產生褐色、不規則的斑點,隨後蔓延至全葉,致使全株葉片枯死。
防治方法:發病初期噴65%代森鋅500倍液,或50%退菌特1000倍液,或1:1:100波爾多液防治。每10天1次,連續3-4次。
白粉病
川芎川芎
6月下旬開始至7月高溫高濕時發病嚴重,先從下部葉發病,葉片和莖稈上出現灰白色的白粉,後逐漸向上蔓延,後期病部出現黑色小點,嚴重時使莖葉變黃枯死。
防治方法:①收穫後清理田園,將殘株病葉集中燒毀;②發病初期,用25%粉銹寧1500倍液,或50%托布律1000倍液噴灑,每10天1次,連噴2-3次。
根莖腐爛病
在生長期和收穫時發生,發病根莖內部腐爛成黃褐色,呈水游狀,有特殊的臭味,成軟腐狀。生長期受害後,地上部分葉片逐漸變黃脫落。
防治方法:①發生後立即拔除病株,集中燒毀,以防蔓延;②注意排水,尤其是雨季,雨水過多,排水不良,發病嚴重;③在接收穫和選種時,剔除有病的"撫芎"和已腐爛的"苓子"。

蟲害

川芎莖節蛾
育苓階段用80%敵百蟲100-150倍水溶液噴霧,並注意著重防治第1代二齡前幼蟲,平原地區前用5:5:100的煙筋、楓楊葉和水,共泡數日後浸苓子12-24h。

化學成分

理論一:含川芎嗪(chuanxiongzine)即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黑麥草鹼或含川哚(perlolyrine)即1-(5-羥甲基-2-呋喃基)-9h-吡啶並[3,4-b]吲哚[1-(5hydroxymethyl-2-furyl)-9H-pyrido[3,4-b]indole],藁本內酯(ligustilide),川芎萘呋內酯(wallichilide),3-亞丁基苯酞(3-butylideniphthalide),3-亞丁基-7-羥基苯酞(3-butylidene-7-hydroxyphthalide),丁基苯酞(butylphthalide),(3S)-3-正丁基-4-羥基苯酞[(3S)-3-butyl-4-hydroxyphthalide]即(3S)-川芎酚((3S)-chunxiongol),3-正丁基-3,6,7-三羥基-4,5,6,7-四氫苯酞(3-n-bntyl-3,6,7-trihydroxy-4,5,6,7-tetrahydrophthalide),新川芎內酯(neocin-dilide),洋川芎內酯(senkyunolide),洋川芎內酯(senkyunolide)B、C、D、E、F、G、H[即順-6,7-二羥基藁本內酯(cis-6,7-dihydrox-yligustilide)]、Ⅰ[即反-6,7-羥基藁本內酯(trans-6,7-dihydrox-yligustilide)]、J[4]、K、L、M[6]、N[4]、O、P[8]、(E)-洋川芎內酯[(E)-senkyunolide]E[4],洋川芎醌(senkyunone),2-甲氧基-4-(3-甲氧基-1-丙烯基)苯酚(2-methoxy-4-(3-mnethoxy-1-propenyl )pheneol),2-戊醯基-苯甲酯[2-(1-oxopentyl)-benzoic acid methyl ester],5-羥甲基-6-內-3-甲氧基-4-羥苯基-8-氧雜雙環[3.2.1]辛-3-烯-2-酮[5-hydroxymethyl-6-endo-3-methoxy-4-hydroxyphenyl-8-oxa-bicyclo(3。2。1)-oct-3-one][5],4-羥基-3-甲氧基苯已烯(4-hydroxy-3-methoxy styrene),1-羥基-1-(3-甲氧基-4-羥苯基)已烷[1-hydroxy-1-(3-methoxy-4-hydroxyphenyl)ethane]\4-羥基苯甲酸(4-hydroxybenzoic acid)、香草酸(vanillic acid),咖啡酸(coffeic acid),原兒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阿魏酸(ferulic acid),大黃酚(chrysophanic acid),瑟丹酮酸(sedanonic acid),L-異亮氨醯-L-纈氨酸酐(L-isoleucyl-L-valine anhydride),L-纈氨醯-L-纈氨酸酐(L-valyl-L-valinc achydride),黑麥草鹼(perlolyrine),川芎酚,脲嘧啶(uracil),鹽酸三甲胺(trimethylamine-HCL),氯化膽鹼(chloine chloride),棕櫚酸(palmitic acid),香草醛(vanillin),1-醯-β-咔啉(1-acetyl-β-carbo-line),匙葉桉油烯醇(spathulen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亞油酸(linoleic acid),二亞油酸棕櫚酸甘油酯(dilinoyl palmitoyl glyceride)及蔗糖(sucrose)等。
理論二:根莖含揮髮油約1%。鑑定出油中成分有40種, 占揮髮油的93.64%,其中主成分為藁本內酯(ligustilide)占58%、3-丁酜內酯(3-butylphthalide)5.29%和香檜烯(sabinene)6.08%.根莖中所含的內酯化合物, 除上述提到的二種外,尚含丁烯酜內酯(butylidene phthalide)、川芎內酯(sankyunolide)、新蛇床內酯(neocnidilide)、4-羥基-3-丁酜內酯(4-hydroxy-3-butyl phthalide)、川芎酚(chuanxingol)、雙藁本內酯(2,2′-diligustilide), 以及3-丁基-3,6,⒎三羥基-4,5,6,7-四氫苯酞等。含氮化合物有四甲基吡嗪(tetramethylpyrazine,川芎嗪, chuanxiongzine)、perlolyrine、鹽酸三甲胺、鹽酸膽鹼、L-異亮氨醯-L-纈氨酸酐(L-isobutyl-L-valine anhydride)、L-纈氨醯-L-纈氨酸酐、1-乙醯基-β-卡啉、尿嘧啶、腺嘌嶺和腺苷.酸性或酚性化合物有4-羥基-3-甲氧基苯乙烯、1-羥基-1-(3-甲氧基4-羥基苯)-乙烷、4-羥基苯甲酸、咖啡酸、香莢蘭酸、阿魏酸(ferulic acid)、瑟丹酸(sadanic acid)、大黃酸(chrysophic acid)、棕櫚酸、香莢蘭醛和亞油酸.此外,川芎根莖尚含中性油, 其成分為十五、十六、十七、十八烷酸乙酯,異十七、異十八烷酸乙酯和異十七烷酸甲酯.另含5,5′-聯呋哺甲醯醚(bis-5,5′-formylfurfuryl ether)、匙葉桉油烯醇(spathulenol)、β谷甾醇、蔗糖和一種脂肪酸甘油酯。

鑑別

性狀鑑別

根莖為不規則結節狀拳形團塊,直徑1.5-7cm。表面黃褐色至黃棕色,粗糙皺縮,有多數平行隆起的輪節;頂端有類圓形凹窩狀莖痕,下側及輪節上有多數細小的瘤狀根痕。質堅實,不易折斷,斷面黃白色或灰黃,具波狀環紋形成層,全體散有黃棕色油點。香氣濃郁而特殘,味苦,辛,微回甜,有麻舌感。以個大飽滿、質堅實、斷面色黃白、油性大、香氣濃者為佳。

顯微鑑別

根莖橫切面:木栓層為10餘列木栓細胞。皮層狹窄。韌皮部寬廣,散有根主跡維管束形成層環波狀或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不規則多角形。木質部導管多角形或類圓形,大多單列或排成“V”開,偶有木纖維束。髓部較大。薄壁組織散有多數油室,類圓形、橢圓形或不規則形,淡橫棕色,近形成層的油室小。薄壁細胞富含澱粉粒,有的含草酸鈣結晶。
川芎川芎
粉末特徵:淡黃棕色或灰棕色。
① 澱粉粒單粒橢圓形、長圓形、類圓形、卵圓形或腎形,直徑5-16μm。長約21μm,臍點點狀、長縫狀或人字狀;復粒由2-4粒組成。
② 草酸鈣結晶呈類圓形團塊或圓簇狀,直徑10-25μm。
③ 木栓細胞深黃棕色,常多層重疊,表面觀呈多角形,壁薄。
④ 油室多破碎,分泌細胞含有較多的油滴。
⑤ 導管多為螺紋導管,有的螺紋導管增厚壁相互聯結,億網狀螺紋導管。亦有網紋、梯紋及具緣孔導管,直徑14-50μm。

理化鑑別

1.取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毫升,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1毫升,揮乾後,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氫氧化鉀甲醇飽和溶液2滴,顯紅紫色。(檢查不飽和內酯類)
2.取粉末0.5克,加已醚適量,冷浸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毫升,加7%鹽酸羥胺甲醇液2-3滴、20%的氫氧化鉀已醇液3滴,在水浴上微熱,冷卻後,加稀鹽酸調節Ph至3-4,再加1%三氯化鐵已醇液1-2滴,於醚層界面處呈紫紅色,(檢查香豆精和內酯類)
3.取粉末0.5克,加水10毫升,冷浸過夜,濾過。加1%鹽酸至酸性,分取濾液1毫升3份,分別加碘化鉍鉀、碘化鉀和矽酸至酸試劑,分別產生橘紅色、白色或白色滑淀。
4.取橫切片置紫外光燈下觀察,顯亮淡紫色螢光,外皮顯暗棕色螢光。
5.薄層色譜 取粉末2克,加已醚6毫升,冷浸4h,濾過。將濾液濃縮至乾,殘渣用氯仿1毫升溶解,作供試液。另取川川芎嗪作對照品。分別點樣於同一氧化鋁CAC薄層板上,以石油醚-氯仿(1:)展開,用磺化鉍鉀試劑顯色,供試液色譜在與對照品色譜的相應位置顯相同的橘黃色色斑。
6.取該品粉末1克,加石油醚(30~60℃)5毫升,放置10小時,時時振搖,靜置,取上清液1毫升,揮乾後,殘渣加甲醇1毫升使溶解,再加2%3,5-二硝基苯甲酸的甲醇溶液2~3滴與甲醇飽和的氫氧化鉀溶液2滴,顯紅紫色。
7.取該品粉末1克,加乙醚20毫升,加熱回流1小時,濾過,濾液揮乾,殘渣加醋酸乙酯2毫升使溶解,作為供試品溶液。另取川芎對照藥材1克,同法製成對照藥材溶液。照薄層色譜法(附錄Ⅵ B)試驗,吸取上述兩種溶液各1~2微升 ,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薄層板上,以正己烷-醋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取出,晾乾,置紫外光燈(365nm)下檢視。供試品色譜中,在與對照藥材色譜相應的位置上,顯相同顏色的螢光斑點。

主要價值

藥用價值

藥(毒)理學
毒性:川芎嗪靜脈注射對小鼠的LD50為239mg/kg。川芎水溶性粗製劑給於小鼠ip和im的LD50分別為65.86與66.42g/kg。川芎嗪小鼠iv的LD50為239mg/kg。小鼠每日po川芎嗪5或10mg/kg,連續4周,動物體重、血象、肝、腎功能和病理組織學檢查均未見明顯異常。
藥理作用
1.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 川芎有明顯的鎮靜作用。川芎揮髮油少量時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呼吸中樞、血管運動中樞及脊髓反射中樞具有興奮作用。川芎煎劑分別給大、小鼠ig均能抑制其自發活動,使戊巴比妥鈉引起的小鼠睡眠時間延長,並能對抗咖啡因(20mg/kg)的興奮作用。但不能對抗戊四氮所致的大鼠驚厥。用川芎煎劑25-50g/kg灌胃,能抑制大的自發活動,對小鼠的鎮靜較大鼠更明顯;它還能延長戊巴比妥的睡眠時間,但不能拮抗咖啡因的興奮,也不能防止五甲烯四氮唑、古柯鹼的驚厥或致死作用。日本產川芎的揮髮油部分對動物大腦的活動具有抑制作用,而對延腦的血管運動中樞、呼吸中樞及脊髓反射具有興奮作用,劑量加大,則皆轉為抑制。
2.對心血管系統的作用 2.1對心臟的作用 川芎煎劑對離體蟾蜍和蛙心臟,在濃度在1O-5-10-4時使收縮振幅增大、心率稍慢。
3.對平滑肌的作用 川芎浸膏的10%水溶液對妊娠家兔離體子宮,微量時能刺激受孕子宮,使其張力增高,收縮增強,終成攣縮;大量則反使子宮麻痹而收縮停止。川芎生物鹼,阿魏酸及川芎內酯都有解痙作用,而藁本內酯則是解痙的主要成分。川芎哚ig300mg/kg小鼠,有明顯鎮痛作用,與對照比較P<0.001。
4.抗菌作用等體外試驗 川芎對大腸痢疾(宋內氏)、變形、綠膿、傷寒、副傷寒桿菌霍亂弧菌等有抑制作用。川芎水浸劑(1:3)在試管內對某些致病性皮膚真菌也有抑制作用
5.抗放射作用 川芎煎劑對動物放射病實驗治療有一定的療效。川芎水溶性粗製劑對大鼠小鼠及犬的放射線照射與氮芥損傷均有保護作用。川芎對大鼠的抗射效果比小鼠好,ip比im給藥效果好,im給藥較ig效果好。
6.其它作用 川芎嗪能增加麻醉兔的腎血流量,並能利尿。川芎嗪能抑制DNA合成,提示能抑制蛋白質和抗體生成。川芎有某些抗維生素E缺乏症的作用,它能保護雛雞避免因維生素E缺乏而引起營養性腦病。阿魏酸鈉可減少H2O2及O2引起的脂質過氧化反應,有抗OH及丙二醛(MDA)溶血的作用。阿魏酸鈉可明顯降低補體溶血,抑制補體3b(C36)與紅細胞膜的結合。川芎嗪對以平陽黴素氣管內給藥製備的小鼠肺纖維化發生有抑制作用。
性味
辛,溫。
①《本經》:味辛,溫。
②《吳普本草》:黃帝、岐伯、雷公:辛,無毒,香。扁鵲:酸,無毒。李氏:生溫,熟寒。
③《唐本草》:味苦辛。
④《本草正》:味辛微甘,氣溫。
歸經
入肝、膽經。
①《湯液本草》:入手足厥陰經、少陽經。
②《藥品化義》:入肝、脾、三焦三經。
功能主治
行氣開郁,祛除風燥濕,活血止痛。治風冷頭痛旋暈,脅痛腹疼,寒痹筋攣,經閉,難產,產後瘀阻塊痛,癰疽瘡瘍。用於月經不調,經閉痛經,瘕腹痛,胸脅刺痛,跌扑腫痛,頭痛,風濕痹痛。
川芎川芎
①《本經》:主中風入腦頭痛,寒痹,筋攣緩急,金創,婦人血閉無子。
②《別錄》:除腦中冷動,面上游風去來,目淚出,多涕唾,忽忽如醉,諸寒冷氣,心腹堅痛,中惡,卒急腫痛,脅風痛,溫中內寒。
③陶弘景:齒根出血者,含之多瘥。
④《藥性論》:治腰腳軟弱,半身不遂,主胞衣不出,治腹內冷痛。
⑤《日華子本草》:治一切風,一切氣,一切勞損,一切血,補五勞,壯筋骨,調眾脈,破癥結宿血,養新血,長肉,鼻洪,吐血及溺血,痔瘺,腦癰發背,瘰癧癭贅,瘡疥,及排膿消瘀血。
⑥《醫學啟源》:補血,治血虛頭痛。
⑦王好古:搜肝氣,補肝血,潤肝燥,補風虛。
⑧《綱目》:燥濕,止瀉痢,行氣開郁。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2錢;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撒或調敷。
注意
陰虛火旺,上盛下虛及氣弱之人忌服。
①《本草經集注》:白芷為之使。惡黃連。
②《品匯精要》:久服則走散真氣。
③《本草蒙筌》:惡黃芪、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藜蘆。
④《本草經疏》:凡病人上盛下虛,虛火炎上,嘔吐咳嗽,自汗、易汗、盜汗,咽乾口燥,發熱作渴煩躁,法並忌之。
⑤《本草從新》:氣升痰喘不宜用。
⑥《得配本草》:火劇中滿,脾虛食少,火郁頭痛皆禁用。
附方
①治諸風上攻,頭目昏重,偏正頭痛,鼻塞聲重,傷風壯熱,肢體煩疼,肌肉蠕動,膈熱痰盛,婦人血風攻疰,太陽穴疼,及感風氣:薄荷葉(不見火)八兩,川芎、荊芥(去梗)各四兩,香附孑(炒)八兩(別本作細辛去蘆一兩),防風(去蘆)一兩半,白芷、羌活、甘草(爁)各二兩;上藥為細末,每服一錢,食後茶清調下,常服頭目清。(《局方》川芎茶調散)
②治偏頭疼:京芎細銼,酒浸服之。(《斗門方》)
③治首風旋暈,眩急,外合陽氣,風寒相搏,胃膈痰飲,偏正頭疼,身拘倦:川芎一斤,天麻四兩。上為末,煉蜜為丸,每兩作十丸。每服一丸,細嚼,茶酒下,食後。(《宣明論方》川芎丸)
④治風熱頭痛:川芎一錢,茶葉二錢。水一鐘,煎五分,食前熱服。(《簡便單方》)
⑤治妊娠腹中痛(胞阻):芎勞二兩,阿膠二兩,甘草二兩,艾葉三兩,當歸三兩,芍藥四兩,乾地黃六兩。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合煮,取三升,去渣,納膠令消盡,溫服一升,日三服,不瘥,更作。(《金匱要略》膠艾湯)
⑥治婦人妊孕五七月,因事築磕著胎,或子死腹中,惡露下,疼痛不止,口噤欲,用此藥探之,若不損則痛止,子母俱安,若胎損立便逐下:當歸六兩(洗,去,切,焙乾,秤)、川芎四兩(洗)。上粗末,每服二錢,水一小盞,煎令泣泣乾,酒一大盞,止一沸,去渣,溫服,口噤灌之,如人行五、七里再進,不過三服便生。(《本事方》佛手歌)
⑦治產後血暈:當歸一兩,川芎五錢,荊芥穗(炒黑)二錢。水煎服。(《奇方類編》)
⑧治產後心腹痛:川芎(洗,銼)、桂心(不見火,銼)、木香(銼,懷乾)、當歸(去蘆須,洗,銼,焙)、桃仁(去皮、尖並雙仁,炒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熱酒調下,如不欲飲酒,即用水一盞,藥末二錢,煎至七分,帶熱服。(《衛生家寶方》川芎散)
⑨治新產塊痛:當歸八錢,川芎三錢,桃仁十四粒(去皮,尖,研),黑姜五分,炙草五分.用黃酒、童便各半煎服。(《傅青主男女科》生化湯)
⑩治小兒腦熱,好閉目,太陽痛或目赤腫:川芎、薄荷、朴硝各二錢,為末,以少許吹鼻中。(《全幼心鑒》)
臨床套用
治療心絞痛:取川芎、紅花各等分,製成片劑(每12片含川芎、紅花生藥各5錢),每次4片,日服3次。4~6周為一療程。治療84例(其中10例全程加葛根黃酮片,每日3次,每次20毫克;2例於用藥2周開始加服乳沒片),結果顯效9例,改善57例,基本無效17例,加重1例。據觀察,病情的輕重與療效無明顯關係;加服葛根黃酮及乳沒片者,療效未見提高;服藥後對血脂質影響不大。60例躍服用硝酸甘油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停用者20例,減量者15例,部分病例的心電圖顯示好轉。
醫藥
藥典》。【苗藥】根莖治頭痛,胸脅痛,經閉腹痛,風濕痛,跌打損傷《湘藍考》。【傈僳藥】迪恆馬:根莖治月經痛,月經不調,閉經腹痛,胸肋脹痛,風寒濕痹,冠心病,心絞痛,頭暈,頭癇,痙攣,半身不遂《怒江藥》。【彝藥】莫火列爾,川草:根莖主腹痛,腹脹,小兒腹痂,風濕疼痛《彝植藥續》。【蒙藥】拉米一薩瓦、尼都日乾一溫都蘇:根狀莖用於頭痛,胸肋痛,經閉腹痛,風濕痛,跌扑損傷,冠心病心絞痛,感冒風寒,外用塞鼻治瘧疾《蒙藥》。【景頗藥】gvung gvangz—vai:治月經不調,經閉腹痛,心絞痛,風濕痹痛《德名錄》。【阿昌藥】川芎:功用同景頗族《德名錄》。【德昂藥】刀格繞所:功用同景頗族《德名錄》。【侗藥】血用:根莖治月經不調,無名腫毒[10]。

食療價值

食療作用
川芎味辛,性溫,歸肝、膽、心經,氣香升散
具有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的功效
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難產,胞衣不下,產後惡露腹痛,腫塊,心胸脅疼痛,跌打損傷腫痛,頭痛眩暈目暗,風寒濕痹 ,肢體麻木,癰疽瘡瘍。
食物相剋
川芎惡山茱、狼毒,畏硝石滑石、黃連,反黎蘆。
做法指導
1. 血瘀所致月經不調、痛經、經閉、難產、產後惡露腹痛,以及腫塊等症,可與熟地(或生地)、白芍(赤芍)、當歸組成基本方,然後根據病情進行加味。
2. 凡偏正頭風頭痛,屬風寒昨,可荊芥、防風、細辛、白芷等配伍。
宜忌人群
在飲食及人群方面,風寒頭痛、風熱頭痛、偏頭痛、血管神經性頭痛等病症患者適宜食用。但是,高血壓性頭痛、腦腫瘤頭痛、肝火頭痛等患者以及陰虛火旺者不宜食用。

植物文化

歷史傳說
唐朝初年,藥王孫思邈帶著徒弟雲遊到了四川的青城山,披荊斬棘採集藥材。一天,師徒二人累了,便在混無頂的青松林內歇腳。忽見林中山洞邊一隻大雌鶴,正帶著幾隻小鶴嬉戲。藥王正看得出神,猛然聽見幾隻小鶴驚叫,只見那隻大雌鶴頭頸低垂,雙腳顫抖,不斷地哀鳴。藥王當即明白,這隻雌鶴患了急病。
第二天清晨,天剛亮,藥王師徒又到青松林。在離鶴巢不遠的地方,巢內病鶴的呻吟聲清晰可辨。又隔了一天,藥王師徒再次到青松林,但白鶴巢里已聽不到病鶴的呻吟了。抬頭仰望,幾隻白鶴在空中翱翔,嘴裡掉下一朵小白花,還有幾片葉子,很像紅蘿蔔的葉子。藥王讓徒弟撿起來保存好。
幾天過去了,雌鶴的身子竟已完全康復,率領小鶴們嬉戲如常了。藥王觀察到,白鶴愛去混無頂峭壁的古洞,那兒長著一片綠茵,花、葉都與往日白鶴嘴裡掉下來的一樣。藥王本能地聯想到,雌鶴的病癒與這種藥有關。經過實驗,他發現這種植物有活血通經、祛風止痛的作用,便讓徒弟攜此藥下山,用它去為病人對症治病,果然靈驗。藥王興奮地隨口吟道:“青城天下幽,川西第一洞。仙鶴過往處,良藥降蒼穹。這藥就叫川芎吧!”“川芎”由此而得名。

物種保護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川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9月4日起對川芎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川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四川省都江堰市人民政府《關於“川芎”申報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有關說明的函》(都府函[2005]139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四川省都江堰市現轄行政區域。
地理標誌使用
川芎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川省都江堰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