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上帝(五方天帝(古代中國神話人物))

五方上帝(古代中國神話人物)

五方天帝(古代中國神話人物)一般指本詞條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五方上帝,即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又稱為五帝、五方帝、五方天帝、五方天神等。

五帝原指五方上帝,如唐賈公彥疏《周禮·天官》“祀五帝”,為東方青帝靈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黃帝含樞紐、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黑帝汁先紀。他們的命名之義和他們分處的方位或季節是密切相關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五方上帝
  • 其他名稱:五方五老,五方天帝,五帝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 所屬:華夏族
  • 居所:五嶽
  • 司掌:五行、五方
  • 象徵:東、南、西、北、中
  • 所屬族群:上古神族
簡介,儒教,道教,祭祀,習俗,時間,方式,

簡介

早在周朝時,依據《周禮》,人們就以六輅祭祀昊天上帝和東、南、西、北、中五方上帝。六輅祭祀:一曰蒼輅,以祀昊天上帝;二曰青輅,以祀東方上帝;三曰朱輅,以祀南方上帝及朝日;四曰黃輅,以祭地祇、中央上帝;五曰白輅,以祀西方上帝及夕月;六曰玄輅,以祀北方上帝及感帝、神州。其中,昊天上帝為自然上帝,即蒼天;五方上帝,即東方青帝太昊(伏羲氏),南方炎帝(神農氏),中央黃帝(軒轅氏),西方白帝(少昊),北方黑帝(顓頊,也稱玄帝),為人格化的五位上帝。
道教五方上帝尊像道教五方上帝尊像
五帝先天五帝後天五帝之分。先天五帝為統治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之天神、天上之帝,即東方天帝、南方天帝、西方天帝、北方天帝、中央天帝。後天五帝即天下之帝,五方天帝及屬神分別指東方天帝,屬神句芒;南方天帝,屬神祝融;西方天帝,屬神蓐收;北方天帝,屬神禺強(據說字“玄冥”);中央天帝,屬神后土。先天五帝在儒教和道教信仰中有不同的稱呼。
依中華傳統,祭祀五方上帝是極為重要的宗教祭祀。如隋朝分三種規則等級的祭祀,《隋書·禮儀》載:“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廟等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及諸星、諸山川等為小祀”,五方上帝緊隨昊天上帝並列為大祀。以鄭玄為代表的神學體系認為上帝為之別名,總共有六天六上帝。六天上帝即昊天上帝與五方上帝。昊天上帝(天皇大帝)為全天之帝;五方天帝各為一方天帝,分別為中央土德黃帝含樞紐、東方木德青帝靈威仰、南方火德赤帝赤熛弩、西方金德白帝白招拒、北方水德玄帝葉光紀。
王肅為代表的宗教系統認為五行人帝可稱為上帝,但不可稱為天;昊天上帝則可稱為天,祭祀昊天上帝即代表祭天。六上帝中,自然帝昊天上帝可稱天,人帝即五行上帝不可稱天。《隋書·禮儀》:“五時迎氣,皆是祭五行之人帝太皞之屬,非祭天也。天稱皇天,亦稱上帝,亦直稱帝。五行人帝亦得稱上帝,但不得稱天。”《史記·封禪書》:“天神貴者太一,太一佐曰五帝。”《五經通義》:“天皇大帝亦曰太一。”鄭玄云:“昊天上帝謂天皇大帝”。即五方上帝為昊天上帝佐。
五方上帝分別配五行五色,金木水火土、白青玄赤黃,白帝少昊金德、青帝太昊木德、玄帝顓頊水德、赤帝火德、黃帝土德。五方上帝又稱五行帝,又皆為人帝,故又稱五行人帝。

儒教

儒教傳統上是中國的主體宗教,周以後的儒教繼承了周以前的華夏信仰傳統。儒教中的五方上帝:
中央上帝黃帝
東方上帝青帝
南方上帝赤帝
西方上帝白帝
北方上帝黑帝(世稱玄帝)

道教

道教以五老天君對應儒教的五大天帝。五老天君:
東方安寶華林青靈始老九炁天君
南方梵寶昌陽丹靈真老三炁天君
西方七寶金門皓靈皇老七炁天君
北方洞陰朔單郁絕五靈玄老五炁天君
中央玉寶元靈元老一炁天君

祭祀

習俗

依中華傳統,祭祀五方上帝是極為重要的宗教祭祀。如隋朝分三種規則等級的祭祀,《隋書·禮儀》載:「昊天上帝、五方上帝、日月、皇地祇、神州、社稷宗廟等為大祀,星辰、五祀四望等為中祀,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及諸星、諸山川等為小祀」,五方上帝的緊隨昊天上帝並列為大祀」。
在中華宗教信仰中,五帝是朝廷官方祭祀禮儀的專用辭彙,是最高祭祀等級的儀式之一,僅次於“單獨郊祭上帝(共五個,又稱:五方上帝、五天神)”,五帝屬於大祀,祭祀內容包括作為主祭的五方上帝,以及各自配帝、各自從祀官、各自從祀星、三辰、四方七宿等一起組合祭祀的儀式,一年一次,五帝祭祀內容,合計如下:
1、上帝:東郊青帝 配帝:伏羲 從祀官:勾芒 從祀星:歲星 另有從祀:三辰、東方七宿
2、上帝:南郊赤帝 配帝:神農 從祀官:祝融 從祀星:熒惑 另有從祀:三辰、南方七宿
3、上帝:中郊黃帝 配帝:軒轅 從祀官:后土 從祀星:鎮星  無從祀
4、上帝:西郊白帝 配帝:少昊 從祀官:蓐收 從祀星:太白 另有從祀:三辰、西方七宿
5、上帝:北郊黑帝 配帝:顓頊 從祀官:禺強 從祀星:辰星 另有從祀:三辰、北方七宿

時間

一年一次,於孟夏之月,必須見龍星,即可開始祭祀。

方式

雩五方上帝於雩壇,五帝配於上,五官從祀於下。
“帝,犧牲用十太牢”,即:每帝一牛,共十頭牛。籩豆之後的,與郊祭數量一樣。有無少牢(羊)一般各朝各代會有區別,但是,此為最高等級祭祀,所以,自古以來,犧牲均為“牛”,唐朝左右,在祭祀中,取消了特牛。只有最後一個王朝清朝特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