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皞

太皞

太皞,一作大皞,又作太昊,號伏羲氏,是古代官方祭祀的五方天帝中的東方天帝。

《左傳·僖公二十一年》:“宿須句顓臾風姓也,實司大皞與有濟之祀。”

《左傳·昭公十七年》:“大皞氏以龍紀,故為龍師而龍名。”

《左傳·昭公十七年》:“若火作,其四國當之,在宋、衛、陳、鄭乎?宋,大辰之虛也;陳,大皞之虛也;鄭,祝融之虛也,皆火房也。”

《山海經·海內經》:“有木,青葉紫莖,玄華黃實,百仞無枝,上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皞爰過,黃帝所為。”

《山海經·海內經》:“西南有巴國。大皞生鹹鳥,鹹鳥生乘厘,乘厘生後照,後照是始為巴人。”

荀子·正論》:“者,天下之善教化者也,不能使嵬瑣化。何世而無嵬?何時而無瑣?自太皞、燧人莫不有也。”

《呂氏春秋·孟春紀》:“孟春之月,日在營室,昏參中,旦尾中。其日甲乙,其帝太皞。”

淮南子·天文訓》:“東方之極,自碣石山過朝鮮,貫大人之國,東至日出之,木之地,青土樹木之野,太皞、句芒之所司者,萬二千里。”

太昊伏羲氏,為風姓,在中國傳說中是古代華夏部落的首領,居於陳地(即現在河南淮陽縣),是炎帝神農氏黃帝軒轅氏的共同祖先。太皞是以為圖騰的氏族首領,號稱龍師而以龍命名官職,神話中,他長得人頭蛇身,或者人頭龍身。居住在陳地,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的祖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太皞
  • 別稱:太昊、太皓、大皞
  • 居住地:河南省淮陽縣
  • 時代:中國傳說
起源,出處,

起源

中國民間傳說華胥雷澤(古地名)看到一個巨人的腳印,便踩了上去,因此而受孕,於成紀(古地名)生太皞。太皞觀察天地萬物的變化,作出了八卦。又發明文字,定婚嫁禮法,傳授百姓畜牧之法,製作十五弦之。後按取法五行,聖王死後以五行相配,所以太皞配木,炎帝配火,黃帝配土,少皞配金,顓頊配水,按位在東方,象日之明,故稱太皞。皞,明也。變混沌之質,文宓其教,故曰宓犧(宓,音伏),亦謂伏羲。在位一百一十年。
春秋時期,有任、宿、須、句、顓臾等姓,都來源於風姓。

出處

另據《呂氏春秋通詮》考證,太皞即是伏羲氏秦漢陰陽家用五帝配四時五方,認為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號,死後,祀於東方,所以為木德之帝,為司春之神。
《儒部·法言義疏》
五帝謂五方神也。東方為太皞,南方為炎帝,西方為少皞,北方為顓頊,中央為黃帝”,謂漢人已有以太皞等為五方帝之名者,足與金說互證。胡部郎玉縉云:“晉語虢公夢蓐收之狀白毛虎爪,此蓐收神之形,必非該之貌。則知太皞、句芒等本古者五行天帝、天神之號,非伏戲與重等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