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5年

公元555年,乙亥年(豬年);天成元年,紹泰元年;北齊天保六年;新羅開國五年。高昌國麴寶茂建昌元年;後梁宣帝蕭大定元年;梁建安公蕭淵明天成元年;梁敬帝蕭方智紹泰元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555年
  • 中國紀年乙亥年(豬年
  • 朝代:南朝
  • 大事:南朝梁元帝逝世
紀年,歷史紀事,出生,逝世,《資治通鑑》記載,

紀年

乙亥豬年);南朝梁承聖四年天成元年紹泰元年;高昌建昌元年;北齊天保六年;西梁大定元年;新羅開國五年

歷史紀事

公元555年,東哥特王國在侵略者的鐵蹄之下滅亡。
公元555年1月10日(梁元帝承聖三年十一月甲寅),在梁朝的首都江陵城(今湖北荊沙市江陵區)內發生了一場中國文化史上空前的浩劫,被西魏大軍圍困在內城的梁元帝令舍人高善寶將宮中收藏的十四萬捲圖書全部焚毀。
公元555年,正月,梁王詧在江陵稱帝,改元大定,為西魏附庸,是為後梁。北齊立梁貞陽侯淵明為帝,送之南還。
公元555年,正月,齊立寒山被俘的貞陽侯蕭淵明為帝,遣兵衛送。
公元555年,一月,陳霸先與王僧辯共迎元帝第九子蕭方智自尋陽入建康,即位稱帝,時年十三。北齊遣人與王僧辯接洽,以蕭方智年幼,梁值多事之秋,應推立長君。蕭淵明長子蕭方智,且是梁武帝親侄,若梁擁立淵明為帝,北齊便不再進攻江南。
公元555年,二月,梁晉安王方智在建康稱梁王,年十三歲。
公元555年,五月,王僧辯迎貞陽侯入建康,即位,改元天成,立蕭方智為太子,稱藩於齊。
公元555年,五月,北齊軍司尉瑾、儀同三司蕭軌出兵南攻皖城(今安徽潛山),梁晉州刺史蕭惠以州降齊。又克東關,斬御兵守將裴之橫,俘數千人,王僧辯大驚,被迫同意迎納淵明。北齊以兵卒千人衛送淵明自採石過江,入建康即帝位,改元天成,以晉安王蕭方智為皇太子,稱藩於齊。
公元555年,九月,陳霸先襲殺王僧辯,廢貞陽侯,僧辯字君才,太原祁人。
公元555年,十月,陳霸先立蕭方智為帝,改元紹泰,是為敬帝。以陳霸先為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吳興太守杜龕、吳郡太守王僧智、義興太守韋載,據郡抗命。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降齊,襲建康,據石頭城。陳霸先平定義興、吳郡。
公元555年,十一月,齊兵渡江助徐嗣徽。十二月,陳霸先破齊兵,齊將求和,霸先許之。徐嗣徽與齊兵北去。西魏宇文泰聽庾季才言,免梁俘為奴婢者數千口。
公元555年,齊築長城,東起幽州北夏口(在今居庸關北),西至恆州(今山西大同)九百餘里。齊強迫道士削髮為僧。突厥木桿可汗擊滅柔然,西破吠噠,東逐契丹,北並契骨(結骨、堅昆、黠戛斯),威服塞外諸部。

出生

1.海迪徹
海迪徹(Khadijiah,555年-619年),又譯赫蒂徹,穆罕默德的第一位妻子,出生於古來部落阿布杜·烏札家族。其前夫為富商。在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後,赫蒂徹成為第一位信仰者,被稱為“信士之母”。
2.宇文愷
宇文愷,(555年-612年),姓宇文,字安樂,鮮卑人。生於西魏恭帝二年(梁敬帝紹泰元年,555年),為武將世家,父親宇文貴以弓馬顯名。三歲賜爵雙泉伯,七歲晉封為安平郡公。文愷擅建築。隋代著名工程,多有參預。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詔營建新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以愷為營新都副監,高熲大監,開皇二年六月破土興建,隔年三月初步竣工,其規模計畫皆出自宇文愷。開皇四年(584年),主持開鑿廣通渠,把渭水導入黃河。大業元年(605年)主持規劃建造東都洛陽城,城分宮成、皇城和外廓城。文愷亦能造“大帳”,可以坐數千人。卒於大業八年。著有《東都圖記》二十卷、《釋疑》一卷、《明堂圖議》二卷。
3.薛世雄
薛世雄(555年-617年),字世英,河東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人,隋代著名軍事將領。幼年時,喜歡玩騎馬打仗的遊戲,畫地為城,互為攻守。大業四年(608年)冬季,授右翊衛將軍薛世雄為王門道行軍大將,命他在西域伊吾國內修建伊吾城。行軍破敵之處,秋毫無犯,深得煬帝喜愛。隋煬帝誇獎他:“世雄廉正節概,有古人之風。”大業十三年(617年),涿郡留守薛世雄統率燕地精兵三萬南下攻瓦崗軍,兵至河間(今屬河北)。兩軍在樂壽的七里井(今河北河間南)交戰,竇建德軍在樂壽周圍各縣分散收麥,聞世雄前來,指揮部隊從各城中撤出,向南轉移,然後乘其不備,選精兵數千人為伏兵,親率敢死之士280人夜襲成功,薛軍大亂,自相踐踏,史稱“河間之戰”。薛世雄帶數十騎逃回涿郡,慚恙發病,不久病逝。
傅奕(555年-639年),相州(今河南安陽)人,官太史令,力反佛教墓志銘之始祖。
宇文愷(555年-612年),姓宇文,字安樂鮮卑人。
宇文愷生於西魏恭帝二年(梁敬帝紹泰元年,555年),為武將世家,父親宇文貴以弓馬顯名。三歲賜爵雙泉伯,七歲晉封為安平郡公。文愷擅建築。隋代著名工程,多有參預。開皇二年(582年),隋文帝下詔營建新都大興城(今陝西西安),以愷為營新都副監,高熲為大監,開皇二年六月動土興建,隔年三月初步竣工,其規模計畫皆出自宇文愷。開皇四年(584年),主持開鑿廣通渠,把渭水導入黃河。大業元年(605年)主持規劃建造東都洛陽城,城分宮成、皇城和外廓城。
煬帝北巡,愷總結人民經驗,能造“大帳”,其下可坐數千人;又造觀風行殿,能容侍衛百人,下裝輪軸可推移。
卒於大業八年。著有《東都圖記》二十卷、《釋疑》一卷、《明堂圖議》二卷。

逝世

1.維吉里
維吉里(拉丁語:Vigilius;?-555年6月7日),原名不詳,於537年3月29日至555年6月7日為羅馬教宗。
2.王僧辯
王僧辯(?-555年),南朝梁將領。字君才,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右衛將軍王神念之子,先祖為東晉書法家王羲之。王僧辯一直跟隨著湘東王蕭繹(508年—554年),任竟陵太守。梁大寶元年(550年),發生侯景之亂,侯景發兵攻至台城,包圍梁武帝,後梁武帝餓死台城。陳霸先(503年—559年)在始興(今廣東韶關西南)起兵,受湘東王蕭繹節制。大寶二年(551年),蕭繹命王僧辯與陳霸先會合,東下進攻盤據建康(江蘇南京)已四年之久的侯景,侯景戰敗而逃,被部下所殺。不久,蕭繹就在江陵自立為帝,是為梁元帝。西元554年,西魏趁機發兵江陵,蕭繹被殺,陳霸先、王僧辯立蕭繹第九子蕭方智,稱梁王於建康。天成元年(555年)王僧辯單獨於北齊媾和,扶植梁武帝侄兒貞陽侯蕭淵明為帝,引發陳霸先不滿。是年9月,後陳霸先乘機起兵,殺王僧辯,仍立蕭方智為帝。以後,陳霸先稱帝,是為陳武帝。
3.郁久閭鄧叔子
郁久閭鄧叔子(?-555年)即鄧叔子可汗,為亞洲蒙古一帶古國柔然的最後君主,郁久閭鄧叔子是郁久閭阿那瑰之叔父,於553年3月立汗,555年,防線被突厥破,率3000兵士奔西魏,後被殺。557年,突厥宣布正式併吞柔然地區。
高岳(512年-555年),字洪略南北朝北齊文宣帝高洋之堂叔,贈太尉、謚孝宣公高翻之子。屢次出征,功勳卓越,封清河王。與孫騰高隆之司馬子如,號四貴。
北齊平秦王高歸彥幼年失去父母,寄養高岳家,高岳待他甚薄,高歸彥懷恨在心。555年,高歸彥向高洋進讒,說高岳在城南的房子有如皇宮,引起高洋嫉恨。高岳好酒色,曾召鄴下歌伎薛氏姊妹陪酒取樂。後來薛妹入宮為高洋寵妃。高歸彥則去挑撥說高岳曾經和薛嬪發生過肉體關係。恰好這時薛嬪的姐姐又來為父親要求司徒一職,高洋怒說:“司徒大官,怎可求得?”薛姐恃妹之寵,又冒犯了高洋。高洋一怒之下把薛嬪的姐姐鋸死。責高岳“姦淫民女”,高岳辯白說:“臣本欲納此女,嫌她輕薄,故並未納之。”高洋大怒,以為是譏笑自己,以毒酒賜死高岳。高岳不服,高歸彥勸他喝掉鴆酒還可以保住全家,高岳只得受死。
薛嬪當時正在懷孕分娩之後,高洋把她也殺了,置其首級於東山(鄴城東)宴會中,座中人無不驚駭。隨後又將薛妹骨骸製成人骨琵琶,高洋流淚哭說:“佳人難再得!”
562年,武成帝高湛以謀逆將高歸彥處死,將其家屬共百餘人賞賜給高岳家當奴僕,又追贈高岳為太師
高岳有子高勱,襲爵清河王,改封樂安王、北朔州行台侍中、尚書右僕射,隋朝年間歷任揚、楚、光、洮四州刺史,開皇年間卒。高勱之子高士廉後為唐太宗貞觀年間名臣,高士廉之妹嫁隋右驍衛將軍長孫晟,生長孫無忌長孫皇后
元育(?-555年),字僧會北魏獻文帝之孫,高陽王元雍第十子。
532年,封頓丘縣開國伯。534年,跟從北魏孝武帝入關中,進淮安王。535年,西魏建國,被任命為使持節大將軍、大都督,十二大將軍之一。
梁元帝蕭繹(508年9月16日-555年1月27日),世誠梁武帝蕭衍的第七子。
蕭繹於514年封湘東王,早年因病而一眼失明。547年出荊州,任荊州刺史、使持節、都督荊雍湘司郢寧梁南北秦九州諸軍事、鎮西將軍。侯景之亂時,梁武帝遣人至荊州宣讀密詔,授蕭繹為侍中、假黃鉞、大都督中外諸軍事、司徒承制,其餘職務如故。549年梁武帝餓死台城後,蕭繹首先發兵攻滅自己的侄兒河東王蕭譽與哥哥邵陵王蕭綸,並擊退襄陽都督蕭察蕭譽之兄弟)的來犯;之後再命王僧辯率軍東下消滅侯景。552年侯景死後,蕭繹即帝位於江陵。當時,群臣中有人建議返回舊都建康,但蕭繹沒有同意。
蕭繹即帝位之後,其弟武陵王蕭紀稱帝於益州;於是蕭繹便派兵前往四川消滅蕭紀,同時也請求西魏出兵。此舉給了西魏可趁之機,益州因此淪落敵手。554年,蕭繹給西魏宇文泰寫信,要求按照舊圖重新劃定疆界,言辭又極為傲慢。宇文泰大為不滿,命令常山公于謹、大將軍楊忠等將領以5萬兵馬進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梁元帝戰敗,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隨後,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軍營投降。不久為襄陽都督蕭察以土袋悶死,江陵“闔城老幼被虜入關”[1]
梁元帝也是一個愛好讀書與喜好文學的君主,“四十六歲,自聚書來四十年,得書八萬卷”[3],自稱“韜於文士,愧於武夫。”曾主編《金樓子》等書;江陵被圍城時,承聖三年十二月辛未(555年1月27日),元帝入東合竹殿,命舍人高善寶放火焚燒圖書14萬卷,包括從建康為避兵災而轉移到江陵的8萬卷書,自稱“文武之道,今夜盡矣!”“讀書萬卷,猶有今日,故焚之。”[2]江陵焚書被視為中國的文化浩劫之一。
蕭繹,南朝梁元帝逝世,555年,蕭繹給西魏宇文泰寫信,要求按照舊圖重新劃定疆界,言辭又極為傲慢。宇文泰大為不滿,命令常山公于謹、大將軍楊忠等將領以5萬兵馬進攻江陵(今湖北江陵縣)。梁元帝戰敗,由御史中丞王孝祀作降文。隨後,便率太子等人到西魏軍營投降。不久為蕭察以土袋悶死,江陵“闔城老幼被虜入關”。

《資治通鑑》記載

敬皇帝紹泰元年(乙亥,公元五五五年)
春,正月,壬午朔,邵陵太守劉棻將兵援江陵,至三百里灘,部曲宋文徹殺之,帥其眾還據邵陵。
梁王詧即皇帝位於江陵,改元大定追尊昭明太子為昭明皇帝,廟號高宗,妃蔡氏為昭德皇后;尊其母龔氏為皇太后,立妻王氏為皇后,子巋為皇太子。賞刑制度並同王者,唯上疏於魏則稱臣,奉其正朔。至於官爵其下,亦依梁氏之舊,其勛級則兼用柱國等名。以咨議參軍蔡大寶為侍中、尚書令,參掌選事;外兵參軍太原王操為五兵尚書。大寶嚴整有智謀,雅達政事,文辭贍速,後梁主推心任之,以為謀主,比之諸葛孔明;操亦亞之。追贈邵陵王綸太宰,謚曰壯武;河東王譽丞相,謚曰武桓。以莫勇為武州刺史,魏永壽為巴州刺史。
湘州刺史王琳將兵自小桂北下,至蒸城,聞江陵已陷,為世祖發哀,三軍縞素,遣別將侯平帥舟師攻後梁。琳屯兵長沙,傳檄州郡,為進取之計。長沙王韶及上游諸將皆推琳為盟主。
齊主使清河王岳將兵攻魏安州,以救江陵。岳至義陽,江陵陷,因進軍臨江,郢州刺史陸法和及儀同三司宋蒞舉州降之;長史江夏太守王珉不從,殺之。甲午,齊召岳還,使儀同三司清都慕容儼戍郢州。王僧辯遣江州刺史侯瑱攻郢州,任約、徐世譜、宜豐侯循皆引兵會之。
辛丑,齊立貞陽侯淵明為梁主,使其上黨王渙將兵送之,徐陵、湛海珍等皆聽從淵明歸。
二月,癸丑,晉安王至自尋陽,入居朝堂,即梁王位,時年十三。以太尉王僧辯為中書監、錄尚書、驃騎大將軍、都督中外諸軍事,加陳霸先征西大將軍,以南豫州刺史侯瑱江州刺史,湘州刺史蕭循為太尉,廣州刺史蕭勃為司徒,鎮東將軍張彪為郢州刺史。
齊主先使殿中尚書邢子才馳傳詣建康,與王僧辯書,以為:“嗣主沖藐,未堪負荷。彼貞陽侯,梁武猶子,長沙之胤,以年以望,堪保金陵,故置為梁王,納於彼國。卿宜部分舟艫,迎接今主,並心一力,善建良圖。”乙卯,貞陽侯淵明亦與僧辯書求迎。僧辯復書曰:“嗣主體自宸極,受於文祖。明公倘能入朝,同獎王室,伊、呂之任,僉曰仰歸;意在主盟,不敢聞命。”甲子,齊以陸法和為都督荊、雍等十州諸軍事、太尉、大都督、西南道大行台,又以宋蒞為郢州刺史,蒞弟簉為湘州刺史。甲戌,上黨王渙克譙郡。己卯,淵明又與僧辯書,僧辯不從。
魏以右僕射申徽襄州刺史。
侯平攻後梁巴、武二州,故劉棻主帥趙朗殺宋文徹,以邵陵歸於王琳。
三月,貞陽侯淵明至東關,散騎常侍裴之橫御之。齊軍司尉瑾、儀同三司蕭軌南侵皎城,晉州刺史蕭惠以州降之。齊改晉熙為江州,以尉瑾為刺史。丙戌,齊克東關,斬裴之橫,俘數千人;王僧辯大懼,出屯姑孰,謀納淵明。
丙申,齊主還鄴,封世宗二子孝珩為廣寧王,延宗為安德王。
孫?易聞江陵陷,棄廣州還,曲江侯勃復據有之。
魏太師泰遣王克、沈烱等還江南。泰得庾季才,厚遇之,令參掌太史。季才散私財,購親舊之為奴婢者。泰問:“何能如是?”對曰:“仆聞克國禮賢,言之道也。今郢都覆沒,其君信有罪矣,搢紳何咎,皆為皁隸!鄙人羈旅,不敢獻言,誠切哀之,故私購之耳。”泰乃悟,曰:“吾之過也!微君,遂失天下之望!”因出令,免梁俘為奴婢者數千口。夏,四月,庚申,齊主如晉陽。
五月,庚辰,侯平等擒莫勇、魏永壽。江陵之陷也,永嘉王莊生七年矣,尼法慕匿之,王琳迎莊,送之建康。
庚寅,齊主還鄴。
王僧辯遣使奉啟於貞陽侯淵明,定君臣之禮,又遣別使奉表於齊,以子顯及顯母劉氏、弟子世珍為質於淵明,遣左民尚書周弘正至歷陽奉迎,因求以晉安王為皇太子;淵明許之。淵明求度衛士三千,僧辯慮其為變,止受散卒千人。庚子,遣龍舟法駕迎之。淵明與齊上黨王渙盟於江北,辛丑,自採石濟江。於是梁輿南渡,齊師北返。僧辯疑齊,擁楫中流,不敢就西岸。齊侍中裴英起衛送淵明,與僧辯會於江寧。癸卯,淵明入建康,望朱雀門而哭,道逆者以哭對。丙午,即皇帝位,改元天成,以晉安王為皇太子,王僧辯為大司馬,陳霸先為侍中。
六月,庚戌朔,齊發民一百八十萬築長城,自幽州夏口西至恆州九百餘里,命定州刺史趙郡王睿將兵監之。睿,琛之子也。
齊慕容儼始入郢州,而侯瑱等奄至城下,儼隨方備御,瑱等不能克;乘間出擊瑱等軍,大破之。城中食盡,煮草木根葉及靴皮帶角食之,與士卒分甘共苦,堅守半歲,人無異志。貞陽侯淵明立,乃命瑱等解圍,瑱還鎮豫章。齊人以城在江外難守,因割以還梁。儼歸,望齊主,悲不自勝。齊主呼前,執其手,脫帽看發,嘆息久之。
吳興太守杜龕,王僧辯之婿也。僧辯以吳興為震州,用龕為刺史,又以其弟侍中僧愔為豫章太守。
壬子,齊主以梁國稱籓,詔凡梁民悉遣南還。
丁卯,齊主如晉陽;壬申,自將擊柔然。秋,七月,己卯,至白道,留輜重,帥輕騎五千追柔然,壬午,及之於懷朔鎮。齊主親犯矢石,頻戰,大破之。至於沃野,獲其酋長,及生口二萬餘,牛羊數十萬。壬辰,還晉陽。
八月,辛巳,王琳自蒸城還長沙。
齊主還鄴,以佛、道二教不同,欲去其一,集二家學者論難於前,遂敕道士皆剃髮為沙門;有不從者,殺四人,乃奉命。於是齊境皆無道士。
初,王僧辯與陳霸先共滅侯景,情好甚篤,僧辯為子頠娶霸先女,會僧辯有母喪,未成昏。僧辯居石頭城,霸先在京口,僧辯推心待之,頠兄顗屢諫,不聽。及僧辯納貞陽侯淵明,霸先遣使苦爭之,往返數四,僧辯不從。霸先切嘆,謂所親曰:“武帝子孫甚多,唯孝元能復仇雪恥,其子何罪,而忽廢之!吾與王公並處託孤之地,而王公一旦改圖,外依戎狄,援立非次,其志欲何所為乎!”乃密具袍數千領及錦彩金銀為賞賜之具。
會有告齊師大舉至壽春將入寇者,僧辯遣記室江旰告霸先,使為之備。霸先因是留旰於京口,舉兵襲僧辯。九月,壬寅,召部將侯安都、周文育及安陸徐度、錢塘杜稜謀之。稜以為難,霸先懼其謀泄,以手巾絞稜,悶絕於地,因閉於別室。部分將士,分賜金帛,以弟子著作郎曇朗鎮京口,知留府事,使徐度、侯安都帥水軍趨石頭,霸先帥馬步自江乘羅落會之。是夜,皆發,召杜稜與同行。知其謀者,唯安都等四將,外人皆以為江旰徵兵御齊,不之怪也。
甲辰,安都引舟艦將趣石頭,霸先控馬未進,安都大懼,追霸先罵曰:“今日作賊,事勢已成,生死須決,在後欲何所望!若敗,俱死,後期得免斫頭邪?”霸先曰:“安都嗔我!”乃進。安都至石頭城北,棄舟登岸。石頭城北接岡阜,不甚危峻。安都被甲帶長刀,軍人捧之,投於女垣內,眾隨而入,進及僧辯臥室。霸先兵亦自南門入。僧辯方視事,外白有兵,俄而兵自內出。僧辯遽走,遇子頠,與俱出閣,帥左右數十人苦戰於廳事前,力不敵,走登南門樓,拜請求哀。霸先欲縱火焚之,僧辯與頠俱下就執。霸先曰:“我有何辜,公欲與齊師賜討?”且曰:“何意全無備?”僧辯曰:“委公北門,何謂無備?”是夜,霸先縊殺僧辯父子。既而竟無齊兵,亦非霸先之譎也。前青州刺史新安程靈洗帥所領救僧辯,力戰於石頭西門,軍敗。霸先遣使招諭,久之乃降。霸先義之,以為蘭陵太守,使助防京口。乙巳,霸先為檄布告中外,列僧辯罪狀,且曰:“資斧所指,唯王僧辯父子兄弟,其餘親黨,一無所問。”
丙午,貞陽侯淵明遜位,出就邸,百僚上晉安王表,勸進。冬,十月,己酉,晉安王即皇帝位,大赦,改元,中外文武賜位一等。以貞陽侯淵明為司徒,封建安公。告齊云:“僧辯陰圖篡逆,故誅之。”仍請稱臣於齊,永為籓國。齊遣行台司馬恭與梁人盟於歷陽。
辛亥,齊主如晉陽。
壬子,加陳霸先尚書令、都督中外諸軍事、車騎將軍、揚、南徐二州刺史。癸丑,以宜豐侯循為太保,建安公淵明為太傅,曲江侯勃為太尉,王琳為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戊午,尊帝所生夏貴妃為皇太后,立妃王氏為皇后。
杜龕恃王僧辯之勢,素不禮於陳霸先。在吳興,每以法繩其宗族,霸先深怨之。及將圖僧辯,密使兄子茜還長城,立柵以備龕。僧辯死,龕據吳興拒霸先,義興太守韋載以郡應之。吳郡太守王僧智,僧辯之弟也,亦據城守。陳茜至長城,收兵才數百人,杜龕遣其將杜泰將精兵五千奄至,將士相視失色。茜言笑自若,部分益明,眾心乃定。泰日夜苦攻數旬,不克而退。霸先使周文育攻義興,義興屬縣卒皆霸先舊兵,善用弩,韋載收得數十人,系以長鎖,命所親監之,使射文育軍,約曰:“十發不兩中者死。”故每發輒斃一人,文育軍稍卻。載因於城外據水立柵,相持數旬。杜龕遣其從弟北叟將兵拒戰,北叟敗,歸於義興。霸先聞文育軍不利,辛未,自表東討,留高州刺史侯安都、石州刺史杜稜宿衛台省。甲戌,軍至義興,丙子,拔其水柵。
譙、秦二州刺史徐嗣徽從弟嗣先,僧辯之甥也。僧辯死,嗣先亡就嗣徽,嗣徽以州入於齊。及陳霸先東討義興,嗣徽密結南豫州刺史任約,將精兵五千乘虛襲建康,是日,入據石頭,游騎至闕下。侯安都閉門藏旗幟,示之以弱,令城中曰:“登陴窺賊者斬!”及夕,嗣徽等收兵還石頭。安都夜為戰備,將旦,嗣徽等又至,安都帥甲士三百開東、西掖門出戰,大破之,嗣徽等奔還石頭,不敢復逼台城。
陳霸先遣韋載族弟翽齎書諭載,丁丑,載及杜北叟皆降,霸先厚撫之,以翽監義興郡,引載置左右,與之謀議。霸先卷甲還建康,使周文育杜龕,救長城。將軍黃他攻王僧智於吳郡,不克,霸先使寧遠將軍裴忌助之。忌選所部精兵輕行倍道,自錢塘直趣吳郡,夜,至城下,鼓譟薄之。僧智以為大軍至,輕舟奔吳興。忌入據吳郡,因以忌為太守。
十一月,己卯,齊遣兵五千度江據姑孰,以應徐嗣徽、任約。陳霸先使合州刺史徐度立柵於冶城。庚辰,齊又遣安州刺史翟子崇、楚州刺史劉士榮、淮州刺史柳達摩將兵萬人於胡墅度米三萬石、馬千匹入石頭。霸先問計於韋載。載曰:“齊師若分兵先據三吳之路,略地東境,則時事去矣。今可急於淮南因侯景故壘築城,以通東道轉輸,分兵絕彼之糧運,使進無所資,則齊將之首旬日可致。”霸先從之。癸未,使侯安都夜襲胡墅,燒齊船千餘艘;仁威將軍周鐵虎斷齊運輸,擒其北徐州刺史張領州;仍遣韋載於大航築侯景故壘,使杜稜守之。齊人於倉門、水南立二柵,與梁兵相拒。壬辰,齊大都督蕭軌將兵屯江北。
初,齊平秦王歸彥幼孤,高祖令清河昭武王岳養之,岳情禮甚薄,歸彥心銜之。及顯祖即位,歸彥為領軍大將軍,大被寵遇,岳謂其德己,更倚賴之。岳屢將兵立功,有威名,而性豪侈,好酒色,起第於城南,廳事後開巷。歸彥譖之於帝曰:“清河僭擬宮禁,制為永巷,但無闕耳。”帝由是惡之。帝納倡婦薛氏於後宮,岳先嘗因其姊迎之至第。帝夜遊於薛氏家,其姊為父乞司徒。帝大怒,懸其姊,鋸殺之。讓岳以奸,岳不服,帝益怒,乙亥,使歸彥鴆岳。岳自訴無罪,歸彥曰:“飲之則家全。”飲之而卒,葬贈如禮。
薛嬪有寵於帝,久之,帝忽思其與岳通,無故斬首,藏之於懷,出東山宴飲。勸酬始合,忽探出其首,投於柈上,支解其屍,弄其髀為琵琶,一座大驚。帝方收取,對之流涕曰:“佳人難再得!”載屍以出,被發步哭而隨之。
甲辰,徐嗣徽等攻冶城柵,陳霸先將精甲自西明門出擊之,嗣徽等大敗,留柳達摩等守城,自往採石迎齊援。
以郢州刺史宜豐侯循為太保,廣州刺史曲江侯勃為司空,並征入侍。循受太保而辭不入。勃方謀舉兵,遂不受命。
鎮南將軍王琳侵魏,魏大將軍豆盧寧御之。
十二月,癸丑,侯安都襲秦郡,破徐嗣徽柵,俘數百人。收其家,得其琵琶及鷹,遣使送之曰:“昨至弟處得此,今以相還。”嗣徽大懼。丙辰,陳霸先對冶城立航,悉渡眾軍,攻其水南二柵。柳達摩等渡淮置陳,霸先督兵疾戰,縱火燒柵,齊兵大敗,爭舟相擠,溺死者以千數,呼聲震天地,盡收其船艦。是日,嗣徽與任約引齊兵水步萬餘人還據石頭,霸先遣兵詣江寧,據險要。嗣徽等水步不敢進。頓江寧浦口,霸先遣侯安都將水軍襲破之,嗣徽等單舸脫走,盡收其軍資器械。
己未,霸先四面攻石頭,城中無水,升水直絹一匹。庚申,達摩遣使請和於霸先,且求質子。時建康虛弱,糧運不繼,朝臣皆欲與齊和,請以霸先從子曇朗為質。霸先曰:“今在位諸賢欲息肩於齊,若違眾議,謂孤愛曇朗,不恤國家,今決遣曇朗,棄之寇庭。齊人無信,謂我微弱,必當背盟。齊寇若來,諸君須為孤力斗也!”乃以曇朗及永嘉王莊、丹楊尹王沖之子珉為質,與齊人盟於城外,將士咨其南北。辛酉,霸先陳兵石頭南門,送齊人歸北,徐嗣徽、任約皆奔齊。收齊馬仗船米,不可勝計。齊主誅柳達摩。壬戌,齊和州長史烏丸遠自南州奔還歷陽。
江寧令陳嗣、黃門侍郎曹朗據姑孰反,霸先命侯安都等討平之。霸先恐陳曇朗亡竄,自帥步騎至京口迎之。
交州刺史劉元偃帥其屬數千人歸王琳。
魏以侍中李遠為尚書左僕射。
魏益州刺史宇文貴使譙淹從子子嗣誘說淹,以為大將軍,淹不從,斬子嗣。貴怒,攻之,淹自東遂寧徙屯墊江。
初,晉安民陳羽,世為閩中豪姓,其子寶應多權詐,郡中畏服。侯景之亂,晉安太守賓化侯雲以郡讓羽,羽老,但治郡事,令寶應典兵。時東境荒饉,而晉安獨豐衍。寶應數自海道出,寇抄臨安、永嘉、會稽,或載米粟與之貿易,由是能致富強。侯景平,世祖因以羽為晉安太守。及陳霸先輔政,羽求傳郡於寶應,霸先許之。
是歲,魏宇文泰諷淮安王育上表請如古制降爵為公,於是宗室諸王皆降為公。
突厥木桿可汗擊柔然主鄧叔子,滅之,叔子收其餘燼奔魏。木桿西破嚈噠,東走契丹,北並契骨,威服塞外諸國。其地東自遼海,西至西海,長萬里,南自沙漠以北五六千里皆屬焉。木桿恃其強,請盡誅鄧叔子等於魏,使者相繼於道。太師泰收叔子以下三千餘人付其使者,盡殺之於青門外。
初,魏太師泰以漢、魏官繁,命蘇綽及尚書令盧辯依《周禮》更定六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