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1月8日在濟南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上

濟南市市長 楊魯豫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濟南政府工作報告
  • 外文名:2013 Report on the Work of the Ji'nan Government
  • 時間:2013年1月8日
  • 地點:山東省濟南市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實現良好開局,二、謀劃工作,促進健康發展,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動力和活力,《政府工作報告》附屬檔案1,《政府工作報告》附屬檔案2,

一、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實現良好開局

緊緊圍繞“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中心任務,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實現本屆政府工作良好開局
  剛剛過去的一年是本屆政府開局之年,是我們經受住複雜嚴峻經濟形勢考驗、開啟省會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的關鍵一年。在中共濟南市委堅強領導下,市政府和全市人民一起,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和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認真落實中央巨觀調控政策,緊緊圍繞市第十次黨代會確定的“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中心任務和市十五屆人大一次會議提出的目標要求,解放思想,振奮精神,堅定信心,真抓實幹,攻堅克難,爭先進位,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呈現穩中有進、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凝聚力量,強力推進,經濟發展實現穩步回升。建立統一高效的領導推進機制,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主要領導掛帥,共同推進發展實體經濟、建設美麗泉城、最佳化發展環境、創新社會管理和招商引資、重點項目規劃建設各項工作,制定了《全市重點工作推進實施方案》,先後召開了“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推進大會和重點項目建設現場觀摩會,強化調度、督查、考核和社會監督,引領形成了縣(市)區競相發展、部門創先爭優的良好局面。經過全市上下堅持不懈的努力,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市生產總值增速分別為7.5%、8.1%、8.7%,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分別為11.3%、16.1%、19.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速分別為3.96%、6.11%、8.07%,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速分別為12.5%、16%、13.5%,四季度各項主要經濟指標繼續向好,均比前三季度有新的提高,與全省經濟發展水平基本保持了同步,經濟運行呈現出“低位開局、逐季向好”的態勢。
狠抓項目、園區和招商,實體經濟和開放型經濟水平不斷提高。全力突破薄弱環節,把項目建設作為發展實體經濟、最佳化調整經濟結構的重要支撐,實施“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推進福瑞達低聚糖等296個全市重點項目建設。注重最佳化投資結構,引導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技術結構、所有制結構調整,預計全年完成工業投資700億元,同比增長21%,其中技改投入占7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9.55%,比年初提高1個百分點。落實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的實施意見,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達到60%左右。把園區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載體,加快高新區等10個省級以上開發區和20個重點服務業集聚區建設,促進產業和項目聚集。突出抓好五大區域性服務業中心發展,預計服務業增加值增長9.5%左右,金融業增加值、信息服務業收入、旅遊業總收入、社會物流總額和展會交易額分別增長20%、25%、20%、12%和14%。預計年末本外幣貸款比年初增加600億元,信息服務業收入突破千億元,社會物流總額超萬億元。出台財政、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的意見,創新中小企業扶持機制,濟南中小企業公共服務中心成為國家級服務平台,建立市級以上小企業輔導基地11家,多措並舉新增“三上”企業1000家。把創新驅動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動力,加強科技人才引進、培育、管理,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新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3家,總數達到18家,培育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0家,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和綜合性新藥研發大平台完成驗收,創新型城市建設成果顯著。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實體經濟的重要手段,狠抓園區招商、產業招商和項目招商,精心組織參加2012香港山東周、濟南(上海)投資說明會、第六屆“華交會”等招商活動,引進市外資金1140億元,增幅同比提高6個百分點。實際到賬外資12.2億美元,增長11%。對外貿易在調整中發展,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25.7%。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增長52.3%,居全省首位。推進明水經濟開發區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濟南海關升格為總署直屬海關,國家級綜合保稅區獲批設立,為加快開放型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
統籌城鄉,分類指導,促進縣區經濟社會加快發展。針對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和縣域經濟薄弱的突出問題,統籌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強化扶持政策,促進縣區加快發展。繼續落實舉全市之力支持高新區發展和幫扶商河的各項政策,鼓勵基礎較好的章丘市、歷城區爭當跨越發展新的增長極,實施“三年突破平陰”行動計畫,推動長清加快融入中心城區發展,鼓勵支持其他縣區搶抓機遇,發揮優勢,爭先進位。預計10個縣(市)區和高新區,生產總值過400億元的5個、財政收入過30億元的3個。著力發展省會“兩型”農業,重點推進農高區、現代農業示範園、都市農業園區和特色基地建設。糧食連續十年豐收,總產達到304萬噸,肉蛋奶總產量連續五年突破100萬噸。培育生態農產品品牌,促進農產品深加工,新認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77家,新建畜牧業標準化生產基地30處。加強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新增、恢復、改善灌溉面積18.8萬畝,完成6座大中型水庫和126座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以及95條小流域綜合治理工程。
規劃引領,有序推進,美麗泉城建設邁出新步伐。按照“泉城特色突出、規劃布局合理、建築和諧美觀、設施配套齊全、生態環境良好、管理井然有序”的要求,全面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強化規劃引領,加快編制南部綠色發展和北部跨河發展控制性規劃,完成西客站核心區、濱河新區核心區城市設計,加快鵲山龍湖、濟西濕地公園等項目策劃。推進“一城三區”重點項目建設,老城區泉城特色標誌區和商埠區改造提升步伐加快,百花洲工程初具規模,武岳廟、福慧禪林等古建築修葺完成,啟動火車站北廣場規劃建設,綠地普利中心、山東書城等17個綜合體項目進展順利。東部新區奧體金融中心、漢峪金融商務中心、唐冶、雪山片區建設加快。西部新區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一院三館”主體封頂,場站一體化工程投入使用。濱河新區小清河整治收尾工程基本完成,徐李片區和濼口澇窪地改造、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等項目全面展開。北部跨河發展和南部山區河道整治等重點項目有序推進。完成濟齊路等42條道路建設整治,二環西路建設進展順利。“四供兩排”設施建設繼續加強,新建續建35千伏及以上輸變電工程43項,完成17個供水低壓片區改造,新增集中供熱面積700萬平方米,開工建設第三生活垃圾處理廠和餐廚廢棄物處理工程。開展迎“十藝節”城市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市容面貌有了較大改觀。啟動治理交通擁堵三年計畫,城區交通綜合整治初見成效。治理破損山體13座,完成造林21萬畝,新建綠地4950畝、綠色通道195公里,城市綠化覆蓋率、森林覆蓋率分別提高0.8個和1.2個百分點。節水保泉和河道整治成效明顯,群泉連續9年噴涌,大明湖及護城河水質保護工程順利實施,省控重點河流出境斷面水質基本達標,榮膺水生態文明市全國唯一試點城市。城鄉環衛一體化覆蓋率達到90%,提高了30個百分點,市區環境空氣品質同比改善率達到2.3%。
強化責任,穩步提升,民生保障和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提升公共服務,將財政支出的57.6%用於民生和社會事業重點領域,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2012年為民辦10件實事全面完成(附屬檔案1)。出台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政策,解決了大學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2.8萬人,新增城鎮就業22.3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7.4萬人。穩步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實現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覆蓋,農村低保標準和五保戶集中供養標準分別由年均1800元、3600元提高到2300元、4200元。連續8年上調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2012年人均月增269元。推行陽光民生救助體系,弱勢群體社會保障救助範圍不斷擴大。實行全民醫保,全市新農合補償上限平均提高到14.5萬元,基層公辦醫療衛生機構實現了基本藥物制度全覆蓋。全市增加教育經費9億元,大力推進基本公共教育服務均等化,實現公辦特教全免費。投資10億元實施普通中國小標準化建設和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擴建100所幼稚園。通過校際聯盟、名師交換和小區配建,教育資源布局進一步最佳化。提前超額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設任務,開工建設公租房15524套、經濟適用房3416套,竣工各類保障性安居工程7519套,工程質量在住建部執法檢查中位列全國第一。紮實推進“文化惠民十大行動”,新建改建博物館20個、基層公共文化設施415個,837個公共文化設施向市民免費開放。“十藝節”籌備工作進展順利,兒童劇《寶貝兒》被文化部列為全國優秀保留劇目。我市運動健兒獲得倫敦奧運會2金1銀、殘奧會1金的優異成績。
提速增效,最佳化環境,社會管理創新取得新進展。出台《濟南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的意見》,重新修訂《政府工作規則》。市級行政許可事項由216項精簡至173項,開通重大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推進行政執法電子監察系統建設和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開展“治庸治懶治散”行動、“三服務”和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辦事效率進一步提高。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南部生態經濟區保護與發展”和“推進北跨戰略”議案,啟動規劃和項目建設。辦結人大代表建議402件、政協委員提案625件。健全反腐倡廉和科技防腐機制,構築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社會管理不斷創新,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陽光大姐”家政服務分別被國家標準委員會認定為全國服務標準化示範單位和標準化企業。深入推進平安濟南建設,信訪工作體制不斷完善,社會治安保持穩定,安全生產基層基礎建設和食品藥品監管進一步加強。創建文明城市活動取得新進展,我市在全國城市文明程度指數測評中位列省會和副省級提名資格城市第一名。我市還榮獲全國雙擁模範城“七連冠”,被中國城市競爭力研究會評為中國十佳宜商城市第三名。外事、僑務、對台、口岸、民族宗教、社會科學、檔案史志、廣播電視、婦女兒童、慈善、紅十字、老齡、殘疾人、氣象、人防、防震減災等工作不斷加強。
經過全市上下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省會現代化建設取得了新的成就:預計2012年,全市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357億元,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20億元,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2100億元,增長20%;地方公共財政收入380.8億元,增長17%;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5.2∶41∶53.8,城鎮化率達到66%。全面完成節能減排各項約束性指標。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32560元和11760元,增長12.7%和13%,均高於生產總值增長幅度。人口自然增長率為4.04‰。居民消費價格漲幅為2.4%,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成績來之不易,這是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科學決策、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市委正確領導、全力推進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和社會各界團結一致、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濟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中央、省駐濟單位,向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誠摯的感謝!
此時此刻,我們回顧過去的一年,更加深刻體會到: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是推進省會現代化建設的根本保障,必須把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與濟南實際緊密結合起來,解放思想,銳意進取,才能不斷開創改革發展新局面;發展始終是第一要務,是解決當前面臨一切問題的基礎,必須堅持發展不動搖,搶抓機遇,攻堅克難,才能不斷提高省會綜合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改革創新是發展的強大動力,必須善於用創新的思維、市場的辦法來推進市場經濟的發展,用社會的力量來解決社會面臨的難題,才能更好地推動省會科學發展、和諧發展;提高質量效益是保證經濟健康發展的重要支撐,必須努力轉方式調結構,擴大增量消費和最佳化投資,對外招商引資和對內改造提升並舉,才能實現穩中有進;求真務實是實現發展目標的根本途徑,必須轉變作風,提高效能,真抓實幹,爭先進位,才能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省會優勢是我市加快發展的最大資源,必須調動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凝聚更多力量共同奮鬥,才能形成推進省會建設發展的強大合力。我們對肩負的責任和壓力更加清醒,對實現“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的目標任務充滿信心。
一年來的成績令人鼓舞,但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仍然不少,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受巨觀經濟形勢的影響,一些骨幹企業生產經營比較困難,致使生產總值、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和進出口增長趨緩;傳統產業比重過大,產業結構調整任務艱巨;實體經濟支撐、增量消費拉動、城鄉統籌發展的能力相對較弱;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一些涉及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到位,工作作風和辦事效率仍需轉變提高,反腐倡廉工作還要進一步加強。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將在今後工作中努力解決。

二、謀劃工作,促進健康發展

牢牢把握“兩個全面”的奮鬥目標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謀劃好各項工作,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各位代表,黨的十八大是在我國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定性階段召開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會,開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新的征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奮鬥目標,規劃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推進我市現代化建設新征程、率先在全省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指明了方向。
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當前,經濟形勢依然複雜嚴峻,國際金融危機仍未走出困境,世界經濟復甦步伐緩慢。國內經濟企穩回升的基礎尚不牢固,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但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仍然具有許多積極因素和有利條件。黨的十八大指出,我國總體上仍處於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國家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擴大內需,創新驅動,加大轉方式調結構力度,穩中有進的發展環境將持續向好。從省、市看,重點區域帶動戰略逐步實施,實體經濟推動作用日益增強,消費保持平穩增長態勢,投資和出口在調整中仍有很強的拉動作用,特別是我市推出了一批深化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新舉措,為“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增添了新的動力和活力。
2013年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要求是: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兩個全面”的奮鬥目標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和“加快科學發展、建設美麗泉城”中心任務,以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為動力,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強化創新驅動,推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增強經濟綜合實力和文化軟實力,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進步。
  綜合考慮國內外經濟形勢和濟南發展實際,2013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5%以上,地方公共財政收入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外貿出口增長8%,實際到賬外資增長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增長11%和12%,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漲幅控制在3.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5.5‰以內,完成省政府下達的年度節能減排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努力推動結構調整和實體經濟發展。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貫徹落實國家巨觀調控政策,以提高質量效益和增加就業為重點,以存量強根基,以增量促調整,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把推動發展的著力點轉到培育形成新活力、新動力、新體系、新優勢上來,打造省會經濟新的增長點。
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切實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積極擴大消費需求,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增長,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信心。擴大文化娛樂、旅遊休閒、家政服務、社會養老、醫療保健、體育健身等消費增量。加大設施投入,紮實推進重點文化旅遊項目建設,深化“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超對接”工程,抓好肉菜追溯、家政服務和養老服務等體系建設。充分發揮投資對經濟成長的關鍵作用,保持投資穩定增長,不斷最佳化投資結構,促進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爭取現代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比重達到80%左右,民間投資比重穩步提高。注重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既要看當前,更要看長遠,上項目要上有質量、有效益、能夠增加就業的項目,絕不能上落後產能和產能過剩項目。按照“四抓”的要求搞好重大項目評估和飛地項目認定等工作,建立完善重點項目年度用地指標競爭分配機制,全面落實“項目建設三年行動計畫”,著力推進213個重點項目建設。抓好財稅工作,加大財源建設力度,深化財稅體制改革,調整完善財政管理機制。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組織好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
做大做強工業經濟。進一步最佳化“一高三區”工業布局,以園區、項目、產業為重點,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加快省級以上開發區轉型發展,按照每個開發區規劃發展2-3個主導產業的要求,編制完善全市開發區空間和產業規劃,促進各類生產要素集聚重組。優先保障開發區重點項目建設用地,吸引優勢產業和項目向園區集中,力爭用3年時間實現省級以上開發區經濟總量翻一番,主要指標增幅實現“三高一進位”。健全項目協調推進機制,著力破解資金、土地、征地拆遷等難題,確保民基電力、阿膠產業園、愛之味食品等75個投資244億元的重點項目按期建成。深入推進“雙輪驅動”戰略,加快發展天岳晶體材料、華雲豪克能工具機等一批成長型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銷售收入增長25%以上。實施中小企業成長計畫,推動“五個一批”梯度培育工程,鼓勵支持中小微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爭創傳統產業競爭新優勢。加強“智慧泉城”和“兩化”融合試點城市建設,提升城市綜合信息服務能力,打造更高水平中國軟體名城。加大齊魯軟體園、濟南“創新谷”、歷下高端信息服務業基地建設,形成“一園一谷一基地”的高端產業布局。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綜合性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力爭新認定市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20家,抓好國家重大新藥創製平台、量子技術研究院等重大源頭創新平台建設,加快雲計算、高效能伺服器、生物化工等關鍵技術研發和產業化,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利用,推動創新型經濟快速成長。提升“5150引才倍增計畫”,貫徹落實“科技11條”政策,鼓勵各類人才創業和科技成果轉化。尊重企業主體地位,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促進產品創新、品牌創新、產業組織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
推進服務業跨越發展。深化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推動服務業擴大規模、最佳化結構、提升層次、增加效益。加快區域性金融中心建設,做好濟南金融商務中心區綜合改革試點工作,建立山東省金融資產交易中心、企業上市路演中心、金融數據中心,促進安顧壽險、魯銀投資等項目的落地,積極發展小額貸款公司、擔保公司、村鎮銀行等金融組織。支持高新區進入全國代辦試點範圍,爭取2-3家企業上市融資。做好金融監管工作,防控金融風險。推動旅遊業加快發展,完善國際旅遊名城創建規劃,培育大型旅遊企業集團和一批著名旅遊景區,加快南部山區旅遊集散中心、平陰龍岡夢幻谷、章丘砂之船藝術商業廣場等重點項目建設,做好“天下第一泉”5A級景區創建和“泉水節”籌辦工作,推進文化旅遊產品開發,提高旅遊服務水平。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加強物流園區規劃建設,推進翰迪物流園二期、重汽配件物流中心、豪諾醫藥物流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廣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式,加快構建現代流通體系。支持會展業更好發展,建設西城會展中心,申辦一批效益好、檔次高的國字號展會。堅決貫徹落實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最佳化供應結構,滿足居民合理住房需求,引導房地產業健康穩定發展。以國家住宅產業化綜合試點城市為契機,加快新興住宅工業化發展。提升批零貿易、住宿餐飲、交通運輸、居民服務等產業,培育工業設計、科技諮詢、節能環保等新型業態,規劃建設總部基地,壯大以總部經濟、樓宇經濟為主的城區服務經濟規模。各縣(市)區都要籌建培育1-3處高水平特色商業街區和在全省有影響、輻射周邊的區域專業市場,打造平台,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鞏固農業經濟基礎地位,推進農業經營機制創新,構建省會現代農業發展新框架,確保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實施30萬噸糧食增產規劃,力爭連續豐產豐收,產量穩定在300萬噸左右,確保糧食安全。加快推進蔬菜、畜牧、林果、種苗花卉產業振興規劃,建設50萬畝城市保供菜田。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通過抓龍頭、拓市場、建基地、聯農戶,實現“四位一體”同步推進,新認定市級農業龍頭企業50家、合作社示範社100家、畜禽標準化生產示範基地20家。加強科技興農,搞好技術推廣和品牌創建,推進市農高區、6個縣級農業科技示範園、200個都市農業園區、50個特色品牌基地和20個現代農業示範鄉鎮建設。加快4個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2個高效節水灌溉試點縣建設,建成30萬畝高標準農田,解決20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落實強農富農惠農政策,積極發展農村二三產業,深化農村集體資產改革,加快農村現代經營服務體系建設,增加農民非農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深入推進農村扶貧開發,實現6萬貧困人口人均增收1100元的目標。
(二)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積極推進城鎮化進程。全面提升城鎮規劃建設管理水平,加大城鄉統籌力度,加快縣區經濟發展,讓城鎮更好地承載發展、造福全市人民。
深入推進美麗泉城建設。提升城市功能形象,拓展最佳化中心城區空間布局。老城區重點抓好商埠區、百花洲片區、解放閣世茂廣場等項目建設,著力打造服務經濟發達、歷史文化彰顯的現代化中心城區。東部新區推動奧體文博、唐冶、雪山等重點片區開發建設。西部新區加快恆大國際金融中心等項目規劃建設,確保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一院三館”、站前綜合體、公交樞紐、長運樞紐和東廣場按期投入使用。濱河新區重點搞好核心區和吳家堡片區規劃建設,全面啟動北湖片區和通航河道工程。在“一城三區”開發建設中,注重古城區保護性提升,積極破解難題,加快棚戶區、城中村和危舊樓群改造。繼續搞好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啟動軌道交通建設,開工二環西路高架南延、順河高架路南延與二環南路高架工程,加快山大路、緯十二路等一批路橋工程和濟南火車站北廣場建設。繼續推進城市交通綜合整治三年行動計畫,加快建設“公交都市”。搞好天然氣利用規劃,推進供水、供熱、供電、生活廢棄物處理設施和第三垃圾處理廠建設,提高市政公用設施服務覆蓋率。加強城市環境綜合整治,抓好市容道路、城市出入口、城鄉結合部、鐵路沿線等重點部位環境整治,集中解決占道經營、違法違章建設等城管難點,為市民營造更加整潔靚麗的城市環境。
提升縣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鼓勵強市強區加壓奮進,支持欠發達縣區努力趕超。歷下、市中、槐蔭、天橋等中心城區,要加快打造金融、商貿、信息服務等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的新高地。歷城、章丘要重點抓好先進裝備製造業、臨港工業和現代物流業發展。長清、平陰、濟陽、商河等縣區,要用好扶持政策,重點抓好濟北開發區、“創新谷”、平陰百億產業集群、商河溫泉國際等園區和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強化產業支撐、項目帶動,加快推進南部綠色發展和北部跨河發展,培育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
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以“提質加速、城鄉一體”為目標,規劃引領,統籌推進,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和水平,力爭城鎮化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科學規劃城鎮規模布局,提升城鎮綜合承載能力,推進省級、市級示範鎮建設,啟動3萬戶50個城中村改造項目,規範有序建設新型農村社區。深化戶籍、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研究制定有關社會保障政策,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加快建設省會城市群經濟圈。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落實好強化省會城市核心地位、建立區域一體化互動協調機制、加大資源要素整合力度的部署要求,與周邊城市優勢互補、攜手發展。
(三)以迎辦“十藝節”為契機,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我市文化資源富集的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全面做好“十藝節”籌辦工作。精心承辦“文華獎”、“群星獎”等各類藝術賽事,提升重點參賽劇目水平,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藝術作品。搞好社會動員,營造良好氛圍,做好接待服務、綜合保障、治安保衛等各項工作。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重點推進文化惠民工程,開展市第三屆民俗文化藝術節、第四屆齊魯民間藝術表演、“書韻泉城”全民閱讀節、“泉城大舞台”等活動。加強文化對外交流合作,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項目建設,編制實施《省會百座博物館建設規劃》,保護傳承文化遺產,重點抓好大遺址保護、齊長城(濟南段)文化景觀帶和重點文物保護三大工程。
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教育、旅遊融合發展,鼓勵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推動媒體業、印刷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水平規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老商埠文化休閒商務區,提升英雄山文化市場效益和水平。實施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增量工程,支持41個過億元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挖掘打造龍山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商埠文化、曲山藝海等特色文化品牌,探索“十藝節”文化載體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模式。
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深入動員,突出實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開展濟南解放65周年紀念活動,激勵廣大市民愛家鄉、作奉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誠信、創新、和諧”濟南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鼓勵支持“泉城義工”志願服務行動,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和網路管理,營造健康有序的社會文化環境。
(四)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全面加強社會建設。積極回應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完成今年確定的17件民生實事(附屬檔案2)。
促進就業穩定增長。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被征地人員就業工作。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
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銜接轉換政策,加快陽光民生救助體系建設,完善困難群體物價上漲補貼聯動機制,逐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鎮“三無”人員保障和孤兒養育標準,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完成市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一期工程。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適度擴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數量,實施骨幹教師跨校交換制度,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城鄉結合部、新建小區擴展。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和校舍安全工程五年規劃任務,公辦幼稚園和在園幼兒比例均達到65%。加快推進普通教育高中與職業學校資源共享、融合發展。
提升醫療為民服務水平。健全衛生保健服務體系,實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50元以上。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完善基本藥物制度體系,繼續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鼓勵社會辦醫,啟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市中心醫院綜合樓等重點項目建設。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重視解決人才公租房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及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的基本居住問題。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提供分配保障性住房不少於6000套(間),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500戶。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深入推進平安濟南、法治濟南建設,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和“五五”依法治市綱要,依法防範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強化道路交通、煙花爆竹、消防、校園安全監管,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地震、氣象等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確保城市安全運行。繼續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發展老齡服務和慈善事業,發揮好紅十字會作用,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加強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工作。大力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推進國防動員、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
(五)努力創建生態文明城市,構建省會永續發展新格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統籌抓好生態城市、水生態文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五城聯創”。
搞好水生態文明創建。編制完善水生態文明市創建規劃和實施方案,推進三大重點片區生態水系工程,實施多水源連通、東部工業區地下水置換、玉符河綜合整治等項目。加大措施保證泉水持續噴涌。完成城區48條河道截污整治,實現城區河道污水不直排。
提高城鄉綠化水平。統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實施規劃擴綠、工程造綠、見縫插綠、社會增綠、均衡布綠、標準建綠,突出城區出入口、城鄉結合部、國道、省道、高速公路、河道水系及可視荒山綠化美化,建設提升綠地150萬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積2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制定黃標車限行管理措施,防治揚塵污染,加大PM2.5整治力度。深入開展創建生態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活動,抓好章丘、商河、平陰、濟陽創建國家和省級生態縣(市)工作。
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實施重點領域節能攻堅工程,加快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確保100戶重點用能企業累計完成節能量105萬噸標準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加快推進大唐風電平陰二期和長清一期投產併網,支持力諾等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發展。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前置審核制度,抓好重點行業、企業污染物減排工作。
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政府能力和作風建設,全面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能力。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勇於衝破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不斷提升境界,提高標準,強化率先發展、爭先進位意識,不畏難、不怕苦、不躲避,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幹事創業上,把滿腔熱情傾注到為民造福上,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正確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從境界標準上找差距,從能力水平上找不足。積極推進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政府建設,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思路、攻堅克難的措施和解決問題的本領,不斷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
(二)紮實推進各項改革。落實重點領域改革方案。市委、市政府已經出台了《關於深化全市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意見》及十項實施方案,重點推進行政審批改革、科技創新、文化改革、金融業發展、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創新、總部經濟發展、城鎮化、民營經濟發展、省級以上開發區轉型升級跨越發展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這是我市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制度保障。要妥善處理整體設計與分步實施、全面推進與把握重點、先行先試與循序漸進的關係,實現改革力度、推進速度與實際效果的有機統一。改革實施主體要主動做好對接和承接工作,確保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通過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建立起精簡高效的行政體制、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規範有序的市場機制、公平公正的政策體系。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影響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增強市屬四大投資集團融資、運營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形成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探索市政服務多元化改革,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對供水、供熱、供氣的需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三)以迎辦“十藝節”為契機,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發揮我市文化資源富集的優勢,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
全面做好“十藝節”籌辦工作。精心承辦“文華獎”、“群星獎”等各類藝術賽事,提升重點參賽劇目水平,打造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藝術作品。搞好社會動員,營造良好氛圍,做好接待服務、綜合保障、治安保衛等各項工作。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重點推進文化惠民工程,開展市第三屆民俗文化藝術節、第四屆齊魯民間藝術表演、“書韻泉城”全民閱讀節、“泉城大舞台”等活動。加強文化對外交流合作,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項目建設,編制實施《省會百座博物館建設規劃》,保護傳承文化遺產,重點抓好大遺址保護、齊長城(濟南段)文化景觀帶和重點文物保護三大工程。
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促進文化與科技、金融、教育、旅遊融合發展,鼓勵發展文化創意、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新興產業,推動媒體業、印刷業等傳統產業轉型升級。高水平規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園、老商埠文化休閒商務區,提升英雄山文化市場效益和水平。實施規模以上文化企業增量工程,支持41個過億元骨幹企業做大做強。挖掘打造龍山文化、泉水文化、名士文化、商埠文化、曲山藝海等特色文化品牌,探索“十藝節”文化載體市場化、商業化運作模式。
積極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深入動員,突出實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開展濟南解放65周年紀念活動,激勵廣大市民愛家鄉、作奉獻,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誠信、創新、和諧”濟南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深化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鼓勵支持“泉城義工”志願服務行動,廣泛開展科普活動。加強文化市場綜合執法和網路管理,營造健康有序的社會文化環境。
(四)改善民生和創新管理,全面加強社會建設。積極回應人民民眾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進社會建設取得新進展。完成今年確定的17件民生實事(附屬檔案2)。
促進就業穩定增長。就業是民生之本,創業是就業之源。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促進創業帶動就業,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重點的青年就業和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被征地人員就業工作。全年新增城鎮就業1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5.2萬人。
統籌推進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落實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養老保險銜接轉換政策,加快陽光民生救助體系建設,完善困難群體物價上漲補貼聯動機制,逐步提高城鄉低保、農村五保、城鎮“三無”人員保障和孤兒養育標準,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大力發展養老服務業,完成市養老服務中心建設一期工程。
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實施縣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規劃,適度擴大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學校數量,實施骨幹教師跨校交換制度,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城鄉結合部、新建小區擴展。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和校舍安全工程五年規劃任務,公辦幼稚園和在園幼兒比例均達到65%。加快推進普通教育高中與職業學校資源共享、融合發展。
提升醫療為民服務水平。健全衛生保健服務體系,實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門診統籌,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到350元以上。建立重特大疾病保障和救助機制,完善基本藥物制度體系,繼續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工作,鼓勵社會辦醫,啟動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加快市中心醫院綜合樓等重點項目建設。
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力度。重視解決人才公租房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難家庭及新就業人員、外來務工人員的基本居住問題。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1.5萬套,提供分配保障性住房不少於6000套(間),完成農村危舊房改造2500戶。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強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深入推進平安濟南、法治濟南建設,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規劃和“五五”依法治市綱要,依法防範和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健全信訪工作責任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高度重視安全生產,強化道路交通、煙花爆竹、消防、校園安全監管,防止重特大事故發生。加強市場監管,規範市場秩序,完善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加強地震、氣象等防災減災體系建設,確保城市安全運行。繼續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發展老齡服務和慈善事業,發揮好紅十字會作用,健全殘疾人社會保障和服務體系,加強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工作。大力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提高競技體育水平。推進國防動員、後備力量和人民防空建設,做好雙擁優撫安置工作。
(五)努力創建生態文明城市,構建省會永續發展新格局。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統籌抓好生態城市、水生態文明市、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五城聯創”。
搞好水生態文明創建。編制完善水生態文明市創建規劃和實施方案,推進三大重點片區生態水系工程,實施多水源連通、東部工業區地下水置換、玉符河綜合整治等項目。加大措施保證泉水持續噴涌。完成城區48條河道截污整治,實現城區河道污水不直排。
提高城鄉綠化水平。統籌國家生態園林城市和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實施規劃擴綠、工程造綠、見縫插綠、社會增綠、均衡布綠、標準建綠,突出城區出入口、城鄉結合部、國道、省道、高速公路、河道水系及可視荒山綠化美化,建設提升綠地150萬平方米。新增造林面積20萬畝,森林覆蓋率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
抓好大氣污染防治。制定黃標車限行管理措施,防治揚塵污染,加大PM2.5整治力度。深入開展創建生態城市和環保模範城市活動,抓好章丘、商河、平陰、濟陽創建國家和省級生態縣(市)工作。
推進節能減排工作。實施重點領域節能攻堅工程,加快既有建築節能改造,確保100戶重點用能企業累計完成節能量105萬噸標準煤。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培育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產業,加快推進大唐風電平陰二期和長清一期投產併網,支持力諾等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發展。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總量前置審核制度,抓好重點行業、企業污染物減排工作。

三、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增強動力和活力

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強政府能力和作風建設,全面增強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和活力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解放思想,改革開放,全面提升政府行政效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體制機制保障。
(一)進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能力。牢固樹立科學發展理念,勇於衝破陳舊思想觀念的束縛,不斷提升境界,提高標準,強化率先發展、爭先進位意識,不畏難、不怕苦、不躲避,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真正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幹事創業上,把滿腔熱情傾注到為民造福上,積極進取,奮發有為。正確認識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努力從境界標準上找差距,從能力水平上找不足。積極推進學習型、創新型、服務型政府建設,把學習成果轉化為謀劃發展的思路、攻堅克難的措施和解決問題的本領,不斷增強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
(二)紮實推進各項改革。落實重點領域改革方案。市委、市政府已經出台了《關於深化全市重點領域改革和擴大開放的意見》及十項實施方案,重點推進行政審批改革、科技創新、文化改革、金融業發展、招商引資體制機制創新、總部經濟發展、城鎮化、民營經濟發展、省級以上開發區轉型升級跨越發展和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這是我市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也是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制度保障。要妥善處理整體設計與分步實施、全面推進與把握重點、先行先試與循序漸進的關係,實現改革力度、推進速度與實際效果的有機統一。改革實施主體要主動做好對接和承接工作,確保改革開放的政策措施落到實處。通過深化重點領域改革,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建立起精簡高效的行政體制、科學有效的管理體制、規範有序的市場機制、公平公正的政策體系。繼續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進一步增強國有經濟活力和影響力。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增強市屬四大投資集團融資、運營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推動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形成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探索市政服務多元化改革,更好地滿足人民民眾對供水、供熱、供氣的需求。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
(三)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堅定不移地實施全方位開放戰略,進一步更新理念,增強意識,營造氛圍,夯實基礎,推動我市對外開放朝著最佳化結構、拓展領域、提高效益方向轉變。積極發展對外貿易,抓好機電產品出口基地、科技出口創新基地、省級外貿轉型升級示範基地和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鼓勵企業充分利用海關特殊監管區發展出口貿易,提高機電產品、高新技術產品和高附加值農產品出口比重。搞好綜合保稅區規劃、招商和設施建設,確保按期封關運行。加快打造中國服務外包名城,力爭服務外包離岸執行額突破8億美元。提高利用外資質量,開展“外商投資環境提升年”活動,積極推進外資併購、企業境外上市和私募股權基金等利用外資方式,抓好與新加坡合作的新濟科技服務園、與歐洲易賽合作的中歐可持續發展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加強對外合作交流,充分發揮外事、僑務、對台、貿促等部門的作用,加大對港澳台地區、重點國家和世界500強企業招商引資力度,鼓勵國外跨國公司在我市設立分支機構。加快我市企業“走出去”步伐,參與境外資源開發和境外工程承包,帶動成套設備及零部件出口,培育一批有競爭力的跨國公司。提高口岸開放水平,促進開放型經濟更好發展。
(四)改進政府工作作風。堅決執行中央和省、市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規定要求,以民眾為根本,以實踐為標準,加強作風建設,提高服務效能。堅持科學民主決策,凡屬重大事項和重要民生問題,都要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徵求意見。完善重點工作推進體制機制,加強協調,高效運轉。堅持求真務實,力戒形式主義,一切從實際出發,深入基層,深入民眾,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事,針對薄弱環節,實施重點突破,解難題、辦實事、求實效。密切聯繫民眾,加快市政務服務中心建設,辦好12345市民服務熱線,更好地問政於民、問需於民,服務民眾、方便民眾。倡導艱苦奮鬥、勤儉辦事,力戒鋪張浪費,精減會議和檔案,進一步壓減“三公”支出。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加大信息公開力度,自覺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和社會輿論監督,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加強對行政權力的監督制約。加快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強化效能監察和審計監督,加大行政問責力度,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任重道遠,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在中共濟南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堅定信心,凝聚力量,奮力拚搏,攻堅克難,為率先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會、創造省會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政府工作報告》附屬檔案1

2012年為民辦10件實事完成情況
   一、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公共租賃住房不低於1.5萬套,經濟適用房3000套,向社會提供分配廉租住房、公共租賃住房不少於5000套(間)。
完成情況:文莊新居、盛福片區等18個公共租賃住房項目已開工建設15524套,完成目標任務的103%。鐵路裝機廠、濟南站北貨場2個經濟適用房(企業集資建房)項目已開工3416套,完成目標任務的114%。已籌集公共租賃住房房源6110套(間),全部配租完畢。2012年度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實物配租從12月10日開始接受申請,符合條件者將實現“應保盡保”。
二、提高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和保障能力。全市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由年人均200元提高到240元,補償上限全市統一提高到不低於12萬元,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比例不低於75%。
完成情況:2012年全市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已提高到人均240元,較上年提高40元;全市新農合補償上限平均達到14.5萬元;新農合統籌區域政策範圍內住院補償比達到75%以上,較上年提高5%。
三、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將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由年人均200元提高到240元。
完成情況: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由年人均200元提高至240元。補助資金2.4億元已全部到位。
四、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連續第八次為企業退休人員調整養老金待遇,進一步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待遇水平。
完成情況:為全市30.7萬名企業退休退職人員調整增加及補發了養老金,月人均增資269元,平均增幅達14.5%,月人均養老金標準達到2085元。
五、實現公辦特殊教育學校在校學生免費教育。提高公辦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每生每年由現行3000元提高到9000元,補助在校生一伙食費、交通費,免收課本費、住宿費等。
完成情況:公辦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定額標準由每生每年3000元提高至每生每年9000元,對公辦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補助一伙食費、交通費,免收課本費、校服費、住宿費等,惠及全市公辦特殊教育學校在校生1332人。
六、建設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以追溯管理平台為中心、批零市場等7個流通節點為終端,建立全市肉類蔬菜流通管理體系,健全完善溯源追責機制,強化流通主體的質量安全責任,提高全市肉菜安全保障水平。
完成情況:肉類追溯系統已在5家生豬定點屠宰場、1個外埠肉品集中查驗點、14家大型超市安裝,系統運行良好。七里堡批發市場、華聯超市、社區菜市場等部分重點流通節點企業試運行蔬菜流通追溯系統。肉菜流通追溯系統已初步建成並順利運行。
七、實施放心早餐工程。培育放心早餐承建企業2家,建設主食加工配送中心2處,發展早餐連鎖店50處,設定機動早餐車60輛。
完成情況:已培育建設放心早餐承建企業3家,建設主食加工配送中心2處,發展早餐連鎖店59家,累計達到229家,設定早(午)餐車61輛。
八、加快推進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新建圖書館1個、文化館2個、街道辦事處綜合文化站25個、社區文化中心112個、農村文化大院275個。
完成情況:建設計畫已全部完成。
九、公共文化設施全部免費開放。全市各級11個圖書館、11個文化館、1個美術館、9個博物(紀念)館和60個鄉鎮文化站、45個街道綜合文化站、200個社區文化中心、500個農村文化大院全部免費開放。
完成情況:已全部免費開放。
十、建設郵政便民服務站。充分發揮郵政服務網路優勢,構建覆蓋城鄉、惠及民眾、方便快捷、多方共贏的便民服務平台,為城鄉居民提供各種便民服務,2012年全市郵政便民服務站總數達到4000家。
完成情況:提前50天完成建設目標,全市郵政便民服務站保有量達到4021個,累計服務百姓1100萬人次。

《政府工作報告》附屬檔案2

2013年為民辦實事
   一、加強保障性住房建設。新開工各類保障性住房5000套;向社會提供分配各類保障性住房不少於6000套(間)。(市住房保障管理局負責)
二、提高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標準。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每人每月增加5元,達到每人每月70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負責)
三、提高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新農合財政補助標準均由年人均240元提高到280元。(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
四、省會文化藝術中心“一院三館”建成。省會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圖書館、民眾藝術館、美術館建成投入使用。(市文廣新局、西城投資集團負責)
五、實現城區河道污水不直排。新建或改建雨、污水管線,清淤疏浚,配套完善相關設施及路面恢復等,實現大明湖、興濟河、大辛河、臘山河分區內65條河道污水不直排。(市市政公用局負責)
六、實施二環西路地面道路及環境整治工程。全長8.5公里,同時完成北園大街與二環西路立交工程,完善城市快速路交通網,方便市民出行。(市市政公用局負責)
七、1萬戶居民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完成100萬平方米既有居住建築節能改造工程,惠及1萬餘戶居民。(市城鄉建設委負責)
八、6萬貧困農民人均增收1100元以上。堅持產業扶貧,重點培育6大主導產業、建設6大產業扶貧示範區,著力提升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水平,夯實農民增收基礎和自我發展能力。(市農業局負責)
九、實施山丘區“五小水利”工程。建設800處山丘區小塘壩、小水窖、小水池、小泵站、小水渠等小水源。(市水利局負責)
十、新建改建城市公廁300座和改造農村衛生廁所2.6萬座。在主城區新建改建300座公廁;完成2.6萬座農村衛生廁所改造任務,將全市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由74%提高到77%。(市城管局、市衛生局分別負責)
十一、實施千佛山風景名勝區建設改造工程。完成千佛山風景名勝區總體規劃,基本完成以佛慧山為重點的“核心區”建設,對千佛山公園實施提升,年初建成齊魯碑刻文化苑並對外開放。(市城市園林局負責)
十二、肉類蔬菜流通追溯體系建設。擴大肉菜追溯體系建設覆蓋面,在2個大型批發市場、20個大中型超市門店、1個外埠肉品集中查驗點、20個社區菜市場、10個團體採購單位、100個肉品專賣店等流通節點企業建設運行肉菜流通追溯系統。(市商務局負責)
十三、郵政便民服務站基本實現社區全覆蓋。2013年再建設郵政便民服務站1000家,全市達到5000家以上,基本實現社區全覆蓋。(市郵政局負責)
十四、建設全民學習服務中心。建設數位化終身學習技術平台和資源庫,具備向有學習需求市民免費發放10萬張網上學習卡能力,提供靈活、便捷、實用的學習資源,推動全民終身學習和學習型城市建設。(市教育局負責)
十五、實施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免費為符合計畫生育政策、計畫懷孕的農村夫婦,包括流動人口計畫懷孕夫婦進行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市人口計生委負責)
十六、交管、車管業務進社區(農村)。在社區設立交管服務站,現場辦理處理交通違法、微循環改造、補牌補證及審驗換證等交管業務;為農村及偏遠地區民眾上門辦理機車掛牌辦證業務。(市公安局負責)
十七、民族村(社區)配備文化科技圖書。為全市民族村(社區)配備文化科技圖書。(市民族宗教事務局負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