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2011年度感動中國的十大人物是:為新中國核事業作出巨大貢獻的科學家朱光亞,為官清廉的公安戰線楷模劉金國,為人民民眾奉獻一生的黨的基層幹部楊善洲,奠基中國肝膽醫學年屆九十依然工作在手術台上的醫生吳孟超,堅持12年愛心長征,改變山區麻風病村的台灣愛心人士張平宜,在危急時刻奮力救下墜樓嬰兒的最美媽媽吳菊萍,從成都到高原地區紮根支教的教師夫婦胡忠、謝曉君,靠賣羊肉串資助貧困學生的草根慈善家阿里木,從八歲開始伺候癱瘓養母12年的孝順女兒孟佩傑,自小失去雙臂卻創造出生命奇蹟的鋼琴師劉偉。

基本介紹

朱光亞,簡歷,頒獎辭,胡謝夫婦,簡歷,頒獎辭,吳孟超,簡歷,頒獎辭,楊善洲,簡歷,頒獎辭,劉金國,簡歷,頒獎辭,張平宜,簡歷,頒獎辭,孟佩傑,簡歷,頒獎辭,吳菊萍,簡歷,頒獎辭,阿里木,簡歷,頒獎辭,劉偉,簡歷,頒獎辭,

朱光亞

簡歷

朱光亞,男,生於1924年,逝於2011年,享年87歲,湖北武漢人,著名科學家。朱光亞青年時期求學美國密執安大學,從事核物理學的學習和研究,25歲獲物理學博士學位。1950年春,從美國回到祖國北京,投身建設新中國的熱潮。他先後在北京大學東北人民大學(現吉林大學)、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等地教授物理學並組織籌建物理學研究所。1956年,朱光亞參與籌建近代物理研究室,為中國培養了第一批原子能專業人才。20世紀50年代末,中國開始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發展核事業,朱光亞被任命為中國核武器研製的科學技術領導人。他負責並組織領導中國核子彈、氫彈的研究、設計、製造與試驗研究,地下核試驗的攻關,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的制定與實施,國防科學技術研究發展及軍備控制問題研究等工作,為中國核科學技術事業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國防科技領域,朱光亞還指導了中國第一座核電站一一秦山30萬千瓦核電站的籌建及技術研究開發工作,潛艇核動力、核材料技術的研究發展,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國防關鍵技術報告制定,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等重大工作。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 “863”計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的制定和實施。朱光亞為我國核事業的教育、試驗、發展提出了許多戰略性、前瞻性和創新性的重要思想和建議,為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實現我國國防科技和武器裝備的跨越式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還參與了“863”計畫(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的制定和實施。他把自己的一生概括得很簡單:“我這輩子主要就做了一件事,搞中國的核武器。”
朱光亞朱光亞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章良這樣評價朱光亞:縱覽全局,心繫祖國,中國核事業的領航人,保衛的是家,捍衛的是尊嚴,顯示的是中華民族的錚錚傲骨!
推選委員閻肅說:肅然起敬,卓越功勳,他代表的群英,使我們的民族——自強,自信,自力,自尊!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朱光亞的頒獎辭: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壯力量。細推物理即是樂,不用浮名伴此生。遙遠蒼穹,他是最亮的星。

胡謝夫婦

簡歷

胡忠謝曉君夫婦兩人均為四川藏區福利學校志願者,教師。在去藏區支教前,胡忠、謝曉君夫婦都是成都中學的老師。2000年,胡忠在晚報上看了一篇關於甘孜州康定縣塔公鄉一所孤兒學校急需老師的報導,動了支教的年頭。他帶著妻子到當地考察後,兩人為當地的艱苦狀況震驚。胡忠下定了決心,妻子支持他的決定。這時候,他們的女兒剛剛出生不久。孤兒學校處在海拔3800米的康定縣塔公鄉,是一所福利性質的民辦公助寄宿制學校。這裡是甘孜州13個縣的漢、藏、彝、羌四個民族143名孤兒的校園,也是他們完全意義上的家。胡忠以志願者身份來到塔公鄉,300多元生活補助是他每月的報酬。2003年,在丈夫的召喚下,妻子帶著三歲的女兒也來到這裡支教。謝曉君音樂學院彈得一手好鋼琴,可學校最需要的卻不是音樂老師。生物老師、數學老師、圖書管理員和生活老師,三年時間裡,謝曉君嘗試了四種角色位置,頂替離開了的志願者和支教老師。2006年,8月,一座位置更偏遠、條件更艱苦的學校“木雅祖慶”創辦了,她主動前往當起了藏族娃娃們的老師、家長兼職保姆。2011年2月,她甚至把工作關係轉到康定縣,並表示“一輩子呆在這兒。”
胡忠,謝曉君一家胡忠,謝曉君一家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杜玉波這樣評價胡忠、謝曉君:他們的高原紅,是陽光的沉澱,也是心中澎湃的熱血在臉上的體現,這是我們這個時代最新鮮最健康的紅潤。這一票我要表達向他們的敬意和讚美。 推選委員于丹說:這兩位老師讓我們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於愛和信念的堅持,他們用生命提攜了孤兒的成長,在一個物質繁盛的時代里,他們仍然讓世界相信:精神無敵。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胡忠、謝曉君夫婦的頒獎辭:他們帶上年幼的孩子,是為了更多的孩子。他們放下蒼老的父母,是為了成為最好的父母。不是絕情,是極致的深情;不是衝動,是不悔的抉擇。他們是高原上怒放的並蒂雪蓮。

吳孟超

簡歷

吳孟超,男,現年90歲,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科技獎獲得者,中國肝臟醫學奠基人。第二軍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院院長。吳孟超是世界上90歲高齡仍然工作在手術台前的唯一一位醫生。他不僅是一位優秀的肝臟科臨床醫生,更是一位傑出的醫學研究者,我國肝臟外科醫學奠基人。抗日戰爭時期,身居海外的吳孟超回響黨的號召,歷盡千辛萬苦回到了國內。從同濟醫學院畢業,走上外科醫生的路。50年代,他投入肝臟外科的研究,和兩位同事組成了三人“攻關小組”。在艱苦的科研環境下,用做桌球的賽璐珞當灌注材料,做成肝臟標本,並創造了肝臟解剖的 “五 葉四段” 理論。1960年3月1日,他成功進行了中國首例肝癌切除手術。1975年,他為患者切除了重18公斤,體積為63×48.5×40厘米的腫瘤,是至今為止國際文獻報導的最大的被切掉的血管瘤。直到2011年,這個病人仍然健康地活著。50年間,吳孟超推動中國的肝臟醫學從無到有,從有到精。1999年,他推動建立了中國的肝膽外科專科醫院,並成為國內最大,國際唯一的肝膽外科疾病診療和研究中心。2011年一年收治的病人超過10000名,一年的手術量達到4000例。2009年,吳孟超牽頭的“國家肝癌科學中心”經國家批准在上海建立。經過幾十年的努力,在中國多發的疾病肝癌術後五年生存率,由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16%,上升到今天的53%,肝癌對國人的傷害力得到了有效地扼制。國際肝膽胰協會前主席威廉士評價說:吳教授對肝癌的基礎研究和臨床工作,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他的成就令全球同行所矚目和敬佩。一個好醫生,眼裡看的是病,心裡裝的是人。吳孟超正是這樣一位好醫生。吳孟超總是設身處地為病人著想。他要求醫生用最簡單、最便宜、最有效的方法為病人治療。吳孟超手術時,用的麻醉藥和消炎藥都是最普通的,縫合創面切口從不用專門的器械,他說:“用器械咔嚓一聲 1000多元,我用手縫合分文不要。”吳孟超一生愛國愛黨,他說:“我這一生有三條路走對了:回國、參軍、入黨。” 2006年1月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國家科學技術大會上,吳孟超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84歲的吳孟超又一次熱血沸騰:“要讓中國肝膽外科站到世界最前沿!”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胡占凡這樣評價吳孟超:吳孟超總以無盡赤忱善待病人,以赤子之愛對待肝膽外科事業。醫者仁心,一個偉大的醫者,不僅憑醫術,更憑仁愛感動世人。吳孟超先生,是當之無愧的醫學泰斗。
推選委員任衛新說:吳老以九十高齡,與患者肝膽相照。作為醫生,作為軍人,他都是一座豐碑。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吳孟超的頒獎辭: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台,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遊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他是不知疲倦的老馬,要把病人一個一個馱過河。

楊善洲

簡歷

楊善洲,男,享年84歲,原任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從事革命工作近40年,曾擔任保山地委領導。兩袖清風,清廉履職,忘我工作,一心為民。1988年退休後,他主動放棄進省城安享晚年的機會,紮根大亮山,義務植樹造林,一乾就是22個春秋,帶領大家植樹造林5.6萬畝,林場林木覆蓋率達97%以上。楊善洲把昔日的荒山禿嶺變成了今朝生機勃勃的綠色天地,使當地惡劣的自然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不僅如此,他還帶領民眾修建了18公里的林區公路,架設了4公里余的輸電線路,使深居大亮山的村寨農戶,通電通路。2010年5月5日,楊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為他頒發的20萬元特別貢獻獎中的10萬元捐贈給保山第一中學,另外6萬元捐贈給大亮山林場。4萬元給老伴做養老費。他去世前,還將價值3億元的林場無償上繳給國家。
楊善洲楊善洲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孫偉這樣評價楊善洲:楊善洲的六十二年告訴我們:大公無私、堅守信念、一生奉獻依然是黨員幹部的根本。推選委員陳淮說:一個人能夠給歷史,給民族,給子孫留下些什麼?楊善洲留下的是一片綠蔭和一種精神!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楊善洲的頒獎辭:綠了荒山,白了頭髮,他志在造福百姓;老驥伏櫪,意氣風發,他心向未來。清廉,自上任時起;奉獻,直到最後一天。六十年里的一切作為,就是為了不辜負人民的期望。

劉金國

簡歷

劉金國男,56歲,現任公安部副部長、紀委書記、督察長。他工作崗位、環境、職位多次變化,但清正廉潔、一塵不染、一心為公的本色沒有絲毫改變。劉金國擔任領導職務幾十年,親手審批過近20萬個“農轉非”指標,可自己的親屬,卻無一跳出“農門”;他經常深入基層調研,但從不提前打招呼,吃飯除了在機關食堂就是路邊小店;從不接受各種宴請,從不接受任何禮品,哪怕是一瓶酒、一盒茶葉;經常出席重要場合,卻沒有一件名牌衣服;配有工作用車,家屬從未用過。劉金國遇到重大突發事件都親臨一線指揮。在“5·12”汶川特大地震救援中,擔任公安部前線總指揮,緊急調集、指揮全國2萬多名公安專業救援力量,從廢墟中搜救出被埋壓人員8335人。2010年7月16日大連新港輸油管線爆炸火災事故發生後,他帶專家第一時間趕到現場,面對數十個儲量巨大油罐隨時爆炸的危險,臨危不懼,果斷決策,科學組織,連續在火場最前沿指揮7個多小時,直至大火被成功撲滅。石油化工火災的滅火救援是世界性難題,15個小時撲滅了10萬噸油罐大火,專家稱為世界奇蹟。劉金國不論在什麼崗位、分管什麼工作,樣樣幹得優秀。2011年,根據公安部黨委部署,直接組織指揮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和制售偽劣商品犯罪“亮劍”行動,全國共破案近3萬起,打掉制假售假等犯罪團伙6700餘個;具體組織指揮網上追逃專項督察“清網行動”,全國公安機關抓逃率超過84%,抓獲涉嫌故意殺人在逃人員1萬多名、潛逃10年以上在逃人員2萬多名。他嫉惡如仇,嚴肅查處了一批違紀違法人員,公安部紀委監察局被評為全國紀檢監察系統先進集體。劉金國曾獲得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河北省“優秀人民公僕”、“優秀共產黨員”、“廉政公僕”等榮譽稱號。2010年,被國務院記個人一等功。
劉金國劉金國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陳小川,這樣評價劉金國,內心有道德追求的人,行為永遠不會逾越內心的道德底線,當他的道德追求具有高尚物質的時候,他的內心會有無限的滿足感,我想劉金國完成了這種道德實現,推選委員圖光盡說,正因為頭頂有國徽,心中有人民,他才能如此清政廉潔,疾惡如仇,臨危不懼,知難而上。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劉金國的頒獎辭:賊有未曾經我縛,事無不可對人言。是盾,就矗立在危險前沿,寸步不退。是劍,就向邪惡揚眉出鞘,絕不姑息。烈火鍛造的鐵血將帥,兩袖清風的忠誠衛士。
(劉金國沒能到達現場,給大家寫了一封信:我因執行公務不能到現場,向大家表示歉意和致敬,我的榮譽屬於200萬公安幹警,來源於廣大人民民眾,我是人民公僕,如有不廉潔,不公正,不負責,不作為的任何一點,並將主動辭職,堅決言行一致,絕不失信於民——劉金國)

張平宜

簡歷

“我是一個金牛座的女人,熱情固執,會為正義兩肋插刀,為理想勇往直前。”張平宜,女,52歲,台灣雲林縣人,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執行長,張平宜曾經是台灣《中國時報》資深記者。1999年進駐大涼山採訪麻風村現狀,目睹被遺棄的病人與無知的眼神,她決定親手改變這個群體後代的命運。 2000年,為了採訪大陸麻風康復村的現狀,她多方詢問後,來到了四川省西部一個叫大營盤的小村莊。2002年,她履行自己的承諾,為村莊的國小興建了嶄新的教室。2003年起2011年,她辭去百萬年薪的工作,在海峽對岸開辦“中華希望之翼服務協會”,致力於大營盤麻風病人的子女教育.為了籌建建校的資金,她在台灣寫文章募款,到處演講、賣書,帶著醫生丈夫每月給的1萬元新台幣零花錢坐計程車,去試圖說服潛在的資助者。她帶著積攢起來的善款,回到大營盤,當上了新教學樓的“監工”。11年來,在四川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張平宜將一個供麻風村子女上學的教學點,一點點地建成為完善正規的學校,2005年至今已培養百餘畢業生。為了給孩子們找出路,她又讓在青島開辦工廠的弟弟,為想要外出打工的學生們提供職業技術培訓。
張平宜張平宜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王曉暉這樣評價張平宜:一隻希望的青鳥,飛過海峽,落在大山中被遺忘的角落。當人們看到久違的笑容和自信浮現在麻風村人的臉上,就會明白希望之翼的真正含義。
推選委員彭長城說:為了一個底層群體的生活和尊嚴,為了打破這個群體的宿命,她勇敢地去挑戰去行動。她對人性的關懷和尊重,已到了捍衛的程度。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張平宜的頒獎辭:蜀道難,蜀道難,台灣娘子上涼山。跨越海峽,跨越偏見,跨越懷疑,她抱起麻風村孤單的孩子,把無助的眼神柔化成對世界的希望。她看起來無比堅強,其實她的內心比誰都柔軟。

孟佩傑

簡歷

孟佩傑,女,漢族,20歲,山西師範大學學生。 8歲開始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2009年,她“帶著母親上大學”。孟佩傑有著一個不幸的童年: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無奈將她送人領養,不久生母去世;5歲的孟佩傑由養母劉芳英照顧,三年後養母劉芳英因病癱瘓,不久後,養父不堪生活壓力離家出走,此後杳無音訊。 8歲的孟佩傑開始為生計而操勞,承擔起侍奉癱瘓養母的重任。每個月倆人就靠養母微薄的病退工資生活,每天在上學之餘要買菜做飯,替養母洗漱梳頭、換洗尿布、為全身塗抹褥瘡藥膏。孟佩傑一直悉心照料養母劉芳英,不離不棄。2009年,孟佩傑被距離家鄉百公里外的山西師範大學臨汾學院錄取,不放心養母的她決定“帶著母親上大學”,在學校附近租了房子,繼續悉心照料著養母。十二年,4000多日子,孟佩傑不僅僅在生活上照顧了養母劉芳英,更重要的一點是,她的存在讓劉芳英漸漸找回了生活下去的責任和勇氣。
孟佩傑和養母孟佩傑和養母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丁俊傑這樣評價孟佩傑:孝順,是中國人的傳統美德。孟佩傑,付出的是孝心,贏得的是尊重,一個感動中國人的平凡女孩。 推選委員王振耀說:童稚的年歲,她一力撐起幾經風雨的家。她的存在,是養母生存的勇氣,更是激起了千萬人心中的漣漪。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孟佩傑的頒獎辭:在貧困中,她任勞任怨,樂觀開朗,用青春的朝氣驅趕種種不幸;在艱難里,她無怨無悔,堅守清貧,讓傳統的孝道充滿著每個細節。雖然艱辛填滿了四千多個日子,可是她的笑容依然燦爛如花。

吳菊萍

簡歷

2011年7月2日下午,杭州濱江白金海岸小區。兩歲的妞妞趁奶奶不注意,爬上了窗台,接著被窗沿掛住,隨時都有墜落的可能。這可是在10樓,樓下的鄰居都驚呆了。堅持了一分鐘左右,妞妞還是掉了下來。說時遲那時快,剛好路過這裡的吳菊萍踢掉高跟鞋,張開雙臂,衝過去接住了妞妞。
被緊急送往醫院後,吳菊萍被診斷為左手臂多處粉碎性骨折,尺橈骨斷成三截,預計半年才能康復。逃過一劫的妞妞在10天后甦醒過來,開口叫了“爸爸、媽媽”。
“這是本能,是一個母親應該做的事情。”躺在病床上,吳菊萍一臉平靜。事件發生時,她的孩子只有七個月大,尚在哺乳期。
榮譽鋪天蓋地,吳菊萍保持了清醒的認識,“我只是普通人,問心無愧就好。”公司獎勵了20萬元,她留作自用,為此背負了不少壓力。“我需要好好生活,好好工作,才有能力去幫助身邊的人。”贍養父母、培養孩子、還房貸……任何普通人,都無法對這些現實問題視而不見。
“我會把重心調整回工作、家庭中來,減少媒體活動。”吳菊萍年後將重返工作崗位,她最大的心愿是看著妞妞與自家孩子健康長大。
2011年9月20日,在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評選中榮獲全國見義勇為模範稱號。
吳菊萍吳菊萍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阿來這樣評價吳菊萍:倏然之間事情就發生了!沒有猶豫與權衡的空間與時間,不假思索就伸出雙手,這是本能,是善良的本能!
推選委員朱玉說:她有一雙最柔弱的臂膀,也是2011年中國最有力的臂膀。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吳菊萍的頒獎辭:危險裹挾生命呼嘯而來,母性的天平容不得剎那搖擺。她挺身而出,接住生命,托住了幼吾幼及人之幼的傳統美德。她並不比我們高大,但那一刻,已經讓我們仰望。

阿里木

簡歷

阿里木,1989年在新疆石河子參軍入伍。退伍後,在當地供銷社工作,1997年供銷社破產後,阿里木離開新疆走南闖北,2002年來到貴州省畢節市,以烤羊肉串為生。他在畢節看見很多窮孩子上不起學。阿里木深知缺乏教育給人生帶來的晦暗。從2006年起,阿里木決定用烤羊肉串掙來的錢在畢節學院設立“阿里木獎學金”,專門資助貧困學生。截止到2011年,這8年阿里木賣出30多萬串羊肉串攢下的10多萬元,全部捐獻出來資助了上百名貧困學生。很多網友被他的故事所感動,親切地稱他為:烤羊肉串的“慈善家”。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崔永元這樣評價阿里木:阿里木的義舉告訴我們,慈善沒有門檻,哪怕一米見方的鐵皮家當,你也可以為慈善煽風點火。阿里木,草根慈善,用人間煙火展現善良情懷。
推選委員陳菊紅說:傳說貴州晴天很少,阿里木的行動給這裡帶來了照亮人內心世界的熱烈的陽光。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阿里木的頒獎辭::快樂的巴郎,在煙火繚繞的街市上,大聲放歌。苦難沒有冷了他的熱心,聲譽不能改變他的信念。一個人最樸素的惻隱,在人群中激盪起向善的漣漪。

劉偉

簡歷

“我的人生中只有兩條路,要么趕緊死,要么精彩地活著。”這是無臂鋼琴師劉偉的勵志名言。 劉偉10歲時因一場事故而被截去雙臂;12歲時,他在康復醫院的水療池學會了游泳,2年後在全國殘疾人游泳錦標賽上奪得兩枚金牌;16歲他學習打字;19歲學習鋼琴,一年後就達到相當於用手彈鋼琴的專業7級水平;22歲挑戰金氏世界紀錄,一分鐘打出了233個字母,成為世界上用腳打字最快的人;23歲他登上了維也納金色大廳舞台,讓世界見證了中國男孩的奇蹟。 當袖管兩空的劉偉走上舞台時,所有人都知道他要表演什麼,但沒人能想像他究竟要怎樣用雙腳彈奏鋼琴。而當他坐到特製的琴凳上之後,優美的旋律從他腳下流出,十個腳趾在琴鍵上靈活地跳躍著,全場陷入了一片安靜。在劉偉表演結束之後,所有觀眾都起身鼓掌。劉偉的身後,站立著他的偉大的母親。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識字不多,但是懂得一個最基本的道理:這個世界沒有什麼可以依賴,除了他自己。劉偉沒有讓母親失望。這幾天,劉偉的自述《活著已值得慶祝》出版。根據他的真實故事創作、由他和倪萍民生大議 (微博)主演的電影《最長的擁抱》已經殺青,倪萍說:“我要買十本送給那些有胳膊的人看。”
劉偉劉偉

頒獎辭

感動中國推選委員易中天這樣評價劉偉:無臂鋼琴師劉偉告訴我們:音樂首先是用心靈來演奏的。有美麗的心靈,就有美麗的世界。
推選委員陸小華說:腳下風景無限,心中音樂如夢。劉偉,用事實告訴人們,努力就有可能。今天的中國,還有什麼勵志故事能趕上劉偉的鋼琴聲。
感動中國組委會授予劉偉的頒獎辭:當命運的繩索無情地縛住雙臂,當別人的目光嘆息生命的悲哀,他依然固執地為夢想插上翅膀,用雙腳在琴鍵上寫下:相信自己。那變幻的旋律,正是他努力飛翔的軌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