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縣

越西縣

越西縣古稱越嶲,隸屬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北部,介於東經102°20′-102°54′,北緯28°18′-28°53′之間,東鄰美姑縣,南接昭覺縣喜德縣,西界冕寧,北連甘洛縣石棉縣

2010年越西縣生產總值總量達到229331萬元,比2009年同增長17.0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73794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84665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為70872萬元,一、二、三產業比例為32.2:36.9:30.9。2011年,越西縣面積2256.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03萬公頃。轄40個鄉鎮,289個村、908個村,年末總人口327607人。

2011年,越西縣成功舉辦“文昌故里·中國越西第二屆油菜花節”、魅力越西“紅歌唱響涼山”紀念建黨90周年紅歌縣歌比賽。2016年9月,國務院批覆同意新增越西縣為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

2018年9月25日,獲得商務部“2018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榮譽稱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越西縣
  • 外文名稱:Yuexi County
  • 別名:越嶲
  • 行政區類別
  • 所屬地區:四川省西南部
  • 下轄地區越城鎮、中所鎮、新民鎮等40個鄉鎮
  • 政府駐地:越城鎮
  • 電話區號:0834
  • 郵政區碼:616650
  • 地理位置:四川省南部
  • 面積:2256.56平方公里
  • 人口:327607人(2011年)
  • 方言彝語
  • 氣候條件:溫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天皇寺
  • 火車站越西站越西南站
  • 車牌代碼:川W
  • 行政代碼:513434
  • GDP:229331萬元(2010年)
歷史沿革,行政區劃,人口,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氣候,水文,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民營經濟發展,交通,社會,民生,基礎建設,教育,醫療衛生,文化體育事業,旅遊,民族風情,宗教,名優特產,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越西縣有著悠久的歷史,因越過嶲水設郡縣而得名。
遠在四千年前大禹治水之時,越嶲即是九州之一梁州的地域。
越西縣越西縣
先秦時期,屬“西南夷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設越嶲郡,今越西縣時為越嶲郡鄰之“闌縣”。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置邛部縣至隋唐。
宋為邛部川,元為邛部州。
明洪武25年(1392年)設越嶲衛,清為越嶲廳。
民國二年(1913年)改越嶲縣。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紅一方面軍長征時,由左權、劉亞樓、張愛萍率佯攻部隊經過越嶲。
1950年解放,1956年結束民改,1959年經國務院批准撤銷普雄縣併入越嶲後更名為越西縣。

行政區劃

經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越西縣撤銷竹阿覺鄉、古二鄉,設立竹阿覺鎮,以原竹阿覺鄉和古二鄉的行政區域為竹阿覺鎮的行政區域,竹阿覺鎮人民政府駐布希覺村;撤銷書古鄉,設立書古鎮,以原書古鄉的行政區域為書古鎮的行政區域;撤銷依洛地壩鄉,設立依洛地壩鎮,以原依洛地壩鄉的行政區域為依洛地壩鎮的行政區域;撤銷南箐鄉,設立南箐鎮,以原南箐鄉的行政區域為南箐鎮的行政區域;撤銷瓦里覺鄉、瓦曲乃烏鄉,將原瓦里覺鄉和瓦曲乃烏鄉所屬行政區域劃歸拉吉鄉管轄,拉吉鄉人民政府駐團結村。
越西縣管轄9個鎮、27個鄉、1個民族鄉:越城鎮中所鎮新民鎮乃托鎮普雄鎮、竹阿覺鎮、書古鎮、依洛地壩鎮、南箐鎮、新鄉鄉馬拖鄉、大瑞鄉、丁山鄉大花鄉河東鄉西山鄉板橋鄉瓦岩鄉大屯鄉白果鄉梅花鄉、拉普鄉、鐵西鄉爾覺鄉四甘普鄉貢莫鄉拉白鄉樂青地鄉德吉鄉爾賽鄉保石鄉、五里箐鄉、瓦普莫鄉瓦曲覺鄉申普鄉拉吉鄉保全藏族鄉

人口

2016年戶籍人口:全年新出生人口8245人,死亡人口1638人,遷入人口1603人,遷出人口2051人。全縣年末總人口356622人,比上年減少1.91%。其中:男182161人、女174461人,男女性別比為104.4:100。農業人口303906人,占總人口的85.22%;非農業人口52716人,占總人口的14.78%。18周歲以下人口130262人,占總人口的36.53%;18—60周歲人口190965人,占總人口的53.54%;60周歲以上人口35395人,占總人口的9.93%。漢族73281人,占總人口的20.55%;彝族278612人,占總人口的78.12%;藏族3804人,占總人口的1.07%;其他少數民族925人、占總人口的0.26%。全縣年末總戶數107571戶,比上年同期增加2343戶,增長2.23%。2015年常全縣住人口29.32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7.8萬人,城鎮化率26.60%。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越西縣地處中國西南,處於青藏高原東緣,橫斷山脈的東北麓,位於四川省西南部,涼山州北部,東鄰美姑縣,南接昭覺縣喜德縣,西界冕寧,北連甘洛縣石棉縣,介於東經102°20′-102°54′,北緯28°18′-28°53′之間,面積2256.56平方公里。
越西縣地理位置

地形

越西縣境內多山,主要以橫斷山脈為主,山川南北縱列,地勢南高北低,嶺谷相對高度1000―2000米,最低海拔達1170米,最高海拔4791米。

氣候

越西縣氣候屬西昌巴塘亞熱氣候區,天氣涼爽,雨量充沛,四季不太分明。氣候受地形影響,夏秋濕潤涼爽,冬春乾燥寒冷,年平均氣溫13.3℃,年均降雨1113毫米,越西縣內多山海拔1600-2100米地區,年均氣溫為11.3-13.3℃,≥10℃的年有效積溫3915.7-3200℃,年日照時數1612.9-1860小時,無霜期225-248天。

水文

越西縣河流縱橫,河流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9條河流。其中,有兩條流域面積達500平方公里以上。

資源

生物資源

越西縣植物資源豐富,分布樹種65科230種,主要優勢樹種有冷杉、雲南松、樺山松、華木\榿木、櫟類等。全縣投產經濟林木156萬株,以花椒、蘋果為主。縣內可供藥用植物162科903種,野生藥材有天麻、貝母蟲草、杜仲等162科903種。珍貴樹種有連香樹、潤南、香樟、楠木等。常用中藥和稀有名貴藥材150多種,可供開發利用的有蕨類、蟲草、雞棕等。全縣野生動物有21科48種,其中國家一類保護動物有大熊貓、雲豹、金錢豹、灰腹角雉等;二類保護動物有小熊貓、蘇門羚、短尾猴、金貓、斑羚、岩羊、水獺、穿山甲、獼猴、綠尾紅雉、白腹錦雞等。

土地資源

至2010年底,越西縣土地總面積2256.56平方公里,縣區可使用土地面積22.0196萬公頃,規劃中工業用地0.169萬公頃,農業用地2.38094萬公頃,其它用地城鎮279.8公頃,農村居民3915.9公頃,全縣區劃林業用地面積124418.4公頃。

礦產資源

越西礦產資源豐富,發現礦種有鐵、銅、鉛鋅、煤炭、泥炭、硫鐵礦、白雲石、水晶等十多種礦產。其中赤鐵礦累計探明儲量1.2億噸,硫鐵礦5000萬噸,煤炭5844萬噸(多為無煙煤),泥炭1億噸,白雲石7000萬噸。至2010年已探明儲量煤炭為5844萬噸,赤鐵礦1.2億噸,磷礦1500萬噸,石灰石3億噸,大理石1000萬立方米,花崗石300萬立方米,泥炭1億噸。此外,褐鐵礦、鉛鋅礦、水晶石、矽石、玄武石、高嶺土、石英等儲量也很豐富。

水利資源

越西縣河流縱橫,水資源豐富,主要河流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22.624億立方米,另有溶水3.286億立方,徑流總量25.91億立方米,全縣水能蘊藏量64.16萬千瓦,可開發量17.93萬千瓦。普雄河、越西河、漫灘河是縣內水能資源主要河流,其中普雄河水能蘊藏量為9.07萬千瓦,可開發量3.624萬千瓦,占全縣總可開發量的20.2%;越西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3.314萬千瓦,可開發量5.026萬千瓦,占全縣總開發量的28.9%;漫灘河水能理論蘊藏量為23.123萬千瓦,可開發量8.291萬千瓦,占全縣總可開發量的46.25%,至2010年底,已開發2.46萬千瓦。

經濟

綜述

2016年全縣現價總產出781775萬元,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總量達到360119萬元,比上年增加19912萬元,增長5.85%,經濟總量在全州17個縣市排名第9位。按可比價計算的生產總值為356696萬元,發展速度為4.8%,增速在全州17個縣市排名第13位。全縣人均GDP 12522元,比上年增長240元,上升1.95%。現價生產總值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118124萬元,同比增長4.0%,總量在全州排序第8位,按可比價計算增加值118650萬元,發展速度4.0%,在全州17個縣市排名第13位;第二產業增加值118620萬元,同比增長6.2%,總量在全州排序第11位,按可比價計算增加值118414萬元,發展速度6.2%,在全州17個縣市排名第11位;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23375萬元,同比增長4.3%,總量在全州排序第9位,按可比價計算增加值119632萬元,發展速度4.3%,在全州17個縣市排名第14位。現價一、二、三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占比重是32.8 :32.94 :34.26。

第一產業

農業產業化有力推進,產業結構明顯改善,先後累計實施中低產田改造0.06萬畝,新增有效灌溉面積0.57萬畝,實施高山錯季蔬菜5.5萬畝。圍繞基地抓農業、依託龍頭抓發展,逐步構建我縣現代農業發展模式,大力培育發展特色農業、農產品,烤菸、優質水果、油菜、馬鈴薯、玫瑰花為主的優勢種植業不斷壯大,成為民眾增收致富的支撐項目。2016年第一產業總產出196301萬元,比上年增加6754萬元,同比增長3.56%,實現現價增加值118124萬元。
實現可比價增加值118650萬元,發展速度4.0%。增速在全州17個縣市排名第13位。
2016年全年農作物播種面積41046公頃,糧食作物播種面積27666公頃,糧食總產量119600噸,同比增長1.60%;油菜播種面積3397公頃,油菜籽產量8286噸,分別減少1%和增長1.07%;烤菸播種面積3197公頃,產量6573噸;蔬菜播種面積3406公頃,產量64616噸,比上年增長2.4%。全年種植業總產出99617萬元,實現增加值67287萬元。
全年四大牲畜出欄417603頭(只),比上年減少4544頭(只),下降1.08%。其中生豬出欄280125頭,同比減少3.5%;牛出欄14318頭,同比增長3.9%;羊出欄123160隻,同比增長4.4%。全年家禽出欄291414隻,同比增長3.4%。全年肉類總產量24690噸,比上年增加89噸,同比增長0.4%。其中豬肉產量20821噸,比上年減少61噸,同比下降0.3%;牛肉產量1180噸,羊肉產量2189噸,禽肉產量500噸。年末四大牲畜存欄468747頭(只),比上年減少3321頭(只),同比下降0.70%。其中生豬存欄199025頭,比上年下降0.35%;牛存欄52315頭,比上年減少1.025%;羊存欄217407隻,比上年減少0.094%。年末家禽存欄347106隻,比上年減少2.85%。全年畜牧業總產出86203萬元,實現增加值42774萬元。
全年林業總產出9763萬元,實現增加值7588萬元;漁業總產出718萬元,實現增加值475萬元;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出2050萬元,實現增加值1462萬元。

第二產業

加快工業經濟轉型升級,工業穩中求進,建立良好工業結構體系。 積極引進風能、光伏等新能源產業企業入駐越西,促進索瑪集團等高耗能企業實施技改擴能提檔升級,形成了以電冶、水能、水泥、食品加工四大支柱為主體的工業架構體系。2016年全縣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出156474萬元,實現現價工業增加值68661萬元,比上年增加2.83%,總量在全州17個縣市排名13位。工業可比價增加值68505萬元,發展速度為2.6% 。
越西縣越西縣

第三產業

2016年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67696萬元,比上年增長10.22%。總量和增速在全州17個縣市排第8和12位。全縣批發零售業實現增加值22368萬元,同比下降1.96%,發展速度-2.7%。住宿餐飲業實現增加值11060萬元,同比增長6.37%,發展速度3.4%。
2016年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收入13132萬元,比上年增加583萬元,上升4.65%,總量和增速在全州17個縣市排第13和14位。全年公共財政支出227718萬元,比上年增長10.46% 。
2016年年末全社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535743萬元,同比增長18.64%,年末金融機構各項貸款餘額99907.6萬元,同比增加9.97%。金融保險業總產出10098萬元,實現增加值7900萬元,同比增長17.80%,發展速度16.8%。
2016年全縣非營利性服務業實現增加值51475萬元,比上年增長11.48%,非營利性服務業增加值占第三產業的41.72%,占GDP總量的14.29%。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行業發展相對平穩。財政預算支出中八項支出136498萬元,增長速度20.1%。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總產出50770萬元,實現增加值27710萬元,比上年增加2853萬元,增長11.48%。
2016年全年第三產業總產出201810萬元,比上年增長7.80%,實現增加值123375萬元。
2016年房地產行業實現增加值11282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5.11%。居民服務業總產出9098萬元,實現增加值4868萬元,比上年增長11.14%。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體業總產出6789萬元,實現增加值3421萬元,比上年增長 11.14%。

民營經濟發展

以個體和私營企業為主的民營經濟發展平穩,民營經濟對全縣GDP的貢獻率越來越大成為拉動全縣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2016年全縣工商登記企業、個體戶期末總戶數6230戶,比上年增長15.0%。其中個體工商戶5716戶,比上年增加748戶;私營企業399戶,比上年增加53戶。工商登記年末註冊資金276830萬元,比上年增長16.2%,其中個體工商戶註冊資金42200萬元,占註冊資金總額的15.24%;私營企業註冊資金209146萬元,占註冊資金總額的75.55%。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92934萬元,比上年增加8231萬元,上升4.46%,可比價速度上升4%。民營經濟占GDP比重為53.58%,比上年減少0.72個百分點。第一產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54903萬元,比上年增長4.17%,占第一產業增加值比重為38.86%;第二產業民營增加值91788萬元,比上年增長4.96%,占第二產業增加值比重為77.38%;其中民營工業經濟實現增加值68187萬元,比上年增長2.83%,占工業增加值比重為99.31%;建築業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23601萬元,比上年增長了11.64%,占建築業增加值比重為47.24%。第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55243萬元,比上年增長3.86%,占第三產業增加值比重為44.78%。民營經濟成為推動全縣經濟發展壯大的最主要力量。
2016年全縣公有經濟實現增加值167185萬元,比上年增加11681萬元,增長7.51%,占GDP比重為46.42%。

交通

越西縣基礎設施較為完善。中冕公路開通後,越西至州府西昌的距離縮短到135公里,境內成昆鐵路通車裡程達79公里,省道208線由北向南貫穿縣域。成昆鐵路在此設立越西站,由此可達到西昌、樂山、成都、昆明等地。
越西縣越西縣
截止2016年底,我縣國省幹線總里程為147.55公里,已全部通暢,累計完成投資3.22億元;縣道總里程205.72公里,已通暢78公里,累計完成投資5800萬元;農村公路鄉道總里程為187.6km,已通暢171km,累計完成總投資1.03億元;村級公路總里程674.08km,已通暢471.86公里,累計完成總投資2.36億元;公路建設里程、投資規模、推進速度均創歷史之最。

社會

民生

2016年全縣400萬元用於貧困勞動力就業的技能培訓,加強就業共培訓學員1174人,完成州下達任務的234.8%。建立健全社會保障體系,城鄉居民養老和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覆蓋面不斷提高, 全年總計10637人參加城鄉居民養老,完成省州下達目標任務的111.81%。城市低保對象2918戶5658人均納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按月人均260.3元的標準,全年累計支出城市低保金1791.7萬元。2016年全縣有農村低保對象16396戶42688人均納入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按月人均保障標準150.3元,全年累計支出低保金7571.9萬元。新型農村醫療保險參合率100%。在貧困殘疾人扶助方面,對全縣2014名貧困殘疾人按月人均60元的標準,全年總計發放生活補貼金108.8萬元;對全縣2791名重度殘疾人發放護理補貼198.132萬元;對全縣481名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發放扶貧對象生活補貼34.45萬元。
在城鄉醫療救助方面,全年累計救助48838人次,累計支出城鄉醫療救助金916.3萬元。在農村五保供養方面,全縣2016年有五保戶419人全部實行分散供養,按月人均300元的標準,全年總計發放供養金78.4萬元。在救災救濟方面,全年共發放救災資金734.82萬元。在落實孤兒保障政策方面,2016年全縣孤兒575人,按月人均748元的標準,全年公發放孤兒救助金489.8652萬元;對全縣1925名特殊困難兒童,均分別納入城鄉低保的基礎上,按月人均200元的標準,總計發放特殊困難兒童生活補助金439.48萬元。在推進社會養老服務建設方面,投入2555萬元,新建有730個床位的越西縣中心敬老元一分院、越西縣兒童福利指導中心和越西縣社會福利救助中心等三各工程項目;在落實惠老政策上,全年為80歲以上高齡老人發放高齡生活補貼總計145.65萬元,並為全縣305名五保老人購買意外傷害險。在優撫安置方面,對全縣653民重點優撫對象撫恤補助總計294.78萬元均有銀行打卡直發;全年發放臨時生活困難救助76人23.55萬元;對優撫對象醫療救助54人,發放醫療救助金21.79萬元,並嚴格按省州要求殘疾登記評定,共發放傷殘金119.5萬元;2016年我局退役士兵接受率達到100%,發放義務兵優待金51.97萬元,對自主就業退役士兵一次性地方經濟補助金62.4萬元,並投入15.6萬元開展自主就業退役士兵技能培訓任務。
全面統籌解決城鎮“三無”農村“五保”和低保老人新農合參保資金,老年人高齡生活補貼全部兌現。城鄉居民收入,人民民眾生活水平明顯提高。根據城鄉一體化新口徑調查統計,2016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57元,比上年增加734元,同比增長10.46%,總量和速度在全州排序第11位和第10位。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26元,比上年增加1546元,增長7.51%,總量和速度在全州排序第13位和第17位,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85:1。

基礎建設

2011年,越西縣完成總投資12億元的城市項目建設。投資1.5億元,完成濱河公園建設以及音樂噴泉等景觀景點設施建設。實施縣城主要街道建築亮化工程,完成了城南路建設和地下管網、管線的配套建設;加快舊城街道的改造步伐,對舊城區四條老街全長1300米的道路進行改造。新水廠建設鋪設管網8.2公里,完成總投資600萬元。總投資2476.9萬元的城市生活垃圾填埋場投入試生產。

教育

優先發展教育,積極補齊教育短板,促進教育事業長足發展。教育投入持續增長,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辦學體系日趨完善,辦學條件明顯改善,各類教育統籌發展,教師隊伍素質穩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全年教育經費投入5.43億元,比上年增長12.89%。優先發展教育戰略思想不動搖,深入實施民族地區教育發展十年行動計畫、營養改善計畫等。加快發展學前教育,建成“一村一幼”教學點291個,學前一年毛入院率96.53%。2016年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在校學生57432人,比上年增長6.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73.8%。國小學齡兒童淨入學率99.86%,國小階段的六年鞏固率96.82%。國中階段毛入學率97.78%,國中三年鞏固率87.85%。普通高中在校生2798人,縣職業技術學校在校生398人,高中階段毛入學率45.37%,比上年增加1.13個百分點。
2016年教育行業全年總產出26096萬元,實現增加值18515萬元,同比增長11.48%。

醫療衛生

2016年全縣衛生經費投入2445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73萬元,比上年增長3.57%。全縣年末共有床位950個,比上年增長2.63%。在職衛生專業技術人員856名,比上年增長7.59%,其中持執醫生281名,護士311名,其他衛生服務人員264名。全年總診療216090人次,比上年增長19.73%,其中入院治療49610人次,比上年增長11.38%。醫療收入17869萬元,比上年增長5.07%。2016年衛生和社會工作業總產出10395萬元,實現增加值4942萬元,比上年增長11.48%。

文化體育事業

全面建成39個鄉鎮綜合文化站並投入使用,建成289個農家書屋和45個鄉鎮社區。實現村(社區)農家書屋全覆蓋,全年農村電影放映289個行政村,共放映場次3632。完成成42個行政村村村響和4283戶戶戶通安裝任務,維護無線數字基站54次,維修村村通、戶戶通設備435台,維修村村回響急廣播設備34台。我縣成功創建文昌故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水觀音基礎設施建設和文昌故里旅遊景區建設總計2901萬元。完成34個行政村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建設、8個彝家新寨配套體育實施工程建設,投入31萬元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和體育。2016年文化體育娛樂業總產出1448萬元,實現增加值542萬元。

旅遊

越西縣旅遊以南方絲綢古道”為主線,各景點均在“古道”旁。重點旅遊點在縣城以北有“樹銜碑”、“天皇寺”;在城以南有“零關古道”、“文昌帝君誕生地(文昌宮)遺址”。
樹銜碑
位於縣城城北18公里處。屬“縣級自然奇觀保護點”。景點為清代一漢族墓碑,被墳上一大樹銜起,提斷墓碑。樹銜首大半截石碑生長達0.6米,形成一大奇觀。此景點已錄入《中國旅遊名勝大辭典》。景點近100平方米。
天皇寺
城北5公里處的山崗上。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佛教寺院。有許多有趣的傳說、故事、詩、楹平。面積50畝。
申果莊自然保護區申果莊自然保護區
申果莊自然保護區
涼山州越西申果莊省級大熊貓自然保護區位於越西縣東部,於2002年批准建立省級自然保護區。海拔3000米的申果莊區是越西縣最偏遠的行政區,位於大涼山橫斷山脈東麓。除大熊貓外,這裡常見的珍貴野生動物有小熊貓、黑熊、扭角羚、岩羊等10餘種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該區與美姑大風頂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相連,生長著廣闊的箭竹林,常吸引大風頂的大熊貓來此地徜徉。
 塔拉崖刻題記
塔拉崖刻題記位於越西縣白果鄉塔拉村東面約9平方米的崖壁上。題記為楷書,從右至左,豎寫,每字見方10厘米,共30個字。題記刻於明代萬曆癸丑年。其內容為:“明左都督劉綎同男文昭奉旨征剿番倮,歲之,萬曆癸丑季冬,師抵此地全捷。”
零關石刻題記
零關石刻題記位於越西縣丁山鄉丁堰村,刻於清末,位於丁山橋頭西北39米的山腳石壁上,寫字的壁面長1.8米,寬1.05米。
樹銜碑
樹銜碑位於越西板橋鄉窯村。墓坐北朝南,清道光年間建,占地長10米,寬7米,面積70平方米。因墳頭的一顆野梨樹枝靠在青石碑上生長,樹銜著重達幾百斤的大半截青石生長,故稱樹銜碑。
鬼谷”達布絡魔 “達布絡魔”漢語稱作“碧雞山”,位於越西縣和甘洛縣交界處,中心點在北緯28度44分825秒,東經102度42分168秒,最高峰海拔3992米,是涼山彝族傳說中魔鬼居住之地,所有驅鬼除魔的儀式都會把鬼趕往那裡,俗稱彝族“鬼谷”。
長海海拔3020米,水面147畝,最深處16米多。陽糯雪山山嶽中從南到北分布著十個大小不等的湖泊,總面積約1875畝,彝族語言稱“俄落則俄”,山脈呈南北走向,綿延120公里,主峰鏵頭尖海拔4791米,屬大涼山北部的最高峰。
新民古城遺址
越西縣越西縣
新民古城遺址位於越西縣新民鎮新市村,在馬敞河西岸的一級台地上。古城遺址呈長方形,南北城牆長各547米,東西城牆長各633米,面積346251平方米。古城現尚存若干段城牆,城牆的大體輪廓尚清晰,夯土層明顯。古城內曾發現過漢墓,出土了漢磚、陶罐、兵器等文物。據文獻記載,新民為漢代越巂郡闌縣所在地,元代是邛部州州城,是涼山州境內唯一保存至今的元代文化遺存。2007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新民古城遺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民族風情

越西縣主要居住有彝、漢、藏、回4種民族,其中彝族人口占65%。越西彝族服飾、風俗與涼山州其它縣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的地方。
男裝
藍、黃、紅布纏頭,左前方纏繞一束“英雄結”。上身穿窄袖、緊身、斜扣的短裝上衣,上衣外披“擦爾瓦”。下身穿“大褲腳”下裝。領口、袖口、褲腳邊、襟邊均繡有花邊。
女裝
未婚姑娘梳髮辮,中纏紅頭繩,藍紅布繡花頭帕疊似瓦片,髮辮經頭帕中段覆蓋頭上。上身穿高領斜扣鑲花邊短衫,外套白毛鑲邊領褂,衣袖繡三角形對稱花紋。耳綴銀箔泡花。下身穿筒形褶紋兩節裙。婚後改穿三節百褶裙。婚後婦女頭戴茶葉形狀青藍布夾帽,帽檐及後腦處繡簡易花紋。中老年婦女的上衣較寬大,長可及膝。婦女和男子一樣,常披“擦爾瓦”和披氈。
彝族婦女心靈手巧,她們刺繡的鑲邊花紋有:日、月、星、彩虹、白雲、山、水、波紋、雞冠、羊角、牛眼、樹葉、花卉、什物器皿、古老錢、幾何圖案等。色調和諧,繡工精細。
彝族人民普遍好客,誠摯大方。無論認識與否,到了彝家,主人都熱情接待,殺雞、宰豬、羊等待客。敬客人吃雞頭,客人走時送半邊豬頭或一塊羊膀肉。家中人員除陪客的外,須讓客人吃後才吃。敬酒是普遍的禮俗。遇著熟人,敬你半斤必回敬半斤,習俗“轉轉酒”,如果拒飲敬酒,視為不禮貌。
彝族的節日有火把節彝族年。火把節是彝族人民的傳統節日。時間為每年7月24日,節日裡人們要耍火把,還有鬥牛、摔跤、賽歌、賽馬、跳舞等比賽活動。整個節日是“火的旋律、歌的海洋、力的角逐、愛的升華”。

宗教

原始宗教
民主改革前,處於奴隸社會的越西縣信仰停留在原始階段。畢摩:畢摩是彝族中的祭師,是專職的宗教職業者,經家傳或學習而成。
佛教
封建時代,漢民族普通崇敬神靈,深信佛教“因果報應”說教。因而,自發捐助,普建神廟,就近朝拜。明清期間,僅有萬人的城區,建有寺、廟、庵等,以天皇古寺為隆盛。
道教
老子、東華少陰君。明洪武時,城外南街建真武觀,為道士仰奉團拜之所,屬南宗全真派。民國初年廢止。
伊斯蘭教
越西縣內第一個清真寺在元末明初建於保全。為便於南北居住的回民朝拜,清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越西石城竣工後,將保全清真寺遷至城內敦化巷拐角處建新寺。
天主教
在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法籍光司鐸(神甫)來縣城傳教,在中所街上及新民茶園設經堂。民國5年(1916年),路司鐸在縣城城隍廟巷建教堂“永安公”。教堂有神甫1人,會長、修生童貞女、傳教士及教書先生多人。教堂經費由西昌主教區核撥。“永安公”神甫更迭共8人,其中法國籍4人,中國籍4人。
基督教
民國36年(1947年)組建,年底上報有教徒465人,附設於永安公福音堂。解放初,隨天主教堂關閉而停止活動。

名優特產

又稱赤箭、定風草、獨播芝,是蘭科Ochidaceac多年生寄生植物。主產於雲南,四川,陝西及貴州等地。藥用其乾燥塊根,是貴重中藥。早在兩千年前《神農本草經》就記載了天麻的功效.以後《名醫別錄》,《植物名實圖考》均有記載,是越西縣的特產。
越西蘋果久負盛名,是四川省蘋果生產基地縣。1977年,越西蘋果打入國際市場,銷往香港的“紅苹”噸價達700美元,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越西蘋果色澤鮮艷,口感好,甜度高,獲“四川省名優果”、“四川省無公害產品”、“四川,中國西部博覽會優質農產品獎”等多項殊榮。
越西花椒越西花椒
越西花椒
越西花椒有著幾百年的悠久歷史,在清代、民國時期就有栽種,其產品有正路椒、岩椒、高腳椒等幾個品種,正路椒俗稱紅椒,是栽培的主要品種,因其色鮮、味正、濃香、味麻、芳油含量高而盛名。1972年,全縣的花椒總株數達80餘萬株,年產量約25噸。花椒這一農村家庭副業隨後在順河、新民、城關、中所、普雄等地迅速發展。1979年,在廣州的農副產品博覽會上,越西貢椒脫穎而出,一舉奪得質量評比第一名,確立了其優勢地位。

榮譽稱號

2017年12月14日,越西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