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山伐

黃山伐

《黃山伐》為韓國喜劇電影,由李浚謚執導,樸重勛鄭進永金善雅李元鐘李文植等人主演,2003年10月17日在韓國上映。

基本介紹

  • 導演:李浚謚
  • 主演:樸重勛,鄭進永
  • 對白語言:韓語
  • 中文名:黃山伐
  • 外文名:황산벌
  • 其它譯名:Once Upon A Time In The Battlefield
  • 製片地區:韓國
  • 類型:喜劇
  • 片長:123分鐘
  • 上映時間:2003年10月17日
  • 色彩:彩色
電影視頻,電影評論,基本信息,劇情介紹,電影相關,歷史背景,戰爭藉口,戰爭局勢,百濟對策,兩軍態勢,戰爭後記,

基本信息

【導演】李浚
黃山伐
【主演】樸重勛,鄭進永, Ji-myeong Oh,金善雅, 李莫思, Seung-su Ryu,李元鐘,李文植
【類型】喜劇
【年份】2003
【地區】韓國
【語言】韓語
【片長】123分鐘
【色彩】彩色

劇情介紹

公元660年6月,韓國正處於分裂之時,中國的唐高宗皇廷為平定朝鮮地區的混戰,邀請了當時占據西南方的百濟和東南方的新羅和談,但是談判破裂。大唐於是決定以百濟和新羅兩國於韓國中部的黃山一役的結果來決定兩國最後的命運。
由於事關重大,百濟國的國王於是命令旗下的將軍階伯率領五千大軍應付這場戰役。與此同時,新羅方面則派出將軍金庾信及五萬大軍應戰。兩國同時於七月初在黃山集結,準備在七月十日決一死戰……

電影相關

此次拍《黃山伐》,是喜劇,從電影網站看,重點在方言、間諜等方面:從百濟沿習下來的全羅道方言、從新羅國沿習下來的慶尚道方言忠清道方言、高句麗國下來的平安道方言;從史書看,當時的間諜活動頻繁,演員表中有不少間諜的名額。從影評看,戰爭場面也不錯。
黃山伐
該電影后台人員不少出來過了一把上鏡癮:
導演李睿謚:白痴百濟士兵
製作部李俊熙:百濟士兵
企劃、製作、劇本/曹哲賢:百濟重臣4
照明/韓基廉:百濟將領4
道具人員/權鎮謨:新羅士兵、花郞等
現場編輯金德秀:百濟士兵
製作室長/金萬秀:光頭新羅將領、士兵、布穀鳥、蘇定方手下
電影中的人物關係:
父子:義慈王吳智明飾)-太子孝、王子泰、王子隆
上下級:義慈王-眾臣、百濟談判代表
堦伯(樸重勛)-無名士兵(李文植)、百濟間諜1(金勝友)、百濟間諜2(申鉉濬)
父子:金春秋-太子法敏、金仁問(在唐朝為人質、為官)
金品日(其兄金品釋是金春秋女婿)-金官昌
金庾信(鄭進永)-軍旗將校
兄弟:金庾信-金欽純
上下級:金庾信-獨眼將軍(與百濟有奪眼之仇)-平凡士兵代表、布穀鳥1、2、新羅間諜、暗號解讀官
金春秋與金庾信關係比較亂,金庾信送他小妹給金春秋作老婆(法敏、仁問皆她所生),金春秋賜自己女兒給金庾信作老婆(不可能是親外娚吧!)
唐朝:唐高宗(網站中給的配音,他的國語很差)-蘇定方
《黃山伐》是韓國年輕一代導演李浚謚充滿強烈反戰情結,拍攝的一部以韓國七世紀統一過程中重要的一次戰役以敘事背景的電影,不過他採取的表現手法卻是無哩頭加象徵意義,充分將這場戰爭開始的荒謬、過程的殘酷,在搞笑的同時展現出來。這部電影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終於歷史發展的內在邏輯,而又與當前東北亞複雜多變的局勢相呼應,既古老又現代的詮釋歷史。李浚謚以方言與間諜戰為電影搞怪的核心,從頭至尾的“粗口”和插科打諢,再加上誇張諷刺的劇情和演員們古靈精怪的表演,將歷史上只有幾行字的黃山戰爭塑造地煞是有趣。然而電影在插科打諢之外,冷兵器時代的戰爭場面也是儘可能地寫實,剛剛生龍活虎的血肉之軀轉眼間就已經模糊不清,言猶未盡的粗口就便成死屍一具,如此的具體之人搞怪之人的死亡,對於觀眾的衝擊力遠遠大於鋼鐵戰士的死亡,因為後者存在的意義就是成為烈士和犧牲,但是本來是農民的戰士、本應在農田裡耕種的農民的死亡,他們帶來的哲學後果是異常的深沉,對於參與的四國而言,全都是失敗的戰爭。大唐沒有有效的占領這塊本來就不屬於自己的土地、百濟和高句麗最終亡國、新羅統一之後民不聊生。這是一出極其成功的歷史諷刺劇,從政治、戰爭領域出發,對於戰爭對於社會的破壞,以及個人最脆弱的靈魂之摧殘都表達地清晰可見,通過戰爭之無序化過程、結果,使觀眾有所領悟。
黃山伐

歷史背景

山伐--朝鮮半島統一序幕戰
前些日子,正看高麗人(我國宋朝時人)的《三國遺事》,韓國拍《黃山伐》電影,首映數周,均在票房首位。搜尋一番該戰役的前後,整理成本文,與大家共享。
戰前形勢
朝鮮半島的三國時代:陏唐之世(公元六、七世紀),朝鮮半島大致由三個國家割據,“高句麗”在北,大致為現北韓彊域;“百濟”在西南,大致為全羅道忠清道彊域;“新羅”在東南,大致為京畿道江原道(南)、慶尚道彊域。三國相互侵攻、結怨相仇。
先是,陏煬帝時,陏軍攻高句麗,新羅乘機侵高句麗。唐高祖、太宗、高宗時,三國朝貢於唐朝,冊封高句麗“榮留王”、“寶藏王(末代)”,冊封百濟“武王”、“義慈王(末代)”,冊封新羅“真平王”“善德(女)王”“真德(女)王”“武烈王”“文武王”等等。
唐太宗時,高句麗大臣“淵(淵,姓氏,或記為錢、泉)蓋蘇文”弒榮留王(高建武),誅殺群臣,立寶藏王(高藏),自執國事,唐軍據此討伐高句麗新羅助戰,百濟乘機侵新羅(報仇:百濟戰高句麗時,新羅曾乘隙侵百濟)。至黃山伐一戰時,唐軍屢征高句麗,不克。

戰爭藉口

唐朝:唐高宗降詔調停百濟新羅爭戰,義慈王不顧,百濟、高句麗靺鞨聯軍侵新羅。
新羅:百濟、高句麗、靺鞨聯軍侵新羅,沒三十餘城。另外,二十年前,百濟殺大耶城(在現在的高靈)城主金品釋夫婦(新羅王金春秋的女婿、女兒,其實新羅也曾殺百濟的一代王)。
百濟:義慈王沉迷灑色,國政荒危,天降亡國之兆(什麼鬼魂白天害人之類,可能是新羅間諜所為)。

戰爭局勢

公元660年3月,唐高宗命左武衛大將軍蘇定方為神丘道(或雲熊津道)行軍大總管,金仁問為副大總管,率水陸十三萬;勅新羅王金春秋為嵎夷道行軍總管,使將兵聲援。
5月26日,金春秋金庾信、金真珠、金天存等率兵出京(現在的慶州),。
蘇定方自萊州(山東城山)出海,6月21日,金春秋使太子金法敏迎唐軍於德物島(今德積島,仁川以西70多公里)。
唐、羅作戰方案:蘇定方約金法敏“唐軍以7月10日至百濟南,與新羅軍會,屠破義慈都城”
唐、羅聯軍進行路線如下圖(點擊圖可看大圖):

百濟對策

對策一(兩路據險阻敵):660年之前,百濟佐平(官名)成忠力諫義慈王不聽,囚於水獄,臨死獻計“凡用兵,審擇其地,處上流而迎敵,可以保全。若異國兵來,陸路不使過炭峴(炭峴,百濟關隘,今大田市西南,應該在黃山東北),水軍不使入伎伐浦(即白江,錦江窄流處),據其險隘以御之,然後可也。”
義慈王聞唐羅兵來,問計於眾臣,
對策二(先戰於唐):“唐兵遠涉溟海,不習水。羅人恃大國之援,有輕敵之心。若見唐人失利,必疑懼不敢銳進,故行先與唐人決戰可也”
對策三(先戰於新羅):唐兵遠來,意欲速戰,其鋒不可嘗也。羅人屢見敗於我軍,今望我兵勢,不得不恐。今日之計,宜塞唐人之路,以待師老,先使偏師擊羅,折其銳氣,然後伺其便而合戰,則可得全軍而保國也

兩軍態勢

新羅:法敏回復金春秋,春秋命法敏、大將軍金庾信、將軍金品日、金欽純等選精兵五萬應之,春秋駐今突城。7月9日,新羅軍至黃山之原(泗沘城以東四、五十公里)。
百濟:義慈王正問計,唐軍已過白江,新羅軍已過炭峴。將軍堦伯殺妻、子,自明死國之志,集死士五千,至黃山之原據險,設三營以待。
戰況:
金庾信等分軍三路攻營,四戰不利,士卒力竭。
金欽純命其子金盤屈“盡忠盡孝”,盤屈入陣戰死。
金品日命其子官昌(年十六)為眾軍表率,官昌單槍赴陣,生擒至堦伯前,堦伯愛其少勇,生還。官昌再來疾斗,堦伯擒斬首,系首馬鞍送還。
三軍見之,慷慨有死志,鼓譟進擊,百濟兵寡力盡,大敗。堦伯死,生擒佐平忠常、常永等二十餘人。
主將:
庾信:時年66歲,三國統一之父,《三國史記》列傳第一人,該書宋時編寫,競寫得與《三國演義》的諸葛孔明一樣,能驅鬼神。
會戰:
水路:蘇定方至伎伐浦,遇百濟兵,逆擊大敗之。
蘇定方以新羅軍不能如期合兵,欲降罪,金庾信有怨言,定方怕新羅有變,釋罪。
合兵後,平百濟國,蘇定方送義慈王、太子隆、王子泰、王子演(孝?)、大臣88人、百姓12807人至京師。唐在百濟置都督府。

戰爭後記

倭國插手:倭國扶百濟王子豐璋為王,派援軍,唐軍大破倭軍於白村江(此戰有網友已發過帖子)。部分百濟人投倭國。白村江作戰路線圖如下:
唐、羅暗鬥
蘇定方欲使離間計,許金庾信以州縣(離間庾信與新羅王朝關係),庾信不受。蘇定方回國後,新任都督王文度剛到任就離奇死亡。百濟謠傳唐欲族滅百濟人。庾信派人扮百濟兵襲唐軍。唐派百濟太子隆回國扶其眾,太子隆懼新羅,還唐朝。唐朝不能禁,且欲用新羅征高句麗,百濟之地為新羅所據。
唐朝與新羅合戰高句麗,666年淵蓋蘇文死,其子男生為政,668年克高句麗,以浿江(即大同江,現在大同江穿過平壤市)為界,分其南部於新羅高句麗人三分:入唐、入突厥及靺鞨(至清朝,部分歸入我國,即高句麗人的三分之二已融入我國)、入新羅。
隨感:
新羅連合、縱橫策略成功,從唐朝虎口奪食,統一朝鮮半島(朝鮮半島從此才開始有統一國家)。
唐軍後勤補給遙遠,鬥智不如金庾信懷遠設藩失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